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教学总结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及其心理研究(一)学前儿童及相关概念1、学前儿童的概念1、婴儿的概念3岁前2、幼儿的概念3-6岁又可分为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幼儿晚期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学前儿童发展的涵义★★学前儿童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也是学前儿童生理成熟与个性心理品质形成与变化的复杂过程。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研究从胎儿到入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长。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任务在于描述、解释、预测和干预学前儿童的行为。
(一)研究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二)研究各种心理过程和特征如何发生和发展(三)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以及形成原因(四)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发展理论(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谈话法(三)作品分析法(四)问卷法(五)测验法(六)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考题再现为了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其交往过程中的语言和动作等,这一研究方法属于()A 访谈法B 实验法C 观察法D 作品分析法解析:C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一、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生理因素)★★(一)遗传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
遗传史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遗传特性也叫遗传素质。
1、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2、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二)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1、儿童的生理成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2、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3、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服从一定规律。
4、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制约作用。
关键期: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提出。
0-2岁:亲子依恋形成关键期5岁前:语言、数概念和音乐学习的关键期。
二、环境和教育因素★★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起着主导作用。
《学前心理学》3第一章-绪论3(第2周)-学前儿童发展基本理论
记住几个关键期
1、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2-3岁 这个阶段儿童学习口头语言非常快,如果让
儿童生活在外国,用不一年就能学会日常口语。 2、视觉发展关键期:0-4岁
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斜视 儿童在4岁之前容易矫正。
3、识字的关键期:3 岁左右
教孩子识字很简 单,关键不能用灌 输式,而是在游戏 中学。可用卡片、 图片、实物等提高 孩子识字的兴趣。
以下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 案例分析
1.一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不会说话,只
• 观点总结
会发音和听懂别人的语言,一岁后,由 说单个的词到说不完整的句子,三岁后
句子逐渐完整和连贯,并且复合句在不
断增多。
2.有的孩子在学会用小勺吃饭后,突然 不好好吃了,把饭撒在桌子上;有的孩 子刚满周岁时会喊“妈妈”,会说出几 个单词,过一个月,却不开口了。
• 什么是前运算? 运算阶段发展的前期。
• 前运算阶段的成就: 儿童形成了运用符号表征客体的能力。
符号
• 词 语:“枕头” • 心理表象:头脑中的枕头 • 动 作:两个手掌合在一起放在脑边 • 物 品:书本——洋娃娃的枕头
前运算阶段:2-6、7岁
符号表征
假装游戏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2:单一维度的
Urie,Bronfenbrenner 1917-2005
生态系统观:Bronfenbrenner, U.
儿童心理是在环境的持续影响下发展起 来的;
环境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而是一个 具有不同结构水平的复杂嵌套系统;
儿童与不同水平的环境结构之间存在复 杂的相互影响关系。
生态系统理论
•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五 个部分或水平: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
心理发展是指整个反应活动随着个体随相应环境的成长而不断转化、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是反映在个体身上的一种持续的、稳定的变化。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
连续性,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个体差异。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杂乱到系统。
4.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⑴乳儿期0~1岁:
①新生儿期:天生具有无条件反射,为了维持生命和适应新生活需要有了条件反射。
②满月到半岁:突出表现,在视觉和听觉的发展上,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主动发起交往,开始认生。
③半岁到周岁:身体动作迅速发展,五指分工动作发展起来了,分离焦虑明显。
⑵幼儿前期1~3岁:儿童动作获得突破性发展,开始把物体当做工具使用,出现游戏的萌芽,言语和思维开始真正发生,出现了最初的独立性。
⑶幼儿期3~6岁:
①3~4岁:认识主要依靠活动,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要可依靠动作进行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行为具有情绪性,年龄越小越突出。
②4~5岁:活泼好动,爱玩会玩思维具体形象。
③5~6岁:好奇心不止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上思维仍是具体形象的,但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初步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
5.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客观因素:
⑴生物因素。
①遗传②生理成熟
⑵环境和教育因素。
主观因素:
⑴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
⑵学前儿童心理内部的矛盾(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6.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观察、调查、实验(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测试、交谈、工作分析。
