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小石潭记》(苏教版八上第16课)
苏教版语文八上第16课《小石潭记》练习题
苏教版语文八上第16课《小石潭记》练习题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佁然..不动()(2)心乐.之()(3)皆若空游..无所依()(4)其岸势犬牙..差互()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B.四面/竹树环合C.潭中鱼可/百许头D.以其境/过清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潭西南..而望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名句默写。
(1)坐潭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阅读全文,回答7~10题。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水尤.清洌()(2)潭中鱼可.百许头()(3)以其境过清.()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精品 小石潭记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 中考题练习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异义:可百许头不可久居记之而去3.活用:心乐之西行百二十步下见小潭日光下彻空游无所依斗折蛇行犬牙差互凄神寒骨4.多义:似与游者相乐悄怆幽邃不可久居以其境过清5.重点:伐竹取道水尤清洌往来翕忽佁然不动空游无所依隶而从者明灭可见以其境过清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6.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7.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三.填空: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
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文章《》。
四.选择: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 小石潭记课时训练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小石潭记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佁.然不动犬牙差.互凛 liè _ 清 chè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行:____________________⑵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游:____________________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蛇:_________⑸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寒: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描写山水的古诗名句填空:⑴秋风萧瑟,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⑵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⑶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⑷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⑸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__________。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⑹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
(杜甫《望岳》)⑺__________,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⑻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⑼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含答案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丙】①有泉焉其始出石罅②涓涓然冬温而夏寒。
浸③为小渠,冬夏不枯。
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
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④为大池。
又东注于若耶之溪⑤,又东北入于湖。
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
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鰿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
其草多水松、菖蒲。
有鸟大如鸜鹆,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⑥。
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
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
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⑦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
”则其泽⑧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注释】①本文作者刘基,字伯温。
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他的诗文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
至元二年,他被元政府授为高安县丞。
他深入乡间,体察民情,一身正气赢得百姓赞誉。
语文:第16课《小石潭记》复习卷(苏教版八年级上)
语文:第16课《小石潭记》复习卷(苏教版八年级上)小石潭记复习卷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一)1、下列加点的词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乐.之(快乐)B、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C、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气中)D、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3、翻译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正确的一句是:()A、因为这个地方过去太清冷,不可以太久居住。
B、因为这个地方过于凄清,不可以过久停留。
C、以为它的环境过于清秀,不能太久居住。
D、认为它的情境过于冷清,不可能住太久。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5、对本文写法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B、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
表面写水,实写游鱼,阳光等。
C、作者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D、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二)1、下列加点的词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悄怆幽邃.(凄凉)C、不可久居.(停留)D、隶.而从者(跟随)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其.岸势犬牙差互(其中)B、不可知其.源(它指小溪)C、以其.境过清(它,小石潭)D、乃记之.而去(这件事)3、翻译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正确的一句是:()A、从小石潭的西南望过去,曲曲折折像蛇一样前进,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最新资料】2016-2016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一、(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水尤清冽(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
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4分)答案:6. 2 (1)大约(1分)(2)呆呆的样子(1分)7. 4 (1)水格外清凉。
(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其中“尤”、“清冽”各占0.5分,如学生把“尤”翻译成“尤其”也给分。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选贤与能” 翻译通顺给1分,“讲信修睦” 翻译通顺给1分)8. 4 此题答案多元化。
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表达通顺的给满分。
答出其中一方面的则酌情给分。
菏泽市2008年二、【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016秋苏教版语文八上第16课《小石潭记》练习题
2016 秋苏教版语文八上第16 课《小石潭记》word 练习题第四单元十六小石潭记一、双基累积1、解说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 佁然不动( )..(2)心乐之().(3) 皆若空游无所依()..(4 )其岸势犬牙差互()..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 参差披拂。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下句子节奏区分不正确的一项就是(A、全石 / 认为底BC、潭中鱼可 / 百许头D)、四周 / 竹树环合、以其境 / 过清4、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她三项不一样的一项就是()A、潭西南而望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D、凄神寒骨,悄怆幽深...5、名句默写。
(1) 坐潭上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侧面描绘水清亮透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潭中游鱼动静适宜、灵巧风趣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6、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深”表现了作者如何的心情?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阅读全文 , 回答 7~10 题。
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小石潭记》(苏教版八上第16课)
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小石潭记》【重庆市B卷】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⑵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注】[1]鄂版教材为句号。
[2][3]鄂版教材为逗号。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⑴卷.石底以出()⑵佁然..不动()⑶其岸势犬牙..差互()⑷乃记之而去.()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2.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4分)【答案】9.(4分)⑴弯曲(或翻卷)⑵呆呆的样子⑶像狗的牙齿一样⑷离开10.(4分)⑴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或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⑵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
11.(3分)C(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
)12.(4分)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2分)。
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2分)。
【广西柳州市】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其中第10~12小题,每题2分,第13小题6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小石潭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附答案)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本课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小石潭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2020·辽宁朝阳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本课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改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对某些事物倾注热情和精力的时候,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护至关重要。所以强烈建议平时的测验应在学目标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本题考查虚词“为”的用法。“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的“为”意思是成为。
A.为:介词,为了;
B.为:介词,对,向;
苏教版八上语文-第十六课《小石潭记》习题2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基础练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
huáng()竹清liè()yǐ()然xī()忽寂liáo()悄chuàng()幽suì()2、翻译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 ⑵斗折蛇行___________⑶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 __________ ⑷不可久居___________⑸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 ⑹隶而从者___________⑵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按原文填空。
(如能默写,就更棒)⑴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练习5、跟随作者游历了小石潭后,你对此地的整体感觉如何,能具体谈谈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如第2段对潭水的描写,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无一处不在写水。
