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点梳理:通过对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模块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能力提升: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3. 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力的概念、相互作用、重力、摩擦力、浮力、二力平衡、牛顿三定律、能量守恒等。

2. 热学:温度、热量、比热容、热传递、蒸发、沸腾、气压与沸点等。

3. 电学: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串并联电路、磁场、电磁感应等。

4.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平面镜、透镜、视力矫正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每个模块的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2. 课堂练习:针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4. 复习总结:每周进行一次复习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5. 考试测评:每月进行一次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四、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理规律。

2. 实例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教师及时解答,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家长反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主要涉及教材第二章《力和运动》和第四章《热学》。

详细内容包括: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机械能、内能、热量传递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实验器材(滑轮、小车、弹簧测力计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相互推开,让学生感受力和运动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牛顿三定律的应用:分析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讲解如何运用牛顿三定律求解。

(2)动量守恒:讲解一个碰撞问题,说明动量守恒的条件和求解方法。

(3)能量守恒:以一个物体自由下落为例,解释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换,强调能量守恒。

3.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典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难点:针对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行详细讲解。

六、板书设计1. 牛顿三定律2. 动量守恒3. 能量守恒4. 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沿斜面向下滑动,已知斜面倾角和物体质量,求物体滑到斜面底部的速度。

(2)两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发生弹性碰撞,已知两物体质量、初速度,求碰撞后的速度。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1)研究物体在复杂力作用下的运动,如圆周运动、抛体运动等。

(2)探讨动量和能量的守恒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应用,如天体运动、化学反应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牛顿三定律:理解每个定律的含义,能熟练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压强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比热容、电路原理、欧姆定律、电功率计算等。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电路原理、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压强计算、电功率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滑轮组、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等)。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如滑轮组提起重物),引导学生复习力的合成与分解。

2. 讲解:回顾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压强计算等知识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上述知识点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解答疑问。

4. 实验演示:展示电路原理、欧姆定律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5. 讲解:讲解电路原理、欧姆定律、电功率计算等知识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的合成与分解2. 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3. 压强计算、阿基米德原理4. 电路原理、欧姆定律、电功率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已知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10N和20N,求物体的合力。

(2)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力F=10N的作用,求物体的加速度。

(3)一个长方体水箱,长、宽、高分别为2m、1m、0.5m,水箱内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水箱内水的压强。

(4)一个简单的电路,已知电阻R1=10Ω,R2=20Ω,电压U=12V,求电流I。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5篇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5篇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物理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1机械能及其转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

(2) 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领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滚摆,棉线,铁锁,人造卫星挂图。

(四)教学过程1.复习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

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2.引入新课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

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3.进行新课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图14.5-1,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

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中考物理第一轮考点专题复习教案 声现象

中考物理第一轮考点专题复习教案 声现象

声现象 [中考目标聚焦]课表解读考点盘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传播最慢,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即使在同一种介质中,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声速也是不相同的.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声音的三要素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振幅决定;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音色不同,声音的波形不同.(3)噪声噪声通常是指那(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传播最慢,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即使在同一种介质中,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声速也是不相同的.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声音的三要素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振幅决定;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音色不同,声音的波形不同.(3)噪声噪声通常是指那1.近年来对声现象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怎样防治噪声、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乐音的特征等内容上,其中噪声污染、超声波及次声波是新课标考试的热点,值得关注.2.在今后的中考中,考试的题目仍然会以基础性较强、难度不大的题目为主.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会集中体现在如何减弱(控制)、防治“噪声污染”等方面. ;4.创新试题有所增加,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是人类进步的加速器,近两年来中考特别注重这一点,需要突破常规思维进行创新,这样不但考查物理知识,同时向同学们传递了创新的方法,希望引起同学们的注意.片,因此我们说因碎纸片在振动而推知鼓面在振动. 这种将不容易直接观察的细微现象,通过某种方式转化成直观、形象的现象表现出来,这种转换思想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知识网络梳理][课前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巩固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 。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物理复习资料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物理复习资料

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物理复习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物理教材,主要复习第一章至第四章的核心知识点,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章《机械运动》: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位移、路程;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

