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税收制度的含义

合集下载

税收公平

税收公平

税收公平税收公平是公平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税收作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和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与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密切相关,并对社会生活和经济运行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所以,税收公平不仅仅是一个财政问题,而且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税收公平与否,将对社会经济与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它也是保证税收制度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可见,公平对于税收十分重要,它是税收本质的客观要求。

税收公平不仅是现代税收的基本原则,也是各国政府设计税制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在收入分配领域,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缩小个人收入差距的“稳定器”,始终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最近,党中央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并提出“调高、扩中、提低”的收入分配改革目标。

一、税收公平的内涵古今中外各国税收实践表明,税收公平与否是检验税制和税收政策好坏的标准。

一般理解,税收公平包括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两个方面。

所谓普遍征税,通常指征税遍及税收管辖权之内的所有法人和自然人,换言之,所有有纳税能力的人都应该毫无例外地纳税。

当然,征税的普遍性也不是绝对的,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国际交往等方面的考虑,给予某些特殊的纳税人以减免税的照顾,并不违背这一原则,而视为对这一原则的灵活运用。

所谓平等征税,通常指国家征税的比例或数额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称。

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纳税,即所谓的“横向公平”;二是纳税能力不同的人不同等纳税,即所谓的“纵向公平”。

横向公平主要体现机会均等,纵向公平主要体现能力均等。

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提出了征税要有限度、税收负担要公平合理、纳税应便利的税收思想。

在魏晋时期,思想家傅玄完整地提出了“至平”、“积俭而趣公”、“有常”的税收三原则,“至平”就是指根据人民收成多少,量能公平征收;“积俭而趣公”是指国家用税要节约,要为了国家公共利益而不是为了统治者的私欲己利;“有常”是指课税要有规定的制度。

第一章 税收制度概述

第一章  税收制度概述
1.直接税——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如所得税、财产
税等。
2.间接税——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种,主要是对商品 征收的各种税,如消费税、增值税等。
第三节 税收制度结构及税收分类
(五)按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划分
1.价内税:税金购成商品或劳务组成部分的税种。
2.价外税:税金不购成商品或劳务组成部分的税种。
和财政目标,由若干不同性质和作用的税种组成的主次分明、层
次得当、长短互补、具有一定功能的税收体系。
(一)税制结构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税类之间的地位、配置及其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
构成体系及布局。 第二层次:税类中各税种之间的地位、配置及其相互制约、相
互协调的构成体系及布局。
第三层次:税种本身各个要素之间的配置及其相互联系、协调 的构成体系及布局。
课税对象是从质的方面对征税所作的规定, 计税依据是从量的方面对征税所作的规定。
第二节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二、纳税人
(一)纳税人的概念
纳税人又称“纳税义务人”或“纳税主体”,是指税收制度 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二)与纳税人有关的概念
1.扣缴义务人 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 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负税人 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国家征收的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一)税基式减免
1.起征点:税法规定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 2.免征额: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
A、当纳税人的收入恰好达到起征点时,就要征税;而当纳税人的收 入恰好与免征额相同时,则不征税。 B、当纳税人的收入超过起征点时按其收入全额征税;而当纳税人的 收入超过免征额时,则只对超过的部分征税。两者相比,享受免征额 的纳税人比享受起征点的纳税人税负轻。 C、起征点照顾的是一部分低收入纳税人;而免征额则可以照顾适应 范围内的所有纳税人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概述

(四)纳税环节与纳税期限 (五)起征点和免征额 (六)附加、加成和减免 (七)违章处理
三、税收制度的发展 (一)从纵向分析,税收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三 个阶段 1 、以简单的、古老的、原始的直接税为主体 税种的发展阶段 (1)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 (2)主体税种是人丁税和土地税 (3)评价:第一,这种税制结构可以保证在 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条件下使政府取得较为充足 的收入;第二,可以和当时极低的税收征管水 平相适应;一节 税收制度概述
一、税收制度的含义 (一)税收制度的概念: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 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二)如何理解 1、税收制度表现为一法律体系。其是由不同层次 的法律法规所构成的整体。最高层次的税收法律是 税收基本法,其次是关于各税种的税收法律或条例, 再次是各税种法律或条例的实施细则或实施办法, 最后是各种补充性规定。
(三)改革的内容: 1 、所得税类改革:对内资企业开征企业所得税, 对外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继续使用外商投资企 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拟开征社会保险税。 2、流转税类的改革:开征消费税,推广增值税, 取消产品税,调整营业税。 3、资源税类的调整:盐税并入资源税,扩大资 源税的课征范围,开征土地增值税,保留土地使 用税和农业税。 4、财产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 5、行为税:筵席税和屠宰税的开征、停征权下 放地方,取消烧油特别税和奖金税,保留了固投 税和印花税。
2、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1)其存在的条件是商品货币经济得到 了发展 (2)主体税种是销售税、消费税和关税 (3)评价:第一,可为国家筹集到充足 的稳定的收入;第二,由于税负容易转 嫁,所以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第三, 打击了封建势力;第四,保护关税制度 在早期保护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税收的名词解释财政学

