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合集下载

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感”,即感知,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悟”者,了解、领会也。

“感悟”的过程,正是由读者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

学生的感悟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长期的引导和培养,就阅读课来说,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一、初读课文阶段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这一阶段的“悟”应该是“全景式”的。

如果是记事的课文,就要了解这件事的大概过程;如果是写人的课文,就要从大体上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是写景的课文,就要知道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初读的要求要做到像宋代朱熹说的“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

也就是达到读正确、读流利的程度。

不能上课开始就只让一个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比如“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类理解性的问题,更不能让这位学生刚读完课文,就去讨论那个思考的问题,课文本身就不管了。

只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找到课文的感情基础,语感才会得到初步的培养,这时才可以安排思考性的练习,如:识了哪些字,有哪些疑问,对课文内容有哪些初步的感受等。

二、精读课文阶段精读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其思、动其情,使之明理、得法。

其最佳方案就是“熟读精思”。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然后扣读导悟,保证学生有自主读书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潜心会文”、“切己体察”、“披文以入情”。

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作者为什么以此为标题,又几次写到爬山虎,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感悟。

1.用实物投影出示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一文,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基本情况。

2.找出第二段中写爬山虎的句子,仔细阅读,加以体会。

3.用多媒体显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学生结合课文思考:爬山虎具有哪些特点?主要的特点是什么?经过这几个环节,学生一般能找出“绿葱葱”等词语,体会爬山虎充满生机与活力、蓬勃向上等特点。

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05-0041-01学生阶段是一个人综合能力形成�c提高的关键时期。

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应从哪些途径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锻炼学生的感悟能力。

1.调动情感参与,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要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感悟,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

语文课标实验教材所选入的是充满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挚、富有人情味儿的好文章,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

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他们在阅读中感悟才能更加深透。

因此,调动情感参与是阅读教学的催化剂。

2.强化读书实践,让学生多读多悟2.1 初读促感悟。

学生虽有了初步的阅读的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体验,但仍要结合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

第一次读,初读,大声读,自由读,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圈出生字词读,把课文读正确,在反馈正音时,教师重点指导容易读错的字音;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提供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中,一定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给予充分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识字和感知,为下面的有感情朗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精读促感悟。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

文章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系统领悟,真正有所感悟的重点是通过精读课文。

此时的精读课文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亲近课文,和作者对话,和课文中人物对话。

让学生在读书中生疑,在读书中求解,在读书中品味,在读书中生情,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

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品读,读中感悟。

《秋天的雨》一文第二自然段中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感悟是一种个体的自觉自得行为,不能告诉,不能灌输,不能复制,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体验,从而使学生因领会、理解、感同身受而有所感悟。

一、从词句中感悟有时读一篇文章,粗粗一看,语句平淡朴实,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然而细细读读,品品词句,换一个词语,换一个句子,换一个顺序,才发现没有课文中来得精彩。

只有细细品读,才能品出语言的韵味来。

例如人教版第九册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可抓住重点词句来感悟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通过对“挤满”这个词语的理解,感悟站在长安街两旁人行道上人们的“密”;通过对“望不见头”、“望不见尾”词语的理解,感悟站的队伍非常“长”。

“密”和“长”都说明了告别总理的人之多,“男女老少”说明人物的多方面,这些都突出地表现了人民对总理的热爱。

汉语真的是极具灵性,可能谁也无法想到,一个简简单单的词语,由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意会,品出了文章中的味道。

二、从想象间感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没有什么可感性,这时可以借助人的联想和想象,化干瘪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有时语言文字本身具有意象性,通过想象,创造出更生动的画面,能更好地理解、体会文本。

这样的感悟是丰富的,是深入的。

北师大版第七册课文《月光曲》在教学时可这样设计:在学生了解文中大意后,让学生纵情于优美的描写中,使课文中的情感输入学生的大脑中,与学生心灵交融,产生强烈的共鸣。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策略(全文)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策略(全文)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策略(全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注重积累,储备感悟的底蕴1.丰富积累读者的知识经验是阅读感悟的重要因素,新知识的感悟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

这意味着阅读感悟的深度与广度更多地取决于读者知识经验的丰厚程度,正所谓“得之于俄顷,积之于平时”。

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

2.熟读成诵诵读是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诵读、体味,才能把握文本的内涵,体会的感情。

如《五彩池》中有这样的一段话:“面对这一派奇异的自然风光,我不禁深深赞叹:美啊,藏龙山上的五彩池!”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课始,我就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并质疑。

