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飞红滴翠记黄山》

合集下载

苏教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

苏教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徐迟《黄山记》
三、 5、6段 登山
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 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
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 披,烂若图绣。
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 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
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
——菡子《黃山小記》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 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 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姚鼐《登泰山记》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4月22日星期五2022/4/222022/4/222022/4/22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 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4月2022/4/222022/4/222022/4/224/22/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4/222022/4/22April 22, 2022
突然睡醒,轻轻起来,看到峰峦还只有明暗 阴阳之分时,黎明的霞光却渐渐显出了紫蓝 青绿诸色。初升的太阳透露出第一道光芒。 从未见过鲜红如此之红,从未见过鲜红如此 之鲜。一刹那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 光影有了千变万化,空间射下百道光柱。万 松林无比绚丽,云谷寺豪光四射。
——徐迟《黄山记》
先是看到乌云镶边的衣裙,姗姗移动,然 后太阳突然上升了,半圆形的,我不知道 它有多大,它的光辉立即四射开来,随着 它的上升,它的颜色倏忽千变,朱红、橙 黄、淡紫……它是如此灿烂、透明,在它 的照耀下万物为之增色,大地的一切也都 苏醒了,可是它自己却在统体的光亮中逐 渐隐着身子,和宇宙溶成一体。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欣赏黄山的自然美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环保教育:通过对课文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欣赏黄山的自然美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课文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解析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文学创作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朗读与讨论: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黄山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山的美景,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资料的搜索和阅读,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黄山的美景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3. 文学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欣赏黄山的自然美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苏教版
語文
飞红滴翠记黄山
目录
01 情 境 导 入
02 学 习 目 标
03 整 体 感 知
04 研 读 课 文
05 课 文 小 结
06 布 置 作 业
情境导入
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奇松、怪石、 云海、温泉”,是黄山的四绝。可是,仔细想想,奇松又怎么样呢? 到无名村落的野山荒坡,不是照样可以见到奇松的身影吗?怪石又 如何呢?华夏神州,哪里看不到千岩万壑,层峦叠嶂呢?难道非得 跑到黄山一睹尊容吗?至于云海与温泉,更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景 致了,那么,为什么千百年来,许多到过黄山的人都会发出如此赞 叹?想来,这黄山一定有其独特的妙处吧。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 《飞红滴翠记黄山》这篇解说词中去,想必会在其中找到答案。
本文选自中央电视台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的 解说词。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以长江为主线,主 要介绍长江流域的山川地貌,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 情。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是为《话说长江》中的黄 山部分而写的。
万壑 hè 澎湃 péng 鳌鱼 áo 瑰宝 guī 遨游 áo 温馨 xīn 翘首 qiáo 娇娆 ráo 旭日 xù
3.研读第14段 “这里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 结合”,这里,“外在美”和“内在美”各指什么?
黄山峰石的名字,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想像力和 创造力,是“人们只会的精心点化”,体现了人们 的情趣。这是外加上去的,是“外在美”;峰石的 千奇百怪的造型是大自然的创造,是属于内在的, 是“内在美”。
4.研读第17段,文章在写黄山日出的同时,还写了人 们观看日出时的心理感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布置作业
1.完成教师课堂上布置的网上作业; 2.请为你家乡的某个景点写一段解说词。
总写黄山(1-3) 一块瑰宝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黄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课件。

2.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跟读课文。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谈论对黄山美景的印象。

2.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含义。

(2)举例运用生字词,巩固记忆。

3. 分析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划出认为优美的句子。

(2)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发现。

4. 欣赏黄山美景:(1)展示黄山的美景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黄山。

5.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黄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黄山美景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 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山美景,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3.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3. 分析课文结构,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思路。

4. 针对课文内容,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3 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共30张PPT)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3 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共30张PPT)
柯蓝
黄山风景区被誉为国 之 瑰宝、世界奇观,已成为中华 民族壮丽山河的象征。集泰山 之雄伟、华山之险峻、恒山之 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 石、峨嵋之秀丽于一体。号称 “天下第一奇山”。自然分布有原生种质植物1450种, 是中国南方的植物资源宝库。黄山的高山密林溪流中, 还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其中鱼类有24种,两栖类 20种,爬行类38种,脊椎动物300种。1990年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文化遗产 地,


