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降血脂原理(1)

合集下载

中药红曲降血脂药理作用及其处方制剂分析

中药红曲降血脂药理作用及其处方制剂分析

中药红曲降血脂药理作用及其处方制剂分析探讨中药红曲的降血脂作用及其原理,并对市面上各种处方制剂(产品)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各种制剂的剂型、处方的组成及药理作用。

结果显示,红曲的降血脂作用明显,并且在食疗和正规治疗用药方面均有疗效。

标签:红曲;降血脂;药理作用;制剂;产品中药红曲在中国的应用源远流长,自古至今就是一个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典型代表。

本品性温、味甘,具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之功效,主治产后恶露不净、瘀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下痢、跌打损伤等症。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传统中药的日益重视,红曲的药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979年日本学者Endo从泰国出产的红曲米中分离筛选出具有降脂作用活性成分Monaeolin K(又称Ipvastarjn,酸式洛伐他汀)之后,研究还发现红曲中还含有麦角甾醇、生物黄酮、皂苷、膳食纤维、氨基多糖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肿瘤、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广泛的药理作用[1-2]。

美国研制的纯品药物酸式洛伐他汀(lovastiatin,美降脂mevacor)具有很强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我国也有一些红曲制剂问世,如脂必妥、红曲胶囊、血康胶囊、欣脂康胶囊、红曲黄酮片、菊龙饮等,也均有较好的降脂作用[3]。

1 降血脂1.1 食疗上的降脂作用我国福建、台湾、浙江等东南沿海多省一向利用红曲酿制红酒,红曲还能制醋,食醋中混入红曲霉菌发酵液作为高血脂患者的食疗品。

1.2 降血脂的药理作用20世纪70年代,日本从红曲霉的次生级代谢产物中发现了能够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的物质“Monacolin K”引起了医学界对红曲米的关注。

1985年,美国科学家找出了Monacolin K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作用机制。

Endo等对含降脂红曲的洛伐他汀及其类似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发现了对人体胆固醇合成中的关键HMG-CoA(羟戊二酰酶A)还原酶产生抑制的Monacolins,包括Monacolin J、K、M、X等,其中Monacolin K较其他组分抑制HMG-CoA还原酶能力强。

控制血脂的中药

控制血脂的中药

血脂是人体血浆内所含脂质的总称,其中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胆固醇脂、β-脂蛋白、磷脂、未脂化的脂酸等。

当血清胆固醇超过正常值230毫克/100毫升,甘油三脂超过140毫克/100毫升,β-脂蛋白超过390毫克/100毫升以上时,即可称之为高血脂症。

除了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运动外,推荐十种降血脂效果比较好的中药,供大家在中医指导下选用:1、黄芩:本品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

已分离出30多种有效成分,其中黄芩甙元、汉黄甙元、黄芩甙等具有降血脂作用,如用黄芩12克,加水煎成100毫升,早晚饭前各服50毫升,连服1-2个月,可使高血脂明显降低甚至恢复正常。

2、金银花:主要成分为氯原酸类化合物,如氯原酸和异氯原酸。

本品能减少肠内胆固醇吸收,使血浆中胆固醇含量下降。

金银花9克用开水冲泡当茶饮,对高脂血症有良好效果。

3、大黄:大黄的主要成分有蒽醌衍生物及二蒽酮衍生物。

取大黄适量用开水冲泡当茶饮,也可口服大黄粉或大黄浸膏片,具有良好的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4、泽泻:本品主要成分含有挥发油、生物碱、生物甙、天门冬酰胺、植物甾醇、树脂、脂肪酸、泽泻醇A、B及醋酸酯等。

口服泽泻片或泽泻浸膏片,每日3-4次,每次3-4片,连服1-2个月或更长,可使高血脂降低或恢复正常值。

5、茵陈:本品全草含挥发油约0.23%,油中主要成分为β-蒎烯、茵陈烯、茵陈酮等,这些成分不仅能降低高血脂,还可缓解心绞痛和改善心电图。

茵陈适量,开水浸泡当茶饮。

6、山楂:主要成分为有机酸及黄酮类化合物。

有机酸有山楂酸、枸橼酸、苹果酸、琥珀酸等。

山楂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作用。

食山楂片、山楂蜜丸、复方山楂冲剂及各种山楂制剂均能使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

7、红花:红花的主要成分有红花甙、红花醌甙、新红花甙及红花黄素等。

取红花适量当茶饮,连饮一个月或更长,可明显降低总胆固醇、三硝酸甘油酯及非酯化脂肪酸的水平。

8、大蒜:大蒜的有效成分大蒜精油能阻止动脉脂质增生及胆固醇诱发的β脂蛋白增加和α-脂蛋白下降,还能明显降低主动脉胆固醇含量和主动脉粥样硬化。

中药降脂研究进展

中药降脂研究进展

综述中药降脂研究进展王宇辉 周超凡(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研究所 北京100700)摘要 目的:介绍近年来单味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概况及中医对它的认识。

方法:以查阅近几年国内文献资料为主,并进行统计、排列和汇总。

结果与结论:许多中药有很好降低血脂的作用,而在药效上各有侧重,作用机理和途径也有所不同,多途径起综合疗效的中药往往是较好的降脂药。

可见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中药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并且中医对其病因病机及治则已形成系统的认识。

关键词 高脂血症 中药治疗 药理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如不及时防治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降脂疗法是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

经过广大医药科技人员的实验研究,已证实中药有很好的降低血脂作用,与西药相比毒副反应相对较小。

现将降脂中药的药效、作用机理以及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概述如下:1 降脂中药药效的研究经过近20多年的研究,发现有降脂作用的中草药有几十种。

从效果看,降血脂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胆固醇,有降甘油三酯作用的中药相对少一些。

1.1 降胆固醇为主的中药这类中药有:蒲黄、泽泻、人参、刺五加叶、灵芝、当归、川芎、山楂、沙棘、荷叶、薤白、大豆、陈皮、半夏、怀牛膝、柴胡、漏芦等。

最近报道沙棘油能够降低老年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 C)、甘油三酯(T G)、低密度脂蛋白(L DL-C)含量,以降低T C效果更为突出,同时具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L DL-C)的趋势[1]。

利用荷叶生物碱制剂饲喂高脂血症小鼠,其血清T C含量有明显的降低[2]。

以长梗薤白提取物为主要成分的脉净胶囊治疗高脂血症,血清T C、动脉硬化指数(A I)下降和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而T G、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显著性变化[3]。