税收的名词解释财政学

税收的名词解释财政学税收是财政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政府收取纳税人的钱财来满足公共支出和社会福利的需求。

税收作为一种财政手段,在现代国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本文中,将通过解释税收的含义、税收的分类和税收的作用等方面来探讨税收在财政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税收是指政府按照法律规定从纳税人身上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

纳税人可以是个人或者组织,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各种形式。

税收是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用于满足公共支出和社会福利的需要。

税收的征收是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的,这也是税收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的体现。

税收可以根据征收的方式和对象进行分类。

按照征收方式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纳税人直接按照自己的收入或财产状况向政府缴纳的税款,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间接税则是指税负最终由消费者承担的税,如增值税和消费税。

按照征收对象可以分为个人税和企业税。

个人税是指个人按照自己的收入或财产状况向政府缴纳的税款,如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

企业税则是指企业按照其利润和经营状况向政府缴纳的税款,如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

税收在财政学中具有多重作用。

首先,税收是一种经济调节手段,通过税收政策的调节,可以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例如,通过调节个人所得税率和企业所得税率,可以刺激个人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用于满足政府的公共支出,包括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领域。

税收的收入来源广泛,可以保证政府公共支出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此外,税收还可以用于调节财富分配,通过税收政策的设计,可以实现财富的再分配,促进收入公平和社会公正。

最后,税收还可以用于改善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例如,通过征收环境税,可以对污染排放行为进行限制和惩罚,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税收作为财政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政府获取财政收入和满足公共支出需要的主要手段。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分类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分类

第二章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分类【知识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税收制度的理论含义和现实含义,掌握税收制度构成要素及内涵,明晰相关要素之间的关联。

通过税收分类,掌握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税种数量,正确认识目前我国现行的复合税制度特征,正确研判中国现行税制的演化趋势。

第一节税收制度一、税收制度的含义及分类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各项税收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是国家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制度依据和纳税人向国家纳税的法定准则。

税收制度的核心是税法。

制定税收制度,一方面是为了制约纳税人,即规定纳税人必须履行纳税义务;另一方面是为了制约征税机关,即规定征税必须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

税收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税种设置及各项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它一般包括税法通则,各税种的基本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和征收管理办法等。

其中,税法通则是一个国家征税的最基本的法律,主要规定一个国家征税的总政策、税制原则、税种设置等内容。

各税种的基本法规是国家向纳税人征税的基本法律依据,主要规定对什么征税、由谁缴纳、缴纳多少等内容。

实施细则是在各税基本法规基础上制定的执行性、补充性、解释性规定。

各税种的具体规定是根据基本法规和实施细则制定的对某一事物或某一行为征税的详细规定。

狭义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设置某一具体税种的课征制度,它由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税收优惠、违章处理等基本要素所组成。

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税收优惠和违章处理等。

第二章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分类(一)纳税人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它是税收制度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主要解决向谁征税或者由谁纳税的问题。

各种税收都有各自的纳税人。

纳税人可以分为自然人纳税人和法人纳税人。

1.自然人纳税人按照法律规定,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公民,包括本国公民和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

