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冯梦龙的戏剧理论
论冯梦龙之情教思想
论冯梦龙之情教思想李双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Ξ摘 要:冯梦龙以其情教论在晚明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冯梦龙建立了“情”的本体论,但他在以情反理的过程中,并没有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
尊情思想没有发展成维护个人权益的理论。
“情”本体论的建立也不是要根本否定旧道德,而是要为现存道德建立更牢固的基础,以此去拯救世道人心。
情教说和晚明情学思潮都未能超越儒家伦理观念。
关键词:冯梦龙;情教论;本体论;人性论;儒家伦理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751(2003)0120074204On the Thought of Emotional Education of Feng Meng -longLI Shuang 2hua(School o f Literature ,Nanjing Normal Univer sity ,N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 :The thoery of em otional education by Feng Meng 2long took an im portant position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late M ing Dynasty.Feng Meng -long established the ontology of ”em otion ”,but in the process of a struggle against reas on with em otion ,he did not surpass the tradi 2tional thinking m ode.His thought of em otion did not develop into a theory of defending one ’s own rights.The ontology of em otion was not es 2tablished to entirely deny the old m orals but to lay a stronger base for the present m orality in order to enlighten the people in the w orld.H owev 2er ,neither the theory of em otional education nor the in fluential learning thoughts in the late M ing Dynasty surpassed the ethical ideology of C on fucianism.K ey w ords :Feng Meng 2long ;theory of em otional education ;ontology ;theory of humanity ;ethics of C on fucian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通俗文学家,是晚明尊情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
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txt37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烈;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显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
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中文名:冯梦龙别名: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国籍:明朝出生地:南直隶苏州府吴县长洲(今苏州)出生日期: 1574年逝世日期: 1646年职业:作家代表作品:三言,新列国志,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目录生平冯梦龙“三言”以外的戏剧成就冯梦龙“三言”以外的其他作品《冯梦龙集》简介名言主要成就“三言”《智囊》“三言”由来与出处“三言”的主要内容与文学特色“三言”的版本与流传冯梦龙的文学思想冯梦龙与明代哲学思潮三言二拍的海外传播冯梦龙与侯慧卿的感情戏剧生平冯梦龙“三言”以外的戏剧成就冯梦龙“三言”以外的其他作品《冯梦龙集》简介名言主要成就“三言”《智囊》“三言”由来与出处“三言”的主要内容与文学特色“三言”的版本与流传冯梦龙的文学思想冯梦龙与明代哲学思潮三言二拍的海外传播冯梦龙与侯慧卿的感情戏剧展开三言二拍编辑本段生平冯梦龙出生于明后期万历二年(1574年),卒于1646年。
他生下时在世界的西方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与之遥相呼应,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也出现了许多离经叛道的思想家、艺术家。
李卓吾、汤显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们惊世骇俗的见解,鲜明的个性特色,卓绝的艺术成就,写下了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璀璨的篇章。
论冯梦龙的戏曲创作
冯梦龙,一位富有才华的戏曲文学家,作品被尊为“中国国粹”,其创
作的作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明显特点之一是他就古老的
故事进行改编,使戏曲充满深厚的文化底蕴。
冯梦龙深刻地描绘了现
实生活中一些风险和危机,历史家和学者们都认为他的戏曲作品不仅
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其中最著名的一部戏曲作品是《万里长城》,它表现了明末农民起义
和反水货关系。
该剧PK《坎坷人生路》,把纪念片中的全过程,再现在戏曲的形式中。
它表现出百姓的苦难,以及反���以往封建社会的
愤恨。
而且,剧中也表现了他们抗争的精神和对自由的渴望等有趣的
情况。
