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放飞思想
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放飞思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些古人名言,广为人们所知,也为当前教育理念作注脚。
新一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育完全从属于应试能力培养而变得苍白无力,功利化倾向使学生成为应试机器。
而语文教育应以提高人文素质、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为目标,语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能给予人以心灵的慰藉,拓展人的精神空间。
而这些,都不是简单的讲析与训练所能够达到的。
因此,语文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
没有大量的文本阅读,失去了情感和思想的共鸣,所谓熏陶只能是空中楼阁。
要让学生感受语言描绘的形象,体味语言传递的情感,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要完成这个过程,只有让学生沉浸于文本之中,潜心阅读。
所以,教师应该重视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激情,读中感悟。
具体的做法是:一、淡化分析、讲解,让琅琅书声回到校园古人早就有诵读的习惯,在学生的启蒙教学中都相当重视学生的反复诵读,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顿挫之中领悟文学作品中无法言传的神韵。
现在的语文教育,也必须重视朗读,一遍一遍地诵读,把优美的语句,优秀的文学篇章像钉子一样地锲入孩子几乎空白的脑子里,实际上就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了心灵深处。
而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的范文都是精挑细选、文笔优美的优秀文章,都非常适合诵读,尤其是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的诗歌,琅琅上口,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然而,现在的阅读教学,大多注重内容的分析,学生吟诵的时间太少。
程式化的繁琐分析,把作品肢解得支离破碎,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下来,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没有到位。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用 多种 形 式 的 比较 朗 读 。
4 . 1 调 换 字词 , 进行 比较 朗 读 。如 《 小英 雄 雨 来 》 有 这 么 句: ” 1 2岁 的雨 来使 尽 力 气 , 才 把 缸挪 回原 地 。 ” 在 朗读 时 , 我 先 引 导 学生 把 ” 挪” 换成” 搬” ” 拿” 等 词 与课 文 原 句 进 行 比较 朗 读 ,” 挪“ 字将 雨来 年纪 虽 小 但 却 十 分 勇 敢 的英 雄 形 象 刻 画 的
此 时教 师 只 是 笑 了笑 , 没 有 给 予 回答 , 而 是 引 导 学 生 进行 一 番
4 . 3 改变 重 点 词 句 , 比较 朗 读 。 如 教 学 《 荷花 》 一课 , 有 这 么 一句 ” 荷 花 在 这 些 大 圆 盘 之 间 冒 出来 ” 。教 学 时 , 我 出 示 幻灯片( 1 ) 荷 花 在这 些 大 圆 盘 之 间 冒 出来 ( 2 ) 荷 花 在 这 些 大 圆 盘之 间 长 出来 ( 3 ) 荷 花在 这 些 大 圆 盘 之 间 伸 出来 让 学 生 朗 读 、
练语感 。 ” 语 感 就 是对 语 言 文 字 的敏 锐 感 和 迅 速 领 悟 的 一 种 能 力, 包 括对 语 言 文 字 的正 确理 解 和 内容 感 悟 。教 师 精 彩 的 范 读 本 身 是 对学 生 语 感 培 养 、 训 练 的一 种 好 方 法 。如 , 教学《 美 丽 的小 兴 安 岭 》 一 课 时, 我 首 先 联 系 上 下 文 设 计 了 这 样 的 导 语: ” 今天 , 老 师要 带 大 家 去 一 处 , 既是一 座美丽 的大花 园, 也 是 一座 巨大 的 宝 库 … … ” 接着 , 要求学生 闭上眼睛 , 倾 听 教 师 声 情并 茂 的朗 读 , 充分地 感受 , 并 把 自己 感 受 到 的 告 诉 大 家 。 有 的 学 生说 , 听 了老 师 的 朗 读 , 自己 仿 佛 走 进 了 漫 无 边 际 、 生 机 勃勃 的林 海 ; 有的说, 此时 自己 仿 佛 也 变 成 了林 海 中 的 一 片 绿叶 、 一 株 小草 …… 学 生 们 在 教 师 用 语 言创 设 的 浓 浓 的情 感 世界里 , 充 分感 受 小 兴 安 岭的 美 丽 。 自然 产 生读 的 渴 望 , 纵 情 阅读 , 倾 诉 情感 。 2 自读 自悟 以读 为 主 , 注重学生 自己独特的感悟 , 是 新的《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所 倡 导 的 阅 读 教 学 新 理 念 。即 将 阅 读 的 主 动 权 交 给 学 生, 让学 生 在 老 师 的 启 发 引导 下 自读 自悟 , 并通过读 中思、 读 中悟 、 读 中品, 激 发 学 生 探 求 知 识 的欲 望 和 主 动 参 与 的 意 识 , 变” 学会” 为” 会 学” 。例 如 教 学 《 圆明园的毁灭》 一课 时 , 一 些 学 生理 解 圆 明 园辉 煌 的 历 史 , 当 他 们 看 到 英 法 联 军 烧 毁 圆 明 园 的影 片时 , 不禁提出” 英 法 联 军 为 什 么 敢 任 意 烧 毁 圆 明 园? ”
关于阅读教学中倡导“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的理解
关于阅读教学中倡导“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的理解关于阅读教学中倡导“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的理解第一次作业海南省澄迈县石浮学校王李雄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是对话的主体,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教师的任务是利用其高于学生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而不是代替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我对“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理解是:一、在教师充分熟悉教材的情况下通过创设情景、抛出悬念、或设置问题,或布置任务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让学生有明确的目的与文本进行对话,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
