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如皋、海安两县联考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卷
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
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百五十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惊人而巨大的变革。
不可避免的,中国文化也遭受了剧烈的撞击与动荡.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可以说,自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中后期,中国一直是多种文化厮杀的主战场。
然而,在经历了质疑、批判、反思之后,中国文化似乎仍然处于比较尴尬的状态。
现代年轻人普遍没有文化归属感,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各种冲击,我们站在路口却不知去向.我们生活在所谓的“后现代”世界里,我们吃肯德基,我们过圣诞节,我们立志做有文化的人,但我们很少思考什么是我们自己的、此时拥有的、真正的文化。
面对这样的文化残局,选择逃避是于事无补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找到答案。
要想找到答案,就必须要先搞清楚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现实意义.提倡对人的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华。
这一点,与我们当代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中国礼仪文化中有很多道德的因素。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在自己的五千年文明史上,之所以能历经磨难却长兴不衰,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坚忍不拔的民族伟力,就是因为我们民族有着一种崇高的道德精神.中国传统道德历来十分重视人伦关系的道德价值,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应有的道德义务.从《尚书》中提出的“五教”,到孟子提出的“五伦”,再到《礼记·礼运》中所讲的“十义”,都从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规定了每个人为维护良好的人伦关系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传统人伦关系中包含的有益因素,如能赋予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涵义,对于改善家庭与社会的人伦关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仍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另外,传统文化中注重对人的道德教化和“以德治国"的思想,也是我们今天构建精神文明所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追求和谐.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关系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和谐放在了首位。
江苏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9分)(一)论述类文本(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外比较品三国顾钧《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有一段极为精彩的描写: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
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今日相逢,不可轻敌。
”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
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操便回马而走。
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
这就是著名的“长坂桥张飞退曹兵”,在中国文学史上恐怕是独一无二的大手笔。
但如果我们放眼西方文学,则不难在荷马史诗中找到一个非常接近的例子:一连三次,卓越的阿基琉斯隔着壕沟啸喊,一连三次,特洛伊人和著名的盟军部众吓得惊散;其间,他们中十二个最好的勇士即刻毙命,扑身自己的战车和矛尖。
阿开亚人从飞舞的枪械下拖出帕特罗克洛斯,将其放躺在尸架上,亲密的伙伴们围站他的身边,哭得悲哀,捷足的阿基琉斯和他们同在,热泪滚滚,看着他所信赖的伴友尸躺架面,挺着被锋利的铜枪豁裂的躯干。
(《伊利亚特》第十八卷)阿基琉斯是《伊利亚特》的主角,得知自己的亲密战友帕特罗克洛斯捐躯的消息,他怒不可遏,发誓要把尸体从敌人的包围中夺回。
他的三声“啸喊”完全可以媲美张飞的三次“厉声大喝”。
如果从被喊声吓死的人数来看,他的一打十二个无名勇士显然超过了一个夏侯杰。
但张飞的表现更具有戏剧性,他的三声大喝每次都有变化,特别是最后一声,仔细品味“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感觉张飞有点心虚。
阿基琉斯是女神的儿子,刀枪不入(当然除了脚后跟),所以无所畏惧。
张飞毕竟是凡人肉身,虽然英雄气概绝不输于阿基琉斯。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远远望去,美术馆造型如同几个大小不一的方盒子堆叠交错,富于现代的几何感:外观黑白相映,,,。融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第一印象,似乎预示着这座美术馆将助力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走向世界。
①俨然从建筑立面上绘就一幅中式画卷
②又恰好是水墨与宣纸的颜色
D. 人们重视私人契约而不重视社会契约是数千年遵循“三纲五常”的结果,这决定了传统社会规范无法衍生出个人的权利。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访草
陈冠学
我很少访人,却常访草。朋友们都有工作,各忙各的,而草则永远安详地在那儿。我自己便像一株草,总在家里,朋友们来,很少找不到我。
这个世界若没有了草,人便无法活下去。一个地方若望不见草,对于我来说就成了牢狱。此时我活在草种多到让我有选择的地方,就像食品多到让我只选取佳肴珍馐一般,故我感到十分幸福——虽然对于我自身以外的世界我感到十分不幸。
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和答卷。试卷4页,答卷2页,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答案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 无效。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试场、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一、基础知识(共2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各个角落有各个角落的草。有时我不出门,就在屋角边访草,或者反过来说,草到家来访我了。一连下过一二十日的雨之后,那大树底下的屋基或后墙上,就不期然有一片新绿吸引住我的目光,苔藓和小冷水花不知几时来家了。
萧、艾、蒿是草原三姊妹。艾、蒿庭下就有,萧则已随童少年时光一起消失了,于是它成了我的童少年时光的象征,每怀念起童少年时光就想起萧,怀念起萧就想起童少年时光。那一年我在近山脚的荒地上发现了一小片萧,仿佛见着童少年时光返转。不久再去,已了无踪迹。一个小学生在那里放羊,问我何所寻。我说寻萧。小学生笑着说:“搬家了。”我问:“搬哪里去了?”小学生说:“搬到无人的地方去了。”的确,这个时代有人的地方万物就不好存活。最近我在绝对无人到的山脚溪床沙地上发现了一大片萧。啊,但愿这个地方永远不会有人到,好让我的童少年时光跟萧草群落一起长驻!
