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动物类说明文阅读题

合集下载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13分)《动物导航之谜》附答案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13分)《动物导航之谜》附答案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13分)《动物导航之谜》附答案说明文阅读(13分)动物导航之谜①世界上许多动物有着奇异的远航能力。

如生活在南美洲的绿海龟,每年6月中旬便成群结队地从巴西沿海出发,历时2个多月,行程2000多千米,到达大西洋上的阿森松岛,在那里生儿育女以后又返回老家。

2个月后小龟破壳而出,同样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游回遥远的巴西沿海。

②这种奇特的远征本领,鸟类可能将更大胜一chou()。

身长仅4厘米的北极燕鸥,每年在美国的新英格兰筑巢繁殖孵卵,至8月份便携儿带女飞抵南方,12月份抵达南极洲,至第2年春天,又飞抵新英格兰,每年飞行器距离超过3.5万千米。

③令人感兴趣的是许多与人类有密切关系的家养动物,也有远途外出而不迷路的能力。

这些动物是凭借什么来辨别方向、认识路线的呢?④科学家们利用蜜蜂和鸽子所搞的动物导航系统实验,已经初步掀开了这两种动物导航系统的秘密。

知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希,曾在20世纪40年代,用一系列实验测到了蜜蜂的基本导航系统能力,证明了蜜蜂通常就是利用太阳做为罗盘展开导航系统的,表示蜜蜂就是以太阳做为参考点,通过舞蹈说其他蜜蜂如何抵达它辨认出的花源地。

⑤通过信鸽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动物的远航是以太阳为罗盘进行导航的。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群鸽子关在离家以西160千米的屋里,中午时打开电灯模拟黎明,然后放出鸽子,它们以为这是黎明,太阳在东方,但此时却正好在南方,鸽子看到太阳后就根据太阳来导航而飞向南方,它们还以为这是向东方朝家飞呢。

⑥蜜蜂和鸽子不仅在存有太阳的时候能够成功导航系统,就是在没阳光的阴天也能够精确地回到自己的家园。

因此可以推断,它们可能将存有另外一套导航系统。

科学家们首先通过实验辨认出蜜蜂对磁场很脆弱。

美国科学家沃尔科特曾搞过一个实验,他给鸽子带一个大头盔,可以准确地掌控每只鸽子飞行器时的磁场。

当掌控头盔产生一个北极朝上的磁场时,鸽子就飘不回去;如果产生一个南极朝上的磁场时,鸽子又可以轻易飞抵。

五下-说明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五下-说明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五下-说明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说明文阅读方法:第一步:感知整体,把握对象和特征;第二步:理清顺序和要点,如构造、性质、功能等;第三步: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如列数字、举例、比较、分类、下定义等;第四步:注意科学严谨的词语,体会用语的准确性。

