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厚双-9岁男孩撑起一个家-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_平凡人感人小故事

合集下载

精准扶贫微故事(精选五篇)

精准扶贫微故事(精选五篇)

精准扶贫微故事(精选五篇)第一篇:精准扶贫微故事大爱益家-让爱在浴火中重生——朝阳商贸公司柿角元村精准扶贫帮扶纪实“快来呀,冯家着火啦,房子烧起来,快来呀……”,一声声撕哑的呼救声中响彻宁静的山村,山涧中的几户人家逐渐亮起了灯,几个村民开始动起来,奔走各家各户通知救火救人,此时,半山腰上的冯国如、冯相如的木质老屋火苗已窜上屋顶,房前的松树和竹林已被烧得噼里啪啦地响,火光印红了小山村宁静的夜空。

“快,冯家老太太还在屋里,冯国如腿脚不方便,出来没有?”一个村民对前来救火的乡亲们呼喊道,大家伙冒着大火冲进屋里,将老太太扶出屋,冯国如晕倒在床边,带头的村民呼喊道“可能被烟呛到了,快抬出去!”几个村民将老太太和冯国如救出来时,房上的木质房梁就倒了下来,“什么都没有了,还好,人救出来了,快把冯国如送医院……”一位村民站在冯国如被烧的房屋前,向前来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的习水企业家商会会长李彬一行进述着几天前冯国如房屋被烧时情景。

李彬会长侧过身子向村里的领导询问道“这家人现在如何?生活居住条件现在怎么样?”一旁的村干部随答道“李总,经过村里调查,确认此次火灾系房屋电线老化短路引起,所幸冯国如伤得不严重,正在马临医院治疗,冯国如脚被烧伤,可能要做手术切掉脚趾,家里太困难了,老太太现住三儿子家里,大儿子常年在外,冯国如是二儿子因身体和贫困原因,至今未婚,医疗和房子是个大问题!”李彬略有所思后,对随同的商会企业习水县朝阳商贸公司王军总经理说道“王总,我们搞精准扶贫就是要与群众心连心,共命运,你们企业对口帮扶三岔河镇柿角元村,你们企业统筹安排一下帮扶措施!大爱共同商量帮扶方案,你看怎么样?”王军总答道“扶贫济困,精准扶贫,我们义不容辞!”这就是2016年6月日习水企业家商会会员企业对口帮扶调研精准扶贫过程中发生的一幕。

第二天,王军总一早到公司,立即召开公司管理屋会议,向精准扶贫工作组成员与公司工会通报情况协商决定:一是首先看望受灾村民冯国如,并在帮助解决其生活困难;二是联系贵州省厚德公益基金会,通过公司捐赠资金方式开展救助,通过基金会公益项目“大爱益家”危房改造计划帮扶新建住房,会后,王军总带领立工会委员和公司领导带着慰问品到马临卫生院看望冯国如,冯国如看到随行的王总,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时,哥哥冯相如答道:“昨天,习水企业家商会会长李彬总和王军总经理到村里搞精准扶贫,听说我们家被烧了,还亲自到火灾现场,了解情况,今天一早,你看,王总就来了”冯国如紧紧握着王总的手,激动地说不出话来,王总询问道“有什么困难,我们尽量解决”,哥哥冯相如说道:“国家政策好,医疗有新农合报销,就是屋子是大问题,镇里说通过民政解决一部份资金,但要把房子修起来还差自己拿一点钱,所有家当就没有了,哪有钱?”“这个事,李彬会长已经在现场交待了,我们来解决!”王军安抚道。

我做你的小拐杖!云南9岁女孩每天背着哥哥上学

我做你的小拐杖!云南9岁女孩每天背着哥哥上学

我做你的小拐杖!云南9岁女孩每天背着哥哥上学
在云南文山广南县黑支果乡中心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瘦弱的小女孩周定双背着比自己矮小的哥哥周定富,从宿舍到教室上课。

因为周定富情况特殊身患残疾,手脚都不灵便,无法和其他同学一样,无法独立上学,当父母想放弃周定富的学业时,年仅9岁的妹妹周定双提出“我可以背哥哥”,就这样,妹妹周定双就成了哥哥周定富的“两条腿的拐杖”。

校方知道了周定富的情况后,特殊给周定双和周定富兄妹安排到了同一个宿舍。

不过从宿舍到周定富的课堂也有500米左右,还要上下楼梯,中间还有一条马路需要横穿。

虽然哥哥身患残疾,但是毕竟是男孩体格比较大,体重也比妹妹周定双重的多,特别是刮风下雨时,哥哥周定富经常会懊恼和心疼妹妹,但是妹妹却不喊一声累,每天背着哥哥准时的出现在教室里,从来不迟到一分钟。

父母忙于农活,很多时候都是9岁的周定双来照顾这个家,做家务一点都不含糊,小小的年纪挑起了一个家的梦想。

乐观向上的周定双并不认为她在经历“辛苦”,反而觉得照顾哥哥,是自己独一无二
的“荣耀”和“使命”。

她说:“我永远做哥哥的“小拐杖”,永远陪着他玩,永远照顾他,永远不丢下他。

”。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精选15篇_1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精选15篇_1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精选15篇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1杨迪塔,正如她的名字一般开朗阳光、乐观懂事、乐于助人。

她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八十七岁行动不便的奶奶、因早产而不幸患有右侧偏瘫的姐姐、患有严重脊椎肿瘤的妈妈和家中唯一的顶梁柱爸爸。

2月,迪塔的妈妈脊椎肿瘤复发,不到两岁的迪塔用自己小小的双手学会了穿衣、吃饭、入厕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

也是从那时起,早早懂事的她明白了妈妈的腰部不能负荷任何重力,直到现在,再也没有要求妈妈抱过她。

5月,妈妈的病情再次复发,并伴随着胸椎的坏死,小小的她看着爸爸一个人忙绿的身影,主动承担起照顾妈妈的重任,像小大人般每天陪伴在妈妈的病床前,陪妈妈聊天,给妈妈喂饭、端水、倒尿、洗脸和帮爸爸洗衣服。

妈妈出院后,看着每天即要照顾妈妈又要照顾姐姐和奶奶的爸爸,懂事的迪塔主动提出为爸爸分担责任,并开始学习如何洗菜煮饭、煮面条、炒蛋炒饭、扫地、洗碗和洗衣服等家务活。

从此以后,迪塔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妈妈倒尿,然后帮妈妈挤好牙膏,倒好洗脸水。