公共经济学-税收理论

公共经济学-税收理论
“每一个国家的人民对支出政府的交纳,应当 尽可能地和他们各自的能力成比例,亦即和他们在 政府的保护下各自享有的收益成比例。”
现代税收理论中税负担分配的公平原则:
(1)利益原则(Benefit Principle):税负担的分配应当
和纳税人从这种税收的使用中得到的利益联系起来。由于 政府的税收是用来提供公共产品与劳务,因而应当按照个 人或家庭享用公共产品与劳务所获得的利益来确定税负担 的份额。缺陷:因为公共产品与劳务具有非排他性消费性 质,所以难以在个人之间准确划分从公共产品与劳务的消 费中获得的利益。利益原则更不能适合政府用于再分配性 质的支出,如贫困救济支出就不能要求受救济者按照个人 所得到的利益来分担这一支出的份额。
税收的本质:
个人、家庭、企业等创造的国民收入或国 民财富的转移。
一种交换,即国民向政府让渡他们个人对 自己占有的经济资源、经济成果的部分控 制权,借以换取政府予以的各种形式的保 护和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
二、税制要素
税制要素,即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对 什么征税、向谁征税、征多少税和如何征税 等税法的基本内容。
对经济税基征税,会影响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决策, 改变人们在可以替代的经济行为之间的选择,即发生替代 效应。人们会通过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来尽量减少纳税。
如:对利息收入课征较高的税,会影响人们对储蓄的 积极性,改变人们在现在消费与将来消费之间的选择。
(2)非经济税基(Non-economic Tax Base)——指和 人们的经济行为无关的征税对象。
税收的社会正义原则理论意义在于矫正私有制下的 财富分配不公的现象。对以后的公平税负的理论和 所得税制度的发展,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四,税务行政原则。在税收制度设计时,

税收概述

税收概述

税(不包括证券交易印花税)等;征收部门是地方税务部门
• (3)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共享税是指属于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享有并按照一定比
例分成的税种,如我国目前开征的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
易印花税等。
• 如: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离25%),资源税、证券 交易印花税(中央97%,地方3%)
.
5.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价内税和价外税
.
课程开发总述 积件概念及积件制作 制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提问和讨论
.
情境导入
.
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制 度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税收必须 依照税法的规定进行,税法是税收制度的 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税法必须以保障税 收活动有序进行为其存在的理由和依据。
.
税法的概念
.
税收的作用
.
.
税收的特征
• 强制性 • 无偿性 • 固定性
.
性税 收 的 强 制
•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凭借政治权力, 通过颁布法律和法令进行的。具体的表现就 是以法律形式颁布的税收制度和法令。
• 税收强制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 (1)税收分配关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 • (2)税收征收过程具有强制性

.
• (3) 财产税 • 财产税是以各种应税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有形财
产和无形财产)为征税对象的税收。我国目前开征的房 产税、车船税、契税等。
• 财产税的特点有: • 稳定性强,适宜地方征收 • 不易转嫁,属于直接税种 • 有一定程度的公平作用
.
• (4)资源税 • 资源税是对开发和利用国家自然资源而取得级差收入
•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 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 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 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具有义务性法规和 综合性法规的特点。

第一章导论答案

第一章导论答案

《中国税制》第一章导论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它包括各种税收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

2、纳税人:依照税法规定对国家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3、征税对象: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亦称课税客体。

4、税率:税率是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关系,是指课税的尺度。

5、起征点:起征点是课税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

课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

6、免征额: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全部课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部分。

7、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是指对处于运动过程中的课税对象,选择应当交纳税款的环节。

8、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缴纳税款的期限。

它是税收的固定性、强制性在时间上的体现。

9、税制体系:税制体系指的是一国在进行税制设计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将不同功能的税种进行组合配置,形成主体税种明确,辅助税种各具特色和作用、功能互补的税种体系。

10、流转税:是以商品或劳务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

11、所得税:是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

12、财产税:是以财产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

13、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体现形式,它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14、税收实体法:是指拥有税收立法权的立法主体规定税收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

15、税收程序法:是指拥有税收立法权的立法主体为保证税收实体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而制定、认可、修改和废止的,用以规范税收征纳行为的法律规范。

二、填空题1、我国现行税法的渊源有宪法、税收基本法律、(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法解释)和税收条约等。

2、按照税收缴纳形式的不同,可将税种分为(实物税)、(货币税)、(力役税)。

简述税收制度

简述税收制度

简述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其财政需求所设置的各项税种和征税政策的总体安排和运行机制。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通过税收征收与分配,国家政府能够筹措资金用于公共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运转。

税收制度的构建和改革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完善合理的税收制度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减轻负担,促进资源配置的合理化。

下面将对税收制度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税收制度包括多个方面,其中包括税种、税率、征收方式和途径、税收政策等。

不同的税种有着不同的征税范围和税率。

常见的税种包括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税率是指税收与纳税基数之间的比例,不同税种的税率也有所不同。

征收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预扣税和后扣税等。

税收政策是指国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的各项税收法规和规定。

税收制度的目标在于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税收的征收与分配,国家可以筹措资金用于公共事业建设、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领域,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同时,税收制度也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税收的调节作用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结构调整。

