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对策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开展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开展初中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开展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要想在数学课堂上有效地开展互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和管理能力。
本文将从引导学生参与、鼓励学生表达、设计互动环节和提高互动效果等方面,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开展。
要引导学生参与。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提问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要鼓励学生表达。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表达,让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解答题目时,教师应该给予肯定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
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增强自信心,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要设计互动环节。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互动环节,例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互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增加课堂互动的情趣性和实用性。
要提高互动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关注互动效果,及时总结和评价课堂互动的情况,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在课后,教师还可以通过作业、讲评等方式,让学生再次思考和讨论之前的课堂互动内容,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课堂互动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数学课堂上的“互动”策略

数学课堂上的“互动”策略在数学课堂上,学生通常会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
而教师们也在不断探寻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互动式教学成为了一种备受推崇的教学策略。
互动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学习。
那么,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互动”教学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些关于数学课堂上的“互动”策略。
一、提问与回答提问与回答是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通过质疑和回答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主动思考。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问与回答,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
提问与回答也能营造出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专注和投入课堂学习中。
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另一种有效的课堂互动形式。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某个数学问题或题目展开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小组讨论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促进他们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三、游戏与竞赛游戏与竞赛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互动方式。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放松心情,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够巩固他们的数学知识。
在游戏和竞赛中,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中,积极参与,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四、实验与探究五、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的互动方式。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数学知识的形象化表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浅谈数学课堂上的互动教学(全文5篇)

浅谈数学课堂上的互动教学(全文5篇)第一篇:浅谈数学课堂上的互动教学浅谈数学课堂上的互动教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同学间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进行互动教学呢?我觉得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创设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 1.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与学生要多进行情感交流,常常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朋友,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数学课堂互动生成的有效条件。
例如,每次在上课时,我与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兴趣爱好,当天的心情等,使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课堂不是那么严肃可怕,于是学生不再拘束,变得活跃起来。
一个课堂导人的交流,老师站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扮演着学生大朋友的角色,与学生接近了关系,获得了学生的角色认同。
这样的课堂导人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调互动形成一种“情感共鸣,思维共振”的良好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了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要善于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要适时放弃易造成师生对话障碍的三尺讲台,我在上课时,总是自己讲得少,多引导学生自己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使得整个课堂的所氛变得活跃起来。
二、创设积极互动的学习机遇1.巧妙设置“矛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估计学生的思维可能性,巧妙地设置“矛盾”,引发学生间的争辩。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就设置了老爷爷今年60岁,但只过了15个生日的问题作为对闰年知识理解的切人点。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5篇范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5篇范文)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本质是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认识的发展、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发展。
课程实施的基本途经是课堂教学,教学的本质是交往,而交往的本质属性是师生积极、有效的互动。
因此,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我们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如何找准这个突破口呢?本人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如下: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二、教师的主导作用与教学艺术的协调统一;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师生互动,协调统一,有机结合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的、主要的形式。
协调统一:即和谐融洽、同步一致。
有机结合:即为紧密地联系或恰当地组合起来。
师生互动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
行为互动是基本的互动形态,指师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双方是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
情感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双1 方在学习中是否伴随着积极的情感。
认知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所采用的策略,因为双方思维的活跃程度是通过一些策略来体现的。
所以认知互动能够使学生获取和整合新知识。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行为、情感和认知,这三者的互动是密不可分的,即是说:只有当它们协调统一,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怎样让师生互动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我想谈如下体会: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数学教学中的课堂互动策略

数学教学中的课堂互动策略数学是一门抽象而且理性的学科,传统上以讲授和解题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课堂互动策略。
本文将针对数学教学中的课堂互动策略进行探讨。
一、引入问题在数学课堂中,引入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问题、真实的案例或者有争议的数学命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
例如,当教师探索平面几何时,可以提出著名的费马大定理:“当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上的边长都是整数时,斜边的长度一定是整数。
”这样的问题既能引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也能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讨论。
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课堂互动策略。
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展开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问题,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和解决。
例如,在代数学习中,可以要求学生分组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问题,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求解的思路和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使用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增强课堂互动的重要辅助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电脑软件、视频等教学媒体,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出形象生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展示三角形图形,用动态的图像来解释正弦、余弦等概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四、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趣味性较强的课堂互动策略。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情景,要求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进行表演或讨论。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并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实际情境相结合。
例如,当教师讲解统计学中的调查和抽样时,可以要求学生以相关职业人员的身份,模拟进行抽样调查并回答问题。