二、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的重点或难点内容感悟品味感悟和研究,并在全班里进行交流探讨。
三、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自我构建,重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四、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站在作者的位置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在实践教学中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比如在教《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我是这做的。
一、创设情景导入1.欣赏天游峰图片,感受天游峰的巍峨壮美。
2.畅谈对天游峰的感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集中精神投入到文本中才能有良好的对话效果。
学生在欣赏天游峰的图片后,深深地被天游峰的壮美感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的引导下交流了对天游峰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习要求:(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确。
(2).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共同讨论。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3.检查自学:(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2)提出不懂的地方。
(3)理清课文脉络,引导分段。
4.再次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和老人的语句。
初步感知天游峰的险峻和老人的性格。
第二课时一、由景到人,认识扫路人复习旧知。
引读“我”下山时的语句导入。
1.思考:站在你面前的是怎样的一位老人,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
以读为本,以读促悟
以读为本,以读促悟——《小壁虎借尾巴》精读赏析课教学设计烟台市福山高新技术产业区中心校吴欣意课题:《小壁虎借尾巴》课型:精读赏析课课时:一课时【设计理念】:读,是语文学习永远的金钥匙,它是感知的前提,理解的途径,感悟的法宝。
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掌握,在读中感悟。
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深入挖掘教材,发现本课是一篇知识性童话,适合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促悟”的教学方法,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然后让学生通过视频进行跟读,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很快地进入课文中去;并在读中渗透抓词品句、体会悟情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总之通过自由读、跟读、品读、引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品味小壁虎的难过与艰辛,导出多种形式的“学”,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表格,最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最后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增强感悟,培养能力,获得思想启迪,引导学生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不同作用,特别是壁虎尾巴自我保护的功能和可以再生的特点。
【教材分析】:《小壁虎借尾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围绕“问号”这个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而《小壁虎借尾巴》则让学生知道动物尾巴有不同作用,壁虎尾巴有再生功能。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童话,主要讲述了小壁虎被蛇咬住了尾巴,为了逃命而挣断了尾巴。
小壁虎分别向小鱼、黄牛、燕子去借尾巴,但是它们的尾巴都非常有用,不能借给小壁虎。
正当小壁虎难过时,突然发现自己已经长出了新尾巴。
全文以生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鱼、牛、燕子等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以及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
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文中没有注音,上学期学生接触过这样的文章,教学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观看视频、分角色朗读等指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
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读; 或读 巾板画 , 边画边读 , 使语 言与 形象 紧
密 联 系 , 乳 交融 , 水 相得 菔 彰 。为 引 导 将 语 言 文 字还 原 成 语 寿形 象 , 要 学 生 借 助 想 像 , 我 描
述形象。要学生在仔细 凄第一节的基础上说
说 自t脑 子 里 浮 现 出 来 的 燕 于是 什 么 样 子 。 2 , 并 要求 强捌 用 自己 的话 说 ,从 而 使 学 生 经 历 J“ , 课文 语 言— — 语 言 形 象— — 自我 语 言 ” 的 转 换 。二 是要 学 借助 绘 画 , 示 形 象 。我 让 展
引 导他们凭借联想想像 ,将语 占文字还原成
语 占形 象 , 而变 语 言 的感 知 为形 象 的感 受 。 从
采 取 多种 灵 活 有 效 的手 段 ,培 养 学 牛 的 语 言 转化 、 象还J 力 , 读中联想 , 后描述 ; 形 糸能 或 读 或 读 中 揣 摩 , 中表 演 ; 边 读 边 演 , 读 或 边演 边
范读 的引导 , 使学生 与教师 , 作者和文 中人物 构成联系 , 达到 了朗读 的理想境界。
三 、 中悟神 。 悟 语 言蕴含 。 然 小语 读 感 虽 教 材 大多 通 俗 浅 显 ,但 不 少 课 文 在 浅显 的文
字中不乏 丰富的语言蕴含 , 如借物喻人 、 借事
