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解复习要点解读

合集下载

人解重点考点

人解重点考点

人解复习题(加粗的为老师发的资料上面的内容)名词解释1.肾窦:肾门向肾内延伸扩大为不规则的腔隙,窦内有肾盂、肾盏、肾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组织等。

2.盆膈:是封闭骨盆下口的主要成分,由肛提肌、尾骨肌与盆膈上、下筋膜构成。

3.内脏大神经:由穿过第6~9胸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组成,穿膈脚入腹腔至腹腔神经节。

4.内脏小神经:由穿过第10~12胸交感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组成,下行穿膈脚后主要终于主动脉肾节。

5.主动脉弓:是主动脉位于胸骨角平面以上的一段,它自胸骨角右端后方续接升主动脉,呈弓形弯向左后方,在气管左侧跨越左肺根,下行至第4~5胸椎椎间盘平面续为胸主动脉。

6.咽峡:由腭舌弓、软腭游离缘、腭垂及舌根共同围成的区域。

7.鼻旁窦:也称副鼻窦,为上颌骨、额骨、筛骨和蝶骨内含气空腔的总称。

8.新纹状体:在种系发生上,尾状核和壳出现比较晚,二者合成新纹状体。

9.旧纹状体:在种系发生上,苍白球出现比较早,称旧纹状体。

10.椎间盘:连接相邻两个锥体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部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11.肋膈隐窝: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肺下缘不能充满其内,该处胸腔称为肋膈隐窝。

12.精索:为一柔软的索状结构,由输精管、睾丸血管、淋巴管、神经、鞘突剩件(鞘韧带)及其被膜构成。

13.动脉韧带:是连于主动脉弓下缘和肺动脉干分叉处,偏左侧之间的纤维结缔组织索。

14.卵圆窝:右心房的后内侧壁主要由房间隔构成,其后下部的卵圆形浅凹较卵圆窝。

15.大脑动脉环:Willis环,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的周围。

16.心包横窦:指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与上腔静脉、左心房之间的心包腔部分。

17.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出的膨大部分,壁内有压力感受器。

18.颈动脉鞘:是颈筋膜中层在颈部包绕大血管和迷走神经形成的筋膜鞘,并与颈筋膜的浅层和深层相融合。

19.股三角:位于股前内侧上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界为缝匠肌,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尖向下与收肌管延续。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解读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解读

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兴奋性2、内环境3、钠泵4、阈电位5、红细胞比容6、红细胞渗透脆性7、心动周期8、心输出量9、窦性心律10、房室延搁11、肺泡通气量12、通气/血流比值13、肺牵张反射14、容受性舒张15、能量代谢16、基础代谢率17、排泄18、水利尿19、渗透性利尿20、近点21、视敏度(视力)22、暗适应23、明适应24、易化25、脊休克26、第一、第二信号系统27、一侧优势和优势半球28、应激29、第一信使与第二信使30、月经周期31、顶体反应二、判断题:1、通过对单细胞生物以至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研究,发现生命现象至少包括新陈代谢、兴奋和抑制三种基本特征。

(×)2、内外环境因素(条件)的变化就是刺激。

(√)3、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五个环节组成。

因此,神经调节是通过一种开放回路来完成的。

(×)4、在静息状态下,Na+较容易通过细胞膜。

(×)5、正常细胞膜内的K+浓度约为膜外K+浓度的10倍。

(×)6、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钾的平衡电位。

(√)7、阈下刺激不能引起锋电位,但在刺激达到阈值后,锋电位就始终保持固有的大小和波形。

(√)8、与无髓神经纤维相比,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单位长度内每传导一次兴奋所涉及的跨膜离子的总数要少,而能量消耗较多。

(×)9、男人体液所占体重的百分比小于同年龄同体重的女人。

(×)10、血浆和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主要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移动。

(√)11、若将血沉快的病人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的血浆中,则形成叠连的程度和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加快。

(×)12、制造红细胞所需要的铁95%直接来自食物。

(×)13、如某人的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其血型一定是A型。

(×)14、窦房结自律细胞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0期去极化,都是由于钠通道大量开放,Na+迅速内流形成的。

人解考试重点

人解考试重点

微绒毛:是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其直径约为0.1微米,长度和数量因细胞种类或细胞生理状态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质膜内褶:由上皮细胞基底面的胞膜向胞质内折入所形成。

突触:是指神经元之间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信息的特化连接结构。

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和包在其外表的神经胶质细胞所组成的纤维状结构。

运动终板:运动终板是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骨骼肌纤维共同形成的效应器,分布于骨骼肌内,支配肌纤维的收缩。

小循环:全身返回心的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自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小循环。

大循环:含氧和营养物质较多的动脉血自左心室蹦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静脉血再汇入各级静脉,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大循环。

组织学研究方法:一般光学显微镜技术(切片法和非切片法)、几种特殊光学显微镜技术(荧光显微镜技术、倒置相差显微镜技术、暗视野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电镜技术(透射电镜术、冷冻蚀刻复型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连接的方式结构特点和功能?细胞连接:细胞相邻面的胞膜和胞质特化呈点状、斑状或带状的接触区,使细胞紧密排列或相互沟通。

1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

结构特点:在上皮细胞靠近游离面处,相邻细胞侧面细胞膜外层,呈嵴状部分融合,围绕细胞顶部四周,呈桶箍状。

功能:阻止大分子物质从细胞间隙进入深部组织。

分布:上皮细胞,心肌润盘2中间连接又称粘着小带结构特点:在紧密连接深面,相邻细胞间有一狭小间隙,其中充满均质状物质,该处两侧胞膜的胞质面有少量致密物质并有很多平行微丝附着此处。