在上学前,一定把妈妈要喝的水和上厕所要用的纸都准备好后才出门。

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便是给妈妈倒尿、清洗便盆,做完这些后才开始写作业、煮饭。

有时候,当她做完作业和家务有空闲时间时,她会来到妈妈的床前,为妈妈讲故事、跳学校的孝道操和陪妈妈下几盘棋来逗妈妈开心。

坚强乐观又懂事的迪塔,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孝道的含义……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2谢雨楠,女,2月出生,汉中市城固县老庄镇谢何小学学生(汉中市文明办推荐)8月31日16时30分,不幸的事情降临在这个小女孩身上:其父谢小坤不幸从3米高的楼上滚下,当即出现胸部以下感觉障碍,双下肢活动丧失,从此便一直卧床不起至今。

妈妈和爸爸也离婚了,照顾爸爸的责任就落到了奶奶和雨楠身上。

雨楠每天晚上每隔2小时都要帮爸爸翻一次身,防止爸爸后背出现褥疮。

每天早上5点便起床给家人做早饭,然后才去上学。

每天中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也是帮爸爸翻身,好让奶奶休息一下,然后去给爸爸端饭、喂饭,自己总是最后一个吃饭。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邓小岚事迹一览7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邓小岚事迹一览7篇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邓小岚事迹一览7篇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邓小岚事迹一览精选篇1空灵、纯净的童声响起。

44个来自太行山深处的孩子们身穿虎头服、脚蹬虎头鞋,一身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服饰,用来自太行山深处最纯净的、天籁般的嗓音演唱着希腊语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这一刻,深深打动了全世界人的心。

更令人动容是,这支“马兰花合唱团”的孩子们来自革命老区太行山脉—河北保定阜平县的五所乡村小学,是真正的“山里孩子”。

朴实的他们从大山深处的山沟沟走向首都“鸟巢”的舞台,一曲“冬奥天籁”,不仅传唱了奥林匹克精神,更是邓小岚同志心系山村,坚定自己的信仰,一如既往地为群众做实事的赞歌。

邓小岚同志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新时代愚公”,更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岁月的风吹白了她的黑发,为了一个承诺,奉献了一生。

1943年,战火连天。

晋察冀日报深入太行,驻扎在阜平县马兰村,一个女婴在这样的反“扫荡”时期出生了,时局动荡,邓小岚被留给了阜平村子里一对老夫妇养育,直到抗战胜利之后,才把她送回父母身边。

后来她两次回到出生的地方,当乡亲们亲切地呼唤她的乳名,她的心里默默地感动着。

可五年过去,这个荒凉偏僻的山村依然是破旧的村舍、落后的教育、简单的吃食。

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她想了很多,思考了很多。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心里酝酿着、沉思着,她决定在这里搞红色旅游,一定要让乡亲们在大山里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

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她一定会跟着党坚定地前进。

退休后,她默默为村里做事,帮助马兰村翻建学校、救助贫困户和贫困生,还帮助村里打造“红色旅游”,她每年的退休金三万多元,有两万元用来帮助马兰村。

对需要帮助的村民她总是“慷慨解囊”,对自己却是“一毛不拔”、省吃俭用,真正做到日行一善。

邓小岚本着“不忘本”“不忘恩”的初心,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用一生来回报“第二故乡”的养育恩情。

最让人感动的是,她用音乐启迪了山区孩子的心灵,打开了孩子们通往外面世界的通道。

高考语文作文必备素材:2022年、2021年感动中国颁奖词人物事迹及主题运用

高考语文作文必备素材:2022年、2021年感动中国颁奖词人物事迹及主题运用

高考语文作文必备素材:2022年、2021年感动中国颁奖词人物事迹及主题运用感动中国2022年度颁奖词人物事迹+主题运用一新闻概述波澜壮阔的2022年,一个个令人动容的名字、一段段催人奋进的故事,感动你我,感动中国。

平凡的日子里,总有人会给世界带来长叹、带来愤慨,也总有人让世界温暖着、美好着。

让善被看见,让爱被感知,让春天常在,让真诚常存!感动的力量,让我们面对茫茫人海仍然相信,仍然热爱,对自己,对生活,对未来。

二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名单钱七虎邓小岚“银发知播”群体沈忠芳杨宁徐淙祥徐梦桃陈清泉陆鸿林占熺三颁奖词、人物事迹、适用主题1为国铸盾的工程专家——钱七虎颁奖词:什么才是安全?不是深藏地下构筑掩体,是有人默默把胸膛挡在前面;什么才是成就,不是移山跨海上天钻地,是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是了却家国天下事,白发终不悔。

人物事迹:了却家国天下事,一头白发终不悔——钱七虎钱七虎,我国防护工程学家。

7岁那年,父亲临终前叮嘱他“要干一番事业”,他铭刻在心。

倾心竭力六十余年,从事防护工程及地下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创建了中国防护工程学科,建成了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创新研究群体。

在国内倡导并率先开展了深部非线性岩石力学基础理论,以及深部防护工程抗核武器钻地爆炸毁伤效应的研究,填补了深地下工程抗核武器钻地爆炸效应的防护计算理论的空白。

2019年获得“全国敬业奉献模范”;2019年,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2022年,获颁“八一勋章”。

钱七虎长期从事防护工程及地下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解决了孔口防护等多项难点的计算与设计问题,率先将运筹学和系统工程方法运用于防护工程领域。

他为祖国“铸盾”;为培养人才,他还捐出奖金、津贴,资助了584位困难学生。

钱老说,“为国家和人民安全贡献心血,有价值”,致敬!【适用主题】科技强国、小我与大我、家国情怀、责任担当2 因为持守而变得美丽——邓小岚颁奖词:你把自己留给一座小小山村,你把山村的孩子们送上最绚丽的舞台。

三个感人的故事

三个感人的故事

父爱如山作者:孙八斤安徽阜南县的地城镇,有个小村叫母子岗村,村里有个名叫郜传友的农民,这些年来,郜传友和妻子一直都在外面打工,挣钱供孩子上学。

这个村是个贫困村,大多数人家的孩子小学毕业就开始打工替家里挣钱了。

可郜传友不是这样想,他再苦也要供儿子上学。

他们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郜洪辉,小的叫郜洪涛,两个儿子也相当争气,读书都非常努力,初中毕业后双双考入了阜南县最好的高中——县第一中学,这可是所省级示范中学呀!小哥俩纷纷考入这所学校,在全村引起了极大反响,都说老郜家祖坟冒青烟了,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成为两个大学生,前途无量。