另一部经典之作《四郎探母》,则是冯梦龙将孟尝君的故事传承至戏
曲之中。
剧中主人公是一位家庭主妇,时刻温暖他人,却在离乡流浪
中失去了自己。
为了寻找母亲,主人公细心而勇敢地寻找,不畏艰难
地走向未知的未来。
最终,母子团聚,家庭和睦,这是一部传递了梅
花美德、不断追求真理的正能量戏曲作品。
冯梦龙的戏曲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的戏曲创作既弘
扬了文化,也要传播正能量,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压迫感,令人称赞。
总的来说,冯梦龙是一位有高尚境界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
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一些也被加以改编,用各种形式表达出来,受到了众多读者的追捧。
同时,他的戏曲创作有助于打破传统文
化的束缚,提升全社会的艺术素养,为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作品特点与文化价值研究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作品特点与文化价值研究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下面是对于“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1.1 概述冯梦龙是明代文学家,他的作品在明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冯梦龙的作品数量丰富,在各个文体领域都有所涉及,其中《喻世明言》是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
他作品中充满着幽默风趣、讽刺调侃以及深沉思考等多种元素,展现出独特而丰富的艺术魅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如下结构进行论述:首先,将介绍冯梦龙的作品特点,包括文学风格、主题内容和表达手法等方面;其次,将探讨冯梦龙作品所具备的文化价值,主要集中在反映社会风貌、揭示人性与道德以及传承经典文化等方面;然后,将阐述研究方法和资料收集途径,包括文献调研、冯梦龙手稿与遗物研究以及其他研究方法和途径;最后,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全面深入地研究冯梦龙作品的特点和文化价值,通过对其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揭示其对明代文学发展的贡献,并探讨他的作品如何反映社会风貌、揭示人性与道德以及传承经典文化。
同时,也希望通过研究方法和资料收集途径的介绍,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冯梦龙及其作品提供参考。
最终,期望能够全面认识并评价冯梦龙的作品,加深对明代文学史的了解,并为后人提供有益启示。
2. 冯梦龙的作品特点2.1 文学风格冯梦龙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学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善于运用夸张和幽默手法来描绘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他常常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和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人物形象,使读者印象深刻。
同时,他也善于运用幽默讽刺来调剂作品中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愉快轻松之感。
其次,冯梦龙的作品风格独特且多样化。
他既能写出浪漫诗意的文字,又能写出富有韵律感和音乐性的散文。
无论是小说、戏曲还是其他文体,他都能灵活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来展现不同角色、情节以及主题。
此外,冯梦龙作品中常见反讽、讥讽等修辞手法。
冯梦龙情学观念论析
冯梦龙情学观念论析内容摘要】冯梦龙的情学观念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理论框架,既包含文学思想,又有道德、政治乃至宇宙生成理论,既有情本思想的直意抒发,又积淀着浓厚的理学教化色彩,情本论和情教观是其建构情学体系的两个理论层面,虽然冯梦龙标举“情教〞的旗帜,但又没有走到否认“理〞的地步,在情与理的关系中,是崇情抑理,而不是以情反理。
【关键词】冯梦龙情学观念情本论情教观冯梦龙是明代致力于通俗文学创作与批评的文学家,他不仅在实践上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开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理论上对中国文学批评史也作出了重要的奉献。
作为晚明主情论的代表,他的情学观念不仅是他从事文学活动的根底,也是晚明尊情思想开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他编纂的文学作品有较多的反对封建礼教的内容,目的在于“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并立志为情作使。
概括来讲,冯梦龙情学思想的精髓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以万物含情,真情不变为主要内容的情本思想,二是以导愚适俗,教诲众生为现实效用的情教观点。
在“三言〞中,冯梦龙共搜集、整理和创作白话短篇小说120篇,其中都蕴含着冯氏深沉的情学思想。
无论是对作品题目的改动,还是对人物事件的改写,抑或是对主题思想的提炼,都表达了“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的编纂目的。
这点冯梦龙在?醒世恒言·序?中也有明确的表现:“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
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
恒那么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而。