然后在学完五彩池的奇异景色后,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学生这样连续多次朗读,结果一次比一次体会得深,一次比一次读得有感情,在反复诵读中,感悟得到深化,情感得到升华。

二、挖掘内涵,品味感悟的真谛1.激活想象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于人的联想,化枯燥乏味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以通过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感悟才是丰富深切的。

如《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名句,而其中的“绿”字则是这首诗的诗眼。

教学时,教师可紧紧抓住“绿”字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依据诗句想象诗人作诗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回答勾勒出诗人立于船头眺望的简笔画;接着让学生听《春江花月夜》,并根据提示想象诗人当时的所见、所思、所感;然后再让学生扮演诗人来讲述想象到的情景;最后向学生介绍诗人王安石在选定“绿”字之前曾想用“过” “入”“满”等字的故事,同时让学生联想其他字,再让学生分别将这些字放入诗句中像诗人那样吟诵、比较,从而体会“绿”字的妙用。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作者李华泰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积极地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对获取的知识、积累的语言、搜集的素材等语文材料进行自主感悟。

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开发潜能、形成能力、发展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紧扣关键词进行感悟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面对语言文字,只有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加以揣摩、推敲、咀嚼,鉴赏玩索,掂量比较,才能获得审美感、情味感。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品位、揣摩文本中的一些重点词句,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有效地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

在教学《姥姥的剪纸》时,我就紧扣“拴”字,感受文字背后的温情。

当学生交流到“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刀把我拴在屋檐下”这一句时,我提问:“这段话中哪个字最传神?”学生立刻点到了“拴”。

我故意质疑:姥姥把我拴住,不就是一个“罪人”,是一个束缚孩子自然天性的“罪人”了?首先,我让学生初步体会“拴”背后的爱意。

学生明白了:事实上,姥姥恰是在这个时期,用她的剪纸,为“我”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剪纸世界,为“我”打开了剪纸的艺术之门,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于她的关爱体贴之情,让“我”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接着,我又引导:姥姥的剪纸到底有什么神奇的魔力,牢牢地拴住了“我”呢?学生们从“缠”字里,感受到了“拴”的神。

然后我出示句子:“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让学生体会姥姥对我的期待,思念。

最后,我总结道:“你认为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一颗什么之心?”(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就这样,一个“拴”字,让我们读到了文字背后的故事,读懂了作者内心的世界。

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地“咬”住这一能反映主题的“字眼”,在课堂教学中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通过“字眼”的品味、领悟,明白主题。

小学生阅读与感悟力的培养

小学生阅读与感悟力的培养

小学生阅读与感悟力的培养阅读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节,而阅读与感悟力的培养则更加能够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阅读与感悟力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一、培养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他们阅读与感悟力的首要任务。

教师应该从选材上下功夫,选择那些与小学生生活相关、内容丰富有趣的读物。

通过引导学生尝试各种文学体裁,如童话故事、寓言、经典名著等,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同时,家长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图书,给予他们自由的阅读空间和时间。

并且,家长应该树立榜样,展现自己对阅读的热爱,例如在家中设置一个阅读角落,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心得。

二、注重阅读策略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与感悟力需要注重其阅读策略的培养。

学生应当学会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

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能力和兴趣的书籍。

阅读的同时,小学生需要养成记录和思考的习惯。

例如,可以用书签标记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重要的观点,记录自己的感悟,进行阅读总结和思考。

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和理解能力。

三、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除了课内的教材,小学生还应该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校和家庭都可以组织开展一些阅读活动,例如举办阅读讲座、读书分享会等,让学生有机会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和感受。

此外,小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阅读比赛和活动,如阅读马拉松、作文比赛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阅读与感悟能力。

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应当多样化,既包括经典名著、文学作品,也包括报纸、杂志、科普读物等。

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阅读体验,还有助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阅读广度。

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阅读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或家庭提供的电子阅读器或平板电脑等设备,浏览各类优质的网络文学、博客、资讯等,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提高他们的阅读与感悟力。

五、培养阅读的思辨能力小学生的阅读与感悟力不仅仅是理解一篇文章的表面意思,更应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感悟能力(2)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感悟能力(2)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感悟能力(2)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感悟能力四、做好情境延伸,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是最基本的方式,课内阅读是准备,课外阅读才应是结果。

要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扩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空间,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实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而要做到这一点,精心安排课外情境延伸,做好“授”后服务非常必要。

