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船舶构造与机电设备

合集下载

船舶结构与设备课件

船舶结构与设备课件

3
自动化设备
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船舶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 能控制,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性。
船舶结构与设备的智能化发展
01
智能化监测与诊断
通过传感器和智能化技术,实时监测船舶结构和设备的工作状态,实现
故障预警和自动诊断。
02
智能决策支持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船舶运营和管理提供智能决策支持,提
高运营效率。
船舱
位于甲板下方,用于装 载货物或燃油等物资。
桅杆和烟囱
桅杆用于安装导航和通 信设备,烟囱用于安装 船舶发动机的排气管。
船舶结构材料
钢材
是船舶结构的主要材料,具有强度高、耐腐蚀等 特点。
木材
在小型船舶上仍被使用,具有质轻、易加工等特 点。
复合材料
如玻璃钢、碳纤维等,在某些特殊用途的船舶上 使用,具有轻质、高强度等特点。
04
船舶结构与设备的维护与 管理
船舶结构的维护与管理
定期检查船体结构
结构加固与修理
包括船壳、甲板、船舱等部位,确保 结构完整无损,无锈蚀、裂缝等现象。
根据需要对船体结构进行加固或修理, 确保船舶安全性能。
船体涂层保护
定期对船体涂层进行维护,保持涂层 的完整性和防腐蚀性能。
船舶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设备日常检查
蒸汽轮机
利用蒸汽机推动船舶前进的系统,具有功 率大、效率高等优点,但维护成本较高。
船舶导航设备
雷达 利用无线电波探测目标并确定其 位置和运动状态的航海电子设备, 具有全天候、全天时、远距离探 测能力。
自动识别系统(AIS) 利用GPS和通信技术实现船舶自 动识别和信息交换的设备,有助 于提高船舶航行安全。
人员培训与分工

船舶结构与设备知识点

船舶结构与设备知识点

船舶结构与设备知识点船舶结构与设备特点:1、知识点多、杂。

考点知识多为书本原文,计算、思考等题目较少;2、与货运、避碰同考,所占比例较小。

其中货运160道题目,结构占20-30道题;3、后期新题更新不多;4、难点不多,需记忆。

如船舶种类及特点、轻型吊杆、舵设备等。

第一章船舶常识(结构货运)第一节船舶的基本组成与主要标志一、船舶基本组成由主船体、上层建筑及其他各种配套设备等组成。

1、主船体船底:分单层底、双层底。

舭部★舷侧:首/尾部船首/尾甲板:上甲板、平台甲板(注:强力甲板、遮蔽甲板、量吨甲板、舱壁甲板定义见“甲板结构”)、甲板命名舱壁:按方向分横舱壁、纵舱壁(其他分类方式见“舱壁结构”)。