功能:加强细胞间的粘着、保持细胞的形状和传递细胞间的收缩力。

人解

人解

一、基本组织:上皮,结缔,肌,神经组织。

1、细胞连接:紧密,缝隙,中间,桥粒。

2、上皮组织:被覆上皮,腺上皮3、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骨组织,血液。

疏松结缔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基质(蛋白多糖,糖蛋白)4、血液: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其中,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血浆5、肌组织:横纹肌(骨骼肌{肌原纤维,横小管,肌质网},心肌)平滑肌6、神经组织:神经细胞(树突,轴突,胞体,其中胞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尼氏体,神经元纤维),细胞核),神经胶质(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少突胶质,小胶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膜C,卫星C))二、运动系统1、躯干骨:椎骨,尾骨,骶骨,肋骨,胸骨2、椎骨:颈椎,胸椎,腰椎,尾骨,骶骨。

胸廓:胸椎,肋,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3、脑颅:额骨,顶骨,蝶骨,枕骨,筛骨,颞骨。

颅顶面观:人字缝,矢状缝,冠状缝。

颅整体面观:颅前窝:额骨,筛骨。

颅中窝:蝶骨,颞骨。

颅后窝:枕骨,颞骨4、上肢骨:上肢带骨(锁骨,肩胛骨),自由上肢骨(肱骨,前臂骨(内尺外桡),手骨(腕骨,掌骨,指骨))5、下肢骨:下肢带骨(骨客骨,坐骨,耻骨)自由下肢骨(股骨,髌骨,小腿骨(内胫外腓),足骨(跗骨(距骨,跟骨),跖骨,趾骨))三、循环系统1、小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大循环:左心室,体动脉,毛细血管,体静脉,右心房2、大、中、小、微动脉三层膜的比较内膜中膜外膜大动脉与中膜的弹性膜连弹性膜发达,有环形平滑肌较薄,无明显外弹性膜中动脉内弹性膜最发达平滑肌相当丰富有1层外弹性膜小动脉内弹性膜薄仅有几层环形平滑肌无明显外弹性膜微动脉无内弹性膜1-2层平滑肌外膜较薄3、动脉: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

人解复习笔记

人解复习笔记

时间:地点:讲述人:记录人:主题:人解复习笔记1.成人有206块骨头颅骨躯干骨四肢骨2.骨按形态,分为长骨——分布于四肢短骨——分布于腕部和跗部扁骨——构成胸腔、腹腔和盆腔不规则骨3,骨的构造骨质骨密质骨松质——骨小梁颅盖骨两外板之间的骨松质称为板障骨膜——骨外膜分布于关节面外,骨内膜衬于髓腔内骨髓红骨髓——椎骨,髂骨,肋骨,胸骨,肱骨和股骨的近侧端终身保留黄骨髓——5岁以前是红骨髓骨的神经、淋巴管和血管4.骨的成分有机质——骨胶原纤维束+粘多糖蛋白无机质——碱性磷酸钙5.躯干骨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尾骨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肋骨真肋——1到7肋假肋——8到12肋浮肋——11到12肋①椎骨的形态:一体——椎体一弓——椎弓七突起—横突×2上关节突× 2下关节突× 2棘突× 1②第一颈椎叫寰锥,无椎体,第二颈椎叫枢锥,有齿凸,第七颈椎叫隆锥,棘突不分叉③颈椎有横突孔,胸椎有肋凹,腰椎的椎体呈肾形④重要的名词:岬——骶骨上缘中分的前凸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角连接处的前凸真肋——1~7肋前端与胸骨相连假肋——8~12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浮肋——11~12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中⑤计数的重要标志:隆锥——计数椎骨的标志胸骨角——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骨的标志6. 上肢骨上肢带骨锁骨肩胛骨自由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下肢骨下肢带骨——髋骨髂骨坐骨耻骨自由下肢骨股骨胫骨距骨腓骨跟骨髌骨跗骨足舟骨足骨内侧、中间、外侧楔骨跖骨骰骨趾骨①锁骨呈“~”状,骨折多发生在中、外1/3处②肩胛骨为三角形三边脊柱缘腋缘上缘三角上角——平对第二肋下角——平对第七肋或肋七间隙,是计数肋的标志肩峰两面③肱骨的外科颈处较易发生骨折,桡神经沟自内上斜向外下④腕骨近侧由桡侧向尺侧为: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7。

骨的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直接连结纤维连结韧带连结缝软骨连结透明软骨结合弹性软骨结合关节头间接连结——关节面关节窝(均覆盖有关节软骨)纤维膜(外层)滑膜关节(关节)关节囊滑膜(内层)——包裹着除关节软骨,关节唇和关节盘的所有结构;分泌滑液关节腔——负压,有少量滑液8.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胸锁关节和颞下颌关节关节唇——肩关节和髋关节滑膜襞和滑膜囊——滑膜囊填充于肌腱和骨面之间9.关节的运动屈和伸——冠状轴内收和外展——矢状轴旋内和旋外——垂直轴屈戌关节10.关节的分类单轴关节车轴关节椭圆关节双轴关节鞍状关节多轴关节球窝关节杵臼关节平面关节11.上肢骨的连结胸锁关节上肢带连结肩锁关节喙肩韧带自由上肢连结肩关节肘关节桡尺连结手的关节桡腕关节腕掌关节掌指关节指骨间关节胸锁关节——上肢骨与躯干骨连结的唯一关节组成:锁骨的胸骨端+胸骨的锁切迹+第一肋软骨的上面特点:典型的有关节盘的关节,能阻止锁骨向内上方脱出运动:前后运动,上下运动肩锁关节组成:锁骨的肩峰端+肩峰的关节面特点:囊和锁骨下面有喙锁韧带运动:平面关节,活动度小喙肩韧带位置:连于肩胛骨的喙突和肩峰作用:防止肱骨头向上脱出肩关节组成:肱骨头+肩胛骨关节盂特点:典型的有关节唇的关节,肱二头肌的长头行于关节囊内,从喙突至肱骨大结节有喙肱韧带。