要做好“授”后服务,1.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2.要正确引导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3.要及时掌握课外阅读情况,适时组织好课外阅读的评价活动。

教师只有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失时机地鼓励、引导、发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才能成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学生在阅读中不断体验出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生活,并联系感受着自己生活的同时,阅读出新意,激发出灵感,直至产生付诸笔端的冲动,在知识海洋的熏陶中不断走向成熟。

当然,在阅读教学中激活课堂效果,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情感因素绝不仅限于如上几种。

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到实现教学相长的最佳结合点,真正体现大语文教学的人文个性。

总之,我们应当明确:在阅读教学中,既要重视认知目标,也要重视情感目标。

现行的语文教材大多情文并茂,语文教师不能只是不苟言笑、不动声色地读书念教案,进行知识的填充、“发售”,而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感悟能力的培养,以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篇2]感悟就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的人、事、物、景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

感悟能力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心有灵犀一点通”所指的其实也就是感悟能力。

作为语文老师可以从阅读、生活实践、写作实践、和综合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感悟能力呢?一、在阅读中培养感悟能力阅读,叶圣陶先生有过这么一段精彩的比喻:“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么的桥堍站着作者。

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课题研究计划

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课题研究计划

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课题研究计划一、引言感悟能力是指个体在认识、理解和评价事物时,能够从内心深处产生的情感反应和价值判断。

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二、理论分析1.1 阅读教学的意义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象,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阅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思考问题时更加全面和深入。

1.2 感悟能力的内涵感悟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情感体验:指个体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反应,如喜怒哀乐等;(2)价值判断:指个体对所读内容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3)思维深度:指个体在阅读过程中对问题的思考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创新意识:指个体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

1.3 阅读教学与感悟能力的关系阅读教学与感悟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感悟能力;另一方面,感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阅读材料,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实践探索2.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例如,在讲解课文《草房子》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悟能力。

2.2 开展讨论,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讨论,以促进他们对所读内容的深入思考。

例如,在讨论课文《骆驼祥子》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主人公祥子的遭遇展开讨论,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3 注重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感悟能力发展,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例如,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可以从情感表达、价值判断、思维深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孙金枝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孙金枝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一、问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又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多教师只注意知识的积累,而很少注意学生“悟性”的培养。

致使学生的阅读习惯还处于中年级的状态,不会读,读无感,读无获。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学会读,乐于读,读有悟,读有获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对六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学做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

二、调查范围:六年级的全体学生和全校的语文教师三、调查方式:试卷测试、随堂听课,个别访谈的形式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能积累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的材料。

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写作缺乏素材而产生“无米之炊”的苦恼。

这道理似乎很简单,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阅读理解却成为他们的一个难题。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对学生感悟这一能力的培养。

本次调查我通过测试、查看备课、听课和个别访谈等方式。

我会同被测教师,认真讨论每一个被试者,结果表明,两者的结论一致,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四、结果分析:通过调查,我发现六年级学生阅读水平有待于提高,而教师的阅读教学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

我总结出现阶段我校六年级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尤为缺乏。

经过调查,我发现240名学生中有40%怕上语文,30%名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30%学生对语文感兴趣。

孩子为什么怕语文?为什么怕读书?为什么孩子对于童话书、漫画书也不那么感兴趣?通过调查发现:对于阅读,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总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这样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不是学生想要从阅读中获得了什么知识的积累,而是老师要我读什么课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感悟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感悟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感悟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感悟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和感受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感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和个人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策略,以培养小学生的感悟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首要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经典诗词朗读、故事分享、读书分享会等。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如设置舒适的阅读角落、购买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鼓励家庭共同阅读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提高感悟能力。

二、注重导读与解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课文的导读与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难点和重点。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三、开展情感表达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需要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朗诵等形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情感表达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体验文学作品的情感元素,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情感交流与思考,提升感悟能力。

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理解文本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理解文本,是培养感悟能力的重要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细节、意象、人物等方面去分析文本,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与现实生活和自身经验相结合,将阅读和生活经验相融合,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五、鼓励学生多元化的阅读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阅读,是培养感悟能力的重要策略。

学生可以阅读各类文本,如课外读物、报刊杂志、经典名著等,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和视野。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阅读,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从而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课题研究计划

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课题研究计划

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课题研究计划一、引言话说这个课题研究计划,我们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定的。

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我们要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吸收知识,还能够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这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能够成为有情有义、有智有勇的人。

二、目标与意义1. 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2. 意义: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而且,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辈子受用的,可以说是终身受益。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分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阅读兴趣不高、理解能力不足等。

