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2《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每课一练
高中物理 2.2 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课时精练(含解析)粤教版选修31
![高中物理 2.2 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课时精练(含解析)粤教版选修31](https://img.taocdn.com/s3/m/ee314e6acfc789eb172dc877.png)
2.2 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对伏安特性的认识1.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2-5中的AB 段(曲线)所示,由图可知,灯丝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 )图2-2-5A .5 ΩB .10 ΩC .1 ΩD .6 Ω答案 B解析 由电阻的定义R =U I 知,A 点电阻RA =30.1 Ω=30 Ω;B 点的电阻RB =60.15 Ω=40Ω,从而AB 段电阻改变了10 Ω,故B 正确.对串、并联电路及有关计算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电阻和一根理想导线并联,总电阻为零B .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的电阻都小于电路的总电阻C .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则总电阻也增大D .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则总电阻一定减小答案 AC解析 由并联电路的特点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各支路中的任意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要小且任一支路电阻增大时(其他支路不变),总电阻也增大,所以A 、C 对,B 、D 错.3.由四个电阻连接成的电路如图2-2-6所示.R1=8 Ω,R2=4 Ω,R3=6 Ω,R4=3 Ω.图2-2-6(1)求a 、d 之间的总电阻;(2)如果把42 V 的电压加在a 、d 两端,则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是多少?答案 (1)2 Ω (2)3A 3A 1A 2A解析 (1)由题图可知Rcd =R3R4R3+R4=6×36+3Ω=2 Ω. 故Rad =R1+R2+Rcd =8 Ω+4 Ω+2 Ω=14 Ω.(2)由欧姆定律知I =U Rad =4214 A =3 A ,即通过R1、R2的电流为3 A .设通过R3、R4的电流分别为I3、I4,则由并联电路电压相等,得I3R3=I4R4,又I3+I4=3 A ,解得I3=1 A ,I4=2 A.(时间:60分钟)题组一 对伏安特性曲线的理解1.某同学做三种电学元件的导电性实验,他根据所测量的数据分别绘制了三种元件的I -U 图象,如图2-2-7所示,则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图2-2-7A .只有乙图正确B .甲、丙图的曲线肯定是偶然误差太大C .甲、丙不遵从欧姆定律,肯定错误D .甲、乙、丙三个图象都可能正确,并不一定有较大误差答案 D解析 由于三种电学元件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故其I -U 图象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故D 正确.2.(双选)将阻值为R 的电阻接在电压为U 的电源两端,则描述其电压U 、电阻R 及流过R 的电流I 间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答案 CD解析 电阻的阻值不随U 、I 的变化而改变,但电压U 与电流I 成正比,C 、D 正确.图2-2-83.(2013·北京西城区期末测试)如图2-2-8所示为一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 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I 图线上点A 的坐标为(U1、I1),过点A 的切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为I2,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U1时,电阻等于( )A.I1U1B.U1I1C.U1I2D.U1I1-I2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利用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求电阻,意在考查学生对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以及对电阻定义式的理解,由电阻的定义式R =U/I 可知,B 正确,其他选项错误.要特别注意小灯泡的电阻R≠ΔU/ΔI.图2-2-94.如图2-2-9所示,A 、B 、C 为三个通电导体的I -U 关系图象.由图可知,电阻最大的导体是________;若在导体B 两端加上10 V 电压时,通过导体B 的电流是________. 答案 C 2.5 A解析 由I -U 图象知,电阻最大的应该是斜率最小的,其中导体B 的电阻为RB =4 V 1.0 A =4Ω,所以在导体B 上加10 V 电压时,通过导体B 的电流为2.5 A.题组二 串联电路的特点及有关计算5.将一只阻值为几千欧的电阻R1和一只阻值为千分之几欧的电阻R2串联起来,则总电阻( )A .很接近R1且略大于R1B .很接近R1且略小于R1C .很接近R2且略大于R2D .很接近R2且略小于R2答案 A6.(双选)电阻R1、R2、R3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1=10 Ω,R3=5 Ω.R1两端的电压为6 V ,R2两端电压为12 V ,则( )A .电路中的电流为0.6 AB .电阻R2的阻值为20 ΩC .三只电阻两端的总电压为15 VD .电阻R3两端的电压为4 V答案 AB解析 电路中电流I =U1R1=610 A =0.6 A ,A 对;R2的阻值为R2=U2I =120.6 Ω=20 Ω,B 对;三只电阻两端的总电压U =I(R1+R2+R3)=21 V ,C 错;电阻R3两端的电压U3=IR3=0.6×5 V =3 V ,D 错.7.R1=10 Ω,R2=20 Ω,R1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 A ,R2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10 V ,若将它们串联,加在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可以是( )A .45 VB .5 VC .25 VD .15 V答案 D解析 R2的最大电压为U2=10 V ,R2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 A ,与R1串联后,由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故R1两端电压U1=R1R2U2=5 V .总电压U =U1+U2=15 V .故D 正确.题组三 并联电路的特点及有关计算8.已知通过三个并联支路的电流之比I1∶I2∶I3=1∶2∶3,则三个并联支路的电阻之比R1∶R2∶R3为( )A .6∶3∶2B .2∶3∶6C .1∶2∶3D .2∶3∶1答案 A解析 三个并联支路的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U =IR 得,电流I 与电阻R 成反比.电流之比I1∶I2∶I3=1∶2∶3,则电阻之比R1∶R2∶R3=6∶3∶2;故选A.图2-2-109.如图2-2-10所示的电路中,R0为固定电阻,R 为滑动变阻器.移动滑片P ,电路的总电阻会发生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 向左滑动时总电阻将减小B .P 向右滑动时总电阻将减小C .P 滑到最左端时总电阻为R0D .P 滑到最右端时总电阻为零答案 A解析 根据并联电路总电阻特点可知,P 向左滑动时,电阻R 减小,并联电阻将减小,A 正确;P 向右滑动时,电阻R 增大,总电阻将增加,B 错误;P 滑到最左端时,电阻R0被短路,故总电阻为零,C 错误;P 滑到最右端时,总电阻最大,D 错误;故选A.10.电阻R1阻值为 6 Ω,与电阻R2并联后接入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1∶I2=2∶3,则电阻R2的阻值和总电阻的阻值分别是( )A .4 Ω,2.4 ΩB .4 Ω,3.6 ΩC .9 Ω,3.6 ΩD .9 Ω,4.5 Ω答案 A解析 因R1、R2并联,所以I1I2=R2R1故R2=4 Ω,R 总=R1·R2R1+R2=2.4 Ω,A 对. 11.三个阻值都为R 的电阻,它们任意连接、组合,得到的电阻值不可能是( )A .0.5RB .3RC .1.5R D.23R答案 A解析 全部串联R1=3R ,全部并联R2=R 3;两并一串R3=R +R 2=32R =1.5R.两串一并R4=2R ·R 2R +R =23R ,综上可知B 、C 、D 均可能.题组四综合题组12.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较小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也较小,灯丝的温度较低.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较大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也较大,灯丝的温度较高,已知一只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 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5 A,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 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是1 A,则灯泡两端电压为2 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可能是() A.0.5 A B.0.6 A C.0.8 A D.1 A答案 C图2-2-1113.如图2-2-11所示四个相同的灯泡按如图所示连接,关于四个灯泡的亮度,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A灯、B灯一样亮,C灯次之,D灯最暗B.A灯最亮、C灯次之,B与D灯最暗且亮度相同C.A灯最亮、B与C灯一样亮,D灯最暗D.A与B灯一样亮,C与D灯一样亮,但比A与B灯暗些答案 B解析电路的连接特点是:B灯与D灯串联后和C灯并联再和A灯串联,A灯在干路上通过它的电流最大,A灯最亮,C灯中的电流大于B与D灯中的电流,C灯较亮,B灯与D灯最暗且亮度相同,综合以上分析得B正确.A、C、D错误.图2-2-1214.如图2-2-12所示电路中的A、B两端加有电压U,若R1=2 Ω,R2=4 Ω,R3=3 Ω,通过它们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电压分别为I1、I2、I3和U1、U2、U3,则I1∶I2∶I3为多大?U1∶U2∶U3之比为多大?答案1∶1∶21∶2∶3解析由图看出,电阻R1与R2串联,电流相等,即I1=I2,根据欧姆定律U=IR得知,U1∶U2=R1∶R2=2∶4=1∶2,电阻R1与R2串联后与R3并联,并联电路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U=IR得知,I2∶I3=R3∶(R1+R2)=3∶6=1∶2,电压U3=U1+U2,又U1∶U2=1∶2,得到U1∶U3=1∶3.综上可得I1∶I2∶I3=1∶1∶2,U1∶U2∶U3=1∶2∶3.。
高中物理第二章电路第二节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学案粤教版选修
![高中物理第二章电路第二节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学案粤教版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6e135bb62cc58bd63186bdeb.png)