新版【部编人教版】江苏省如皋、海安两县联考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卷
江苏省如皋、海安两县联考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卷(满分:160分,答卷时间150分钟)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生命中的土地黄安祥①提及东坡,我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一叶在大江中自由游弋的小舟,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再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
但实际上,东坡,这个已在民族记忆深处烙下深深印记的名词,它与我们浪漫的想像竟是那么的遥远。
②贬居黄州的次年,在友人马梦得的帮助下,苏轼请得了一块荒地,开始了他的田间生活。
据陆游《入蜀记》:“自州门而东,岗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
”由此,“东坡”便以其质朴的面目走进了苏轼的生活,也走进了民族的记忆——它只是一片土地,一片贫瘠荒凉的土地。
③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能接近土地的诗人并不少,但在真正地步入仕途、成名成家后依然能走进土地的,就微乎其微了。
苏轼是当中一位。
虽然我们很难想像那双拿惯了纸笔的双手是如何笨拙地使用锄头的,但我们确实可以从诗中看到他很投入地参加了生产劳动。
《东坡八首》记载了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
”④黄州五年,是苏轼人生旅程中最凄凉、最痛苦,也是最寂寞的日子,但是,困境中的苏轼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出路,找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繁杂的农活给诗人不仅带来了一身的劳累,也带来了田间的收获,而且还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
《东坡》一诗中:“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我们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读出了旷达和恬淡,从“铿然曳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与自然的交流。
这首充满乡土气息的诗歌说明这位落魄的诗人已将自己的根深深扎进了土地,固执地在土地中寻找着生活的乐趣和精神的寄托。
⑤由此,不禁联想到了另一位同样高智商的诗文大家。
读起《柳子厚墓志铭》的时候,我们心中不由顿生凄凉。
清幽冷峻之于豁达放犷,不只是文学风格之异,还是一种心胸之别。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数字技术革命使技术与文化高度融合,同时影响了包含艺术生产与博物馆运营在内的所有非物质生产领域,改变了人类的思维与行为。
新技术带给艺术博物馆领域中首要、直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受众身上。
观众在“参与”作品的同时,其智识与艺术家的智识相互作用,可能形成新的、不可预见的智识结果,这成为艺术博物馆智识机制最基本的形式。
观众可以通过博物馆平台反馈到艺术发展的历程中,乃至参与到整个社会的智识机制建构中。
由此,博物馆可能不会直接解决21世纪困扰人类的许多问题,但是,通过让民众增进智识,它们可以在最终解决方案中发挥作用。
将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纳入到新时代的技术认知中来,参考一些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在内的研究方法(譬如仿效人类学通过多样化素材的叠加和分析),来重新观察艺术和生态秩序,是艺术博物馆面对信息时代所需要的智识精神。
回应受众的变化,策展强调与观众的融合与平等主要表现在策展内容、结构、过程、结果的开放。
人与艺术在媒介的中介下形成一种“双重凝视”。
展览呈现的作品需要观众的参与才完整,而策展人与艺术家在展览尚未成形时,创作出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是“未成形”作品。
在展览展出的那一刻,作品被观众参与,被凝视,这样的状态又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作品因此才完整。
在新知识形态时代,我们认为艺术博物馆提供的不仅是艺术专业知识的直接生产,而且是生产知识的动力——一种创新思维模式,一个智识生长的空间,我们把这样的博物馆运营指导思想,称为智识机制的建构。
交互将成为未来非常重要的艺术发展形式。
在艺术博物馆,交互是一种艺术创作理念,也是博物馆的学术工作理念。
博物馆与艺术家、观众形成社会化的沟通和教育,需要不断的交互,交互的概念更多考虑的是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不是站在自己主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语文)
2019~2020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轼的另一面李泽厚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新的质变点,这就是苏轼的意义。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与无数士大夫均无不同。
但,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
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的“遁世”更深刻更沉重。
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也不是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
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想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苏词更含蓄而深沉地表现了人生空漠、无所寄托之感:“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这首小词后,“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