论 理 的记 事 状 物 文 , 示 人 生 、 发 明理 的寓 警 启 言 童话 文 等 。 而 就小 学 生 知 识 水 平 和认 识 能 力 而 言 , 内涵 的解 决 不是 空洞 的说 教 、 象 其 抽
中, 深切感 知内容 , 引导理解语 义 , 足 感受 语
境 , 析语 技 , 累语 占的 重 要 基 础 。 而小 语 品 积 教 材 大 多 足 客 观 事物 或 想 像 事 物 的 描 述 , 引 导感 知 内容 ,实质 就 是 感 知 语 言 所 描 述 的 事 物 。随 着 自我 生 活 的丰 富 , 视 接 触 的增 多 , 影 课外 阅读 的 拓 展 ,学 生 头 脑 中 已经 贮 存 r与 课 文 内容 相 似 的形 象画 面 。} 中 , 以有 效 c读 } J 须 的 方 法 激 活 贮 存 的 与课 义 相 匹 配 的 相 似 块 ,
2024年以读为本读思结合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2024年以读为本读思结合心得体会范文【导言】阅读作为一种核心的自我提升方式,对于开阔我们的认知边界,积累知识,以及塑造个人审美品味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特别是在____年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阅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本文将围绕以阅读为基础,结合思考的策略,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与感悟,探讨阅读对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影响,并深入分析阅读的策略与技巧,最终提炼出个人的阅读心得。
【主体】一、阅读为基础:强调阅读对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1.1 阅读拓宽认知,积累多元知识阅读是获取知识的关键途径,通过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可以开阔视野,积累丰富的知识。
例如,哲学书籍能锻炼批判性思维和抽象思考,历史书籍能提供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文学作品则能培养审美感受和情感表达。
在____年的信息时代,阅读能让我们汲取各类书籍的智慧,提升综合素养,有助于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并实现自我发展。
1.2 阅读锻炼思维,激发创新意识阅读能够锻炼思维能力,增强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通过研读不同领域的经典作品,可以学习到各种思考方法和思维模式,从而扩展思维的边界,激发创新思维。
在快速变革的____年,具备创新思维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二、阅读与思考并重:深度阅读与反思的必要性2.1 深度阅读增进理解深度深度阅读是指对特定主题或书籍进行深入研读和反思,通过反复阅读和跨学科比较,加深对内容本质的理解。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人们容易陷入浅层次的阅读,而深度阅读则能帮助我们更透彻地理解书籍的主题和内涵,提升理解力和思考力。
2.2 深入反思提升判断与分析技能阅读的过程应伴随深入反思,以培养判断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深入思考书中的观点及其支撑理由,可以锻炼逻辑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____年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具备深入反思的能力对于应对复杂挑战至关重要。
三、阅读策略与技巧:提升阅读效率与质量3.1 设定阅读规划与目标制定阅读计划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核心。
以读为本 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
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作者:徐晖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8年第09期摘要:读,作为感知教材、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是语文教学的根基。
“以读为本”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艺术的探求上必须遵循的教学准则,也是当今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
从语文学科的属性出发,我们应该还给学生读书的权利,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探究,读中发现,读中明理,读中怡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朗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6-0081-01“教学千法读为本”。
读,作为感知教材、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自始至终都是语文教学的根基。
“以读为本”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艺术的探求上必须遵循的教学准则,也是当今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
从语文学科的属性出发,我们应该还给学生读书的权利,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探究,读中发现。
读中明理,读中怡情。
修订版的《大纲》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水平,我们将读文贯穿于课堂教学,通过学生不同方式、不同目的读,使“读”与“悟”融于学生的自主阅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理解、感悟、积累,达到发展语言、熏陶情感、发展能力的作用。
下面,就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七颗钻石》一文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该单元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情感,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整体感知课文是前提。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感悟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感悟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立身之先,立学不可或缺,只有立足于学问,才能使人终身受益。
