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和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矛盾纠纷频发
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问题的思考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村的社会矛盾纠纷和由此引发的各类刑事、民事和上访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影响农村乃至全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拟就近年来农村地区矛盾纠纷发展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作一些探讨。
一、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及特点1、婚姻家庭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
一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流动性增大,许多农民外出打工,受社会大环境的冲击和影响,且由于夫妻长期分居生活,导致双方在生活态度、观念、方式产生差距,原来的婚姻基础产生了动摇,恋爱关系破裂的越来越多。
二是农村中仍有包办婚姻现象,夫妻双方感情基础薄弱,按民间风俗结、订婚的,解除婚约成了常事,为了彩礼、钱财等,往往导致双方家人矛盾激化,造成了许多群体性事件;三是因第三者插足、孩子抚养、老人的赡养等问题带来许多不利因素,使得农村一些家庭的伦理道德遭到破坏,甚至引发家庭暴力,虐待妇女、儿童、老人等犯罪现象。
2、重点工程施工和城市化建设引发的矛盾纠纷。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各地对农村的投入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颇多,在这过程中,势必会涉及到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赔偿等问题。
由于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少数人就会以各种借口、手段来阻工扰工。
特别是因补偿费用等问题引发的被征地农民聚众闹事,延误工程进度等现象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村土地特别是农业用地被大量征用为建设用地后,由于土地征用补偿、征地后失地农民安置等有关政策不配套、不连贯、不落实的原因,影响了村民的切身利益。
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村民在要求得不到解决时,奉行“法不责众”或“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观念,置国家法律、社会秩序、公德以及公共利益于不顾,有的还采取极端方式,企图通过把事情闹大来迫使有关部门解决问题。
3、村级集体事务引发的矛盾纠纷。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社会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社会风险及其应对策略作者:郑会霞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6年第2期文/郑会霞十八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分析社会风险产生的根源和危害,提出应对风险的措施和建议,完善处置风险的体制和机制,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一、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社会风险(一)因社会部分不满引发的社会风险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社会主体之间的权力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转移和再分配。
由于在社会发展中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社会财富分配出现失衡,社会不公平现象突出,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
收入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公平正义缺失,已经对我国社会和谐构成了严峻挑战。
同时,买房贵、上学贵和看病贵等民生问题凸显,物价上涨过快,工资增长过慢,许多人生活负担增大,部分居民的基本生活状态不容乐观。
有不少人在愁吃、愁穿、愁住,为生活焦虑不安时,少数人却坐拥数十套空置房,出现低收入者过多,财富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的社会现状,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都可能引发基层群体性事件等不稳定因素。
因社会分配不公,公平正义缺失,当前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存在着普遍性的社会不满。
并且随着利益格局相对固定化,社会差异显明化,社会普遍不满成为主导性的情绪氛围。
如医院的院长说医生是弱势群体,银行的行长说银行的工作人员是弱势群体,领导干部说官员是弱势群体等,各个阶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满情绪。
近年来频繁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大多数参与者并不是利益受损的特定人群,很多是无直接利益群体,是不同身份的群众仅仅通过情绪传递形成共振效应而突然爆发,很多人都存在着泄愤的情绪参与群体事件。
“无直接利益冲突” 只是表达、发泄一种社会不满情绪。
(二)因具体利益冲突引发的社会风险由利益分化所引起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格局。
当前矛盾纠纷的成因及化解对策
当前矛盾纠纷的成因及化解对策当前社会的矛盾纠纷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因:1.社会结构变动引发的矛盾: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社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社会分配不公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矛盾纠纷的发生。
2.资源分配不均引发的矛盾: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一些人群的利益受损。
贫富差距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不平等等问题成为一些矛盾纠纷的爆发点。
3.文化价值观念冲突引发的矛盾:随着社会多元化的进程,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之间存在差异,容易引发摩擦和矛盾。
例如,城市和农村的传统文化差异、不同族群的宗教信仰冲突等。
4.权益维护机制不完善引发的矛盾:一些特殊群体的权益保障机制不完善,导致他们的权益常常受到侵害。
例如,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妇女和儿童的权益保护问题等。
针对当前矛盾纠纷的成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化解对策:1.改善社会结构和优化资源分配:推动社会结构的公平化和资源分配的合理化,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增加社会投入,加大对教育、医疗、福利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
2.加强文化交流和融合: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文化的多样性与和谐共存。
开展跨文化对话和交流,提高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3.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加强特殊群体权益的法律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对农民工、妇女和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宣传教育和权益保护,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4.加强社会治理和引导:加强社会管理和治理能力,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的调解化解机制。
严格执法,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社会矛盾纠纷的早期预警和解决工作,促进矛盾的及时化解。
5.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教育: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公民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的自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进行化解。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持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
然而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攻坚阶段,同以往相比,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也是社会矛盾尖锐、最容易出现社会不稳定的时期。