幼儿教育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幼儿教育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一、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的概念1.1 幼儿成长的定义:指从出生到成年的整个过程,是指人体各器官和系统逐渐发育成熟。
在这一过程中,除了生理方面的发展外,个体还在认知、情感、意志和社会性等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1.2 幼儿发展的概念:从出生开始到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之间的变化过程,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品性、社会学根据幼儿阶段发展过程,提出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等。
二、幼儿成长与发展的特点2.1 幼儿成长与发展的一般规律2.1.1 生理发展规律:从出生到2-3岁,婴儿的生长速度非常快,以后速度逐渐减缓,到12岁生化发展完毕。
2.1.2 心理发展规律:从出生到3岁,婴儿的大脑逐步发展完善,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大脑处理事情的方式将会变得更加复杂。
2.1.3 社会性发展规律:从出生到3岁是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自制能力等能力开始逐渐形成。
三、幼儿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3.1 遗传因素:3.1.1 遗传是一种重要因素,父母的遗传因素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3.2 环境因素:3.2.1 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对幼儿成长与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3.3 生理因素:3.3.1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幼儿的成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幼儿的生理发展特点4.1 幼儿身体的生长与发育4.1.1 幼儿身高、体重和头围的发育规律从出生到3岁,婴儿的身高体重在不停的增加,随着年龄增长,生长速度逐渐减缓。
4.1.2 幼儿牙齿的生长发育随着儿童整体发展,牙齿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同的,对于孩子的饮食也有一定的影响。
4.2 幼儿大脑的生长发育4.2.1 幼儿大脑的生长发育规律从出生到3岁是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也会逐渐完善。
4.2.2 幼儿大脑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幼儿大脑的发展对幼儿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评价概述
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的观点
• 智力是可以协助个体适应其环境 的基本生活过程。
• 当儿童成熟时,他们会获得更为 复杂的“认知结构”,以协助其 适应环境。
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几个主要概念 1.认知结构或图式
指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 验、解决问题。
比如,三岁的幼儿可能会认为,太阳是 有生命的,只因为太阳每天一早就出来,一 到晚上就下山了。
认知图式——会移动的物体是有生命的
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几个主要概念
2.组织和适应
• 组织是指儿童将现有的图式结合,而成为新的、复杂 的智力结构的过程。
• 组五、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 儿童心理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认知成熟,儿童与成人或年 长伙伴的互动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 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 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一个 动态的概念。
较高水平 现有水平
最近发展区
35
六、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18-25岁:亲密对孤独,发展和谐的亲密关系
25-65岁:繁衍对停滞,发展“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65岁以后:自我完善对绝望,发展“智慧”的品质
三、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
• 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 (R)的学习过程。
给我一打婴儿,在良好的由我做主的环境 中,无论他们的天资、能力、父母的职业和种 族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诗 、艺术家、大商人或者是乞丐、小偷。
比如,幼儿一开始可能会认为,所有会 飞的都是鸟,后来他慢慢发现有许多东西不 是鸟,但会飞,于是,他就可能会将这些知 识进行组织而成为新、更复杂的阶层结构。
模块1学前儿童发展
模块1学前儿童发展在学前教育领域,学前儿童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学前儿童发展涉及到0-6岁儿童的身心、语言、认知和社会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并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是学习和成长的基础。
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游戏,儿童可以发展自己的大肌肉协调能力和小肌肉操作能力。
同时,饮食、休息和睡眠等方面的规律也对儿童的身体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儿童的语言发展在学前期间也迅猛发展。
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已经发现儿童在0-6岁期间的大脑神经细胞的连接数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峰。
这为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理基础。
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非常重要。
例如,通过与儿童进行对话、讲故事、唱歌等活动可以激发儿童的语言能力。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其它发展领域的基础。
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包括感知、注意力、记忆、思维等各个方面。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活动,可以促进儿童的感知和注意力发展。
例如,给儿童提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让他们用手摸和眼睛观察,可以促进儿童的感知发展。
同时,通过开展一些游戏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在学前教育中也非常重要。
儿童在0-6岁期间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与他人进行交往。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儿童可以学会分享、合作、理解和尊重他人。
而这些社交技能对于他们今后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非常关键。
