思政教育热点与前沿问题综述
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思政教育作为高校必修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主体部分1. 学生缺乏兴趣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对传统意义上的哲学、伦理等课程产生了抵触心理,认为这些课程与自己日常生活脱离较远,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这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出现了兴趣不浓烈、投入度不高甚至漠视甚至拒绝学习等现象。
针对这个问题,应加大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上的改革创新力度。
思政教育课程内可以以形象鲜明、富有创意的案例和实践活动为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思政知识和技巧对他们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引入一些热门话题和实际案例,将思政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
2. 教师观念滞后一些思政教育教师认为自己只是传授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并没有意识到思政教育更需要关注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他们往往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另外,一些教师内容滞后、理论陈旧,未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针对这个问题,高校应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选拔和培养素质过硬、理念先进、具有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思政教育专家和人才,鼓励他们参与各类学术研究活动和社会实践,并提供相关支持与资金保障。
同时,组织相关培训和讲座,帮助现有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并提高专业水平。
3. 缺乏关注社会实践思政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关注不足。
许多学生在校园中接受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培训,但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社会中去,缺乏真实感和现实性。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增加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引导和扶持。
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并且及时反馈和分享成功案例。
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青年的必需环节。
然而,当前的思政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思想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式单一、师生互动不活跃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将分析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问题分析1. 思想教育内容陈旧目前的思政课程内容大多仍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灌输上,涉及具体问题较少。
学生面临的社会现实和挑战与传统思政教育内容的距离较大,这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持缺乏兴趣,丧失学习的动力。
2. 教育方式单一思政教育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讲授式教育,这种方式过于单一,缺乏互动和参与性。
学生缺乏积极性,被动听讲,难以真正理解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内涵。
3. 师生互动不活跃在传统思政教育中,师生关系较为僵化,学生缺乏开放性和主动性,教师缺乏耐心和引导性。
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限制了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对策建议1. 更新思想教育内容要加强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研究和更新,将课程内容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引入更多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和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2. 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应该积极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此外,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拓宽思政教育的传播渠道,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触到思政教育的内容。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优化师生互动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增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能力和耐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学生要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与教师互动,提出问题并寻求帮助。
学校还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
4. 综合素质评价思政教育的评价方式应该从传统的笔试改变为综合素质评价。
思政教育热点与前沿问题综述
思政教育热点与前沿问题综述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是教育主客体关系的交互主体性特征,即教育主客体互动的模式由主客二分向主体际性转向、教育主客体互动的方式由人与人的直接互动向人与机的间接互动转向、教育主客体互动的时空向度由实时同步向实时同步与延时异步相融合转向;二是教育内容传播的技术性特征,即教育内容传播时效由单向滞后性向多向即时性转向、教育内容传播形式由单一媒体形态向多媒体形态转向、教育内容传播范围由相对封闭的小众向整体开放的大众转向;三是教育环境的耗散结构特征,即教育环境是开放的、非平衡的、非线性的;四是教育方法的连续统特征,即教育方法的存在原理是现实性与虚拟性的连续统、教育方法的运用理路是上教育与下教育的连续统、教育方法的作用机理是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的连续统。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快速延展了的世界,全新的理念以及大学生不断多样化的价值取向、便捷化的思维方式和简易化的生活方式,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在一定程度上缺少有效的应对之策,有时处于“失语”状态。
这突出表现为“海量共享”特性解构“一元话语权”、“全天候即时互动”特性凸显传统手段乏力、“个性鲜活”特性挑战“论道”方式、“百家争鸣”特性更显“红色领袖”匮乏、“碎片化”特性呼唤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方式更新。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新媒体时代,互联越来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新媒体的交互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新媒体的大众化加速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和驾驭新媒体时代的“游戏规则”,从统筹工作机制、提升络媒介素养、形成上引导与下教育相互配合机制等方面提升管理新媒体的工作水平。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意蕴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维系社会生存、推动社会发展、满足人社会化需要的实践教育活动,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
一方面,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离开文化的根基,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失去最重要的载体及特定的支撑;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文化发展提供导向和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和发展状况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和发展状况综述一、概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自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历了从创立到发展、从探索到成熟的历程,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
本文旨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和发展状况进行综述,梳理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内容广泛,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成了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人才。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在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如何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教师队伍,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新时代背景下,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只有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队伍建设,才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一门研究人的思想、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青年一代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思政学科前沿问题
2.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 国外对思想教育方法的研究多从学 科角度进行研究,形成许多流派, 如人本主义流派、主体性理论流派、 行为科学理论流派、神学流派等等。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第三讲 前沿问题