从此,这两个儿子成了郜传友夫妇最大的骄傲,也成了他们打工挣钱最大的动力,夫妻俩唯一的希望就是两个儿子考上好点儿的大学,今后学业有成,光宗耀祖。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许是知道父母挣钱不易,郜洪辉和郜洪涛哥俩读书都非常用心,眼看进入高二了,哥俩的成绩始终都在班级中排在领先的位置。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去年六月,正当郜洪辉在准备努力迎接期末考试的时候,突然连续几天都觉得头晕和恶心,有点支撑不住了。

郜传友知道这个消息后,当即赶到县城与小儿子郜洪涛一起陪同大儿子郜洪辉去医院检查,可谁知道一检查,郜洪辉竟得了尿毒症!检查结果出来后,尤如晴天霹雳,郜传友只觉得天晕地转,人都立不稳了。

小儿子郜洪涛见状当即扶住了他,说:“爸爸别怕,哥哥得病了,还有我呢。

”郜传友擦擦泪珠,难过地说:“我知道还有你,可你哥俩对我来说是一个也不能少呀!”郜洪涛忙说:“爸爸你理解错了,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是说,我从网上看到过,尿毒症最佳的治疗方法就是换肾,让我来救哥哥吧,我不是有两只肾吗,把我的一只肾换给哥哥……”“你……”郜传友惊呆了,瞪大了眼睛看着小儿子。

“是的,爸爸,我一定要救哥哥,我不能没有哥哥!”郜洪涛打定主意,斩钉截铁地说。

郜传友含着泪说:“儿子呀,你还这么年轻,少一个肾今后怎么办?”“爸爸你放心吧,我看过报纸,少一只肾今后生活是问题不大的。

感动中国2023人物事迹参考8篇

感动中国2023人物事迹参考8篇

感动中国2023人物事迹参考8篇感动中国2023人物事迹篇1创办爱心厨房温暖无数人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

看惯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万佐成熊庚香万佐成和熊庚香是一对生活在江西南昌的普通夫妇。

他们年过六旬,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经营一间露天厨房。

从2003年起,这里也是一间共享“抗癌厨房”。

最初,老两口在肿瘤医院旁的小巷里经营油条摊位。

每当收摊时,总有患者家属前来借锅灶炒菜,夫妇俩从不拒绝。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求助,万佐成和妻子就买了10多套厨具和煤球炉,多的时候,一天有近三百人来炒菜。

因为设备大家共用,所以这个厨房被亲切地称为“抗癌厨房”。

为了让“抗癌厨房”能维持下去,万佐成夫妇开始收一点成本钱,炒菜收0.5元,后来,煤球涨价、电费涨价,二人难以支撑,炒1个菜就收1元,维持收支平衡。

每年过年期间,厨房免费使用。

从肿瘤医院旁小巷里的油条摊位到炒1个菜收1元的“抗癌厨房”,18年来,万佐成和熊庚香与癌症病人相伴,用爱心守护他们。

这对夫妻的初心十分简单:“有的病治不好了,但能让病人吃好一些,家属的遗憾也能少一些。

”感动中国2023人物事迹篇22023年6月23日,主席与我们天地通话,赞誉航天员是“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无数奋斗者、攀登者的代表”。

我们牢记主席关怀重托,把事业举过头顶、把使命扛在肩上,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勇做不负新时代的奋斗者攀登者。

强固矢志不渝、忠诚使命的坚定信念。

载人航天举国关注、举世瞩目,既是国家战略任务,更是重大政治任务,要求航天员不仅技术过硬能飞天,更要政治过硬最忠诚。

回想三次飞行经历,印象最深的是出征仪式上总指挥长下达“出发”命令那一刻。

那一刻,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党和人民的重托,焕发出征战太空的无穷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不断提升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境界和本领,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以献身航天、筑梦太空为毕生追求,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自觉行动,时刻听从党的召唤、时刻接受党的挑选、时刻准备为国出征,让浩瀚太空见证无限忠诚。

邓小岚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

邓小岚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

邓小岚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事迹邓小岚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1)今年88岁的沈忠芳,他是《导弹人生》书中12位已过了脱密期的中国导弹总指挥总设计师之一,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参与者、组织者和见证者。

1934年8月,沈忠芳出生在上海。

随着淞沪会战爆发,轰炸机时常对上海进行轰炸和扫射。

童年的沈忠芳感受最深的就是颠沛流离和对日寇的痛恨,家园被战火摧毁的瞬间,在他的心里也埋下了一颗种子。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高中毕业的沈忠芳考入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

他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亲手设计的飞机,能够保卫祖国的领空。

这里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

1958年,沈忠芳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在这儿工作。

当时,美军派出最先进的U2高空侦察机,大摇大摆的侵入我国领空,搜集情报。

沈忠芳: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它的飞行高度是21000米左右。

我们现役的飞机飞不到那么高,炮更打不到那么高,怎么办?为了摧毁U2,我军开始研制地对空导弹系统。

一次又一次反复实验,付出终于迎来回报。

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地空导弹“红旗—号”横空出世。

沈忠芳:西方国家,他们以美国为首对我们封锁,中央指导我们只能自力更生为主,艰苦奋斗,所以主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我们的武器系统。

这个很重要,(核心技术)买是买不来的。

30岁的沈忠芳又开始参与“红旗二号”研制。

新型地空导弹的研究工作量很大,难度也大。

为了拿出最优的方案,几百名科研人员始终艰苦奋斗,同时也在争论不休。

1967年,随着“红旗二号”导弹的研制成功,迈出我国自主研制防空导弹的关键一步。

随后几年,在沈忠芳的带领下,他所负责的导弹型号在很多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成功完成了4次飞行试验考核,其中8项成果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92年1月,沈忠芳被任命为第三代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型号总指挥。

经过一次次挑战,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全面完成了攻关任务,突破了五大关键技术,取得了九项科研成果,使得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迈入了正轨。

父爱故事-隐身爷爷 搀扶苦命姐妹上学路

父爱故事-隐身爷爷 搀扶苦命姐妹上学路

父爱故事-隐身爷爷搀扶苦命姐妹上学路两个双胞胎女儿考入了大学,对于一个寡妇来说,这既是高兴的事,又是烦恼的事。

这个完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的家已经够贫寒了,拿什么钱供女儿上学呢?“妈妈,张爷爷的汇款又到了。