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石林避暑录话》),正睡大觉哩,根本没去“江海寄余生”。
人生根本逃不掉人世大罗网。
正是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这里没有屈原的忧愤,没有李白的豪诚,不似白居易的明朗,不似柳宗元的孤峭,更不像韩愈的盛气凌人。
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
如皋高一期末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mò)谈笑风生(xiāng)B. 莫衷一是(zhōng)面面相觑(jù)C. 喜出望外(wàng)举世闻名(wén)D. 神采奕奕(yì)略知一二(yī)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取得了第一名,而且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B. 为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学校决定每周安排一次专题讲座。
C.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D. 由于天气原因,本次航班延误,请各位旅客耐心等待。
3. 下列词语中,不能用来形容“风景”的一项是()A. 旖旎B. 奇特C. 美丽D. 雄伟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条小河像一条银色的丝带。
B. 他工作认真负责,是公司的顶梁柱。
C. 我觉得这首诗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D. 看那满山的枫叶,红得像火一样。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这部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B.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这部小说以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英勇事迹为主线。
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这部小说以宋江、吴用等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反抗斗争为主线。
D.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为主线。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包围,手机、电脑、电视、报纸,它们都在向我们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否真正拥有了自由的思想呢?有人说,在这个时代,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自由。
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各种信息,我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然而,我却认为,在这个时代,我们的思想反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束缚。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15.(3分)C
16.(3分)C
17.(3分)(1)对事事皆不如意的苦闷;(2)对年华逝去的无奈;(3)对长期漂泊异乡的愁苦;(4)对南宋覆亡的悲慨。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1)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2)吾师道也 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3.(3分)A(“起唯一的决定作用”错,宋前桥梁记使用骈文,有两个原因,一为时代风气影响,二为竖碑颂德的功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3分)C(“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讲应该是”不等于“一定是”。)
5.(3分)B(“一蹶不振”错误,原文中有“热情不减”“有一批重磅新能源车型上市”。)
子我是监止的同族,平时与田氏不和。田氏的远房同族田豹侍奉子我而受宠。子我说:"我想把田氏的直系子孙都杀光,让你来接续田氏宗族。"田豹说:"我只是田氏的远房啊。"子我不听。不久田豹对田氏说:"子我将要诛灭田氏,如果田氏不先下手,灾祸就要来了。"子我住在简公的宫里,田常兄弟四人也乘车到了宫中,想杀子我。子我闭门。简公正与宠妃在檀台饮酒作乐,就想攻击田常。太史子馀说:"田常不敢作乱,他是要为国除害。"简公才停止了。田常出宫后,听说简公发怒,恐怕自己要被杀,想出外逃亡。田子行说:"迟疑不决,是事业的祸害。"田常于是攻击子我。子我率领他的部下进攻田氏,不能取胜,只能外出逃亡。田氏的部下追赶并杀死了子我和监止。
评分建议:每点2分,3点即得6分,言之成理即可。
9.(6分)(1)与亲人不愿相认,在孩子心目中保持英雄形象的乐观精神。(2)身体重度残疾,不愿成为父母妻子拖累的顽强精神。(3)心里装着亲人,独自承担痛苦和孤独的高尚情操。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 (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常见的书评不外两种,一种是宣传,一种是反宣传。
所谓“宣传”者有书店稿费或私人交谊做背景,作品本身价值是第二层事,头一层要推广它的销路,在这种书籍的生存战争中,它不能不有人替它“吹”一下。
所谓“反宣传”者有仇恨妒忌种种心理做背景,甲与乙如不同派,凡甲有所作,乙必须闭着眼睛乱骂一顿,以为不把对方打倒,自己就不易抬头“称霸”。
书评变成贩夫叫卖或是泼妇闹街,这不但是书评末运,也是文艺的末运。
书是读不尽的,自然也评不尽。
一个批评家应该是一个探险家,为着发现肥沃的新陆,不惜备尝艰辛险阻,穿过一些荒原沙漠冰海;为着发见好书,他不能不读数量超过好书千百倍的坏书。