★船底、舷侧、舭部构成船壳板2、上层建筑定义:分类:长上层建筑、短上层建筑(定义)组成:首楼、尾楼、桥楼(位置、作用)、甲板室(长甲板室、短甲板室)★桅屋属于短甲板室上层建筑各层甲板:艇甲板、罗经甲板3、舱室名称机舱、货舱、压载舱、深舱(定义)、其他舱室★隔离空舱(干隔舱):仅有一个肋骨间距的空舱二、船舶主要标志1、球鼻首和首侧推器标志:位置(前、后)2、吃水标志:公制/英制(10cm/6英尺),★读取3、甲板线标志:尺寸(300mm×25mm)、★位置★4、载重线标志:位置、堪划要求、字母涵义、丈量最小干舷5、其他标志:船名船籍港标志:船名字高比船首字高小10%-20%;船籍港字高为船名字高60%-70%烟囱标志:位置分舱与顶推位置标志:位置、形状引航员登离船标志:上白下红船舶识别号:100总吨及以上客船/300总吨及以上货船,位置公司名称标志:第二节船舶尺度与船舶吨位一、船舶尺度分为:最大尺度、船型尺度、登记尺度最大尺度(全部尺度/周界尺度):最大长度、宽度、高度(定义)、作用船型尺度(计算尺度、理论尺度):型长、型宽、型深、型吃水(定义)、作用登记尺度:登记长度、宽度、深度(定义)、作用二、主尺度比型长型宽比、型长型深比、型长型吃水比、型宽型吃水比、型深型吃水比:影响三、船舶吨位1、重量吨分为:排水量和载重量排水量:满载排水量、空船排水量、装载排水量(了解定义)载重量:总载重量、净载重量(了解定义)2、容积吨分为:总吨位、净吨位、运河吨位定义(了解)、★作用:★运河吨位数值比总/净吨位数值大些★第三节船舶种类与特点1、客船分类:全客船、客货船、货客船、客滚船特点:抗沉性好(二舱不沉制)、多层甲板、上层建筑高大、航速快、生活设施配套齐全、设计美观等2、集装箱船特点:单层甲板、开口大、航速快、双层底和双层船壳、抗扭箱(保证强度和提高抗扭强度)、装卸效率高、货损货差小、箱格导轨、方形系数小于0.63、散货船特点:运输密度较小散货、单层甲板、开口大、货舱剖面棱形(作用:便于平舱、卸货、提高稳性)、上下边舱(压载)、单层或双层船壳、船型肥大4、矿砂船特点:运输矿砂、中间舱两侧边舱、开口大、双层底高(重心高)、剖面呈漏斗形、航速低、采用高强度钢5、兼用船O/O船、O/B/O船特点:★装货要求6、杂货船特点:运输件杂货、多起重设备、多层甲板、舱口尺寸大、一舱不沉制7、滚装船特点:首跳板、尾跳板、舷侧跳板(要求、特点)、首门有罩壳式、边铰链式,活动斜坡道或升降平台,跳板工作坡度:不大于8°,通常为4°-5°,横倾小于4°时,跳板对码头负荷不超过2-3t/m2、多层甲板、双层底、纵骨架式、支柱少、纵通甲板、抗沉性差、舱容利用率低、造价高、装卸效率高、航速快、码头适应性好8、木材船特点:舱口大、舷墙高、舷侧多立柱、多起重设备9、冷藏船特点:良好隔热设施与制冷设备、舱口小、多层甲板、航速快、吨位小10、多用途船特点:运输多种货物、舱口大、多层甲板、多起重设备11、液货船油船:双层底和双层船壳、无起重设备、舱口圆形或椭圆、多泵管路、纵骨架式、横、纵舱壁(减少自由液面对船舶稳性影响)、船型肥大、干舷小、专用压载舱/清洁压载舱液体化学品船:采用耐腐蚀不锈钢制成、双层底和双层船壳、舱口小、多泵和管路12、液化气船液化天然气(甲烷):隔热结构、货舱呈球形和矩形、极少数为棱柱形或圆筒形、常压低温运输液化石油气船:加压液化(球形或圆柱形)/冷冻液化(矩形)/加压、冷冻液化乙烯运输船:加压液化、货舱呈球形、圆柱形和矩形13、高速客船水翼船、气垫船(全垫升、水面效应)、双体船(特点、航行方式)14、其他船舶工程船:挖泥船、起重船、海洋调查船、敷缆船、航标船工作船:拖船、供应船、破冰船(首尾两舷设有大的压载舱)、海难救助船、消防船、科考船第二章船体结构与船舶管系(结构与货运)第一节船体受力1、力/力矩分类:总纵弯曲力矩、扭转力矩、横向作用力、局部作用力2、总纵弯曲力矩产生原因、分布(★船中力矩最大、1/4L处剪切力最大)、“中拱中垂”(★拉伸/压缩,波长=船长)3、扭转力矩、横向作用力产生原因(了解)★4、主要构件、次要构件定义、辨别5、船体结构设计与建造要求第二节船体结构一、船体结构形式与主要结构图1、骨架形式分类:横骨架式、纵骨架式、混合骨架式2、横骨架式/纵骨架式/★混合骨架式特点、应用3、★外板展开图:边接/端接定义、并板位置、船壳板组成(船底、舭部、舷侧、舷顶列板)及厚度分布特点★船壳板命名(两字母一数字):左、右舷分别为P、S,以平板龙骨为K板,向左/右依次为A、B、C、D...(IOQ不用),船首/尾命名数字(注意:甲板板命名相异)、作用4、总布置图:右舷侧视图、各层甲板与平台平面图、舱底平面图及船体主要尺度和技术数据等(由上往下)二、船底结构1、双层底骨架形式:横骨、纵骨架式,组成,作用(强度、舱室、压载、航行性能、抗沉性、抗泄漏、承受负荷)了解客船双层底布置:50≤L<61、61≤L<76、76≤L2、船底板平板龙骨尺度要求、船底板厚度分布3、横向构件肋板:分类(实肋板、水密肋板、组合肋板)、结构、设置要求(横骨、纵骨架式)舭肘板:作用(★连接肋板、肋骨)、尺寸要求(宽度和高度相同,面板或折角宽度为厚度10倍,减轻孔和污水孔孔缘板宽不小于舭肘板宽度的1/3)4、纵向构件桁材:中桁材(箱形中桁材,别名箱形龙骨)设置要求★箱形龙骨,一般设置机舱、防撞舱壁间,作用,宽度不超过2m,设有水密人孔和通向露天甲板的应急出口,两面操纵关闭装置。