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参与进来,又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总结起来,数学教学中的课堂互动策略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数学课堂中的互动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数学这门学科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一门难以逾越的高墙,很多学生对数学课程感到困惑、枯燥乏味。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互动教学策略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数学课堂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首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可以使用数学游戏、谜题以及有趣的数学实验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参与中体验到数学的奥妙和魅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二、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其次,互动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提问、互相讨论,并且给予积极的反馈。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样的互动与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并且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三、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通过展示数学相关的图片、视频、模型等,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查找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
通过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四、注重思维训练与探究学习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性的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数学探究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来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能够提高他们在数学领域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
五、及时反馈与评价最后,在互动教学中,及时的反馈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共同总结学习经验、发展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数学课堂上的“互动”策略

数学课堂上的“互动”策略一、鼓励学生提问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问来促进互动。
学生的提问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
通过提问,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疑惑、探究问题的本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有深度和启发性的问题,通过回答学生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组织小组讨论在数学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是另一种促进互动的有效策略。
小组讨论可以促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在交流中激发思维,通过比较、讨论可以找到更好的解题方法。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从而促进深入思考,提高解题能力。
针对不同的数学问题和情境,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小组讨论方式。
可以采用“三人为一组”或“四人为一组”的小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协助、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设置不同的小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促进共同成长。
三、举办数学竞赛在数学课堂上,举办数学竞赛是另一种促进互动的有效策略。
数学竞赛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竞赛中全力以赴。
通过数学竞赛,学生可以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数学才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在组织数学竞赛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和能力水平设置不同的竞赛项目。
可以设置数学知识竞赛、数学智力竞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全面展示自己的数学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竞赛,发掘和培养自己的数学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分享经验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经验,促进学生间的互动。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会有自己独特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通过分享解题经验,学生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解题技巧,还可以从其他同学的经验中学习到更多的解题方法。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也是促进互动的重要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开展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开展策略一、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数学互动教学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
只有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教学前期,可以通过小测验或者观察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习惯,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学习。
二、提前准备教学内容互动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单向授课,它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因此在进行互动教学前,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准备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数学游戏、数学实验、数学探究等形式。
还要准备一些教学工具和资料,以便更好地展开互动教学活动。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进行小学数学互动教学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到互动教学中。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肯定的口头语言和姿势,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鼓励。
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让学生建立起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关系。
四、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进行小学数学互动教学时,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互动教学的核心是提倡学生参与,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多采用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度的方法。
可以用数学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或者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展示等。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单向的讲解,要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来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
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小学数学互动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和方法,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开展小学数学互动教学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提前准备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学习策略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学习策略互动学习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互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数学教学中的互动学习策略,包括课堂互动、小组互动和技术互动。
一、课堂互动1. 提问策略提问是课堂互动中常见的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 问题解答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采用指导性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互动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有力的互动学习策略。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交流思想,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小组互动1. 学生演示让学生利用板书或其他教具演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设计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问题,并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发现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 竞赛活动定期举办数学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竞赛中的互动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技术互动1. 数学软件利用计算机或平板设备上的数学软件,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和模拟实验,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互动学习策略。
学生可以通过与软件的互动,探索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演示视频、图像等,让学生观看和分析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通过多媒体资源的互动,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
3. 在线学习平台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在在线学习平台上进行互动学习,可以扩展他们的学习空间和资源。
学生可以在在线平台上进行讨论、发表意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性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性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阶段,互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谈一谈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性策略。
一、教师主导的互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主导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示范、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和资源,例如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和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参与的互动除了教师主导的互动之外,学生参与的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解决数学问题等方式参与互动。