半夏水煎液给大鼠灌胃,正常动物T C略降低,对给予高脂饲料动物能预防和延缓T C增高,并能降低高脂动物血清T C含量,而对T G的作用不明显[4]。

中医中药降脂减肥六法

中医中药降脂减肥六法

中医中药降脂减肥六法(2011-04-27 10:37:42)转载标签:中医中药降脂减肥杂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人日益增多了。

血脂高、胆固醇高、脂肪肝、肥胖型高血压、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等为临床所常见,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降脂减肥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1. 降脂减肥六大法现将近年各地医药期刊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就其常用药物与方例稍加归纳,约有六大法。

简介如下:一、和胃消脂法形体肥胖,大多由于甘肥太过,油脂粘腻先壅于胃,往往脘腹饱胀,嗳腐吞酸,口味秽浊,舌苔腻。

及早运用山楂、大麦芽、莱菔子等药以和胃助消化,甚为应手。

本草书对这些药早已有消除脂垢的记载。

传统有焦三仙、保和丸等方,尤以中医儿科作为常用药物。

市售之山楂果、山楂糕、山楂包香甜可口,可随身携带,服用方便。

鲜莱菔生吃、炒吃均甚清口,可算是降脂减肥最简便的食物疗法。

二、活血行瘀法肥胖之人,血液中脂肪过多,容易引起动脉硬化,特别是心、脑血管病变多由此产生。

活血行瘀的药物对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降低血脂,以及防止斑块形成和促进其消退均有作用。

肥胖而见有瘀血阻滞,妇女经闭不行,或见舌质有青紫瘀点者,采用活血行瘀法,不但降脂减肥,同时又能治病,真是两全其美。

常用的活血行瘀降脂药物:如当归、川芎即古方佛手散,善于活血调经止痛,为首选之品。

丹参一味,功同四物(汤),为治心脑血管病的常用药。

赤芍药、鸡血藤能活血舒筋,对瘀阻经络者多适用之。

三七、蒲黄善于活血止痛,对瘀阻刺痛者每多选用。

市售之丹参包、复方丹参包、冠心1号方、冠心2号方等都有活血行瘀降脂的功效。

三、宽胸化痰法中医文献有"肥人多痰"的论点,这种痰显然是指肥胖之痰浊,也就是脂肪过多。

临床所见肥胖之人,动则气短、胸闷,甚则头晕、呕吐、恶心,舌苔滑腻。

有的人痰火重,性情急躁,易于发脾气、恼怒,以致血压高,头胀脑鸣而痛,睡眠不安,舌苔黄腻,大便干结。

多发心、脑血管病变。

降血脂的中草药

降血脂的中草药

(1)单方。

近年来临床上用于降血脂的单味中草药有:泽泻:国内和日本对高血脂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均提出本药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

据上海、杭州等地治疗高胆固醇血症135例,高甘油三酯血症127例,其有效率分别为88%、72%,实验研究表明,泽泻可明显抑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其血胆固醇的含量,可抑制小鼠肠对胆固醇吸收及体内胆固醇合成,有助于胆固醇的运转和排泄。

具有干扰胆固醇的吸收、分解和排泄作用。

山楂:国外应用山楂属植物制成各种制剂,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及冠心病已多年。

国内证明山楂的醇制剂、浸膏总皂甙,对实验家兔之动脉粥样硬化有降压降脂作用,可减轻脂类的沉积。

灵芝:实验研究表明灵芝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并能减轻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程度及延缓其形成。

国内福建、北京、江西、南京均报导灵芝片剂及灵芝糖浆有降低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

首乌:上海、新疆等地以首乌治疗高胆固醇血症208例,有效率为86.7%、61.8%,本品主要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并促进血浆中胆固醇的运输和清除。

此外,首乌还能促进纤维蛋白原的裂解,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决明子:据报道有用决明子煎剂、糖浆片剂治疗高胆固醇血症100例,总有效率为98% ,实验证明决明子具有抑制血胆固醇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

其降脂作用可能与决明子所含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等有促进肠管运动、抑制胆固醇吸收有关。

茵陈:天津等地以茵陈代茶饮或片剂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共104例,发现本品有明显的降低血胆固醇作用。

茵陈中所含的香豆素类有降脂活性,可降低动物血清胆固醇,使主动脉硬化减轻。

虎杖:虎杖所含大黄素成分,可减少外源性胆固醇过多进入体内。

动物实验表明虎杖有明显的降脂作用。

临床报道有用虎杖治疗高血脂症124例,其降胆固醇有效率为47.1%~100%,其降甘油三酯有效率为27.2%~83.3%。

蒲黄:动物实验证明蒲黄可明显减少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促进其在粪便中排出,并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降低血清固醇的作用。

中药的降血脂原理

中药的降血脂原理

中药的降⾎脂原理1 ⾼⾎脂症的中医发病机制⽬前,在治疗⾼脂⾎症⽅⾯,中医采⽤天然药⾷两⽤药材研制成的降脂中药,因其具有降脂作⽤确切,毒副作⽤⼩,材料容易获得且价格便宜等优势,近来得到了较⼤的发展。

就中医认识来讲,⾼脂⾎症的临床表现为形体多肥胖,头晕头重,胸脘痞闷,肢⿇沉重,苔⽩腻,脉弦滑。

中医⽆⾼脂⾎症的病名,根据⾼脂⾎症产⽣的原因、致病特点和所致疾病,可以将其归纳到祖国医学中的痰浊、⾎瘀中去,进⾏辨证施治。

临床和实验研究也证实了⾼脂⾎症与痰浊、⾎瘀有⼗分相似的地⽅。

中医认为脾为⽣化之源,脾主运化既运化⽔⾕精微化⽣⽓⾎,⼜可运化⽔湿,调节⼈体的津液代谢,此外,中认为⾼脂⾎症患者多以肝肾阴亏多见,阴虚则肝热,易致⽓滞痰凝,这也是⾼脂⾎症形成的⼀个重要因素。

2 降⾎脂中药的种类降脂中药药效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有降脂作⽤的中草药有⼏⼗种。

从效果看,降⾎脂作⽤主要表现在降低胆固醇。

①降胆固醇为主的中药:蒲黄、泽泻、⼈参、五加⽪、灵芝、当归、川芎、⼭楂、沙棘、荷叶、薤⽩、⼤⾖、陈⽪、半夏、怀⽜膝、柴胡、漏芦等。

②降⽢油三醋为主的中药:⼤黄、绞股蓝、何⾸乌、银杏叶、⼥贞⼦、三七、枸杞、冬⾍夏草、桑寄⽣、葛根、⽔蛭、茶叶、⼤蒜、姜黄、虎杖、决明⼦、马齿苋、⽉见草等。

3 中药降⾎脂作⽤机制3.1 抑制胆固醇吸收。

三萜类化合物中药,如泽泻能影响脂肪分解,使合成胆固醇的原料减少⽽起到降⾎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的功效;含甾醇类植物与动物性固醇的化学本质⼀样,如⾖类、蒲黄、海藻等多含有⾕甾醇、⾖甾醇、菜油甾醇等植物甾醇,在肠道中可与动物性固醇竞争,从⽽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含有醌类化合物的中药能促进肠蠕动,导致轻泻,如⼤黄、决明⼦、何⾸乌等可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另外,中药中所含的纤维素、琼脂、果胶等都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起到降⾎脂的作⽤。