”听到女儿的这句话,她终于如释重负了。

好几年了,这位隐身的张爷爷总会给她们寄钱来,让女儿们不至于辍学。

可是,这位好心人在哪里呢?两任丈夫离世,贫穷之家风雨飘摇命运对于韩江敏来说,实在是太残忍了:她原本有一个温馨的家,丈夫李占文是个老实本分的庄稼人,一对双胞胎女儿李雪燕和李雪莺聪明活泼,成绩优秀,一家人的日子虽然清贫,但充实而幸福。

为了支撑起这个家,瘦弱的李占文一天到晚在农田里劳作。

2002年冬天,因为过度劳累,李占文抛下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女儿,带着无限眷恋和遗憾离开了人世。

丈夫的英年早逝让韩江敏痛不欲生,她整天坐在丈夫的坟头伤心欲绝,再也无心打理生活。

没有了母亲的关心和照顾,李雪燕姐妹俩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脸上脏兮兮的,衣衫褴褛不堪,简直就像两个流浪的小乞丐。

那天,韩江敏从丈夫坟头归来,突然看见两个女儿在村后的垃圾堆里捡别人丢弃的烂桃子吃。

那一刻,韩江敏那颗做母亲的心像被刀割一般疼痛:丈夫虽然走了,但生活还得继续,女儿还得长大啊!自己抛下两个孩子不管,丈夫在九泉之下也不会瞑目的。

韩江敏擦去脸上悲伤的泪水,把伤痛压在心底,以柔弱的双肩去迎接生活的风雨。

这时候,李雪燕和李雪莺都已10岁,两个孩子正在上学,仅学费一项就让韩江敏不堪重负。

尽管她每天披星戴月地在地里忙活,但一个没有一技之长的柔弱农妇,能有多大作为?要撑起这个家,实在是太难了。

不久,在好心人的介绍下,一个叫王东军的男人走进了韩江敏的家。

王东军住在韩江敏邻村,因为家境贫困,年近四十还没有结婚。

这个憨厚老实的男人走进韩江敏家的第一天,就给李雪燕姐妹俩每人买了一个新书包,把两个孩子紧紧搂在怀里,诚挚地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孩子,虽然我是你们的继父,但我无牵无挂,一定会对你们的妈妈好,更会把你们当做亲生女儿来对待。

邓厚双-9岁男孩撑起一个家-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平凡人感人小故事

邓厚双-9岁男孩撑起一个家-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平凡人感人小故事

邓厚双:9岁男孩撑起一个家-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_平凡人感人小故事孝感天地春花开——晴天,一人;雨天,一伞。

上学路上的小小身影,总在牵挂大山上的父亲。

父亲在,家就在。

有家千般好,全仗一少年。

独撑风雨有泪也很累,但你始终用微笑面对。

9岁,本是一个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年龄,而双龙镇新安村的9岁少年邓厚双,却成了这个家庭的“顶梁柱”。

9年前,父亲因煤矿事故瘫痪在床。

3年前,母亲带着12岁的姐姐离家出走。

从那时起,6岁的邓厚双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与父亲相依为命。

小厚双每天早上6点左右起床,抹屋、扫地、做饭、洗碗、给父亲清洗褥疮、搬父亲上下床。

小厚双很乐观,他希望:爸爸好好的,家里好好的。

记者随县文明办一行带着对小厚双的敬佩之情,走进他家,走进了这位“重庆好人”,从而也走进了他的这个暑期生活。

每天6点左右起床在记者的心目中,凡是家有瘫痪病人、甚至家中没有女人收拾的家,家中一定搞得乱七糟八、杂乱无章。

甚至臭衣服、脏鞋子到处都丢的是。

然而,走进小厚双的家里,却改变了我的这一定位方式。

小厚双的家单家独户,红砖小平房。

硬化了的院坝里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每间房屋里的物件也都摆放有序,床上的被子铺得平平整整……这哪像一个瘫痪病人的家,哪像一个没有女人收拾的家?原来,这些都是小厚双用他那稚嫩的小手把家中收拾得井井有条的。

“他一般都是6点左右起床,有时5点多就起来了。

”据他现年38岁的父亲邓忠斗介绍。

起床后,他先是打水给父亲清洗屁股上的伤疤,再就是扫地。

然后就打开电磁炉烧水做早餐。

早餐一般都是吃面条。

在烧水的空隙,他便将他爸爸伺候下床。

小厚双到底因身单力薄,父亲上下床时他显得很是吃力。

“前两年,他根本就弄不动我。

他就只有抬我一条腿,另一条腿我就自己提。

”邓忠斗说,现在好些了,双娃子力气也大些了,我两条腿他可一下抬起了。

他直到把父亲弄到坐在轮椅上,但记者看到,小厚双的脸上仍渗出了密密的汗珠。

小厚双把父亲推到了门前院坝里,接着将洗脸水端到了父亲的面前。

关于母爱的短文章带小标题

关于母爱的短文章带小标题

关于母爱的短文章带小标题母爱是一颗橄榄,初尝虽苦又硬,但久后甘甜又留香;母爱是一把伞,虽粗糙老旧,但能为我遮阳又避雨;母爱是一次无声的凝望,虽无言,却惊心动魄。

——题记“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这是我从小到大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它说出了我的心里话,诠释了母爱的伟大。