税收制度的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

税收制度的改革应该充分考虑到公平、效率和可行性三个方面的要求。

公平是指税收的征收和分配应该公正合理,避免过度负担和集中负担。

效率是指税收制度应该具备经济激励作用,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经济增长。

可行性是指税收制度的改革应该符合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能够得到各方的支持和执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制度的改革,税收透明度也越来越重要。

税收透明度指税收政策和征收与分配过程应该公开透明,便于纳税人和社会公众了解税收政策和使用税收资金的情况,防止腐败和滥用权力。

综上所述,税收制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制度的构建和改革关系到国家财政稳定和发展水平。

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

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

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10-2316:53在当代社会里,制定一个良好税制,应符合公平、效率、稳定、确实、便利、节省等要求。

其中,税收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是两项最基本的原则。

一税收公平原则(一)税收公平的意义在当代经济学家看来,税收公平原则是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的最重要或首要的原则。

一方面,税收的公平性对于维持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转必不可少。

例如,要是纳税人如实申报并依法纳税,必须使其相信税收是公平征收的,对每一个纳税人都是公平的。

如果人们看到与他们富裕程度相同甚至远比他们富裕的邻人少缴很多税甚至享受免税待遇,如果人们认为现实税制存在着偷漏税或避税的现象,纳税人的信心就要下降,纳税人很可能会因此而千方百计地逃税以至抗税。

另一方面,税收矫正收入分配不均或悬殊差距的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避免爆发革命或社会**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也正是自威廉·配第、亚当·斯密以来的许多经济学家都将“公平”“平等”原则置于税收诸原则之首的原因所在。

那么,税收公平的含义是什么?又怎样才能使税收对所有纳税人都作到公正对待呢?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一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即以同等的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这称作“横向公平”(亦称作“横的公平”或“水平公平”)。

二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即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条件不同的人,这称作“纵向公平”(亦称作“纵的公平”或“垂直公平”)。

可见,公平是相对于纳税人的纳税条件来说的,而不是税收本身的绝对负担问题。

或者说,税收公平问题不能孤立地看税负本身,而要联系纳税人的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

税收负担要和纳税人的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适应。

(二)衡量税收公平标准如何确定纳税人的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问题,实质上是衡量税负公平标准的选择问题。

税收的概念、本质和特征

税收的概念、本质和特征

税收的概念、本质和特征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税收的含义1.税收的主体是国家国家是一个以履行公共职能为基础的公共权力机构。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因此,税收是由国家征收的,而不是别的什么机构和组织。

其征收权力只属于国家,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具体说来,就是征税办法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征税活动由政府组织进行,税收收入由政府支配管理。

除国家政府之外,其他任何组织或机构均无征税权。

2.国家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国家在履行社会公共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过程中,必然要有相应的财力、物力保证。

而国家本身并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只能以税收的形式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取得物质财富,用于行使国家职能。

同时,为了用于满足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等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国防和公共安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国家也必须以税收的形式聚积大量资金。

3.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从古至今,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如税收、发行货币、发行国债、收费、罚没等,但使用时间最长、运用范围最广、积累财政资金最为有效的,就是税收这种形式。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都来自各种税收。

因此,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4.税收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征收法律是体现国家意志,强制性地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与其他社会规范调整相比较,法律调整具有强制性、公正性和普遍适用性的特点。

由于政府征税涉及社会各阶级、阶层、集团的经济利益,税收负担轻重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安定,因而决定了税收征收与调节必须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

因此,各国政府往往都会通过立法和执法程序使税收制度和征管制度法律化,以便把税收活动纳入规范、有序的轨道。

税收就是国家凭借公共权力(政治权力),通过一定的法律标准和程序,向企业、单位和个人强制征收的。

税收为什么需要为公共事业付费

税收为什么需要为公共事业付费

税收为什么需要为公共事业付费税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政府运行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

为了维持和发展公共事业,个人和企业都需要依法缴纳税款。

那么,究竟为什么税收需要用于为公共事业付费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税收为公共事业付费是确保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公共事业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这些事业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至关重要。

然而,公共事业的提供通常需要巨额资金,仅仅依靠政府财政预算是无法满足需求的。

税收的引入可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标,通过广泛的资源调配和公平的负担分担,使得公共事业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和维护。

其次,税收为公共事业付费体现了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担当。

作为国家的一员,每个人都应当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纳税是每个公民和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参与国家建设的行为。