〞“以?明言?、?通言?、?恒言?为六经国史之辅,不亦可乎?〞他明确指出,“三言〞是作为六经国史的辅助来喻世、警世和醒世的,也就是说,以小说这种通俗易懂的文体,使人们明晓事理,从而到达长久地教育世人的目的。
那么,“情〞就是教育的工具和手段,他试图通过情来教诲众人,从而使社会上的人都有情,使整个社会充满情。
情本论和情教观是冯梦龙建构情学体系的两个理论层面,情本论阐释“情〞的内涵,情教观说明了“情〞的现实效用。
情本论是情教观的根底,情教观是情本论的开展和延伸,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
从“三言”看冯梦龙的文学思想-最新资料
从“三言”看冯梦龙的文学思想明清两代是小说空前繁盛的时期。
明代中叶以后,小说不仅广泛流行于间阎百姓之中,而且受到了一批著名文人的关注,对长篇通俗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的批评尤为多见.短篇小说在明代末年,也渐成繁盛之势,最具代表性的当是冯梦龙所编的“三言”和凌蒙初所编的“二拍”,他们对民间通俗文学,尤其是小说的搜集、整理、刊行方面的贡献最为突出。
同时,在评点及其序跋中也表达了他们的小说理论,在这方面,冯梦龙堪称代表.合称“三言”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冯梦龙的代表作,可以说,冯梦龙在中国文学史、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就是靠“三言”确立的。
一、“三言”中的商人观明末,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商业和手工业日趋发达。
冯梦龙“三言”中的商业,商人观。
与传统儒家所信奉的,“重农轻商,轻财重义”。
强调的“农业为本、工商为末”的观念很不不同。
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
“三言”中不少作品,冯梦龙都把商人、手工业者作为正面人物。
把商人行为,手工业经济活动作为不可缺少的正当经济活动加以肯定,他热情地描写了人们的经商活动。
表现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称羡和追逐,甚至在一些篇章中还描写了商品流通和交换的全过程。
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刘小官雌雄兄弟)中,作者写刘奇、刘方开设布店发财。
肯定了小酒店主人的急公好义,赞扬了小商人崇尚信义。
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中汪革办铸铁作坊,开酤酒致富。
《施润泽滩阙遇友》中描绘了当时的手工业发展状况,歌颂了施复和朱恩这两个手工业者之间的友谊和互助。
二、“三言”中的妇女观冯梦龙作为通俗文学家和小说理论家,首次提出了“情教观”的文艺思想。
“三言”的编纂及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无不反映他对真情的追求和通过真情教诲众生、改良社会的目的。
作品塑造出众多的妇女形象,并通过女性主题的开拓,揭露纲常名教及封建制度抹煞人性,践踏妇女尊严的本质和罪行。
冯梦龙戏曲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
冯梦龙戏曲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
标题:《冯梦龙戏曲理论研究》
一、选题背景
冯梦龙(1574年-1645年)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戏曲理论家、戏曲作家。
他对戏曲理论有深刻的研究和贡献,著有《东篱乐府》、《诗话》、《警世通言》等作品。
其中,《东篱乐府》是他戏曲理论方面的代表作,被誉为戏曲理论的一座瑰宝。
本文主要研究冯梦龙戏曲理论的来源、特点、发展及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冯梦龙戏曲理论的深入研究,探索其理论来源、特点、发展及影响等方面的问题,深入了解中国戏曲发展的历程及其文化内涵,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冯梦龙戏曲理论的来源和受到的影响;
2. 分析冯梦龙戏曲理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3. 探讨冯梦龙戏曲理论的思想内涵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4. 研究冯梦龙戏曲理论的影响和作用。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冯梦龙戏曲理论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
四、预计成果
通过本研究,将深入了解冯梦龙戏曲理论的来源、特点、发展及影响等方面的问题,揭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为开题报告草稿,仅供参考。
冯梦龙戏曲活动考
口 周 立 波 冯 梦 龙 戏曲 活 动 考
指授 , 而更谆谆为余言王君 伯 良也 。 ” …《 双雄记》 创作 于万历
三十五年至三十八 年之 间。其 时 , 沈璩 已经辞 官 回到吴 江松
陵, 寄情于词 曲。冯梦龙作为晚辈能够 得到前辈 名家的指点 ,
在文学艺术殿堂 中塑造 了一座不 朽的丰碑 。他 是一位 杰 出的
小说家 , 整理改编 了白话短篇小说集 “ 三言”, 为 中国小说史开
辟 了新 的篇章。另外 , 他在历史 小说 、 民歌 、 散 曲、 地方 志等方
面都 留下许多丰富而宝贵 的文 化遗产 。戏 曲是 冯梦龙 文学艺
术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 他 与戏 曲家 的交往 , 可见他在 戏 曲界
自然 受益匪浅。天启七 年 , 冯梦龙编成《 太霞新奏 》 , 曾请 教于 沈璨 , 并将沈璨 的[ 二 郎神 ] 套 曲作 为序言 , 将沈璩 的 [ 八 声甘 州] 《 集杂剧名》 套曲为首篇 , 可见冯梦龙对沈璨的敬重 。 沈瓒 , 是沈j 豸 } 的胞 弟 。《 吴 江县 志》 卷 二 十八 《 名宦 》 有 传 。沈瓒 在万历二十年 时年 三十七 , 万 历 四十 年逝世 时年 五
生于明万历二年 、 卒 于清顺 治三年 的冯梦龙 , 目睹了 巨大
冯 梦龙与沈璨交往时 间较 长 , 据冯梦龙 的《 曲律叙》: “ 余 早岁 曾以《 双雄》 戏笔 , 售知于词隐先生。先 生丹头秘诀 , 倾怀