人解重点破解修改版

人解重点破解修改版

人体解剖生理学(下)七、内分泌系统激素:由内分泌系统的细胞所产生(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理活性物质。

神经内分泌: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这类细胞既能产生和传导冲动,又能合成和释放激素,这种方式成为神经内分泌。

产生的激素为神经激素。

二.主要问题1.激素的递送方式有哪几种?P228(1)远距分泌:经血液循环运输到靶细胞或靶细胞而发挥其调节作用。

(2)旁分泌:不经过血液运输,由组织液扩散作用于邻近细胞。

(3)自分泌: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而又返回作用于该分泌细胞(4)神经内分泌: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这类细胞既能产生和传导冲动,又能合成和释放激素。

2.下丘脑和脑垂体是如何联系的?为什么说腺垂体是最重要的内分泌腺.P239下丘脑与神经垂体是通过神经轴突相联系,下丘脑与腺垂体通过独特的垂体门脉系统相联系。

重要性:1.腺垂体本身分泌大量重要的激素作用于全身,是重要的分泌腺。

2.下丘脑的控制调节要通过腺垂体来实现,形成下丘脑-垂体-外周分泌腺的控制轴,腺垂体在其中占据枢纽地位。

3.参与全身的大部分激素的反馈调节,包括正反馈,负反馈,长反馈,短反馈。

3.掌握机体各内分泌腺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作用?化学性质激素名称主要来源主要作用异常时的主要表现分泌不足分泌过剩含氮激素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糖和脂肪氧化分解(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幼年易患呆小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去甲肾上腺素神经系统、肾上腺髓质可以使多种激素,如促性腺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提高多种组织的兴奋性,加速代谢肽类及蛋白质激素胰岛素胰岛B细胞调节代谢,降低血糖糖尿病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调节代谢,使血糖升高促胰液素消化管促进胆汁和胰液中HCO3-的分泌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神经垂体释放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水分从尿中排出生长素垂体促进生长,影响代谢幼年期侏儒症幼年期巨人症或成年期肢端肥大症催产素下丘脑、神经垂具有刺激乳腺和子宫的双重作用;促进乳体释放腺排乳(正反馈调节)催乳素腺垂体、胎盘发动和维持泌乳促性腺激素垂体维持性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性腺合成和分泌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垂体、脑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功能,从而调节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与释放促甲状腺激素腺垂体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类固醇(甾体)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控制糖类和无机盐等的代谢,增强机体防御能力醛固酮肾上腺皮质调节机体的水—盐代谢: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对钾的排泄,是盐皮质激素的代表雄性激素(睾酮)睾丸间质细胞、肾上腺维持和促进男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性器官萎缩、第二性征减退雌性激素主要是卵巢;肾上腺维持和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孕激素(孕酮)黄体、胎盘促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的变化,为受精卵着床和妊娠的维持所必需受精卵种植障碍八、血液一.基本概念:内环境:指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人解名词解释汇总

人解名词解释汇总

血-胸腺屏障:血流内的大分子物质不易进入胸腺皮质,这表明皮质的毛细血管及其周围的成分都具有屏障作用,称为血-胸腺屏障。

由下列成分组成:【1】连续性的毛细血管内皮,内皮细胞间有紧密连接【2】完整的内皮基膜【3】血管周隙及其中所含的巨噬细胞等【4】上皮基膜【5】一层连续的上皮性网状细胞。

该屏障对维护胸腺内微环境的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发育有重要作用。

胸腺髓质无此屏障。

胃黏膜屏障胃粘膜上皮细胞顶部的黏原颗粒排出后可形成黏液,覆盖于黏膜表面,形成一次保护屏障,可防止胃液内高浓度的盐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损伤。

气血屏障肺内由肺泡内表面的液体层、肺泡细胞及其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的基膜及内皮细胞等构成的结构称气血屏障通过此屏障完成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的交换过程。

滤过屏障血流经肾小求毛细血管时,管内压力较高,血浆中的大部分物质经有孔内皮、基膜和裂孔隔膜滤入肾小囊腔,这三层屏障就是滤过屏障。

血-脑屏障血液与脑组织及脑脊液之间存在着一种屏障。

包括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脑屏障。

血-生精小管屏障生精小管与血液之间,组成包括间质的毛细血管内皮及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紧密相连。

可以阻止某些物质出入生精上皮,形成并维持有利于精子发生的微环境。

组织:组织是由很多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基本结构。

分为4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骨单位:是位于内外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圆筒状的结构,与骨干长轴平行排列。