税收的征收和使用需要严格依法进行,确保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通过缴纳税收,个人和企业不仅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更是为了社会的福祉和可持续发展负责。

第三,税收为公共事业付费能够促进财富的再分配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市场经济下,个人和企业的财富收入存在差距,贫富分化的现象普遍存在。

通过税收的征收和运用,可以实现对财富收入的再分配,缓解社会的不平等问题。

将税收用于公共事业,可以提供教育机会、医疗服务等公共资源,使得社会资源公平分配,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第四,税收为公共事业付费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公共事业的提供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资金来源于税收,通过税收的运用可以实现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引导。

例如,通过税收的差异性调整,可以对某些行业进行优惠税收政策,促进其发展;通过税收的调节,可以对经济中的不正当行为进行抑制,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税收的运用可以使得经济保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公共事业的提供提供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综上所述,税收为公共事业付费是确保国家和社会运行的必要手段。

税收职能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

税收职能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

论税收的效率与公平税收是一种分配方式,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国家征税是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在这个转移过程中,除了会给纳税人造成相当于纳税税款的负担以外,还可能对纳税人或社会带来超额负担。

所谓超额负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在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税收的中性就是针对税收的超额负担提出的。

税收理论认为,税收的超额负担会降低税收的效率,而减少税收的超额负担从而提高税收效率的重要途径,在于尽可能保持税收的中性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工作必须遵循公平与效率原则,而这两大原则的贯彻是在税收作为经济杠杆不断对经济进行调控的过程中最终得到实现的。

一、税收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一)税收效率原则是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并通过税收分配促使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

现代税收理论一般把税收效率原则概括为3个方面:1、资源配置角度:税收分配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使社会从可利用的资源中获得最大利益。

2、经济运行角度:税收分配要有利于经济运行,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微观经济效益的提高。

政府征税是将私人经济部门占有和使用的资源转移给政府部门的过程。

如果税收分配不当,就会造成对市场经济的扭曲,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正确决策,给社会带来福利损失,形成所谓税收超额负担,因此,征税要遵循效率原则,使社会承受的超额负担最小,并形成较小的税收成本换取较大的所得(即效率)。

3、税务行政角度:在征税过程中征税主体支出的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要尽可能地最小。

(二)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确保公平,遵循公平原则。

公平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历史上,也多有强调税收公平的论述。

第2章税收制度

第2章税收制度

纳税义务人 征税对象 税率 纳税环节
纳税期限 纳税地点 税收优惠 违章处理
2.2.1 纳税义务人
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 或法人。
纳税义务人是税收制度构成的最基本要素 之一,是缴纳税款的主体。
任何税种都必须有纳税人,并且每个人都 直接或间接地与纳税行为发生着联系。
第2章税收制度
2021年8月5日星期四
本章内容
2.1 税收制度内容 2.2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2.3 税制结构 2.4 我国税制的建立与演变历程
2.1 税收制度内容
2.1.1 税收制度的含义
是一个国家根据其税收政策,通过法律程序确 定的征税依据和规范。 ❖ 从税收管理角度来看,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 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从税收理论研究角度看,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 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 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
2.2.8 违章处理
❖ 纳税人违章行为包括:
❖ 偷税,纳税人有意识地采取非法手段不缴或少 缴税款的违法行为; ❖ 欠税,纳税人不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而拖欠税 款的违法行为; ❖ 抗税,纳税人对抗国家税法而拒绝纳税的严重 违法行为。
❖ 对违章行为的处理方式有限期缴税、加收滞纳 金、税收保全措施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等方式进行。
❖ 在课税对象和税基既定的条件下,税率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
2.2.3 税率
2. 税率的形式
税率
定额税率
比例税率
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 超额累进 超率累进
“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1、比例税率——
❖ 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同一比例征 税。
❖ 具体形式: (1)行业比例税率 —— 同一行业采用同一税率。 (2)产品比例税率 —— 同一产品采用同一税率。 (3)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 对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税率。 (4)幅度比例税率 —— 中央政府只规定一个幅度税率,各

税收制度概述(1)