第二节 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解决有关问题.一、导体的伏安特性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I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 成______,跟导体的电阻成______,其表达式为I =________.欧姆定律是在金属导体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实验表明,除金属外,欧姆定律对________也适用,但对气态导体(如日光灯管中的气体)和某些导电器件(如晶体管)并不适用.2.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用横轴表示电压U ,纵轴表示电流I ,画出的I -U 的关系图象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伏安特性曲线直观地反映出导体中的_______与_________的关系.预习交流1I —U 的关系图中直线的斜率代表什么? 二、电阻的串联1.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______,即:I =I 1=I 2=I 3=…=I n .(2)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______,即U =______________. 2.串联电路的重要性质(1)串联电路的等效总电阻为各电阻阻值之和,即R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们的电阻成______,即:U 1R 1=U 2R 2=…=U n R n=____.预习交流2电阻R 1、R 2、R 3串联在电阻中,已知R 1=10 Ω,R 3=5 Ω,R 1两端的电压为6 V ,R 2两端的电压为12 V ,则串联电路的电压为多少?三、电阻的并联1.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1)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______,即:U 1=U 2=U 3=…=U n .(2)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______,I =____________________. 2.并联电路的重要性质(1)并联电路的等效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即: 1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并联电路中,通过各个支路的电流跟它们的电阻成____,即:I 1R 1=I 2R 2=…=I n R n=U .预习交流3如图所示,两个电阻R1、R2并联连接,则二者并联以后的总电阻是多少?答案:一、1.正比 反比 UR电解液2.电压 电流预习交流1:答案:电阻的倒数. 二、1.(1)相等 (2)之和 U 1+U 2+U 3+…+U n 2.(1)R 1+R 2+R 3+…+R n (2)正比 I预习交流2:答案:21 V提示:电路串联,I 1=I 2=I 3=U 1R 1=35A所以U 3=I 3R 3=35×5 V=3 V则U =U 1+U 2+U 3=(6+12+3) V =21 V . 三、1.(1)相等 (2)之和 I 1+I 2+I 3+…+I n2.(1)1R 1+1R 2+…+1R n (2)反比预习交流3:答案:R 1R 2R 1+R 2一、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夜晚,城市高大建筑物上张灯结彩,这些灯忽明忽暗,闪烁不停,把城市装扮得分外美丽.当一串灯中的一个灯泡损坏后,整串灯就不亮了,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呢?电阻R 1与R 2并联在电路中,通过R 1与R 2的电流之比为1∶2,则当R 1与R 2串联后接入电路中时,R 1与R 2两端电压之比U 1∶U 2为( ).A .1∶2B .2∶1C .1∶4D .4∶1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一部分电路的电阻;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其中任一支路的电阻; 3.n 个相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为一个电阻的1/n ;4.多个电阻并联时,其中任一个电阻增大或减小,总电阻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5.并联的支路增多时,总电阻将减小;6.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并联电路有分流作用. 二、伏安特性曲线利用所测数据画U -I 图象时应注意什么?如图所示,图线Ⅰ和图线Ⅱ所表示的电阻值分别为( ).A .4Ω和2ΩB .0.25Ω和0.5ΩC .4 k Ω和2 k ΩD .2.5×10-4Ω和5.0×10-4Ω1.I -U 图线是直线:表示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导体为线性元件.2.I -U 图线是曲线:表示电流跟电压不成正比,导体为非线性元件.3.I -U 图线是直线时,导体电阻R =U I =1k,即电阻等于图线斜率的倒数,如下图,R=1k.4.I -U 图线是曲线时:导体电阻R n =U nI n,即电阻等于图线上点(U n ,I n )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倒数.如右上图,而不等于该点切线斜率的倒数.5.在利用图象求导体的电阻时,要先仔细辨认纵轴与横轴各代表什么,以及由此对应的图象上任意一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的物理意义,在图甲中R 2<R 1,而在图乙中R 2>R 1.三、测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在测定小电珠的电阻时,电流表采用如下哪种接法较好?一只标有“220 V,60 W”的白炽灯泡,加上的电压U 由零逐渐增大到220 V .在此过程中,电压U 和电流I 的关系可用图线表示.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线中,符合实际的是( ).1.由于电压表内阻远大于小电珠电阻,为减小误差,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如图所示. 电流表内接法与外接法对比分析如下:2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如图所示.连接变阻器的导线分别接金属杆一端和电阻线圈一端的接线柱(图中变阻器Pa 部分被短路不起作用)连接变阻器的导线分别接金属杆一端和电阻线圈的两端接线柱(图中变Pa 、Pb 都起作用,即从变阻器上分出一部分电压加到待测电阻上)ERx R x +R 0~E(不计电源内阻)1.根据欧姆定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从R =UI 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 .从R =UI 可知,对于某一确定的导体,通过的电流越大,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C .从I =UR 可知,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D .从R =UI可知,对于某一确定的导体,所加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之比是定值2.两个金属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R Ⅰ>R ⅡB .R Ⅰ<R ⅡC .电压相同时I Ⅰ>I ⅡD .电压相同时I Ⅰ<I Ⅱ3.在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出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电阻R 和一根电阻为零的理想导线并联,总电阻为零B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小于并联支路中最小的电阻C .在并联电路中,任意支路电阻增大或减小时,总电阻将随之减小或增大D .电阻R 与阻值无穷大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为无穷大5.如图所示,当S 1、S 2断开时,能亮的灯是______,它们是______联的.当S 1、S 2闭合时,能亮的灯是______,它们是______联的.当S 1闭合、S 2断开时,能亮的灯是______.答案:活动与探究1:答案:串联迁移与应用1:B 解析:由题意知两电阻并联时有I 1R 1=I 2R 2,故R 1:R 2=I 2:I 1=2:1,所以当R 1与R 2串联时U 1:U 2=R 1:R 2=2:1,故B 正确.活动与探究2:答案:画U —I 图象时,要使较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或使各点均衡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偏离直线太远的点可舍去不予考虑.这样,就可使偶然误差得到部分抵消,从而提高精确程度.迁移与应用2:C 解析:此图象为U —I 图象,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R 1=U 1I 1=82×10-3Ω=4 000 Ω=4 k ΩR 2=U 2I 2=42×10-3Ω=2 000 Ω=2 k Ω.活动与探究3:答案:外接法,因为小电珠内阻较小,电压表内阻远大于它的内阻. 迁移与应用3:B 解析:由电阻的定义式R =U /I 可知,在U -I 图象上,某一点的纵坐标U 和该点的横坐标I 的比值U /I 对应着电阻值R .由于白炽灯泡钨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白炽灯上加的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220 V 时,钨丝由红变到白炽,灯丝的温度不断升高,电阻将不断增大,A 图象表示U /I 为一定值,说明电阻不变,不符合要求.C 图象上各点的U /I 值随U 的增大而减小,也不符合实际.D 图象中的U /I 的值开始随U 的增大而增大,后来随U 的增大而减小,也不符合实际.只有B 图象中U /I 的值随U 的增大而增大,符合实际.当堂检测1.A 解析: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的性质决定的,与所加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当R 一定时,才有I ∝U ,故A 错,B 、C 、D 正确.2.BC 解析:I -U 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由图象可知R Ⅱ>R Ⅰ,B 项正确;由R =U I得当U 一定时,I Ⅰ>I Ⅱ,C 项正确.3.D 解析: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过原点的直线,只有D 项正确.4.AB 解析: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一支路的电阻,A 、B 项正确,D 项错误;在并联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阻增大或减小都会引起总电阻的增大或减小,C 项错误.5.答案:L1、L3串L2、L3并L3解析:当S1、S2断开时,电流从正极流出经过L1再经过L3流回负极,因此L1、L3亮,是串联的.当S1、S2闭合时,L1被短路,电流从正极流出经过S1后分为两路,分别经过L2和L3再合为一路流回负极,因此L2、L3亮,是并联的.当S1闭合、S2断开时,L1被短路,L2被断路,因此只有L3亮.。
高中物理 2.2 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每课一练 粤教版选修32
![高中物理 2.2 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每课一练 粤教版选修32](https://img.taocdn.com/s3/m/055322baa98271fe900ef929.png)
高中物理 2.2 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每课一练粤教版选修321.(单选) 某同学经过实验,描绘出一个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分析该曲线(如图6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A.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斜率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增大B.小灯泡的电阻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增大C.欧姆定律适用于小灯泡,所以小灯泡是个线性元件D.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减小2.(单选)某同学做三种导电元件的导电性能实验,他根据所测量数据分别绘制了三种元件的I-U图象,如图7甲、乙、丙所示,则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图7A.只有乙图正确B.甲、丙图的曲线肯定是偶然误差太大C.甲、丙不遵从欧姆定律,肯定不正确D.甲、乙、丙三个图都可能正确,并不一定有较大误差3.(单选)三个电阻之比R1∶R2∶R3=1∶2∶5,将这三个电阻并联,则通过这三支路的电流之比I1∶I2∶I3为( )A.1∶2∶5B.5∶2∶1C.10∶5∶2D.2∶5∶104.(单选)如图8所示,4只电阻串联于某电路中,已测出U AB=9 V,U BD=6 V,R2=R4,则U AE为( )图8A.3 V B.7.5 VC.15 V D.无法确定5.(单选)如图9所示,A、B间电压恒为U,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逐渐向A端移动的过程中灯泡上的电压数值( )图9A.一直为U B.一直为0C.逐渐增大到U D.逐渐增大到06.(双选)电阻R1、R2、R3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1=10 Ω、R3=5 Ω,R1两端的电压为6 V,R2两端的电压为12 V,则( )A.电路中的电流为0.6 AB.电阻R2的阻值为20 ΩC.三只电阻两端的总电压为20 VD.电阻R3消耗的电功率为3.6 W7.(单选) 如图10所示,L1、L2是两个规格不同的灯泡,当它们如图连接时,恰好都能正常发光,设电路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现将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L1和L2两灯的亮度变化情况是( )图10A.L1亮度不变,L2变暗B.L1变暗,L2变亮C.L1变亮,L2变暗D.L1变暗,L2亮度不变8.(单选)如图11所示,是某晶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1A.加正向电压时,二极管电阻较小,且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B.