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水资源保护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中市水资源保护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摘要:汉中作为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对水的保护,汉中的发展速度很慢。如何加快发展速度,是摆在汉中人民面前的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在这个艰巨的任务面前人们发出了两种声音:一个声音在高呼“加速工业化、实现现代化”;但另一个声音也在呐喊:“工业化,现代化对环境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汉中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两种声音呼唤,要么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现代化;要么保护好环境,保护好水源,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那么,这二者之间冲突就无法融合了吗,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必要的探究,以期获得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汉中市;水资源;保护;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102-04

一、汉中经济状况与水资源

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发展问题上始终存在两种发展观。一种是以保护环境和生态的发展观,一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观。在这个事关汉中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上,汉中市历届政府领导人都坚持了保护环境和生态的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中始终把治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过去有很多国家大型企业都想在汉中安家,但由于其对汉中的环境,尤其是水资源造成污染和破坏,都被汉中市一一谢绝,致使现在的人们还时常评论说:“如果某某企业、某某企业……当时在汉中安家的话,

汉中现在的经济状况可以和全国最发达的地区媲美……”,是的,情况的确应该是这样,但另外的情况也可能使汉中用几代人的牺牲都换不来的青山绿水,更不可能把“一江清水供北京”。尽管我们牺牲了短期的经济利益,但我们会换来更大、更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所以说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经济发展,这就是汉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发展战略和着力点。

1.“十二五”时期汉中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与甘肃、四川毗邻,中部为盆地,是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发源地。全市辖十县一区和一个省级开发区,总人口381万人,总面积为2.72万平方公里,其中盆地占6%,浅山丘陵占36%,中高山区占58%。汉中因其山清水秀,历史积淀深厚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汉中也被公认为全球同一纬度生态最好的地区之一。

“十二五”期间,汉中要实现“三个一”、“两个翻番”的总体目标,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一番,三次产业调整到17:40:43,实现经济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这些目标和构想是喜人的,也是非常具有号召力的,但仔细分析这些数字和汉中的发展状况,似乎显得不十分容易,但又不是不可能实现。如果汉中依然按照过去所奉行的、口号式的“工业强

市,农业稳市,旅游活市”和所谓的“发展绿色产业”的老路子和发展模式走下去,不从根本上找原因,不把目标落实到行动中,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上述目标,显然是不大可能的。汉中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要找到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这个着力点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要有项目的支撑和带动,做到知彼知己。从知己的角度看,制约汉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但重要的有三个:一是资源禀赋,环境和生态政策的硬约束;二是经济基础与经济环境较差,引资困难;三是道路交通和思想瓶颈。从知彼的角度看就是要放眼全球,立足本土,既不可好高骛远,更不能悲观失望,要全面准确地认识和判断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确立自己的发展战略,对汉中而言有三个问题必须要重新认识;一是对西部大开发的认识。西部大开发已进行多年,但汉中在西部大开发中做了什么?今后还应该做什么必须要有新的认识;二是我们在全省经济发展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主要是对我们有较大影响力的“关天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圈”。我们不能想当然的认为这两地的发展会直接带动汉中发展,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但我们要更多的认识到我们汉中处在两地的夹缝中,如何在两头大中间小的劣势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空间;三是对汉中的水资源保护问题,汉中的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地区,此项工作做好了,它可以直接起到撬动汉中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杠杆作用,要做好“水”文章,充分发挥好水的作用。以上三者可以说是加快转变汉中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着力点,也是汉中

经济发展的突破点,尤其在“水”的问题上,要下大力气,花大功夫。

2.汉中的水资源

(1)水资源数量。汉中境内有汉江和嘉陵江两大水系,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146.25亿m3(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4.1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31.75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量为29.6亿m3)其中,汉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为102.53亿m3,嘉陵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为43.72亿m3,水源涵养区涵盖全市境内219个乡镇,2285个建制村,363万人口,全市人均水资源量近4000 m3,高于全国和全省人均水平。

(2)水资源质量。根据汉江流域41个断面监测的数据显示,汉江水质总体稳定良好,局部有所改善。2010年汉江干流综合污染指数较上年度有所下降。据2006年以来各年度综合污染指数分析,汉江干流水质稳定,各主要支流综合污染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汉江干流除氨氮指标在枯水季节有超标现象外,其余指标和出境水质符合国家地表ⅱ类指标,平川段符合ⅲ类标准。汉江主要支流勉(丐)水,褒河、湑水河,冷水河均符合水环境功能区划ⅱ类水质标准。汉江流域(汉中段)主要受污染河流为汉江支流濂水河,水体污染物氨氮。2006年至2010年,石门、强家湾水库水质指标均达到ⅱ类标准。主要湖泊水库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

3.社会经济状况

汉中市十一县区有八个县为国家级贫困县,长期以来,经济发展

以农业为主,虽然有工业,但受国家水资源环境的硬约束始终没有大的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509.7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从22.08:39.22:38.7调整到21.66:39.64:39.2,装备制造业、医药化工、冶金建材、食品加工、军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发展日益壮大,实现工业总产值近300亿元,是“十五”的2.06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68.2%以上。其中,猪药、茶、菜、渔五大主导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8.6%上升到59.9%;装备制造业、有色冶金、烟酒食品、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62.9%提高到78.9%;全市财政总收入45.2亿元,年均增长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6亿元,年均增长2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9元,年均增产18.3%;农民人均纯收入4183元,年均增长17.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26亿元,年均增长33%;“十一五”期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01%,cod、so2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8.6%和10.7%,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保持在320天以上。上述情况表明,尽管汉中市政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和结构调整,但整个汉中市因所处地理环境和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限制,地方财政收入很低(18.6亿元),如果扣除汉烟二厂的税收,那么汉中的地方性财政收入就很少,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工资上涨很有限,汉中是全国物价三个最高地区之一,生活津补贴和安康市相比也有很大差距,2010安康市城镇居民人均增加津补贴为每月1000元,而汉中则是500元,上世纪80-90年代汉中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