每个骨单位由一个中央的中央管和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组成。

各层骨单位骨板之间有骨细胞分布。

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每个肌节长约2-2.5nm。

由1/2个I带和A带和1/2个I带组成,肌节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

横小管:是由肌膜内陷形成的小管,人与哺乳动物的横小管位于明暗带的交界处,并环绕在每一条肌原纤维周围。

人解名词解释

人解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冠状面:从左右方向上,沿人体长轴将人体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外侧:描述某位置与正中线的相对位置时,远离正中线者为外侧。

含气骨:某些不规则骨内有含气的腔,这些骨即是含气骨。

骺线:小儿长骨的干与骺之间夹有一层软骨,叫骺软骨,成年后骺软骨骨化,留下一线状痕迹,称为骺线。

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的孔。

椎间孔:椎骨叠连时,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与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所围成的孔。

椎管:全部椎骨的椎孔连成的管道。

骶管:从骶骨中央纵贯骶骨全长的管道。

骶角:从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突出的骨突。

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处行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

肋头:肋骨的后端膨大;外科颈:肱骨体上端与肱骨体交界处稍细的部位三角肌粗隆:肱骨体外侧面粗隆处,是三角肌的附着部位闭孔:坐骨和耻骨围成的卵圆形的孔外踝:即腓骨的下端,叫膨大。

下颌角:下颌体和下颌支的会合处。

翼点:在颞窝区内,是额,顶,颞,蝶四骨的会合处黄韧带:即弓间韧带,是连接相邻椎弓的韧带。

椎间盘:连接在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胸廓:是由全部的胸椎,胸骨和十二对肋借关节和韧带连接而成的圆锥结构。

胸腔:即胸廓的内腔。

肋弓:第8~10对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一个肋软骨所形成的弓形结构。

骶结节韧带:从骶,尾骨的外侧缘连至坐骨结节的韧带。

关节面:相关节各骨相互接触的光滑面。

关节腔:关节囊滑膜层与关节软骨之间所围成的窄隙。

关节唇: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有加深关节窝和增加关节稳固性的用。

坐骨大孔:由坐骨大切迹,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围成的孔。

耻骨弓:两侧耻骨相连形成的骨性弓。

半月板:位于膝关节腔内,介于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之间的半月形纤软骨板肌腱:位于肌腹的两端,附着于骨或皮肤,没有收缩能力。

腱膜:阔肌的肌腱。

筋膜:位于肌的表面,有保护肌和辅助肌活动的作用可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

中心腱:膈的肌腱位于肌的中央,称为中心腱。

腹股沟韧带:是由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于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之间增厚卷曲形成腹白线:为两侧三层腹壁阔肌腱膜的纤维在腹前正中线处交织而成因无肌纤维而呈白色腹直肌鞘:是包裹腹直肌的肌鞘,由腹壁三层阔肌膜的内侧部分形成。

人解

人解

人解图片
康复治疗学
学习方法指导
一,学好人解
• 正常人体解剖 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 每一个学医的人来说都是必修课程,所以 人解的学习被放在第一学期,人解的重要 性就不言而喻了 • 那么,如何学好人解,是每个学生及老师 都在考虑的问题,我也不例外,在这开学 的一个多学期,我不断在寻找所谓的密钥, 可是都失败了,这时我才发现根本不存在 什么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人解。
1,认识人解
人解即正常人体解剖,是医学基础,是每位 学医者必修课程;也就是说每位大一新生都要 面对这个课程,很多新生在漫长的三个月假期 里变得懒散,所以也就没有了学习的热情,普 遍表现是对学习的不重视,甚至新生都不知道 人解的重要性以及没有对人解的一个科学全面 的认识,只是把它当做高是非 常危险的,这样的人才有害无益。为什么这么 说,我们高中毕业意味着进入大学,而大学毕 业一味的就是进入社会,而社会是不能接受一 知半解的医生,不能接受稀里糊涂的医生。

大一人解名词解释大全(完美)

大一人解名词解释大全(完美)

名词解释(ps:无答案的题目为学长学姐与老师共同讨论认为不可能考到的)第一章绪论、运动系统1.解剖学姿势:在观察和说明人体各部的位置及相互关系时,都应按照统一的人体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双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

2.额状面:也称冠状面,从左、右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3.骺软骨:指小儿长骨的骨干与端之间夹的一层软骨,骺软骨能不断增生,并不断骨化,使骨的长度增长。

4.椎管:全部椎骨的椎孔连在一起,形成的纵行管道,内容纳有脊髓和脊神经根等。

5.椎间孔:椎骨叠连时,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成的孔,内容有脊神经和血管等。

6.骶管裂孔:是骶骨的骶管向下的开口。

此孔是骶管麻醉穿刺的部位,相当于腰俞穴的部位7.岬:骶骨底的前缘向前突出的部位,是女性骨盆测量的重要标志。

8.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重要标志,可在体表触知,平对第二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9.肋沟:肋骨内面近下缘处的一浅沟,肋间血管和神经沿此沟走行。

10.外科颈:肱骨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的部位,是骨折易发部位。

11.尺神经沟:肱骨内上髁后下方的一浅沟,有尺神经通过,内上髁骨折时,有可能伤及尺神经。

12.翼点:位于颅的侧面,颞窝区内,在额顶颞蝶四骨的会合处。

翼点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经过,翼点骨折时,易伤及此脉,引起颅内血肿。

13.颅囟:新生儿颅骨没有完全发育,其颅顶各骨之间留有间隙,由结缔组织膜所封闭的部位。

前囟在临床上常作为婴儿发育和颅内压变化的检查部位之一。

14.骨性鼻中隔:把骨性鼻腔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结构,主要由筛骨的垂直板和犁骨构成。