加反向电压时,二极管电阻较大,无论加多大电压,电流都很小C.无论是加正向电压还是加反向电压,电压和电流都不成正比,所以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图12(1)电阻之比R1∶R2为多少?(2)若两个导体中的电流相等(不为零)时,电压之比U1∶U2为多少?10.一盏弧光灯的额定电压是40 V ,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5 A ,如何把它接入电压恒为220 V 的照明线路上,使它正常工作?参考答案课后巩固提升1.B2.D [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自身的性质决定,与所加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当R 一定时,才有I ∝U ,故A 、B 、C 错,D 正确.]3.C [I 1∶I 2∶I 3=1R 1∶1R 2∶1R 3=1∶12∶15=10∶5∶2.] 4.C [四个电阻串联,根据电压关系可知U AC +U BD =15 V =I (R 1+R 2+R 3)已知R 2=R 4,U AC +R BD =U AE .]5.C [滑动变阻器为分压式接法,灯泡两端的电压从0~U 变化,选项C 正确.]6.AB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I =I 1=U 1R 1=0.6 A ,所以A 对;又串联电路中导体两端电压和导体电阻成正比,即U 1∶U 2∶U 3=R 1∶R 2∶R 3,所以R 2=20 Ω,U 3=3 V ,B 对;又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之和,所以U =U 1+U 2+U 3=21 V ,C 错;P 3=I 2R 3=1.8 W ,所以D 错.]7.B [当滑片P 向右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总电路电阻变大,总电流减小,所以L 1两端电压减小,L 1变暗;L 2两端电压变大,L 2变亮.]8.C9.(1)3∶1 (2)3∶110.见解析解析 考虑照明电压U =220 V >U 1=40 V ,可串联一电阻进行分压,设串联电阻R 2上分配到的电压为U 2,则U 1U 2=U 1U -U 1=R 1R 2,R 1=U 1I 1=405Ω=8 Ω,得R 2=36 Ω.。
高中物理2.2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课时训练粤教版选修31
![高中物理2.2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课时训练粤教版选修31](https://img.taocdn.com/s3/m/010b86f6ba1aa8114531d9dc.png)
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基础夯实1.以以以下图 , 在一个粗细平均、用相同资料制成的金属圆环上有A、B、 C、 D四个点,这四个点将圆周四均分 . 把 A、 B 两点接在电路中时,导线中的电流I= 6 A,假如保持 a、 b 两点间的电压不变 ,把、C 两点接在电路中 , 则电路中的电流为 ()AA.6 AB.3 AC.4 AD.8 A答案: D解析:设圆环的圆周对应的电阻为R.当 A、 B 两点接在电路中时, R AB==R, I== 6 A, 因此U=IR;当把 A、 C两点接在电路中时, R AC=R, 而电压不变 , 因此I'== 8 A, 选项 D正确.2.在如图所示电路中 , R2=2R1, 电路两端电压恒定.当 S 断开时 , 电流表的示数为0. 5A, 电压表的示数为 4 V, 则当 S 闭合时 ,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 ()A.1.5 A,6 VB.0.75 A,4 VC.1.5 A,0D.0,6 V答案: D解析:由电路图可知 , 当 S 断开时 , 电阻1和2串连 ,2 4 V 得 6 V,0 5 A 得14 ΩR R..U=U=U=U=I==R=当 S 闭合时 , R1短路 , 电路中只有电阻R2, 可见 , 电流表示数I'= 0, U'=6 V,选项 D正确.3.依据欧姆定律 ,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 从可知 , 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R=B. 从R=可知 , 对于某一确立的导体 , 经过的电流越大 , 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C. 从I=可知 ,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D.从R=可知 , 对于某一确立的导体 , 所加电压跟经过导体的电流之比是定值答案: A解析: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的性质决定的,与所加的电压和经过的电流没关.当 R一准时,才有 I ∝U,故A错,B、C、D正确.4.为研究小灯泡 L 的伏安特色 , 连好图示的电路后闭合开关 , 经过挪动变阻器的滑片 , 使小灯泡中的电流由零开始逐渐增大 , 直到小灯泡正常发光.由电流表和电压表获得的多组读数描绘出的 U-I 图象应是()答案: C解析:灯丝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在图象上某点到原点连线的斜率应愈来愈大,C 正确.5. ( 多项选择 ) 两个金属导体的伏安特色曲线以以以下图, 由图象可知 ()A. RⅠ>RⅡB. RⅠ<RⅡC.电压相同时I Ⅰ >I ⅡD.电压相同时I Ⅰ <I Ⅱ答案: BC解析:I - U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 由图象可知RⅡ >RⅠ,B项正确;由 R=适合 U一准时, I Ⅰ >I Ⅱ,C 项正确.6. ( 多项选择 )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一个电阻R和一根电阻为零的理想导线并联, 总电阻为零B.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必定小于并联支路中最小的电阻C.在并联电路中 , 任意支路电阻增大或减小时 , 总电阻将随之减小或增大D.电阻R与阻值无量大的电阻并联 , 总电阻为无量大答案: AB解析: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一支路的电阻,A 、B 项正确 ,D 项错误 ; 在并联电路中, 任一支路的电阻增大或减小都会惹起总电阻的增大或减小,C 项错误.7. ( 多项选择 )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由R=知道 , 一段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跟经过它的电流成反比B. 比值反响了导体阻截电流的性质, 即电阻R=C.导体电流越大, 电阻越小D.由I=知道 , 经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答案: BD解析:本题观察的是电阻的关系式R=,要点要理解电阻的详尽意义; 导体的电阻取决于导体自己 , 与U、I没关 , 故 A、C 错; 比值反响了导体对电流的阻截作用, 定义为电阻 , 因此 B 正确 ;由 I= 知,经过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因此 D正确.8. ( 多项选择 ) 实质小灯泡的伏安特色曲线不是直线, 是因为 ()( 导学号 51120160)A.小灯泡是非纯电阻的电器B.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C.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高升而增大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答案: BC解析:因为小灯泡的灯丝属于金属导体, 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一般跟着温度的高升而增大, 因此小灯泡的电阻也跟着温度的增添而增大, 因此小灯泡属于非线性元件,但属于纯电阻的电器,因此选项A、D错误 ,B、C正确.能力提高9.某待测电阻约为100 Ω , 直流毫安表 ( 量程 0~10 mA,内阻 50 Ω), 直流电压表 ( 量程 0~3 V,内阻 5 k Ω), 要正确地丈量待测电阻的阻值, 需要用接法,丈量值比真实值偏.答案:电流表外小解析:比较待测电阻与直流电流表和直流电压表的阻值可知,待测电阻为小电阻, 需要采纳电流表外接法 , 丈量值为待测电阻与电压表的并联后的总电阻, 因此丈量值比真实值偏小.10.以以以下图 , R1∶R2∶R3=1∶2∶3, 三个电流表的电阻均可忽视不计, 则它们的示数之比为I 1∶I 2∶I 3=. (导学号51120161)答案: 11∶5∶9解析:可将原电路等效为以以以下图电路图 , 电路为R1、R2、R3的并联电路 , 电流表 A1读总电流I1 , 电流表 A2读R2、R3两电阻电流之和 , 而电流表 A3读R1、R2两电阻电流之和 , 由并联分流的关系可知 , 各支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因为R1∶R2∶R3=1∶2∶3,因此支路的电流之比=6∶3∶2因此 I 1∶I 2∶I 3=11∶5∶911.以以以下图的两个串连电阻R1 =12 kΩ, R2=36 kΩ, A、 B两端的电压保持15 V 不变 , 那么(1)R1、 R2两端的电压分别是多少?(2) 假如电压表V 的内阻是 12 k Ω ,当 S 分别与C、D接触时电压表的示数分别是多少?答案: (1)3.75V 11 25V (2)V V.解析: (1) 依据串连电路的电压特色知U∝ R,因此 U1=U=×15 V=3.75 VU2=U=×15 V=11.25 V .(2)当 S 与C接触时 , 电压表与R1并联 , 测并联支路电压 , 并联电阻R并 = kΩ=6 kΩU并 =U=×15 V= V同理 , 当 S与D接触时R并 '= kΩ=9 kΩU并 '=U=×15 V= V .12.现要测定一个额定电压 4 V, 额定功率1. 6 W 的小灯泡 () 的伏安特色曲线.要求所测电压范围为0. 1~4 V .现有器械 : 直流电源E(电动势4. 5 V,内阻不计),电压表V(量程 0~4. 5 V, 内阻约为 4×10 4Ω ), 电流表 A1 ( 量程 0~250 mA, 内阻约为 2 Ω ), 电流表 A2( 量程0~500 mA, 内阻约为1Ω ), 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约为 30 Ω ), 开关 S, 导线若干.假如既要满足丈量要求, 又要丈量偏差较小, 应当采纳的电流表是, 以以下图中两个电路应当采纳. (导学号51120162)答案: A2甲解析:两电路的选择即是电流表内接法还是电流表外接法的选择, 其他就是电流表选哪个.因电压范围要在 0. 1~4 V , 当U=4 V 时 , I== 0. 4 A =400 mA,超出 A1的量程 , 故电流表应选 A2.R灯=Ω =10Ω,与A2和V的内阻比较切合关系 R灯? R V,故应采纳电流表外接法,即甲电路 .。
物理粤教版高二年级选修3-1第二章第二节 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课堂练习1
![物理粤教版高二年级选修3-1第二章第二节 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课堂练习1](https://img.taocdn.com/s3/m/0ffe2e11c5da50e2524d7fb2.png)
第二节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练习题11.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B.由R =U/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的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
发生超导现象时的温度叫”转变温度”D.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2.一粗细均匀的镍铬丝,截面直径为d,电阻为R。
把它拉制成直径为d/10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为()A.R/1000 B. R/100 C. 100R D. 10000R3.节日采灯是由若干只小灯泡串联接到照明电路上的,现有下列四组灯泡供选用,较为合适的是[]A.10只“12V10W” B.10只“220V15W” C.15只“15V3W D.30只“9V2W”4、实验室用的小灯泡灯丝的I-U 特性曲线可用以下哪个图象来表示:5.如图所示分压器电路,电阻R 与R ′两端电压分别用U 1、U 2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C 置于AB 的正中,则A )定值电阻R ′阻值越大,U 2越接近U 1/2 (B )定值电阻R ′阻值越小,U 2越接近U 1/2 (C )若将滑动触头C 向下滑动,U 2可能为U 1/2(D )若将滑动触头C 向上滑动,U 2可能为U 1/2答案:1、C 2、D 3、C 4、A 5、A D第二节 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 练习题21.三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它们的额定电压均为10V ,现将两个电阻并联后再与第三个电阻串联,这个电路允许的总电压的最大值为( )A .10V B. 15V C. 20V D. 30V2.三个阻值是12Ω的电阻,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其总电阻不可能是( )A .12Ω B. 4Ω C.8Ω D.18Ω3.欲将标有“110V 、60W”的灯泡A 和标有“110V 、40W 的灯泡B 接到电压为220V 的照明电路中,要求两个灯泡能正常发光.在图所示的四种电路接法中,能够满足要求且最合理的是4.在图2中,AB 间的电压力30V ,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的位置,可以改变CD 间的电压,U CD 的变化范围是 [ ]A. B. C.D. U U U UB AC DA .0~10VB .0~20VC .10V ~20VD .20V ~30V5.如图(1)为 某一热敏电阻R (电阻值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且对温度很敏感)的I —U 关系曲线图。