船舶结构与设备教案

船舶结构与设备教案

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备课笔记附后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备课笔记附后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备课笔记附后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备课笔记附后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备课笔记附后20—07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备课笔记附后20—07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备课笔记附后20—07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备课笔记附后20—07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备课笔记附后20—07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备课笔记附后20—07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备课笔记附后20—07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备课笔记附后20—07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备课笔记附后20—07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备课笔记附后20—07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备课笔记附后20—07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备课笔记附后20—07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备课笔记附后20—07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备课笔记附后20—07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备课笔记附后20—07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备课笔记附后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备课笔记附后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备课笔记附后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备课笔记附后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备课笔记附后教案质量记录编号:JL/ 长期保存备课笔记附后。

船舶机电设备概况综述

船舶机电设备概况综述


机电设备操作及日常维护
3.1柴油机备车
检查滑油循环柜、主机油底壳、轴系中间轴承座和尾轴承 油柜的油位,不足时及时补充,检查滑油管路系统各阀开 关是否正确。 检查膨胀水箱(柜)的水位应在2/3以上,不足时应补充 ,检查冷却水系统中各阀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检查燃油日用油柜、沉淀油柜的油位应在2/3以上,不足 时应进行补充,打开燃油日用油柜到主机的阀门。 手动盘车1到2圈,检查柴油机各运动部件转动是否灵活; 上面都正常后,即可试车,试车结束后,备车过程结束。 备车结束后,合上蓄电池电闸,按动主机启动按钮,启动 主机
2.16 重要的应急设备—辅助操舵装置
应急操舵装置(辅助操舵装置):用于在主操舵 装置损坏等应急情况下操纵船舶操舵装置。 根据规范每艘船舶应配备主操舵装置和辅助操舵 装置,并且二者之一倘发生故障,不能导致另一 装置不能工作。但如果主舵机有两台并可分别工 作,可不设辅助操舵装置。 2)辅助操舵装置应能于紧急时迅速投入工作,并 能在船舶最深航海吃水和以最大营运前进航速的 一半或不小于7kn前进时,在不超过60s内将舵自 一舷15˚至另一舷15˚. 对于辅助操舵装置,其操作在舵机室进行,如系 动力操纵也应能在驾驶台进行,并应独立于主操 舵装置的控制系统
3.4 主机发生故障应采取的措施 主机发生故障应采取的措施 主机发生故障后,应立即通知值班驾驶员和 轮机长,并报告船长。如需停车应经当班驾 驶员同意。 下列情况应立即停车: 1、柴油机运转已危及人身安全或导致机损; 2、滑油或燃油管系破裂,大量油类外泄; 3、曲轴箱爆炸时
2.11 船用辅机—油水分离器
内河常见油水分离器组成 主要由粗分离室、细分离 室、过滤装置等三部分组 成。 油水分离器工作原理 油污水自入口进入粗分离 室,在此,较大油污颗粒 经过滤后上浮,到达集油 室,余下的油水进入装有 油滴聚合板的细分离室, 油滴经班组的作用聚合后 ,集合成较大的油滴进而 上浮至集油室,集油室的 残油排放至残油柜箱,处 理后的清水则由出水口排 出舷外。