15.下颌孔:为下颌骨下颌支内面中央的孔。

16.椎间盘:是位于相邻两椎体间起牢固作用的结构,主要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17.胸廓:主要由12块胸椎,1块胸骨和12对肋借胸椎间盘、韧带和关节连结而成,承认胸廓近似圆锥形,其横径长,前后径短,上窄下宽。

人民调解法要点解读

人民调解法要点解读

❖ 第三十一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 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 当按照约定履行。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 况进行监督,督促当事人履行约定的义务。
❖ 第三十二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 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 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有利于案结事了,彻底化解矛盾
❖ 由于人民调解具有扎根基层、分布广泛、方 便快捷、不伤感情等特点,在解决纠纷中具 有独特的、其他纠纷解决方式不可替代的作 用,被称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 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经验”、“东方之 花”。
❖ 可以缓解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可以按当事人 意愿达成解决矛盾的办法;可以使调节协议 得到很好的履行。
可依据确认书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 行。”
❖ 全市法院自2007年3月试点以来,共受理诉 前司法确认申请3801件,经审查确认3794件, 不予确认7件,确认案件逐年上升,确认案件 执行率为100%。为使非诉调解协议顺畅启 动诉前司法确认程序市中院与市司法局在 调研的基础上于今年5月联合下发了《关于 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协议诉前司法确认程 序的通知》。
3、人民调解组织及调解工作亟待加 强
❖ 人民调解组织工作人员紧缺,往往调解员身 兼数职;人民调解工作经费难以保障;人民 调解的法律效力不确定。
❖ 近些年来,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年都 提交数十件提案、议案,呼吁尽快制定人民 调解法,各有关部门也一直在积极推动人民 调解立法工作。
二、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意义
❖ 基于人民调解的性质和特征,法律的相关 规定凸显了人民调解不拘形式、灵活便捷、 便民利民的特点和优势,要求在充分尊重 当事人权利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帮助 当事人达成协议,避免人民调解程序司法 化的倾向。

人解复习资料

人解复习资料

二名词解释1. 肺根:进入肺门的结构,如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2. 麦氏点(Mc Buney氏点)位于脐和右髂前上棘的中外1/3交界处,为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3. 膀胱三角: 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此处由于无粘膜下组织,粘膜与肌层紧相连,故无论在膀胱充盈或空虚时,均无粘膜皱襞,是膀胱结核、肿瘤好发部位。

4. 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构成。

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

5. .精索:是位于睾丸上端与腹股沟管腹环之间的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由被膜包裹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所构成6. Willis环(大脑动脉环):又称大脑动脉环,由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在脑底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吻合而成。

7. 核下瘫痪:核下瘫是指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脑神经运动核及其轴突组成的脑神经运动纤维损伤引的瘫痪。

面神经核下瘫的特点是损伤同侧所有面肌瘫痪,表现为额横纹消失、眼不能闭、口角下垂、鼻唇沟消失等。

舌下神经核下瘫的特点是病灶侧全部舌肌瘫痪,表现为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侧。

8. 颈静脉角:又称无名静脉,由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汇合而成。

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

9. 肝肾隐窝:位于肝右叶下方和右肾之间,为仰卧位时腹膜腔的最低位10. 内侧丘系交叉: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弓形走向中央管腹侧,左、右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因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上行成为内侧丘系11. 边缘叶:由大脑半球内侧面环绕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结构,包括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回等,加上岛叶前部,颞极等共同构成12. 会阴:广义指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边界为与骨盆下口一致,呈菱形,可分为尿生殖三角和肛三角,产科中指阴道前庭后端与肛门之间的部分13. 蛛网膜下隙:在脑、脊髓周围,蛛网膜与软膜间存在的腔隙称为蛛网膜下腔,内含脑脊液14. 子宫直肠凹陷:位于直肠子宫之间,与阴道后穹之间仅隔以薄的阴道壁,为直立和半卧位时女性腹膜腔的最低位置,故积液多聚积于此15. 板障:颅盖骨的松质16. 优势半球:通常与从事语言文字符方面的特化功能有关的称为优势半球;与从事空间感觉、美术、音乐等方面的特化功能有关的称为非优势半球。

最新《正常人体解剖学》复习重点(精品课件)

最新《正常人体解剖学》复习重点(精品课件)

《正常人体解剖学》复习重点2名词解释1.矢状面:指从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4】2.肘后三角:当肘关节前屈90度时,尺骨鹰嘴和肱骨内、外上髁三点连成一等腰三角形,称为肘后三角.【34】3.扁桃体窝:在口咽侧壁上,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有一凹窝,称扁桃体窝,窝内容纳腭扁桃体。

【92】4.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椭圆形小体,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稍后方,以结缔组织连于动脉壁上,小球内含有化学感受器。

【156】5.肺门:为肺内侧面中央的长椭圆形凹陷,是主支气管、肺动、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肺的部位。

【113】6.虹膜角膜角:在眼球前房的周缘,虹膜与角膜交界处的环形间隙称虹膜角膜角,又称前房角。

【201】7.周围性瘫痪(软瘫):当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时(如前角运动细胞、脑躯体运动核、脊神经或脑神经损伤),由于肌失去神经直接支配,出现肌体肌张力降低,松弛变软,反射弧中断,深、浅反射均消失,称周围性瘫痪或软瘫。

【274】8.内囊:是由上、下行纤维密集而成的白质区,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

内囊损伤时,可引起“三偏”综合症。

【256】9.麦克伯尼(McBureny)点:即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位于脐与左髂前上棘之间的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急性阑尾炎时,此点可有压痛。