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益关系的调整、新旧观念的冲突、社会阶层的变化和结构的重组、改革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大量产生,有时甚至集中暴露出来。
一、我国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大体而言,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新旧制度、新旧体制的矛盾。
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有的人利用双(多)轨制投机钻营——既享受市场经济的好处又同时继续享受计划经济的权益,因而大发不义之财。
既得利益集团(群体)与深化改革的矛盾比较突出,因而前者极力反对不利于己的深化改革。
权(力)与法(律)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为官者应是“权为民所用”,依法行使权力。
但现实生活里却常常出现权大于法、有法不依、以权谋私的现象,权力尚未得到应有的监督和约束。
贫富悬殊的矛盾。
由于分配制度有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度低,以致社会上“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垄断与经贸自由的矛盾。
政出多门、壁垒森严、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造成各地区各行各业发展极不平衡。
改革与成本的矛盾。
改革是要成本的。
如国有企业改革实行职工“下岗、分流、增效”的方针政策,但对职工的安置费、社保费、医保费以及经济补偿等费用巨大,成本由企业背负不可能,由地方财政承担也力不从心。
不少已转制的企业对原来国企职工的经济补偿至今仍拖欠着,拖欠的时间越久,成本就越高。
如此这般,就会潜伏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矛盾。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民主政治是市场经济的依托,为市场经济服务,市场经济亟需民主政治的支撑和保护。
没有健全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就没有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和谐统一,社会才能够飞速进步。
社会转型与社会矛盾分析
社会转型与社会矛盾分析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每一个社会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转型。
这种转型不仅仅意味着社会的发展,也意味着社会矛盾的加深。
社会转型与社会矛盾是一对紧密相关的词语,它们互为表里,相互影响。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这种变革通常是由产业结构变化、技术进步、文化交流、政权更迭等各种因素引起的。
社会转型往往导致社会结构的变迁,带来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
首先,经济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等趋势日益明显,社会的经济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向城市化社会转变,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构成了城乡差距、城市贫富分化等社会矛盾。
其次,政治转型也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政权更迭、政治体制改革等引发国家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也会带来政治立场、利益诉求等方面的矛盾。
政治转型往往需要公民参与和民主意识的提升,这也意味着社会组织的重构和社会力量的不断崛起。
再次,文化转型也会引发社会矛盾。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等都是文化转型所带来的矛盾。
当传统价值观与新兴价值观相冲突时,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如代沟、文化认同困惑等。
此外,环境转型也是造成社会矛盾的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
这些问题牵涉到资源的分配、生态的保护等涉及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容易引发社会矛盾。
社会矛盾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各种利益、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社会转型加大了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矛盾的斗争更为激烈。
然而,社会矛盾并非完全消极的,它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因此,对于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重视社会结构的平衡。
在社会转型中,必须重视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平衡,尽量减少利益分配不均和社会阶层分化的问题。
其次,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平正义建设。
通过完善法制和社会治理体系,提供公平正义的环境,改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质量监测试题 语文含答案
呼和浩特市2022级高一年级质量监测试题语文(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不是个好人。
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
如果非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
打一个譬喻来说明:在我们比赛足球时,裁判官吹了哨子,说哪个人犯规,哪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了球辩论。
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每个参加比赛的球员都应当事先熟悉规则,而且都事先约定根据双方同意的规则进行比赛,裁判员是规则的权威。
球员对于规则要谙熟,技艺要能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的程度,他需要长期的训练。
如果发生有意犯规的举动,就可以说是训练不良,也是指导员的耻辱。
这个譬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
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
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
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
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
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
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
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常有的。
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地越出规矩。
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
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
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
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
儿子做了坏事情,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不能辞其咎。
法律诉讼案件频发的原因(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法律诉讼案件的数量逐年攀升。
这不仅反映了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化,也揭示了法律制度在应对社会变革中的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法律诉讼案件频发的原因。
一、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1. 经济利益冲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经济利益冲突日益显现。
在资源分配、市场竞争、劳动合同等方面,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导致诉讼案件增多。
2. 社会分配不均当前,我国社会分配不均现象仍然存在。
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等问题使得社会矛盾加剧,进而引发大量诉讼案件。
3. 民生问题突出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民生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由于相关政策、制度等方面的不足,民生问题引发的诉讼案件数量逐年上升。