每个人都应该读些坏书,不然,他不能真正地懂得好书的好处。
不过,与其浪耗精力去攻击一千部坏书,不如多介绍一部好书。
把好书指点出来,读者自然能见出坏书的坏。
攻击唾骂在批评上固然有它的破坏的功用,它究竟是容易流于意气之争,酿成创作与批评中不应有的仇恨,给读者一场空热闹,而且一个作品的最有意义的批评往往不是一篇说是说非的论文,而是题材相仿的另一个作品。
如果你不满意一部书或是一篇文章,且别费气力去唾骂它,自己去写一部比它较好的作品出来,至少,指点出一部比它较好的作品出来!一部书在没有比它再好的书出来以前,尽管是不圆满,仍旧有它的功用,有它的生存权。
批评的态度要公平,这是老生常谈,不过也容易引起误解。
一个人只能在他的学识修养范围之内说公平话。
对于甲是公平话,对于乙往往是偏见。
孔夫子只见过泰山,便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不能算是不公平,至少是就他的学识范围而言。
凡是有意义的话都应该是诚实的话,凡是诚实话都是站在说话者自己特殊立场扪心自问所说的话。
人人都说荷马或莎士比亚伟大而我们扪心自问,并不能见出他们的伟大。
我跟人说他们伟大么?这是一般人所谓“公平”。
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
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
“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
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
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
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
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
空间本身是浑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
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
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
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
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
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但是人究竟不是植物,还是要流动的。
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的扩大。
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
——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
事实上,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
如果分出去的细胞能在荒地上开垦,另外繁殖成个村落,它和原来的乡村还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至把原来地名来称这新地方,那是说否定了空间的分离。
这种例子在移民社会中很多。
在美国旅行的人,如果只看地名,会发生这是个“揉乱了的欧洲”的幻觉。
新英伦、纽约(新约克)是著名的;伦敦、莫斯科等地名在美国地图上都找得到,而且不止一个。
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今天的文化发展多元化,以人民为中心成为文化发展的前提。
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就是顺应社会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热心于民间文学,喜爱民间文学,而且把民间文学视作自己的思想文化资源,深切揭示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实质与规律。
马克思与恩格斯从民间文学中看到了民众的创造力,看到了人民大众的聪明智慧,和他们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深刻揭示出民间文学的实质、特征和价值,超越了所处的时代,超越了他们所生活的欧洲。
中国有礼失求诸野和通过风俗观察民心的文化传统,历史上的有识之士总是强调人民的利益与国家社稷安危的密切联系,强调亲民、富民。
中国共产党人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非常重视团结和教育广大民众,强调密切联系群众。
中国现代民间文学思想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对西方人类学等现代文化理论的吸收运用,又有李大钊、鲁迅、茅盾等学者的自觉不自觉的创造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的魅力来自于对历史与时代的总结,更在于其实事求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
中国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面对两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难题,一个是如何面对中国和世界各民族民间文学历史发展问题,一个是如何面对新的历史时期一些民间文学面临灭绝的问题。
特别是前一个问题,是中国与世界各民族共同面对的难题,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的建设不断遇到新问题,特别是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理解民间文学的民族性问题,如何看待民间文学中的传统文化观念与信仰的问题,如何看待民族文化的自觉性、自主性及其与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等问题。
特别是如何发出中国声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看到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正义的中国。