读书是走上学问之路的基本途径,是临渊羡鱼,知识小临大,用之立身之根基。
“任何学术的进步,都始于书本”,这句话既赞颂了读书,也暗示了读书的重要性。
读书的好处多多,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增强思维能力,培养思维方式,学会推理,而且还能够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品格;能够帮助我们拓宽视野,获取知识,发展才智;甚至还能够增强观察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充实个人的精神生活。
学习和读书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的精髓在于奋发向上的探索和努力,只有把它作为一件终身事业,经历失败与成功、曲折与挫折的历程,才能实现最终的成功。
读书就是如此,只有用心学习,不断提升知识储备,拥抱更艰苦的挑战,那么才能把自己立身于社会,获取真正的成功。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基本动力,也是立身于社会的基石。
因此,每个人都应多陪伴书籍,多读书,多思考,不断提升自我,使自己有所作为。
- 1 -。
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课 文 ,师 生 作画 ,再 让 同桌 互 相 介 绍 自己 所 画 的燕子 ,
进 而 登 台 介 绍 老 师 所 画 的 燕 子 。 这 样 引 导 促 , 进 了 “ 语
旨 ‘ —
_ 形 象—
—
语 言” 的转换 ,使学生加强 了对 语言形
象 的感受 ,促进 了语言文字 的 内化 。 二 、 从 读 中感悟 内涵
音如 泣 如 诉 学 , 生 如 身 临其 境 。 学 生 们 在 读 书 声 中 再 现
了课文描述 的情景 , 在读书 声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听隐藏 在文字 背后
的声音 ,在读书声 中感悟 了文本传达 的精神 。
四 、 从读 中感悟 写法
我们 的教材都是经过作家精心思 考和仔细推敲的
佳作 ,有着培养学生 语文能 力 、 启智育人 的巨大作用 。
教师应根据课文的语言规律 、 特点以及学生 的实际情
况 ,进行有针对性 、 有选 择性 的 引导 ,这样 ,学生运 用语
述 ;或 读 中 揣 摩 读 , 中 表 演 ;或 边 读 边 演 边 , 演 边 读 ;或 读 中 板 画 边 , 画 边 读 , 使 语 言 与 形 象 紧 密 联 系 , 水 乳 交
融 , 相 得 益 彰 。 如 教 学 《燕 子 》一 文 时 , 我 要 求 学 生 在 熟
读 课 文 的 基 础 上 , 借 助 想 象 , 描 述 形 象 让 , 学 生 在 仔 细
内 容 。 如 《二 泉 映 月 》一 文 中 有 这 样 一
句话
“
:
渐 渐地
渐 ,
渐地 ,他 似乎 听到 了深沉 的叹 息 ,伤 心 的哭泣 ,激愤 的 倾 诉 倔 , 强 的 呐 喊 … … ” , 句 子 虽 然 不 长 , 但 却 是 阿 炳 人
以读为本,读中体验感悟,提升语文素养
以读为本,读中体验感悟,提升语文素养[摘要]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以读为本体验感悟一、阅读教学为什么要倡导以读为本,读中体验感悟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变化。
现代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应这样理解。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纵观小学课本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都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
这些内容都应通过孩子们独特的“体验”来实现。
然而,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们过于注重理性分析,怕教材挖掘不深学生理解不透,牵着学生走向教者设计的圈套中。
把一篇好端端的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因而学生的独立思考可怕地消失了。
而体验性阅读教学正是克服了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它激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
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
二、怎样实施以读为本,读中体验感悟1.揭题引读,让学生自读自悟。
这是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充分体现。
“揭题引读”的问题要设计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教师只有通过精心的揣摩,设计的引读题目体现整体性,才利于学生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又易于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体验、感受。
在执教的《麻雀》一课,原来设计的问题是:课文是怎样通过老麻雀的动作、神态来保护小麻雀的?表现了老麻雀的什么精神?试讲后,大家在研讨时觉得问题设计的较零散,既找动作,还要找神态,这样从整体上感知感悟的不够,课堂也问的多读的少。
后来我整合了问题,重新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课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生通过课文中的语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以读为本读思结合优化感悟心得体会
以读为本读思结合优化感悟心得体会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但单纯的读书并不足以使人有所收获,我们需要将所读的内容与自己的思考相结合,从中寻找到有价值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首先,读书应以自己的兴趣为导向,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
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才能激发我们持续阅读的动力。
而且,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往往更容易与自己的思考结合起来,从而深化对书中观点的理解。
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保持思考的活跃。