税收制度概述(1)
• 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即按照一 定标准从征税对象总额中预先扣除的数额,免征额部分不 征税,只就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税收制度概述(1)
• 1.2.7违章处理
• 违章处理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所采取的教育处罚措施。 它是维护国家税法严肃性的一种必要措施。
• 税收法令的违章行为,一般有偷税、欠税、抗税和骗税四 种情况。违章行为的界定及其处罚的具体规定为:
税收制度概述(1)
• 2.扣缴义务人 • 是指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家
交纳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 税法规定,税务机关应付给扣缴义务人所代扣、代收税款
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同时,扣缴义务人也必须依法履行代 扣、代收税款义务。如果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 律责任。 • 3.负税人 • 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税收制度概述(1)
• 1.偷税。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识地采取非法手段,不按 税法规定交纳税款的违法行为。如:伪造或涂改凭证、账 册、报表以及转移资产或收入等手段,隐匿应税项目、数 量、金额;乱摊成本、费用或擅自提高开支标准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
管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
税收制度概述(1)
• 1.1.1.1广义的税收制度和狭义的税收制度 • 1. 广义的税收制度是指税收的各种法律制度的总称,包
括国家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税收管理体制、税收征收管 理制度以及税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 • 2.狭义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的各种税收法规和征收管理 制度,包括各种税法法律法规、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 和其他有关的税收规定等。
税收制度概述(1)
• 1.1.2税收制度与税法

税收是什么意思,税收的特征是什么?

税收是什么意思,税收的特征是什么?

税收是什么意思,税收的特征是什么?税收,简单的说就是收入税费。

税收的含义和意义都非常多,税收调节着不同行业之间的差距,是增加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保障。

税收取之于民也是用之于民。

接下来,律伴小编将详细介绍税收是什么意思以及税收的特征,帮助大家深入了解税收的含义。

一、税收是什么意思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为目的,基于政治权力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是国家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

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税收、发行国债、收费、罚没等等,而税收则由政府征收,取自于民、用之于民。

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

税收三性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税收的特征税收与其他分配方式相比,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习惯上称为税收的“三性”。

1、强制性国家税务局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是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凭借政权力量,依据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或政令来进行强制征收。

负有纳税义务的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国家强制性的税收法令,在国家税法规定的限度内,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税收具有法律地位的体现。

强制性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税收分配关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即税收征收完全是凭借国家拥有的政治权力;另一方面是税收的征收过程具有强制性,即如果出现了税务违法行为,国家可以依法进行处罚。

2、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通过征税,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收入转归国家所有,国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税收这种无偿性是与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收入分配的本质相联系的。

无偿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政府获得税收收入后无需向纳税人直接支付任何报酬;另一方面是指政府征得的税收收入不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

税收无偿性是税收的本质体现,它反映的是一种社会产品所有权、支配权的单方面转移关系,而不是等价交换关系。

第8章税收制度

第8章税收制度
税制改革含义
税制改革解决的主要问题
税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我国税制改革的历程 现行税制的不足 目前税制改革的主要问题 税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税制改革的含义
税制改革(tax reform)是通过税制设 计和税制结构的边际改变来增进福利的过程。 --税收制度重大变化或重新构造
税制改良(tax improvement)--对即定 税收制度不适应现时社会经济环境的某些不 完善之处的修补。
4、新中国税收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时期是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税制 的重建(1980~1993年)---调整并改革税 制。 其重大事件是80年代初期涉外税制的建立 及两步”利改税“改革。 (1).1980-1981年,初步建立涉外税制; (2).1983年第一步“利改税” (3).1984年第一步“利改税”.
二、财产课税
(一)财产课税的概念 财产税是以一定的财产额为对象,向拥有或转让财产 的纳税人课征的一种税。 (二)财产课税的特点 能体现税收的公平负担原则; 可以调节社会成员的财产收入水平; 课税范围较窄,且收入弹性小。 (三)财产税的主要税种 房产税 契税 土地增值税 遗产税 赠与税
遗产税

赠与税
遗产税是对死者留下 的遗产征税,在国外 有时也叫‘死亡税’。 目前全世界大约2/3 的国家开征遗产税。 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总遗产税 ; 分遗产税 ; 总分遗产税
赠与税是以赠送的财 产价值为课税对象而 向赠与人或受赠人征 收的一种税,它是遗 产税的补充税种 凡征遗产税的国家, 大多同时课征赠与税
五 税收制度改革
2、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对我国公民、居民来源于 我国境内外的一切所得和非我国居民来 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1)实行分类征收 (2)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并用 (3)采取课源制和申报制两种征收办法 (4)有助于实现公平

第一节税收制度及其要素

第一节税收制度及其要素

税率式减免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 征收企业所得税。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税额式减免
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一百条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四条所称税额抵免, 是指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 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 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 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 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 税年度结转抵免。