的时代 变迁 , 历经 了万历 、 泰 昌、 天启、 崇祯 、 宏光、 顺 治诸 帝 , 人生的丰富阅历加上个人 的才华 , 尽管在 仕途上 未能得 意 , 但
1 9 5 l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 索引 ( C S S C I ) 来 源期刊 艺术百家 2 0 1 3 年第1 期 总第 1 3 0期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短篇小说创作研究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短篇小说创作研究引言明代文学史上,冯梦龙无疑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文学家。
他以其独特而优美的文笔,以及独特的短篇小说创作风格而著名。
冯梦龙的短篇小说作品涵盖了各种不同题材,内容丰富多样,充满戏剧性和幽默感。
本文将着重探讨冯梦龙的短篇小说创作风格、主题和对后世的影响。
冯梦龙的短篇小说创作风格运用活泼生动的语言表达冯梦龙的短篇小说以其流畅、活泼和生动的文笔而著称。
他善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生动的场景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境和人物的心理。
香艳而诙谐的描写方式冯梦龙的短篇小说常常以一种性感而诙谐的描写方式吸引读者。
他善于运用夸张和幽默的手法,将生活中的琐事和小人物塑造成引人入胜的故事。
冯梦龙的短篇小说的主题反映社会风俗和人民生活冯梦龙的短篇小说常常以明代社会风俗和人民生活为背景,通过对人民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世俗社会的缺点和人性弱点。
他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揭示,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让人们对自身行为和社会现象有所反思。
表达对人性的关注与思考冯梦龙的短篇小说深入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他通过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不同人物在面对困境和选择时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
他关注人类的思想、情感、欲望等方面,表达了对人性的关怀和思考。
坚持理想追求和道德准则冯梦龙的短篇小说中经常出现一些具有积极精神内涵的人物形象。
他们坚守自己的理想和道德准则,在逆境中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冯梦龙传递了对人们心灵的鼓励和启示。
冯梦龙的短篇小说对后世的影响文学影响冯梦龙的短篇小说在明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人性的关注,开启了中国短篇小说的新方向。
许多后来的文学家都受到了冯梦龙的影响,吸收了他的创作方法和思想内涵,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形式和内容。
社会影响冯梦龙的短篇小说以其生动有趣的描写方式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对明代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
冯梦龙情教观
下编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创作者的劳动,从题材选择到思想内涵,都与创作者息息相关。
而作者的思想感情又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时代,时代风气、思潮、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都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影响,甚至直接塑造其思想情感。
同时文学作品的产生还不可能离开文学传统,越是优秀的作品,与时代与作者与文学传统的关系越是密不可分,“三言”也不例外。
美国的韦勒克和沃伦所著的《文学理论》,在批评了由文学“外在的"研究去诠释和评价作品的缺陷后指出,“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
无论怎么说,毕竟只有作品能够判断我们对作家的生平、社会环境及其文学创作的全过程所产生的兴趣是否正确。
”[7]反言之,文学作品里高于现实的构造,也一定反映了类似“作家的生平、社会环境及其文学创作的全过程"等等的客观实际,只有把它们和作品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能避免偏颇。
我们在“三言”中可见的这些状态,都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第一章冯梦龙“情教观”的影响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共收集我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120篇。
厚重的文学作品集结成册,流传后世,凝聚了作者的辛劳和智慧,更闪烁着思想的光辉。
冯梦龙在“三言"序言中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写作目的:“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
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 ”“以《明言》、《通言》、《恒言》为六经国史之辅,不亦可乎?”也就是说,“三言”是做为六经国史之辅来喻世、警世、醒世的,以适俗的方式使人们明晓事理,从而达到长久地教育世人、一心向善的目的。
那么,冯梦龙又是用什么思想以一贯之作为劝戒的工具和手段呢?他在编纂的另一部小说《情史类略》中阐述道只有“情”,即以情来劝导世人,教诲众生,从而使世人皆有情,使整个社会都充满情。
“情教观”也就成为冯梦龙编写“三言”的主导思想.“情教观"是冯梦龙在编纂,创作文学作品中始终贯彻的一种思想观念,他不仅肯定“情"的本源性——“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强调至情——“四大皆幻设,惟情不虚假”,而且把它作为贯穿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线——“万物如散线,一情为线索",归结为一点就是“肯定情欲的合理性"。