在学前教育中,可以通过组织游戏、分组活动和讨论等方式来促进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发展是多个方面综合的发展过程,包括身体、语言、认知和社会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活动,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组织多元化的游戏和互动活动,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
学前教育应该重视儿童发展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关注儿童的整体发展,并根据儿童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前教育的作用,为儿童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 领域的关系
总结: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在幼儿园课程领 域中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为其他 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
2、社会教育与健康教育、语言教育、 科学教育、艺术教育之间是相互支撑、 相互渗透的,社会教育极大地以来与 其他领域的内容,但它处于课程领域 的中心与核心地位。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及
其专业准备
2、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
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 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 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
为了能够与他人交往,被所处的社会所接受,儿童 必须要参加社会学习,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道德 品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积极的生活态 度、掌握有效的交往与调节技能的过程就是社会化 的过程。(重要途径)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及 其专业准备
1、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 所谓完整发展是指儿童在发展的内容、结构 与时间上的完整发展。 从发展的内容看——儿童的完整发展是指德、 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 力理论——唯智力论) 从结构看——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 (多伊思提出智力由社会性建构的观点) 从时间上——是终身的完整发展。(早期发 展对儿童终身影响的重要性)
一、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与演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初创阶段的特点
1、幼儿教育制度化; 2、对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有 了较为系统的探索; 3、在内容上兼顾修身教育与社会生 活意识的培养。
一、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与演变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1、强调环境认识与爱国主义思想培养的学前儿童 社会教育
第一章 《学前教育概述》
探寻三:学习学前教育的意义与方法
一、学习学前教育的意义
【误区2】有些人认为,小孩子爱唱歌跳舞,喜欢漂亮的人,当幼儿教师 ,只要会唱会跳,长得漂亮就可以了。
探寻二:学前教育实践与理论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2. 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
捷克大教育家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母育学校》
《世界图解》
探寻二:学前教育实践与理论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2. 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母育学校》 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论述在家庭教育形式 下学前儿童教育的专门著作。《世界图解》 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该 书被誉为“儿童插图书的始祖”。
【案例分析】 观看《百年幼教》电视片,思考讨论:中国幼儿教育从其产生之始就具有什 么特点?
探寻二:学前教育实践与理论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
2.中国学前教育发展: (1)我国近代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 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 年清政府将其改名为武昌蒙养院。1904年,清政府颁布实施《奏定学堂章程》,即 “癸卯学制”,第一次用国家学制的形式把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确定下来,是我国近 代学前教育制度化的标志。 (2)旧中国的幼儿园教育的发展 (3)新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 (4)幼儿教育在改革开放中腾飞 1989年 国家教委会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 1996年6月正式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 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狭义: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教机构的教育。
探寻一: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四、学前教育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1.重要性:它是一个人发展奠基的时期,许多重要能力 、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
学前心理学2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 4. 大脑的机能代偿 • 指大脑的某一机能区受损伤,其它 区就有一种代替作用。 • 脑是怎样产生心理的? • ——通过反射与反射弧 • 5. 反射与反射弧 • 反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 律性反应。 • 反射弧:反射活动所走的神经通路。包 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和效应器。
• • •
“ 物质第一,意识第二 ” 客观存在属第一性,心理属第二性 人的心理不论多么奇妙,都可在现实中找 到根源 • 如孙悟空的神奇变化、嫦娥奔月的神话、 飞机的制造等等。虽然十分离奇。但是构成这些 现象的原始材料仍然来自客观现实。 • •
• 2. 有什么环境就有什么心理,没有人的环 境,就没有 人的心理 • “ 狼孩 ”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 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自我分析】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 些因素影响你心理的发展. 是怎样影响,举例说明。
概括来说,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大体 可以归为两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哪一 种起决定作用?各占的比例是多少?至今尚 未达成共识。
下面我们来讨论这 两个因素哪个影响更 大吧!