第三章船舶构造与机电设备

第三章船舶构造与机电设备

第三章船舶构造与机电设备第三章船舶构造与机电设备第1节一般规定3.1.1 一般要求3.1.1.1 船舶构造与机电设备除应满足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主管机关发布或认可的有关建造规范的规定。

3.1.1.2 从事船舶及船用产品焊接作业的人员应持有焊工合格证书,方可从事与其证书种类和等级相适应的焊接作业。

3.1.1.3 从事船舶及船用产品无损检测作业的人员应持有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方可从事与其证书种类和等级的相适应无损检测作业。

3.1.1.4 玻璃钢船舶生产企业应有专门的质检人员,对每道工序的原材料性能指标、用量、树脂配方、成型环境及工艺实施监督并详细记录;从事玻璃钢糊制的施工人员应受过玻璃钢成型工艺的培训。

3.1.1.5 从事木质船舶修造的人员应取得技术工人证书,方可从事木质船舶的修造作业;取得渔业船舶修造许可证的企业尚应按照规定配备相应数量的质检人员。

第2节船体结构3.2.1 结构设计原则3.2.1.1 船舶结构的设计应使其能承受正常营运期间可能遭受的最大外力。

3.2.1.2 甲板横梁、舷侧肋骨及船底肋板应布置在同一横剖面内,并有效地连接,构成完整的刚性整体。

3.2.1.3 船体纵向构件应尽可能在全船范围内保持连续。

3.2.2舱壁的设置3.2.2.1 应在距艏垂线(0.08~0.15)L处设置水密防撞舱壁。

3.2.2.2 机舱前、后舱壁应为水密舱壁。

3.2.2.3 水密舱壁高度应延伸至干舷甲板或艏、艉升高甲板。

3.2.2.4 水密舱壁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

3.2.2.5 防撞舱壁上不允许设置门,但允许设置用螺栓固定的水密人孔盖。

舱壁上的门必须为水密门,且航行时应保持常闭。

电缆、舵链等穿过水密舱壁时,应沿干舷甲板下表面敷设。

3.2.3 上层建筑与甲板室3.2.3.1 上层建筑和甲板室应有足够强度。

3.2.4 密性试验3.2.4.1 船体完工后,应进行密性试验。

密性试验分为灌水试验和冲水试验。

3.2.4.2 对要求水密的结构(如艏、艉尖舱、机舱等)应进行灌水试验。

第3章 锚设备(船舶结构与设备课件)

第3章 锚设备(船舶结构与设备课件)