“南音不幸而盛”:冯梦龙批评晚明剧坛析辨
晚明剧坛 ,异常繁荣 ,冯梦龙 《 曲律 ・ 叙 》中
所谓 “ 数 十 年来 ,此 风 忽炽 ” [ 1 1 4 7 ,即 是描 述 当时 戏 曲的 繁荣景 象 。但 冯 氏并不 满 意这 繁荣 景象 ,相
是对 “ 戏 ”的批评 ,即 “ 人翻窠 臼,传奇不奇” ; 是对 “ 曲” 的批 评 ,即 “ 调不 协 韵 不严 ” 。相 对
坛的批评原则立于对形式的推崇 ,故而有其局限性。 关键词 :冯梦龙 ;晚明剧坛 ;形式批评 中图分类号 :1 2 3 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 9 1 5 9( 2 0 1 4) 0 5 — 0 0 5 8 — 0 5
An An a l y s i s o f Fe ng Me ng l o ng ’ S Cr i t i c s t o t h e Dr a ma s o f La t e Mi n g Dy n a s t y
一
于对 “ 戏 ”的批评 ,冯 梦龙 尤为 看重 对 “ 曲”的批 反 ,他认为繁荣给戏曲带来灾难。在 《 双雄记 ・ 叙》 评 ,下 面就这 2个 方面 进行 论述 ,最后 略论 冯 梦龙 中 ,冯 梦 龙说 :“ 词 家 于今 日,佥谓 南 音盛 ,北音 批 评 晚明剧 坛 的局 限性 和意义 。
d y n a s t y . T h e r e a r e t wo a s p e c t s o f t h e s e c i r t i c s : o n he t a s p e c t o f Q u , h e c i r t i c i z e d t h e w r i t i n g o f f o l k
a n d r h y me s . Ba s e d o n t h i s o p i n i o n , h e c i r t i c i z e d ma n y p r o b l e ms i n t h e wr i t i n g o f ra d ma s i n l a t e Mi n g
冯梦龙编剧学理论初探——以《墨憨斋定本传奇》为例诠释
第10卷第2期2020年4月福建江夏学曉学掖Journal of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Vol.10No.2Apr.2020冯梦龙编剧学理论初探-------以《墨憨斋定本传奇》为例饪释邹自振(闽江学院人文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摘要:冯梦龙是明末著名的文学家,也是颇有成就的戏曲家。
他自创传奇两种,整理改编《墨憨斋定本传奇》十二种,其曲论散见于他为改定本写的序和总评中,涉及编剧、表演、导演等诸多方面。
他主张“曲以悦性达情”的创作意识,提出“推陈致新”“化腐为新”的理论主张,坚持“情节可观”的改编标准,并以“穷极离合之情”作为人物塑造的要求之一。
关键词:冯梦龙研究;《墨憨斋定本传奇》;编剧理论中图分类号:12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82(2020)02-0009-07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别署龙子犹、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等,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青壮年时屡试不中,寄情于青楼歌榭,酷爱李贽“异端”之学,言行每出于名教之外,时人称其为畸士或狂生。
明天启二年(1622)因宦游讲学获言罪而归故里;六年(1626)因好友周顺昌遭捕而被牵连,遂至山中避祸。
崇祯三年(1630)始出贡;七年(1634)任福建寿宁知县;十一年(1638)任满归隐还乡。
李自成灭明,冯辑《甲申纪事》,寄希望于福王小朝廷。
清兵南下,冯刊布《中兴伟略》,并在闽浙一带活动。
清顺治三年(1646)春,忧;愤而死(一说被清兵杀害)。
冯梦龙是明末著名的文学家,其成就特别表现在民间文学的搜辑、整理、出版和研究上,同时,他也是著名的戏曲家。
唯其如此,使他的编剧学理论有一种不同于_般文人学士的民主主义色彩和清新俊朗的风格。
其剧论散见于《墨憨斋定本传奇》《墨憨斋词谱》《太霞新奏》诸集中,论述涉及编剧、表演、导演等多方面。
一、《墨憨斋定本传奇》的篇目及特色冯梦龙精通音律,对明代大戏曲家、曲论家汤显祖以及沈璟、王骥德都很推崇,自云深得沈璟“倾怀指授”。
闽剧《冯梦龙》导演构思——课程《什么是好戏》学习感悟
LIYUANX丨EY丨N G梨19擷英闽剧《冯梦龙》导演构思—课程《什么是好戏》学习感悟■肖彬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摘要〕文章结合戏剧评论课程《什么是好戏?》来进行剧本分析和导演构思,即“四有”:有人可鉴、有奇可传、有艺可赏、有味可品。
〔关键词〕戏曲;表导演;冯梦龙;明代文学阳春三月,春意盎然。
这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这更是一个学习和创作的最好时光。
在2018年3 月19日我参加了由湖南省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这次学习的主题是“舞台艺术实践论”,此次学习课程包含了戏曲编剧、表导演、舞美、评论等方面,此时也正值我在构思闽剧《冯 梦龙》的剧目导演阐述,这次学习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收获。
在分析剧本阶段,我学习了陈泗海老师的《什么是好戏》课程。
陈老师提出“四有”思想,即有人可鉴、有奇可传、有艺可赏、有味可品,使我从几方面更加清晰地把握住《冯梦龙》这个剧目的特点、特色。
明代文学是以小说,戏曲和民间歌曲的繁荣为特色的。
小说、戏曲方面,颇有一些大作家,但在小说、戏曲、民间歌曲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唯冯梦龙一人而已。
冯梦龙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其最著名的作品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与明代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他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中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在舞台上将冯梦龙这个真实的历史人鲜活地塑造和呈现,可谓是有人可鉴。
