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数学课堂的互动对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行数学课堂的互动对话

教师精练的设问、精妙的启发、精彩的对话都能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有些老师片面地看重了语言的教育作用,生怕学生这里不会那里不懂,于是这里讲讲那里说说,结果课堂教学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讲课”了,数学课堂变成了“课堂独白教学”或“自问自答教学”,直接的后果是教师上课也累,学生还听不懂;教师的废话越多,有时会打断学生的思路,久而久之,学生也对数学课失去兴趣,因此由“独白教学”转向“对话教学”迫在眉睫。

一、师生的互动,共奏和谐之歌。

(一)创设情境,利于角色互动

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我为了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有时候改变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让学生来当小老师。

案例1: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解方程时,学生学会了解ax+b=c的方程后,下节课要学ax+bx=c的方程,我就先出了一题:2x+5x=56,告诉学生这是数学小博士给我们出的题目,你们来动脑筋。学生一下子有了探究的欲望,有的学生说一共是7个X ,所以X是8;有的学生说,我会用乘法分配律(2+5)×x=56,X=8;也有的学生说我用凑数的方法,发现X=8。我说:“谢谢这几位同学,你们真是数学博士,教给了老师这么多的方法。”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更主要的是使师生的角色互换,有利于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走近生活,进行语言互动

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没有生活作为数学素材,学生的学习是空中楼阁,没有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素材,那不是学生学习的材料,而是童话世界里的虚构。

案例2:教学“认识几百几十几”中,要求学生能根据新授内容编一道一步计算的含数学问题的生活实例,其中有一位学生说:“妈妈买来300个条鱼,送给奶奶100条,我家吃了多少条?”他讲完后,顿时引起一片哄笑。其中一个学生奶声奶气地说:“300条鱼你妈妈一个人能搬得动吗?再说也吃不完呀。”猛一听,这个“分鱼问题”确实有点玄乎,不符合生活实际,但细琢磨,这可是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我随即追问大家:“你们家一年里买300条鱼多不多?”“不多!”学生齐说。“既然不多,你们笑什么,其实他只不过少说了几个字,如果添上‘去年一年里’,你们觉得怎么样?”经老师一点拨,学生们个个觉得有道理。与此同时,我不仅肯定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思考,还表扬了他的爱心,他露出了笑容,从他的

笑脸中,我读懂了——只有通过师生的语言互动,才能让学生有这种自信、这种满足感。

(三)合作学习,探究中的互动

针对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对话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就是这节课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即是每节课知识的核心。教学中学生通过对话来表示自己的观点,利用集体作用,挖深挖透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准确牢固掌握知识。

案例: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可以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展开一组由浅入深的对话,边在小组里交流讨论: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②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④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⑤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这样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计对话,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利用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的探究有方向,有动力,他们能运用旧知识探究新知识,并从对话中获得知识上的升华。

在师生共同参与探究,初步完成新知“内化”过程后,有几个学生找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以后,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方法、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也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本质规律,从而将对新知识的感性的认识真正提高到理性认识。教师可结合新授的例题,引导学生根据割补后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间的关系,判断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学生很快会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样学习新知识中的难点迎刃而解,实现了新知的迁移和内化。

(四)组织质疑,实现思维互动:

“质疑问难,答疑解惑,学贵知疑。”要使学生多思善思,必须先会多问善问。

针对易混淆的问题或概念展开对话在教学中,有许多问题表面和内涵都有相似之处,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清楚区分是件不容易的事。采用对话的形式,让每个学生从自己认识到的不同侧面加以理解,则会事半功倍,问题就解决了。

案例:教学生求平均数时,班上学生就如下问题在认识上出现了分歧:“四(8)班男生的平均身高为145厘米,女生的平均身高为142厘米,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能否用(145+142)÷2来表示呢?”显然对于该问题的辨析涉及平均数知识的方方面面,而分歧的形成恰恰折射出学生数学学习进程中的一种内在矛盾和要求。于是我决定引导学生就此展开对话。学生或举例论证,或类比迁移……直至最后达成共识。

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应把握大量的反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释疑、解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尤其要鼓励低差学生质疑,耐心地给予

解答,及时表扬鼓励,这样有利于兼顾“两头”,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根据学生的质疑,要理解学生的所需与所求,掌握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规律,形成质疑中的互动。

二、学生间的互动对话,构建生命的课堂

(一)在互动中逐个解决问题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我尝试着让学生互动,每位学生可以有自己独立的学习方式,但是每位学生又要与别的同学在课堂中互动,当他们与其他同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速度自主学习,就有了方向,他们不必“齐步走”,在小组里允许他们有差异,到课的结束时要同时达到教学目标,这样要注意将个别指导与班级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生生互动的形式。

(二)互动能让合作产生惊奇的力量

课堂上学生说的是自己真实的感受,说的是自己真实的发现,说的是自己心里想说的真话,回归到“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自然、真实的状态。让他们互动对话,能促进彼此的进步。

(三)互动对话让思维的火花绽放

有些问题单靠某个学生的力量很难弄清,若进行对话,因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思维,很快就找到多种解决的办法,这样既解决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三、教学媒体的介入,实现人机的互动对话。

在人机互动中要引导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能够在课堂中较多的运用多媒体、电教、音响、图片等教学手段。能用图、表等数学语言简洁地表述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事情。人机互动中课件的引入是一个主要的媒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上电脑中图片的演示,动画的操作,便会让学生有一种从静到动,从模糊到清晰,从个体到发散的一个过程。课件的演示,起到的应该是启发学生的思路,扩张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的作用。从引入课件到有自己的一种反思,便是人机互动的更高层面了,如长方体的表面积通过课件的演示后,其中的计算公式便需要学生的创造性的思考了,因为借助了课件的演示,学生已经有了一幅很清晰的平面图形,所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长х宽+长х高+宽х高)х2的公式的得出便是水到渠成,顺其自然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