但母爱也是一种凝望,凝望在古老的街头。

母爱往往是从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的,它不需要什么感人的言语装饰。

我的母亲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妇女。

但却有一个坚强伟大的心。

她跨越了生死的鸿沟,却独咽苦水,从不在我们面前叨念过半句。

人世间最怕的就是离别。

而我最怕离别时母亲的相送。

高考时候,考场是设置在区那里,坐车要一个多钟。

那时我们遵照学校的安排,统一提前一天到到那边。

离开家时,是母亲送了我一程又一程。

那是六月天的大中午,赤日炎炎,母亲没有打伞,头顶烈日,穿过一条有一条街巷,帮我找车拦车,几乎忘记了此时的自己还是一个病人。

最后,当我坐上车时,跟母亲挥手再见,任凭我怎么劝说她赶快回家,她都总是笑笑说:“没事的,到那里,别紧张,要放松,不要有压力啊。

好了,我会回去的。

”车驶出了好远,我才颤颤巍巍的回头看看母亲站的地方,这时,我仿佛还看到一个娇弱的影子站在树荫下,在向前方凝望。

天啊,莫非母亲还没走么?我拼命的睁大眼睛,努力朝后看。

潜意识告诉我:是的,没错,没错,那就是母亲,她还在那儿!此后,离家的次数也增多了。

可每次总是尽力挑选妈妈不在家的时候走。

因为我不忍心看着母亲久久凝望在街头孤单的影子。

母爱是凝望,在我童年时期,凝望我的成长;在我求学时期,凝望我夜晚放学回家。

母爱是凝望,是一种无声的默默地注视。

它无法用语言形容,却可以用心感受,用行动表达。

母爱是凝望,她用她的爱,激励了我沉睡的梦想与斗志,她的凝望,是我勇敢翱翔的翅膀。

雅安市芦山县强震以来,我们透过电视走进了灾区,看到了我们政府的以人为本,看到了人民解放军的不屈不挠,看到了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看到了灾区民众的顽强精神,还看到了一种叫母爱的伟大情操……芦山县凤凰村的任云天,仅仅6岁,是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在芦山县城救治的第一个伤员。

感人的乡村故事

感人的乡村故事

感人的乡村故事9月2日下午4时40分,武汉市黄陂区罗汉中学的学生们结束了下午第三节课,准备放学回家。

七(3)班班主任郑铭约上女生黄紫杨:“走,我跟你一起回家!”9月2日下午,班主任郑铭(中)陪学生黄紫杨(左)回家。

这是郑铭刚接手的新一届初一学生,一开学她就整理了全班46名新生信息,做好家访计划。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2日当晚她要去走访3个留守孩子的家,黄紫杨家是其中之一。

第三家走访完已是当晚8时30分,夜色中,郑铭一人一电瓶车,行驶在乡村特有的宁静里。

“不走进学生家里,就看不到默默无闻的孩子背后有多么顽强,也无法读懂他们的隐忍或放肆。

”从教27年,郑铭每年家访100多次,每个学生家她都去过,在一次次面对面交流中叩开学生、家长的心门。

她记得自己刚上初中,老师就来家访——“前辈老师教会我,要到学生家里看一看聊一聊”9月2日下午,黄紫杨坐上郑铭的电动车回家。

罗汉寺街,地处黄陂中西部,罗汉中学就“长”在田野里。

站在教学楼上眺望,农房的周边是大片的农田。

郑铭的初中就在罗汉中学度过。

20世纪80年代末的农村寄宿制学校,郑铭和同学们每周背着米来上学。

开学第一天,她一个人躲在学校角落里流泪。

一位老人走过来安慰她:“孩子,你怎么了,是不是想家了?”开学典礼上,郑铭发现,这位老人是学校的校长。

30多年后的今天,郑铭还记得老校长慈祥的脸。

班主任老师也很快来她家里走访,“郑铭是个心眼好、爱说爱笑的孩子!”她现在只记得老师笑着夸她的这句话。

“当时我心里就埋下一颗种子,我也想当这样的老师,给学生鼓励和温暖。

”1993年,郑铭从黄陂一中毕业,进入黄陂建中小学当临时代课老师。

1994年开始,她边自学中文、教育学课程边上课,1997年考取了正式教师编制。

郑铭记得1994年在建中小学,她请教周翠珍、郑忠心等几位年长的老师,他们一致提到家访经验:“家访是好传统,到学生家看一看坐一坐聊一聊,更能理解孩子,而理解,是教育的起点。

”两位年长老师随便提到哪个学生,都能把孩子的家庭情况说得清清楚楚,让郑铭很佩服。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感人瞬间盘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感人瞬间盘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感人瞬间盘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一个常说的俗语,意思是由于生活艰苦,繁
重的家务和经济压力,穷人家的孩子们在很小的年纪就不得不承担起
家庭责任,成为家庭的支柱。

下面就来盘点一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
感人瞬间。

1. 12岁的李明在外打工,每月回家给家里寄钱。

一次,李明给妈妈寄了1000元,结果被邮局代收员当成100元处理。

李明从邮局出来,发现自己多收了900元,但当他回到邮局时,代收员和其他人都说没
有多收钱。

最后,李明回家后,拿出他所有的积蓄补上了这笔钱。

2. 10岁的小明的父母双双患上严重的疾病,无法工作。

小明每天早起晚归,照顾父母和家里的家务。

虽然他很累,但他从不抱怨,总
是笑着面对生活。

3. 8岁的小红,不仅要照顾父母,还要照看年幼的弟弟妹妹,每
天还要过千米的山路去上学。

她为了赚点钱帮助家里,养了一些兔子
和鸡,在学校卖掉赚钱,虽然只有几毛钱,但她依旧是家里的一员。

4. 6岁的小芳,妈妈下岗,爸爸外出打工。

她把所有的压岁钱都
存起来,把妈妈和爸爸买不起的药品和生活必需品送到家里。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虽然生活既苦又累,但穷人的孩子们却在早
日成为家庭支柱的逆境中培养出了无可估量的毅力和坚强心态。

让我
们为穷人的孩子鼓掌,也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能够更多的帮助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做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作文(8篇)

做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作文(8篇)

做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作文(8篇)献给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作品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者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当然都很熟悉。

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那么,怎么写作文呢?以下是献给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散文集,供您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角落,装着一个感觉最伟大的人。

那是妈妈。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和妈妈在一起很亲切。

不知从何说起。

她已经成为我的精神支柱。

只有想到她,我才会把悲伤变成微笑。

我不知道怎么说我母亲的伟大。

其实每个人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对!我无法用言语表达她对我的爱,也无法用歌声赞美她对我的好。

只有通过我的行动才能证明我真的爱她。

只要我能帮她分担一些家务,我就能让我妈妈感到很开心。

妈妈,只要我听她的,她就会很高兴。

其实妈妈要求不高。

小时候她只是想让我健康成长。

我做到了。

孩子上学的时候,妈妈只是希望别人不要欺骗我。

如果她每天听我老师的话,作业做得好,成绩好,她会很满意的。

有一天孩子离开她,她只是想让我经常给她打电话,告诉她:妈妈,我女儿很想你!我在外面很好,你不用担心,你应该注意你的健康!当女儿终于长大了,从社会上走出来的时候,我妈只是叫我好好工作!照顾好自己,在外面多加小心。

妈妈是这样的。

她经常和你说话。

她其实是想听听你的声音,让你跟她说话。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今天是我妈妈的生日。