物理粤教版选修3-1课后训练:第二章第二节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含解析
![物理粤教版选修3-1课后训练:第二章第二节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07eee4bb68a98270fefaef.png)
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一个粗细均匀、用同样材料制成的金属圆环上有A 、B 、C 、D 四个点,这四个点将圆周四等分.把A 、B 两点接在电路中时,导线中的电流I =6 A ,如果保持a 、b 两点间的电压不变,把A 、C 两点接在电路中,则电路中的电流为( ).A .6 AB .3 AC .4 AD .8 A2.在如图所示电路中,R 2=2R 1,电路两端电压恒定.当S 断开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
5 A ,电压表的读数为4 V ,则当S 闭合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 ).A .1。
5 A ,6 VB .0.75 A,4 VC .1.5 A ,0 VD .0 A,6 V 二、双项选择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UR I 知道,一段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B .比值U I 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即电阻=UR IC .导体电流越大,电阻越小D .由=UI R知道,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实际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是因为( ). A .小灯泡是非纯电阻的电器B .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三、非选择题5.某待测电阻约为100 Ω,直流毫安表(量程0~10 mA ,内阻50 Ω),直流电压表(量程0~3 V ,内阻5 kΩ),要准确地测量待测电阻的阻值,需要用______接法,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6.如图所示,R 1=4 Ω,R 2=R 3=2 Ω,R 4=4 Ω,R 5=6 Ω,求A 、B 间的等效电阻.7.如图所示的两个串联电阻R 1=12 kΩ,R 2=36 kΩ,A 、B 两端的电压保持15 V 不变,那么(1)R 1、R 2两端的电压分别是多少?(2)如果电压表V 的内阻是12 kΩ,当S 分别与C 、D 接触时电压表的读数分别是多少?8.现要测定一个额定电压4 V ,额定功率1.6 W 的小灯泡(图中用⊗表示)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所测电压范围为0.1~4 V .现有器材:直流电源E (电动势4。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选修3-1练习:第二章 第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选修3-1练习:第二章 第](https://img.taocdn.com/s3/m/efbef1557fd5360cba1adb41.png)
第二节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1.在直角坐标系中,纵坐标表示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这样画出的I—U图线叫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在温度没有显著变化时,金属导体的电阻几乎是________的,它的伏安特性曲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____________,具有这种伏安特性的电学元件叫做________元件.欧姆定律对气态导体和半导体元件并不适用,在这种情况下电流与电压不成________,这类电学元件叫________元件,它们的伏安特性曲线不是________.对电阻一定的导体,U—I图和I—U图两种图线都是过原点的________直线,但U—I 图象的斜率表示________.对于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导体(半导体),是过原点的曲线.2.二极管具有________导电性,当二极管两端加上正向电压时,流过二极管的电流________,当二极管加上反向电压时,流过二极管的电流________.3.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是:(1)电路中各处________相等,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总电压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和,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总电阻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和,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是:(1)各电阻两端的________相等,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总电流等于各支路________之和,即________________.(3)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________之和,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1.如图1所示的图象所对应的两个导体:图1(1)电阻关系R1∶R2为__________;(2)若两个导体中的电流相等(不为零)时,电压之比U1∶U2为______;(3)若两个导体的电压相等(不为零)时,电流之比I1∶I2为________.知识点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2.(双选)电阻R1、R2、R3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1=10Ω、R3=5Ω,R1两端的电压为6V,R2两端的电压为12V,则()A.电路中的电流为0.4AB.电阻R2的阻值为20ΩC.三只电阻两端的总电压为21VD.电阻R3两端的电压为4V3.如图2所示电路,R1=2Ω,R2=3Ω,R3=4Ω.图2(1)如已知流过电阻R1的电流I1=3A,则干路电流多大?(2)如果已知干路电流I=3A,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多大?【方法技巧练】一、用伏安法测电阻4.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R x的阻值.如图3所示,分别将图(a)和(b)两种测量电路连接到电路中,按照(a)图时,电流表示数为4.60mA,电压表示数为2.50V;按照(b)图时,电流表示数为5.00mA,电压表示数为2.30V,比较这两次结果,正确的是()图3A.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Ω,且大于543ΩB.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Ω,且小于543ΩC.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60Ω,且大于460ΩD.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60Ω,且小于460Ω二、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5.如图4所示,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值是200Ω,R2=R3=300Ω,A、B两端电压U AB=8V.图4(1)当开关S断开时,移动滑动片P,R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是多少?(2)当S闭合时,移动滑动片P,R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又是多少?三、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描绘方法6.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使用的小灯泡的规格为“6V3W”,其他供选择的器材有:A.电压表(量程6V,内阻20kΩ)B.电压表(量程20V,内阻60kΩ)C.电流表(量程3A,内阻0.2Ω)D.电流表(量程0.6A,内阻1Ω)E.滑动变阻器R1(0~1000Ω,0.5A)F.滑动变阻器R2(0~20Ω,2A)G.学生电源E(6~8V)H.开关S及导线若干实验中要求电压表示数在0~6V范围内变化,读取并记录下12组左右不同的电压值U 和对应的电流值I,以便绘出伏安特性曲线.在上述器材中,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__,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__,并画出实验原理图.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个电阻和一根无电阻的理想导线并联,总电阻为零B.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的电阻都大于电路的总电阻C.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则总电阻也增大D.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则总电阻一定减小2.如图5所示,A、B间电压恒为U,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逐渐向A端移动的过程中灯泡上的电压数值()图5A.一直为U B.一直为0C.逐渐增大到U D.逐渐减小到03.如图6所示是某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6A.导体的电阻是25ΩB.导体的电阻是0.04Ω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0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4AD.当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1A时,导体两端的电压是2.5V4.(双选)如图7是电阻R的I—U图线,图中α=45°,由此得出()图7A .通过电阻的电流与两端电压成正比B .电阻R =0.5ΩC .因I —U 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故R =cot α=1.0ΩD .在R 两端加6.0V 电压时,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是3.0C5.图8中电阻R 1、R 2、R 3的阻值相等,电池的内阻不计.开关S 接通后流过R 2的电流是S 接通前的( )图8A.12B.23C.13D.146.(双选)如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10V 和0.1A ,电流表的内阻为0.2Ω,那么有关待测电阻R x 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9A .R x 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大B .R x 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小C .R x 的真实值为99.8ΩD .R x 的真实值为100.2Ω7.如图10所示,电路两端的电压U 保持不变,电阻R 1、R 2、R 3消耗的电功率一样大,则电阻之比R 1∶R 2∶R 3是( )图10A .1∶1∶1B .4∶1∶1C .1∶4∶4D .1∶2∶28.在图11中,甲、乙两图分别为测灯泡电阻R 的电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11A .甲图的接法叫电流表外接法,乙图的接法叫电流表内接法B .甲中R 测>R 真,乙中R 测<R 真C .甲中误差由电压表分流引起,为了减小误差,就使R ≪R V ,故此法测较小电阻好D .乙中误差由电流表分压引起,为了减小误差,应使R ≫R A ,故此法测较大电阻好9.R 1=10Ω,R 2=20Ω,R 1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 ,R 2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 10V ,若将它们串联,加在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可以是( )(2)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当功率逐渐增大时,灯丝电阻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3)这表明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图12第二节 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课前预习练1.