• •
反射弧模式图
• 反射活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反射分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 • (1)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学而能 的反射。 • 人生下来有 72种本能,大多数本能在 后天得不到强化就消退了,它能帮助有机体很 好地应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
•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九个)
• ① 无条件食物性反射:包括觅食、吸吮、吞咽反 射。 • ② 无条件防御反射:包括眨眼反射。 • ③ 无条件定向反射: 前三种反射对新生儿维持生命和认识世界有着 重要意义。 • ④ 抓握反射:4-5个月消失 • ⑤ 巴宾斯基反射:6个月消失 • ⑥ 惊跳反射:3-5个月消失 • ⑦ 强直性颈反射(击剑反射):4个月消失 • ⑧ 行走反射:2个月消失 • ⑨ 游泳反射:6个月消失
学前儿童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一、学前儿童发展的含义和特征含义学前儿童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也是学前儿童生理成熟与个性心理品质形成于变化的复杂过程。
特征 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儿童的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有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进行。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儿童发展心理的连续性表现在:先前的较低级的发展到后来的较高级的发展的前提。
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人的发展不是等速的。
学前期和青春期是发展的两大加速期。
儿童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就越快,这是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关键期和危机期就是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4.个别差异性这一特征也是实行因材施教,“长善就失”教育原则的基础。
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每一年龄阶段儿童发展水平、特点的充分实现,将有助于其后的发展,否则儿童在下一阶段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归根结底是儿童个体的发展,尊重和顺应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是促进儿童整体发展水平的丰富性的根本道路。
(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客观外部因素遗传一方面,遗传素质是儿童发展的生物前提,对儿童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决不能夸大遗传这个条件。
因为遗传只能为儿童的发展提供自然前提和可能性。
但不能预订或决定儿童的发展。
环境和教育遗传在儿童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儿童向什么方向发展取决于环境和教育,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第一,遗传只能提供儿童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规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第二,社会是影响学前儿童发展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第三,教育条件在儿童发展中期主导作用。
第四,环境和教育是儿童发展的决定性条件,都是不意味着可以机械地决定儿童的发展。
(二)影响儿童发展的主体内部因素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亦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的教学总结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的教学总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视越来越高。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培养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前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本次学前儿童发展课程的教学总结中,我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指导和帮助。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本次学前儿童发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发育特点,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规律;2. 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进行科学观察和评估的能力;3. 引导学生根据学前儿童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促进其全面发展;4. 培养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本次教学中,我安排了以下内容:1. 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和认知发展;2. 学前儿童的情感与社会发展;3. 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4. 学前教育中的游戏教学与活动设计。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成果的评价通过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核评价,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成果较为显著。
他们对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教学活动的设计,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和评估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学前教育工作的能力和素养。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反思,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改进措施:1. 加强案例分析与实例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2. 加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
通过本次学前儿童发展课程的教学总结,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幼儿学前教育活动总结
幼儿学前教育活动总结一、引言幼儿学前教育是指儿童在6岁之前接受的早期教育,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教育方式,促进幼儿各方面的综合发展。
本文将就幼儿学前教育的活动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二、语言活动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的基础,幼儿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语言活动包括识字游戏、听、说、读、写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能够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三、运动活动幼儿的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运动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灵活性和耐力,同时还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发育。
常见的运动活动包括户外游戏、操场活动、体操等。
四、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绘画、手工、音乐、舞蹈等活动,幼儿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表达能力。
五、社交活动社交活动是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情商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同伴合作、互动,幼儿能够学会分享、合作、尊重和关心他人,同时也能培养幼儿自信和独立性。
六、科学活动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开展科学实验、观察自然界现象、进行数学推理等活动,幼儿能够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幼儿学前教育中常见的活动类型之一。
通过故事听讲、角色扮演、智力游戏等活动,幼儿能够培养自我意识、情感表达和思维发展。
八、家园活动家园活动是幼儿学前教育中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活动。