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民族的灵魂,保存着中华民族神圣的信仰和信念,需要不断清洁自身,保持健康的发展,引导人民,服务人民。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高一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学科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B(“完全抛开”太绝对,宋代一些桥梁记依然使用骈文。
)2.(3分)C(应为“可看出宋代桥梁记这种文体的影响深远”。
)3.(3分)A(“起唯一的决定作用”错,宋前桥梁记使用骈文,有两个原因,一为时代风气影响,二为竖碑颂德的功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3分)C(“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讲应该是”不等于“一定是”。
)5.(3分)B(“一蹶不振”错误,原文中有“热情不减”“有一批重磅新能源车型上市”。
)6.(6分)(1)开发充电网络,创新能源管理。
(2)抓住机遇,抢占市场份额。
(3)做好废旧回收,促进健康发展。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3分)D(表现的是父亲无法陪伴家人的愧疚之情。
)8.(6分)(1)他抚摸我的头,叮嘱我好好学习,听娘的话,完全是父亲的口吻。
(2)他的眼神一次也不敢和爷爷、奶奶、母亲对视,表明他害怕被揭穿真实身份。
(3)他讲述自己老家情况的时候,爷爷、奶奶、母亲的目光有些异样,表明家人已经知道真实情况。
(4)他按时寄钱补贴家用,汇款单上从没留过地址,表明他在刻意隐瞒自己的身份。
评分建议:每点2分,3点即得6分,言之成理即可。
9.(6分)(1)与亲人不愿相认,在孩子心目中保持英雄形象的乐观精神。
(2)身体重度残疾,不愿成为父母妻子拖累的顽强精神。
(3)心里装着亲人,独自承担痛苦和孤独的高尚情操。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10.(3分)C(A.再:两次;B.完:保全;D.因:沿袭)11.(3分)B12.(3分)C(祸害)13.(9分)(1)(5分)田常对齐平公说:“广施恩德是人们所希望的事情,您应当施行;实施惩罚是人们厌恶的事情,请让我去执行。
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
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一、现代文阅读(2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
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
“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
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
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
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
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
空间本身是浑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
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
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
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
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但是人究竟不是植物,还是要流动的。
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的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
——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
事实上,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如果分出去的细胞能在荒地上开垦,另外繁殖成个村落,它和原来的乡村还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至把原来地名来称这新地方,那是说否定了空间的分离。
这种例子在移民社会中很多。
在美国旅行的人,如果只看地名,会发生这是个“揉乱了的欧洲”的幻觉。
江苏省如皋市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
江苏省如皋市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常见的书评不外两种,一种是宣传,一种是反宣传。
所谓“宣传”者有书店稿费或私人交谊做背景,作品本身价值是第二层事,头一层要推广它的销路,在这种书籍的生存战争中,它不能不有人替它“吹”一下。
所谓“反宣传”者有仇恨妒忌种种心理做背景,甲与乙如不同派,凡甲有所作,乙必须闭着眼睛乱骂一顿,以为不把对方打倒,自己就不易抬头“称霸”。
书评变成贩夫叫卖或是泼妇闹街,这不但是书评末运,也是文艺的末运。
书是读不尽的,自然也评不尽。
一个批评家应该是一个探险家,为着发现肥沃的新陆,不惜备尝艰辛险阻,穿过一些荒原沙漠冰海;为着发见好书,他不能不读数量超过好书千百倍的坏书。
每个人都应该读些坏书,不然,他不能真正地懂得好书的好处。
不过,与其浪耗精力去攻击一千部坏书,不如多介绍一部好书。
把好书指点出来,读者自然能见出坏书的坏。
攻击唾骂在批评上固然有它的破坏的功用,它究竟是容易流于意气之争,酿成创作与批评中不应有的仇恨,给读者一场空热闹,而且一个作品的最有意义的批评往往不是一篇说是说非的论文,而是题材相仿的另一个作品。
如果你不满意一部书或是一篇文章,且别费气力去唾骂它,自己去写一部比它较好的作品出来,至少,指点出一部比它较好的作品出来!一部书在没有比它再好的书出来以前,尽管是不圆满,仍旧有它的功用,有它的生存权。
批评的态度要公平,这是老生常谈,不过也容易引起误解。
一个人只能在他的学识修养范围之内说公平话。
对于甲是公平话,对于乙往往是偏见。
孔夫子只见过泰山,便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不能算是不公平,至少是就他的学识范围而言。
凡是有意义的话都应该是诚实的话,凡是诚实话都是站在说话者自己特殊立场扪心自问所说的话。
人人都说荷马或莎士比亚伟大而我们扪心自问,并不能见出他们的伟大。