“沿‘百步云梯而下’……驮着一只金龟。‛
翘首昂视

‚西海中的‘飞来峰’……称它为仙桃峰。‛
如听导游解说

‚黄山著名的巧石……‘猴子观太平’了。‛
如听导游解说
便于观众将黄山看得淋漓尽致
解说词和一般的游记散文的区别


在选材的全面性上,游记散文只写自己的所见所 闻,不全面,而解说词一般都把描写景物的各方 面都加以概括; 在主客观上,游记散文反映作者自己的见闻感受, 而解说词一般都是客观介绍。
游记散文 解说词 作者隐形 文艺性说明文 全面反映
作者上 体裁上 选材上
1、作者出现 2、文学体裁 3、不必全面

小结:课文是电视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
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 它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 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法,第一,它 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或环景、全景, 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 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 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 过分发挥;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 一听就懂。本文对于这三个特点体现得比较 充分

解释词义


《飞红滴翠记黄山》(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飞红滴翠记黄山》(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飞红滴翠记黄山》(苏教版九年级必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抓住景物特点,根据写作角度的变化,有序介绍黄山的景色。

2.根据文章有关介绍,归纳黄山之美形成的独特原因。

3.根据提供的图片,展开想像,为黄山奇石命名并从中体会人类的审美力。

教学过程导入在长江之滨,耸立着一座堪称人间仙境的名山——黄山。

它是一幅天然的画卷,一首无声的诗歌,一曲凝固的旋律。

它是首批国家级十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1990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受世界保护的人类自然遗产目录,更成了全人类的瑰宝。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美文《飞红滴翠记黄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人间仙境,一起去领略黄山那份独特的美。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能够了解,黄山,到底美在哪里,为什么会这样美以及课文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

课件显示教学目标教学板块之一:一品黄山神游仙境下面就先请同学们用13分钟时间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课件显示】1、标画:用()标示出课文中所写的景物及转换写景角度的词语,用“”圈画能表现这些景物特征的语句。

2、思考:在认真标画的基础上,归纳出黄山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各有什么特点?3、表达:根据归纳出来的景物及特点,适当参考文中写景角度的变化,用连贯的语言有序地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黄山的美丽。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展示、评价。

时间约10分钟)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的学习,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老师也围绕这几个问题作了个尝试,现在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希望同学们批评指正。

【课件显示】奇峰——高耸入云险峻万分古松——苍翠奇特万古常青怪石——巧石林立千姿百态云海——澜翻絮涌皎洁柔美日出——瑰丽辉煌令人神往温泉——温度适宜温馨解乏老师是这样介绍黄山的:从高空看黄山,可谓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

沿着起伏曲折的山道,仰视俯瞰,远眺近观,处处可欣赏到黄山的美景。

黄山之美,美在峰奇:“天都峰”刀辟斧削,险峻万分;“莲花峰”鹤立群峰,含苞跃放。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演示课件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演示课件

迎 客 松
日出
瑰丽 壮丽 辉煌
仙 人 指 路
松 鼠 跳 天 都
五、思考:怎样理解“黄山的峰石,经过人 思考:怎样理解“黄山的峰石, 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 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 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 外在美和 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 内在美的高度结合 的高度结合。 内在美的高度结合。” “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是指人们为这些峰 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 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 石所起的名字,而这些名字凝聚了人们的想 石所起的名字,而这些名字凝聚了人们的想 象力和创造力。 象力和创造力。 “外在美” 是指它们的美丽的名字是人们外加上的; 外在美” 是指它们的美丽的名字是人们外加上的; 外在美 “内在美”是指峰石本身是大自然创造的结晶,是 内在美”是指峰石本身是大自然创造的结晶, 内在美 属于内在的。 属于内在的。
解说词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 的。所以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或环 所以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 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 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第 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 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讲出画面 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第三, 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第三, 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 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
二、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 地壳: 地壳: (qiào) 瑰宝: 瑰宝: (guī) 沟壑: 沟壑: (hè) 妖娆: 妖娆: (ráo)娇艳妖娆 娇艳妖娆 翘首: (qiáo) 翘首: 温馨: 温馨: (xīn) 苍穹: 苍穹: (qióng):天空 ):天空 ): 不屑: 不屑: (xiè) 倔强: 倔强: (juéjiàng) 驾驭:(yù) 驾驭:

苏教版九上《3飞红滴翠记黄山》课文全文

苏教版九上《3飞红滴翠记黄山》课文全文

苏教版九上《3、飞红滴翠记黄山》课文全文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是长江与钱塘江的分水岭,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全山面积大约1 200平方公里。

号称方圆500里的黄山,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

从高空俯视,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

可谁能想到,眼前这座黄山,竟是亿万年前地壳中的岩浆凝固后形成的花岗石群;这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群峰,竟是日晒雨淋、水流侵蚀这些大自然的能工巧匠“雕刻”“装饰”的结果!地质学家告诉我们,两亿多年前,黄山这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过了一亿多年,海水退去,留下了一片丘陵。

以后在猛烈的地壳运动中,地层断裂,岩浆活动,形成了黄山的基础。

到了距今7 000万年到6 500万年前,地质学上称为新生代第三纪的地质时期,地球上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黄山大约是这个时期形成的。

在距今二三百万年时,地球进入了第四纪冰川时代。

由于长期受寒冷气候影响,黄山山体受到较大侵蚀,地形变化很大,形成种种奇特的造型:奇峰怪石林立。

真是峰峰有奇观,处处是仙境。

游人们来到黄山,自然要浮想联翩,寻根问底,神游天外了。

巍峨黄山,群峰挺拔。

天都峰海拔1 810米。

由于它是黄山的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之一,在群峰的环抱中,好像是天国的都会,所以取名“天都峰”。

这是一座高耸入云,盘空千仞的险峰。

它以高和险,使游人望而生畏,仰天长叹。

如今,从下到上,都有了登山的石阶,还安上了护栏,系上了铁链。

然而,这小路仍是太陡太险了。

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手里抓着摇晃的铁索,几乎垂直向上攀登,这时,如果回首身后,两侧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万丈深渊,不能不叫人心惊胆战。

如果从远处遥望,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个,连绵不断,鱼贯⑧而上,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

在快要到达山顶的地方,石阶更窄,只能容—人通过。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感知黄山的美景,培养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黄山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沟通。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的主题和背景,引发学生对黄山美景的兴趣。

2.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3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感知黄山的美景。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黄山的美丽景色,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标记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3.3 课文分析:学生分段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黄山美景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提问: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展示对黄山美景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写一篇关于黄山美景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

5.2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查找更多关于黄山的相关资料,加深对黄山美景的了解。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关于黄山的图片、视频或相关资料,用于课堂分享。

6.2 课堂活动:学生展示准备的黄山相关资料,进行分享和讨论。

第七章:小组合作7.1 小组任务: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描写片段,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苏教版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苏教版
-《徐霞客游记》中关于黄山的记述: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对同一景观的描绘和感悟。
-现代游记文学作品:选取几篇描绘黄山的现代游记,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作者如何表达对黄山的赞美。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课题:比较课文中对黄山的描绘与现代游记中的描写,分析两者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文章结构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生动。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讨论成果、测试成绩和写作练习,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指出学生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帮助。
-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资源推荐。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
-描写黄山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游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结构安排。
②重点词:
-飞红滴翠:形容黄山的美丽景色。
-奇松、怪石、云海:黄山的三大奇观。
-陡峭、险峻:形容黄山的山势。
③重点句:
- “那石壁上的松树,一株株都似盆景里精心培养的,枝叶扶疏,姿态万千。”
- “黄山,一座充满魅力的山,她以她的奇松、怪石、云海吸引着无数游客。”
-表达情感:《飞红滴翠记黄山》情感表达更为热烈直接,而《徐霞客游记》情感表达较为含蓄。
5.应用练习: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为学校即将发行的旅游宣传册撰写一段介绍学校所在地的文字。
示例答案:
位于江南水乡的我校,四面环水,风景如画。校内的古树参天,绿意盎然,仿佛诉说着悠久的历史。曲径通幽的小径,带你走进宁静的教学区,而波光粼粼的湖泊,则映照出校园的活力与生机。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与自然美景的和谐共融。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的美景和黄山石、黄山松、黄山云的奇特之处。

能够把握作者通过对黄山景物的描绘,表达出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的美景和黄山石、黄山松、黄山云的奇特之处。