通过家长和教师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关注和培养幼儿的发展需求,促进家园之间的良好关系和共同发展。
总结:幼儿学前教育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不同的活动,幼儿能够在语言、运动、艺术、社交、科学、心理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这些活动不仅仅是让幼儿玩,更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的过程。
家长和教师在活动中的引导和支持也非常重要,他们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规范。
因此,建议幼儿教育机构和家庭共同合作,为幼儿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学前教育活动,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式,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
分组、学生报告实习收获。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生长概述(课本)第一节社会性及其对学前儿童生长的意义一、社会性简介所谓“学前儿童社会教诲”即培养儿童适应社会,生长其“社会性”的教诲。
那么,什么是“社会性”呢?假设提问:很不幸,你乘坐的飞机失事了。
不幸中的万幸,你存活了下来。
但是,万幸中的不幸,只有你一小我私家幸存了下来。
这时候,你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总之,你是需要看到有别的人。
为什么呢?对了,因为这有这样,你才觉得宁静。
换句话说,只有在和其他同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觉得宁静。
这,就是一种社会性的体现。
是的,人惧怕孤单,因为人具有社会性,是一种社会性动物。
当一小我私家独处时,是谈不上"社会"的,但身边只要再有一小我私家,"社会"就组成了。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单元,也是一个小社会。
通常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种种百般的"社会",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
人每天都在种种小的、中型的、大的社会群体中,充当着种种脚色,体现着自己的“社会性”——你跟别人打交道的方法、你对别人的态度、你怎样受别人的影响、你怎样影响别人……所有这一切,都是一小我私家社会性的体现以及体现自己的社会性的场合。
但是在人们离不开社会的同时,人们在社会中和人来往时,又会有这样大概那样的矛盾。
正如一首老歌颂的:“不喜欢孤单,却又畏惧两小我私家相处,这明白是一种痛苦。
”只要有社会,就会有矛盾,有人际来往的痛苦。
说到痛苦,释教对其阐释得比力透彻:【扩展知识:人生八苦】第一类是生老病死,这是人生的自然历程之苦;第二类是怨憎会、恩爱分别和所欲不得,这是主观愿望所不得满足之苦。
最后归结为“五盛阴”,“五盛阴”指对人生的爱恋与追求,以此为苦,说明人的存在自己为苦。
释教的教义认为,通常有生命的小我私家,苦都是在所难免的。
这种看法未免有些灰心,让人觉得人生简直就是一片昏暗。
佛报告我们,因为你是人,所以你就必须在人世间蒙受痛苦——布满了宿命论的意味。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学前儿童发展是指从出生到6岁之间的儿童全面发展的过程。
这个阶段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儿童智力、语言、社会情感和身体运动等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培养的关键时期。
以下将从不同领域对学前儿童发展进行概述。
1.身体发展: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是基础,主要表现为身高、体重的增长以及各种运动技能的发展。
他们通过爬行、走路、跑跳等活动锻炼各种肌肉群,增强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
此外,他们还在健康饮食和睡眠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智力发展: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表现为认知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他们开始学习认识世界,掌握语言和符号系统,学会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和发现新奇的事物。
他们也开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3.语言发展: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重要途径,主要表现为词汇的增加、语法结构和语音的逐渐完善。
他们通过听说读写的过程,逐渐掌握语言的能力,并学会运用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
4.社会情感发展:社会情感发展是学前儿童逐渐从自我为中心向他人关注和合作交往的过程。
他们开始建立亲子关系、与同伴进行互动和分享,学习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的行为规范。
此外,他们还逐渐发展出对自己和他人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5.精神和道德发展:学前儿童逐渐展示出个性和情绪的特点,表现出积极向上、关心他人和塑造个人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懂得遵守规则和责任。
6.艺术和创造发展:学前儿童的艺术和创造发展主要表现为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兴趣和探索。
通过参与各种创意游戏和艺术活动,他们培养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发展了自我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发展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身体、智力、语言、社会情感、精神道德和艺术创造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提供良好环境和经验的同时,培养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教案
一、教案概述《学前儿童发展概述》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学前儿童发展的主要方面,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3. 理解不同发展理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解释和指导作用。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学前儿童发展概述》2. 教学PPT3. 视频资料:幼儿发展的实例观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幼儿照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幼儿发展的看法。
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教师根据教科书内容,介绍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
2. 教师讲解学前儿童发展的主要方面,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播放视频资料:幼儿发展的实例观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幼儿的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幼儿的行为。
四、课堂小结(10分钟)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幼儿发展的思考。
二、深入学习(20分钟)1. 教师讲解不同发展理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解释和指导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发展理论的理解和看法。
三、小组讨论(20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2.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和实例,提出促进幼儿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四、课堂小结(10分钟)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六、教案内容《学前儿童发展概述》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学前儿童发展的主要方面,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3. 理解不同发展理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解释和指导作用。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学前儿童发展概述》2. 教学PPT3. 视频资料:幼儿发展的实例观察教学过程:第三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幼儿照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幼儿发展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