在此,我祝愿世界各地的母亲健康、长寿、幸福每一天。

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多陪陪你妈妈。

只要能挤出时间写封信,发个短信,打个电话,去她家看看。

你可以实现他们的一个愿望,让他们幸福。

想想吧!妈妈,她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又得到了多少。

想家就给她打电话!从出生开始,我就被很多人照顾,包括亲人和陌生人。

在所有关心我的人里,我要感谢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爷爷,我的奶奶……我先从爸爸说起。

爸爸在我心里一直是个善良的绅士。

爸爸这几天去大城市了,很想我。

每天他都问我身体好不好。

经典的八岁儿童励志故事_儿童励志简短小故事

经典的八岁儿童励志故事_儿童励志简短小故事

经典的⼋岁⼉童励志故事_⼉童励志简短⼩故事幼⼉是祖国的栋梁,睡前可以给孩⼦讲⼀些励志⼩故事。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经典的⼋岁⼉童励志故事,供⼤家参考。

⼉童励志故事1独腿少年的平衡⼈⽣当医⽣把婴⼉举到她⾯前时,16岁的母亲不禁哭了起来——这个可怜的⼩⽣命竟然没有胯⾻,⽽且缺了⼀条右腿。

医⽣给他做了全⾯检查,结果显⽰他的其它器官都正常,没有⼈能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母亲想也许这就是天意,她唯⼀能做的就是帮助孩⼦茁壮成长。

三岁时,母亲给他定制了假肢,但是调⽪好动的他嫌穿假肢耗费的时间太多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来游戏,所以从七岁起他把假肢丢在了⼀边,要么⽤拐杖,要么⼲脆就跳着⾛。

虽然从⼩就缺⼀条腿,他却从中学会了平衡的艺术。

戴着假肢的时候,假肢帮助他平衡。

扔下假肢,拐杖帮他平衡。

没有拐杖的时候,他就摸索能让⾃⼰坚持直⽴最久的姿势。

下肢不健全,他就努⼒锻炼⾃⼰的上肢。

虽然⾝体不是完整的,他就让⾃⼰意志变地很坚强。

就这样5岁时他学会了单腿骑⾃⾏车;六年级的时候在众⽬睽睽之下刷新了他们学校的俯卧撑记录;他甚⾄还会“跑步”,⽤左腿连续单腿狂跳8分钟之久,速度⽐很多正常⼈都要快。

他不知道什么事情是正常⼈能做⽽⾃⼰做不了的,他也不了解那些所谓正常⼈为什么会以怜悯的眼光去看他,你们不是我,怎么能知道我做不到?他相信⼀个⼈的成功与否不应该是由你做不到的事情来定义的,⽽是应该由你可以做到的事情来定义的。

他暗下决⼼⾃⼰⼀定要找到属于⾃⼰的优势。

这样的机会还真让他等到了。

那是初⼆的时候,有天堂哥找到他,说要带他到⼀个好玩的地⽅去。

结果他被带到了摔跤队所在的训练场,原来堂哥他们摔跤队那天少⼀个陪练的“靶⼦”,他有幸被堂哥选中了。

虽然被摔地⿐青脸肿,那天晚上回到家,他却兴奋地睡不着,这不就是⾃⼰想要的机会吗?还有⽐⾃由式摔跤更适合他的运动吗?少⼀条腿在别的场合可能是⼀种劣势,但是在摔跤场上却可以成为优势。

没有了右腿的重量,他就可以跟同重量的那些上⾝不如他强健的选⼿⽐赛。

热心教育的壮乡赤子黄初登

热心教育的壮乡赤子黄初登

和大力支持 。 回到村里 , 他 召开村 民代 表 会议 , 出了集资建校 的倡 议 , 提 得到 了大 家 的一致拥 护。他 率先慷慨 地捐 出 自己 大半辈子 积蓄和家人创业所 得 3 5万元 ,
后逐步增 加捐款 , 个人 捐款总额 约 4 O万
在城西小学 的热心帮扶带 动下 ,石排小 学正发生着喜人 的变化 。 全体师生把 “ 以
演 出, 召开了有史 以来 的第 一次家长会 ,
让家 长们看 到 了学校持 续发 展 的希 望 。
学校 先后获 取几 项前所 未有 的荣誉 : 被
他不要这 么搏命 。他说 : 校舍建设 , 安全 第一 。 我要对每一个师生的安全负责 , 哪

定为 自治 区 、 桂平市远程教 育示范学 校 , 被评 为桂平 市 现代信 息工作 先进 学校 、
发展 作 出 了积极 贡献 , 现 了求学 报 国 实
的人 生 抱 负 。
所先进 的农村小 学 ,让每一个 学生都能
够健康成长 , 出人才 , 出人 才。近几 快 多
年, 他年 纪大 了 , 回桂 平 的机 会较 少 , 却

所所学校 旧貌换新颜 。坐落于市境 西端 的石龙镇石排小学 , 拆除 了全 部危房 , 建
直牵挂着家乡 的学校 。2 0 0 7年 1 , 2月
黄初登 回到桂 平 ,亲 自到本市 先进学校
水冲式厕所等 , 校园作 了扩建 改造 , 实现
了绿 化 、 化 、 美 硬化 , 新 亮 丽 , 派 堂 崭 气 皇。 在全市农村小学危房改造项 目中 , 这
城西小学 ,诚 恳邀请 该校领导 到石排小
起 座漂亮 的教学楼及校 门 、 文化走廊 、
黄初登身居京城 , 心连乡梓 。 他从 自