电流 电压 恒定 倾斜直线 线性 正比 非线性 直线 倾斜 电阻 2.单向 很大 很小3.(1)电流 I 1=I 2=I 3=…=I n(2)各部分电路电压 U =U 1+U 2+…+U n (3)各部分电路电阻 R =R 1+R 2+…+R n 4.(1)电压 U 1=U 2=U 3=…=U n (2)电流 I =I 1+I 2+…+I n (3)倒数1R =1R 1+1R 2+…+1R n课堂探究练1.(1)3∶1 (2)3∶1 (3)1∶3解析 (1)因为在I —U 图象中,电阻等于斜率的倒数,即R =ΔUΔI ,所以R 1=10×10-35×10-3Ω=2 ΩR 2=10×10-315×10-3Ω=23Ω, 故R 1∶R 2=2∶(23)=3∶1.(2)由欧姆定律得U 1=I 1R 1,U 2=I 2R 2,由于I 1=I 2,则 U 1∶U 2=R 1∶R 2=3∶1.(3)由欧姆定律得I 1=U 1R 1,I 2=U 2R 2,由于U 1=U 2,则I 1∶I 2=R 2∶R 1=1∶3.点评 对I —U 图象或U —I 图象进行分析比较时,要先仔细辨认纵轴与横轴各代表什么,以及由此对应的图象上任意一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具体意义.如下图甲中,R 2<R 1;而在图乙中R 2>R 1.2.BC [电路中电流I =U 1R 1=610A =0.6A ;R 2阻值为R 2=U 2I =120.6Ω=20Ω,三只电阻两端的总电压U =I (R 1+R 2+R 3)=21V ;电阻R 3两端的电压U 3=IR 3=0.6×5V =3V .]3.(1)6.5A (2)1.38A 0.92A 0.69A.解析 (1)由I 1、R 1可算出并联电路的电压,即可算出I 2、I 3,总电流I =I 1+I 2+I 3. 并联电路的电压U =I 1R 1=3×2V =6V , 流过电阻R 2、R 3的电流分别为I 2=U R 2=63A =2A ,I 3=U R 3=64A =1.5A.所以干路电流为I =I 1+I 2+I 3=(3+2+1.5) A =6.5A. (2)已知I 1+I 2+I 3=I ① 又由I 1R 1=I 2R 2,有I 2=R 1R 2I 1②由I 1R 1=I 3R 3,有I 3=R 1R 3I 1③将②③式同时代入①,有I 1+R 1R 2I 1+R 1R 3I 1=I ,代入已知数据,得I 1≈1.38 A ,再代入②③中,得I 2≈0.92A ,I 3≈0.69A.点评 对第(2)小题应用电流与电阻的反比关系I 1R 1=I 2R 2=I 3R 3求解时必须注意,不要把这三个电阻中电流的关系错写成I 1∶I 2∶I 3=R 3∶R 2∶R 1.4.B解析 比较(a)、(b)两图的电压读数,可知ΔU =0.20V ,则ΔU U =0.202.50=0.08;电流变化ΔI=0.40mA ,则ΔI I =0.404.60=0.087,可见ΔI I >ΔUU ,即电流变化明显一些,可见电压表内阻带来的影响比电流表内阻带来的影响大,故应采取内接法,即按照(a)图所示电路测量电阻R x ,R x = 2.5V4.60×10-3A=543Ω,此法测量值偏大,因此选项B 正确. 方法总结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时,连接方式可分为电流表外接法和电流表内接法两种方式:(1)电流表外接法:如图甲所示,由于电压表的分流导致电流的测量值偏大,由R =UI 可知,R 测<R 真,R 越小,电压表分流越小,误差越小,因此这种接法适合测小电阻,正如上一节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中电流表就采用了这种接法.甲 乙(2)电流表内接法:如图乙所示,由于电流表的分压,导致电压U 的测量值偏大.由R =UI 得R 测>R 真,R 越大,电流表的分压越小,误差就会越小.因此这种接法适用于测量大电阻.5.(1)4.8V ~8V (2)3.43V ~8V解析 (1)当S 断开时,滑动变阻器R 1为限流式接法,R 3及R 1的下部不接在电路中,当滑动片P 在最上端时,R 2上获得的电压最大,此时R 1接入电路的电阻为零,因此R 2上的最大电压等于U AB =8V ,当滑动片P 在最下端时,R 1的全部与R 2串联,此时R 2上的电压最小,U R 2=R 2R 1+R 2U AB=4.8V ,所以R 2上的电压变化范围为4.8V ~8V. (2)当S 闭合时,滑动变阻器R 1为分压式接法,当滑动片在最下端时,R 2上的电压最小,此时R 2与R 3并联,再与R 1的全部串联,R 2与R 3的并联电阻R ′=R 22=150Ω,电压为U ′=R ′R 1+R ′U AB =150200+150×8V =3.43V ,当滑动片在最上端时,R 2上的电压最大等于U AB =8V ,所以R 2上的电压范围为3.43V ~8V. 方法总结2.选用两种接法的原则(1)负载电阻的阻值R 0远大于变阻器的总电阻R ,须用分压式电路;(2)要求负载上电压或电流变化范围较大,且从零开始连续可调,须用分压式电路;(3)负载电阻的阻值R 0小于变阻器总电阻R 或相差不多,且电压电流变化不要求从零调起时,可采用限流接法;(4)两种电路均可使用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限流式接法,因为限流式接法总能耗较小. 6.V 1 A 2 R 2 电路图见解析图解析 小灯泡为“6V 3W ”,额定电压为6V ,额定电流为0.5A ,即允许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最大不超过0.5A ,最大电压不超过6V .在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时,本着安全、精确的原则,安全原则即量程要大于所测电流或电压值;精确原则是量程要尽量小,量程越小测量越精确.故电流表应选A 2,电压表应选V 1.滑动变阻器选取时要本着安全、够用、调节方便的原则,“安全”即流过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I ≈ER )应小于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调节方便”即变阻器的总电阻应接近小灯泡的电阻.本实验中小灯泡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R 灯=U 2P =623Ω=12Ω,故应选用R 2. 连接电路时,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电流表采用外接法.实验原理图如图所示. 点评 电学实验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电学实验器材的选取,应本着安全、精确、调节方便的原则.本题中讲述的选取方法很简便,且容易理解,同学们应注意领悟、掌握.课后巩固练1.D [由并联电路的特点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各支路中的任意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要小且任一支路电阻增大时(其他支路不变),总电阻也增大,所以A 、B 、C 对,D 错.]2.C [滑动变阻器为分压式接法,滑片P 由B 端向A 端移动的过程中灯泡两端的电压从0~U 变化,选项C 正确.]3.B [由图象可知,导体的电阻:R =U I =50.2Ω=25Ω,当电压U 1=10V 时,电流I 1=U 1R =1025A =0.4A , 当电流I 2=0.1A 时,电压U 2=I 2R =0.1×25V =2.5V .]4.AD [由于I —U 图线为一直线,所以A 正确.由于R =U I 所以R =10V5A =2Ω,故B不对.由于两坐标单位不同,不能用公式R =cot α=1.0Ω来计算,故C 不对.当U =6V 时,I =UR=3A ,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由q =It 可知是3.0C ,故D 对.] 5.B [由串并联知识可得,在S 没有接通时,R 1、R 2串联,I 1=E2R ;在S 接通后,R 2、R 3并联,再跟R 1串联,I 2′=12I 2=12·E R +R 2=12·2E 3R =E 3R .由I 2′I 1=E3R E 2R=23,所以B 选项正确.]6.AC [因为电流表和R x 直接串联,所以电流表读数I ′等于流过R x 的真实电流I ,电压表并联在电流表和R x 串联电路的两端,故电压表读数U ′大于R x 两端的真实电压U ,所以R x 的测量值R x ′=U ′I ′大于真实值R x =U I ,故A 对.R x 的真实值为:R x =U I =U ′-I ′R AI ′=10-0.1×0.20.1Ω=99.8Ω,故C 对.]7.C [因P 1=P 2=P 3,又R 2与R 3并联,U 2=U 3且P =U 2R ,故R 2=R 3,I 2=I 3=12I 1,即I 1∶I 2∶I 3=2∶1∶1,根据P =I 2R 得R 1∶R 2∶R 3=1I 21∶1I 22∶1I 23=1∶4∶4.]8.B 9.D10.(1)I —U 图象见解析图 (2)开始时不变,后来增大 (3)增大 解析 在图中画出图象如图所示,曲线开始呈直线状说明开始电阻几乎不变,后来逐渐靠近U 轴说明电阻增大.。
高中物理2.2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学案粤教版选修3_1
![高中物理2.2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学案粤教版选修3_1](https://img.taocdn.com/s3/m/2cf1880559eef8c75fbfb3a9.png)
第二节 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1.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和I-U 图象,知道什么是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2.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一、导体的伏安特性1.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纵轴表示电流I ,横轴表示电压U ,画出的I-U 图线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2.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1)在I-U 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导体电阻的倒数,即k =I U =1R .(2)在U-I 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导体电阻的大小,即k =U I=R .(3)金属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是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这样的元件叫线性元件. (4)气体导体和二极管等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欧姆定律不适用,这样的元件叫非线性元件.二、电阻的串联3.串联电路:把电阻依次首尾相接的连接方式叫串联.(1)在串联电路中,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相等,即I =I 1=I 2=I 3=…=I n .(2)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 =U 1+U 2+U 3+…+U n . (3)串联电阻的总电阻值等于各个电阻的阻值之和,即R =R 1+R 2+R 3+…+R n . 三、电阻的并联4.并联电路:把几个电阻并列地连接起来的连接方式叫并联.(1)在并联电路中,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 =U 1=U 2=U 3=…=U n . (2)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流过各电阻的电流之和,即I =I 1+I 2+I 3+…+I n . (3)并联电阻的总电阻阻值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阻值的倒数之和,即1R =1R 1+1R 2+1R 3+…+1R n.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的分析与应用例 如图甲为某一热敏电阻(电阻值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且对温度很敏感)的I-U 关系曲线图.(1)为了通过测量得到图甲所示I-U关系的完整曲线,在图乙和图丙两个电路中应选择的是图________;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源两端电压恒为9 V,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0~100 Ω).(2)在图丁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恒为9 V,电流表示数为70 mA,定值电阻R1=250 Ω.由热敏电阻的I-U关系曲线可知,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约为________ V;电阻R2的阻值为________ Ω.(3)举出一个可以应用热敏电阻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乙图乙电压调节的范围更广,且可以满足电压从零开始调节的要求(2)5.2 111.8 (3)温控开关(或电阻温度计)一、单项选择题1.(2014·梅州模拟)如图所示为将不同电压加在一段金属导体两端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所测得的I-U图线,试根据图线回答:若将这段金属导体在保持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其横截面积,则这段导体的电阻(C)A.等于4 Ω B.大于2 ΩC.小于2 Ω D.等于2 Ω解析:由图象知R=2 Ω,若保持长度不变,增大横截面积,则电阻要变小,选项C正确.2.