(2)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

(3)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

(4)设计一套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感悟训练方案。

2. 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文献法:查阅相关领域的研究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阅读感悟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实证法: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观察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分析其感悟能力的提高情况。

(3)访谈法:采访学生、教师、家长等相关人员,了解他们对阅读感悟能力培养的看法和建议。

(4)案例分析法:收集一些成功的阅读感悟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出有效的培养方法。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 形成一套完善的阅读感悟能力培养方案,为学校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2.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

3. 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使他们成为有情有义、有智有勇的人。

4. 为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从读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从读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从读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水平“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

当然,读书有一个方法问题,学生只有学会读书,才能达到“加深感悟”的目的。

1、在轻读想像中了解课文内容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于人的联想和想像,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感悟才是丰富深切的。

如执教人教版第三册《我们成功了》,“当喜讯传来时,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这个句时,我就让学生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想像“涌上街头,欢乐的海洋”这个画面,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想像中去感悟。

于是“涌”这个词,在学生展开想象的过程中,立起来了,活起来了,动起来了,有的说:“我仿佛看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拄着拐杖来到了人群中,为这个天的到来兴奋不已。

”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一群大学生涌上街头,共同举杯欢庆。

”有的说:“这不光是北京的骄傲,更是全中国人的骄傲,所以人们才会不约而同地来到街上,真是人山人海。

”还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举国欢庆的热闹场面……”学生在轻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对“涌”一词的理解,还有比这更生动,更真切,更让人震撼的吗?2、在诵读体味中领悟语言情感诵读体味是感悟的基本策略。

这是因为首先诵读对感悟的作用已经为语文教学所证实。

以“心治”、“意会”为特征的汉语言文字,决定了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自主感悟为主,以诵读体味为主要教学形式。

其实,诵读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它在感悟中的优越地位。

诵读是一个特殊的实践过程。

要求眼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四个太阳》一文时,我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体会,有个学生读得轻轻柔柔的,她说因为春天是个多姿多彩的季节,作者被陶醉了;有个学生说要读得欢快轻松,如此美丽的春天,谁不想尽情赞美;还有个学生在读的时候抑扬顿挫,他说这样才好听,即使学生的理解不是尽善尽美,但都是他们在反复诵读体味后自己独特的感受。

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坡的果园里 , 果 树 大 口大 口地 喝水 。 泉 水 说 : “ 喝吧 , 喝 吧 !我 的 水 很 甜 很 甜 , 喝饱 了 , 你 们 能 结 出 更 大 更 甜 的 果子 。 ” 结 合这个 内容 , 教 师 要 引 领 学 生 感 悟 到 泉 水 的
读 都是在课 下或者在家里完成 的。小学语文 教师可 以 经常安排读书交 流活动 , 让 小学 生给全 班 同学分 享 阅
学生泛读 , 在泛读时 , 要 回答 老师事先设 定的 问题 。有
内涵 , 感受文中的形 象和情 境 , 得 到 自己 的体 验 , 品 味
作 品 的写 作 旨意 。 小 学 教 师 在 阅读 中培 养 学 生 感 悟 能 力 需 要 三 个 步 骤: 一是揣摩 , 就 是对 文章语 言文 字精 要处 反复 阅读 ,
读, 边感悟 , 教师不得 而知 , 因 为 大 部 分 学 生 的 自由 阅
对课 文的学习大多是文字 、 语句 等外部认识 , 很难 透过
文字感悟其中的思想 , 因此 , 感 悟 能 力 对 小 学 生 来 说 是

个难题 , 教师要持续引领 , 让学生入门。
比如在课文《 泉水》中有这样 的语句 : 泉 水流 到山
教育价值 、 文化价 值都非 常 高的精 品 。培 养学生 的感
悟能 力 , 要 以教 材 内容 为 模 版 。 教 师 通 过 对 教 材 内 容 的解 读 , 教 会 学 生 感 悟 的 方 法 和技 巧 。 对 小 学 生 来 说 ,
三、 学 生 自 由 阅读 , 交 流经 验 。 感 悟 升 华
从故事 中得 到 哪些 收 获 等 , 在交 流 中 , 教 师很 容 易发
现, 哪些 同学 是 流水 账 式 的 阅 读 , 哪 些 学 生 是 感 悟 收 获 式 的阅 读 。对 于 感 悟 收 获 式 的 阅读 教 师 要 肯 定 、 鼓励。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本的情感内涵,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下面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教师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教室中建立一个有趣的阅读角落,供学生自由阅读。