高分必看12组“平凡与伟大”人物事例+逢考必出的112句古诗文 课件(66张PPT).ppt

高分必看12组“平凡与伟大”人物事例+逢考必出的112句古诗文 课件(66张PPT).ppt

0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马背邮差”王顺友
王顺友,一个人,一匹马,传11递信。他朴实得犹 如一颗沙粒,但也正是他,用20年的跋山涉水创造了一 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佳话,用年复一年的翻山越岭联 系着大山深处的老人与漂泊在外的游子,平凡之中给人 们带去福音。
05“深藏功与名”张富清
老英雄张富清是伟大的,在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两次 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但他7年军旅生涯,头衔只不过 一名战士,1955年退役后,一直工作生活在异乡最偏远的 地区,深藏功名64年,平凡到连子女都不知道他是英雄, 正是这样的平凡,更坚硬了老英雄革命军人、共产党员的 伟大品质。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 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在肆虐 的新冠病毒面前,我们看到的是84岁仍带队出征的钟南山院 士,看到的是每天睡3个小时与死神赛跑的李兰娟院士,看到 的是身患绝症仍坚守一线的张定宇院长,看到的是武汉大学 人民医院张旃的《与夫书》,看到的是剪掉自己一头长发的 河北护士肖思孟,看到的是脸上被防护面罩勒出深深印痕的 军人刘丽,更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中国人。
12 “骑行女孩”甘如意
甘如意是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 员。疫情初发时,她刚休假回老家荆州市公安县斑竹垱镇杨家码 头村。每天看着疫情不断恶化的消息,看到武汉不断增加的患者 ,她已无心继续待在家里陪父母过年,心里在想着如何尽快赶回 单位,帮助同事分担繁重的工作。当时的公共交通已经停运。在 征得父母的支持后,她无奈选择了独自骑自行车返回。一路上她 经历了从骑自行车、步行、骑共享单车、到搭顺风车。途经荆州 市、潜江市、武汉市汉阳区,辗转300多公里,历时四天三夜。 最终,95后女孩儿甘如意艰难返回到了工作位岗。

24个贫困孩子的“幸福一家”

24个贫困孩子的“幸福一家”

24个贫困孩子的“幸福一家”“幸福一家”的“家长”叫虞海河,他与这24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非亲非故,为什么甘愿为他们免费提供生活和学业开支,直至他们18岁成年呢?给贫困孩子一个温暖的家“这个女孩是家里第一个考上本科的,她为其他孩子带了个好头,后来又有好几个孩子考上了本科。

”“这个男孩现在在民政局工作,工作努力踏实,很受领导器重。

”“这个女孩已经嫁人了,去年生了个可爱的女娃。

”。

虞海河站在“幸福一家”的照片墙前,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家里”的孩子们,脸上溢满了自豪和幸福。

1972年6月,虞海河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双桥村。

3岁时,父亲办养蜂场亏了钱,把家里的房子卖了还债,一家人住进了由猪圈改建的石屋。

14岁时,父亲因病过世,他不得不辍学回家,跟村里的木匠学习木工,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

经过二十年的奋斗打拼,虞海河不但娶妻生子,还有了自己的汽车配件厂。

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虞海河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回馈社会做公益:“当时,我每天问自己,想帮助谁,该怎么帮?”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

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很多,虞海河充分考虑了自己的能力,最终把帮助对象定为孤儿和家庭贫困的孩子。

2006年8月,虞海河和妻子戴其丽、母亲郑美香商议成立“幸福一家”——免费为孤儿和家庭贫困的孩子提供生活和学业开支,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看到他们吃不饱饭,没有书读,瘦得面色蜡黄。

我要给他们一个家!无偿提供吃穿住行,并送他们去上学,直至他们18岁成年。

”虞海河说。

虞海河在自家老房子的地基上,亲自施工建了一座4间联体的7层楼房,他为孩子们设计了四间寝室,上下床铺,每人一张课桌,每人一床新被褥。

他还为孩子们设计了学习室和活动室,卡通炫彩的彩绘墙面,摆满书籍的大书架,配备了电脑和电视,还有架子鼓和钢琴等乐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虞海河开车走遍了瑞安市辖区10余个山区乡镇,挨家挨户“地毯式”寻找需要帮助的孩子。

然而,当虞海河向孩子的家长说:“你们家里现在没人出去赚钱,孩子温饱也是问题,上学的事儿又耽搁了,不如住到我们‘幸福一家来,18岁以前我们会照料他衣食住行,并让他去学校上学读书。

9岁“男子汉”的正能量

9岁“男子汉”的正能量

9岁“男子汉”的正能量2002年2月,重庆市巫山县双龙镇的邓忠斗在山西煤矿挖煤时不幸出事,双腿从此失去了知觉,瘫痪在床。

雪上加霜的是,妻子带着12岁的女儿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

自此,年幼的儿子邓厚双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任。

9岁的孩子本应该在父母的怀里撒娇,可邓厚双却像个小大人似的,照顾邓忠斗的起居。

邓厚双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做完早饭后,便给邓忠斗腿部按摩,因为力气小,经常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可他从来没有抱怨过。

邻居很同情这个不幸的家庭,经常会拿点东西过来接济他,可倔强的邓厚双总是谢绝大家的好意。

于是大伙儿改为来帮忙干些农活,帮助这个困难的家庭,而他为对方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来给予回报,邻居们非常喜欢这个聪明懂事的孩子。

2012年的一天,邓忠斗突发高烧,身体异常难受,可他忍着,没有跟邓厚双讲,心想拖几天就没事了。

谁知,这一拖竟然病情越来越严重,躺在床上浑身乏力,身体近乎虚脱。

邓厚双见状,咬咬牙乘着夜色去了离家5公里地的村卫生站。

天空刮着大风,下着大雨,很黑,伸手不见五指。

邓厚双打着手电筒沿着泥泞的田埂小道前行。

一阵凉风吹来,他打了个冷战。

平时,他很胆小,晚上几乎不敢出门。

为了壮胆,他不停地唱歌,不停地奔跑,摔了不少的跤。

到了卫生站时,医生打开门,看到几乎是泥人的邓厚双,二话不说,提起医药箱就走。

输液后,邓忠斗转危为安。

医生转过头,邓厚双竟然躺在地上睡着了。

才几岁的孩子呀,如今却要受这么大的苦,医生心。

离开时,医生悄悄地掩上门,没有收医药费就离开了。

第二天,邓厚双找到医生付医药费,可医生说啥也不收。

邓厚双便回到家,到地里摘了些菜,想了想,又返回地里,掰了几个玉米棒给医生送去。

邓厚双每天给邓忠斗擦洗、翻身、抬腿。

可抬腿是一项体力活,需要很大的力气。

以前抬一只腿很吃力,现在,邓厚双能够一次性地把父亲的两条腿一下抬起来。

看着儿子,邓忠斗感慨万千:“我瘫痪了,不能干活,每天都是他伺候我,真是苦了这个娃。

我亏欠他太多,没能尽到当父亲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厚双:9岁男孩撑起一个家-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_
平凡人感人小故事
孝感天地春花开
——晴天,一人;雨天,一伞。

上学路上的小小身影,总在牵挂大山上的父亲。

父亲在,家就在。

有家千般好,全仗一少年。

独撑风雨有泪也很累,但你始终用微笑面对。

9岁,本是一个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年龄,而双龙镇新安村的9岁少年邓厚双,却成了这个家庭的“顶梁柱”。