9、下列各项中,属于土地增值税的税率形式是(
A、全额累进税率 B、定额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
D、超率累进税率


6、以课税对象数额大小划分若干等级,并规定相应的税率,对每个级次分别 计算税额的累进税率属于( )。
A、差别比例税率 税率 A、纳税义务人 B、超额累进税率 ) C、税率 D、法律责任 )。 C、全额累进税率 D、超率累进
7、税收法律制度的核心要素是( B、征税对象
8、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工资、薪金所得采用的税率形式是( A、超额累进税率 B、全额累进税率 C、超率累进税率 D、超倍累进税率
第二章 第一节 税收制度
1、什么是税收制度? 2、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3、税收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4、税率有哪几类?请各举一例
5、区分基本概念:纳税人与负税人,起征额与免征额 。
税法制定与法律级次可概括为:
一、税收制度的含义:
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一个国家根据税收政 策、税收原则,结合本国的国情和财需求所制定的 各项税收法规及征管办法的总称。
二、征税对象
1、定义: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征 税的目的物。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企业在生 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税所得。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 税的根本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各项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公共经济学 第6章
公共税收制度
21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二、公共税收制度对生产的作用

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政府征税而在其经济选 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以及由此对社 会经济运行本身的影响。
税收对生产的影响:通过对劳动供给和投资的影响而
起作用
1.
(1)税收对劳动与投资的影响:税收既对劳动和投资有收入
4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税收是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 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 无偿地对社会产品进行的一种分配,它是 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形式。
(1)税收分配的依据是政治权力 ; (2)税收是为了满足政府经费开支的需要而征收的; (3)税收属于分配范畴; (4)税收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5)税收是强制、无偿地征收的,同时税收的征收又是有 固定限度的 。


强制性 :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 并运用法律、法规手段强制征收的。

税权的强制性包含两层含义:
1.
税收分配关系有强制性 ;
2.
税收的征收具有强制性。
公共经济学 第6章
公共税收制度
7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前,就预先规定了征 税对象、纳税人和征税标准等征纳行为规范,征纳 双方都必须共同遵守,不能随意变动。
*
公共经济学 第6章
公共税收制度
13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1. 2.
三、税收制度的公平原则 含义: 指国家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 相适应,以保证各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均衡 。 分类: 横向公平:指税制以同等的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 即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缴税数额应当相同。 纵向公平: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缴纳 数额不同的税收,即税制应当区别对待经济地位和 经济能力不同的人。 问题: a.从原则上判定谁应支付较高的税收 ; b.确定应税方法和应税基础,即税基问题; c.如果某些纳税人应支付较高的税收究竟要高出 多少,即税率问题 。
公共经济学 第6章
公共税收制度
28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不劳而获,可以相对减少分配不平等;一般财产税由于分
级累进征收,也可以限制财富分配的不平等。
公共经济学 第6章
公共税收制度
27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四、公共税收制度对消费的作用

影响私人储蓄水平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
的是两个因素:收入、利息率;
收入是指纳税人税后可支配的收入,而不是税前总收 入;


利息率也是指税后的利息率或实际收益率,而不是税 前的利息率 。
(1)纳税费用 ; (2)管理费用; (3)政策费用 。
公共经济学 第6章 公共税收制度 10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提高税收本身效率的途径

简化税制,使其易于理解和掌握,尽量给纳税 人以方便,减少税收的征管环节 ;
尽可能将纳税人负担或费用转化为税务部门的 管理费用,从而达到降低税收成本的目标 ; 精简税务人员数量,既防止人浮于事,又防止 对纳税人人为设置各种障碍 ; 运用先进科学的方法进行税收管理,防止税务 人员营私舞弊 。
26

公共经济学 第6章
公共税收制度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就税收性质而言,人头税最容易加大分配不公;消费支出 税由于仅对消费支出征税,不能反映纳税人的负担能力,
也有可能造成分配不公;所得税是对资本、劳动产生的所
得征税,所得额的大小征收高低不同的税率,还可扣除费 用开支和给予最低生活费免税,理论上具有平等分配的可 能;遗产税则是财产所有人死亡后遗留财产发生转移时的 征税。遗产税通常采用累进税率征收,在遗产分配上避免
2.
*
投资对纳税人投资成本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折旧因素而 发生,分为实际折旧和税收折旧两个方面; a、实际折旧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损耗的情况计算的折 旧; b、税收折旧是税收制度根据经济政策的需要而规定的 可以计算的折旧。
公共经济学 第6章 公共税收制度 23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③税收对公司融资的影响
民收入分配会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
公共经济学 第6章
公共税收制度
25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人们的倾向性看法:

