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 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学分:2学分学时:32学时(讲授24学时、实验8学时)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院系: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二、课程简介《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土壤的迁移原理,以及生物富集、降解作用和环境修复的主要理论基础,理解污染特征与转化规律,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从事环境相关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教学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环境化学中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的本质特征,相关元素和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和途径。

了解目前环境修复的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并能够初步分析复杂的环境工程问题,提出具体恰当、合理的处理方案。

(二)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1)掌握环境化学中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污染物在其中的迁移、转化的基本概念、途径和原理(支撑毕业要求2.1)。

(2)了解环境化学中环境修复的相关技术、原理和前沿进展,能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识别、判断、评价复杂的环境污染问题,并能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支撑毕业要求2.1)。

2.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表1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三)思政元素根据本课程性质和特点,在教学环节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思政元素进行落实。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表2 教学内容、要求与达成五、课内实验名称及基本要求表3 实验内容、要求与达成六、课程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一)考核方式表4 课程目标的考核方式注:考核内容体现对课程思政元素的理解要求。

(二)总成绩构成本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评价(40%)和结果性评价(60%)构成,其中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讨论、习题作业和实验三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5%、10%和20%,结果性评价以期末考试为主。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环境化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hemistry课程编码:08122C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总学时:30(含实验9学时)理论学时:21总学分:2适用专业:化学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开课系部:应用化学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是运用化学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认识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化学行为和生物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了解《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作用,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环境化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使学生掌握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具备一定的处理实际环境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术,牢固树立环境意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理论课程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环境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主要环境污染物,掌握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它的任务、内容、特点和发展方向;了解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发展以及环境化学的任务,明确环境化学课程学习的目的。

教学重点: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学科体系、特点和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1、我们面临的世界2、人与环境3、什么是环境化学4、环境化学的基本内容5、环境化学研究第二章水环境化学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天然水的基本性质,掌握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吸附-解吸、絮凝-沉降等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及有关计算;掌握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生物降解的有关规律及计算。

教学重点:水中污染物在迁移转化过程的基本原理及污染物防治。

教学内容:1、水的组成与性质2、化学平衡3、化学动力学4、酸碱化学5、配位化学6、氧化还原化学7、相间作用8、水污染9、水处理第三章大气环境化学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大气的组成与结构;掌握大气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如氮氧化物、含硫化合物、有机物、颗粒物等)的来源、迁移转化规律;掌握大气污染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光化学烟雾、酸性降水、煤烟型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化学课程类别:选修课适用专业:化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环境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迁移、转化、降解规律,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作用的学科,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使学生了解大气、水、土壤、生物体内的主要污染物,掌握各类污染的分布、迁移转化、形成过程和机制,掌握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培养学生对受污染环境进行微生物和植物修复技术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等内容。

培养学生在污染物迁移、转化、归趋,以及受污染环境修复等方面的实践思维和逻辑思维,强化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理论进行受污染环境修复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重点:掌握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以阐述污染物在大气、水、土壤、生物各圈层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过程所涉及的污染化学问题及其效应为主线,全面深入地阐明基本原理、环境化学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课堂讲解为主,适当结合学生讨论及科研论文检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授课手段:多媒体课件,讨论等。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 介绍环境化学和环境污染物;2.重、难点提示(1) 环境化学的形成过程和特点;(2)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

第2章大气环境化学(8学时)1.教学内容(1) 介绍环境化学和环境污染物;(2)了解大气的层结结构,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3)掌握污染物遵循这些规律而发生的迁移过程,特别是重要污染物参与光化学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4)了解描述大气污染的数学模式和酸雨、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环境化学课程编号ENSE3120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hemistry 课程类型本专业推荐选修课总学时36 其中: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实践学时
学分 2 预修课程无机/有机/分析/物理化学适用对象环境工程
课程简介(200字左右)本课程主要讲述水环境中的碳酸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合解离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吸附解吸平衡和溶解挥发平衡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水环境中污染物化学行为的阐释和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大气的组成和性质、大气气相化学和液相化学的相关原理及大气环境问题的产生机理、效应和防治措施;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的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等,为污染控制工程专业课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本专业推荐选修课,可为后续水、大气和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
专业核心课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要求学生熟悉环境化学定义、研究内容、特点、发展动向,深
入了解污染物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牢固掌握污染物在水体的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吸附、解吸等化学过程,污染物在大气液相、气相中的化学过程和污染环境的修复
技术;能应用环境化学的方法和原理分析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和4。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章节内容讲课实验实践合计
绪论环境化学概述 3
第一章天然水的性质与组成 3
第二章水环境中的酸碱平衡 3
第三章水中溶解和沉淀作用 3
第四章水环境中的配合作用 3
第五章氧化–还原平衡 5。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doc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doc