9年前,父亲因煤矿事故瘫痪在床。

3年前,母亲带着12岁的姐姐离家出走。

从那时起,6岁的邓厚双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与父亲相依为命。

小厚双每天早上6点左右起床,抹屋、扫地、做饭、洗碗、给父亲清洗褥疮、搬父亲上下床。

小厚双很乐观,他希望:爸爸好好的,家里好好的。

记者随县文明办一行带着对小厚双的敬佩之情,走进他家,走进了这位“重庆好人”,从而也走进了他的这个暑期生活。

每天6点左右起床
在记者的心目中,凡是家有瘫痪病人、甚至家中没有女人收拾的家,家中一定搞得乱七糟八、杂乱无章。

甚至臭衣服、脏鞋子到处都丢的是。

然而,走进小厚双的家里,却改变了我的这一定位方式。

小厚双的家单家独户,红砖小平房。

硬化了的院坝里都打扫得干
干净净,每间房屋里的物件也都摆放有序,床上的被子铺得平平整整……这哪像一个瘫痪病人的家,哪像一个没有女人收拾的家?
原来,这些都是小厚双用他那稚嫩的小手把家中收拾得井井有条的。

“他一般都是6点左右起床,有时5点多就起来了。

”据他现年38岁的父亲邓忠斗介绍。

起床后,他先是打水给父亲清洗屁股上的伤疤,再就是扫地。

然后就打开电磁炉烧水做早餐。

早餐一般都是吃面条。

在烧水的空隙,他便将他爸爸伺候下床。

小厚双到底因身单力薄,父亲上下床时他显得很是吃力。

“前两年,他根本就弄不动我。

他就只有抬我一条腿,另一条腿我就自己提。

”邓忠斗说,现在好些了,双娃子力气也大些了,我两条腿他可一下抬起了。

他直到把父亲弄到坐在轮椅上,但记者看到,小厚双的脸上仍渗出了密密的汗珠。

小厚双把父亲推到了门前院坝里,接着将洗脸水端到了父亲的面前。

这时锅中煮面条的水也烧开了。

小厚双把面条下进锅里后,熟练地拿出两个碗,在碗中放盐、味精、酱油等佐料。

10多分钟后,面条熟了,在给父亲送面条的同时,将父亲的洗脸水端走倒进了厕所。

他回到厨房,才端起面条吃了起来。

父亲洗衣他舀水
“今天天气好,把昨天换的衣服洗了吧。

”小厚双的父亲说。

刚洗完吃面条的碗,小厚双听着爸爸的召唤,从寝室里将换的衣服端了出来,并拿出一条围裙,放到父亲面前,将父亲推到院坝边的水池边,他又折身走进屋里,拿来洗衣粉和一把红色水瓢。

邓忠斗系好围裙,小厚双把水一瓢一瓢地舀进他爸爸面前的盆里,时不时地还帮着搓洗衣服。

且父子俩有说有笑。

可没想到,小厚双一不小心,弄了些水在父亲的身上。

其父亲吵了他一句:“小心些,看
你啷咯在搞。

”小厚双调皮地做了一个鬼脸,邓忠斗气也不是,笑也
不是。

“你还想不想看电视?”
听说电视,小厚双做事更认真起来了。

父子俩洗衣也配合得更默契。

第一遍衣服搓洗后,小厚双倒掉污水,与父亲开始清洗第二遍,直到把衣服洗清水,小厚双走进里屋,拿来晾衣架,把衣服晾在竹杆上。

心中不忘学习
洗完衣服,小厚双该做什么了呢?
外面,大人们在海侃神侃。

也时不时地有小伙伴在院坝中转来转去。

有个小伙伴走近小厚双,牵着他的手说:“走,我们去玩玩儿。

”可此时,小厚双说:“我要做作业。

”因离上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小厚双的暑假作业还有部分没完成。

于是,小厚双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开始做起作业来。

“他读书、做作业很自觉的,从不要大人催他去搞学习。

”邓忠
斗说。

记者了解到,就读二年级的小厚双上学期语文考了96分,数
学考了80多分。

“数学考得差了点,我要在这个假期中补一补,争取要赶上来。

”小厚双表示。

“这个娃学习很用功的,每次布置的作业都是按时完成,前几年,都被所在的龙雾小学评为‘三好学生’和‘勤奋好学的好少年’。

”小厚双的班主任老师介绍。

小厚双家离学校有10多里远的路程,按理说,他应在学校寄宿。

但因其家庭特殊,他都是“跑读”。

“两年来,他只在外面歇过四个晚上。

”邓忠斗说,“因他不在家,我就起不了床,弄不到吃的。

”“现在因我怕拖累了他的学习,还好,他还自觉,学习成绩还不好孬。

”说到这里,邓忠斗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邻居眼中的乖娃娃“这娃别看到他年纪小,确实很懂事。

”采访中,新安村村主任对我们说。

无论是哪个、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走进他的家,他就会像大人一样,热情地接待。

又是喊坐,又是找烟,又是端茶。

根本不需要大人召唤。

其实,这些并不是他从来都知道要这样做的。

当初,家里来了客人,他也不知该做些什么。

于是,他父亲就给他说,因自己行动不方便,就要他热情招待来家的客人。

自此,小厚双便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后来,只要有客人到家,他都是热情地招呼、接待。

小厚双在父亲眼里是一个很有孝心的孩子,在老师的眼中是一个好学生,而在左邻右舍的眼里,也是一个乖娃娃。

据他的邻居们介绍,由于他父亲行动的不方便,小厚双几乎很少出门去玩过。

就是去玩,也最多去到离家一两百米远的一个屋场去与小伙伴们玩一会儿后就回家了。

“读书的时候,一放学,他就急匆匆地往家赶,根本不像其他孩子,爱在路上逗留玩耍。

”一位姓罗的邻居告诉我们。

正是因有小厚双对父亲的照顾,所以才使他父亲的精神面貌好了起来;正是有小厚双坚持一天两次对父亲伤疤的清洗,所以才使他父
亲的褥疮再没溃烂化脓……
然而,这个小小的男子汉,也有着自己的心事,小厚双说,“爸爸穿衣服不行,走路不行,做饭更不行,我还小,很多事情都还做不来,每天又要上学,我现在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妈妈和姐姐能早日回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