如图所示,L1、L2是两个规格不同的灯泡,当它们如图连接时,恰好都能正常发光,设电路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现将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L1和L2两灯的亮度变化情况是(B)A.L1亮度不变,L2变暗 B.L1变暗,L2变亮C.L1变亮,L2变暗 D.L1变暗,L2亮度不变解析: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电阻变大,并联电阻也增大,而电路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干路电流变小,所以L1变暗,并联部分电压增大,L2灯变亮.3.为了探究并联电路电流分配规律,一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A)A.改变电路的阻值,多测几组电流的数据,便于摸索规律B.改变电路的阻值,分担电路的总电压,保护电源不会被烧坏C.改变电路的阻值,限制电路的总电流,保护电流表不会被烧坏D.改变电路的阻值,多测几组电流的数据,用于求平均值减小误差解析:由图可知,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可改变电路的阻值,从而改变电流,能多测几组电流的数据,便于摸索规律.4.实验室用的小灯泡灯丝的I-U特性曲线可用以下哪个图象来表示(A)解析:灯丝在通电后一定会发热,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才会发出可见光,这时温度能达到很高,因此必须考虑到灯丝的电阻将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电压的升高,电流增大,灯丝的电功率将会增大,温度升高,电阻率也将随之增大,电阻增大,U 越大,I-U 曲线上对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必然越小,A 图符合.二、不定项选择题5.(2014·广州模拟)一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AB 段(曲线)所示,关于导体的电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D )A .A 点的电阻为30 ΩB .B 点的电阻为40 ΩC .导体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1 ΩD .导体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10 Ω解析:导体的电阻表达式为R =U I ,结合图象,可得R A =31.0×10-1 Ω=30 Ω,R B =61.5×10-1 Ω=40 Ω,故A 项正确,B 项正确;电阻改变量为R B -R A =10 Ω,故C 项错误D 项正确.6.两个电阻R 1与R 2,且R 1>R 2,并联后总电阻为R ,则一定有(BC )A .R =R 1R 2B.1R =1R 1+1R 2C .R <R 2D .R 2<R <R 17.如图所示,是将滑动变阻器做分压器用的电路,A 、B 为分压器的输出端,R 是负载电阻,电源电压为U 保持恒定,滑动片P 位于变阻器的中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 )A .空载(不接R )时,输出电压为UB .接上负载R 时,输出电压小于U2C .负载电阻R 的阻值越大,输出电压越低D .接上负载R 后,要使输出电压为U2,滑动片P 须向下移动至某一位置解析:空载时,AB 两端电压为变阻器一半阻值分到的电压,为U2,接上负载R 时,并联电阻小于变阻器阻值的一半,输出电压小于U2,A 项错误、B 项正确.负载电阻R 的阻值越大,并联电阻越大,输出电压越高,C 项错误.接上负载R 后,要使输出电压为U2,滑动片P 需向上移动至某一位置,D 项错误.8.家庭中用久的一个电灯泡的钨丝突然断了,在闭合开关的情况下轻轻摇摆电灯泡会使钨丝重新接通,当接通钨丝后(AD )A .亮度比原来更亮B .亮度比原来更暗C .钨丝更加耐用D .钨丝更容易熔断解析:错选B ,认为架搭后钨丝的长度比原来变长,电阻变大,电压不变,功率变小.其实,熔断后长度要比原来的短,架搭后钨丝的长度变短,电阻变小,功率变大,亮度变亮,更容易熔断.9.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灯泡的电流强度随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则根据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可判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 )A.小灯泡的电阻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加而增大B.小灯泡灯丝的电阻率随着灯丝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欧姆定律对小灯泡也适用D.如果把三个这种相同的灯泡串联后,接到电压恒为12 V的电源上,则流过每个小灯泡的电流为0.4 A解析:A项,由图可知,图中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每一点的斜率表示该点电阻的倒数,故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故A项正确;B项,因导线的形状没有发生变化,故说明随电压的升高电阻率增大,而随电压增大,温度是升高的,故B项正确;C 项,虽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原因是电阻率随温度增大而发生了变化,灯丝仍然为金属导体,欧姆定律同样适用,故C项正确;D项,若把三个相同的灯泡串联,则每个灯泡两端的电压为4 V,由图可知对应的电流为0.4 A,故D项正确.三、非选择题(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和重要演算步骤,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0.用伏安法测电阻,可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接法,若所用电压表内阻约为5 000 Ω,电流表内阻约为0.5 Ω.(1)当测量100 Ω左右的电阻时,宜采用________电路;(2)现采用乙电路测量某电阻的阻值时,若电压表内阻恰为5 000 Ω,两电表的读数分别为10 V、0.5 A,则此电阻的测量值为________Ω,真实值为________Ω.解析:(1)因R =100 Ω>R V R A = 5 000×0.5 Ω=50 Ω为大电阻用电流表内接法,故用甲电路;(2)由R 测=U I =100.5Ω=20 Ω,真实值R 真则20 Ω=R V R 真R V +R 真=5 000R 真5 000+R 真,解得R 真=20.08 Ω.答案:(1)甲 (2)20 20.0811.(2013·南岗区二模)定值电阻R 1=10 Ω,R 2=5 Ω,串联在电源电压不变的电路中时,通过R 1的电流I 1=0.2 A ,则电源电压U =________V ;若将两电阻并联在同一电路中时,干路中的电流I =________A.解析:两电阻串联时,通过两电阻的电流相等,电源的电压U =I (R 1+R 2)=I 1(R 1+R 2)=0.2 A ×(10 Ω+5 Ω)=3 V ;两电阻并联在同一电路中时,干路电流I =I 1+I 2=U R 1+UR 2=310 A +35A =0.9 A. 答案:3 0.912.如图所示电路,R 1=2 Ω,R 2=3 Ω,R 3=4 Ω,求:(1)如已知流过R 1的电流I 1=3 A ,则干路电流为多大? (2)如已知干路中电流I =3 A ,则流过每个电阻电流为多大?解析:(1)并联电路电压是U =I 1R 1=6 V ,I 2=UR 2=2 A ,I 3=U R 3=1.5 A ,I =I 1+I 2+I 3=6.5 A.(2)并联总电阻为R ,1R =1R 1+1R 2+1R 3,得R =1213 Ω,并联电压为U =IR =3613 V ,I 1′=UR 1=1813 A ,I 2′=U R 2=1213 A ,I 3′=U R 3=913A. 答案:(1)6.5 A (2)1813 A 1213 A 913 A。
粤教版物理选修3-1:第二章 第二节 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练习)
![粤教版物理选修3-1:第二章 第二节 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7902c240066f5335a812151.png)
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测试一、选择题1.(双选)电阻R1、R2、R3串联在电路中。
已知R1=10Ω、R3=5Ω,R1两端的电压为6V,R2两端的电压为12V,则[ AB ]A.电路中的电流为0.6AB.电阻R2的阻值为20ΩC.三只电阻两端的总电压为20VD.电阻R3两端的电压为5V2.(单选)在图4的电路中,U=8V不变,电容器电容C=200μF,R1∶R2=3∶5,则电容器的带电量为[ A ]A.1×103C B.1×103CC.6×104C D.1.6×103C3.(双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A.电阻A与阻值无穷大的电阻B并联,电阻不变B.电阻A与导线B(不计电阻)并联,总电阻为零C.并联电路中总电阻为各支路电阻之和D.并联电路某一支路开路,总电阻为无穷大4.(单选)实际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是因为[ C ]A.小灯泡是非纯电阻的电器B.任何导体的电阻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5.(单选)在图8所示的电路中。
U=12V,若电压表的示数也是12V,这说明可能[ B ]A.灯泡L开路B.电阻R1、R2中有开路发生C.电阻R1、R2中有短路发生D.灯泡L和电阻R1都发生了开路二、填空题5.电阻R1、R2、R3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10所示,若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则它们的电压之比U1∶U2∶U3=__1:2:4____。
6.在如图11所示的电路中,已知R2=R4,A、C间电压U AC=15V,B、D间电压U BD=7V,则A、E 间U A E=__22V____。
7.电阻R1和R2并联在电路中,通过R1的电流时通过R2的电流的n倍,则R1和R2串联时,R1两端的电压U1与R2两端的电压U2之比____1:n__。
三、计算题8.在图1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15V,电阻R1、R2、R3的阻值均为10Ω,S为单刀三掷电键,求下列各种情况下电压表的读数:(1)电键S接B(2)电键S接A (3)电键S 接C7.5V,0V,10V。
2017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2《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规范训练
![2017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2《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规范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b2d3a4b190c69ec3d4bb7527.png)
2017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 2《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word 规范训练05 第2节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HUOYEGUIFANXUNLIAN ...................》活页规范训练(时间:60分钟)II 达标基训II知识点一 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1. 如图2-2-16所示的图线是两个导体A 和B 的伏安特性曲线,则它们的电阻之比为凡:尼= _______ :两个■导体中的电流相等(不为零)时,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U : &= _______ ;两个导体两端的电压相等(不为零)时,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L : I B = _______ 、解析2、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中的曲段(曲线)所示,由图2-2-17可知,灯丝的电De 6 Q 解析 由电阻的定义斤=错误!知,月点电阻兄=错误! Q=30「Q”点的电阻:几=错误!图幾中斜率的恵 义是什么?♦在M 图象中,图线的榊*=1=1- E 知条件有卿些? *山10 V 时,,30 A 人=10 A故出:/?产1:3由欧姆定律得当厶U 时•/:%=«十础*=1-3;当”店匕时出q 二+ • ^-=3-1答案 1 : 3 1 : 3 3 : 1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Ao 5 QBe 10 Q[]C. 1 Q图 2-2-16怎样根据因线求出电阻的阻值? 如何用欧姆定律求其他比值? 图 2-2-17Q =40 Q,从而曲段电阻改变10 Q,故B正确。
答案B知识点二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描绘3。
(双选)白炽灯接在220 V电源上能正常发光,将其接在一可调电压的电源上,使电压从0 V逐渐增大到220 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电流将逐渐变大B。
电流将逐渐变小C。
每增加1 V电压而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相同的D。