剧中的冯梦龙,我认为可归纳为:“为官四载未辞劳,欲撑青天一杵高;总是浮云能蔽日,纵然获罪也自豪。
”本剧讲述的是冯梦龙在明末那个吏治十分腐败的时期,出任了闽东寿宁知县,在职四年中兢兢业业为民造福、政平讼理、清正廉明,明断民女玉莲蒙冤一案,而后又智斗建宁府知府的故事。
并通过断案这一件事折射出他的政治态度和智慧。
我们在人物塑造上把握住对人的本质—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关怀,也就把握住戏剧的要义和力量;在艺术性上,立足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创造出具有中国传承、中国气象的人物形象和戏剧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讲究“形与神”的关系,对冯梦龙这个人物我们追求的是“形神兼备”。
冯梦龙戏剧理论之特色
作者: 游友基
出版物刊名: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3-118页
主题词: 冯梦龙;戏剧理论;戏曲创作;剧论;王骥德;于鹃;量江记;万事足;作品论;楚江情
摘要: 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创作、改编了多种传奇(现存14部),其思想、艺术都达到相当的水平,还发表了许多戏剧美学方面的精辟之见,具有鲜明的特色. 冯梦龙的剧论,针对当时的剧坛陋习而发.从创作的角度,他列举剧坛种种弊端:一、未能把握戏剧特征,造成“传奇不奇,散套成套”①的现象;二、作品缺乏独创性,抄袭模仿成风,“人翻窠臼,家画葫芦”②,“学画葫芦之样,不寻根本”;三、一味追求浮华靡丽,置“本色”,“当行”于不顾,“饾饤自矜其设色,齐东妄附于当行”③,“浓染牡丹之色,遗却精神”;四、不遵曲谱,不重视戏曲的音乐美,。
课件9:冯梦龙—爱情悲喜剧
写、编撰小说及戏曲
• 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 • 《智囊》、《古今谈概》、《情史》 • “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
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 智满之。周览古今成败得失之林,蔑不由此。”
——《智囊》 • 在当时,这些书被士大夫们认为俗气,登不了大雅之
• 《山歌》是太湖青年男女的情歌儿,大胆而奔放,热情又柔 情! “人人说我与你有私情,寻场相骂洗身清。你便拔出 子拳头只说大,我便手指子吴山骂洞庭。”
• 相爱了如火,掩饰时如水,就连洞庭湖、太湖也被当作了挡 箭的牌。
编写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
•他所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写尽 了世间百态,令世世代代的读书人如痴如醉。
李甲愧悔成狂疾 孙富受惊为怯鬼
尾声
• 这篇小说主要人物是为爱抗争的杜十娘、“负 心薄幸”的李甲、破坏他人感情的孙富、勇于 助人的柳遇春和“隐形人物”李甲之父。一般的
观点,都认为杜十娘错把自身托付给李甲,李 甲却最终负心。
•杜十娘和李甲两情相悦,十娘希望李甲能交出赎金三百两 为自己赎身,而已经贫困潦倒的李甲根本无法筹措如此巨 大的赎金。十娘最终自己拿出一百五十两,李甲的好友柳 遇春得知十娘如此有心,为李甲左右奔波,将赎金凑齐, 使得一对有情人走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 李甲对十娘的情感是颇重的。最初李甲到处筹措三百两赎 金时,柳遇春认为十娘不足信,劝李甲不必对此认真。李
为情所伤
• 从此之后他再也不去青楼,却热衷于在文学创作 中塑造优秀女性。
• 在他的小说杰作“三言”中,充满了众多光彩照人 的女性:聪慧刚烈的杜十娘、柔弱美丽的赵京娘 、勇敢多情的白娘子、大胆追求爱情的周胜仙、 不畏强权与爱人不离不弃的璩秀秀、机灵多谋的 张淑儿……
关于冯梦龙戏剧理论的特征
作者: 王政
出版物刊名: 学术月刊
主题词: 冯梦龙;戏剧理论;戏剧内容;理论系统;现实性;戏剧创作;事件过程;艺术规律;客观规律;戏剧场面
摘要: <正> 明末的冯梦龙在自己编写的《墨憨斋定本传奇》上写了不少总评、小引、叙跋、眉批,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系统,其中对戏剧内容的现实性、舞台客观艺术规律尤为重视。
首先,他认为戏剧内容的重心是人物活动构成的“事,要求戏剧表现一个有起有止的故事,写世事的苍桑、历史的沉浮、善恶的争斗。
冯梦龙直观地意识到事件过程中诸环节的内在因果联系,若要造成某种结果,必先设定原因,“先透个消息”,“为后文张本”。
剧中这种诸环节之间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的联系,冯氏称为“血脉”与”针线”,后来李渔“密针线”的论述就是由这里发展而出的。
论冯梦龙的戏曲创作
论冯梦龙的戏曲创作
傅承洲
【期刊名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33)004
【摘要】冯梦龙创作的《双雄记》和《万事足》,虽说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虚构而成,还是打上了冯氏的烙印.《双雄记》作于冯梦龙青年时期,对人性贪婪、官场腐败的揭露与鞭挞,源于作者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万事足》作于冯梦龙寿宁知县任上,目的在于道德教化,要男人立志,为闺人除妬.两部传奇思想倾向反差甚大,与作者的年龄、身份、地位的变化有关.冯梦龙是一位主张严守曲律的剧作家,《双雄记》、《万事足》都是合律依腔的样板.两部传奇均用双线结构,《双雄记》有借鉴《拜月亭记》的痕迹,《万事足》结构与人物关系的安排更加巧妙.《双雄记》内容有一定深度而艺术略显稚嫩,《万事足》艺术臻于成熟而内容流于庸俗.
【总页数】4页(P152-155)
【作者】傅承洲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37
【相关文献】
1.试论冯梦龙的戏曲理论观念——兼论其戏曲理论与原创作品之间的"错位"
2.冯梦龙戏曲创作理念初探
3.“畸人”冯梦龙的创作高峰期——冯梦龙生平和思想探幽