阅读文章,完成练题。

一)森林卫士穿山甲穿山甲是一种全身披鳞的哺乳动物,属于鳞甲目,主要有穿山甲、印度穿山甲和大穿山甲等,分布在亚洲和非洲。

它长约40~50厘米,尾长约30厘米,体重约1500克~3000克。

穿山甲善于掘洞,前肢挖土,后肢刨土,因身上长满坚硬的角质鳞片,故名穿山甲。

它多单独活动,白天在洞中休息,夜间外出觅食。

穿山甲听觉和视觉较差,但嗅觉灵敏。

牙齿退化,胃中有砂石帮助研磨食物。

XXX不仅善于打洞,还能游泳,也能上树。

XXX稍大后,常“骑”在母亲背上,随母亲外出觅食。

XXX遇到危险,便把身体卷成一团,头裹在腹部下面。

这种防御方式对付动物有效,但对猎人却没用。

穿山甲肉味鲜美,甲片是传统中药,所以遭到大量捕杀,数量已经很少了。

XXX是白蚁的克星。

白蚁的巢穴往往深藏于地下。

XXX发现白蚁踪迹后,即会尾随追击,直捣巢穴,用尖吻插入其内,伸出粘腻的长舌迅速地舐食白蚁群。

有时它躺下装死,伸出满是腥味粘液的舌头,待贪食的白蚁群爬满时,舌头一卷,全部吞食。

有时它将鳞片打开,引诱白蚁入内,当数量可观时,关闭鳞片,步入水中,打开鳞片白蚁漂浮于水面,即可一一收拾。

一只成年穿山甲一天可吃数万只白蚁,也有人说一次可吃一升(约1.5公斤)。

照此计算,一只穿山甲能保护二百亩以上的山林不受白蚁侵害,所以人们称其为“森林卫士”。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比较。

这样写的好处是能够清晰地表达穿山甲的特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再画一处运用此说明方法的句子是“穿山甲长约40~50厘米,尾长约30厘米,体重约1500克~3000克”。

2.穿山甲被称为“森林卫士”的原因是它是白蚁的天敌,一只成年穿山甲一天可吃数万只白蚁,能够保护大面积的山林不受白蚁侵害。

五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五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五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小学五年级的说明文阅读你们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你们准备的五年级说明文阅读题以及相关的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五年级说明文阅读1:大熊猫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

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

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

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

“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

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

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

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

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

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

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

五年级说明文阅读习题2.选文介绍了关于大熊猫两个方面的知识,请加以概括。

(4分)⑴⑵3.为什么说称大熊猫为“熊猫”是一个错误的称呼?(3分)4.科学家称大熊猫为“猫熊”的理由是。

(2分)5.大熊猫食量惊人的原因是什么?(3分)6.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⑴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

⑵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

小学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其他地区已经灭绝。

由于生境破坏、偷猎等原因,白颊长臂猿的数量越来越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人们应该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禁止偷猎,让它们在自然界中安然生活。

白颊长臂猿是一种几乎常年在树上生活的动物。

它们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体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

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

白颊长臂猿还可以在半空中做出高难动作,使人感到惊心动魄,称之为高空“杂技演员”。

白颊长臂猿喜欢吃各种植物的果实、树叶、嫩枝、花朵,以及昆虫、鸟卵等,但植物性食物占其食量90%以上。

它们的喉部长有喉囊,喊叫的时候,喉囊可以胀得很大,使喊声变得极其嘹亮。

它是哺乳动物中的“歌唱家”,特别喜欢鸣叫,形式有雄兽的“独唱”、雄兽和雌兽的“二重唱”和雄兽及其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等。

白颊长臂猿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限于云南南部的勐腊、江城、绿春和建水等几个县境内,在其他地区已经灭绝。

由于生境破坏、偷猎等原因,白颊长臂猿的数量越来越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人们应该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禁止偷猎,让它们在自然界中安然生活。

1、文章讲述了白颊长臂猿的活动范围、食物、叫声和数量等特点。

2、可以删去,因为这个传说与白颊长臂猿本身无关,不具备科学性。

3、采用形象生动的方法,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白颊长臂猿数量减少的情况。

4、原文:“白颊长臂猿上世纪60年代初期在云南勐腊县尚有一定数量,甚至在县城中每天清晨都能听到它们的叫声,总数约有500-600只。

”批注:这段话通过数字、时间和地点等具体信息,清晰地描述了白颊长臂猿数量和分布的情况,突出了科学性和客观性。

5、白颊长臂猿是珍贵的野生动物,我们应该保护它们,不要偷猎、捕杀或者破坏它们的栖息地。

让我们一起呼吁,共同保护这些可爱的动物,让它们在自然界中自由地生长、繁衍和生活。

对于第二段,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但是可以进行小幅度改写,如下:氦-3是氦的同位素,由于其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六年级的说明文你们掌握多少了呢?下面是小编为你们准备的六年级的说明文阅读以及相关的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1: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当然,挖洞不是针鼹的主要职责。