章节:1.11.42. 第二章《热现象》:温度、热量、内能;热传递、热膨胀;物态变化;分子运动论。

章节:2.12.43. 第三章《光现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的色散。

章节:3.13.44. 第四章《电现象》:电荷、电场;电流、电阻、电压;电路;电磁感应。

章节:4.14.4二、教学目标1. 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光的折射、电路分析、电磁感应。

重点: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热传递、光的反射、简单电路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滑轮、光线仪、电路图等)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 复习:对每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典型例题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相似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惑,加强课堂互动。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知识框架:以章节为单位,列出主要知识点。

2. 例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展示解题过程。

3. 重点、难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突出显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速度、加速度、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2)分析题: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电路分析。

(3)应用题:结合生活实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答案:详细写出解题过程和最终答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电路初探》和第十五章《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两章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的定义、单位及测量,电压的概念、电路中的电压规律,电阻的定义、影响因素及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 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测量。

难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电池、电路图卡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知识回顾(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通过例题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电流、电压、电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电路应用,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特点。

2.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单位、测量及关系。

3. 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电路图,分析电路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2)测量一个电阻器的电阻值,并记录数据。

(3)根据给定的电流和电压值,计算电阻值。

2. 答案:(1)串联电路:因为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2)见实验数据。

(3)根据欧姆定律:R = U/I,计算得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特点掌握较好,但对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初三物理一轮中考备考方案

初三物理一轮中考备考方案

初三物理一轮中考备考方案一、方案背景介绍初三的小老弟老妹儿们马上就要面临中考这个大挑战啦,物理这门学科在中考里可是占了不小的比重呢。

就像打游戏,这是一个重要的关卡,我们得好好准备,不能马虎。

咱这个一轮中考备考方案啊,就是要给初三的小伙伴们在物理复习的道路上点亮一盏明灯。

二、目标与需求说明目标嘛,很简单,就是让初三的同学们在物理中考里取得好成绩。

那需求呢,同学们可能对物理的一些概念还模模糊糊,像力学里的受力分析,电学里的电路连接,这些都是需要重点攻克的地方。

而且大家还得熟悉中考物理的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三、解决方案概述1. 基础知识巩固把初中物理的课本都找出来,从最简单的声、光、热开始复习。

比如说声音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

让同学们把课本上的概念、公式都整理到一个小本子上,每天早上拿出来读一读,就像背单词一样。

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像质量和重量,功率和功,要做专门的对比练习。

可以找一些有趣的动画或者小实验视频,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些概念的区别。

2. 重点知识突破力学方面,重点复习牛顿定律。

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实验,比如用小车在不同粗糙程度的平面上滑动,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然后结合实验结果,讲解牛顿定律的应用。

电学部分,电路的连接和欧姆定律是关键。

给同学们一些简单的电路元件,让他们自己连接电路,测量电压、电流,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电阻,这样能更好地理解欧姆定律。

对于能量转化这部分,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像电灯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电动机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让同学们多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题型专项训练中考物理的题型就那么几种,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

针对每种题型,收集大量的练习题。

比如说选择题,要让同学们学会用排除法、代入法等解题技巧。

填空题要注意单位的填写,实验题要清楚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

计算题要强调解题的规范性,写清楚已知条件、公式、代入数据和计算结果。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主要围绕教材《物理》第九章《电学基础》和第十章《磁学》进行复习。

具体内容包括:电路的组成与分类、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计算;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磁场、磁效应、电磁感应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路的组成、分类,以及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了解实际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组成与分类、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难点:电路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图示、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源、导线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组成和分类。

2. 例题讲解:(1)计算一个简单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

(2)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或电阻。

(3)计算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

3. 随堂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4. 讲解难点:针对学生遇到的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组成与分类2.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计算3. 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4.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给定的电路图,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2)应用题:根据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课后统一发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了解电磁感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习其他物理定律,如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提高物理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巩固电学、磁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考物理复习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2.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3. 学生的随堂练习与反馈4. 板书设计的条理与清晰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在教学内容上,应重点关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计算,这两个部分是电学基础中的核心知识点,也是中考物理的重要考点。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电与磁》的13节,详细内容包括:磁场及其分布特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基本概念,了解磁场的特点及磁感线的分布;2. 使学生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掌握安培定则;3. 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磁感线的理解、安培定则的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掌握。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概念、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电流表、导线、指南针、电动机模型等;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磁铁、导线、电流表、指南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电动机模型,让学生思考电与磁之间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1)学生观察电动机模型,思考电与磁的联系;(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电与磁的知识。