【97】10.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细胞体连同其树突集中的地方,色泽灰暗,称为灰质。

在大小脑表面的灰质称皮质。

【216】11.正中矢状切面:即沿人体正中线所作的矢状切面。

【4】12.翼点:指在颞窝区内,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神经通过,骨折时,易引起颅内血肿。

【25】13.Treitz韧带:即十二指肠悬肌,张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与腹后壁之间;有悬吊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亦作为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部的标志。

【95】14.心切迹:左肺前缘下半有一明显缺口,称心切迹。

【113】15.掌浅弓:尺动脉的终末支与桡动脉的掌浅支在手掌合成的弓形动脉,称为掌浅弓。

人解名词解释

人解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绪论1、标准解剖学姿势:通常以人体直立,双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双眼平视前方为标准解剖学姿势。

2、冠状切:通过冠状轴作的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此面可以将人体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3、矢状切:通过矢状轴作的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此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

通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为正中矢状面,此面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面。

第一章4、组织:由结构和功能相同(或相似、或相关)的一类细胞及其周围的细胞间质(血浆、组织液、细胞外纤维、基质)所组成,人类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基本组织。

5、骨板:骨胶纤维平行排列,借大定行基质粘合在一起,上有骨盐沉积,形成板状或针状结构。

6、骨单位:中央管加周围同心圆状排列的骨板和骨细胞构成。

7、同源细胞群:有着相同来源的一群细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们最初由同一个细胞分裂而来。

8、闰盘:心肌细胞的分支相互吻合成网状,在H.E.染色的切片中,心肌细胞连接处呈一粗线,称闰盘。

9、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突起以及包绕其外表面的神经胶质细胞共同构成,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10、神经原纤维:一种网络样细丝,具有嗜银性,电镜下可见,由微管和中间纤维构成。

神经原纤维构成细胞的骨架,并参与神经元内物质的运输。

11、神经: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束被结缔组织包绕形成的结构。

12、运动终板:脊髓或脑干处的躯体运动神经元,其轴突随脊神经或脑神经到达骨骼肌,近终末处呈爪样分支,并失去髓鞘,每一分支末端膨大镶嵌在肌纤维表面的凹槽内,表面覆盖一层神经胶质细胞,表现为板状隆起,此称为运动终板。

13、器官:几种组织将进一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这种结构被称为器官。

14、系统:结构和功能上相关的器官,按一定顺序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功能,称为系统。

第二章15、外皮系统: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皮肤、皮下组织和皮肤的附属器——毛发、指(趾)甲、汗腺、皮脂腺等,共同组成人体的外皮系统。

人解总结

人解总结

1、血液的组成由几种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底部:红细胞固体层:白细胞、血小板离心分层水顶部:淡黄色血浆蛋白质: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2、理化性质(1)渗透压溶质颗粒通过半透膜吸取膜外水分子的力量血浆渗透压主要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决定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机能;血浆胶体渗透压:直接影响血液、组织液之间水的交换,对维持正常血量有重要作用(2)PH7.35----7.45 偏碱性H2CO3/NaHCO3缓冲对必须在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配合下才能起作用(要物质交换神马的)(3)凝血机制发生在血液中凝血因子瀑布学说-----------级联放大第一阶段因子X的激活FX FXa第二阶段凝血酶原的激活(磷脂、Va、Ca2+)(因子II)凝血酶原激活物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原(因子I)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Ia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抗凝剂:抗凝血酶III,肝素第六章循环系统(重点啊)肺部血----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物质交换----各级静脉----汇入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右心房2、肺循环右心房血液----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肺静脉----左心房3、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由特殊心肌细胞组成、引起心脏自动节律性兴奋,并将冲动传至整个心脏,协调心房和心室按一定节律收缩。

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房室间隔、普肯野纤维、心室肌细胞4、心肌生理特性1兴奋性心肌细胞膜生物电活动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的基础。

静息电位主要是K+的外流动作电位:(1)去极化过程,0期1~2ms Na+内流钠通道为快通道,其阻断剂河豚毒;开放、失活均快,阈电位-70~-55m,快反应电位。

(2)复极化过程,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0期和1期合称峰电位;K+外流,阻断剂:四乙基铵4氨基吡啶(3)平台期,2期形成平台状,是心室肌AP的特点,也是心室肌AP持续较长时程的主要原因。

解剖学课程期末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解剖学课程期末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解剖学课程期末重点知识归纳总结第一部分期末总结第一章绪论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其任务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部分进行。

系统解剖学是按照人体各器官、系统来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局部解剖学则是按照身体局部来研究各器宫的形态结构和相互间的位置关系。

要运用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和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来观察和研究人体的形态与构造。

学习时要重视标本、模型的观察和活体触摸要学会用工具书,如图谱。

掌握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

对人体结构描述,均以此姿势为标准。

人体的轴——根据标准姿势,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的轴。

即:(1)矢状轴:由前→后,与身体长轴和冠状轴相垂直的轴。

(2)冠状轴:由左→右,与身体长轴和矢状轴相垂直的轴,又称额状轴。

(3)垂直轴:由上→下,与身体长轴平行的轴。

人体的切面——亦分三种:(1)矢状面:以前后方向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

若将身体分成相等的左右两半,称为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以左右方向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3)水平面:与垂直轴相垂直,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断面。

