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ppt)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1).ppt
2. 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
整合包含两种含义: 一种是许多部分联系在一起使成为一个整
体的过程。 另一种是指神经元把各种兴奋性的及抑制
性的影响总和在一起,并将其综合成一个 新的输出信号的过程
二、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神经元
1. 神经元的结构
胞体:代谢和营养中心
树突:末梢上有棘突、棘刺,接受其它神经元传来 的神经冲动,并将冲动传到胞体。
2)分类
(1)按接触部位分 轴突-树突 、树-树、轴-胞、树-胞、轴
-轴 、胞体-胞体
(2)按突触的结合形式
包围式突触: 一个轴突的许多分支密集地 附在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上,使兴奋易于总 和。
依旁式突触:一个轴突的分支与另一个神经 元的树突或胞体的某一点相接触,起易化作 用
(3)按对下一个神经元机能活动的影响分 兴奋性突触: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性提高 抑制性突触: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 (4)按信息传递的原理分 电突触 化学性突触
样可防止被胞浆内的其它酶所破坏。 神经冲动到来时,神经末梢内递质即从突
触前膜释出,进入突触间隙
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殊 受体,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 位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神经递质在发挥效应后,其作用必须迅速 终止,以实现突触传递的灵活性。终止的 方式有“失活”或重摄取
用适当的方法人工地将该物质直接作用于 突触后膜,能引起与突触前膜释放该递质 时同样的生理效应。此外,该物质的作用 可被特异性药物所阻断或加强。
2)抑制性突触传递过程
动作电位传到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与后膜上的 受体结合,引起后膜对Cl- 、K+特别是对Cl-的通透性增加,引 起后膜超极化,即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持续 时间也为10ms,此时,突触后神经元不易去极化,不易发生兴 奋,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抑制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伦理与隐私保护
在医学影像诊断中注重伦理和隐私 保护,确保患者权益和信息安全。
谢谢聆听
02
影像学表现
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神经根或周围神经增粗、肿胀
等改变。
03
诊断与治疗
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可以初步诊断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疾病。治
疗方式的选择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的进展
05
与未来
新技术应用与展望
01
Hale Waihona Puke 02033D打印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 像诊断学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 医学影像技术基础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技术 •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的进展与未
来
01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连接它们的神经纤维组成。 大脑是最高级中枢,负责思考、感觉、运动等功能;脊髓是 低级中枢,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信息。
功能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信息处理中心,负责感知、记忆、思维 、运动等活动,同时调节内脏器官功能、控制情绪反应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与症状
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 默病、帕金森病等;另一类是脑血管 疾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
症状
不同疾病的症状表现各异,常见的有 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言语 不清、意识障碍等。
详细描述
核医学成像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通过探测器获取图像。核医学成像常用于甲状 腺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在医学影像诊断中注重伦理和隐私 保护,确保患者权益和信息安全。
谢谢聆听
02
影像学表现
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神经根或周围神经增粗、肿胀
等改变。
03
诊断与治疗
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可以初步诊断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疾病。治
疗方式的选择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的进展
05
与未来
新技术应用与展望
01
Hale Waihona Puke 02033D打印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 像诊断学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 医学影像技术基础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技术 •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的进展与未
来
01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连接它们的神经纤维组成。 大脑是最高级中枢,负责思考、感觉、运动等功能;脊髓是 低级中枢,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信息。
功能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信息处理中心,负责感知、记忆、思维 、运动等活动,同时调节内脏器官功能、控制情绪反应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与症状
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 默病、帕金森病等;另一类是脑血管 疾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
症状
不同疾病的症状表现各异,常见的有 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言语 不清、意识障碍等。
详细描述
核医学成像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通过探测器获取图像。核医学成像常用于甲状 腺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metal electrode
14
整理课件ppt
15
名词解释:
神经递质:
神经活 性物质
神经调质:
神经激素:
整理课件ppt
16
整理课件ppt
17
整理课件ppt
18
胆碱能神经元分布
整理课件ppt
19
mAChR 90%
mAChR1 50- 80%
nAChR 10%
整理课件ppt
20
Cholinergic functions
• Tyrosine kinase coupled receptors
---- insulin
• Intracellular receptors
---- GC (glucocorticoids)
整理课件ppt
13
glass microelectrode conducting fluid tight seal ion channel cell membrane
整理课件ppt
23
GABA receptors are divided into A and B subtypes
整理课件ppt
24
GABA receptors
整理课件ppt
25
Functions of GABAergic neurons:
• Cortical and thalamic GABAergic neurons are crucial for the inhibition of excitatory neurons. Benzodiazepines or barbiturates are helpful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seizures.