2. 例题讲解(1)磁场及其分布特点;(2)电流的磁效应;(3)电磁感应现象。

3. 随堂练习(1)判断磁感线的方向;(2)应用安培定则分析电流产生的磁场;(3)计算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应电动势。

4. 学生实验(1)观察磁铁周围磁感线的分布;(2)验证电流的磁效应;(3)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磁场及其分布特点2. 电流的磁效应3. 电磁感应现象4. 安培定则5.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磁感线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解释安培定则,并举例说明;(3)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某电磁感应实验中的感应电动势。

2. 答案:(1)磁感线是描述磁场分布的线,从磁铁的N极出发,回到S 极,磁感线越密,磁场越强;(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让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其他四指所指的方向即为磁场的方向;(3)感应电动势E=BLv,其中B为磁感应强度,L为导线长度,v为导线在磁场中的速度。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机械能》和第十五章《电能》。

具体内容包括:1. 第十四章:第1节动能和势能,第2节机械能守恒,第3节能的转化和守恒。

2. 第十五章:第1节电路,第2节电流,第3节电压,第4节电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能和电能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使学生理解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电能的计算。

重点:动能、势能、电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如小车、电池、灯泡等)。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滑滑梯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转化。

2. 讲解:(1)复习动能、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讲解电能的概念,以及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相关知识。

3. 例题讲解:(1)动能和势能的例题。

(2)机械能守恒的例题。

(3)电能计算的例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十四章: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

2. 第十五章:电路、电流、电压、电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物体在不同高度下的动能和势能。

(2)分析一个电路图,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机械能和电能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例题和练习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能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节能环保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4.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详细程度。

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通过动画、实验等多种形式,直观展示机械能的转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物理第⼀轮复习教案(全)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第⼀讲、机械运动【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

3.误差和错误。

4.长度的测量⽅法。

【知识结构】考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测量⼯具:刻度尺、⽶尺、⽪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m );其他单位有:千⽶(Km )、分⽶(dm )、厘⽶(cm )、毫⽶(mm )、微⽶(µm )、纳⽶(nm )。

1 Km=1000 m ;1 dm=0.1m ;1 cm=10-2m ;1 mm=10-3m ;1µm =10-6m ;1 nm =10-9m常考的物理长度估测课桌的⾼度约0.75 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 cm,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0~30 cm,⼀⽀铅笔长度约20 cm, 成年⼈⾛两步的距离约1.5 m,教室每层楼⾼约3 m,⼀张纸的厚度约0.1 mm(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会看(视线与尺⾯垂直);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磨损刻度尺进⾏测量。

2.时间的测量(1)测量⼯具:秒表、⼿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 );常⽤的单位有⼩时(h )分(min )等。

1h= 60 min= 360 s. (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如测脉搏跳⼀次的时间:先⽤秒表测脉搏跳若⼲次所花的时间,再⽤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次所花的时间。

常考的时间估测橡⽪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 s ;演奏中华⼈民共和国国歌⽤时约50 s ;普通中学⽣跑完100m ⽤时约15 s ;脉搏1 min 内跳动的次数约75次.考点⼆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个物体相对于另⼀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运动和静⽌是相对的。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的相关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第十二章《电学基础知识》和第十三章《磁学基础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的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磁场的基本性质,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应用。

3. 了解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磁场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电路板,电源,导线,灯泡,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磁场演示器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电源、导线、灯泡、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引导学生回顾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例题讲解:(1)计算给定电阻、电流和电压下的电功率。

(2)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计算相关物理量。

练习题1:根据给定的电路图,计算各电阻的电流和电压。

练习题2:已知一个灯泡的额定电压和功率,求其电阻,并计算在实际使用时,当电源电压变化时,灯泡的实际功率。

4.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和关系。

2.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 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4. 磁场的基本性质,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给定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2)分析一个实际电路中的串并联关系,计算各电阻的电流和电压。