3.2 促进胆固醇排泄。

胆固醇被脂蛋⽩转运到肝脏后,90%转化为胆汁酸,排⼊肠道,经肝肠循环,其中⼤部分被重吸收,只有⼩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

能降血脂、降胆固醇、降甘油三脂食物和中药

能降血脂、降胆固醇、降甘油三脂食物和中药

能降血脂、降胆固醇、降甘油三脂的食品和中药高血脂症是指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脂蛋白代谢异样性疾病。

高血脂症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芥蒂、糖尿病的危险要素,严重威迫着人类身体健康血液中,血浆内所含的脂类称为血脂,包含胆固醇、胆固醇脂、甘油三脂、磷脂和未脂化的脂酸等数种。

当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均超出正常值时,那么统称为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发病要素。

常因入侵重要器官而惹起严重的结果,如冠芥蒂、糖尿病、脑血管不测、固执性高血压及肾病综合症、胰腺炎、结石症、脂肪肝等。

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展开,与血脂过高有着亲密的关系。

一、养生指南:1、合理饮食调治:人体脂类包含脂肪和类脂两种。

高脂血症与饮食的关系最为亲密。

人体脂肪的齐集和局部类脂的根源,主要来自饮食。

只有一局部类脂是在体内合成的,称为内生性类脂。

控制饮食对高脂血症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饮食倡导平淡,根本吃斋。

但不宜长久吃斋,否那么饮食成分不完美,反而可惹起内生性胆固醇增高。

宜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饮食,如动物脑髓、蛋黄、鸡肝、黄油等。

脂肪摄取量每天限制在30~50克。

糖类食品也要限制,不吃甜食和零食。

多吃蔬菜和水果。

宜低盐饮食,食油宜用豆油、花生油、菜油、麻油等。

饥饱适当,每餐进食量以下一餐就餐前半小时有饥饿感为度,不宜采纳饥饿疗法,过分的饥饿反而使体内脂肪加快分解,懂血中脂酸增添。

2、绝对戒烟忌酒:香烟中的尼古丁,能使四周血管缩短和心肌应激性增添,使血压高升,心绞痛发生。

不合适喝酒能使心功能减退,对胃肠道、肝脏、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伤害,应绝对戒烟忌酒。

3、倡导适当喝茶:茶叶中含有的儿茶酸有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浸透性的作用,可预防血管硬化。

茶叶中的茶碱和咖啡碱能喜悦精神,促使血液循环,减少疲惫和拥有利尿作用。

适当喝茶能消陈油腻饮食而减肥。

但过多喝浓茶,会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对身体有害。

4、合适运动减肥:控制肥胖是预防血脂过高的重要举措之一。

(医疗药品)能降血脂降胆固醇降甘油三脂的食物和中药

(医疗药品)能降血脂降胆固醇降甘油三脂的食物和中药

能降血脂、降胆固醇、降甘油三脂的食物和中药高血脂症是指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脂蛋白代谢异常性疾病。

高血脂症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血液中,血浆内所含的脂类称为血脂,包括胆固醇、胆固醇脂、甘油三脂、磷脂和未脂化的脂酸等数种。

当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均超过正常值时,则统称为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发病因素。

常因侵犯重要器官而引起严重的后果,如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顽固性高血压及肾病综合症、胰腺炎、结石症、脂肪肝等。

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与血脂过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养生指南:1、合理饮食调养:人体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两种。

高脂血症与饮食的关系最为密切。

人体脂肪的积聚和部分类脂的来源,主要来自饮食。

只有一部分类脂是在体内合成的,称为内生性类脂。

控制饮食对高脂血症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饮食提倡清淡,基本吃素。

但不宜长期吃素,否则饮食成分不完善,反而可引起内生性胆固醇增高。

宜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饮食,如动物脑髓、蛋黄、鸡肝、黄油等。

脂肪摄入量每天限制在30~50克。

糖类食品也要限制,不吃甜食和零食。

多吃蔬菜和水果。

宜低盐饮食,食油宜用豆油、花生油、菜油、麻油等。

饥饱适度,每餐进食量以下一餐就餐前半小时有饥饿感为度,不宜采用饥饿疗法,过度的饥饿反而使体内脂肪加速分解,懂血中脂酸增加。

2、绝对戒烟忌酒:香烟中的尼古丁,能使周围血管收缩和心肌应激性增加,使血压升高,心绞痛发作。

不适当饮酒能使心功能减退,对胃肠道、肝脏、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损害,应绝对戒烟忌酒。

3、提倡适量饮茶:茶叶中含有的儿茶酸有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渗透性的作用,可预防血管硬化。

茶叶中的茶碱和咖啡碱能兴奋精神,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疲劳和具有利尿作用。

适量饮茶能消陈油腻饮食而减肥。

但过多喝浓茶,会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对身体有害。

4、适当运动减肥:控制肥胖是预防血脂过高的重要措施之一。

降血脂中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降血脂中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 o1.16 No.66202投稿邮箱:sjzxyx88@1 降血脂类中药的研究现状虽然西药有肯定的治疗高血脂症的作用,但降血脂中药在临床应用方面却有中医辩证分型的独特优势。

因此近年来降血脂中药的开发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而这其中又分为单味药的研究和复方制剂的研究。

1.1 单味降血脂中药的研究降脂中药药效研究已经进行了十余年,期间发现了几十种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草药。

从效果方面来看,降低胆固醇是降血脂作用的主要表现。

①以降胆固醇为主的中药主要有:泽泻、蒲黄、灵芝、人参、当归、五加皮、山楂、川芎、荷叶、沙棘、大豆、薤白、陈皮、怀牛膝、半夏、漏芦和柴胡等。

②以降甘油三脂为主的中药主要有:绞股蓝、大黄、何首乌、女贞子、银杏叶、枸杞、三七、冬虫夏草、葛根、桑寄生、茶叶、水蛭、姜黄、大蒜、虎杖、马齿苋、决明子和月见草等[1,2]。