它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

澳大利亚每年许多民房被白蚁毁掉,农民们喜欢可爱的小针鼹自然亦有这一因素在内。

针鼹长着一支管状的长嘴。

鼻孔就开在长嘴巴的喙尖,舌头也是针鼹的重要武器,可以伸出嘴外一尺多,舌尖上分泌一种很稠密的黏液,用来粘食蚁虫果腹,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

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小时外出找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

它的口鼻可以发现、感受到十分细微的生物电子信号,敏捷地捕捉食物。

晚上它睡在灌木丛中的土地里,空凹的原木中,石头缝里,甚至野兔和袋鼠的洞穴中,因为这些动物均奈何它不得。

当然,它也不去争夺别人的食物。

冬季蛰伏,它十分迟钝。

在高山地区蛰伏时间长达28周。

其实,澳大利亚的冬季并不冷,更无冰天雪地,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区的气温还有零上15摄氏度呢。

在春天的开头几天出洞找食的针鼹动作较迟缓,出来次数较多。

针鼹走动速度较慢,如滚动状,但奇怪的是,它能游泳,像刺毛球一般漂在水上.样子十分逗人。

8月至l0月,是针鼹袭击大型蚁穴的季节。

蚁穴中有许多带翼的肥壮蚁后,这些蚁后准备了充足的脂肪养料,准备飞出窝,建立新的家。

此时,针鼹用长鼻嘴猛袭蚁巢,伸出它充满黏液的舌头,粘住食物,卷入口腔。

在粘住蚁后的同时,也会带入许多脏土屑,但这没有关系。

针鼹每天吃许多脏土,脏土既帮助消化,又含有稀有元素。

针鼹的胃表皮粗糙.和别的哺乳动物很不同。

吃了这样丰盛的晚餐.小针鼹长得很快,春夏时一下子大了许多。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习题1.这段文中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年级说明文阅读与答案

高年级说明文阅读与答案

说明文阅读(二)请你认识大白鲨1.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生活着大约350种鲨鱼,它己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存了3亿多年。

在所有的鲨鱼中,大白鲨个儿最大、最凶猛、最为矫健有力,没有任何海洋动物敢与大白鲨为敌。

2.生物学家认为,大白鲨可以长到7.61米长,寿命达20年。

刚生下来的大白鲨幼鱼约1.06米,出生的当天就会自己捕食。

雌大白鲨成年时长4.84米,体重达1360-2721千克。

渔民因渔网被凶悍的大白鲨撞破扯烂而一无所获的事时有发生。

3.大白鲨是典型的肉食动物。

幼小的大白鲨捕食鱼类,身体长到2.74—3.65米时,转而捕食海洋中比鱼类个子大的海豹、海狮之类的哺乳动物。

捕食时,大白鲨往往先在猎物四周慢吞吞地游来游去兜圈子;然后悄然沉下海底,将身子隐蔽在礁石之间。

觑准时机,猛然闪电般向上直扑猎物的腹部或尾部,刀锋似的利齿将猎物咬成几块,三口两口就把猎物吞进了肚里。

4.大白鲨的表皮覆盖着一排排叫做真皮齿的尖利鳞片,每个鳞片犹如一粒细小的利牙,鱼皮表面像砂纸那般粗硬。

高速游动的大白鲨如果擦碰到人体,人的肌肤会被割划得皮开肉绽。

5.大白鲨的体温比周围水温高6℃。

据科学测算,肌肉温度每提高5℃,肌肉的收缩力便增加2倍。

这是大白鲨反应神速、肌肉爆发力强大的主要原因。

6.大白鲨的鼻孔上边有一系列感觉小孔,这些小孔能(灵巧、灵敏、灵活)地探测到猎物发出的微弱电磁场,因此大白鲨能百发百中捕获猎物。

通过鼻上小孔,大白鲨还能依据地球电磁场,在漆黑一片的海底游动时丝毫不差地把准方向。

大白鲨游动时,将上下颚收缩在鼻子下边,使头部成流线型,以减少水的阻力。

7.大白鲨是海洋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起着控制海洋中某些哺乳动物数量的作用,吃掉其中的老弱病残者,促进生存竞争。

