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白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李白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李白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有诗仙之称。下面是为你搜集唐代诗人李白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

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的特点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

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李白的相貌气质与李白同时代有个年轻人叫魏颢,特别崇拜李白,算是李白的一个“追星族”。李白对他也很信任,把自己当时所做的诗文交给魏颢整理成集,魏颢在这个诗文集的前面写了一篇小序,即《李翰林集序》。在这篇序里,他对李白的相貌有一点描述,他说李白“眸子炯然,哆(chī)如饿虎”。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这个人的眼睛炯炯有神,这里的“哆”是张大嘴巴的意思,就是说当李白张嘴的时候有猛虎下山的气势,这是动态的一面。还有一面是什么呢?再看后面这两句话,“或时束带,风流酝籍”,有的时候他穿得整整齐齐,腰扎玉带,头扎布巾,也显得风流倜傥。李白在诗文里常自称:“身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与韩荆州书》)“身不满七尺”,换算成今天的尺寸也就一米七左右,不算高,但是他的心气很高,藐视群雄。

李白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曾去拜见当时著名的道教领袖人物司马

承祯,司马承祯对李白有一个评价,说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大鹏赋》),你的相貌颇有些仙风道骨,器宇不凡,可以一同遨游云天宇宙。李白回忆说,自己初到长安,著名诗人贺知章曾惊叹他像一个“谪仙人”,就是说像天上下凡的神仙。而且李白在写给别人的诗文里对自己也有很高的评价,说自己以“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自己以天地自然为容貌,不肯附庸权贵,也不肯为功名拜谒王公。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大体能够感受到李白那种飘逸孤高的气质。

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篇幅先说他的容貌、体形、气质呢?这是因为容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对于李白,我们有一个总的印象:他身材不高,目光炯炯有神,气质飘逸非凡,个性高傲张扬。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在一首诗里这样写李白:“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寻李白》)结合前面内容看来,这首诗确实写出了李白的个性气质,写得非常传神。

唐代诗人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生平简介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连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徒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由)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误。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琳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间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轶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他是屈原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与杜莆齐名,也称“李杜”。 2、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3、白居易(772 —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 ),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终年七十五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

铁杵磨成针 罗江小学四年级三班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四年级三班的。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是《铁杵磨成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同学们,相信在我们牙牙学语时,我们的父母就教我们读背这些诗了,你知道这些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唐代大诗人,世人称之为诗仙的李白。李白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其实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四川象耳山的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他就偷偷跑出学堂到街上去闲逛。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啊!”他走着走着,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小河的水那么的清澈,鱼儿在河里自由自在的游着,咦,不远处有一个老婆婆在干么呢?李白走进一看,原来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李白站到老婆婆身边,好奇地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他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他读了很多书,写了很多诗,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为我国的文学宝库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财富。 成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是出自这个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同学,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我们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完整版)唐代诗人张九龄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张九龄生平简介 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也是一名丞相。下面是为你搜集张九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张九龄少有才名,弱冠中进士。13岁时,他的文章就得到了广州刺史王方庆的赞赏。入仕后,张九龄曾提醒当时有名的宰相宋璟,让他举人唯贤。得到了宋璟的肯定。还上书皇帝,让他任官要消除重内轻外的毛病。 开元四年,张九龄和宰相宋璟闹了矛盾,回家赋闲。在此期间,开辟了大庾岭,开凿梅关古道,贯通了南北交通,造福了当地人民,为广州的贸易发展和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开元九年,张九龄的恩师张说拜相,张九龄也因为政绩突出被屡次提升。十四年,张说被罢免,张九龄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职。十七年,张说被重新启用,但第二年便得了重病。他重病期间多次推荐张九龄为相。 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拜相。当时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要被斩首。张九龄认为他有谋反之相,上书皇帝请求杀了安禄山。唐玄宗没有同意。 在张九龄任宰相期间,大唐王朝虽然处于极盛时期,但同时也隐