1.2 中药降血脂的主要机制①抑制胆固醇吸收,如泽泻、豆类、蒲黄、海藻等等;②促进胆固醇排泄,如柴胡、茵陈、姜黄、黄连、枳壳等等;③调整血脂代谢,如蜂蜜、冬虫夏草、女贞子、山楂等补益类中药[3,4]。

2 复方降血脂中药的研究因为高脂血症会并发各种心血管疾病,而根据不同症型设立不同的复方制剂能取得更为显著的疗效,所以目前对复方制剂的研究较多。

复方制剂的治法大多主要进行健脾益气、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滋阴养血、疏肝利胆和利水消痰。

金智生等[5]对正常和食饵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进行研究,发现由山楂、白术、泽泻、五加皮、姜黄、柴胡和水蛭组成的健脾降脂灵能够降低正常大鼠血清TC、TG,可升高HDL-C,但和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而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TG 和LDL-C 都能起到明显的降低效果,可明显升高HDL-C。

张秋华等[6]的研究显示,由丹参、黄芪、泽泻、川芎与何首乌等组成的益气活血方能够对脂代谢及脂蛋白进行调节,使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TG 水平和LDL-C 水平得到降低,使HDL-C 水平得到升高;促进血液流变学得到改善,使高切、低切速下的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得到了明显的降低,红细胞压积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下降,益气活血方对由于血脂升高与脂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系列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进行了抑制,让血液处于低浓、低粘、低聚和低凝状态,这样就能使高脂血症的发展得到有效避免,且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行了有效的预防。

单味中草药降血压_降血脂双重药理作用研究概述

单味中草药降血压_降血脂双重药理作用研究概述

李 俊:男,1962年生,主治医师●文献综述●单味中草药降血压、降血脂双重药理作用研究概述李 俊 冯 骏武汉市中医医院 430014提要 对15种单味中草药降血压、降血脂双重药理作用研究进行概述。

关键词 中草药; 降血压; 降血脂; 药理作用An Outl i ne I n troduction on D ua l Phar macolog ica l Effects of An tihyperten sion and Concurren tlyAn tihyperl ipe m i a of Solo Ch i nese M ed ic i na l HerbsL i Jun ,Feng JunAbstract T h is article gives an outline introducti on on fifteen Ch inese m edicinal herbs that are of double funti on of anti 2hypertensi on and concurrently antihyperli pem ia .Key words Ch inese m edicinal herbs ; A ntihypertensi on ; A ntihyperli pem ia ; Phar m aco logical effect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伴生高脂血症已成为文明社会的常见多发及慢性中老年人疾病。

中草药因其特有的自然属性而备受医药界重视,许多中草药在降血压或降血脂方面的作用已被世人公认,为了减少资源浪费,在应用中草药治疗高血压伴生高脂血症患者时应首选那些既能降血压又能降血脂的药物,这样可做到事半功倍。

但在众多的中草药中已发现的具降血压、降血脂双重作用的药物并不很多,现将已知的15种作一概述,供临床应用时参考。

1 三七1.1 降血压作用 三七中的三七总皂甙20,40,60,80,100m g kg iv 麻醉猫,结果均有降低血压作用,其降压程度与用药量成正比。

药食同源中药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研究

药食同源中药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研究

药食同源中药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研究一、内容综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血脂症是其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众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降低血脂和抗氧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许多药食同源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近年来药食同源中药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高血脂症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饮食调理方法。

药食同源中药在降血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药食同源中药的多酚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如山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能够降低肝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药食同源中药中的皂苷类化合物也具有降血脂作用,如人参中的皂苷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改善学习记忆等作用,对高血脂症患者的心血管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黄芪、茯苓、泽泻等中药亦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药食同源中药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氧化应激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抗氧化成为抗高血脂症的又一个重要途径。

药食同源中药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清除机体内的自由基,减缓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如绿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突变等作用;枸杞中的枸杞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疲劳、免疫调节等作用。

丹参、黄芪、石斛等中药中的多酚类化合物也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

目前药食同源中药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许多药食同源中药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药食同源中药的临床应用范围有限,需要更多临床实验证明其疗效。

未来研究应更加注重药食同源中药作用机制的探讨以及临床应用的拓展,以更好地为高血脂症患者服务。

药食同源中药在降血脂和抗氧化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且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本文对近年来药食同源中药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高血脂症患者提供更多有效、安全的饮食调理方法。

中药有效成分降血脂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有效成分降血脂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肯定, 续 , 持 副作 用 小 。但 传 统 中药所 含 成 分 复杂 ,
有效 成分 不 明确 , 奥 的君 臣佐 使 , 阳五行理 论不 深 阴
能为 现代科 学所 接受 。随 着现代 科技 手段 的不 断进
步 , 多 中外学 者对 中药 中 具有 药 理 活 性 的成 分 进 众 行 了深 入 的研 究 , 科学 地解 释 了中药 的治疗 机制 , 特
高 脂 血 症 主 要 是 指 血 清 总 胆 固 醇 ( C 或 甘 油 T )
黄酮类 成 分众 多 , 且降 血脂 机制 也有差 异 , 而 目 前文献 报道 的具 有 降血脂 作用 的黄 酮类成 分 主要有
三酯 ( G) T 水平 过 高和 ( ) 清 高 密度 脂 蛋 白胆 固 或 血
以下几 类 , 3 约 0余 种 : 酮 类 : 花黄 色 素 , 黄 红 山楂 黄
酮, 橙皮 苷 , 花 苷 , 红 黄芩 苷 , 参 酮 , 根 素 , 丹 葛 大蒜 素, 姜黄 素 。皂 苷类 : 人参 皂苷 , 绞股 蓝 总皂苷 , 五 刺 加 叶皂 苷 , 胡皂 苷 , 豆 皂 苷 。苯 乙烯 衍 生物 类 : 柴 大 白藜 芦醇 , 杖 苷 。 酚类 : 多 酚 , 明 子 大 黄 酚 。 虎 茶 决 生物 碱类 : 叶生 物 碱 。多糖 类 : 叶 多糖 , 芝 多 荷 茶 灵
药治疗 高脂血 症提 供 了理论依 据 。
中药 中具 有 降脂 作 用 的有 效 成 分众 多 , 主要 有
酮 结构 与 雌 激 素 类 似 , 降 血 脂 机 制 是 通 过 提 高 其
S D、 A G H P TA C活性 , 或 类 激 素 作 用 , O C T、 S —X、 — O 异 还 是多 种 因素 的协 同作 用 , 有待 于进 一步研 究 。 1 2 山楂 黄 酮 山楂 中 的黄 酮 类 成 分 主要 来 自山 .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综述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综述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综述血脂升高,影响人体健康,与心脑血管疾病息息相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医药对“三高”的研究与治疗,目前广泛认可的是对“高脂血症”的治疗。