锚机 闸刀式制链器
锚链筒
最新课件
常用的制链器有以下几种: 1)螺旋制链器 2)闸刀式制链器 3)链式制链器
闸刀式制链器
螺旋制链器
链式制链器
最新课件
5.锚机
最新课件
6.锚链管:直径约为链径的7~8倍。 上口设有防水盖板。
最新课件
7.锚链舱:是存放锚链的舱室。形状 为圆形或方形。当圆形锚 链舱的直径 约为链径30倍时,可不必排链。
1)立式锚机 是指链轮轴为垂直 布置的锚机。可减 少锚机所占的甲板 面积,多用于军舰。
最新课件
二、锚机的主要技术要求
1.由独立的原动机或电动机驱动。液压锚机的液 压管路如与其他甲板机械管路相连接,则应保证锚机 的正常工作不受影响。
2.在满足以平均速度不小于9m/min,将一只锚从 水深82.5m 处拉起至深度27.5m 处时,锚机应有连续 工作30min 的能力。
最新课件
1.有杆锚(又称海军锚) 1)结构特点:锚干和锚爪为一
整体,锚爪固定不会转动,锚爪折 角约为35°,锚干上有一固定或可 折的横杆。
最新课件
1.有杆锚
2)优缺点: ①结构简单,抓重比大,一般为4~8,最大可达12; ②抓底稳定性较好; ③上翘的一爪容易缠住锚链,浅水锚地易刮坏船底; ④抛起锚作业和收藏不太方便。
有的在甲板链孔处(锚链筒上口)设导链轮(有的船直接 将导链轮与制链器合二为一)以减轻锚链与甲板链孔的摩擦。
最新课件
3.锚链筒
舷边链孔(锚链筒下口)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 一种是低干舷船与快速船将其设置成能收藏锚冠及锚爪 的锚穴,以减少由锚引起的水与空气阻力和锚体击水引起的 水花飞溅,锚穴的形状有方形、圆形和伞型等,如滚装船;

船舶结构与设备知识培训

船舶结构与设备知识培训

船舶结构与设备知识培训一、船舶结构知识船舶结构是指船体的构造和材料。

了解船舶结构知识对于船舶设计、船舶检修和船舶运营至关重要。

1. 船舶结构分类根据用途或功能的不同,船舶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类:•平底船:具有平坦的底部,主要用于浅水航行。

•垂直船舶:船体竖立,适用于重型货物运输。

•平底船:船体底部平坦,适用于浅水航行。

2. 船体结构船体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着船舶自身重量和外界风浪压力等。

船体结构包括船底、船侧、船头和船尾等。

3. 船舶材料船舶结构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船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常见的船舶结构材料包括钢铁、铝合金等。

二、船舶设备知识船舶设备是指用于船舶运营过程中的各种设备和系统。

了解船舶设备知识对于船舶操作和维修至关重要。

1. 主机设备主机设备是船舶的动力来源,包括主机、发电机、推进器等。

它们负责船舶的推进和发电工作。

2. 辅助设备辅助设备包括给排水、空调、通信等设备,它们提供船舶运营的辅助功能,保证船舶正常运行。

3. 导航设备导航设备是船舶航行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包括罗经、航向指示器、雷达等。

它们帮助船舶航行和导航。

三、船舶结构与设备维护船舶结构与设备的维护是保证船舶安全运行的关键。

合理的维护计划和技术能够延长船舶的使用寿命。

1. 船舶结构维护船舶结构维护包括定期检查和维修船体,防止腐蚀和磨损等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补强和更换工作。

2. 船舶设备维护船舶设备维护包括定期检查和保养主机设备、辅助设备和导航设备,保证它们正常运行和提高工作效率。

3. 应急维修和事故处理应急维修和事故处理是在船舶运营过程中常见的情况。

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和应急维修技术能够及时解决问题。

四、结语船舶结构与设备知识培训对于船舶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船舶结构和设备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船舶的构造和运行原理,提高船舶操作和维护的技能水平,确保船舶安全运行。

以上是船舶结构与设备知识培训的一些基本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船舶结构与设备课件——系泊设备共30页文档

船舶结构与设备课件——系泊设备共30页文档

END
பைடு நூலகம்
船舶结构与设备课件——系泊设备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船舶构造与机电设备第1节一般规定3.1.1 一般要求3.1.1.1 船舶构造与机电设备除应满足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主管机关发布或认可的有关建造规范的规定。