我跟人说他们伟大么?这是一般人所谓“公平”。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桥梁记脱胎于汉魏桥梁碑文,桥梁碑文是将修桥始末形成文字、勒石刻碑,以称扬功绩、远播声名。
自汉徂宋,桥梁记文逐渐独立开来,在其演变历程中,创作主旨与语言形式的变化最为明显,具有多维价值。
从创作主旨看,宋前桥梁记主要是歌颂功德。
入宋后,桥梁记创作主旨由称扬外在事功向表达内在自我转化,作者常借修桥话题论政治理念,滕强恕《平政桥记》云“政有大体,推诚心,昭公道,行实政,而民不与焉,如斯而已”;或宣德性品格,曾巩《归老桥记》赞赏柳侯老而归乡、不贪仕禄,“明于进退之节”,随着宋代理学风气渐浓,桥梁记主观性、哲理化倾向也渐强。
从语言形式看,宋前四篇桥梁记皆为骈文,文辞工整华美。
究其原因,一是受时代文风的影响,二是源于桥梁记最初竖碑颂德的功用。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C.句式杂糅,去掉“根本的原因”或“因为”;
D.搭配不当,“势头”不能与“增加”搭配,可将“增加”改为“迅猛”。
故选A。
5.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远远望去,美术馆造型如同几个大小不一的方盒子堆叠交错,富于现代的几何感:外观黑白相映,,,。融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第一印象,似乎预示着这座美术馆将助力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走向世界。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孱头(chàn) 荒芜(wú) 普陀山(tuó) 窸窸窣窣(sū)
B.蕴藏(yùn)脊背(jǐ)绷着脸(bēng) 混混沌沌(dùn)
C.笨拙(zhuō) 扶掖(yē) 赤裸裸(luǒ) 含情脉脉(mò)
D.发卡(qiǎ)椽笔(chuán) 老柏树(bǎi) 残羹冷炙(zhì)
A. 湖光塔影 诗情画意 大煞风景 心旷神怡
B. 湖光塔影 勃勃生机 风景不殊 心旷神怡
C. 湖光山色 勃勃生机 大煞风景 胸怀大度
D. 湖光山色 诗情画意 风景不殊 胸怀大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组,湖光塔影:湖光就是湖的风光,塔影就是宝塔的影子,指宝塔倒映在湖水里的景色。湖光山色: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结合后文语境“在未名湖东南有一座宝塔”,可知,应用“湖光塔影”。
第二组,诗情画意: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情趣;也指风景优美,耐人寻味,就像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勃勃生机: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此处指未名湖四周风景优美,应用“诗情画意”。
第三组,大煞风景:损伤美好 景致。比喻败坏兴致。风景不殊:用以悲叹国土破碎或沦亡。此处指如果塔这一建筑处理不当会破坏景色,应用“大煞风景”。
江苏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50分总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_______。
③即使现有的产品畅销,也要_____,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A.反应无可厚非未雨绸缪 B.反映无可非议防微杜渐C.反映无可厚非防微杜渐 D.反应无可非议未雨绸缪2.下面句子中,甲、乙、丙、丁画线处是《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拜见的人物,四个人物分别是()①方欲拜见时,早被甲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哭泣。
②邢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外面书房去请乙。
一时人来回话说:“老爷说了:‘连日身子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
”③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西让。
黛玉心中料定这是丙之位。
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
”④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丁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
A.贾母、贾赦、贾政、王熙凤; B.王夫人、贾赦、贾敬、王熙凤;C.贾母、贾敬、贾政、王熙凤; D.王夫人、贾敬、贾赦、邢夫人。
3. 下列诗句与“雪满山中高士卧”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月临秋水雁空惊B.江弄琼花散绿纹C.月明林下美人来D.汶水云开孤帆远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五个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年来,养老金问题已成为举国关注的话题。
人们希望进入老年后,不能自己解决生活问题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家庭、社会的赡养。
老有所养,快乐养老,平等养老,可见养老并轨彰显的是改革决心。
①人到了老年以后,自身没有生产能力,只有消费了。
②每个人都有年老的这个阶段,这是自然规律,不可回避。
③但我国长期以来采用养老双轨制,这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产物之一,失去公平、公正的基础,也不符合让改革成果惠及大众的愿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如皋、海安两县联考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卷(满分:160分,答卷时间150分钟)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生命中的土地黄安祥①提及东坡,我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一叶在大江中自由游弋的小舟,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再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