无论从改善症状,和改善检验指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

其实传统中医并没有“血脂”这个概念,中医开方也不大考虑检验指标,中医侧重的是综合调理、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就是中医的“辨证施治”。

今天把一些现代研究对血脂代谢有影响的中药和中成药列出,仅仅是供大家参考。

一、具有降脂作用的单味中药:具有调节血脂的中药一般多见于活血化瘀药如参三七、蒲黄、红花、丹参、姜黄、茺蔚子等;补益药如人参、灵芝、人工虫草、玉竹、何首乌、桑寄生、女贞子等;具有泻下作用的如大黄、决明子、荷叶;还有一些具有利湿退黄、疏肝利胆“保肝”的中药也有降血脂作用如虎杖、茵陈、水飞蓟、柴胡、郁金。

消食健脾的如山楂、麦芽等。

利水剂如泽泻、茶树根;通经活络的地龙、葛根;清热解毒的黄芩、金银花等。

下面把部分中药对高脂血症的作用分述如下;1、山楂:动物实验证明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

用山楂提取物制成片剂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有效。

药理研究表明,山楂具有促进消化,保护血管,降脂降压,抗氧化,增加免疫力等作用。

2、金银花: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毒抗炎,解热,促进炎细胞吞噬功能,降血脂等作用。

它是通过与胆固醇结合,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3、大黄:对血清胆固醇没有明显的影响。

但是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有降低作用,如三黄泻心汤能明显抑制由高胆固醇饲料引起的血清胆固醇升高。

也就是说能抑制胆固醇吸收。

达到降低胆固醇作用。

4、泽泻:降血脂、抗脂肪肝。

5、茵陈:动物实验高胆固醇血症有较好的效果,对主动脉弓段病变、内脏脂肪沉着均表现保护作用。

(脂肪肝有效)药理研究表明,茵陈具有利胆,保肝,降压降脂,抑菌,抗病毒,抗癌,镇痛等作用。

6、车前子:可以降低人血清胆固醇。

药理研究表明,泽泻具有调节血脂,利尿,降血压等功效7、人参:助进脂质代谢,能促进肝内胆固醇、血中脂蛋白的生物合成,降低胆固醇;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中药有效成分降血脂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有效成分降血脂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有效成分降血脂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刘畅;柴逸峰;刘峰群【摘要】随着高脂血症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发病年龄低龄化,使得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从中药中提取的对于高脂血症有治疗效果的有效成分.着重介绍了黄酮类成分,皂苷类成分,蒽醌类成分,苯乙烯衍生物类成分和多酚类成分的研究进展.【期刊名称】《药学实践杂志》【年(卷),期】2010(028)003【总页数】4页(P167-169,195)【关键词】高脂血症;降血脂;中药有效成分【作者】刘畅;柴逸峰;刘峰群【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上海,200433;解放军第302医院,北京,10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2高脂血症主要是指血清总胆固醇(TC)或甘油三酯(TG)水平过高和(或)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低。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发病的年龄也有所提前。

所以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重视,开发一种高效,低副作用的降血脂药物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脂血症的西药因为其起效快且疗效确切而受到青睐,却有着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目前公认调脂最有效并广泛应用的西药是他汀类。

但有肝脏和肌肉毒副作用,严重者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

而相对于西药来讲,中药降脂药疗效肯定,持续,副作用小。

但传统中药所含成分复杂,有效成分不明确,深奥的君臣佐使,阴阳五行理论不能为现代科学所接受。

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众多中外学者对中药中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科学地解释了中药的治疗机制,特别是在中药降血脂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为应用中药治疗高脂血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药中具有降脂作用的有效成分众多,主要有以下几类,约30余种:黄酮类:红花黄色素,山楂黄酮,橙皮苷,红花苷,黄芩苷,丹参酮,葛根素,大蒜素,姜黄素。

调节血脂代谢的中药及其应用

调节血脂代谢的中药及其应用

高血脂是指血浆中的胆固醇(TC )和甘油三酯(TG )超过正常水平。

它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致病因素。

目前国内以成年人空腹血清TC 超过5.72mmol ·L -1,TG 超过1.70mmol ·L -1,即诊断为高脂血。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不溶于水,必须与血浆中的载脂蛋白结合后才能在血液中转运。

因此血液中脂蛋白(LPa )含量也是血脂是否升高的重要体现,较为重要的脂蛋白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 )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

防治高血脂的措施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三方面。

目前治疗高血脂最有效并广泛应用的药物是他汀类和贝特类的化学合成药。

但此类药物长期使用或不能耐受者会有胃肠道反应、肝肾损伤、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

化学合成类药物本身存在的不良反应使其在高血脂的防治方面不能发挥广泛的作用,对于那些血脂偏高、但没有表现明显症状的人群不愿意接受化学药物的治疗,所以造成高血脂现象被“放任自留”。

而中药在防治高血脂方面以其副作用小、资源丰富为特点独占优势。

近年来我国采用中药降血脂的研究与开发较多,在实验观察、临床观察、作用机制、制剂技术等方面不断深入。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了具有调血脂作用的单味中药、复方中药、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茶等方面的应用情况,为筛选高效、口感好、用药依从性高的调血脂中药提供参考。

1具有调血脂作用的单味中药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明,具有降血脂作用的单味中药有解表药柴胡,清热药栀子、黄芩、金银花、决明子,攻下药大黄,利水渗湿药泽泻、车前子、茵陈,消食药山楂,理气药薤白,平肝药罗布麻叶,止血药蒲黄,活血化瘀药丹参、红花、姜黄,安神药酸枣仁,开窍药石菖蒲,补气药人参、绞股蓝,补血药当归、何首乌,补阴药枸杞子。

其它药如荷叶、银杏叶、沙棘子、红曲、苦荞麦等均有降血脂作用[1-2]。

其中栀子、金银花、决明子、山楂、薤白、酸枣仁、荷叶、沙棘子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属药食同源;人参、丹参、泽泻、车前子、蒲黄、罗布麻叶、何首乌、当归、红花可用于保健食品。