14
整理课件ppt
15
名词解释:
神经递质:
神经活 性物质
神经调质:
神经激素:
整理课件ppt
16
整理课件ppt
17
整理课件ppt
18
胆碱能神经元分布
整理课件ppt
19
mAChR 90%
mAChR1 50- 80%
nAChR 10%
整理课件ppt
20
Cholinergic functions
• Tyrosine kinase coupled receptors
---- insulin
• Intracellular receptors
---- GC (glucocorticoids)
整理课件ppt
13
glass microelectrode conducting fluid tight seal ion channel cell membrane
整理课件ppt
23
GABA receptors are divided into A and B subtypes
整理课件ppt
24
GABA receptors
整理课件ppt
25
Functions of GABAergic neurons:
• Cortical and thalamic GABAergic neurons are crucial for the inhibition of excitatory neurons. Benzodiazepines or barbiturates are helpful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seizures.
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小脑
小脑位于大脑的下方,主要负责协调和平衡人体的运动,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小脑内部有许多神经元和突触,通过接收来自大脑和脊髓的信号,对运动进行精确 的调控。
小脑还参与学习和记忆过程,对人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脑干
脑干是大脑与脊髓之间的过渡区 域,主要负责传递和调节神经信 号,维持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
神经元网络的可塑性
01
研究神经元网络如何通过学习和经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以提
高认知和行为能力。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制
02
探索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神经再生与修复
03
研究如何促进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和修复,为脊髓损伤、脑卒中
等疾病的治疗提供可能。
人工智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神经影像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脑部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解读,提高对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神经电生理信号处理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脑电、肌电等神经电生理信号进行自动识别 和分类,用于监测和干预神经系统活动。
神经网络模拟与建模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神经系统的工作机制, 为研究神经功能和疾病提供工具。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未来治疗策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基因治疗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基因治疗,如通过纠正致病 基因来治疗遗传性疾病。
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或神经细胞移植来修复受损的神经系统,促进神经再生 和功能恢复。
神经调控与修复技术
发展新型的神经调控和修复技术,如深部脑刺激、神经调控等,以改 善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PPT课件
• 腹侧通路– 进入 颞叶下部
– 负责物体、文字、 面孔的识别,即 “是什么”
• 背侧通路– 延伸 至中央后回
– 感知空间关系, 即“在哪里”
Sensory Areas – Primary
Auditory Cortex
• 初级听觉皮层
– 功能-声音的感知 – 位于颞叶上部的边
缘
Sensory Areas – Auditory
立联系 • 联络区 – 高级加工区
联络区
语言区(22、39、40、44、45) 顶后联络区(5、7 、40)
体像 颞叶联络区(20、21、37、38、22)
多种感觉整合, 概念构思 前额叶联络区(9、10、11、12、46、 47 、44、45)
判断、预见、人格
运动区 – Primary Motor Cortex
• 眶额叶皮层
– 与特殊气味的有意识的识别和回忆有关
Association Areas – Prefrontal
Cortex
• 额叶运动区之前的 广泛的区域
Association Areas – Prefrontal
Cortex
• 执行认知功能
– 思维和知觉的所有方面 – 信息的记忆和回忆 – 解决问题 – 情绪 – 与前脑的边缘部分有密切的联系
Lateralization of Cortical Functioning
• 两侧大脑半球分别控制对侧身体 • 两侧半球分别负责不同的认知功能
Lateralization of Cortical Functioning
• 左侧大脑半球
– 语言能力、数学和逻辑