另外,大白鲨还吞食海洋中的动物尸体,清洁海洋。

可惜的是,体态优美的大白鲨由于受到误解,被人类大量捕杀,数量急剧减少,现在已被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列入了濒危动物名单。

1、文中横线处应选填括号中的灵活一词。

小学说明文精选阅读题及答案

小学说明文精选阅读题及答案

小学说明文精选阅读题及答案1.食物为何挂在树上①在广阔的非洲大草原上,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死去的长颈鹿和羚羊被挂在树杈上。

不过,这些动物的死与人类并无关系,它们是被天敌猎豹捕杀之后挂在树上的。

②那么,猎豹为什么要把食物挂在树上呢?是为了风干做腊肉?那简直是开玩笑,一头羚羊仅需几天就被猎豹吃完了,不可能放那么久。

猎豹选择这种特殊的食物储存方式,原因竟然是为了防止鬣狗偷吃。

③鬣狗虽然从颜值到爆发力都拼不过猎豹,但是生性凶残,而且贼心不死,总想不劳而获。

可以说,鬣狗是猎豹这一草原霸主最头疼的邻居。

每当猎豹开始捕猎,鬣狗总会伺机而动,等到猎物死去,鬣狗会迅速围上来分一杯羹。

通常情况下,鬣狗群起而上,猎豹防不胜防,也只能任由它们掠夺;有时食物争夺得太过激烈,鬣狗群甚至会将一只猎豹活活杀死。

④当然了,并不是每一次猎豹捕食都会遭遇抢劫。

但是进食时如果不加以防范,还是会被鬣狗发现。

鬣狗没有爬树这项技能,为了安静地享用美食,猎豹就将猎物叼到树上,完美避开这些恼人的家伙。

⑤说起来,猎豹为了运货上树也是蛮拼的。

据科学家估算,一只猎豹叼着一只体重约为自身两倍的小长颈鹿爬上树,所花费的力气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举着两千个汉堡一口气上两层楼。

⑥尽管辛苦,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对于肩负着抚养重任的母豹而言,这一举措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猎物一旦被偷,幼崽的口粮就没了,直接影响小猎豹的成活率,对猎豹种群的延续尤为不利。

⑦除了猎豹,还有一些野兽也会贮存一时吃不完的猎物,以防其他动物偷吃。

例如黄鼬常把捕获的鼠类拖入自己居住的洞中,窖藏起来;老虎和棕熊会用灌木枝条以及枯枝落叶将食物隐藏起来,同时全力保护这片区域,抵御入侵者的掠夺。

⑧许多鸟类也存在贮食行为,如星鸦为了防止食物被偷吃,会含着松子飞到离巢稍远一些的贮存地点,贮存地点少则一个,多则上千个。

它们用喙将松子插入土层中,再以泥土和草掩埋,临走还要压上一个小石块才放心。

⑨在动物界,小到蚂蚁,大到虎豹,不少动物都有贮食行为。

(全面版)小学五年级说明文和故事阅读训练题集

(全面版)小学五年级说明文和故事阅读训练题集

(全面版)小学五年级说明文和故事阅读训练题集本文档旨在为小学五年级学生提供一份全面的说明文和故事阅读训练题集。

该题集包含了多个主题的说明文和故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

说明文阅读训练题主题一:动物世界1.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动物世界中最快的动物是哪一种?- 介绍一下该动物的特点。

2. 阅读短文后,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 狮子是属于猫科动物。

()- 蝙蝠是世界上唯一的可以飞行的哺乳动物。

()主题二:科学知识1. 阅读短文,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火山?- 火山爆发时会产生哪些危险?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完成下列句子:- ##### 维生素C对人体健康很重要,可以帮助预防感冒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主题三:文化与历史1. 阅读短文后,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长城?- 长城有什么作用?2.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文字系统。