3.1.1.2 从事船舶及船用产品焊接作业的人员应持有焊工合格证书,方可从事与其证书种类和等级相适应的焊接作业。

3.1.1.3 从事船舶及船用产品无损检测作业的人员应持有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方可从事与其证书种类和等级的相适应无损检测作业。

3.1.1.4 玻璃钢船舶生产企业应有专门的质检人员,对每道工序的原材料性能指标、用量、树脂配方、成型环境及工艺实施监督并详细记录;从事玻璃钢糊制的施工人员应受过玻璃钢成型工艺的培训。

3.1.1.5 从事木质船舶修造的人员应取得技术工人证书,方可从事木质船舶的修造作业;取得渔业船舶修造许可证的企业尚应按照规定配备相应数量的质检人员。

第2节船体结构3.2.1 结构设计原则3.2.1.1 船舶结构的设计应使其能承受正常营运期间可能遭受的最大外力。

3.2.1.2 甲板横梁、舷侧肋骨及船底肋板应布置在同一横剖面内,并有效地连接,构成完整的刚性整体。

3.2.1.3 船体纵向构件应尽可能在全船范围内保持连续。

3.2.2舱壁的设置3.2.2.1 应在距艏垂线(0.08~0.15)L处设置水密防撞舱壁。

3.2.2.2 机舱前、后舱壁应为水密舱壁。

3.2.2.3 水密舱壁高度应延伸至干舷甲板或艏、艉升高甲板。

3.2.2.4 水密舱壁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

3.2.2.5 防撞舱壁上不允许设置门,但允许设置用螺栓固定的水密人孔盖。

舱壁上的门必须为水密门,且航行时应保持常闭。

电缆、舵链等穿过水密舱壁时,应沿干舷甲板下表面敷设。

3.2.3 上层建筑与甲板室3.2.3.1 上层建筑和甲板室应有足够强度。

3.2.4 密性试验3.2.4.1 船体完工后,应进行密性试验。

密性试验分为灌水试验和冲水试验。

3.2.4.2 对要求水密的结构(如艏、艉尖舱、机舱等)应进行灌水试验。

对内部没有妨碍检查的结构的小船,可利用舷外水压力代替灌水试验。

3.2.4.3 灌水试验或浸水试验的时间应不小于4h,且应无渗漏现象。

3.2.4.4 对要求风雨密的结构应进行冲水试验,试验中该结构应无明显的渗漏现象。

冲水试验时,冲水软管的水压应不小于0.2 MPa,喷嘴内径应不小于12.5 mm,喷嘴离被试对象的距离应不大于l.5 m,水柱移动的速度应不大于0.1 m/s。

3.2.5 舵设备3.2.5.1 舵设备的材料、强度、焊接、布置和安装等应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

3.2.6 锚泊及系泊设备3.2.6.1 船舶一般应配备适当的锚泊设备。

3.2.6.2 船舶应配备系船索和相应的系缆设备。

3.2.7 其他3.2.7.1 桅杆应被牢固支撑,支撑点处的结构应适当加强。

第3节机械设备3.3.1 一般要求3.3.1.1 船舶的主推进装置和辅助机械装置、泵和管系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试验均应符合本节有关规定。

3.3.2 倾斜3.3.2.1 主、辅机和轴系传动装置以及与船舶安全有关的机械设备,应能保证船舶处于下列倾斜情况时仍能正常工作:静态横倾:不大于l5º;和静态纵倾:不大于7.5º。

3.3.3 后退措施3.3.3.1 主推进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后退能力,以确保在所有正常情况下都能可靠地控制船舶。

3.3.4 出入口3.3.4.1 机舱应至少设有一个出入口,出人口应能通向干舷甲板。

3.3.5 通道3.3.5.1 机舱内应设有便于操纵、维护和检修各种机械设备的通道。

3.3.6 通风、采光及照明3.3.6.1 机舱内应能保持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并有足够的照明装置。