定期组织阅读活动,如阅读分享、阅读评选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并与他人交流。

二、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三、使用感性的教学材料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感染力的故事、诗歌、新闻报道等教学材料。

这些材料往往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思考。

四、提供多样化的阅读素材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素材,包括不同题材、不同文体和不同难度的文本。

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作品,培养他们对不同情感的敏感度。

五、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感分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情感。

例如,学生可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来体验和表达情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情感进行分析和解读,帮助他们理解和体验文本所传达的情感。

六、鼓励学生写作写作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作读后感、心得体会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文字来表达阅读中的感受和理解。

七、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批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批评,帮助他们深入分析文本的情感因素,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感悟文本。

通过文学批评,学生可以提高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需要教师注重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的情感,使用感性的教学材料,提供多样化的阅读素材,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感分析,鼓励学生写作,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批评等。

通过这些措施,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能力。

从读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概述500字

从读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概述500字

从读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概述500字
读书是一种重要的获取知识和促进学习进步的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们发展感悟能力,更好地理解世界,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

首先,读书是一种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有效手段,能够使学生们获取到更多的知识,了解周围的世界,掌握更多的技能。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能力,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和分析,而且可以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更加全面的思考。

其次,读书也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想感悟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从崇高的文学精神、历史故事中吸取有益的正能量,培养自身思想素养,慢慢体会到书中的美好,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人物情感的感悟力,习得良好的思考习惯,使学生收获更多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最后,通过读书也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身的情商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欣赏优秀作品来加深对作者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对异文化调节情绪的能力,积极客观地看待世界和处理各种情绪冲突,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提升自身的情商。

总而言之,读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养感悟能力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思想识见,获取有效的情商修养,获得更多的智慧和智慧。

通过读书,学生们不仅能够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教会他们如何看待世界、思考问题和处理情绪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课题研究计划

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课题研究计划

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课题研究计划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阅读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体验感悟学习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体验感悟学习的能力

阅读写作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现,只有尊重和发展学生个体,才能在教学中不断的激发其潜藏的生命能量,使之对学习充满兴趣,从而获得终身发展的源泉动力和永不枯竭的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作文就是学生个性的释放,生命的展示和律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因此,教师不应以裁断者的角色出现在课堂,应多一些富于启迪的点拨,多一些海纳百川的包容,多一些亲力亲为的体察,多一些对症下药的建议……这样,学生的心灵才会在广阔的天空里自由翱翔,学生的领悟,才会在闲适的心境中如清泉般迸发。

“张老师像头大犀牛”;“薄薄的考卷使我不能振翅”;“风亲了我一下,害羞地逃开了”;“我是一只老鼠,作为生命和人类是平等的”……对于这样的不落俗套的语言表述,教师都应该表扬,以示对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思维的鼓励。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轻松、活泼、民主的作文教学氛围,学生主体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他们觉得写作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满足的倾吐,一种自我的实现,作文中那纯真的童年,那花红柳绿的春天,以及泥土的芳香,也就随之扑鼻而来,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都将获得很大的提高。

二、自主感触,领悟生活的真谛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章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可见“真实”是小学生作文的生命。

自由真实的人,才能有自己的个性,才能写出既真实又有个性的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因此要引导学生自主作文,使文章言之有物,就必须走出课堂,放下手中的“A 、B 、C ”、“ 1+1”和各种枯燥繁琐的练习,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带着学生去听一听都市火热的爵士乐和流行曲。

瞧一瞧新建的安化万隆产业园和茶乡花海,游一游沉默的月形山,清新的竹园,广阔的田野,访一访各界知名人士,以及他们的模范业绩。

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课题研究计划

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课题研究计划

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课题研究计划一、引言哎呀,这可是个大课题啊!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你说说,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咱们就来试试看吧,说不定还能搞出点新花样呢!我们得明确一点,感悟能力可不是随便就能培养出来的。

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感悟、领悟。

二、理论指导在开始实践之前,我们还得先了解一下相关的理论知识。

比如,阅读理解、批判性思维、情感体验等等。

这些理论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指导实践,让我们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实践操作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咱们知道,情境是影响学生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深入思考。

比如,通过讲故事、讨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人物、事件、情感等方面,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独立分析、评价和判断信息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我们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

比如,让学生提出关于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3.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提高感悟能力情感体验是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情感体验,我们要引导他们关注文本中的情感元素,如人物的情感变化、事件的情感冲突等。