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思考的过程。
我们应该在阅读中自主提出问题,思考作者的立场和观点,以及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联系。
通过不断地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将其与自己的思维相结合。
然后,需要将所读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阅读并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我们应该将书中的观点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联系。
思考如何将书中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或者如何根据书中的启示来改进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只有将阅读和实践相结合,我们才能真正将所读的书籍转化为个人成长的动力。
最后,要及时总结和归纳所读内容,形成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可以通过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参加讨论等方式进行总结。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读的内容,同时也能将自己的思想整理得更加清晰和系统化,为今后的思考和行动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以读为本读思结合,通过优化阅读、思考和结合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阅读并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读书并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更是一种思考和成长的过程。
只有将所读的内容与自己的思维相结合,将书中的观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从读书中获得收获和提升。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作者:任瑞华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1期一、案例背景“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体现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再现学生的心灵世界,并加以合作交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真正地吸引到教学中来,这才是建立新型课堂的前提。
我在执教《荷花》一文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充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紧紧抓住重点字词来理解课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案例实录师:孩子们,读完这段,你有何感受呢?生: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特别是这个“冒”字。
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
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生:(纷纷回答)可以换成“长”,可以换成“钻”,可以换成“伸”,可以换成“露”,可以换成“探”。
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体会,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生:(纷纷回答)使劲地长,不停地长,笔直地长,高高地长。
师:你们再体会体会荷花长出来的那种心情、那种状态,你觉得那是一种怎样的长?生:(纷纷回答)痛痛快快地长,争先恐后地长,兴高采烈地长,精神抖擞地长,喜气洋洋地长。
师:太好了!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百合花冒出来以后,想干些什么呢?(学生观赏课件后进行想象写话,然后全班交流)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是白荷花变得更美了。
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起立诵读,像白荷花一样的冒出来!快冒,快冒!三、案例分析本教学片段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和特点:本片段我在强调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时,没忘了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强调文本、读懂文本的同时,不忘学生的个性和学生的主观体验,因为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也才能使学生得以发展。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以读为本读思结合优化感悟心得体会2篇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以读为本读思结合优化感悟心得体会 (3)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以读为本读思结合优化感悟心得体会 (3)精选2篇(一)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方式,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拓视野,还能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阅读能力。
自从我开始重视读书以来,我深刻体会到了读思结合的重要性以及优化感悟心得体会的必要性。
首先,读思结合是提高阅读效果的关键。
仅仅机械地读书,只是记住了某些知识点,而没有进行思考和理解,是远远不够的。
我经过观察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读书方法。
在读书之前,我会先对书籍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确自己的读书目的和期望。
在阅读过程中,我会不时停下来思考,将自己的思维和作者的思想进行对比和融合。