就征税方法而言,税收制度中有累退税、比例税、累进税。 累退税操作不当最具促进国民收入分配不均的趋势,比例 税及轻缓的累进税总的来说也具有促使国民收入分配不均 的趋势,只有较高的累进税才能抑制资本的积聚,有利于 消除分配不均的现象。 就计税方式而言,对一般消费品征税,有从价征税和从量 征税。纳税人在一般消费品的消费数量上差异不大,但在 消费品价格上相差较大。如果政府对消费品从量征收,则 会加大国民收入分配的贫富差距。如果政府对消费品的征 税从价计征,则可以起到公平分配的作用。因为纳税人选 择消费品的价格,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纳税人收入上的差异。
税收会影响一个企业的融资决策
2.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1)在不同地区的配置;
税收也可以实现经济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重新配置。
(2)在不同产品之间的配置 ;
政府征税产品的选择,以及对不同产品征税税额的确定, 会对资源配置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3)在不同产业间的配置:
政府对不同产业税收政策的选择,会导致经济资 源的重新配置与否 。
2.

公共税收制度 17
公共经济学 第6章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四、中性原则


拉费曲线
A· 拉费是美国供应学派的经济学家,在20世纪80年 代讨论税收规模时提出 。

存在问题: 1. 拉弗曲线实际上没有可操作的量的规定性; 2. 不能简单地依此得出税率越低越好的结论; 3. 税率的确定既要看政府的职能与各国的实际情况,
的不动产与动产情况也不同
3.

财产情形多样,财产估价困难 ,征管难度较大 。
公共经济学 第6章
公共税收制度
16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利益原则

概念:指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提供的服务中享受利
益的多少而相应地纳税。

符合等价交换原则 。

1.
缺陷:
利益原则的应用常常因集体消费的内在特征而受到 极大限制 ; 在某些情况下,利益原则的应用很可能使某些税种 具有很大的扭曲性
美国的《现Βιβλιοθήκη 经济学词典》:税收的作用在于为了应付
政府开支的需要而筹集稳定的财政资金。税收具有强制性, 它可以直接向居民或公司征收

日本的《现代经济学词典》:税收是国家或地方公共团
体为筹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资金,而按照法律的规定, 以货币的形式对私人的一种强制性课征 。
公共经济学 第6章
公共税收制度
公共经济学 第6章 公共税收制度 5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税收的形式特征
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
归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给原纳税人,
也不直接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税收的无偿性特征是针对具体的纳税人而
言的 。
公共经济学 第6章 公共税收制度 6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公共经济学 第6章 公共税收制度 24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三、公共税收制度对分配的作用

公共税收制度是现代社会调节收入分配的最重要
杠杆,公共税收制度的运作状况自然会对社会、 经济各个方面产生作用 。

我们这里所指的公共税收对分配的作用,是指政
府通过公共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产生的结果。

由于税收的种类、性质及其征收方法不同,对国
公共经济学 第6章 公共税收制度 11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 概念:指税收对资源配置和经济机制运行产生影 响,而使税收的利益损耗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 标准:税制是否有利于经济的有效运行,是否为
中性税收,税收外部效应状况如何。


税收的利益损耗可以分为资源配置和经济 机制运行两个方面的利益损耗,而无论发 生何种利益损耗,都说明经济处于无效率 或低效率状态,会对社会带来消极影响 。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第 六 章 公 共 税 收 制 度
主讲: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戴文标
公共经济学 第6章 公共税收制度 1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第一节 公共税收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公共税收制度的经济效应 第三节公共税收制度的内容


公共经济学 第6章
公共税收制度
2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一、税收和税收的形式特征
税收的“三性”是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税收 所共有的,它是税收形式区别于其他财政 收入形式的基本标志。
公共经济学 第6章 公共税收制度 9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二、税收制度的效率原则

*
税收本身效率原则
概念:指国家在充分取得税收收入的基础上使税 务费用最小化 标准 :税收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最小
*
*
税收费用包括:
也要作好随时调整的准备。
公共经济学 第6章
公共税收制度
18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
*
效用弹性与政策含义 概念:指人们的纳税量应与收入增量给人 带来的效用满足程度联系起来 。 公式: Eu= Δu/u Δy/y
三种情况:
效用弹性等于1,采用比例税 ;
*
1.
2.
3.
效用弹性小于1,采用累进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