课课学 分:2. 5《环境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技术基础教育课程 程名称:环境化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安全工程系 程编号:2080208 总学时:40学 时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先修课程: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 一、 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环境化学是环境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是针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 化而产生的一门新型课程,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 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 与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环境化学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综合应用,并把它们 联系起来以解决错综复杂的环境问题。

二、 课程内容、基本要求: 绪言1、环境化学的发展概况 了解2、环境化学的主要内容 熟练掌握3、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第一章大气环境化学1、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掌握 2、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掌握 3、 大气污染数学模式了解第二章水环境化学1、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了解2、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掌握3、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掌握4、水质模型掌握第三章土壤环境化学1、土壤的组成和性质了解2、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机制掌握3、土壤中农药的迁移掌握第四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1、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熟练掌握2、污染物质在有机体内的转运熟练掌握3、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熟练掌握4、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熟练掌握5、污染物质的毒性掌握第五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及效应1、重金属元素掌握2、有机污染物掌握第六章有害废物及发射性固体1、固体废物的分类了解2、有害废物掌握3、发射性固体废物掌握三、学时分配章节名称讲授(学时)实验(学时)小计绪论22第一章大气环境化学1010第二章水环境化学1212第三章土壤环境化学44第五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66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22第七章有害废物及发射性固体废物44总计4040。

环境化学大纲

环境化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EV3172、课程名称(中文):环境化学课程名称(英文):Environmental Chemist ry3、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4、先修课程:完成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学习5、面向对象:环境学院6、开课院(系)、教研室:环境学院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教研室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性质: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是环境科学和工程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相关学科的选修课。

任务:1将环境科学的基本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贯穿教学;2通过讲授基本知识实验和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培养21世纪环境专门人才应具备的两个基本能力(对人类社会行为及其与自然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处理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为进行环境)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环境化学理论的教学内容分为七部分,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数字表示供参考的相应的学时数,习题和答疑2学时)第一章绪论(4)1环境问题、环境化学(2)2环境污染物及其在各圈的迁移转化、环境效应(2)要求:掌握对现代环境问题认识的发展以及对环境化学提出的任务;明确学习环境化学课程的目的;分析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在各圈的迁移转化。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12)1.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4)2.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6)3.大气污染数学模式(2)要求:掌握大气结构,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迁移,光化学反应基础,重要的大气污染化学问题及其形成机制;掌握光化学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形成的过程和机理;了解酸雨、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破坏等全球环境问题。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10)1.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其污染物存在形态(2)2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4)3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4)4水质模型(2)要求:了解天然水的基本特征,掌握无机污染物在水中进行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吸附-解吸、絮凝-沉降等迁移转化过程的基本原理;了解颗粒物在水环境中聚集和吸附-解吸的基本原理;掌握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和分配系数、挥发速率、水解速率、光解速率生物降解速率的计算方法;了解各类水质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358课程名称:环境化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hemistr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与学分:环境科学专业63学时(含实验27学时),3.0学分环境工程专业54学时(含实验18学时),2.5学分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

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建立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学科。

它主要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鉴定和测量化学污染物在大气圈、水圈、土壤- 岩石圈和生物圈中的含量, 研究它们在环境中存在形态及其迁移、转化和归趋的规律。

英文简介:Environmental Chemistry is a bran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It is constructed on inorganic chemistry、organic chemistry、analytical chemistry、physical chemistry etc. It is mainly use the chemical theoretic. The concentration of chemical pollutant in atmosphere、hydrosphere、soil-geosphere and biosphere,and their chemical form , their law of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re studied.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环境化学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环境化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掌握典型污染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存在特性和迁移转化过程;了解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及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过程、毒性机理与效应等;了解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等内容与知识。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甘肃联合大学化工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36学时)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院校环境类各有关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是环境监测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环境化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处理一般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下列内容:由于环境化学是把化学的理论与方法用于研究开放性的环境体系,而环境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环境化学时,不但要有系统、巩固的化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巧,而且还要求广泛地掌握自然科学的其它学科。

了解环境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发展情况及一些前沿问题;掌握环境中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的主要物质的化学基础知识,明确环境中主要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分布、反应、转化、效应和归宿;熟悉掌握温室效应、酸雨的成因、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了解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三 )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等,以阐述污染物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各圈层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过程所涉及的污染化学问题及其效应。

(四)教学时数(五)教学方式1.文字教材:分主教材和参考教材两种,主教材为本课程教学与考核基本依据,一切概念、原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以主教材为准。

参考教材主要起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对主教材理解的作用。

2.音像教材:选用一些关于环境污染、环境破坏、保护生态平衡的录像。

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有选择性地给学生演示一些教学幻灯片,加深学生理解。

3.开展环境问题调查活动(实践)(一次)。

二、文本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主要简介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它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环境化学教学大纲《环境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化学课程时长:32学时面向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等相关专业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掌握常见环境污染物及其环境效应,为后续环境科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授课内容:主题1:环境化学基础知识内容1:环境化学概述、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物质的状态与分类、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