通过对黄山景物的描绘,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的意思。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的文本。

与黄山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与自然景观相关的课文,如《钱塘江大潮》、《长江之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展示黄山的美景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对黄山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理解课文内容,标记出生僻词汇和句子。

2. 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或词典,解决生僻词汇的问题。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生僻句子和问题。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提醒学生关注大自然,保护环境。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引导学生思考黄山的美景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 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并与同学分享。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新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

新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
柯蓝
风景欣赏如画江山
欣赏黄山优美风光, 说说赏后感受
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 南北约40公里,东西约30 公里,风景区方圆154平方 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 属黄山市管辖。传说是中 华祖先——轩辕黄帝修身 炼丹而飘然成仙的地方。 黄山千峰竞秀,万壑峥嵘。 有名可指的就有72山峰, 其中“莲花”、“光明 顶”、“天都”三大主峰, 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 地极天,气势磅礴,雄姿 灵秀。
• (3)、“放眼望去,群峰起伏,云海翻涌, 山峰若隐若现,就像航船、岛屿飘浮在汪 洋大海上。” • 作者把静态的山峰写动起来了。起伏的群 峰,就像汪洋大海中的航船和岛屿。表现 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 (4)、“破石而出,寿逾千年,一根长枝 低垂伸展,仿佛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 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 • 这段文字把黄山松描写得神形兼备,“殷 勤”,“招手致意”拟人手法运用得很贴 切。使人看后对千年老松顿生亲切之感。
Hale Waihona Puke 黄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精华 景区1154平方公里,二湖、三瀑、十 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尤以“奇 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称著于 世。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游黄山, 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 看岳”的赞誉。
黄山风景区被誉为国 之 瑰宝、世界奇观,已成为中华 民族壮丽山河的象征。集泰山 之雄伟、华山之险峻、恒山之 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 石、峨嵋之秀丽于一体。号称 “天下第一奇山”。自然分布有原生种质植物1450种, 是中国南方的植物资源宝库。黄山的高山密林溪流中, 还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其中鱼类有24种,两栖类 20种,爬行类38种,脊椎动物300种。1990年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文化遗产 地,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

3.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对黄山美景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1.2 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2.1.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2.2.1 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2.2.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3.1.1 引导学生回顾黄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3.1.2 提问学生对黄山的印象和感受。

3.2 课文朗读与理解3.2.1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3.2.2 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3 生字词和成语的学习3.3.1 解释生字词和成语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3.3.2 举例说明生字词和成语的用法,进行相关的练习。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策略4.1 阅读理解4.1.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4.1.2 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2 观察与描述4.2.1 引导学生观察黄山的美景,进行描述和表达。

4.2.2 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景物描写练习。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5.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5.1.2 评价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的表现。

5.2 作业与测验5.2.1 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测验,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2.2 评价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 3 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3 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 苏教版
第四十三页,共49页。
(yúntī)
百 步 云 梯
第四十四页,共49页。
5段,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 断,鱼贯而上,如同一条悬空(xuánkōng)的彩带, 飘动在万绿丛中。
比喻(bǐyù)既写天都之险,也赞人精神 之美,人使江山增色,暗点“飞红”。
第四十五页,共49页。
游记(yóujì)散 文
第四十二页,共49页。
例:14段: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 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 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shēngqù)。这是 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
“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指人们为这 些(zhèxiē)峰石所起的名字,凝聚了人 类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外在美” 指它们美丽的名字是人们 外加的 “内在美”指峰石本身的奇特造型是大 自然的创造。
第四十九页,共49页。
第四页,共49页。
仙山琼阁(xiān比s喻hā(nbǐyqùió)n奇g异g美é)好:的境界
心往神驰:
浮想联翩: 联翩,鸟飞的样子。飘浮不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登峰造极: 登上顶峰,到达最高点。比喻精绝的造诣
含苞欲放:
寿逾千年(qiā超n 过ni了án一);千岁 心惊胆战:
如愿以偿: 若即若离: 寻根问底: 驰名中外:
第四十七页,共49页。
课堂练习:课本“探究(tànjiū) 练习”三
课后练习:从下列词语中选择5个, 写一段话赞美黄山黄山雄奇壮丽 (zhuànglì)的景色。
仙山琼阁 浮想联翩 若即若离 心往神驰
万壑藏云 不计其数 能工巧匠 如愿以偿 登峰造极 驰名中外
第四十八页,共49页。
文章通过对黄山雄奇秀丽的景色的 描写,展示了黄山的特点,激发读者(dúzhě)对祖 山河的热爱之情;赞颂了大自然鬼斧神工 的伟大创造力和人类非凡的审美能力,提 示人们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掌握黄山的主要景点和特色。