( )主题四:人物传记1. 阅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简述李白的生平和主要贡献。

- 李白是什么时候逝世的?2. 阅读短文后,选择最佳的选项填空:- 李白被尊为中国诗歌史上的______。

a. 创始者b. 传承者c. 代表人物d. 后继者故事阅读训练题故事一:小红帽1. 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使故事连贯有逻辑:- ###### 从那天起,小红帽和她的外婆再也没有见过面。

2. 阅读故事,回答以下问题:- 小红帽为什么会走进了森林?- 最后故事中,小红帽有没有成功逃脱大灰狼的威胁?故事二:坏脾气的狮子1. 阅读故事,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 狮子是动物中最友善的动物之一。

()- 狮子因为脾气暴躁而被其他动物所恐惧。

()2. 阅读故事后,回答以下问题:- 为什么狮子最终改掉了坏脾气?- 故事中的狮子和其他动物们最后成为了什么关系?以上为小学五年级的说明文和故事阅读训练题集,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加深对各个主题的理解并提高阅读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类说明文阅读题篇一:《动物的眼睛》阅读理解及答案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

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诱惑的晚餐,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这让我们感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

我们都知道,有些昆虫有一类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顾名思义,就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独自感光成像,使得各个方向的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

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工作,每只“眼”单独成像,但是它们只需要把图像的一部分传给大脑即可,而不用将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给大脑处理,这样蜻蜓有限的大脑就能迅速处理环境中瞬息万变的信息。

因此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

蝴蝶在花间穿梭,我们可以看见它美丽的外形和鲜艳的色彩。

可是反过来,蝴蝶眼里看到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

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每一根绳子都粗粗的,足以让它停得住脚。

但如果蝴蝶不飞,或者人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

因为动物所看见的主要是物体的动作。

一只蛤蟆一动不动地呆在草地上。

一只苍蝇飞了过来,等苍蝇飞近时,蛤蟆突然发起攻击,射出它的舌头攫住苍蝇送进自己嘴里,接着它又一动不动地呆着,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

对一只蛤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蛤蟆才看得见。

当蛤蟆跳跃的时候,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景象,当它停下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一片空白。

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

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

马的瞳孔是左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

由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这种左右宽上下扁的瞳孔能够帮助它们老远就能看见两边的敌人。

猫的眼睛一日三变。

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昏中等强度照射下,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开放得像满月那样圆。

(选自《知识窗》2009年第12期,有改动)18.请简要说明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

(4分)19.蝴蝶和蛤蟆“看世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20.猫的瞳孔晚间变得很圆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需要和环境?请仿照文中画线句的句式回答这一问题。

(3分)21.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说明动物眼睛的?(3分)18.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动物眼睛与人眼不同,引起阅读兴趣。

②引出下文。

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19.都是通过自身的运动或周围物体的运动来看世界的。

20.由于猫主要活动在黑暗的夜晚,这种开放得很圆的瞳孔可以帮助它们很远就能看清黑暗中的老鼠。

21.①眼腈的构造(复眼的工作原理)。

②“看世界”的特点(方式)。

③不同的瞳孔构造或变化的原因(眼睛与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篇二:《热心的海葵》阅读理解及答案①海葵勇于充当弱小动物的保护神,它柔弱的身躯里包裹着一颗火热的心。

②生活在海洋中的海葵属于无脊椎动物的庞大家族,它利用水流的循环,来支持柔软的囊状身体。

海葵身躯的上端是圆盘状的口,周围长满柔软的触手。

触手有奇异的色彩,犹如海底绽放的菊花。

③海葵的体壁和触手上长满了有毒的倒刺,暗藏杀机的倒刺一旦受到刺激,便迅速刺中对方并分泌毒液,致其麻痹。

海葵就是以这种办法自卫或摄食。

④然而,海葵却以少有的宽容大度,收留和保护双锯鱼。

双锯鱼因形态酷似马戏团中的小丑,又名小丑鱼。

小丑鱼体态娇小,柔弱温顺,缺乏有力的御敌本领,是大海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于是,海葵就利用自身的毒刺充当保护伞,为小丑鱼提供安全保障。