主题2:大气环境化学内容2:大气组成与结构、大气污染物的形成机制、光化学烟雾等大气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主题3:水环境化学内容3:水体组成与分类、水体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水体富营养化等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主题4:土壤环境化学内容4:土壤组成与分类、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土壤重金属污染等土壤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主题5: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内容5: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土壤污染控制技术等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基础知识。

主题6:环境化学应用案例分析内容6:大气污染控制案例分析、水污染控制案例分析、土壤污染控制案例分析等环境化学应用案例分析。

主题7:环境化学前沿进展与应用内容7:环境化学前沿进展与应用、环境化学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等。

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应该由相关专业教育机构或高分子化学教师制定。

以下内容是可能包含的项目:1.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授课人、学时、学分以及开课学期等基本信息。

2.课程目标:明确本课程希望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包括高分子化学的基础理论、高分子合成方法、高分子的结构和性能以及相关的高分子材料制备和应用等。

3.教学内容:具体阐述每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等。

比如第一章为绪论,介绍高分子化学学科的概况和特点,讲述高分子的定义、分类以及高分子的结构与组成。

第二章为合成高分子键合键和聚合物溶液,介绍聚合反应的分类、高分子键合键的结构和高分子溶液的流变性能。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
环境化学的概念及重要性
环境化学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部分: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1. 环境中的化学物质
- 大气中的化学物质
- 水体中的化学物质
- 土壤中的化学物质
2. 环境化学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酸碱中和反应
- 配位反应
3. 环境化学分析方法
- 光谱分析
- 色谱分析
- 电化学分析
第三部分:环境化学实验1. 大气中污染物的测定
- 酸雨的模拟实验
- 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2. 水体中污染物的分析
- 水质污染监测实验
- 重金属离子的分析
3. 土壤中有机物检测
- 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土壤中有机物的提取与测定第四部分:环境化学应用1. 大气污染控制
- 大气净化技术
- 新能源研发
2. 水质保护与治理
- 水处理技术
- 水资源管理
3. 土壤污染修复
- 土壤修复技术
- 土壤资源综合利用
第五部分:教学资源
- 环境化学教学案例
- 环境化学教学视频
- 环境化学实验设计
结语
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环境化学的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能力。

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能够在未来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Environmental Chemistry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掌握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及土壤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分析污染的来源、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能力。

(三)素质目标— 1 —掌握环境化学相关专业知识基础上,具有环境保护意识,且在环境介质中污染源控制和迁移转化等环境保护领域中,具备责任感。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要求学生了解污染的产生、现状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二)理解理解大气环境、水及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迁移转化原理(三)掌握掌握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及土壤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环境化学主要介绍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环境问题上的作用与地位,研究内容,特点及发展动向。

第二节环境污染物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及其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重点:1.环境污染物类别的划分及环境效应。

2.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

3.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

思考题:1.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你如何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2.结合所学课程及相关资料的查询,提出你对环境化学发展方向的看法。

建议教学方法:图解及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10学时— 2 —第一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2学时大气的温度层结,大气垂直递减率,气块的绝热过程,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第二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8学时大气中自由基的来源,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光化学反应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酸雨、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破坏的化学机理及危害。

本章重点:1.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2.大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和碳氢化合物的转化及光化学烟雾污染。

3.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

4.酸雨、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学时32)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以及评价、预防、控制和修复化学物质污染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解,在能力训练方面强化学生辩证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及综合表达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秉承“教为不教、学为会学”以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

本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是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化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考虑到课程学时和与其它课程衔接等因素,本课程只学习该教材的第一至第五章,其它内容,或在本专业其它课程中有所涉及,或可由学生自学。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国内外环境与发展问题、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环境污染的成因及污染物的分类;掌握地球环境、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等环境介质的性质。

2.了解化学污染物在大气、水和土壤中发生的主要迁移方式以及影响这些迁移行为的因素;理解迁移过程涉及的动力学方程、基本理论及基本概念;掌握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及其环境意义。

3.掌握大气及水体中重要无机污染物转化的基本原理;了解某些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光化学转化行为,掌握光吸收、光物理与光化学过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有机污染物的酸碱解离、水解反应、氧化降解、生物降解等转化行为。

4.掌握外源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代谢及它们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机制及生态健康效应,了解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价。

5.了解典型化学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危害及其来源解析方法。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四、其它教学环节
1. 作业的安排和要求。