• 右侧大脑半球
– 视空间技巧 – 面部表情的理解 – 直觉、情绪、艺术和音乐技巧
– 负责物体、文字、 面孔的识别,即 “是什么”
• 背侧通路– 延伸 至中央后回
– 感知空间关系, 即“在哪里”
Sensory Areas – Primary
Auditory Cortex
• 初级听觉皮层
– 功能-声音的感知 – 位于颞叶上部的边
缘
Sensory Areas – Auditory
立联系 • 联络区 – 高级加工区
联络区
语言区(22、39、40、44、45) 顶后联络区(5、7 、40)
体像 颞叶联络区(20、21、37、38、22)
多种感觉整合, 概念构思 前额叶联络区(9、10、11、12、46、 47 、44、45)
判断、预见、人格
运动区 – Primary Motor Cortex
• 眶额叶皮层
– 与特殊气味的有意识的识别和回忆有关
Association Areas – Prefrontal
Cortex
• 额叶运动区之前的 广泛的区域
Association Areas – Prefrontal
Cortex
• 执行认知功能
– 思维和知觉的所有方面 – 信息的记忆和回忆 – 解决问题 – 情绪 – 与前脑的边缘部分有密切的联系
Lateralization of Cortical Functioning
• 两侧大脑半球分别控制对侧身体 • 两侧半球分别负责不同的认知功能
Lateralization of Cortical Functioning
• 左侧大脑半球
– 语言能力、数学和逻辑
• 右侧大脑半球
– 视空间技巧 – 面部表情的理解 – 直觉、情绪、艺术和音乐技巧
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接受内、外 环境的刺激,并做出适宜的反应,这种神经调 节过程称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完成反射活动的解剖学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五个环节,即感受器→传入 (感觉)神经→中枢→传出(运动)神经→效 应器。如果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损伤,反射即 出现障碍。因此临床上常用检查反射的方法来 诊断神经系统的某些疾病。
前角:灰质前部扩大的 部分。 后角:灰质后部狭细的 部分。 中间带:前、后角之间 的区域。 侧角: T ~L 的中间带向外侧突出的 部分。
灰质中主要核团
缘层 后角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胸核(背核) 前角内侧核 前角前角外侧核 中间内侧核 中间带中间外侧核(T ~L ) 1 3
——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与外形 1.位置:位于椎管内, 比椎管短。
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 延髓相连 下端:成人平第 腰椎下缘
2.外形: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 (1)颈膨大:第5颈节至第1胸节。 (2)腰骶膨大:第2腰节至第3骶节。 (3)脊髓圆锥:脊髓末端变细呈圆锥 状。 (4)终丝:脊髓圆锥末端延伸为一根 细丝,内无神经组织,止于尾骨背面。
上1个椎体 上2个椎体 上3个椎体
T ~ T ~ L~
T ~
L
S1~5 , C0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横切面上,可见脊髓中央管, 以及围绕在中央管周围呈“H” 形的灰质,灰质的外面是白质。 (一)灰质 灰质前、后连合:又称“中央灰 质”,为中央管前、后的灰质。 前柱、后柱和侧柱:前角、后角 和侧角上下纵贯成柱。
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和皮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和 树突聚集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上色泽灰暗,称为灰 质;在大脑半球和小脑半球,灰质集中于脑的表层, 特称皮质。 神经核和神经节:在中枢部位,一些形态和功能相 近的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成团或柱,称神经核; 在周围神经则称神经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脑损害的定位----顶叶
3、古茨曼综合征 (Gerstmann)
主侧角回损害——
失写、失读、失计算、及左右分辨不能
4、失用症
主侧缘上回为运用中枢
大脑损害定位--颞叶
功能分区 感 觉 性 失 语 ( Wern
icke区 ) --颞上回后 部 听觉中枢 嗅觉中枢 ---钩回
感觉性语言中枢
损伤: 对侧肢体相应部位瘫痪
躯躯 体体 感运 觉动 中中 枢枢
投射特点
•交叉(对侧支配) •倒置(但头不倒置) •投射范围大小与
运动精细度 成正比 感觉灵敏度
大脑损害定位----额叶
1、外侧面:脑梗死、肿瘤、外伤多见。
1)额极病变:精神障碍为主,
智能障碍、社会能力减退、行为障碍
2)中央前回病变
中枢性尿崩症:视上核、室旁核及其纤维素损害所致,
使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表现为多饮烦渴、多尿、尿比重低 (低于1.006)、尿渗透压低于290mmol/L,尿中不含糖。 体温调节障碍、摄食异常、睡眠觉醒障碍,生殖性功能障碍 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端脑
脑 间脑 的 区 小脑 中脑 分 脑干 脑桥
延髓
一、脑干
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
(一)位置:
位于颅后窝的斜坡上,平枕骨大孔处与脊髓相续,上接 间脑。延髓和脑桥的背面与小脑相连,它们之间的腔室为 第四脑室,该室上通中脑水管,向下与延髓及脊髓的中央 管相续。