请你就此做些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游小石潭时,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联系上下文,再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看,为什么小石潭的水声“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的一大转折。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小石潭记》详解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小石潭记》详解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小石潭记》详解20xx全国各省市《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全解析1. 南京市(xx江苏省)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袁宏道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②罅(xià):裂缝。
③掉:摇动。
7.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D.似与游者相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疾趋,度石罅必为有窃疾矣D.山行之极观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无从致书以观B.或以钱币乞之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皆以美于徐公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
(3分)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
(3分)(1)《次北固山下》: (2)《小石潭记》: (3)《观第五泄记》:11.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
(2分)诗文语句表达的感情《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1)▲《小石潭记》心乐之心情快乐《观第五泄记》(2)▲依依不舍7.(2分)D8.(2分)B9.(4分)(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小石潭记》中考阅读测试题与答案.doc
《小石潭记》中考阅读测试题与答案《小石潭记》中考测试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土氐,为屿,为临,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伶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一、(河北)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 o(1分)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 分)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4分)二、(天门)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1.理解填空。
(2分)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__________________ ”是面,“为土氐、为屿、为I®、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⑧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1“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_________ ,实为写___________________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2.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江山多娇)16小石潭记(柳宗元)(p)
《小石潭记》基础过关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心乐.之:以……为乐;2.下.见小潭:向下;3.水尤清洌:清澈; 4.全石以.为底:用;..5.悄怆幽邃.:深;6.隶.而从.者随从;跟随;7.佁然不动:愣住的样子;8.潭西南而.望:表修饰,不译;可见:或现或隐;10.寂寥.无人:空虚,寂静;9.明灭..11.以其境过清.:凄清;12.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表示约数;13.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14..蛇.行:像长蛇爬行那样;15.其.岸势犬牙:指示代词,那;16.凄.神寒.骨:使……凄楚;使……寒冷;二、翻译下面句子。
1.全石以为底。
(潭)由整块的石头形成潭底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阳光向下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3.皆若空游无所依。
“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遮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5.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三、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D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四、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2、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
苏教版八上语文《小石潭记》中考试卷汇编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小石潭记》中考试卷汇编一、2007安徽省池州市[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参考答案15.(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
意思对即可)17.(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6 《小石潭记》 练习1
小石潭记【积累运用】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如鸣佩()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凛 liè()翠 màn()连 zhuì()清 chè()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________)⑵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________)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蛇:_________)⑸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寒:_________)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A、⑴……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_______________)B、⑴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⑵……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C、⑴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D、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⑵同游者:吴武陵……(游:_______________)5、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小石潭记》【重庆市B卷】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⑪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⑫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⑬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注】[1]鄂版教材为句号。
[2][3]鄂版教材为逗号。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⑪卷.石底以出()⑫佁然..不动()⑬其岸势犬牙..差互()⑭乃记之而去.()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⑪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⑫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2.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4分)【答案】9.(4分)⑪弯曲(或翻卷)⑫呆呆的样子⑬像狗的牙齿一样⑭离开10.(4分)⑪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或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⑫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
11.(3分)C(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
)12.(4分)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2分)。
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2分)。
【广西柳州市】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其中第10~12小题,每题2分,第13小题6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影布.石上(发布)B.以其境过清.(凄清)C.往来而不绝者(断绝)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11.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乃记之.而去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D.何陋之.有(《陋室铭》)12.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第二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
B.【乙】文第一段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与众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态。
C.【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境。
D.【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议论。
13.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段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⑴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分)⑵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3分)【答案】10.A(布:映照);11.C(“之”代词)12.A(甲文第二段应为“正面写鱼,侧面写水”);13.⑪(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跟游人逗乐。
(“往来”“翕忽”“乐”翻译各1分)⑫(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宴会。
(每个短语翻译个1分)【湖北省鄂州市】二、(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1―15题。
【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
其上,为睥睨梁之形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
”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
②垠:边界,尽头。
③睥睨(pì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
梁(lì):屋的正梁。
④堡坞(bǎo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
⑤箭:小竹子。
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
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
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1.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⑪其岸势犬牙..差互⑫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⑬益.奇而坚⑭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⑵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投以.小石先帝不以.臣卑鄙B.是固劳而.无用潭西南而.望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环而攻之.而不胜D.是.二者,余未信之是.日更定矣1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的不平之气。
(2分)【答案】11.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划对一处1分)12.⑪像狗牙那样⑫凄清⑬更加⑭有的人(每小题1分)13.⑪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⑫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
(每小题2分)14.D(2分)15.凄苦孤寂;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臵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江苏省淮安市】(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1题。
(20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
积雨始霁①,溪上大声漎②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③。
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④宛首而顾其侣。
援⑤石而登,俯视溶云⑥,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
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⑦”也。
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
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⑧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
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⑨,要客九人饮于是。
日暮半阴,山风卒⑩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
游者悚焉。
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注释】①霁:天放晴。
②漎:流水声。
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
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
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
⑥溶云:溶,融入。
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
⑦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
⑧何立端公:指何如宠。
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