藏着许多社会矛盾。对此,张九龄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农业发展,整顿了吏治,使得朝廷面貌焕然一新。 李林甫忌妒张九龄的才能。当时周子谅弹劾牛仙客失败,被流放。李林甫对皇帝说: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因此,张九龄也受到牵连,被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被罢免后,大唐王朝疾速走向衰落,并最终引发“安史之乱”。 四年后,张九龄回乡探亲,病死于自己家中。死后,唐玄宗赐谥号文献,追封为荆州大都督。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张九龄的话,杀掉安禄山,特地派人来到广州纪念张九龄。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唐代伟大的政治家、诗人张九龄在与当时的大奸臣李林甫的政治斗争中失败,遭到诽谤排挤后被罢相,遭贬荆州长史,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千古名作《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作者对着明月思念远方家乡亲人的诗。该诗的第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已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此句起笔意境雄伟,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营造了一种辽阔广大的海上景象。而“天涯共此时”的意思是,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在这个时候也应该和我一样,在遥望着这样一轮明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 第二句紧接上句,以“怨”和“竟夕”两个词表达出诗人的思念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和杜甫一样,代表了唐代诗歌甚至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水平。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我们读李白的诗歌,都会感到他的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此原因正是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关于李白诗歌的艺术我们可以分以下几点来论述: 一、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塑造了诗人自己的形象。 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许多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诗人的自我形象活跃在其中。例如《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山,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诗写诗人夜宿在山村的一个老媪家,女主人尽管贫困,但仍然热情招待。这令诗人十分感动,“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挚的感情。 即便是叙事或写景的诗篇,也能使人感到有诗人的形象活在其中。如《峨眉山月歌》: 峨嵋山月半轮秋,应如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在半轮月色的映照之下,我们看到诗人孤舟疾进的身影。 他的诗有时宛若回旋的狂飙,喷谥的火山,狂呼怒叱,纵横变幻。即使在这种诗中,也可以见到诗人的感情和形象。比如他的有名的作品《蜀道难》,这首诗先借神话传说叙述蜀道的历史,接着就描写沿途的风物,呈现出一幅千奇万险的画面。《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噫吁哦!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首诗里极力描写蜀道的奇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三次出现,回旋往复,带有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然而这首诗的气势却是豪放的,感情是激昂的,使人读了以后心情振奋,想去迎接和征服这大自然的艰险。读者读之则有神驰八极,心怀四溟的感觉。这正是因为诗中融合着李白的豪放性格的缘故。这是讲李白笔下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的色彩。即使是在《蜀道难》这样的诗里,描写蜀道的艰险,可是也融入了李白的豪放的性格。 二、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 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过程作细致的如实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再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的景物,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运用独特的匠心,构成一幅幅惊心动

唐代诗人王维生平事迹简介

唐代诗人王维生平事迹简介 王维是唐代有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诗和他的画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他的许多诗作 都流传了下来,备受世人推崇。 王维生于701年,卒于761年,是唐代有名的诗人。他字摩诘,号称摩诘居士,所以 也有人会以摩诘来代称他。 王维的才华,在他少年的时候就已经显露了出来。他才华横溢、才思敏捷,又能写诗 又会作画。所以,王维初到京城应试之时,就受到了京城名流的喜爱。 王维做官之后,就利用空闲的时间修筑了一座小院,用来修养身心。他在为官之时的 生活情况是半官半隐的。因为他遭闲暇之时,就会来到这个小院,有山又有湖,悠闲舒适。 王维的生活一直都是波澜不惊的,可惜到了他晚年的时候,这样的平静便被打破了。755年,在安史之乱中,王维在混乱中被叛军所捕。迫于无奈,王维只能在叛军的压迫下 当官。在此期间他曾写过很多想念往日生活,以及皇帝的诗,这就成了日后王维的保命符。 叛乱被平定后,因曾做了叛军的官,王维应被判刑。但因其弟请求,以及他自己写的 那些诗才得以救回一命。 王维本来心怀壮志,想要建功立业。可是经历了安史之乱,再加上政局动荡不稳,使 得他渐渐消沉,内心的火焰也渐渐熄灭。他开始吃斋念佛,颇有脱离世俗之意。 王维是历史上的名人,他的仕途虽然遭受了打击,但是他却创作出了大量的诗篇,备 受世人推崇。他被世人称之为“王右丞”以及“诗佛”。 王维之所以被世人称之为“王右丞”,是因为他官至尚书右丞。而“诗佛”之称,则 是因为王维的诗中皆是禅意,他在仕途上的不如意,使他一心向佛,以佛为情感寄托,从 而摆脱俗世的烦恼。 王维所处的时代,佛教已经盛行,而在王维早年的时候,就已经信奉佛教了。他虽然 对官场的生活感到厌倦,但又恋栈怀禄,不能下定决心离去,所以王维一直都过着半官半 隐的生活。随着政局越来越动荡,王维自身也受到了一系列的打击,使得他逐渐消沉,彻 底一心向佛。 在晚年的时候,他隐居于辋川,于道友互相往来,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而他的 诗中,蕴含了大量的佛教的哲理。他对佛理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在不经意间就已经将佛 理与诗句结合在了一起。在王维的诗中,往往渗透着禅意,似乎已经远离了尘世,不沾染 俗世的尘烟。所以,在王维的山水诗中,描写的自然之景也已经超越了一般的美,而是融 入到宗教中去。

唐代大诗人李白

唐代大诗人李白 唐代大诗人一李白 李姝瑾 (新疆实验小学三年级6班) 李白,701年2月28 0—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又号“谪仙人”?有诗仙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一生概括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他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 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