2. 答案:(1)电流 = 电压 / 电阻。

初中物理第一轮中考复习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第一轮中考复习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复习教学设计一、知识网络二、识记巩固1.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三要素 力和机械 三种常见的力 弹力 重力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工具 概念:相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 概念: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概念: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G =mg作用点 :重心 影响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杠杆 概念:可以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杠杆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 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轮轴: 省力 斜面: 省力 简单机械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分离、变滑动为滚动4.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5.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6.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7.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8.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9.摩擦力分类:10.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11.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12.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优质教案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优质教案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优质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涉及教材的第四章《电学》和第六章《光学》。

详细内容包括:电流的概念、欧姆定律、电阻的计算;光的折射、反射、平面镜成像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流、欧姆定律、电阻等基本概念,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2. 了解光的折射、反射现象,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流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教学重点:电流、电阻的概念,光的折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源、导线、平面镜、光线发生器、光屏等。

学具:学生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平面镜、光线发生器、光屏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的读数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电流的计算:通过实际电路图,讲解电流的计算方法。

(2)欧姆定律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讲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计算给定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

(2)让学生解释光的折射、反射现象,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电流、电压、电阻,观察平面镜成像,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3. 光的折射、反射现象及平面镜成像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给定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

(2)解释光的折射、反射现象,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研究其他影响电流、电压、电阻的因素。

(2)了解光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望远镜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电学、光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为中考物理复习奠定基础。

中考一轮复习教学案 九年级物理第2章 物态变化(含答案)

中考一轮复习教学案 九年级物理第2章 物态变化(含答案)

表中所列的两种物质,他应选用表中的液体
(酒精/水银)做测温物质。他
自制的温度计如图 2-5 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他把这个温度计先后放在冰水混合物和
沸水中,分别标出了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 A 和 B。他又将自制的该温度计放在刻度
尺旁边,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

测温物质 水银 酒精
凝固点/℃ -39 -117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4.(2019 苏州)如图 2-6 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
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烛蜡吸收的热量相同
沸点/℃ 357 78
图 2-5
图 2-6
3.(2019 扬州)《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
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先确定
(铁棒 A/铁夹 B/铁圈 C)的位置。实验中,需要观察试
管内物质的
,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2)分析图乙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为_____;该物质
第 40min 的内能_____(大于/等于/小于)第 20min 的内能。 9.小南同学用同一酒精灯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后,根图据记2-1录2 的数据,得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第十五章 电功和电热(2课时)第1课时 电功、电功率一、课程标准1.知道电能表作用,了解技术参数并会正确读数和计算电费;2.理解电流做功;3.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4.会计算电功和电功率;5.正确认识和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二、知识梳理 电功的意义: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 能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电能.1 kW ·h= J . 电功的公式 ,其它公式 、 、 .电能表是测量 的仪器.电功率的意义:表示电流做功 的物理量.定义式 .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其它公式 、 . 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三、考点梳理 考点一 电能表、电功 【典型例题】 1.小明家电能表上月底的示数为 ,本月底的示数如图15-1-1所示,他家本月消耗电能_2818.2__kW ·h.小明家同时工作的用电器总功率不得超过__8800__W .小明将一个电风扇单独接入电路中,10 min 内电能表的指示灯闪烁了32次,此过程中电风扇消耗电能___36000_J ,其功率为___60___W. 2.在“探究电流做功多少与电压、电流的关系”的活动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5-1-2甲、乙、丙三个电路。

(1)实验中我们通过比较 灯泡亮度 来比较相同时间内电流做功的多少,所用的两灯L 1和L 2规格是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2)利用图甲可以研究电流做功多少与 电流 的关系。

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图甲电路存在一个缺陷,其缺陷在于 不能多次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

(3)在乙图的实验中,两灯都发光,但灯L 1较亮,灯L 1两端的电压也较大,根据此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在电流一定时,电压越大,电功越大 。

(4)某同学想利用丙图来研究电流做功与电压的关系,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的位置来改变灯两端电压,他设计的实验方案中存在什么问题? 不能控制电流相同 。

【拓展变式】 电功率电功 图15-1-11.小明上次查看家中电能表示数为,本次查看时电能表读数如图15-1-3所示。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设计:《物态变化》复习课 教学设计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设计:《物态变化》复习课  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的编排注重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入于,内容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的分析,认识物态变化。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探究实验的方法,通过探究实验总结出各物态变化的条件、温度变化的规律及吸热、放热规律,并学会记录和处理数据。