每增加1 V电压而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减小的解析"随着电压“的增大,由错谋!知,电流将逐渐变大,A选项正确,随着电流、电压的增大”灯泡的眞度增大,灯丝温度升髙.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灯丝的电阻值增■大。
【物理】2.2《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教案(粤教版选修3-1)
![【物理】2.2《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教案(粤教版选修3-1)](https://img.taocdn.com/s3/m/9a08ebed5f0e7cd185253616.png)
2.2 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导体的伏安特性,并解决物理问题2.进一步学习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关问题。
3.进而利用电路的串、并联规律分析电表改装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归纳、小结把知识系统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会在学习中灵活变通和运用。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教学重点是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难点:伏安特性三、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1.导体的伏安特性①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用纵轴表示电流I ,用横轴表示电压U ,画出的I —U 图线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②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在I —U 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导体电阻的倒数。
即k =tan θ=I U =1R③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a .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这样的元件叫线性元件。
b .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这样的元件叫非线性元件。
对欧姆定律不适用的导体和器件,电流和电压不成正比,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都是非线性元件。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先让学生回忆初中有关这方面(串、并联电路的规律)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串联和并联加以对比,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老师点拨:一是要从理论上认识串、并联电路的规律,二是过程分析的不同,引入电势来分析。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高中和初中的区别,也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学生自己先推导有关结论,老师最后归纳小结得出结论:(并适当拓展)(1)串联电路①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
I=I1=I2=I3=…②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U3+…③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R=R1+R2+R3+…④电压分配:U1/R1=U2/R2 U1/R1=U/R⑤n个相同电池(E、r)串联:E n = nE r n = nr(2)并联电路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2017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1《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每课一练
![2017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1《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每课一练](https://img.taocdn.com/s3/m/47dee39d10661ed9ac51f399.png)
2、1 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每课一练(粤教版选修3-1)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阻率ρ与导体的长度l和横截面积S有关B.电阻率表征了材料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C。
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很大D.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成电阻温度计解析:根据电阻率的决定因素知A错、B对;根据R=ρ错误!知ρ大R不一定大,C错;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可以用来制作标准电阻,D错答案:B2。
将截面均匀、长为l、电阻为R的金属导线截去错误!,再拉长到l,则导线电阻变为() A、错误!R B、错误!R C、错误!R D。
nR解析:R=ρ错误!,截去错误!再拉长l后的截面积为S′则错误!S=lS′,S′=错误!S,则R′=ρ错误!=错误!ρ错误!=错误!R、答案:C3。
一同学将变阻器与一个6 V的电源、6~8 V的小灯泡L及开关S串联后接在6 V的电源E上,,当S闭合时,发现灯泡发光。
按图2。
1.9的接法,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灯泡将( )图2。
1。
9A.变暗B。
变亮C。
亮度不变D.可能烧坏灯泡解析: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总电阻变小,电流变大灯泡变亮,选B、答案:B4。
把两根同种材料的电阻丝分别接在两个电路中.甲电阻丝长为l,直线为d;乙电阻丝长为2l,直径为2d、要使两电阻丝消耗的电功率相等,加在两电阻丝上的电压比应满足( )A、错误!=1B、错误!=错误!C、错误!=错误!D、错误!=2解析:根据电阻定律R=ρ错误!得R甲=ρ错误!=ρ错误!,R乙=ρ错误!=ρ错误!、根据电功率公式P=错误!,又因为P甲=P乙,所以(错误!)2=错误!=错误!=2,故错误!=错误!、答案:C二、双项选择题5、如图2.1。
10所示,a、b、c、d是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现把此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并要求滑片P向接线柱c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则接入电路的接线柱可能是()图2。
高中物理 2.2 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每课一练2 粤教版选修31
![高中物理 2.2 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每课一练2 粤教版选修31](https://img.taocdn.com/s3/m/8417cfc052d380eb63946d4a.png)
高中物理 2.2 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每课一练2 粤教版选修311.如图2-2-5所示,在一个粗细均匀、用同样材料制成的金属圆环上有A、B、C、D四个点,这四个点将圆周四等分.把A、B两点接在电路中时,导线中的电流I=6 A,如果保持a、b 两点间的电压不变,把A、C两点接在电路中,则电路中的电流为()图2-2-5A.6 AB.3 AC.4 AD.8 A答案:D2.在如图2-2-6所示电路中,R2=2R1,电路两端电压恒定.当S断开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5 A,电压表的读数为4 V,则当S闭合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 )图2-2-6A.1.5 A,6 VB.0.75 A,4 VC.1.5 A,0 VD.0 A,6 V答案:D3.如图2-2-7所示,一电压表和可变电阻R串联后接在电压恒定的电源两端,如果可变电阻的阻值减小到原来的1/4时,电压表的读数将由U变为2U,则( )图2-2-7A.流过R的电流将增大到原来的2倍B.R两端的电压将减为原来的1/2C.R两端的电压不变D.流过R的电流将增大到原来的4倍答案:AB4.一功率很大的用电器(如空调等)与电灯并联接在通电的电路中,电灯变暗,这是因为……( )A.用电器的接入使电路的总电流减小B.用电器的接入使电路的总电流增大C.由于导电的电线中的电压增大,使电灯两端的电压降低D.由于导电的电线中的电压减小,使电灯两端的电压降低答案:BC5.有一长且粗的导体,全长1 200 m,在其两端加上电压U时,导体中电流为0.5 A,若剪去一段后,再加上电压U,其电流为0.6 A,则剪去部分的长为( )A.100 mB.200 mC.300 mD.400 m答案:B6.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的电阻为1 Ω,把它截成等长的10段,再把这10段并联起来,则并联后的总电阻为( )A.0.01 ΩB.0.1 ΩC.10 ΩD.100 Ω答案:A7.加在某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3倍时,导体中的电流增加了0.9 A.由此可知,导体中原来的电流是_____________A,如果所加电压变为原来的1/2时,导体中的电流将变为_____________A.答案:0.45 0.2258.电阻R 1和R 2并联在电路中,通过R 1的电流是通过R 2的电流的n 倍,则当R 1和R 2串联时,R 1两端的电压U 1与R 2两端的电压U 2之比为U 1∶U 2=_____________. 答案:1∶n9.如图228所示,电阻R 1和R 2串联在电路中,两端电压为U,则加在电阻R 1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____.图2-2-8答案:R 1U/(R 1+R 2)10.如图2-2-9所示,电阻R 1和R 2并联在电路中,电路中的总电流为I,则流过电阻R 2的电流为.图2-2-9答案:IR R R 21111.如图2-2-10所示,两个定值电阻R 1、R 2串联后接在输出电压U=12 V(电压不变)的恒定电源上,有人把一个内阻不是远大于R 1、R 2的电压表接在R 1两端,电压表的示数为8 V.如果他把此电压表改接在R 2两端,则电压表的示数将( )图2-2-10A.小于4 VB.等于4 VC.大于4 V 或小于8 VD.等于或大于8 V答案:A12.如图2-2-11所示,两段材料相同、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等的导体接在电路中,总电压为U,则( )图2-2-11A.通过两段导体的电流相等B.细导体两端的电压大于粗导体两端的电压C.细导体内的电场强度小于粗导体内的电场强度D.细导体的电阻小于粗导体的电阻答案:AB13.有一只家用电熨斗,其线路结构如图2-2-12所示,改变内部接线方式可以使电熨斗获得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加热温度挡,在图2-2-13所示的四种不同的连线方式中,获得最低挡加热温度的是( )图2-2-12图2-2-13答案:B14.在如图2-2-14所示的电路中,三个电阻的阻值R1=2 Ω,R2=3 Ω,R3=4 Ω,电源电压恒定.图2-2-14(1)接通开关S,断开开关S ′时,R 1与R 2两端电压之比为__________. (2)两个开关S 、S′都接通时,R 1与R 2两端电压之比为__________. 答案: (1)2∶3 (2)7∶615.用A 电炉丝烧开一壶水需时间t 1,用B 电炉丝烧开同样一壶水需时间t 2.若将两根电炉丝并联起来,接在相同的电源上(电压相同),烧开同样一壶水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___. 答案:2121t t t t 16.电饭锅有两种工作状态,一种是锅内水烧干前的加热状态,另一种是锅内水烧干后的保温状态.如图2-2-15所示的是电饭锅电路的示意图,S 是感温材料制造的开关,R 1是电阻,R 2是加热用的电阻丝.当开关S 接通时,电饭锅处于什么工作状态?如果要使电阻R 2在保温状态时的电压是加热时电压的1/9,R 1/R 2为多大?图2-2-15答案:处于加热状态 R 1/R 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每课一练(粤教版选修3—1)
知能综合加
I 嫁
热点集训知能提 —
一、单项选择题
1 •如图2° 2。
20所示是两个电阻心 尼的图线,将两电阻局 尼并联后的电阻为凡
Ae 区域I Do 不能确定
解析:当两电阻并联后,其阻值比任一个电阻阻值都要小,A 选项正确。
答案:A
2. 金属铀的电阻值对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在如图2o 2。
21所示的图象中,可能表示金解析:由于同一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增加而变大,金属钳的电阻值对温度的髙低非常敏 感,显然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电流增大,产生的热量增多,从而使温度升高,则英电阻一左 变大,由图示图象可知,选项B 正确. 答案:B
3.