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 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 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名诗名句欣赏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乐府〃将进酒》 5、君不见黃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 丝暮成雪。 《乐府〃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乐府〃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岀?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1、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5、李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6、沈佺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邙山。 7、宋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人称宋学士,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尤善五言诗。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渡汉江、度大庾岭。

唐代诗人简介及其代表作(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1、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

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5、李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6、沈佺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邙山。 7、宋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人称宋学士,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尤善五言诗。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渡汉江、度大庾岭。 8、陈子昂(661~702),梓州射洪县(四川射洪)人。被誉为诗骨。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所作《感遇诗》和边塞诗,内容丰富,刚健朴质,现实性很强,实践了他的理论主张。以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扫荡齐梁余风,开启了一代新风。代表作:登幽州台歌。

唐代大诗人王维生平介绍

唐代大诗人王维生平介绍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的大半生都生活在盛唐时代。和许多历史人物一样,他的生卒时间一直存在异说。为大多数人采纳的说法是,王维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与李白同年,卒于肃宗上元二年(761),终年六十一岁。关于王维的出生地,也有争议。一说他原为太原祁人(今山西祁县),后移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一说他祖籍太原祁县,出生于蒲州。可以肯定的是,王维是山西人。 王维生于官宦世家。虽然父亲早丧,家世衰落,但他还是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九岁时即能吟诗作文。十五岁时,少年王维来到长安谋求功名,并常来往于长安和洛阳之间。 从家乡来到繁华的帝都,经历从未经历的异乡行游,见到从未见过的风光人物,他诗兴大发。他写长安的游侠少年,写功高无赏的老将军,写建功报国的理想,写客居异地的乡思……这些充满着青春激情和浪漫气息的诗篇,显示着一个少年的非凡才情。 少年王维的诗名迅速传扬。《旧唐书》记载了他所受到的礼遇:“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 开元九年(721),王维进士及第,从此走上仕途。 关于王维的应举,《集异记》中记载了一段有趣的逸事:这一年春天,王维在岐王李范的带领下来见公主。这是怎样的一个少年?“妙

年洁白,风姿都美”,“风流蕴藉,语言谐戏”。他弹抚琵琶,声调哀切,满座为之动容,引得公主对他另眼相看。当他咏诵自己的诗作时,公主大惊,想不到一直被自己以为是古篇的佳作皆出于这个少年之手!于是,公主推荐二十一岁的王维做了进士解头。 这段逸事不被正史记载,未必属实。但中进士后的王维做的第一个官确实与音乐有关——太乐丞,负责管理国家的音乐舞蹈事务。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在唐朝,考取进士并不容易,以至于五十岁的进士都算是年少的。此时的王维刚刚二十出头,青春得志,意气风发。 然而,初入仕途的王维便碰了钉子。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他受牵连被贬。开元九年秋,王维离开长安,前往济州任司仓参军,一个看管粮仓的小官。 济州在今山东荏平西南,王维在那里度过了四年多的光阴。他的生活孤寂无聊,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是吸引了他。他常在济州附近游览,并和当地的隐者贤士来往,和他们吟诗唱和。 开元十四年(726)春,王维辞去司仓参军之职,离开济州。旅途中,他被淇上的田园风光吸引,在此间住了两年。 也许是忍受不了隐居的寂寞,开元十七年(729),王维回到长安闲居。此次重返长安,他结识了诗人孟浩然。孟浩然之前来长安应试,落第后滞留长安。当孟返回襄阳时,王维作诗送别,诗云:“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意思是劝孟浩然回乡隐居,不必辛辛苦苦地来长安举试求官。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话,是

唐代诗人简介及其代表作

1、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5、李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6、沈佺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邙山。 7、宋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人称宋学士,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尤善五言诗。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渡汉江、度大庾岭。

高考常见,古代诗人,生平简历

高考常见古代诗人生平简历 1、陶潜(365—427),字渊明,一名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代表作《归田园居》等。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冲出"樊笼",返回"自然"。 他的诗中洋溢著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 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的复杂性。 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2、王维字摩诘,今山西永济人。唐朝著名诗人。做过左拾遗、尚书右丞等官。晚年参禅信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田园生活。他多才多艺,在诗歌、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他的山水诗大多描写空寂、宁静的自然景色,刻画细致,生动传神,韵味十足,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代表作《使至塞上》、《山居秋暝》、《渭川田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等。 他是一个早熟的作家,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二十一岁成进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安史之乱,被执,拘禁于菩提寺中,他伪装病疾。安史乱平,以谄贼官而论罪,因曾作诗寄慨,因而只受到降官的处分。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2014高考复习全攻略历年真题模拟试题提前招生家长专区报名咨询 3、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 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 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 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 。突破齐 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 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李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南赵村)人,在《新唐书》中,唐朝宰相中有苏味道。 刘希夷(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 沈佺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邙山。 宋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人称宋学士,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尤善五言诗。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渡汉江、度大庾岭。 贺知章(659~744),越州永兴(浙江萧山)人。人称四明狂客,贺季真,诗狂。其诗富于感情,不拘一格,清新自然。代表作:咏柳、回乡偶书。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属江苏)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代表作《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把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也许正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