二、设计思想本章的内容比较多而且琐碎,但它的内容特点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的现象,有了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学生就能比较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本章的知识点及难点和考点,对主要知识点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的物质在物态变化中的特征及发生的条件。

2、能用水的三态交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温度计的使用 2.物态变化的过程难点: 1.固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温度时间”图像。

2.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五、学生课前准备1.已完成本章知识体系2.课前齐读本章的知识点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课水循环: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 、_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二)复习本章主要考点考点1 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的判断与应用生活实例:蜡油流下、冰雪消融、滴水成冰、豆腐冷冻后从冰箱取出、冬天动物口中呼出白气、露珠、霜、冬天室外胡子变白、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上出现一层小水珠、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灯泡内壁变黑、吹气与哈气考点2 图像法在熔化凝固及沸腾规律中的应用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考点3 物态变化实验的考查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图乙是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的图像.(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冰受热均匀,还应对冰块进行.(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变化,由图乙可读出某时刻时温度计的示数是℃.(3)由图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第8分钟处于态.(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选填“A”或“B”)A 寻找普遍规律B 减小实验误差(5)小红同学将上面实验熔化后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如图丁所示,记录了某段时间温度计的示数,并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戊所示①在烧杯上覆盖中心有孔的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图丁实验装置组装顺序应为:②由图象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由此推测水面上方的大气压标准大气压③实验结束后,小红撤去酒精灯后,发现烧杯里的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请你帮她解释一下:.(6)小红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时间/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70温度/℃ 99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22①请你你帮小红通过描点在己坐标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②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小红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左右.(三)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1、日常生活中,炸油条用油,煮面条用水,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__不同,可以对不同的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________,(选填“温度”或“热量”)使用高压锅时,锅内气体压强比外界大气压高,所以水的沸点_____100℃,食物可以很快煮熟。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最新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最新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九年级中考物理的第一轮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第十章“电磁学”和第十一章“现代物理技术”。

具体内容包括:电磁感应、电场、磁场、电流、电阻、电功率的计算,以及基础的量子理论和原子结构。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磁学基本概念,如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

2. 学会运用公式进行电流、电阻、电功率的计算。

3. 了解量子理论和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电场、磁场与电流、电阻、电功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电磁学基本概念的记忆与应用,计算题的解题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磁感应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等。

2. 学具:练习册、计算器、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电磁感应实验,引导学生回顾电磁学的基本概念。

2. 知识点讲解:1) 电场、磁场概念回顾;2) 电流、电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讲解;3) 量子理论和原子结构简介。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步骤和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5. 互动环节: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互相讨论。

六、板书设计1.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2. 内容:1) 电磁学基本概念;2) 电流、电阻、电功率计算公式;3) 量子理论和原子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计算题:根据给定电路,计算电流、电阻、电功率;2) 简答题:解释电磁感应现象,并举例说明。

2. 答案:1) 计算题答案:根据解题步骤,给出计算结果;2) 简答题答案:明确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给出实际例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物理资料,了解电磁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无线充电、磁悬浮列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物理中考总复习教案教案篇数课题第十七章欧姆定律(一)授课日期布置作业【复习计划】欧姆定律是研究电路最重要的规律之一,也是是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课标对欧姆定律这部分的要求是:理解欧姆定律,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发现,中考中对学生的两个方面的能力考察明显增加。

一个是对电路图的识别,这个也是学生在初三涉及电学知识时候感到最头疼的地方,教师要在平时的电学题目分析过程中慢慢的引导学生去正确的分析电路,所以在复习欧姆定律时候也不要忽视这一点;二是对欧姆定律的计算方面有所加强,并且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题目,针对这一点,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熟悉各种类型的题目,了解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

【教学目标】1、电路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或导体的电阻的关系。

判断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或通过导体中的电流改变时,导体电阻是否变化。

2、应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

如:⑴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大小⑵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的串联分压,并联分流来求电路中的比值大小问题;⑶分析当电路组成发生变化时,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或计算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计算在不损坏电表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等。

