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及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院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及改进措施
目的了解本院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抗生素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查2012年9月急诊处方601张,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结果2012年9月急诊处方中含抗菌药物处方194张,占处方总数的32%。其中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处方64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33%。抗生素口服处方、静脉给药处方均占抗生素总处方数的42%。单用抗生素处方和二联抗生素处方分别占抗生素处方总数的75%和25%。儿科开具抗生素处方最多,占54%。在不同类抗生素中,头孢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占89%。结论本院抗菌药物存在一定程度不合理应用,应重视抗生素应用知识教育和宣传,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
标签:抗菌药物;处方分析;合理用药;改进措施
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药物,我国使用量和销售量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菌药物。据统计,我国使用抗菌药物总量是美国的10倍,住院患者抗菌药用量是发达国家的2.8倍[1]。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养殖业、畜牧业等,虽然增强了对抗疾病的能力,但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毒副作用增加,二重感染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危害人类健康和增加社会负担。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耐药性,不仅是医药行业,也是整个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为了解本院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使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本次抽取本院2012年9月急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目前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9月急诊处方共601张,其中包括内科、儿科、妇产科、外科。筛选出含有抗生素的处方,对每张处方中抗生素的类型、给药途径、联用情况、不合理用药进行分类统计,其中不合理用药评价根据药品说明、《处方管理方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2 结果
抽查601张处方,抗菌药物处方有194张,占处方总数的32%,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有64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33%。
2.1 抗菌药物联用及给药途径情况
单用一种抗菌药物占75%,二联用药占25%。口服抗生素占42%,注射剂型抗生素占42%,注射剂型和口服抗生素占13%,其他途径占3%。具体见表1、2。
2.2 急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急诊各科室使用抗生素中,儿科使用抗生素频率最高,占54%;内科占37%;外科占9%;妇科占1%。见表3。
2.3 各类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到,头孢菌素类使用频率最高,占89%;氟喹诺酮类占12%,青霉素类占10%,氨基糖苷类占4%,硝基咪唑类占3%,具体见表4。
2.4 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统计与分析
不合理处方主要表现为无指征用药,给药方案不合理,联用不当,溶媒不当,选药不当,给药时间过长。其中,给药方案不合理比例最高,占25%。见表5。
3 分析
3.1 抗生素使用情况
通过随机抽查本院抗菌药物处方194张,占总处方数的32%,其中不合理处方数占总抗菌药处方数的33%,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定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比例相对较高,还需进一步规范抗生素用药。从表1看到,本次调查的处方抗生素多为单用抗生素,未见三联用药。门诊患者多属于轻、中度感染,使用一种抗生素即可控制多种感染,不主张联合用药。从用药途径来看,口服和静脉输注途径均为42%,注射用抗生素应用率偏高,这也与急诊患者希望症状能在短时间得到缓解有关,临床上对于轻症感染应当首先考虑口服给药,减少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3.2 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应用指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其次是真菌、结核分支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以及病毒性感染者,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2]。从表3看到,抽查的处方中儿科处方占54%,诊断多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多选用抗生素和利巴韦林,且多选用三代头孢,起点过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为病毒所致,其次为细菌。对于单纯病毒感染者,常采用抗病毒治疗,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因其具有自限性,给予对症治疗即可治愈[3]。轻微皮外伤、软组织挫伤、头昏、关节痛、痛风等都没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且抗生素使用起点较高,一般给予三代头孢菌素,盲目滥用抗生素,容易引起细菌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3.3 给药方案不合理
抗生素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可分为时间依赖型和浓度依赖型。时间依赖型抗生素是指杀菌效果由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
一般3~4个半衰期给药1次,日用药总量分3~4次给予,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林可酰胺类[4]。浓度依赖型抗生素则取决于药物浓度高低,包括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抽查的处方中发现:青霉素类抗生素使用多采用1 d 1次给药总量方法,如磺苄西林8.0 g,每日1次;头孢呋辛钠3.75 g,每日1次。时间依赖型抗生素1次以日总量给药,药物浓度有相当一部分时间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影响杀菌效果,诱发细菌耐药的产生,同时大剂量给药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5]。
3.4 联用不当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对于抗生素联用有明确的规定,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抽查中发现,临床上一般一种抗菌药物可控制的感染,如尿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存在联合药物治疗,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菌素类和左氧氟沙星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拉氧头孢是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具有抗菌活性;左氧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抗菌谱广。两药联用抗菌谱重叠,没有增强临床疗效,反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加重肾损害,产生交叉耐药。此外,抗生素与活菌剂合用,如头孢菌素与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合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说明书中药物相互作用说明,本品不宜与抗生素类药物同时服用。由于抗生素可杀死活菌散中的有益菌,故不宜合用,如必须使用,两者用药应间隔2 h以上。3.5 选药不合理
对抗菌药物抗菌谱和适应证掌握不全面,没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药物。如临床诊断为腹痛选用奥硝唑,腹痛原因多样,一般腹痛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判断腹痛原因,予以对症给药。奥硝唑为硝基咪唑类药物,主要用于厌氧菌感染,对于急诊腹痛患者,由于不能全面检查病因,应先治疗处理缓解病情,经辅助检查确诊再用药,避免盲目选用抗生素,延误病情,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4 改进措施
4.1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培训及宣传
对临床医生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考核,合格后医生方可开具抗生素处方和药师调配抗菌药物处方。邀请专家系统介绍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适应证及最新用药信息等,提高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利用医院宣传栏和药物咨询窗口,向患者和家属宣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知识[6]。
4.2 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药学服务利用药学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协助临床医生对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方案。除了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水平外,还通过点评处方和病历,将点评结果反馈到医生,详细向医生说明用药不合理的地方,共同探讨如何合理用药,共同进步。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工作,与医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发挥专业优势,为医生和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