3.3.7 密封3.3.7.1 各种管路、传动杆通过水密舱壁时,应保证水密。

3.3.7.2 轴系通过水密舱壁处应设有填料函,其设置应便于检查和维修。

3.3.7.3 艉管在安装后应做密性试验。

3.3.8 防护设施3.3.8.1 机械运转时,可能对船上人员构成危险的部位,应有防护罩等安全设施。

3.3.9 汽油机为舷外挂机的特殊要求3.3.9.1 木质渔业船舶若使用汽油挂机应征得验船部门特别同意o3.3.9.2 舷外挂机应可靠地固定在船舶艉封板上。

3.3.9.3 舷外挂机的操纵电缆应有效密封,油管连接处不应有泄露。

3.3.9.4 功率不小于40 kW的舷外挂机,应装置固定的操舵手轮。

3.3.10 管系3.3.10.1 除本节另有说明外,管子、阀件和附件应使用钢、铸铁、铜、铜合金或其他适合于其用途的材料来制造,并符合预定的强度要求。

3.3.11燃油箱柜3.3.11.1 燃油箱柜的结构、布置等应符合下列规定:(1)燃油箱柜的布置应避免船舶碰撞而造成溢油,其处所应能保证有效通风。

(2)燃油箱柜安装前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头应至箱柜顶最高点以上不小于2.4m。

(3)燃油箱柜和燃油管法兰接头不应位于发动机、排气管、电气设备的正上方,且其横向间距应不小于450mm。

燃油箱柜下面应设滴油盘。

(4)柴油机燃油箱柜上应装有泄放装置、液位计、空气管。

空气管内径应不小于注入管内径。

如采用玻璃管液位计,应为自闭式,且应设有防护罩。

液位计禁止使用塑料管。

(5)盛装汽油的燃油箱柜,应以耐酸钢、铝或其他等效材料制造,并保证足够的强度。

油箱容量应不大于30L ,且仅允许设一个汽油油箱。

油箱应以0.04 MPa 的压力进行压力试验,并无任何泄露。

3.3.12 燃油管路3.3.1 2.1 燃油管路应采用无缝钢管、无缝退火铜管、铜镍合金管或等效性能的金属管制成。

3.3.1 2.2 燃油管路采用软管时,应采用有保护的耐火燃油软管。

3.3.1 2.3 燃油管路应按照规定进行压力试验。

3.3.13 排气管路3.3.13.1 主机排气管路应采取有效防护的方式,防止高温表面伤人。

具有冷却水夹层的排气管应加厚。

排气管应采用适当的绝热材料进行包裹,绝热层表面温度应不超过60ºC 。

3.3.13.2 排气管路一般应向上导出,若需经船侧或船尾导出时,应防止海水倒灌。

3.3.13.3 排气管与船体的连接应保证水密。

3.3.14冷却水管路3.3.14.1 一般应设2只海水吸口,其位置应保证在航行状态下冷却水泵可通过海底阀吸人海水。

3.3.14.2 海水箱应装有格栅,其有效通流面积应不小于海底阀流通面积的3倍。

3.3.14.3 排水口的位置一般不应超过设计吃水,否则应设置止回阀装置或防浪阀。

3.3.15 舱底水设施3.3.15.1 机舱内应至少设置l 台动力或手动舱底泵。

3.3.15.2 非水密舱室的舱底水应能及时排出。

3.3.16 发动机3.3.16.1 船用主机或其他发动机应经验船机构认可方可装船使用。

3.3.16.2 发动机应设有监控转速、温度、压力及其他运行参数的装置。

3.3.16.3 发动机设计应使其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危险降至最低。

当发动机存在超速的危险时,应有措施保证其不超过安全转速。

3.3.16.4 座机船舶的主机及发电机组所用的燃油,其闪点(闭杯试验)一般应不低于60ºC 。

3.3.17发动机安装3.3.17.1 主机和齿轮箱应尽可能采用公共基座。

3.3.17.2 主机和齿轮箱与基座的固定螺栓至少应各有两只紧配螺栓,或按产品说明书中安装要求安装。

3.3.18 轴系和螺旋桨3.3.18.1 轴材料的抗拉强度一般应在下列范围内选择:(1)碳钢和碳锰钢为410~600 2/N mm ;(2)合金钢不超过800 2/N mm 。