学生之间也可以展开互动,相互学习、相互讨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通过学生参与的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教学资源的互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学资源的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等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资源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的互动可以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环境的互动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地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教室、设计教学器材等方式来打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管理来提高教学环境的质量,例如通过规范教学秩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等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师主导的互动、学生参与的互动、教学资源的互动和教学环境的互动。
只有通过多种方式的互动,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浅谈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开展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开展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互动教学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通过互动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开展策略展开讨论,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互动教学。
一、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内涵互动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互动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互动教学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启发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情节、游戏等方式来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思考、探索、合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设置探究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3.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小学数学互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小组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4.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互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资源等,为学生呈现更加生动形象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教学软件等工具进行互动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5. 注重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数学教学中的课堂互动策略

数学教学中的课堂互动策略数学教学是一门需要高度互动的学科。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的机会。
然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探讨数学教学中的课堂互动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一、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互动策略之一。
通过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问题时,应让问题具有适当的难度,既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让他们有信心解决。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细致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题思路,从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促进学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共同解决问题或者开展探究活动,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同时,小组合作也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拓宽解题的思路。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可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三、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互动策略。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或者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实际情境,进行数学应用。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将主动参与其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同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四、反思讨论在数学教学中,反思讨论是激发学生互动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学生经历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反思讨论,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应用拓展数学教学中的课堂互动不仅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还需要结合实际应用进行拓展。
通过引入真实问题或者数学应用案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并与实际问题进行联系。
这种互动策略既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六、技术应用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师可以结合技术应用来实现课堂的互动性。
数学教学的互动性如何实现

数学教学的互动性如何实现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实现数学教学的互动性至关重要。
互动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现有效的互动呢?首先,教师需要建立一个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
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能让学生感到自在,愿意主动参与交流和讨论。
教师可以通过微笑、亲切的语言以及鼓励的态度,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
比如,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教师不应该批评或嘲笑,而是给予肯定和引导,告诉他们“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让我们一起找出正确的方法。
”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敢参与互动。
其次,教师要善于提问。
问题是引导互动的重要工具,但提问的方式和内容需要精心设计。
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觉得无需思考就能回答;也不能过于复杂,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好的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问:“如果我们把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延长,会发生什么变化?”或者“在生活中,你能找到哪些物体是这个形状的?”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分享自己的想法。
再者,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互动性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个数学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
在小组中,学生们需要相互交流、协作,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比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让小组合作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还能从同伴那里学到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时,教师要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进行巡视和指导,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此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也能增强数学教学的互动性。
多媒体工具、数学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等都为互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通过数学游戏软件,学生可以在游戏中与虚拟的对手竞争或合作,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线学习平台可以让学生随时提交作业、参与讨论,教师也能及时给予反馈。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问题与对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师生互动不足或者互动效果不佳的情况。
下面将探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1:师生互动不足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常是老师一方主导全场,学生被动听讲,缺乏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机会,导致师生互动不足。
这种教师主导,学生消极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策:1.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老师要注重课堂管理,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制定互动规则:老师和学生一起制定互动规则,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例如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一定的主动性。
3. 采用互动教学法:老师可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使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问题2:师生互动效果不佳在课堂互动中,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的情况较为普遍,学生的回答质量、深度和广度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导致互动效果不佳。
对策:1. 提问技巧:老师在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设置,既能提高难度,引起学生思考,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互动。
2. 分组讨论: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问题讨论和解答,通过小组内部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回答效果。
鼓励学生互相对答,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 鼓励多样化回答:老师要鼓励学生给出不同的解答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的答案,让学生发现解题思路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3:学生参与度不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成绩下降和学习兴趣减弱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对策: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通过举例、故事、动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实际情况表明,师生互动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参与度低、师生沟通不畅、问题解答效果差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解决策略。