⑤小丑鱼之所以不怕海葵触手的毒,是因为海葵的无私帮助。

海葵成百上千的触手一起随波逐流,难免彼此触碰。

为避免毒刺误伤友军,海葵的身体表面便分泌一种黏液给刺细胞传达指令:凡遇有这种黏液的都是自己人,不要“开火”。

当小丑鱼还是幼鱼时,就凭借嗅觉和视觉找到海葵,海葵则任由小丑鱼吸收自己触手分泌的黏液。

小丑鱼等到自己全身都涂满了保护物质黏液时,就可以在海葵的保护下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了。

⑧春潮水暖,暗礁上迎来了生育的季节。

海葵和小丑鱼父母一起迎来了新一批宝宝,海葵保护着小丑鱼妈妈产下的成千上万的卵,这样无欲无求,一代又一代地辛勤工作着。

承担保护刚孵化出来的小丑鱼的责任。

海葵就⑦当然,小丑鱼也是知恩图报的客人。

当海葵依附在岩礁上时,小丑鱼会在海葵漂亮的触手丛中游动,这自然会引诱其他海洋小生物上钩,为房东带来食物。

平时,小丑鱼会捡食海葵吃剩的饵料,担负起清洁打扫的工作,为海葵除去泥土、杂物和寄生虫。

当海葵遭遇克星蝶鱼侵犯时,小丑鱼就会挺身而出,对蝶鱼展开猛烈的攻击。

虽然二者个头悬殊,但凭着勇敢顽强,小丑鱼往往将蝶鱼打得落荒而逃。

⑧生物学家们把海葵和小丑鱼的这种关系称为“共生现象”。

相对于这个冷冰冰的词汇,我们更愿意把这种现象看做是动物之间一种帮助和感恩的关系,或者是一种互惠的关系。

(选自《走近科学》)2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海葵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5分)22.说说海葵的“热心”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23.阅读第⑦段,用四字短语填空。

(3分)小丑鱼报恩的方式是替海葵:□□□□、□□□□、□□□□。

24.观察文中插图,结合文意,给插图拟写一个标题。

(2分)标题:篇三:动物类说明文阅读训练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鸟类,并没有确切数字,估计大约有9000种,分为27个目,160多个科。

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12种,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

南极的鸟类只有43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而已。

生活在北半球的所有鸟类,大约有六分之一要到北极繁衍后代。

据一位在北极草原观察和研究了十多年的鸟类专家说,光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在这里安家落户。

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

这是因为,北极不仅有辽阔的草原,丰富的食物,而且还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人类干扰。

南极则没有这个条件,南极的候鸟只能在附近作短距离的南北迁移,飞得最远的是信天翁,可以绕南极作长距离的迁移,但却并不往北飞行。

南半球的许多候鸟宁可遥遥数万千米飞到北极来越冬,却不愿意到南极去送死。

12.给文段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不超过10个字)(2分)13.文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句中“几乎”—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四:《黄鹂》阅读理解及答案黄鹂又名黄莺,在古代诗咏鸟篇中,是描述最多的一种。