之四4.冯梦龙的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江苏古代戏曲家研究之三5.发扬戏曲传统,开创戏曲创作新局面——咸阳市召开戏曲创作座谈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9月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Sep t.2000第28卷 第5期Jour nal of Liaoning Univer sity Philosop hy(Social Science) Vol.28 No.5论冯梦龙的戏剧理论人 弋(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200234)摘 要 冯梦龙戏曲理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追求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统一;人物塑造既有其恒定性,又要灵活运用;坚持礼教与情教相统一的教化原则;舞台表演既要体物,又要掌握分寸、保持冷静。
关键词 艺术真实;生活真实;环境;情教;体物中图分类号 I8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291(2000)05-0060-04冯梦龙所处的晚明正是传奇兴盛的时期,但糜烂之风甚为严重,他在 双雄记 里说: 词家于今日,佥谓南音盛北音衰,盖时尚则然,余独以为不不,北音幸而衰,南音不幸而盛也。
夫北词畅于金元,杂剧本勾栏之戏,后稍推广为传奇,而南戏代兴,天下便之。
荆刘蔡杀而后,坊本彗出,日益滥觞。
高者浓染牡丹之色,遗却精神,卑者学画葫芦之样,不寻根本。
甚至村学究手摭一二桩故事,思漫笔以消闲;老优施腹烂数十种传奇,亦效颦而奏技。
所以,借更定传奇以阐明他的戏曲理论主张,扭转时弊,给传奇创作和表演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 戏剧艺术的逻辑起点自戏剧文学产生以后,有关戏剧的真实性问题就有理论家提出来了。
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就有 艺术模仿现实 的理论建树,柏拉图在其 理想国 卷十里,把现实世界当作艺术创作的蓝本,认为艺术模仿的是现实世界。
中国戏曲晚出,元代杂剧的出现,才有戏曲艺术真实性的理论产生。
到了明代,戏曲真实性原则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不断被人们道及。
王世贞评论高则诚 琵琶记 时说: 则诚所以冠绝诸剧者,不唯其琢句之工,使事之美而已。
其体贴人情,委屈必尽;描写物态,仿佛如生 ( 曲藻 )。
汤显祖论戏剧艺术的特点是: 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
一勾栏之上,几色目之中,无不纡徐焕眩,顿挫徘徊。
恍然如见千秋之人,发梦中之事 ( 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
王骥德 曲律 也说: 夫曲以模写物情,体贴人理,所取委屈宛转,以代说词,一涉藻缋,便蔽本来 ( 曲律 论家数 )。
王世贞的 体贴人情 、 描写物态 ,汤显祖的 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 ,王骥德的 模写物情,体贴人理 ,都是强调戏曲艺术的真实性。
冯梦龙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评点和更定传奇作品,有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冯梦龙认为通俗文学的生命力就在其真实性。
他在 太霞新奏 中说: 子犹诸曲,绝无文收稿日期 2000-03-11作者简介 人弋,本名聂付生(1962-),男,湖南邵阳人,讲师,上海师大博士生。
采,然有一字过人,曰真。
他喜欢民间文学,并大量搜集,就是因为它们 情真而不可废 (冯梦龙: 叙山歌 )。
冯梦龙的 墨憨斋定本传奇 自始而终贯穿这一戏剧美学思想。
首先,他主张戏剧故事应该来源于生活,反对凭空捏造或无端虚构。
双雄记 下署 古吴龙子犹编,松陵沈伯明较 ,据考证确属冯梦龙自己创作的两篇作品之一 1 。
这篇因家产纠纷而 骨肉参尚 的传奇,是 万历庚子、辛丑间实有之事( 双雄记 总评 )。
精忠旗 是部历史剧,其叙云:旧有 精忠记 ,俚而失实,识者恨之。
从正史本传,参以汤阴庙记事实,编成新剧,名曰 精忠旗 。
编中长舌私情,及森罗殿勘问事,微有装点。
然夫妇同席,及东窗事发等事,史传与别记具有可据,非杜撰不根者比。
方之旧本,不迳庭乎?历史上实有之事,特别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历史大事,必须根据历史事实,表达出历史的真实。
这也是一个艺术家的良知所在。
冯梦龙在坚持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认为应该、而且必须予以适当的艺术虚构。
他在 警世通言叙 中指出: 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其人,其真者可以补金匮石室之遗,而赝者亦必有一番激扬劝诱、悲歌感慨之意。
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
所谓: 事真而理不赝 ,即有些历史事件和客观现实是创作的绝好材料,题材本身就已传达出人们的思想感情,稍作加工就是一篇感人肺腑的艺术作品;所谓 事赝而理亦真 ,就是说,作家虚构的故事,只要反映出生活的真实,就是真实可信的。
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在冯梦龙的笔下变得既简洁又明确。
环境、情景与人物 戏剧人物性格的塑造狄德罗把人物性格作为戏剧艺术表现的中心,提到戏剧诸因素的首位来论述。
提出戏剧诗人应一切从性格刻画的需要出发, 对诗人来说,毫无所谓神圣的东西,连道德也不例外,如果人物与动机要求这样的话,他可以用讪笑对付道德 2 (P179)。
不必讳言,冯梦龙没有狄德罗那样系统的理论阐述,但是从众多的零星的评点中,我们还是能领悟到他对塑造戏曲人物性格的重视。
他在 酒家佣总评 中说: 演李固,要描一段忠愤的光景,演文姬、王成、李燮,要描一段忧思的光景,演吴、郭亮,要描写一段激烈的光景。
个性即美,这是戏剧作品的魅力所在。
冯梦龙把人物的性格刻画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重要问题,完全遵循了艺术发展的规律。
冯梦龙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客观环境对人物个性以及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人兽关 是根据冯梦龙 警世通言 卷二十五 桂员外图穷忏悔 改编的一部传奇,主人公桂薪性格的发展完全因环境而变, 因贫弃婿,传奇多有之。