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自己的情感经验去理解和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内容。

四、总结与反思通过以上的实践操作,我们希望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反思不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哎呀,说了这么多,感觉自己都成了个教育家了!不过,这可都是真心话哦!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感受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读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贵峁完小李绘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

当然,读书有一个方法问题,学生只有学会读书,才能达到“加深感悟”的目的。

1、在轻读想像中了解课文内容
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于人的联想和想像,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感悟才是丰富深切的。

如执教人教版第三册《我们成功了》,“当喜讯传来时,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这一句时,我就让学生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想像“涌上街头,欢乐的海洋”这一画面,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想像中去感悟。

于是“涌”这一词,在学生展开想象的过程中,立起来了,活起来了,动起来了,有的说:“我仿佛看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拄着拐杖来到了人群中,为这一天的到来兴奋不已。

”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一群大学生涌上街头,共同举杯欢庆。

”有的说:“这不光是北京的骄傲,更是全中国人的骄傲,所以人们才会不约而同地来到街上,真是人山人海。

”还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举国欢庆的热闹场面……”学生在轻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对“涌”一词的理解,还有比这更生动,更真切,更让人震撼的吗?
2、在诵读体味中领悟语言情感
诵读体味是感悟的基本策略。

这是因为首先诵读对感悟的作用已经为语文教学所证实。

以“心治”、“意会”为特征的汉语言文字,决定了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自主感悟为主,以诵读体味为主要教学形式。

其实,诵读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它在感悟中的优越地位。

诵读是一个特殊的实践过程。

要求眼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四个太阳》一文时,我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体会,有个学生读得轻轻柔柔的,
她说因为春天是个多姿多彩的季节,作者被陶醉了;有个学生说要读得欢快轻松,如此美丽的春天,谁不想尽情赞美;还有个学生在读的时候抑扬顿挫,他说这样才好听,尽管学生的理解不是尽善尽美,但都是他们在反复诵读体味后自己独特的感受。

3、在默读思考中理解文章中心
每一篇文章都包含着作者的写作目的,即文章的中心,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默读思考中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其读书有所收获。

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带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情境、文本情感、作者情思、课堂情境、课堂情趣去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心灵思绪自由洋溢。

从而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得到言语的发展,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完善,人生的启迪……
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画面、逼真的声音和深情并茂的朗读,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借助这一情境学生走入了课文,与文本的主人公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刘伯承的伟大精神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由此引发了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对话——“我笔写我心”可见,如果我们能把握时机,讲究方法,重视情感的引发和运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作者有意安排的每一个精彩内容,编者有意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练习,教者精心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境,都会在学生心灵的大海中引发起奔涌的浪花,都会在学生心灵的回音壁上引来强烈的回响。

4、在品读剖析中感悟写作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巧用比较,可有效地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

而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实际上就是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敏锐。

有了对语言的敏锐,就有了对生活的敏锐,反过来又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敏感。

一旦学生对语言有了敏感,学生就会在社会生活中敏锐的观察生活、理解生活,从生活的表象,理解生活的深刻底蕴,从而更好的创造生活。

可见比较在语言感悟中的作用是多么的奇妙。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细细品读的基础上,认真剖析课文的写作技巧,为自己所用。

如:为了让学生领悟作者在炼字铸句上的技巧,在教学
王安石的《泊船瓜州》时,让学生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改换成“吹”“过”“到”等字,再品读剖析,深刻领悟用“绿”字既显示出色彩,又把春风写得极具生命力,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非常恰当。

5、在精读实践中领悟文章内涵
有些课文学生读时很平淡,教师的讲解也让学生雾里看花,这时学生的生活经历就显得很重要,学生凭借生活画面,依自我体验,语言情感才得以迸发,心灵受到震撼。

如《天鹅的故事》中描写了老天鹅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动人场面,读了震撼人心。

怎样让学生深刻的领悟老天鹅的壮举,从中受到感动,著名的特级教师薛法根是这样做的。

他先根据学生的感受,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都说老天鹅破冰是最感动的,为什么?”而后通过读,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找答案,但是谈得不深,只是认识到老天鹅很勇敢。

感悟就是心对心和心对物的发现以及发现过程中的创造。

“感”是感受,“受”是领悟,是在感受基础上的进一步领会。

由此可见,感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的感悟技能,启发诱导学生感受语言信息,领悟语文知识,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用心去思考课文内涵,咀嚼课文言语的滋味,体会课文言语的感情,让语文课堂洋溢智慧的光辉,散发人文的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