其次,优化感悟心得体会是提高读书效果的必要步骤。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让自己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充实和提升。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点,我会在读完一本书之后,立刻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心得。
这些感悟心得可以是对于书中的某个观点的深刻理解,也可以是对于自己思维方式的改进和调整。
通过读思结合和优化感悟心得体会,我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阅读水平。
我发现,通过读思结合,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观点和思想,将书中的智慧与自己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见解。
而通过优化感悟心得体会,我能够更好地吸收书中的精华,并且通过记录下来的感悟心得,形成自己的知识库和思维模型。
总之,读书不仅是一种传递知识的方式,更是一种提升自我和培养素养的方式。
通过读思结合优化感悟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内容,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阅读水平,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将读书作为一种习惯,将读思结合和优化感悟心得体会贯穿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和阅读品味。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以读为本读思结合优化感悟心得体会 (3)精选2篇(二)读书是我们不断追寻知识和智慧的过程,也是我们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小课题研究计划南昌市铁路第一小学卢汉妹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发现问题的过程、个人条件、学生现状调查)语文教学的“以读为本”的观念已深入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心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让学生充分的读,让他们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使学生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在语文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课堂上教师繁琐的提问和讲解,使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之中。
学生极少有自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究、体验、感悟和理解课文,主体意识处处受到压抑,失去了自我。
本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受到审美乐趣。
”,在我们本册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不仅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目标,而且也是学生感受文章感情,获得语感训练的重要手段。
针对二年级学段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特提出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这一课题。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1、朗读方式的有效选择和运用。
朗读采用初读感知、边读边悟、精读领悟、美度品悟、诵读感悟等方式,包括朗读、默读,个别读、齐读,表演读、研究读等等,而感情朗读应该说是朗读的最高层次要求,但它绝对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需要其他朗读方式的奠基性训练,最终达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目的。
2、本课题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有感情朗读,并能抓住课文重点语句,通过朗读达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继而达到理解课文的内容为目的。
3、通过多种朗读方法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并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方法,改变了过去的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视朗读教学尤其是情感朗读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命脉,最终实现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目标。
通过课堂感情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也都有计划、有过程、有步骤、有目标的。
以读为本促进感悟
5 抓住质疑点读
学贵有疑 , 在阅读教学 中, 要 给 学 生 质 疑 问难 的机 会 , 引导 学 生 抓 住 质疑 点 , 多读 文本 、 自主 探 究 , 而后进行讨论交 流 , 理 解 感悟文章 内容。 如教学《 麻 雀 》一 课 , 在 学 生 初 读 课 文 之后 , 我安 排 了 质 疑 环 节 , 学 生提 出 了许 多 问题。 有 的学 生 提 出 : “ 猎 狗是 庞 然 大 物 , 为 什 么面 对 一 个 麻 雀 会 后 退 呢 ? 难 道 它 害 怕 吗? ” 有 的问: “ 猎 人的任务就是猎取动 物 , 为什 么他看到老 麻雀从树 上飞下来 , 不 将 它逮走 ? ” 结 合 这 些 疑 问 引 导 学 生 再 读 课 文, 感悟老麻雀爱子力量的伟大, 猎 人 看 到 这 动 人 的一 幕 后 十 分 感 动 , 也 参 加 了 拯 救 小 麻 雀 的行 动 。 学 生 抓 住 质 疑 点 来读 文 , 感 悟更深 了, 文 章 的 中心 思 想 也 明 确 么也 看 不 见 ! ” 。 而 诗
人 帮助老人 的方式不是施舍钱 财 , 而 是 悄 悄 地 在 那 行 字 的 前 面 添上 了“ 春天到 了, 可 是” 几个字 , 唤 起了更多人对老 人的爱心 。
这 是 一 位 多 么 了不 起 、 有 爱心 的大 诗 人 啊 ! 当人们想到 这个盲老 人 , 一 生 里 连 万 紫 千 红 的 春 天 都 不 曾看 到 , 怎能不对 他产生 同 情 之心 呢 ? 在这样的阅读中 , 结 合 学 生 已 有 4 展开合理想象读 的 认识 , 能更好地收到“ 悟 由心 生 ” 的效果 , “ 人 类没 有想 象 , 就 如 鸟 儿 失 去 了 翅 文 中看似 陌 生 、 遥远 的 人 物 形 象 , 在 学 生 的 膀 ” 。 激 发 学 生 边读 边 想 的热 情 , 培 养 他 们 心 中渐 渐 丰 满 、 鲜活起 来。 同时 , 学 生 也 悟 展 开 丰 富 想 象 的 能 力 , 有 助 于 提 高 阅 读 感