当代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有: • 道德认知发展方法论(以美国道德教育家、 论理学家柯尔伯格、哲学家杜威、皮亚杰 为代表) • 价值澄清方法论(基尔申· 鲍姆) • 社会学习方法论(班图拉、米切尔等)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第三讲 前沿问题
五、学科设置发展阶段与问题
• 1.1978-1984 以科学化为主题的研究时期 • 2.1984-1996 以学科化为主题的研究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建与初步发展阶段 • 3.1997-2005 以体系化为主题的研究时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整 体推进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阶段 • 4.2006-今 以精细化为主题的研究时期— —作为一级学科下的独立二级学科建设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第三讲 前沿问题
西方思政教育方法特点
• 第一,是具有宗教性; • 第二,具有学科方法的多样性; • 第三,教育方式的渗透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第三讲 前沿问题
3.选取思政教育方法实效性研究 视角的价值
• • • •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完善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文明传承的永恒发展需要 适应多学科理论在本学科应用融合需要 满足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现实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第三讲 前沿问题
评判学科成立、成熟的标准2
• 第二,衡量一种思想体系能否成立, 主要看其“是否能够用来展了这一理论,具有 普遍意义,能够成为决策的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第三讲 前沿问题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
本文将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学生思想意识淡薄在当今社会,学生的思想意识相对淡薄,缺乏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这是由于社会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娱乐化倾向导致的学生思想意识淡薄,思想不够深入,长时间处在网络游戏、短视频等娱乐方式中,导致对政治学科的冷淡。
2.教育教学资源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全校师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上是有所欠缺的,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有待提高,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3.就业压力大当前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大的问题,而就业问题又往往是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一大顾虑。
在就业问题的困扰下,学生们普遍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重视,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自身未来发展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投入不足。
二、对策建议1. 注重学生思想素质培养针对学生思想意识淡薄的问题,高校应该注重学生思想素质培养,通过开设多样化的思想政治课程,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政治科学的研究,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增强民族自豪感。
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 加强教育资源配置高校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配置,加大投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
应该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提高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高校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措施研究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
面对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深入探讨,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
一、问题分析1. 教育内容单一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教育内容相对单一,更多地集中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政治观念的灌输上,缺乏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结合。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使学生对政治教育感到乏味和无趣,影响教育效果。
2. 学生参与度不高很多思政活动更像是一种教师引导下的单向传授,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缺乏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参与方式。
这种情况下,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影响了教育效果。
3. 思政教育与实践结合不足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与实践结合不足,缺乏更具体更贴近学生实际的实践内容。
这样会导致思政教育工作脱离学生实际,难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二、解决措施1. 优化教育内容针对目前教育内容单一的问题,可以从教材和教学方法上做出调整。
在教育内容上,可以加入更多生活化、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例如有关职场就业、家庭关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使思政教育内容更加全面、多元化和生动化。
2. 提高学生参与度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度,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例如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
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性地组织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3. 加强实践教育为了加强思政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可以在学校教育计划中增加更多的实践内容,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
也可以通过学校与社会各界资源的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体验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具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因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思政教育的专业化人才。
高校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高校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一、引言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作为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高校思政课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内容设置、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主体部分1. 内容设置问题1.1 缺乏与时俱进性当前社会瞬息万变,但一些思政课内容仍停留在传统理论上,无法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
对策:更新内容设置,融入当代社会热点和前沿话题。
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1.2 理论抽象化某些思政课程内容过于抽象化,缺乏具体实践案例的引用。
对策: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在知识传授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实地考察或社会调研。
并通过案例或个人经历分享,增加内容的可感知性。
2. 教师队伍建设问题2.1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由于思政课程设置多元化,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能力。
对策: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注重跨学科知识和外语能力的培养,并提供更多机会给予教师进修和学术交流。
2.2 缺乏实践经验一些思政课老师缺乏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经历,难以将理论联系到现实生活中。
对策: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企业实习或行业培训等活动。
通过亲身经历增强其在授课时提供真实案例背景和个人见解的能力。
3. 教学方法问题3.1 单一教育方式过于依赖传统讲述式授课模式,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对策:引入启发式思考、小组合作等探究性学习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辩论、演讲等形式激发他们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模式僵化一些高校思政课程形滞后于时代发展,教学方式与学生需求脱节。
对策:推行多元化教学模式,包括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专题研究和实践项目等。
借助新媒体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4. 评价体系问题4.1 考核内容过度强调理论知识掌握过分注重机械记忆和书本知识掌握,缺乏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
对策:引入综合达成度评价方法,包括平时表现、思辨能力发展、案例分析和团队协作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全面发展情况。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以政治课、思想道德修养课为主要内容,而这类课程大多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际操作性和针对性,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