但实际上,东坡,这个已在民族记忆深处烙下深深印记的名词,它与我们浪漫的想像竟是那么的遥远。
②贬居黄州的次年,在友人马梦得的帮助下,苏轼请得了一块荒地,开始了他的田间生活。
据陆游《入蜀记》:“自州门而东,岗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
”由此,“东坡”便以其质朴的面目走进了苏轼的生活,也走进了民族的记忆——它只是一片土地,一片贫瘠荒凉的土地。
③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能接近土地的诗人并不少,但在真正地步入仕途、成名成家后依然能走进土地的,就微乎其微了。
苏轼是当中一位。
虽然我们很难想像那双拿惯了纸笔的双手是如何笨拙地使用锄头的,但我们确实可以从诗中看到他很投入地参加了生产劳动。
《东坡八首》记载了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
”④黄州五年,是苏轼人生旅程中最凄凉、最痛苦,也是最寂寞的日子,但是,困境中的苏轼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出路,找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繁杂的农活给诗人不仅带来了一身的劳累,也带来了田间的收获,而且还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
《东坡》一诗中:“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我们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读出了旷达和恬淡,从“铿然曳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与自然的交流。
这首充满乡土气息的诗歌说明这位落魄的诗人已将自己的根深深扎进了土地,固执地在土地中寻找着生活的乐趣和精神的寄托。
⑤由此,不禁联想到了另一位同样高智商的诗文大家。
读起《柳子厚墓志铭》的时候,我们心中不由顿生凄凉。
清幽冷峻之于豁达放犷,不只是文学风格之异,还是一种心胸之别。
在惋惜这位唐宋文学的先贤最终没能从永州的阴影中走得更远之时,我们不禁要为苏轼赞叹了!“词心安处是吾乡”,这是我们何敢企及的境界呀!他不仅走出了黄州,还走向了更远的惠州(今广东)。
当苏轼手把犁锄垦荒于东坡的时候,他的心胸就像土地一般无限地延展开了。
而无端的中伤、恶意的诽谤、曾经的羞辱等等,就如冰雪般在这片土地无限地延展开了。
此时,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的历史上不仅是多了一位“东坡居士”,更是多了一位思想者和艺术家。
⑥似乎是冥冥苍天特意安排了苏轼——这位民族的杰出子民——在蒙受了巨大冤屈之后,去完成一项开辟宋代文学新纪元乃至中国文学新纪元的伟大创举。
苏轼在黄州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数亩开垦的农田,也不只是一个凄美的故事。
当他的趾甲缝里塞满了东坡上的泥土,他的才情和黄州土地相互融合、他的胸襟和赤壁之水相互激荡的时候,便意味着《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诞生,意味着宋代文学走向了一个新的里程。
⑦又一个“不知东方之既白”的夜晚,我们与东坡相会于书卷中,倾情地阅读着这块永远读不完、读不透的土地。
东坡之于苏轼,就如南阳之于孔明、成都之于杜甫、桐城之于姚鼐……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东坡与苏轼最终成为了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
⑧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选自《都市美文》)1.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东坡“与我们浪漫的想像竟是那么的遥远”?(4分)▲2.文章第④段写到了柳宗元,有什么作用?(4分)▲3.第⑤段中,作者说“中国的历史上……更是多了一位思想者和艺术家”,从上下文来看,“思想者”和“艺术家”的内涵分别是什么?(6分)▲4.本文以“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收束全文,请你对此作简要赏析。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沧浪亭记[宋]苏舜钦予以罪废,无所归。
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舍以处。
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
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佑之池馆也。
坳隆胜势,遗意尚存。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倚,号“沧浪”焉。
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箕而浩歌。
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曰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噫!人固动物耳。
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
唯仕宦溺人为至深。
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
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选自《古代散文鉴赏》,略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崇:高高的B.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微:小C.访.诸旧老访:拜访D.不亦鄙.哉鄙:目光短浅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鄙视官场的一组是(3分)①扁舟南游,旅于吴中②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③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曰与锱铢利害相磨戛④左右皆林木相亏蔽⑤唯仕宦溺人为至深⑥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A.③⑤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刚到苏州时居住环境的恶劣,也暗示其被罢官后的愤懑和郁闷,为后文买地筑亭以及文末的议论作铺垫。