以读为本 注重感悟
业体育教师队伍。体育 教师 队伍建设 的好 坏 . 只 进 行 项 的 角 逐 , 间安 排 在 体 育 课 或 课 外 从而推动农村 中学体育教学 断迈 上新台阶 时 直接影响 着农村 中学体育教 育的质量 和水平 。 活动时问 , 每次比赛排 名张榜公布 。这样 既可
( 者单位 作
加 强 农 村 . 学 体 育 教 育 教 学 谈 中
文, 青 广 袁
虽然新课标已经实施 了好几年 , 但农 村中 首先 , 体育教师也应转变观念 , 加强 自身的思想 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 又节 约了经费 , 还可以发掘 学体 育现状仍不容乐观 , 这是 由于诸 多主客观 建设 , 努力提高 自己的业 务水平 , 自己重视 自 体育人才 、 选拔人才 、 培养人彳。 因素 的存在 , 制约 了农村 中学体育教 学的顺利 己所 从 事 的 事 业 。这 就 要 教 育 行 政 主 管 部 门 、 4在 中考 中应该增 加体育成绩 的测试 。凡 .
{ 本娃康 , 也是培 养学 生 的意志 品质 、 强其集 地增加体育经费 , 步改善办学条件 , 增 逐 充分利 体荣誉感等优秀品德的最好课堂 。 体育教育的 体育设施搞好体育教学 , 上好每节体育课 , 组织
总之 , 育教学是学权教育上作的重要组成 体 目的是保证全体学生 的身体健康 、 心理健康 , 每个学生参加体育达标活动。多开展小型的比 部分 。影响农村 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问题是多 提 展的 , 体育教师或者班 主任 应多组织 班级或年 真操作 , 充分凋动体育教师 _ 的 圾性 和 任 L
进 行 。为 此 , 人 根 据 农 村 中学 的 实 际 情 况 和 农村 中学领导为他们提供方便 和条 件 , 本 以支持 是参加 中考的学生必须进行体育 知识测试和体
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读中悟情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悟情宽城区小南小学李洪岩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悟情小南小学李洪岩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通过读,既能使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又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但是,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我们虽能听到学生响亮的朗读声,但也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跟着少数“朗读能手”在转。
究竟在读什么,为什么这样读,他们全然不知。
以致一堂课下来,问问他们读懂什么,只会两眼直瞪瞪地看着老师。
试问,学生的声音到哪里去了呢?是不是他们真的无话可说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目中无人”“胸中无本”“手中无法”,没有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没有注意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没有架起学生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启而不发”“引而不达”的尴尬境地。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必须依据新课标的有关理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而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必须打破“讲读模式”,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小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书和思考。
学生阅读课文必须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阅读课堂不能滥竽充数,不能空手赶集,不能依赖老师和同学,应强化“自主阅读”的意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一、创设情境引读,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阅读教学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在朗读感悟语言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只小鸟》一课,是冰心老人所作的人文情愫较浓的文章,文质兼美,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们在遵循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下,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阅读方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亲情的伟大,唤起学生保护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作者:贺万明王艳萍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0年第10期阅读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注重读书。
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王艳萍老师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课,做到了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片段1: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把自己的感悟充分表达出来?(生1读,声音有些稚嫩。
)师:呵,呵,这是少年詹天佑!(笑)读得再老成一些,这时候詹天佑已经四十多岁了。
(生2读,声音太成人化。
)师:这詹天佑太严肃了哦,哪个同学再来读读?注意“勉励”这个词。
(生3读,读得比较好。
)。
师:你就是詹天佑!同学们,詹天佑只是一次两次对工程人员这样说的吗?(生答:不是。