2.教育方式传统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育方式,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影响了教育效果。
3.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相对多元化,有些学生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和重视,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挑战。
4.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些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二、问题分析1.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2.教师队伍建设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一支富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而当前一些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导致了教学质量的参差不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单一的教育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缺乏吸引力和针对性。
三、对策建议1.改革教育方式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的讲授式教育模式,可以逐步引入更多的互动式、体验式的教育方式,例如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效果。
高校应该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得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富有活力。
3.拓展教育内容除了政治课、思想道德修养课,高校应该逐步拓展更多关于实践、社会热点等领域的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4.强化实践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逐步增加实践教育的内容,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活动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度,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认同。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堵点、痛点、难点与应对策略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堵点、痛点、难点与应对策略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堵点、痛点、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研,本文将深入探讨课程思政改革的内涵与意义,分析当前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以及提出有效的解决路径。
本文期望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日益重视,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呈现出以下明显的趋势:全面融合与深化发展:思政课程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政治理论教育,而是逐渐与其他专业课程实现有机融合,形成全课程育人的新格局。
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上,更体现在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创新上。
注重实践与体验:传统的思政课程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改革后的课程则更加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
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思政教育的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强化信息化技术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也开始积极拥抱新技术。
例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实现个性化教学;同时,借助网络平台,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突出国际化视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引入国际前沿的思政理论、案例和实践经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关注心理健康与人文关怀: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日益重视,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也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文关怀。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正朝着全面融合、注重实践、强化信息化技术应用、突出国际化视野以及关注心理健康与人文关怀等方向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述(10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述(10篇)第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摘要:新媒体在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逐步成为青年学生交流分享和学习的新平台。
新媒体正在通过其构建的虚拟网络世界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价值判断、思维模式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逐步结合和关注新媒体的影响,主动积极研究和利用新媒体技术,占领新媒体阵地,使新媒体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驾护航,不断拓展培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策略拓展当前社交网站、BBS论坛、微信、新浪微博等新兴的自媒体收到了青年大学生的广泛推崇,移动互联网设备已经变为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种类繁多的网络搜索技术为大学生的学习资源获取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新媒体所营造的网络世界已经深深的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生生活的所有领域。
新媒体正在通过其构建的虚拟网络世界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价值判断、思维模式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
同时,新媒体所具有的个性化、普遍性和交互的便捷性等典型特点,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拓了新的思路和机遇,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深入探讨分析。
1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1.1新媒体带来的挑战1)不良信息侵蚀大学生身心健康互联网的信息多种多样,参差不齐,其中必然包含了不利于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例如反动言论、暴力色情信息、谣言等虚假信息,由于此类信息对用户眼球的吸引力较大,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一定恶劣的影响。
2)导致大学生信任危机网络中虚拟的交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大学生实际的人际交往过程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躲避现实问题。
尤其是互联网中包含的虚假诈骗信息或是新闻,使大学生在实际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戒备心理,缺乏安全感,同时在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缺乏信任感,易造成对自身的真实感受和信任感产生怀疑,不利于融入到真实的社交关系圈中,从而由内而外产生信任危机。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问题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问题引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现状普遍实施但存在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实施于学校教育中。
目前,从中小学到高等教育阶段,都有相关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
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然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和案例的引导。
学生对于抽象的思想政治概念容易理解,但很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和转化。
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实情况。
缺乏互动和参与机会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互动和参与机会,导致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灌输和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缺乏积极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和互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评估方式单一化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方式也存在单一化的问题。
当前评估体系主要通过考试和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很少注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素养的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采取综合评估的方式,将学生的思考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估体系,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对策和建议为了改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应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增加实践和案例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增加实践和案例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思想政治概念,并培养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供多元化学习机会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研讨会和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体验真实的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论文