中药降血脂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降血脂作用研究进展
2.1
心病)、动脉硬化、脂肪肝、糖尿病、肥胖症等的重要因素。因此
寻找高效无毒的降血脂药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对高脂 血症的药物研究很多,中药在这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药源 丰富,不良反应少,疗效比较确切,又有多种降血脂作用途径, 能够灵活组方、因人制宜,所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脂血症的有关概念 血脂是指血液中所含脂类的总称,包括:三酰甘油(TG)、
同时,会引起血糖升高、恶心、腹胀、腹泻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 反应。鉴于西药这种不良反应的情况,寻找新的有效降脂中药 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医在临床上将高脂血症归于肝肾亏虚、脾虚痰湿、气滞 血瘀等,所以治疗时多用补益肝。肾、健脾化湿、活血化瘀、清热 通便、消食化痰药,如:补益肝肾的何首乌、女贞子、枸杞、灵芝、 虫草、刺五加叶、桑寄生等;健脾理气有人参、绞股蓝、陈皮、甘 草、山楂等;活血化瘀的蒲黄、当归、虎杖、牛膝、姜黄、三七、川 芎、银杏叶等;清热解毒的马齿苋、黄芩、黄连、柴胡,漏芦、菊 花、荷叶、葛根等;通便的大黄‘、决明子、虎杖等;祛湿化瘀的半 夏、海带、泽泻、月见草、沙棘等。可见,许多中药有降低血脂作 用,但在药效上各有侧重,作用机制和途径也有所不同,多种途 径起综合疗效的中药,才是较好的降脂药¨1。 降低血脂的途径主要有:(1)抑制外源性脂质吸收,多为减 少胆固醇的吸收:如蒽醌类成分、蒲黄中的固醇类物质、何首乌 中蒽醌及卵磷脂等都具有这种作用。(2)抑制内源性脂质合 成,即抑制胆围醇的生物合成途径中一个或几个环节:如泽泻 中的三萜类成分、绞股蓝总苷等。(3)促进脂质转运和排泄、调 节脂代谢:如人参皂苷、柴胡皂苷等¨4。 2降脂中药及其有效成分
脂蛋白是指与脂类结合在一起的蛋白质,包括极低密度脂 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不 同脂蛋白的脂质组成主要是量的不同,较少有质的差异。极低 密度脂蛋白的化学组成80%~90%是三酰甘油,是机体转运内 源性三酰甘油的蓖要形式,所以当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时,三 酰甘油也必然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足将肝脏合成的胆同醇转运 到全身组织的主要形式,它的分子最小,胆固醇含鼋最高,所以 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时,胆固醇总最必然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颗 粒较小,蛋白质含量最高,能够比较自由地出入动脉,可把动脉 壁卜的胆同醇逆向转运到肝脏中进行代尉后排出体外,减少胆 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高密度脂蛋白的减少就意味着胆同醇 总量的增高¨-。 对于高脂血症,西药的疗效比较显著,特别是他汀类药物 已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市场潜力。降脂西药主要有4类:(1)苯 氧芳酸类,此类药物有非诺贝特、吉非罗齐、苯扎贝特等,它们 降血脂作用强,起效快,降三酰甘油的作用比降目H固醇强;(2) 三羟甲基戊二酰一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有洛伐他汀、辛伐他 汀、普伐他汀等,它们以降胆固醇为主,降脂作用强,起效快; (3)烟酸类,其中氧甲吡嗪较常用,降血清三酰什油的作用比降 胆固醇强;(4)泛硫乙胺,为辅酶A的衍生物,有降血清胆固 醇、三酰甘油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另外还有胆 酸螯合树脂类、氯贝丁酯类、亚油酸类等。这些药物在降脂的

降血脂中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降血脂中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每日用药一次,1疗程为2-3周,另外患者采取俯卧位,给予患者牵引复位治疗。

复位3天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在复位一个月后佩戴支具或者腰围下地活动。

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阿伦磷酸钠、碳酸钙D3片等药物。

研究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采取俯卧位,行局部麻醉,手术中采取C臂X线仪器,穿刺受损椎体,匀速进针,直至受损椎体前,大约位于椎体前1/3处。

而后在C臂X线仪器下注入骨水泥5ml,待骨水泥硬化,将穿刺针拔出,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1天,治疗过程同样给与阿伦磷酸钠、碳酸钙D3片等药物。

1.3观察指标患者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2个月后进行评定,评分共十分,分值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强。

治疗效果采用Cobb角测量值对受损椎体进行测量进行评定(包括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前缘高度以及Cobb 角度)。

1.4统计学处理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x±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决定是否有差异,其中P <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两组治疗前Cobb角度、椎体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obb角度低于对照组,椎体中线高度以及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比对(x±s)组别例数Cobb角(度)椎体中线高度(mm)椎体前缘高度(mm)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16047.84±5.4346.56±6.1310.43±3.1212.27±3.1111.21±3.4212.06±2.87研究组13847.75±5.3742.23±5.2510.47±3.0214.75±3.2411.24±3.4114.43±3.14t-0.143 6.4840.112 6.7320.076 6.805P-0.8860.0000.9110.0000.9400.0002.2 VAS评分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x±s)组别例数VAS评分(分)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对照组1608.65±2.12 5.76±1.67研究组1388.61±2.05 3.24±2.01 t-0.16511.820P-0.8690.000 3 讨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是因骨质疏松症后,患者机体组织日益丢失钙元素,使患者骨强度以及骨密度减低,骨质脆度增加[3],患者脊柱是维系全身的纽带,胸腰生理弧度位于胸椎下部与腰椎上部,若收到间接或是直接的暴力,极易出现椎体压缩骨折[4]。

4-2降血脂与天然药物

4-2降血脂与天然药物

14
15
不稳定斑块象“不定时炸弹”
16
斑块使血流“变细”或“中断”
17
第三步:发生疾病或事件

稳定斑块:冠心病、脑缺血、脑梗塞等
不稳定斑块:引发各种急性事件如急性心 肌梗死、脑栓塞、猝死等
18
(5)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 ,TG))

三酸甘油酯是由一份甘油和三个脂肪酸所 组成。 它的主要作用是为肝脏和周围组织,尤其 是肌肉提供热能。 血液中甘油三酯浓度也受遗传、饮食、运 动、 肥胖、吸烟等因素影响。
31




②滋补肝肾,滋水降脂 脾肾阳气不足,蒸腾气化失司,水谷不能 化生精微,膏脂输化障碍,膏脂不 能布散, 反渗入血 ,侵犯营血;肝肾阴血不足,虚 火灼津内 痰,痰浊阻碍血液运行,成为高 血脂症 。 补肾降脂药,能提高机体的代谢能力、降 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代表药有 枸杞子 、 女贞子、何首乌、沙苑子、黑芝麻等。
32



③活血化瘀,化浊祛脂 通过调达气血,调整心血管功能及血液流 变,清除体内过多的脂质,低降血液粘稠 度,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 脂 。 活血化瘀降脂的代表药有山楂、丹参、三 七、银杏叶、花红、水蛭、虎杖、姜黄等。