B.“沧浪亭”周围景色优美,前面是竹后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没有穷尽的竹林,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优美的景色令人陶醉。
C.作者常常到“沧浪亭”上游玩,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乐而忘归,其乐融融。
这反映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D.全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笔墨酣畅,转合自如,前有铺垫,后有照应。
触景生情,由情入议,浑然一体。
8.(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译文:▲②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译文:▲(2)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④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宋]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散清波。
(1)从词的下阕来看,作者写的是庭院荷池上的雨,但上阕却写午梦西湖,这样构思的目的是什么?(4分)▲(2)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咏荷上雨的?(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2)师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韩愈《师说》)(3)▲,抱明月而长终。
▲,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赤壁赋》)(4)可堪回首,▲,▲。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粘.贴(zhān)佳肴.(xiáo)妃嫔.(pín)文采斐.然(fěi)B.犄.角(yǐ)烟垢.(ɡòu)悄.然(qiǎo)一泓.秋水(hónɡ)C.谪.居(zhé)倔强.(jiànɡ)拓.片(tà)翘.首以待(qiáo)D.熨.帖(yù)隽.永(juàn)坍圮.(qǐ)面面相觑.(qù)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A.从纯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讲,“90后”的作家的作品确实还显稚嫩,内容也较单薄,与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作家相比,“90后”的作家确实只能望其项背....。
B.一份在10月1日公布的美国国会报告称,美国去年再次证明了自己在世界军火交易中首当其冲....的主导地位:美国竟占领了近42%的世界军火市场。
C.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中国人传统的赏月之日,天文学家介绍说,尽管今年农历八月的月亮要等到十七日23时13分才最圆,但中秋之夜的月亮同样是珠圆玉润....的。
D.仅仅在削减房地产商的利润上大做文章,无异于扬汤止沸;而由地方政府主导,来一场自我利益的革命,恐怕才是釜底抽薪....之举。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有专家认为,儒学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之一,因为孔子对东西方文明的发展所产生和将要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任何人难以比拟的。
B.作为新时期的人民警察,面对越来越隐蔽的犯罪分子,我们必须注意研究各种刑事犯罪的特点,以便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犯罪分子。
C.中日双方如果能以温家宝总理的“融冰之旅”为开端恢复高层互访,那么不仅能推动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而且将有利于扭转近年来中日关系的下滑趋势。
D.“开心辞典”之所以能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除了主持人反应机智、语言得体外,许多观众认为把娱乐性和知识性结合起来是它突出的优点。
14.下面是有关大津巴布韦建筑群的一段文字,请将关于圆锥塔的建筑特点的文字进行压缩概括。
(不超过30个字)(4分)大津巴布韦是一片聚在一起的石头建筑,没有屋顶,用灰色花岗岩石块以精巧的技术建成。
在整个大津巴布韦的建筑群中,最神秘莫测也最令人费解的是椭圆形大围墙内的圆锥塔。
这是一座下粗上细的的实心花岗岩建筑,高约20米,没有任何文字标记。
它主要是用雕凿成砖块的平整花岗石堆砌而成,按一定的图案线条规则地砌起。
石砖之间没有使用灰浆或其他种类黏合剂结合的任何痕迹,然而石砖之间的连接极为严密,其缝隙竟连薄刃也难以插进去。
圆锥塔的外观神秘神奇,精致美观,而且坚固异常,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风雨的磨砺。
▲15.在下列语段的横线处补写出一个句子,要求句式和画线句相同。
(4分)犹如寒冬之于腊梅,疾风之于劲草,对手能让我们的意气更加昂扬;▲。
把对手当作竞争伙伴的人,就能在“抗衡”中不断磨砺和完善自我。
拒绝一切对手的人,自己也往往毫无作为。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教养指数和文明的疾病朱大可中国人的礼貌,似乎已成民族自我整容的重大议题。
据媒体报道,最近一项在1500名欧洲酒店经理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日本人当选世界最佳游客,中国人则在世界最差游客中名列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