常用方位术语:腹侧——近腹面背侧——近背面上(颅侧)——近头下(尾侧)——近足内侧——近正中面外侧——距正中面较远内——近内腔外——距内腔较远浅——近体表深——距体表较远近侧——近肢根远侧——距肢根较远第二、三章细胞、基本组织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和基本结构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一)细胞膜(二)细胞质1.细胞器(1)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基地(2)内质网(3)线粒体:细胞的供能站(4)高尔基复合体:细胞内的加工厂(5)溶酶体:细胞内的消化器(6)过氧化氢酶体:细胞内的防毒小体(7)中心体:细胞分裂的推动器(8)微丝,微管,中间丝:细胞骨架2.基质3.包含物细胞核1.核膜2.核仁:参与蛋白质的合成3.染色质与染色体同一种物质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人体的染色体有46条,23对,其中有一对性染色体4.核基质第二节细胞增殖方式:无丝分裂,有丝分裂,成熟分裂一,细胞增殖周期的概念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终了所经历的全过程二,分裂间期细胞各期的特点三,分裂期细胞的特点(一)前期:核仁,核膜消失,星体,防锤体出现(二)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三)后期:染色体分裂成染色单体(四)末期:核仁,核膜重新出现,星体,防锤体消失四。

小浩学长终极版人解复习

小浩学长终极版人解复习

绪论一、概述解剖学(anatomy):解剖学是研究机体结构的科学。

生理学(physiology):生理学是研究活的有机体各种功能的学科。

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1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2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3整体水平的研究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指机体主动与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过程。

三、人体生理机能的稳态调节反射(reflex):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反应。

反射弧(reflex are):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

☆比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的重要性和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体液调节的特点是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长;自身调节是作用精确的局部调节,对维持机体细胞自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反馈与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表示的即是生理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或结果,反过来影响这一过程的发展速度。

如果其终产物或结果降低这一过程的发展,则称之为负反馈。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生理过程中的终产物或结果可使某一反应的进程加速或加强,使其到达过程的极端或结束这一进程,这一现象称为正反馈。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在体内生活(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中的各种物质在不断变化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即为稳态。

维持稳态的意义:稳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能自由和独立生存的首要条件。

内环境各种理化因素的相对稳定时高等动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细胞膜(cell membrane):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最外层的薄膜,又称质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复习思考题绪论部分1.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方法:急性实验法(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活体解剖实验法)、慢性实验法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新陈代谢、生殖生长和发育3.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它们是怎样进行调节的?其特点如何?方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自身调节体液调节: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到达并作用于靶器官,调节靶器官生理活动的一种方式。

特点:生理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长。

(慢、广、长)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调节。

特点:作用迅速、调节精确、范围局限、时间短暂(快、准、短)自身调节:指器官、组织、细胞凭借本身内在特性,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强度较弱、影响范围小、且灵敏度较低。

4.解释:(1)新陈代谢:指机体主动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基础上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同化:机体从外界不断摄取各种物质,综合形成自身的物质,或暂时贮存起来。

异化:将组成自身的物质或贮存于体内的物质分解,并把分解后的终产物废物排出体外。

(2)生殖:机体繁殖后代的过程。

生长:体积和质量增加、个体的长大。

发育: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器官、组织都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直至机体各部器官系统功能的完善与成熟。

(3)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后,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刺激:引起机体活的细胞、组织活动状态发生改变的任何环境因子。

反应:由刺激而引起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

人体基本结构概述1.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细胞膜的结构。

脂质、蛋白质、糖蛋白3.细胞膜的功能?何谓异化扩散、主动转运?何谓受体作用?功能:界膜、物质运输功能、受体识别作用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或亲水分子,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消耗能量的物质运输方式。

主动转运:物质分子或离子在泵作用下耗能而逆电-化学差进行的运输。

受体作用:包括识别和结合4.细胞器各有哪些功能?线粒体:物质氧化分解的重要场所,细胞内生物化学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都由此供应。

内质网:附有核糖体;物质运输的通道;糖类脂类的合成与分解。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高尔基体:对内质网转运来的物质进行加工、浓缩,然后转入大泡,移出胞外。

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溶酶体:对异物进行消化分解,也可以消化自身衰老或损伤的结构。

5.细胞核的结构。

染色质、核膜、核仁、核液6.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组织:由结构相似、功能向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集合而成。

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有一定形态、执行一定功能的结构。

系统:许多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器官,按照一定顺序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功能。

7.上皮组织的特点及功能分为哪两类?特点:细胞多,排列紧密,间质少,有极性,无血管功能:分类:被覆上皮、腺上皮8.结缔组织的特点。

细胞少,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多;间质中含有无定形基质、丝状的纤维;无极性9.肌肉组织的分类及主要特点。

分类:心肌、平滑肌、骨骼肌特点:细长、又称肌纤维;肌浆中主要成分为肌原纤维;功能以收缩为主(肌节:半明+一条暗带+半明)10.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神经元的分类。

结构特点:含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分类:按突触数目分——双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单极神经元按功能分——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按释放递质分——胆碱能神经元、胺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等11.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分隔、绝缘、营养、保护12.神经纤维的结构。

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和包在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所组成。

13.人体形态、解剖方位、轴及切面。

形态: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解剖方位:以人体直立、双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前,双足并拢,双眼向前方平视为标准解剖学姿势。

轴: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切面:水平面(横切面)、矢状面(纵切面)、冠状面(额状面)14. 比较物质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异同。