每章均安排作业,共安排5次作业,每次作业满分100,5次作业的平均分计入期末总成绩,占总成绩比例为20%。

作业总体要求是:
(1) 写在A4纸上,上下左右周边各空2.5厘米,用钉书钉左上角装订。

作业必须手写,不能打印,要求字迹工程。

具体见作业模板。

(2) 完成某些作业需要阅读一定量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或由教师指定,或者学生自行检索查找,作业上要注明参考的资料来源(参考我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文献标注要求)。

(3) 每个人的作业,都要写上作业题目。

如发现抄袭雷同者,需要面谈测试,然后抄袭和被抄袭者均零分,需要重新写作业。

(4) 作业由任课教师评阅给分。

作业批阅后,返给学生;学生对成绩不满意,可以找任课教师讨论,亦可申请重新完成作业1次,然后以新批阅的得分计入总成绩。

2. 课程报告的安排和要求。

共两次课程报告,需额外的学时约8学时。

第1次课程报告,对第一章环境介质及性质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探讨和总结,安排10个题目,所有同学按照学号顺序,由老师分为10组,组成团队,各自负责相应的课程报告。

第2次课程报告,对五章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探讨和总结,也安排10个题目,由同学自由组成团队(每队约9人),每个团队申请完成一个课程报告。

课程报告的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10%。

课程报告给成绩的原则是:(1) “同行评议”,10组同学每组各出一个代表给做报告的同学打分,最后去掉最高和最低分的平均分,为做课程报告组同学的得分。

(2) 教师参与和引导同学讨论,回答问题,但不参与打分。

课程报告的评分标准由教师制定,总体原则是(括号内数字为考虑的权重):
(1) 时间掌控合理(10%)。

(2) 逻辑清晰,独立查阅了文献资料。

有独到的见解,调动同学的兴趣。

经过了归纳、总结、凝练,引导同学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30%)。

(3) 介绍了基本概念、原理,并准确地使用专业术语,使其他同学能听得懂(20%)。

(4) 注重版权保护,引用其它人的内容要标注(10%)。

(5) PPT清、雅、达,讲解清晰(20%)。

(6) 鼓励用英文做PPT,解释关键词,让听众懂(5%)。

(7) 体现了整个团队的工作(5%)。

本课程对同学的课程报告进行录像存档,优秀的课程报告,在本课程的网站上发布。

3. 总结表彰。

每学期课程学习结束后,对于学习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表彰,奖励类型有:(1) 环境化学课程学习优异奖(期末成绩最高的同学,或者分数在95分以上的同学);(2) 课程报告卓越奖(课程报告得分高的团队组长或者报告者)、PPT优胜奖(课程报告PPT做到清、雅、达的同学)、课程报告挑战奖(积极参与课程报告,成绩优秀的团队组长或者报告者)。

课程学习结束后,邀请所有同学参加“环境化学课程学习总结表彰会”,向上述获奖者颁发证书、奖品,并座谈对环境化学课程建设的建议。

五、授课说明
1.开课学期:秋季
2.授课单位:环境学院
3.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
4.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
六、教材和参考书
1. 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化学》,陈景文、全燮编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3次印刷
2. 主要参考书:(1)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Seventh Edition, by S. E. Manahan, Lewis Publishers; (2)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by Colin Baird,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New York
作业的模板与要求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化学学生作业
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专业:
作业要求:
(1) 写在A4纸上,上下左右周边各空2.5厘米,用钉书钉左上角装订。

作业必须手写,不能打印,要求字迹工程。

具体见作业模板。

(2) 完成某些作业需要阅读一定量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或由教师指定,或者学生自行检索查找,作业上要注明参考的资料来源(参考我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文献标注要求)。

(3) 每个人的作业,都要写上作业题目。

如发现抄袭雷同者,需要面谈测试,然后抄袭和被抄袭者均零分,需要重新写作业。

(4) 作业由任课教师评阅给分。

作业批阅后,返给学生;学生对成绩不满意,可以找任课教师讨论,亦可申请重新完成作业1次,然后以新批阅的得分计入总成绩。

《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学时24)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衔接《环境化学》课程理论教学的实验环节。

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预防和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根据环境化学的课程内容,本课程从环境污染物的分析、分配行为、污染控制等角度设计了8个实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相关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加深对环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物存在、分配行为和氧化降解等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认识;
2.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环境样品分析前处理的方法和操作技能;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使用主要光谱、色谱类仪器分析环境样品的能力;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实验准备、结果分析、问题讨论等研究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四、其它教学环节
1. 预习+实验报告:
(1)要求学生开始实验前认真进行预习,对预习情况将进行检查提问作为考核内容。

(2)要求学生在实验结束后一周内撰写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

五、授课说明
1.开课学期:秋季。

2.授课单位:环境学院。

3.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

4.先修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5.课程考核:本课程考核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定。

六、教材和参考书
1.使用教材
(1)全燮主编.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程,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2.主要参考书
(1)董德明、花修艺、康春莉编著. 环境化学实验.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