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论文一、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1. 传统模式的僵化性思政教育存在着传统模式的僵化性,很多学校和教师将其简单地理解为灌输知识,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传统模式忽视了个体差异,无法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
2. 教师意识形态偏见在一些思政课堂上,一直存在着教师对于某些特定意识形态的偏见或倾向。
这种偏见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参与和讨论,并可能导致对多元观点缺乏包容和尊重,削弱真正开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3. 知识内容过于抽象部分思政教材或者授课内容过于抽象、空洞,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和实际应用价值感受。
缺乏具体案例引导以及相应实践活动支持等方法也是造成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
4. 学科界限清晰度不够当前我国高校中,在专业与通识课程之间有明显分离的学科界限,专业类课程注重技术能力培养,而思政教育则更多地聚焦于理论、价值观的灌输。
这种分离导致思政教育与专业素养之间缺乏有效的关联和互动。
二、思政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1. 教材和资源不足现阶段,一些高校在选择思政教材方面可能存在着资源紧张或者受限制等问题。
同时,在更新认知、稳定社会团结等方面还需要有具体案例作为支撑。
2. 教师队伍建设不够一些高校对于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投入相对匮乏,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不足。
部分现任教师在专业素养上较强但缺乏探究性学习思维、跨学科背景知识等方面造成了局限。
3. 考核方式单一传统模式下,往往通过考试来评判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这种单纯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需求。
加大非传统型考核方式(例如实验报告、人文艺术作品等)的份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4. 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灌输,缺乏充分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为了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程的积极性,可以鼓励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班等方式来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点。
5. 课程设计缺乏灵活度有些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未能及时更新或向多元方向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热点问题
7
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的缺失。完 全学分制的推行,以班级为主体的 传统学生模式将是颠覆性的,学生 管理模式将面临着洗牌。学生群体 越来越小型化、分散化、个体化。 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学生组 织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 求我们的道德教育要进宿舍、进社
团、进网络。班级是半流动的,社团是全流动的,网络 是虚拟的,只有学生宿舍是相对固定的,我们的道德教 育要覆盖固定阵地,占领虚拟空间,渗透流动群体。
收获乐趣已经成为现实。
动互联网的流量已经
提问:如何规范和引导网民的网络行为?
是互联网流量的四倍
(1)开放环境的多维参 照和比较。选择面广 (2)竞争环境的强烈激 发与推动;压力大、内心 冲突大 (3)信息环境的迅速流 动与冲击;与成人同步接 受信息,社会化加快 (4)网络环境的多重影 响与诱导。鉴别能力差, 容易受不良因素影响
6 多样化的家庭环境
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 现在大学生群体主要有四种 类型:(1)独生子女家庭; (2)经济困难家庭;(3) 单亲家庭;(4)流动家庭。 独生子女已成为大学生的主 体。独生子女自主精神和依 附心理集于一体(矛盾), 自我期望值高和自我控制能 力弱并存,理论知识和实践 能力相脱节。
➢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 ➢ 文化霸权主义的出现; ➢ 如何适应从单一到多元的转 化
18亿刀
26亿刀
5 科技化的全球环境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未必能 带来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搞不好人欲横流、物欲横流。
当代世界恐怖主义出现高智 能化、高科技化的特点。
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更 加注重科技伦理与工程伦理的 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政教育热点与前沿问题综述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是教育主客体关系的交互主体性特征,即教育主客体互动的模式由主客二分向主体际性转向、教育主客体互动的方式由人与人的直接互动向人与机的间接互动转向、教育主客体互动的时空向度由实时同步向实时同步与延时异步相融合转向;二是教育内容传播的技术性特征,即教育内容传播时效由单向滞后性向多向即时性转向、教育内容传播形式由单一媒体形态向多媒体形态转向、教育内容传播范围由相对封闭的小众向整体开放的大众转向;三是教育环境的耗散结构特征,即教育环境是开放的联系、非平衡的联系、非线性的联系;四是教育方法的连续统特征,即教育方法的存在原理是现实性与虚拟性的连续统、教育方法的运用理路是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的连续统、教育方法的作用机理是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的连续统。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快速延展了的世界,全新的理念以及大学生不断多样化的价值取向、便捷化的思维方式和简易化的生活方式,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在一定程度上缺少有效的应对之策,有时处于“失语”状态。
这突出表现为“海量共享”特性解构“一元话语权”、“全天候即时互动”特性凸显传统手段乏力、“个性鲜活”特性挑战“论道”方式、“百家争鸣”特性更显“红色领袖”匮乏、“碎片化”特性呼唤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方式更新。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越来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新媒体的交互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新媒体的大众化加速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和驾驭新媒体时代的“游戏规则”,从统筹工作机制、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形成网上引导与网下教育相互配合机制等方面提升管理新媒体的工作水平。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意蕴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维系社会生存、推动社会发展、满足人社会化需要的实践教育活动,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一方面,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离开文化的根基,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失去最重要的载体及特定的支撑;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文化发展提供导向和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人的过程,是不断促使“野蛮人”向“文化人”转变的过程,就这个意义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可以被视为“文化化人”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集中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促进社会文化建设、发展和创新方面,有维护主流文化、批判异质文化、传承优秀文化、整合多元文化和创造先进文化五方面的效应。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生成是双向的过程,一方面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实现其文化价值,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潜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无形的文化建设和有形的文化产业的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
提升文化自觉,培育清醒的现代性文化意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和理论课题。
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文化自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认识文化现代性与传统性,以积极的、辩证的态度对待现代与传统的关系;科学认识文化现代性与全球化,加深对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间关系的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提升文化自觉的作用,就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一,觉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服务于文化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第二,觉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时代和面临的挑战,自觉地担负起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发展的职责;第三,相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和基础,增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信心;第四,相信思想政治教育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增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信心。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时代精神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当今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运行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将自身汇入以改革创新为精神核心的时代潮流中,另一方面,必须以整体性的系统的创新实践才能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的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整个体系上综合体现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才能真正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此,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全面的且各部分有机结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生实效的创新体系。
