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一、试图研究的小专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里“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二、理论依据: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师生交往、平等对话,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于来往平等对话,定位于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对话、交往,就是共在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在教学中,交往有师生之间的交往,也有生生之间的交往。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交往中,都具有独立平等的人格价值。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双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平等对话的交往,这种关系就只能停留在观念层面上,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师生平等交往的教学行为,这有助于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交往具有互动性和互惠性。师生平等交流,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课程标准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既然如此,教学就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新课程标准指出根据第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的特点,教学中应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和默读,去理解词句,去培养语感,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三、实施步骤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次采用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形式让学生读课文中难读的句子,自己喜欢的段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抓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来品读,可采用范读、指名读、自由练读、分角色等形式朗读重点段落,更应抓课文中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反复品读,谈你读懂了什么?这句中哪个词用得好?学生在读懂了这个重点句后,再反复读,经小组合作交流后再去理解重点段,就迎刃而解了。
四、预期效果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内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一种科学、有序、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严密的学习程序和体系。在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