然未有桂氏颠倒之甚者。
始而赠之为婢,惟恐其不纳,既而绝之如仇,又惟恐其不远。
贫富变于一期,恩怨悬于千里, ( 人兽关总评 ),桂薪因施济的帮助而摆脱了困境,又因在施济花园挖到一笔巨银而暴富起来,情境的变化导致他心理的变化,心理的变化又与施济之妻和儿上门求助不果发生冲突表现出来。
桂薪发迹前后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种性格的形成,用狄德罗的话归纳就是: 真正的对比乃是性格和情境间的对比,不同人物利益间的对比 2 (P146)。
从某种程度上说,利益的竞争乃是性格表现的内驱力,冯梦龙的评点已经意识到,只是没有像狄德罗那样用明确的理论表述出来而已。
忠孝节义与情教的矛盾统一 戏剧的教育功能艺术的教化功能是大多数创作家和理论家喜欢探讨的一个问题,中外皆然。
柏拉图的 理想国 完全排斥了戏剧, 法律 篇略微放松了一点,但剧本必须经过官方审查,不能有伤风败俗的内容。
戏剧与其他体裁不同之处,它完全靠表演展示给观众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它的直观性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高则诚创作 琵琶记 时,明确道出其创作宗旨: 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
冯梦龙认为传奇之所传,首先不是它的美学功能,而是有助于社会教化。
他在 酒家佣序 中说: 王孙贾之母忠义为嗣君报终天之恨者,反弃之不录。
自余加改窜,而忠孝志节,种种具备,庶几有关风化,而奇可传矣。
对读者和观众的要求也是从作品的教育意义着眼,认为 传奇之衮钺,何减春秋笔哉!世人勿但以故事阅传奇,直把作一具青铜,朝夕照自家面孔可也 ( 酒家佣序 )。
狄德罗把剧院作为 资产阶级的讲坛和传道台 ,主张 在舞台上讨论最重要的道德问题 2 (P145),直接把舞台作为道德世界的大课堂。
因此对戏剧的道德教育也成为他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
冯梦龙的教化理论是在 致良知 、 童心说 的影响下,针对晚明颓废世风、纲纪不振而提出的,意在敦厚风俗。
其内涵既有维护封建道德的责任感,又有张扬人性的进步性。
他与大多数文人一样,把忠孝节义作为艺术的主要功能。
在 新灌园总评 中说: 旧记 惟王躅死节,田单不肯自立二事,差强人意。
余只道淫,不足垂世。
新记 法章念念不忘君国,而夜祭之孝,讨贼之忠,皆本传绝大关目。
君夫人不失节,尤得为贤者讳言义。
王孙贾的 忠 ,齐王王立(法章)的 孝 ,王躅和王孙贾之母的 节 ,冯梦龙都赞赏备至。
但冯梦龙受王学左派的心学影响很深,在强调忠孝节义的同时,还非常重视美育。
在 叙山歌 中主张 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追求一种 感人 之捷且深 的情感效应,他在 情史叙 里说 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
为达到此目的, 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 , 愿得有情人,一齐来演法 。
他非常强调情感在艺术中的渗透力。
他在 洒雪堂总评 中说: 是记穷极男女生死离合之情,词复婉丽可歌。
较 牡丹亭 、 楚江情 ,未必远逊。
而哀惨动人更似过之。
若当场更得真正情人写出生面,定令四座泣数行下。
纯真的爱情能净化人的心灵,在情欲横流的明代确是一种闪光的思想。
其实,冯梦龙的情教思想远没有这么简单,也不像有些人分析的那样,他是一个提倡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启蒙者,他在对人类本性热烈赞美的同时,也在寻找规范封建礼教的良药。
为此,他把封建礼教的大部分内容纳入到他的情教范围之内。
不善体物 与 水墨高手 戏剧的艺术表演18世纪的狄德罗是 欧洲戏剧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表演理论的学者 3 (P362),而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冯梦龙早一世纪就已提出了出色的表演理论。
演员表演一般分为两类:偏重理智的体验派和易动感情的表现派。
在表演中哪种方式最好?狄德罗专门写了一篇题为 演员奇谈 的对话。
他明确提出,演员的表演要理智,不能渗透表演者的任何情感进去。
在他看来,演员一方面要淋漓尽致地把角色的情感表现出来,使观众信以为真,受到感动;另一方面,又不能与角色合二为一,不能被情感所支配。
演员要十分冷静地控制自己的表演分寸,把戏剧角色的外在标志表现得入木三分,又不必亲自体验角色的情感。
演员的表演要达到这样的程度: 他哭起来,就像一个虔诚的教士宣讲耶稣受难;就像一个儇薄子弟跪在一个他不喜欢的女人前头,然而又想欺骗她;就像街头或者教堂门口的一个乞丐,感动不了你的时候,就破口骂你;或者就像一个什么也感觉不到的妓女,但是晕倒在你的怀里 4 (P209)。
冯梦龙倒没有这种明确的说法,从众多的表演提示中,他与狄德罗的理论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他说: 演李固,要描一段忠愤的光景,演文姬、王成、李燮,要描一段忧思的光景,演吴、郭亮,要描写一段激烈的光景。
忠愤 、 忧思 、 激烈 这些情感无疑是剧中人物必须具备的,演员的职责只是惟妙惟肖地把他们扮演出来而已。
冯梦龙要求演员的表演一定要掌握分寸,不能一味脸谱化。
他在 酒家佣 第七折 吴骂佞 的眉批中指出:此出全要描写吴一片义气,马融伪儒,亦需还他架子。
俗优扮宰及其猥屑,全无大臣体面,便是不善体物处。
宰要还个大臣架子,马融要还他个儒者架子,方是水墨高手。
(同上第七折)这里明确告诉演员应当用什么原则去塑造舞台上的反面形象。
按照通常的表演,脸谱化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凡是反面形象都猥亵不堪,尽是小丑身段。
而事实上,反面角色因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不一样,其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也会有所不同,演员表演只能置身于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体现出他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