这个创新体系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教材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等。
转型社会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当前中国正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都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准确把握社会转型的阶段性特征和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理念上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体制机制上注重科学化与灵活化,方式方法上注重精细化与生活化,途径上注重课堂化与社会化,手段上注重现代化与信息化,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交叉学科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交叉学科的视野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研究视角、新的研究方法、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和新的研究成果,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实践创新的需要,也是学科建设的需求。
以交叉学科的视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不是简单地、机械地对多学科理论与方法进行“概念移植”、“方法套用”、“体系嫁接”,而是要通过这样一个研究视野,推进一种思考方向和研究思路的形成。
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自觉强化问题意识、开放意识和培育意识,积极研究和借鉴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野和研究领域。
国际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必须树立国际化新理念、优化国际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其方法论,这既是应对多元文化与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挑战的需要,也是借鉴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经验的需求。
国际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就应当:树立国际化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即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必须保持“张弛有度”、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必须培养“创新人才”;优化国际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优化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优化以“公民道德建设”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体系、优化以“生态伦理”为核心的生态教育体系;创新国际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即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教育方法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技术教育方法。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界定。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就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认识、把握、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的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合目的性,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升全社会的思想政治水平。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合规律性,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中所形成的理论范畴、研究对象、话语体系等不是对表面现象的感性概括,而是经过严格提炼并能够准确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概括,并且这种理论概括是运用本学科独特的专业术语和概念来表达,达到了精确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水平,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发展的必然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维度。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主要包括学术研究科学化、人才培养科学化、教育实践科学化三个维度。
其中,学术研究科学化是龙头、是根本、是指导,人才培养科学化是条件、是平台、是关键,教育实践科学化是基础、是源泉、是目的。
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科学化中主要应处理好揭示特殊规律与揭示普遍规律的关系、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的关系、主干学科建设与分支学科建设的关系、单一学科研究与交叉学科研究的关系、继承研究和时代化的关系、借鉴研究和本土化的关系、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的关系;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科学化中主要应处理好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关系、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的关系、学历教育中本硕博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关系、在理论学习研究中培养人与在实践中培养人的关系;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科学化中主要应处理好系统理论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法纪观等教育内容的关系,大中小学德育的衔接关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以及单位内部党政工团合力育人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思路。
当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正确方向;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努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发展进程,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水平;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和当代发展,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新性,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
五、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评鉴按照知识体系分类的方法,美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公民教育、历史教育、法制教育、宗教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等五个方面,并呈现出隐蔽的政治性、较强的拓展性与明显的针对性三个主要特点。
美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如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设计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如何体现严肃性、在注重实践性的同时如何提升理论性等,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英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英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宗教化、宗教与世俗化并进、世俗化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宗教性、隐蔽性和多样化的突出特征。
英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两种方法的优势,要努力构建全社会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而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简介。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五种途径来实施:一是专门课程教学。
虽然日本各高校开设的专门思想政治教育的名称及具体设置有所不同,但通过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是共同的。
二是小组讨论。
小组研究和讨论的授课形式是日本高校普遍采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对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学有着独特的作用。
三是主题讲座。
开设主题讲座,是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重要一环。
四是实践活动。
在日本,实习、考察、调研等实践活动不是简单的课外活动,而是与课程相关联的一部分。
五是其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