如图2。
2。
22所示为实验测得的小灯泡的Z —厂曲线,由图象可知(
)
则电阻斤的I-U 图象在图中( 属钳电阻图线的是(
C.区域III
A B C D
图 2. 2. 21
A•灯泡的电阻随两端电压的增加而变小,兄>尼
B.灯泡在状态A时的电阻等于连线0A的斜率的倒数
Ce灯泡在状态A时的电阻等于连线0A的「斜率
De该实验说明,对于灯丝材料一一鸨,欧姆左律不适用
解析:—图彖上各点对应的电阻等于曲线上各点与0点连线斜率&的倒数,即用4 A、C k
错,B对:欧姆定律适用于线性电阻,尽管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仍可用斤 =错课!求每一个状态的电阻,D错。
答案:B
4、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时,误将电流表和电压表接成如图2-2。
23所示的电路。
接通电源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 0—^—®—
L
图2。
2-23
Ae电流表烧坏
B.电压表烧坏
C.小灯泡烧坏
D.小灯泡不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的是电路的基本知识■在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时误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错接,此时,电流表和小灯泡先并联再和电压表串联,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电路中的电流很小,因此小灯泡、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不会被烧坏,而此时由于电流表的内阻很小,小灯泡被电流表短路,所以小灯泡不发光•则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二、双项选择题
5o仪器中常用两个阻值不同的可变电阻来调节电路的电流,一个作粗调,一个作细调,这两个变阻器可以按图2-2ro 24甲串联尼来或按图乙并联起来再接入电路,已知氏阻值较大,足阻值较小,则()
图 2. 2- 24
A o图甲中氏作粗调B。
图甲中丘作细调
Co图乙中丘作粗调 D.图乙中尼作细调
解析:在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配电压越大,调右大电阻会使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配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用来做粗调,而在并联电路中,通过大电阻的电流小,调巧大电阻对电路中的电学量影响不大,属细调。
答案:AC
6.如图2. 2。
25所示分压器电路,伏特表OW和OV:的读数分别用V’、V:表示,滑动变阻器斤的滑片C宜于丽正中位宜,
R'
A。
泄值电阻F的阻值越大,V:越接近V,/2
Be R的阻值越小,/越接近W/2
C°若将滑片C向万滑动,仏有可能为V/2
D.若将滑片C向川滑动,也有可能为Vx/2
解析:滑片C豊于滑动变阻器正中时,M段电阻丘和肚段电阻屆均等于滑动变阻器额左电阻水的一半,伏特表OV:和OV,读数之比V z : K=(/?井+斤/2): R片
故%=斤』/(斤井+斤/2)=错误!①
式中的斤井为滑动变阻器肚段电阻与F的并联电阻,因斤井⑷2,故有咏K/2,当F越大」并越接近〃2, %越接近"2,A对.当滑片Q向月滑动,*并=屉时,%=%/2,A对。
当滑片C向月滑动斤井增大,据①式知%增加,当斤井=屁时,V2= K/2, D对,反过来滑片Q向万滑动,斤井减小,屉增加,%更加减小,C错,D对。
答案:AD
7»某同学研究三种导电元件的伏安特性,他根据实验中所测得的数据,分别绘制了I-U 图线,如图2。
2。
26甲、乙、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扎图甲的元件可以作为标准电阻使用
B.「图乙的电阻随电压升髙而增大
C.图丙的电阻随电压升髙而增大
B只有图乙才是可能的
答案:AB
8.有三个电阻的阻值及额左功率分别为丘=16 Q, R = 10 W,足=20 Q,乙=80 W,尼=5 Q, A =20 W,它们组成的电路如图2-2o 27 (甲)、(乙人 确的是()
R\ R2 Ry >-{=>—
C=}—C=K>
R2
(丙)
图 2。
2.27
氛图(甲)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60 V B.图(乙)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3、5 A C •图(丙)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17. 5 V D. 图(丙)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110 W
解析:分析图(甲):先由戶=力计算三电阻的额泄电流错误! = 1A 」=错误!=2A 」 =错误! =2 A,三电阻的额立电流最小为1 A,1A 就是该电路保证各元件不损坏的最大电流, 即厶=1 A,故最大电压&=▲(丘+尼+尼)=35 V,选项A 错。
分析图(乙):先根据错误!汁算各元件的额左电压卫=错误!=10*圧=错误!=40V, 丛=错误! = 10 V,三电阻最小的额立电压为10 V, 10 V 就是该电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值,
即£;=10\\故电路允许的最大总电流厶=¥+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A ZU =3、5 A,选项B 正确。
对图(丙•)分析:在对图C 甲)和图(乙)的分析中已经知道.恥 尺的额左电压分别是10 V 和40V,故并联部分允许承受的最大电压^ =10V,该部分的最大电流=^-+^-=
(错误!+错误!)A=l 、5 A :又知尼的额左电流I 、=2 A,故整个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1^=1: =1、5 A,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 AIR+1心=I 品W = (1、5X5+ 10) V=17. 5 V,选项 C 正确。
根据求岀的最大允许电压及电流,可计算岀图(丙)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P,=I a U a =l. 5X17. 5 W=26、25 吃选项 D 错. 答案:BC
9.计算机光驱的主要部分是激光头,它可以发射脉冲激光信号,激光扫描光盘信息时,激光 头利用光敏电阻自动计数器将反射回来的脉冲信号传输给信号处理系统,再通过计算机显示 出相关信息。
光敏电阻计数器的示意图如图2。
2.28所示,其中兄为光敏电阻.尼为定值电
阻,此光电汁数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
图 2。
2. 28
九当有激光照射凰时,处理系统获得髙电压
(丙)所示“下列关于各图的说法中正
(甲) 二二激光
B.当有激光照射凡时,处理系统获得低电压
C.信号处理系统每获得一次低电压就计数一次
D.信号处理系统每获得一次高电压就计数一次
解析:光敏电阻的特性是光强增大,电阻减小,当反射回来的激光脉冲照射到光敏电阻用上时,因貝阻值减小,使闭合回路的总电阻减小,回路的总电流增大,凡两端的电压增大,即信号处理系统获得一次髙电压,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因为光敏电阻自动汁数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激光脉冲信号后,把脉冲信号传输给信号处理系统,计数一次,此时正是信号处理系统获得一次髙电压,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答案:AD
三、非选择题
10c如图2・2。
29所示,兄=2 Q, R:=3 Q,滑动变阻器最大值氏=5 Q,则当滑动触头从a滑到b的过程中,安培表示数的最小值为多少?
解析:设触头上部分电阻为xQ,则下部分为(5—Q Q,总电阻斤=错误!=错误!由数学知识可知当2+x=8—x时,即x=3。
时,斤最大,此时血错误!Q=2、5 Q、
安培表的示数最小值错误!=错误!A=2 A
答案:2 A
11。
相距40 km的月、万两地架两条均匀的输电线,电阻共为800 Q,如图2。
2。
30所示。
如果在小万间的某处发生短路,这时接在月处的电压表示数为10 V,电流表示数为40 mA、求发生短路处距勺处有多远?
图2。
2. 30
解析:设发生短路处距月端的总电阻为心由欧姆左律得*错误!,凡=错误!=错误!Q
=250 Q、
根据电阻在月、3两地分布均匀,应该有错谋!=错谋!,x =错课!• L
=错误!X40 km=12. 5 km、
2017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 2《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word 每课一练
(2)开始不变,后来逐渐增大 (3)增大
答案:12、5 km
编号 1 2 3 1 5 6
7 8 U/N
0、20 0、60 1、00 1> 10 80
2、20 2、60
3、00
Z/A 0、020 0、060
0、100
o 、i4a
0、170 0、190 0、200 0、205
发光 情况
不亮
微亮
逐渐变亮
正常发光
I-U (2) 从图线上可以看出,当小灯泡的电功率逐渐增大时,灯线电阻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__ 。
(3) 这表明导体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髙而________ .解析:画图线时所取标度必须合适,以所 画图线尽量布满坐标纸为宜,且使尽可能多的点分布在图线上,苴余点均匀分布在两侧,个别 偏差较大的点舍去. 答案:(1)7-^图线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