3.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的阅读与理解。

2. 黄山的主要景点和特色的介绍。

3. 写作练习:描述黄山的美景。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黄山的基本情况和特色。

2. 阅读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

3. 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要景点和特色。

4. 写作练习:描述黄山的美景。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黄山的基本情况和特色。

2. 阅读法:阅读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

3. 分组讨论法:分析课文中的主要景点和特色。

4. 写作练习法:描述黄山的美景。

5. 展示与反馈法:学生展示写作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1. 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

2. 黄山景点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写作练习纸张和文具。

3.2 教学材料1. 黄山的基本情况和特色的PPT资料。

2. 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3. 写作练习的题目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课文阅读和问题解答来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来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4.2 教学反馈1.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彼此的作品。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1. 第1周:引入黄山的基本情况和特色。

2. 第2周:阅读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

3. 第3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要景点和特色。

4. 第4周:写作练习描述黄山的美景。

5.2 时间安排1. 每节课45分钟。

2. 每周5节课。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黄山的相关景点,让学生亲身体验黄山的美景。

2022年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优课件(共46张PPT)

2022年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优课件(共46张PPT)
风景欣赏如画江山
欣赏黄山优美风光, 说说赏后感受
zxxkw
zxxkw
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黄 山,位于安徽省南部, 南 北约40公里,东西约30公 里,风景区方圆154平方 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 属黄山市管辖。传说是中 华祖先——轩辕黄帝修身 炼丹而飘然成仙的地方。 黄山千峰竞秀,万壑峥嵘。 有名可指的就有72山峰, 其中“莲花”、“光明 顶”、“天都”三大主峰, 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 地极天,气势磅礴,雄姿 灵秀。
西海大峡谷悬崖上修的“路”
奇天 松都 怪晨 石吟
黄 山 雪 松
飞 龙 瀑
雪帘
山在虚无飘渺间
文章内容解析:
这是一篇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游风光片 《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有别于一般 的游记,因为它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 绍自然风光的 zxxkw ,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段,所 以,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或环景、 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 视;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 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 发挥;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 本文对于这三个特点体现得比较充分。
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飞红——文中的黄山日出;滴翠——青山苍松
本文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三条线索,你 能通过研读课文分析出来并作具体的解说吗 (提示:时间,空间,逻辑)
黄山地质的形成:时间顺序 上山到出山:空间顺序
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温泉等景物逐 一带出,相互独立:逻辑顺序
黄山美,美的令人心醉。
群峰巍峨、巧石林立、劲松苍翠、 云雾缥缈、幽谷深泉、鸟语花香, 素有 “人间仙境”之称。
黄山奇,奇的令人着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泉
/i?ct=50331=%BB%C6%C9%BD%CE%C2%C8%AA&in=12194&cl=2&lm=-1&pn=6&rn=1&di=25558288155&ln=1624&fr=ala0&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
3)、了解作者柯蓝,以及解说词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抓住景物特点,根据写作角度的变化,有序介绍黄山的景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教学之前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搜索找到课文内容的一些图片,用于课堂上学生学习,让学生从形象上感受黄山的美。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黄山的资料。
四、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是一片解说词,所以我决定本课采用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很多同学没见过黄山,一定想知道黄山是什么样子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黄山(出示课件)
(学生活动)学生起来说:
老师明确:(1)黄山的石头是没有生命的,黄山的峰石名字凝聚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是外在加上去的“外在美”。峰石的千奇百怪的造型,是大自然的创造,是属于其本来的“内在美”。
(2)作用是:告诉我们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只不过是构建黄山的原始情境。黄山的美还有待人们的装点,有待于人们用美的心灵去发现和点化。
日出
/i?ct=50331=%BB%C6%C9%BD%C8%D5%B3%F6&in=4925&cl=2&lm=-1&pn=13&rn=1&di=10510903320&ln=2000&fr=ala0&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pn26
古松
/i?ct=5033=%BB%C6%C9%BD%D3%AD%BF%CD%CB%C9%CD%BC%C6%AC&in=20206&cl=2&lm=-1&pn=11&rn=1&di=10975889400&ln=2000&fr=ala0&fmq=&ic=&s=&se=&sme=0&tab=&width=&he=%BB%C6%C9%BD+%CC%EC%B6%BC%B7%E5&in=311&cl=2&lm=-1&pn=0&rn=1&di=4244605380&ln=2000&fr=ala0&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1)给加点的字注音:
地壳( )稠密( )虬枝( )鳌鱼(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高qiāo_xī__牛jiǎo_洁 温xīn__
3、解说词及其特点
(学生活动)2.html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江苏省学校:连云港市灌云县初级中学姓名:张力
职称:中教二级邮箱:yzwangteng@
通讯地址:江苏省灌云县初级中学初三语文办公室邮编:222200
我是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从事语文教学已经七年了。在这七年里我一直在寻找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因此在教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小成绩,不过我并不感e0912a2162af9.html
看完图片说说你的感受。(学生活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黄山的解说词《飞红滴翠记黄山》。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作者简介:柯蓝
(13.html?si=4
(三)整体感知全文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幻灯出示)
(1)课文1—3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概括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内容?
(2)本文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景点?
(学生活动)学生起来说
老师明确:(1)1—3节是文章的总述部分,概括介绍了黄山的地貌和地理位置。并从历史上说明其形成过程。
(2)写了黄山的古松、奇峰、怪石、云雾、日出、温泉等。
怪石
/i?ct=50331=%BB%C6%C9%BD%C6%E6%CA%AF&in=22434&cl=2&lm=-1&pn=29&rn=1&di=19342293708&ln=1152&fr=ala0&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pn31
(六)尝试吟诵
选择你喜欢的语句,吟哦讽诵,尝试背诵。
教师小结本课:如此美的黄山,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该用心的爱他们,用美的心灵去发现和点化他们。使他们更加美丽。
附板书:奇峰
古松
总写——分写(山上)——怪石——温泉(山下)
烟云
日出
六、教学反思
上这节课,我花了很多时间找《飞红滴翠记黄山》有关素材。课堂上配合画面,引导学生读课文,具体感知黄山奇峰、怪石、苍松、云海、日出和温泉的特点,感受黄山鬼斧神工的创造力和人类巨大的审美想象能力,从而理解这篇课文的主旨,总体效果相当不错。其次多角度写景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应让学生充分讨论,理清大致有多少不同的角度,各角度又着重状写了黄山诸景。
云海:轻盈、皎洁柔美飘舞
日出:无比瑰丽,壮观辉煌
温泉:温馨会冲掉人们登山的劳累
(2)时间线索:从古到今
空间线索:从山上-------出山
逻辑线索:景物不同而分类
(五)研读课文14节独立思考组内讨论(幻灯出示)
(1)这一段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各指什么?
(2)文中哪些地方写人的活动的感受?这样写用什么作用?
2、根据文章有关介绍,归纳黄山之美形成的独特原因。
3、为黄山奇石命名并从中体会人类的审美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2、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学生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山川”,着重领略和要求掌握的语文学习方法是“吟哦讽诵”,要求学生能通过吟诵去体会和把握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所选的四篇课文都是写景散文。《飞红滴翠记黄山》本文是一篇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和一般的游记不同,因为它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段,介绍黄山诸景:奇峰、怪石、古松、云雾、日出、温泉。通过学习本课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热爱的情感,从而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四)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幻灯出示)
(1)作者侧重介绍了黄山的景观各有什么特点?
(2)本文是一篇解说词,结构不像一般散文那样严谨,你认为行文的线索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起来说:
老师明确:(1)奇峰:高和险,使游人望而生畏
古松:形态各异,生命力顽强苍翠奇特
怪石:高高低低,争相崛起千姿百态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
云雾
/i?ct=50331=%BB%C6%C9%BD%D4%C6%BA%A3&in=31701&cl=2&lm=-1&pn=6&rn=1&di=43397211360&ln=2000&fr=ala0&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pn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