要提高学生参与度。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常常以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存在,缺乏积极的思考和参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告知学生。
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2. 创建互动的学习环境。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情境化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3. 多种问题形式的运用。
在提问过程中,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性问题、递进性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促进互动交流。
要改善师生沟通。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沟通是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但由于教学压力、师生关系等因素,师生之间的沟通常常不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建立互信的关系。
教师应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当学生有问题或困惑时,给予耐心倾听和有效帮助。
2. 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教师应避免严肃的讲座风格,注重与学生进行平等、自由、积极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
3. 采用多种沟通方式。
除了口头交流外,还可以通过书面作业、讨论小组、课堂总结等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要改善问题解答效果。
在数学课堂中,问题解答是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但问题解答效果不佳可能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清晰,影响学习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设计问题解答过程。
在解答问题时,教师应给学生提示、引导,让学生动手尝试解题,从错误中学习,增加问题解答的效果和效率。
2. 鼓励学生多元思考。
教师可以提供多种解题思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考,增加思维的多样性,提高问题解答的质量。
3. 加强问题解答的交流和评价。
在学生解答问题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间的交流和分享,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同时也能够及时评价学生的问题解答,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性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性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积极的互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互动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一个挑战。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分别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互动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师角度1.设定明确的课堂目标在进行数学课堂互动之前,教师需要先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这样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
只有在设定了明确的课堂目标之后,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互动活动,并确保互动活动与课堂目标相一致。
2.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在进行数学课堂互动时,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
可以通过提问、鼓励、表扬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教师也应该留出足够的时间,给予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机会,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互动中来。
3.多样化的互动形式为了有效提高数学课堂互动的效果,教师还需要设计多样化的互动形式。
除了传统的提问回答形式外,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竞赛等形式,以丰富课堂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及时反馈和引导在互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进行反馈和引导。
及时的反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还需要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将互动获得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5.鼓励正向竞争在设计互动活动时,教师还可以适当鼓励正向竞争。
通过设置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但是在竞争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适当引导,避免形成激烈的竞争和争抢,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有所收获。
二、学生角度1.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数学课堂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积极的参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应该克服害羞和畏难的心理,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2.合作互助,共同学习在课堂互动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合作互助的方式,共同学习和取得进步。
浅谈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开展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开展策略一、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开展小学数学互动教学时,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为出发点,设计各种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实践等方式,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注重课堂氛围营造在开展小学数学互动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
课堂氛围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活动。
教师应该通过多媒体、实物、故事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合作学习小学数学互动教学应该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和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五、注重情感教育小学数学互动教学要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和正确人生观的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故事、演示实验、展示数学应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乐趣。
六、注重实践应用小学数学互动教学要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通过生活实例、游戏活动、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实践和应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数学课堂的互动策略

数学课堂的互动策略在数学课堂中,有效的互动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至关重要。
互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将探讨一些实用的数学课堂互动策略。
一、提问引导互动提问是课堂互动中最常见且有效的方式之一。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数学知识。
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大家观察一下三角形的三个角,猜猜它们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和猜测。
然后,再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如“如何证明你的猜测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证明。
在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和难度。
既要包括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要有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优秀学生的深入思考。
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回答问题,不要急于给出答案,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和交流。
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互动和交流的重要策略。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数学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明确小组的任务和目标,并合理安排小组成员。
每个小组应该包括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实现优势互补。
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可以让小组合作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制作统计图。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收集数据,有的负责整理和计算,有的负责绘制图表。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各个小组,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小组完成任务后,要组织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和展示,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从而实现全班范围内的互动和交流。
三、多媒体辅助互动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多媒体可以通过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互动兴趣。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策略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互动策略,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一、培养积极的学习氛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积极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勇于思考。
同时,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展示自己的观点。
二、灵活运用问答法问答法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学习的理解。
教师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相结合的方式,既引导学生思考,又能快速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抛砖引玉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
三、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中十分有效的互动策略之一。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相互讨论、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小组合作的任务,让学生有机会互相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反馈。