展概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第一节学前儿童及其心理研究
一、学前儿童及相关概念
(一)学前儿童的概念
1、婴儿的概念
3岁前
2、幼儿的概念
3-6岁又可分为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幼儿晚期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1、学前儿童发展的涵义★★
学前儿童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有规律地进
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也是学前儿童生理成熟与个性心理品质形
成与变化的复杂过程。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研究从胎儿到入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长。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任务在于描述、解释、预测和干预学前儿童的行为。
(一)研究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二)研究各种心理过程和特征如何发生和发展
(三)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以及形成原因
(四)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发展理论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谈话法
(三)作品分析法
(四)问卷法
(五)测验法
(六)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考题再现
为了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
其交往过程中的语言和动作等,这一研究方法属于()
A 访谈法
B 实验法
C 观察法
D 作品分析法
解析:C
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生理因素)★★
(一)遗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
遗传史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遗传特性也叫遗传素质。
1、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2、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二)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1、儿童的生理成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2、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
基本的前提。
3、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服从一定规律。
4、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制约作用。
关键期: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提出。
0-2岁:亲子依恋形成关键期
5岁前:语言、数概念和音乐学习的关键期。
二、环境和教育因素★★
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起着主
导作用。
(一)环境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二)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制约是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1、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水平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水平
2、儿童与承认的交往活动时对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
响作用。
3、具体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是形成幼儿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1)家庭
(2)幼儿园和社会托幼机构
(3)电视等各种媒体
三、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还包括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等因素。
兴趣和爱好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有关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
(一)发展与发育
发展: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发育:主要指生理发育
(二)转折期和危机期
转折期: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团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
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他心里常常发生紊乱,表现
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如经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要求
等。
(三)敏感期和最佳期
敏感期也叫最佳期。
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一、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
心理活动开始萌芽,也是鹅绒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一)婴儿的身体生长
1、新生儿的原始动作反应
①吮吸反射②眨眼发射③怀抱反射等
2、与心理发展关系密切的几种动作的发展
(1)坐
(2)爬
4-5个月,开始出现了手眼协调的动作。
看到并能抓住。
(二)心理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1、最初的认知活动出现,突出表现在感知的发生和视觉、听觉的发展上
2、婴儿阶段是人的语言萌芽期,婴儿从理解别人说话和牙牙学语中卫掌
握语言做准备
3、婴儿的情绪发展很早就已经表现出来,情绪逐渐分化,而且具有社会
性的反应。
(三)婴儿的教育
1、善于辨别婴儿发出的各种“信号”,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
2、多和孩子交往
3、鼓励和训练婴儿的动作
4、培养婴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考题再现
婴儿手眼协调的标志性动作是()
A无意触摸到东西 B 握住手里的东西
C 伸手拿到看见的东西
D 玩弄手指
解析:C
二、先前学期的年龄特征(1-3岁)★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实在这个时期才逐渐齐全的。
(一)动作的发展
明显的成就就是学会独立行走,初步学会使用工具和做游戏。
(二)先前学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1、语言的形成
2、思维的萌芽
3、自我意识的萌芽
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
的愿望很强烈。
三、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岁)
学前儿童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的活动(操作和摆弄物体)与人的交往的活动。
儿童的活动除了日常生活活动外,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二)幼儿初期(3-4岁)的心理特点
1、最初的生活自理,生活目标扩大
2、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3、爱模仿
4、思维仍具有知觉行动性
(三)幼儿中期(4-5岁)的心理特点
1、更加活泼好动、爱玩、会玩
2、思维具体形象
中班幼儿常根据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来理解成人的语言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四)幼儿晚期(5-6岁)的心理特点
1、好学、好问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4、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从简单到复杂
(二)从具体到抽象
(三)从被动到主动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四)从零乱到成体系
实战演练
1、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被称为()
A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B 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C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D 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解析: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