3、实验能力:⑴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得出结论;⑵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会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器材等;⑶分析实验过程中发生电路故障的原因;【重点难点】重点: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2、利用欧姆定律的简单的计算;3、欧姆定律的应用,包括伏安法测电阻;串、并联的分压分流问题;动态电路的取值问题;电路故障的原因问题。

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一、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师讲述: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开始复习欧姆定律知识,首先我们从引出欧姆定律的两个实验开始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第一课时声音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空气中最慢。

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传递信息4.声音的利用:传递能量测量距离检测物质是否存在缺陷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5.乐音的三特征:响度:由振幅决定音色:由材料和结构决定。

次声波:频率小于20HZ 大象鳄鱼地震海啸等6.声音的分类:可听声:20HZ----20000HZ 人说话的声音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 蝙蝠海豚鲸B超在声源处减弱7.减弱噪音的途径: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到达人耳处减弱8.声音的特殊利用:利用音色和音调来鉴别物质是否存在缺陷。

二、习题:有一个山峡宽1200m,两旁都是峭壁,有人在山峡内大喊一声,他听到头两次回声的时间差是5s,求该人离峭壁的距离分别是多少?第二课时光光的反射自然光源:太阳等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人造光源:电灯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

3.光线: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箭头方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实际上并不存在,是一种假想。

可见光4.光的分类: 红外线:波长长,有热效应。

(遥控器) 看不见的光紫外线:波长短,有荧光效应(验钞器)红、橙、黄、绿、蓝、靛、紫。

5.光的色散: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白色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黑色 6.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平整。

7.两种反射 都遵循反射定律漫反射:反射面曲面粗糙。

8.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相交而成,用眼可看到也可用光屏接收到。

9.虚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用眼可看到,但不能用光屏接收到。

成正立、等大、左右倒置的虚像。

10.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根据反射定律作图:先画法线。

11.两种反射作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先找像点。

12.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透明物体: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13.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凸面镜:使光变得发散。

14.三种镜子:平面镜:改变光路都可以成像。

凹面镜:使光变的会聚第三课时光的折射透镜1.光在不同种或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折射规律:①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③当光线从密度小的介质进入到密度大的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

④当光线从密度大的介质进入到密度小的介质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4透镜的分类: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注:对于会聚和发散要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做对比,是以入射光线为参照物折射光线的变化情况。

5.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虚像同侧正,物远像变大。

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6.眼睛与眼镜:近视眼: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增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

远视眼: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减弱,使像成在视网膜后方。

第四课时物态变化1.温度: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3.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五会”会选:估测被测液体温度后选择合适的量程。

会看:看清0刻度、量程、分度值。

会放:玻璃泡要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使温度计接触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会读: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读数时玻璃泡必须停留在被测液体中,并且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会记:记录温度示数和单位5.各种物质形态之间的转化:固② ④液 气①熔化 吸热 ②凝固 放热 ③凝华 放热 ④升华 吸热 ⑤液化 放热 ⑥汽化 吸热6.汽化的两种方式:6. 液化的两种方式:降温和压缩体积。

7. 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的形成: ①云、雨、雾、露都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②雪和霜都是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

第五课时 电学初步1. 电荷:也叫电,物质的一种属性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②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像相互吸引③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2. 物体带电的本质:得失电子。

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

3. 导体、半导体、绝缘体、超导体①③⑤ ⑥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超导体:在一定温度下实现零电阻。

产生:电荷的定向移动。

4.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5.电流的三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

用来表示电流强度的物理量6.电流: 单位:A mA μA 测量:电流表8. 电路: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通路:电路处处联通的电路9. 电路的三种状态 断路也叫开路:电路在某处断开的电路 短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电源负极。

电源:提供电能,为电路提供持续电流。

用电器:消耗电能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线:输送电能,同时也在消耗部分电能 串联:将电路元件顺次连接的电路 11.电路的连接方式:并联:将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混联:串联和并联组成的混合电路。

12.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形。

划分不绝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0.电路中部分的作用推动电荷发生定向移动,产生持续电流。