异:被动转运顺浓度梯度差,不直接耗能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差,需要能量15.物质被动跨膜转运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被动运输——包括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神经系统一.解剖组织部分:全面复习(包括概论部分的概念)中枢神经系统CNS:大脑、小脑、脑干(延髓,脑干,中脑)、间脑脊髓(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周围神经系统PNS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聚集部位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皮质:灰质在大、小脑表面配布髓质:被皮质包绕而位于深层的白质,位于大小脑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以外,其他胞体聚体成团或块,散落在白质中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处神经束:也称传导束,在CNS内,起止、行程、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神经:由神经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即一根神经可能有多根不同性质的神经纤维二.脊髓、脑干、丘脑、下丘脑、小脑的功能。

脊髓:传导功能、反射功能脑干: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激动作用,维持大脑的觉醒状态参与睡眠发生与脊髓的联系及调节躯体运动调节内脏活动——生命中枢丘脑:皮质下的感觉中枢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的中心调节内脏活动、情绪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对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均有调节小脑:调节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三.生理部分㈠、生物电现象:1.弄懂下列概念:静息电位RP:细胞没有受到刺激时,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

(外正内负,极化状态)动作电位AP:细胞兴奋时将产生去极化,细胞兴奋产生的电位变化称为AP,又称为神经冲动。

极化状态: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的状态。

一般即指外正内负状态去极化:膜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电位差减小,极化状态逐步消除(-70→-50)反极化:又称超射,生物膜极化倒转状态,即膜内为正(0→+30)复极化:由去极化、反极化后恢复静息电位(+30→-70)超极化:原有极化强度增强,静息电位绝对值上升,兴奋性降低(-70→-90)2.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产生原理,动作电位的特征。

静息电位产生原理:细胞内K+高于细胞外,安静时膜对K+的通透性较大。

故K+外流聚于膜外,带负电的蛋白质不能外流而滞于膜内,形成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的电位差。

当K+浓度差所形成的向膜外扩散的浓差力和阻止K+继续外流的电场力达到动态平衡时,K+的净通量为零,此时所形成的电位差稳定于某一数值而不再增加,此电位差称为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产生原理:◆去极化——即上升支,细胞受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当达到阈电位时,引起去极化、反极化,膜电位极性倒转,形成峰电位的上升支。

当Na+内流形成的内正外负的电位差足以阻止Na+进一步内流时,则达到Na+平衡电位。

◆复极化——当达到Na+平衡电位后,细胞膜上Na+通道失活,K+通道打开,K+外流,恢复原来的极化状态,形成峰电位的下降支。

◆后电位——动作电位在复极化后期发生的一些微小而缓慢的电位波动,为后电位,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

(Na+通道激活早,是AP上升的基础;K+通道激活晚,是AP下降的基础)动作电位的特征:“全”或“无”现象,不能总和;可扩布的兴奋;不衰减性传播(数字信号传播)㈡、神经纤维传导有哪些基本特征?神经冲动传导的原理。

基本特性:生理完整性——结构、功能的完整性绝缘性——神经纤维外包绕着电阻极高的鞘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相对于肌肉组织、突触而言不衰减性——传导的准确性传导原理:局部电流(已兴奋处和未兴奋处因电位差而引起的电荷移动)㈢、中枢神经活动的一般规律1.突触:①突触的概念、形态和结构概念: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或者神经细胞与非神经细胞之间一种特化结构,由突触小体与突触后神经元形成突触形态和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②突触传递过程与机制传递过程:突触前过程:AP→递质释放突触间传递过程:递质跨细胞的信号传递突触后过程: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改变递质的失活以及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状态的改变机制:神经冲动传导至突触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入突触前膜→突触小泡前移与前膜融合、破裂→递质释放入间隙→弥散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递质失活或者被突触前膜重新摄取)→化学门控性离子通道开放,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增加→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总和效应→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③兴奋性突触与抑制性突触的突触后变化兴奋性EPSP: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Na+(主)/Ca2+、K+(次)通道开放→Na+内流——局部去极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IPSP: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Cl-和K+通道开放→Cl-内流、K+外流——膜电位增大,突触后膜超极化④神经递质、神经调质与受体的概念、递质种类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发挥相应生物学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

(通常每一种神经元只释放一种递质)神经调质:由神经细胞产生,与受体结合后,并不在神经元之间直接传递信息,它本身对主递质起调制作用,增强或减弱主递质的信息传递效应。

受体:细胞内或细胞膜上能与某些化学物质特异性结合并引发生物学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主要为蛋白质。

递质的种类:胆碱类——乙酰胆碱等胺类——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氨基酸类——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等肽类——下丘脑调节剂、催产素等2.什么叫反射?其结构基础有哪些?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机体对内外刺激的规律性应答结构基础:反射弧3.中枢神经系统传递过程的特征。

单向传递;突触延搁;总和;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易疲劳性;后放4.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及功能辐散式——与信息扩散有关聚合式——与信息总和有关环状联系——与反馈效应有关5.反射活动的协调有哪些形式?交互抑制、扩散、反馈6.扩散与总和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馈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前者:神经元辐散式/排列聚合式后者:中枢内某些中间神经元形成的环状突触联系7.跨膜信号转导包括哪几种方式?与离子通道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与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8.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信号转导的方式神经递质、激素→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激活G蛋白→兴奋性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促使ATP转化)→cAMP(第二信使)→激活蛋白酶A→生物效应㈣、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调节1.何谓运动单位?何谓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如何?运动单位: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神经肌肉接头:神经冲动由神经末梢传向肌纤维的特殊部位2.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神经终末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终版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终板膜改变对Na+、K+的通透性→产生终板电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