(二)脑干外形
1、延髓的外形
腹侧面:
边缘叶:由半球内侧面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
下角底壁的弧形结构构成。 组成:
隔区、扣带回、 海马旁回、海马结构、岛叶前 部、颞极等。
边缘系统: 边缘叶+皮质下结构(杏仁体、下丘脑、丘脑前核、
中脑被盖等) 该处损害致情绪及记忆障碍、行为异常、幻觉
大脑损害定位--内囊
前肢:丘脑前辐射、额桥束
膝:皮质核束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间脑:位于两侧半球之间,脑干和半球连 接的中继站。
组成: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
大脑损害的定位—丘脑
丘脑是各种感觉传导 的皮质下中枢和中继 站
病损产生对侧感觉缺 失或刺激症状,对侧 不自主运动,伴情感 障碍及语言障碍。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下丘脑: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皮质下中 枢,对体温、摄食、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进行 调节。
大脑损害定位--颞叶
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受损:感觉性失语 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命名性失语 颞叶钩回:幻嗅 海马结构——癫痫、错觉、幻觉、自动症、似
曾相似感、精神异常 广泛受损——情绪精神障碍、人格异常、淡漠
象限盲 ---对侧同上1/4象限盲(颞叶深部视
辐射及视束受损)
大脑损害定位--枕叶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 统(ppt)
优选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中枢神经
两侧半球功能不完全对称,分优势半球和非优势半球。
优势半球: 语言、逻辑思维、分析、
计算等,多位于左侧半球。
非优势半球: 音乐、美术、几何等,
多位于右侧半球。
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
穹隆连合
胼胝体
穹隆 苍白球
前连合
大脑
1、大脑半球的分叶
嗅球
嗅束
嗅
脑
嗅三角
前穿质
钩 海马沟
海马旁回
枕颞沟
大脑损害定位诊断----额叶
额叶与精神、语言和 随意运动功能有关。
主要功能区:
额中回后部
1、皮质运动区
2、运动前区
Broca区
3、皮质侧视中枢
4、书写中枢
5、运动性言语中枢
6、额叶前部
中央前回
皮质运动区—中央前回
①倒置的人形,但头部 是正的 ②交叉管理
对侧肢体抽搐、单瘫
3)额上回
对侧上肢强握和摸索反射
4)额中回
书写中枢(左侧) 失写
5)额下回
Broca区(左侧) 运动性失语
大脑损害定位----额叶
2、内侧面
旁中央小叶:下肢瘫、尿便障碍
3、额叶底部:挫裂伤和肿瘤多见
饮食过量、尿多、高热、出汗等
Foster-Kennedy综合征:同侧嗅
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额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后肢
颞桥束
丘脑皮质束 视辐射 听辐射
皮质脊髓束
丘脑 中央 辐射
④损伤表现:对侧半身瘫痪 对侧半身感觉障碍 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
额桥束 丘脑前辐射
皮 质 红 核 束
颞 桥 束
听辐射
视辐射
()
内囊前肢
内 囊 膝 部
内囊后肢
连合纤维 大脑髓质
【胼胝体】 前连合, 海马连合
点对点联系 左右大脑新 皮质的连合 纤维。.
3条沟 6个叶
中央沟 外侧沟 顶枕沟
额叶 顶叶 颞叶 枕叶 岛叶 边缘叶
2、半球的上外侧面
额上回
中央前回
中央沟
中央后回
缘上回
额下回 外侧沟
角回
3、半球的内侧面
扣带沟
中央旁小叶
胼胝体压部
胼胝体膝
胼胝体嘴
钩 海马
齿状回
胼胝体干
楔叶
舌回
海马旁回
枕颞沟 海马沟侧副沟 距状沟
4、半球的底面
后穿质 枕颞沟 侧副沟 海马沟
叶底部肿瘤
大脑损害的定位----顶叶
顶叶:
中央后回,为大脑皮 质感觉区(深浅感觉 中枢)。
1、皮质感觉区: 2、运用中枢 3、阅读中枢
中央后回 缘上回 角回
大脑损害的定位----顶叶
1、感觉障碍:
破坏病灶--对侧肢体复合性感觉障碍,如实 体觉、位置觉、两点辨别觉等异常。
刺激病灶--对侧肢体的部分性感觉性癫痫
枕叶---视觉中枢 1、单侧视中枢:偏盲,中心视力正常(黄斑回避) 2、双侧视中枢:皮层盲----全盲、视物不见,
瞳孔正常(对光放射存在)。 视觉失认:看之不认,触之可辨认 视物变形:
大脑损害的定位----岛叶
岛叶---与内脏感 觉和运动有关
该处损害致内脏 运动和感觉障碍。
大脑损害的定位--边缘叶
尾状核
体
壳
屏 状
核
头 豆状核
杏仁核
尾 苍白球
脑 的
背侧丘脑
冠
状 屏状核
切 claustrum
面
尾状核
caudate n.
壳
putamen
苍白球
globus pallidus
豆状核
lentiform n.
大脑损害定位—基底节
基底节病变的基本表现
运动障碍和肌张力改变
增高
肌张力 降低
运动异常
运动增多 运动减少
投射纤维
【内囊 】 穹隆
是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和丘脑
之间的呈开口向外的“V”字形
的白质纤维板, 属投射纤维。
大脑损害定位--基底神经节
纹状体
豆状核 尾状核
苍白球 壳
旧纹状体 新纹状体
Hale Waihona Puke 屏状核:位于岛叶皮质与壳之间 杏仁体:位于侧脑室下角前端的上方
黑质、红核、丘脑底核和网状结构也参与基底节系统的组成
基底神经核 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