13.电压:单位:V测量:电压表①串联:I=I1=I214.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②并联:I=I1+I2①串联:U=U1+U215.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②并联:U=U1=U2第六课时电阻欧姆定律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电阻电阻:单位: Ω影响因素:R=ρL/s (t)金属类导体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绝大多数非金属导体随温度升高电阻减小变阻箱: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电阻个数实现变阻3.变阻器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电阻丝长度实现变阻。

常见接法:一上一下4.滑动变阻器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在接入电路时,将滑片放在阻值最大处,保护电路5.电阻的串联:R总=R1+R2R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值都要大。

6.电阻的并联:1/R 总=1/R 1+1/R 2 R 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值都要小。

7.在两个电阻并联中,若一个阻值不变,另一个阻值增大,R 总增大。

R 总=R 1R 2/R 1+R 2 (上乘下加)8.并联电阻简化:将前两个电阻上乘下加后再与第三个上乘下加并联:R 总=R/n均匀拉伸:R 拉=n 2R 10.电阻丝的均匀拉伸与对折对折:R 拉= R /n 2 测定值电阻 原理:R=U/I 11.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 原理:P=UI 只测一次,因为小灯泡的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12.滑动变阻器的2种作用:①凡是在测量实验中,除保护电路外,还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作用。

(小灯泡功率实验除外)②凡是在验证实验规律的试验中,除保护电路外,还起多次测量排除实验偶然性,验证实验规律普遍性的作用。

13.欧姆定律:I=U/R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第七课时 等效电路图 电路故障分析9.相同阻值的串并联 串联:R 总=nR1.等效电路图就是将一个复杂的电路通过适当的方法改画出简单的串联、并联的电路。

2.画等效电路图的几种方法:①电流分析法:判断电流的流径。

电源正极用电器电源负极在这个过程中,若电流不出现分支,那么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出现分支,则各支路之间是并联。

②拉线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者电源,则可将导线任意拉伸或缩短。

③去表法:在电路中,将电压表看成是断路,将电流表看成是导线。

④标号法:将电路中各接线柱标为1和2,若连接为1212···,电路元件之间是串联;若连接为1122·····电路元件之间是并联。

⑤等势法3.电路故障分析方法:①利用电表分析法:a:电流表示数正常,电压表无示数:原因:电压表损坏;电压表接触不良;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b: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原因:电流表短路;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断路。

c: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无示数:原因:两表同时短路;干路断路。

②:利用导线检测。

习题1R1 R2 R3习题2R1习题3习题4习题5 习题6R1R2R4R3R1R2R3R4R1R2R3R1R2 R3R4习题7习题8习题9 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电路做电学实验时,出现一处故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R 1短路。

B.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R 2断路。

C.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R 1断路。

D.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实数,则R 2短路。

习题10.在如图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发现亮灯都不亮,电流表的指针几乎指在零刻度线不动,电压表有明显的偏转,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A.灯泡L 2短路B. 灯泡L 2断路C.灯泡L 1断路D. 两灯都短路第八课时 电功 电功率 电热 R1 R2 R2R3 R4 R5 R6 L R1 R2L2 L1电流所做的功。

1.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2.电功的单位:焦耳(J)常用单位:kw/h 1kw/h=3.6×106J3.电功的计算:W=UIt=Pt4.测量:电能表①220V 10A(20A):该电能表只能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额定电流为10A,瞬间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不超过20A.②3000r/KWh:电能表表盘转3000转消耗电能1KWh.电流在单位时间做的功。

5.电功率:单位:W kw计算公式:P=UI=W/t6.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①额定电压是由用电器本身决定,实际功率是由实际电路决定。

②U2实/U2额=P实/P额例:220V 60W的物理含义:220V,额定电压,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220W,最大功率是60W;一般在计算时,看见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先算电阻,(P=U2/R)同时还可计算出额定电流。

7.电热: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8.电热器:主要部件是发热体,由电阻较大,熔点高的材料制成。

它的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

9.计算:Q=I2Rt10.家庭电路: ①元件:电源线电能表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

②家庭电路:一火一零220V 。

③开关、保险丝接在火线上。

11.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①整体代入法:利用基本公式和推导公式代入数值进行计算,在计算时,要先选公式,选择在题目中含已知量最多的公式进行计算。

(P=W/t=UI=U 2/R=I 2R ,只在纯电阻电路中适用) ②分步法:在任何一个复杂或者简单的电路中,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