33
34
4.2.2 绞股蓝

(1)来源
葫芦科植物绞股蓝 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 k.的全草。
20
高血脂危害严重
21
(7)高血脂有什么症状?
一般沒有症状。
22
高血脂是“无声杀手”

高血脂没有任何症状,很多人血脂高了也 无从知道;有的即使知道自己血脂高,也 不进行有效治疗 很多人常在不知不觉中突发心肌梗死、脑 梗死,猝死,因此有人称高血脂是“无声 杀手”

高血脂症的中药调理和减肥原则

高血脂症的中药调理和减肥原则

● 05
第五章 心理调理
情绪与血脂的关系
情绪波动大、情绪不稳定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影 响胆固醇代谢。
中医心理调理
情志调摄
中医强调情志调 摄的重要性
调理心态的方法
01 定期锻炼
有氧运动效果更佳
02 适当放松
冥想和呼吸练习有助于放松情绪
03 保持规律作息
良好的睡眠习Βιβλιοθήκη 有助于降低血脂心理咨询服务
长期运动对血脂的稳定性
改善代谢
长期坚持运动可 以促进身体代谢, 有助于消耗多余
脂肪
稳定血脂
持续运动有助于 维持血脂水平稳 定,减少心血管
疾病风险
调节内分泌
运动可以促使内 分泌平衡,降低 血脂异常的风险
总结
运动对高血脂的调理至关重要,建议患者根据个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坚持长期运 动,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中医体验运动
中医注重舒适自然的 运动方式,如太极拳、 气功,适合高血脂患 者选择,有助于调整 体内阴阳平衡
运动量的控制
运动时长
根据个体情况控制,建议 每次30-60分钟
运动强度
运动频率
运动方式
适量运动可提高心肺功能, 但不要过于剧烈
每周至少3-5次,保持持续 性运动
多样化运动方式,避免单 一运动导致肌肉疲劳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治疗方 案 提高治疗效果
结尾
综上所述,高血脂症的中药调理和减肥原则是一 个综合性的治疗过程,需要结合不同方法和个体 化治疗方案来达到降低血脂水平的目的。在未来 的研究中,需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注 重预防和个性化治疗。
感谢观看
THANKS
行为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高血脂症的中医发病机制目前,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中医采用天然药食两用药材研制成的降脂中药,因其具有降脂作用确切,毒副作用小,材料容易获得且价格便宜等优势,近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就中医认识来讲,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为形体多肥胖,头晕头重,胸脘痞闷,肢麻沉重,苔白腻,脉弦滑。

中医无高脂血症的病名,根据高脂血症产生的原因、致病特点和所致疾病,可以将其归纳到祖国医学中的痰浊、血瘀中去,进行辨证施治。

临床和实验研究也证实了高脂血症与痰浊、血瘀有十分相似的地方。

中医认为脾为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既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又可运化水湿,调节人体的津液代谢,此外,中认为高脂血症患者多以肝肾阴亏多见,阴虚则肝热,易致气滞痰凝,这也是高脂血症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2 降血脂中药的种类降脂中药药效研究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发现有降脂作用的中草药有几十种。

从效果看,降血脂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胆固醇。

①降胆固醇为主的中药:蒲黄、泽泻、人参、五加皮、灵芝、当归、川芎、山楂、沙棘、荷叶、薤白、大豆、陈皮、半夏、怀牛膝、柴胡、漏芦等。

②降甘油三醋为主的中药:大黄、绞股蓝、何首乌、银杏叶、女贞子、三七、枸杞、冬虫夏草、桑寄生、葛根、水蛭、茶叶、大蒜、姜黄、虎杖、决明子、马齿苋、月见草等。

3 中药降血脂作用机制3.1 抑制胆固醇吸收。

三萜类化合物中药,如泽泻能影响脂肪分解,使合成胆固醇的原料减少而起到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的功效;含甾醇类植物与动物性固醇的化学本质一样,如豆类、蒲黄、海藻等多含有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植物甾醇,在肠道中可与动物性固醇竞争,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含有醌类化合物的中药能促进肠蠕动,导致轻泻,如大黄、决明子、何首乌等可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另外,中药中所含的纤维素、琼脂、果胶等都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而起到降血脂的作用。

3.2 促进胆固醇排泄。

胆固醇被脂蛋白转运到肝脏后,90%转化为胆汁酸,排入肠道,经肝肠循环,其中大部分被重吸收,只有小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

而疏肝利胆的中药如柴胡、茵陈、姜黄、黄连、枳壳、蒲黄等均有促进胆汁排泄的功能,从而降低血脂。

3.3 调整血脂代谢。

如蜂王浆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促进胆固醇的转化和清除;人参对人体许多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能调节多种细胞中cAMP (环磷酸腺苷)的含量,cAMP可促进脂类分解代谢,减少脂质在血管壁内沉积;灵芝则通过抑制脂质的结合转化作用而使血脂降低;其他如冬虫夏草、女贞子、山楂等补益中药,均可调整血脂代谢而降血脂。

4.地龙降血脂的原理。

4.1溶解新鲜及陈旧性血栓:血栓是血管中的“定时炸弹”,堵在脑部导致脑梗,堵在心脏,导致心梗、心绞痛。

活性地龙蛋白富含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胶原酶,不仅能溶解新鲜血栓,还能溶解陈旧性血栓,对心脑血管病的预防,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意义重大。

4.2改善全身微循环:活性地龙蛋白能溶解微血管内的微栓,让硬化的微血管恢复弹性,从而解除微血管的堵塞、扭曲变形情况,改善微循环;4.3软化血管,稳定斑块:活性地龙蛋白所含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和其它活性物质,能溶解粥样硬化管壁上纤维蛋白网状物,促进血管内皮细胞DNA的合成,使损伤的血管壁得以修复,恢复血管弹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和阻止动脉硬化的病程。

4.4建立侧枝循环,改善心脑供血供氧:活性地龙蛋白是地龙中的再生物质,能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特性,促进微血管再生,为病灶区的心脑组织开辟新的血液通路,建立侧枝循环。

4.5双向调节血压:通过恢复血管弹性、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环,即可降低血流外周阻力,从而具有双向的稳定血压的作用。

4.6降低血粘:活性地龙蛋白可减少血红细胞与白细胞的粘附,从而降低血液粘稠度。

5.蒲黄降血脂原理及蛋白含量蒲黄能防止喂饲高脂动物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增高,并能增加喂饲高脂家兔的粪便胆固醇。

该作用除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增加粪便胆固醇外,可能还与影响体内胆固醇代谢有关。