3.3.18.2 主推进轴系应能承受足够的倒车功率。

3.3.18.3 主推进装置中,滑动轴承温度应不超过70ºC ,滚动轴承温度应不超过80ºC 。

3.3.19 轴的直径、联轴器和螺栓3.3.19.1 轴的直径的计算应符合主管机关的有关规定。

3.3.19.2 联轴器用键安装到轴上时,键材料的抗拉强度应不小于轴材料的抗拉强度。

3.3.19.3 联轴器法兰连接的紧配螺栓应不少于螺栓总数的50%,如采用普通螺栓连接时,安装工艺应经验船机构同意。

3.3.20 离合器换向3.3.20.1 对可倒、顺的传动离合器,其换向时间应不超过15 s。

3.3.21 螺旋桨3.3.21.1 螺旋桨应可靠地固定在尾轴上,紧固螺母螺纹的旋向应与尾轴顺车方向相反。

螺旋桨及其附件的固定螺钉、螺母等,均应有可靠的防止松动措施。

如采用环氧树脂粘结时,应经验船机构同意。

3.3.21.2 铸造的螺旋桨不应存在有损强度的裂纹、气孔、疏松、夹渣、浇铸不足等缺陷;钢板焊接的螺旋桨不应有裂纹、卷边、漏焊等缺陷。

3.3.21.3 螺旋桨加工完成后一般应作静平衡试验。

3.3.22 操舵装置3.3.22.1 操舵装置应能确保航行时对船舶的可靠操纵。

3.3.22.2 船舶应至少设置1套动力或人力操舵装置。

3.3.22.3 采用动力操舵装置,则应具有2台舵机装置动力设备。

3.3.22.4 采用l台电动或电动液压或主机带泵动力设备的船舶,应设人力操舵装置。

3.3.22.5 操舵装置的最大舵角应限制在35º~40º范围以内。

3.3.23 操舵时间要求3.3.23.1 船舶在设计最大航速时,从一舷35º转至另一舷30º的转舵时间,机动舵应不大于20s,人力舵应不大于30s。

3.3.24 试验3.3.24.1 轮机装置安装完毕后,应按验船机构认可的试验大纲进行系泊和航行试验。

第4节电气设备3.4.1 一般要求3.4.1.1 电气装置应能:(1)确保为保持船舶处于正常操作状态和满足正常生活条件所必需的所有电力辅助设备供电;(2)确保船员及船舶的安全,免受电气事故的危害。

3.4.2 主电源3.4.2.1 主电源可采用:(1)由独立的原动机驱动的发电机;(2)由主机驱动的发电机;(3)蓄电池组。

3.4.2.2 本节3.4.2.1所述的电源可以组合使用,但应至少满足下列要求:(1)当独立或组合连接时,电源应正常供电;(2)任一电源失效或发生故障时,不应影响其他电源对所有重要设备供电。

3.4.2.3 凡以蓄电池组作为主电源的船舶,应设有容量足够的充电装置。

如果蓄电池组的容量能保持向船舶安全航行必需的用电设备供电4h以上,则可设岸电充电装置。

3.4.2.4 主机启动蓄电池组如能满足船舶正常航行用电要求以及启动要求,则可作为主电源。

3.4.3 照明3.4.3.1 船上应设照明系统,由船舶主电源供电。

室外照明应采用防水灯具。

3.4.4 接地3.4.4.1 船舶电气设备应当有效接地。

3.4.5 电气灾害的预防措施3.4.5.1 工作电压大于50V的电气设备应符合《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的相关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