唐代诗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简介 一、人物简介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元稹,世人称“盛唐四大家”。唐朝,华州下邽人,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白居易的祖父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到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2月28日)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河南省新郑)东郭宅。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元白”。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事。蒲镇李正已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的民不聊生。白居易两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不久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令(780年)一年后又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篱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篱(济南徽符篱集)度过童年时光。白居易和并称“苻篱五子”的苻篱人刘翕习、张仲远、章美退、贾握中、贾元犀,一同泛舟陴湖游流沟寺,登五武里山,诗酒盘桓,称盛会焉。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迁居住于武宗会昌六年。是另一文学家白行简的兄长。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的口都生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头发就白了。他的诗不仅在中国有巨大影响,在日本和朝鲜也有很大影响。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称“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啜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二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记》,共有七十一卷。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极积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应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古代诗人的生平介绍模板

古代著名诗人的生平资料 陶渊明(365~427) 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王维(701?-761) 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不仅如此,王维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望庐山瀑布

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二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相信很多朋友都读过这两首诗作吧!如 果你没读过可别灰心,下面是为大家整理了《望庐山瀑布二首》相关介绍,大家可不要错过了! 望庐山瀑布二首⑴ 其一 西登香炉峰⑵,南见瀑布水⑶。 挂流三百丈⑷,喷壑数十里⑸。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⑹。 初惊河汉落⑺,半洒云天里⑻。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⑼。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⑽。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11);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12)。 而我乐名山(13),对之心益闲圍; 无论漱琼液(15),还得洗尘颜(16)。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17)。 其一 /、k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18)。 飞流直下三千尺(19),疑是银河落九天(20)。 注释译文【注释】 ⑴庐山:又名匡山,中国名山之一。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 ⑵香炉峰:庐山香炉峰有四。此指南香炉峰。因烟云聚散,如香炉之状,故名。关于香炉峰的位置,各注本有多种说法。 ⑶南见:一作“南望”。 ⑷三百丈:一作“三千匹”。 (5) “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壑 (hè): 坑谷。 ⑹“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此二句化用沈约《八咏诗;被褐守山东》“掣曳写流电,奔飞似白虹”句意。歘 (x①:迅疾貌。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隐若:一作“宛若”。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 ⑺河汉:银河,又称天河。一作“银河”。 ⑻“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⑼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此指大自然。 ⑽“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江月:一作“山月”。 (11)“空中”二句:意谓瀑布在奔流过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处飞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的简介

1.“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2. 诗圣”杜甫 在形容自己的诗艺时,杜甫曾说过:“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的确,杜甫的七古、五古、七律、五律在唐代都是一流的,古体的七言诗在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在他手里变了格调,在“温柔敦厚”外另开“沉着痛快”一派,五律,杜甫以前用来写艳情、写山水,他却用来写广大的实在的人生,拓宽了诗歌领域。他的五律最多,差不多穷尽了这种体制的变化,七律精于组织,富于变化,七绝虽直抒胸臆,但颇有清新刻画之句。他不大做乐府,但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源于乐府。杜甫是一位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汉魏的浑朴古雅,六朝的藻丽纤秾、淡远韶秀杜甫无一不备。杜甫之后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逞才使气,是“沉着痛快”的诗,元稹、白居易将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理论化,导引了“新乐府”运动。也是元稹,在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对杜甫的创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许以最高的地位。两宋诗之冠冕的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宗都以杜甫为祖、金、元、明之诗坛巨擘都是杜甫为之开先。陆游有诗曰:千载《诗》亡不复删 少陵谈笑即追还 尝憎晚辈言“诗史” 《清庙》《生民》伯仲间。 他视人们尊杜诗为诗史为不足,必置于雅、颂之音中犹若诗中之经才好。秦观在《韩愈论》中,将孔子与杜甫同提并论,孔子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总结整理之功可用集大成者来赞,“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虽未直接称圣,实亦许之矣。到了明代,杜甫已经正是被称为诗圣了。 正是因为杜甫推崇儒家思想,再加上其诗歌的影响,才被后世称为诗圣."圣"在古代是对儒家人物的神化评价和称号.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3.“诗佛”王维 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1、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待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 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 "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骆马。 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5、李阶(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6、沈性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邙山。 7、宋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人称宋学士,与沈俟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尤善五言诗。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为文賦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渡汉江、度大庾岭。 8、陈子昂(661'702),梓州射洪县(四川射洪)人。被誉为诗骨。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

唐代诗人李白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有诗仙之称。下面是为你搜集唐代诗人李白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

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的特点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