“千里莺啼绿映红”,它的歌声美,而且总是和春连在一起。

我国产有金黄鹂,黑头黄鹂,彩色黄鹂,黑枕黄鹂,鹊色黄鹂五种,其中黑枕黄鹂分布最广。

黑枕黄鹂嘴红,自嘴基起横过眼睛到枕部都有两道黑眉,嵌在金黄色的羽毛中,翅和尾翎漆黑秀丽俊逸。

北京有个“听鹂馆”,杭州有个“柳浪闻莺”,人们都爱莺歌燕舞,源出一心,因为它象征着生机勃勃。

黄鹂是上海地区的夏候鸟,也是旅鸟。

黄鹂冬在南方直至南海等地越冬,春末初夏在上海地区营巢繁殖,还有许多经过上海继续向北,去我国中部、东部生活。

上海动物园的树林里,有时留下黄鹂。

黄鹂很少下地,飞速极快,瞬间消逝,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特别是在繁殖期,雄鸟小叫似行云流水,悠扬颤抖,大叫时清脆悦耳,音韵多变,有时似珍珠落玉盘,有时似雁语声声,有时似猫耳轻呼,真妙不可言,但过不了多久,黄鹂的歌声嘎然而止。

它们隐匿在高大的阔叶树上,用麻、草茎、棉絮编织一只十分精致的巢,呈吊篮式。

雌鸟在巢里产2—4枚粉红色有玫瑰斑点的卵,在摇啊摇的吊篮里孵化,雄鸟默默地在远处警戒并担任觅食工作,它们再也不想惊动谁。

雌鸟经过18天孵化,雏鸟出壳,再经过18天的哺育,小鸟长成出飞,这期间双亲捕捉各种昆虫,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农村害虫。

在哺雏的18天中,据统计每天每巢要哺育喂食70 次,再加上双亲自己吃的,消灭了大量的害虫。

可见黄鹂不但,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2、第二段中划线的句子,抓住黄鹂的特征来介绍;句中有一组排比句,其说明的是3、第三段中划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其作用是为了说明4、本文着重从黄鹂的和两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5、结合短文,给文末写上一个递进关系的归结句。

可见,黄鹂不但,还篇五:《青蛙》阅读理解及答案①各种蛙都有出色的捕鱼本领。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青蛙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农民以青蛙鸣声的早晚和大小,来估计庄稼的丰歉情况。

唐人章孝标有诗云:“田家无五行,水旱卜青蛙。

”②说到青蛙的捉虫本领,首先得从它的舌头和眼睛谈起。

青蛙的舌头又长又宽,前端分叉,舌面上有一层胶粘的液体。

它的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也很特别,舌根生在口腔的前部,舌头是向里伸向咽喉的。

捕食的时候,它只要认准目标,立即闪电似地突然向前一翻,就把食物卷到口中。

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看活动的东西非常敏锐,看静止的东西却几乎看不见。

只要虫子在飞,不管飞得多快,飞向何方,青蛙都能分辨清楚;同时能判断在什么时候跳起来把虫子吃掉。

如果虫子停住不飞,它就看不见了。

科学家作了一个试验,把青蛙养在一只笼子里,拿一大堆死苍蝇来喂它,结果青蛙一只也不吃,不几天就活活地饿死了。

后来又把死苍蝇拴在细线上,在青蛙面前摇晃,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苍蝇一样。

③青蛙的食谱很丰富,甲虫、蝗虫、稻螟虫等好几十种害虫,都是青蛙所爱吃的。

有人作了统计,一只青蛙平均一昼夜能够吃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吃2000只。

如果按青蛙每年活动期6至8个月计算,可以消灭各种害虫15000只左右。

全国各地青蛙千千万万,帮助人类消灭的害虫是多么可观啊。

④青蛙的幼虫蝌蚪,不少画家常爱以此为题进行创作。

我想起已逝的画家齐白石的一段故事。

1957年,我国著名戏剧家老舍曾以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白石老人作画。

命题要求把无形的青蛙声描绘成有形可见的画面,着实很棘手,但白石老人苦苦构思之后,挥毫画成这样一幅杰作:一片急湍的流水从山间乱石中泻出,水中夹着几只活泼的蝌蚪,高处再抹几笔远山相衬,把诗的意境含蓄地烘托出来了。

人们透过这几只蝌蚪形象,仿佛听到十里山泉里传来的阵阵蛙鼓。

这个故事虽然是指文艺创作要独辟蹊径,但也说明白石老人对于蛙的生活史是多么熟悉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