四、组织数学游戏和活动数学游戏和活动是数学课堂中的一种有效的互动方式。
通过游戏和活动,可以提供学生多种多样的学习经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游戏,如数独、计算迷宫等,通过参与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互动教学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互动教学已经成为常见的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软件、数学app等多媒体教具,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生动,并通过互动功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增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个性化的评价和反馈个性化的评价和反馈对于学生成长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策略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
通过有效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学生投入、问题导向、互动方式、评价反馈等方面,阐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投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现实性。
例如,在学习面积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并测量物体的面积,从而引发学生对面积的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合作等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在数学问题中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情景教学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和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数的加减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如“小明原来有5个苹果,他卖掉了3个,现在还剩下几个苹果?”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关键信息,运用简单的加减法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三、灵活运用互动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各种互动方式。
例如,可以采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
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加深理解。
在学生互动和小组讨论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四、及时评价和有效反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有效的反馈。
评价可以包括口头表扬、书面评语等形式。
通过评价和反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及时纠正和改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的优点和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信心。
五、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还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亲和力、幽默感、激情等形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对策
发表时间:2011-07-25T10:45:36.60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37期供稿作者:杨茂盛[导读] 妥善处理教、学关系,提高数学互动效果。
教、学双方融洽的关系,是实现数学互动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咸阳市礼泉县实验中学杨茂盛
教学互动是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是老师课堂控制能力的一种具体体现,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张扬个性,老师与学生共同发现研究、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的基本途径。
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必须把握互动的内涵和要求,紧密结合数字教学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要作用,把增强互动效果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作为根本目的。
一、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理念的不断深入,研讨式、案例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逐步得到推广运用,但由于受传统数学教学思想的惯性影响,部分教学互动形式化,互动效果差,对课堂教学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一型互动。
主要表现为老师是互动中心,是互动的启动者和主宰者,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位。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占绝大多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占很少一部分,课堂教学主体在互动形式上是单一性的。
二是点缀型互动。
主要表现为互动的目的是为了锦上添花,没有互动实质。
多数停留在“是否”型的简单问答上或是对数量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的记忆背诵。
三是模糊型互动。
主要表现为互动没有明确的目标,是为听课而设计的,是为课程改革而安排的,完全不考虑数学特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效果等教学因素。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互动效果的对策
(一)合理选择教学互动问题。
要实现教学互动,必须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选择好互动题目。
数学互动题目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从讲授内容中最富有启发性、争议性、批判性、创新性的内容中选择;二是从以往数学教学中积累的学生学习中容易产生疑点、难点、重点中选择;三是从课前教学准备会上,了解到学生相关问题中选择;四是从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中选择。
总之,选择的数学互动题目要有很强的代表性、实用性和针对性,能够真正调动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有效运用教学互动形式。
综合数学学习特点,从互动的信息传递方式来看,有效的数学教学互动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双向型。
在这种互动方式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不间断进行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
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老师问学生答或学生问老师答的对话等形式。
二是多向型。
这种互动形式与双向型互动不同点是,互动过程中除了老师与学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
在课堂上的常见形式是相互讨论、合作学习和小组竞赛等。
三是网状型。
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和老师构成一张紧密联结的网,每位学生和老师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结点,能够牵一点而动全网,互动的辐射范围非常广。
这种互动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参与学习活动,信息全面开放,教学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源。
在实际教学中,这三种互动形式往往交织在一起,缺一不可。
就教学效果来说,双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差,效果最好的是网状互动。
(三)强化教学互动过程控制。
数学教学互动应加强三个环节的控制:一是把握开讲时的巧妙提问。
巧妙提问是开展互动的前提。
没有问题的互动只是形式上的互动,特别在数学教学过程,这种互动深入到思维之中,是“假互动真作秀”。
有效互动的提问重在引导,要避免大量的一问一答和一问齐答,这会造成互动范围小、学习被动或互动失真。
提问题要紧扣数学特点、紧扣本节课教学目标,要有利于学生互动,要因人施问,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二是互动过程中的启发、引导和调控。
互动过程中的启发、引导和调控是开展互动的关键。
对于互动过程中的困难和疑虑,老师要及时启发引导,对于过程中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思维,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互动过程出现的偏差要积极调控,准确把握互动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引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创设宽容和谐的互动氛围。
要使每一位学生有所感、有所知、有所议、有所获,确保学生全员互动、全程互动和有效互动。
不仅要进行数学知识层面的互动,而且要进行数学方法、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的交流。
三是课堂小结时的评价、归纳、提升。
对互动过程表现好的个人或小组要及时肯定表扬;对互动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引发的新问题,老师要阐释、归纳和提升;对个别互动不好的个人或小组,要课后了解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互动。
三、实施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充分体现老师在数学互动中的主导作用。
老师在主导作用在数学互动中主要体现为“善教”。
老师的“善教”是实施数学互动的的基本前提,“善教”要求老师发挥主导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理清知识点,找准兴趣点。
理清知识点,是教学依托的主线,是实现数学互动的载体;找准兴趣点,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手段。
为此,老师要积极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运用发现法、情境法、暗示法、讨论法、点拨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诱导学生内在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要有效发挥学生在数学互动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互动中主要体现为“乐学”。
学生的“乐学”,是实施数学互动的重要因素和前提基础之一。
“乐学”要求学生在教学中必须发挥能动性,展现创造力。
发挥能动性,是学生主体性的基础,集中表现为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展现创造力,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态。
学生作为数学活动的主体,应在老师的引领与指导下,参与创新,学会创新,在“学”中“创”,在“创”中“学”。
(三)妥善处理教、学关系,提高数学互动效果。
教、学双方融洽的关系,是实现数学互动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在展开互动教学中应倡导建立三个关系:一是平等关系。
老师不应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应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引导者。
教学中,老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充分挖掘和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互动研究的教学实践之中。
二是合作关系。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双方要密切合作,共同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如老师可将数学问题分解成多个细节让学生去研究,在研究细节的过程中老师再适时加以指导,学生便能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
三是交流关系。
教与学本是一对矛盾,但又是相辅相成的。
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随机发生,而不一定要人为地设计出某个时间段老师讲,某个时间学生讨论,也不全是老师问学生答,老师既要善于引导,更要善于倾听。
在处理好以上三个方面关系的过程中,老师要以优良的心理品质影响学生,以良师益友的形象感召学生,以风趣的语言折服学生,以学生心目中树立较高的威信,进而提高课堂教学互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