)我们可以想象: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生接读:“我们的工作……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生接读:“我们的工作……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害怕困难,工作不够积极,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员——(生接读:“我们的工作……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生1:我体会到詹天佑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生2:我体会到詹天佑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生3:我体会到詹天佑对所有工程人员的严格要求。
分析:这一片段,教师不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而是摒弃繁琐的释词析句,设置了“慷慨激昂地勉励”、“语重心长地勉励”、“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三个情境,让学生反复朗读詹天佑的话语,而后表达自己的体会。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以理解和感悟为基础的。
片段2: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刘丰兰
《陶罐和铁罐》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
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上完课后,我感觉比前两次试讲的效果要好,但是也还有很多的不足,总结了几点:
1.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心情,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兴趣很浓。
如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找出铁罐和陶罐说的话。
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先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
并有层次地展开对话的朗读指导:让孩子们在评议中理解,在理解中练读,学会抓住铁罐、陶罐的神态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
再让学生理解陶罐和铁罐的第一次对话时,我问学生铁罐说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当时学生就从课文中找出来了“傲慢”这个词,我接着提问,“傲慢”是什么样子的呢?于是有学生说它的意思,有学生表演傲慢的样子,我趁势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神态来朗读陶罐的话,学生兴致很高地争着举手。
几个环节下来,通过指名读,小组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同桌分角色读等形式,学生读得充分,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动作的理解也都比较清楚。
这样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了铺垫。
2.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先扶后放的方法,即我先来指导学习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其他的对话。
在指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个性的时候,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的方法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然后体会人物的感情,再来有感情地朗读他们的对话,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
这个环节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我感觉不是很到位,学生讨论的过程比较短,我在总结学法的时候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应该在细节方面讲得更清楚,小组内也要注意到人员的合理分配,一个组内应该有一个组织者,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这些方面的训练在平常也还需要加强。
3.我觉得学生的朗读有个别的地方有些重复,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的
语气和情感了,所以就不必再去重复练习朗读了,如陶罐和铁罐的第三次对话,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把握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了,我让学生自由读,和同桌分角色读,男女分角色读,读得太多了,以至时间拖沓,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时间不够充分。
可见,读也要有度,而不时非得为了训练而去读,重在效果。
4.在教这篇课文时,考虑到课文的内容中对话的层次性,我一直有一个困惑,那就是怎样既可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又不会使教学过程显得杂乱无章呢?在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其实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学生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已经能够认识到了我所考虑的这个问题了。
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在学生读课文,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这些分歧就会渐渐趋与统一,不要要求学生一次就能达到所想要的高度,而是让他们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到智慧的果实。
作为老师,我觉得自己在这个方面的经验还不足,还放不开,怕学生跟不上自己的脚步,其实这些都是多余的担心。
要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解决问题。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虚心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通过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