将蒲黄油、蒲黄残渣及蒲黄花粉分别喂饲食饵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结果蒲黄花粉的降血脂作用最为明显。

给饲以高脂饲料的家兔每日每只加服蒲黄16g,12周后停饲高脂,继续服用蒲黄4周,给药组不仅血清胆固醇迅速下降,9周即达正常浓度,而且主动脉壁胆固醇含量减少,病变减轻。

心肌内小动脉扩张,血流增加,代谢旺盛,心肌营养改善,斑块形成较少;电镜检查,可见多数兔主动脉内皮完整光滑,内膜下层正常,仅偶见极少量的细胞浸润和脂质沉积。

6.泽泻降血脂的原理泽泻的脂溶性部份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由其中分离得的泽泻醇A、B及泽泻醇A、B、C的乙酸酯,除泽泻醇B外,都有显着的降胆固醇作用。

以0.1%的含量加入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饲料中,可使血胆固醇下降50%以上,其中以泽泻醇A-24-乙酸酯作用最强。

泽泻的乙醇提取物、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等,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和大鼠都有降血脂作用。

乙酸乙酯提取物和其不溶于醋酸一水中的残留部分作用最强。

醋酸乙酯提取物每日口服1g/kg,对饲以普通饲料的正常大鼠亦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

用同位表标记法证明,泽泻醇A有抑制小鼠小肠酯化胆固醇的能力,并可使胆固醇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率降低34%,但不影响亚油酸的吸收。

7.人参降血脂的原理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人参特别是人参皂甙 Rb2 能改善血脂,降低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对于高脂血症、血栓症和动脉硬化有治疗价值。

人参皂甙对正常动物的脂质代谢有促进作用,能使胆固醇及血中脂蛋白的生物合成、分解转化、排泄加速,最终可使血中胆固醇降低,而当动物发生高胆固醇血症时,人参皂甙均能使其下降。

人参茎叶皂甙和人参多糖对高脂血症大鼠亦有降血脂作用。

红参粉、人参皂甙 Rb2、Rc、Rg1、Rb1,特别是 Rb2 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有较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人参皂甙亦有预防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人参皂甙 Rb2 对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的大鼠,能使其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动脉硬化指数改善,一次腹腔注射即有效果,多次用药作用更显著。

研究证明人参皂甙 Rb2 对胆固醇有异化作用和促进排泄作用,对甘油三酯则促进其转入脂肪组织中。

人参对健康人及高血脂病人均有降血脂作用。

对5名健康人和6名高脂血症患者口服红参粉1周后,血清胆固醇无明显降低,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显著下降。

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也能使血清甘油三酯明显降低。

7.五加皮降血脂的原理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刺五加总黄酮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豚鼠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也能增加家兔离体心脏的冠脉血流量.刺五加全草水溶液在增加冠脉流量的同时, 亦有轻度减慢心率和抑制心收缩力的作用, 水溶性黄酮类物质是产生扩冠作用的有效部分.刺五加对兔注射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所致 T 波升高和心率减慢, 有一定改善作用, 但对ST 段无明显影响.刺五加能减弱家兔心肌缺血组织的损害, 促进表面细胞的再生和心肌梗死区域的恢复.动物实验证明: 刺五加提取物皮下或静脉注射能扩张脑血管, 改善大脑供血量.醇浸水溶液静注能使血压下降, 再重复给药无快速耐受现象.刺五加总黄酮亦有降压和扩张末梢血管的作用.刺五加对血压有调整作用, 既可使猫的低血压恢复正常, 亦可使肾上腺素引起的兔高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刺五加提取物及其茎叶的乙醇提取液对血小板聚集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可明显抑制 ADP 和胶原诱导的动物血小板聚集8. 川芎降血脂原理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1igusticum chuanxiongHoG)的干燥根茎。

对脑血管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有降低血脂、纤维蛋白原、增加红血栓的溶解率,对某些血栓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血栓增长趋势,对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

对钙离子也有拮抗作用及改善血液流变作用;临床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但其特点为大剂量。

9.何首乌降血脂原理通过实验饲喂大鼠,研究何首乌提取物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何首乌提取物能有效降低大鼠血清中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及LDL—C HDL—C比值,而HDL—C含量和HDL—C TC比值明显升高。

10.女贞子降血脂原理女贞子粗粉20g/只拌入食料中喂饲,对实验性高血脂症兔可降低血清胆甾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并使主动脉脂质斑块及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消减女贞子成分齐墩果酸30mg/kg拌入饮料喂饲大鼠,0.4%齐墩果酯混悬液0.5ml11.三七降血脂原理三七具有活血散瘀功效,能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有效成分是三七皂苷,主要是人参三醇苷Rg1。

三七总皂苷(PNS)于大鼠体外或家兔体内,均能显著抑制胶原、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大鼠静脉给药能抑制实验性血栓的形成。

在凝血酶诱发的大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模型,静脉注射Rg1能显著抑制血小板的减少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增加,表明具有抗DIC,减少凝血因子消耗的作用。

高黏血症或(和)高脂血症的病人服用生三七粉可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三七抑制凝血酶诱导的从纤维蛋白原至纤维蛋白的转化,并能激活尿激酶,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

以上作用表明,三七抗血栓形成作用环节包括了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三七能提高血小板内cAMP的含量,减少血栓素A2的合成,抑制Ca++、5-HT等促血小板聚集的活性物质释放,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有资料表明,家兔静脉注射或喂饲PNS每日200mg/kg,需连续20天才出现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提示临床用三七治疗血栓性疾病起效较缓慢。

11.决明子降血脂原理对血脂的作用决明子散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亦有降低大鼠肝中甘油三酯和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亦有报告指出, 决明子对高胆固醇血症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无影响, 但能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及提高 HDL-C/TC 的比值, 即明显改善体内胆固醇的分布状况, 对于胆固醇最终转运到肝脏作最后处理十分有利.临床病例证明: 决明子水煎剂或决明子糖浆、片剂(相当于生药1两)治疗100例血清胆固醇增高者, 有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在用药2 周后有效率达82%, 6周后总有效率达98%.血清胆固醇由给药前的平均247mg%降至平均153.9mg%, 平均下降93.1mg%.临床观察提示, 该药降胆固醇的作用与用量密切相关, 用量不足不能达到疗效;该药降胆固醇的作用是暂时的, 服药后血清胆固醇含量下降, 但停药后易回升.12.总结活性地龙蛋白富含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胶原酶,不仅能溶解新鲜血栓,还能溶解陈旧性血栓,活性地龙蛋白可减少血红细胞与白细胞的粘附,从而降低血液粘稠度,来降低血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