二、法律制度不完善1. 法律体系尚不健全我国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和漏洞。
这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诉讼案件增多。
2. 法律执行不力部分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力度不够、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使得法律效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引发诉讼案件。
3. 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公民、法人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认识不足,导致在纠纷解决过程中选择诉讼途径,增加诉讼案件数量。
三、司法体制存在弊端1. 司法资源分配不均我国司法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地区和法院面临案件压力过大,导致案件审理周期延长,诉讼效率低下。
2. 司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司法人员素质不高,存在司法不公、滥用职权等问题,使得诉讼案件频发。
3. 司法腐败问题司法腐败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公正,使得当事人对司法结果产生质疑,进而选择诉讼途径解决纠纷。
四、其他原因1. 媒体曝光力度加大随着媒体曝光力度的加大,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被广泛传播,引发了公众关注,使得相关诉讼案件增多。
2. 法律援助制度不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尚不完善,一些弱势群体在遇到纠纷时难以获得有效帮助,只能通过诉讼途径维权。
社会转型与社会矛盾
社会转型与社会矛盾社会转型和社会矛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转型成为常态。
社会转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这种转型往往带来许多社会矛盾,给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带来不小的冲击。
社会转型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经济结构的变革是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中,农民逐渐转向工业就业,农业的比重逐渐减少。
这种结构转型导致了职业结构的变化,也带来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人口大规模流动,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
与经济变革相伴随的还有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变迁。
例如,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人们普遍信奉封建礼教,重视家庭和父权。
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进行,女性地位提升、家庭价值观念演变成为一种思潮。
这种文化观念的转变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例如家庭矛盾的激化、家庭暴力等。
社会转型还经常伴随着社会阶层关系的变化。
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等级森严,人们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与出身和财富有关。
而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获取方式多种多样,人们的地位更多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能力。
这种转型带来了原有阶层的失衡,也产生了一系列因阶层矛盾引发的问题。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常常出现的社会矛盾包括城乡差距的扩大、贫富差距的加大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与农村间的差异逐渐显现。
城市提供了更多机会和资源,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这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严重流失和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
同时,城市中的贫困人口也日益增多,与此同时,富人的财富和地位也不断上升,贫富差距急剧扩大。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矛盾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社会矛盾不仅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社会转型的推动力。
通过合理解决社会矛盾,社会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对于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对于社会转型和社会矛盾,个人的角色也是至关重要的。
个人的素质与价值观念不仅影响着其自身的发展,也对社会矛盾的解决起到重要的作用。
试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下的社会冲突问题
试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下的社会冲突问题内容摘要: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时期。
在这个特殊时期下,社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机制的不断转变,导致社会冲突层出不穷。
客观地对社会冲突呈现的新特征与出现的原因进行理性地分析与研究,有助于我们客观、理性地对待社会冲突。
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冲突的有效措施。
一定程度上具有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冲突原因分析措施尽管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已经30余载,但是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
此种社会转型引起的社会结构以及社会机制的大转变与大调整引发了诸多的社会冲突。
客观认识并且分析这些社会冲突,并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探析,一定程度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下的社会冲突新特征中国社会转型是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
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
目前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加速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的速度、深度、难度等均前所未有。
此时期,快速的社会分化与社会流动使社会结构趋于复杂化与多元化。
许多潜在的社会冲突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 不断呈现新的冲突形式1.群众表达方式多元化根据现实情况,面对冲突民众以及政府都在想法设法避免直接对抗的方式,大家都在努力探索更加文明、更加有效的表达方式。
对于民众来讲,他们不但希望以无组织、有规矩的和平抗议方式进行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而且也力求做到不违背现有的社会规制。
在实践基础上群众创造了诸如“集体散步”、“集体喝茶”、“集体购物”、“集体休息”等形式。
由于此种方式具有非对抗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相当多地方政府的宽容。
由此可见,民众是可以与政府理性进行互动的,双方都在其中努力学会妥协与良性互动。
2.频繁发生群体性事件有学者给群体性事件下的定义:是由社会矛盾引发,由特定和不特定的某些具有共同利益的耦合群体,以一定的目的为基础,带有明显的利益诉求性质的体制外活动,是以合法的或非法的规模性聚集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和政策主张,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的事件。
法律知识构建和谐社会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
和谐社会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王德新【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现期,社会纠纷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但是,我国目前以诉讼机制为主导,以人民调解、仲裁、行政解决为补充的纠纷解决体系,在应对日益增多的社会纠纷方面显然有些力不从心。
因此,应当从分析现行纠纷解决体系的构造性问题入手,以分析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类型和成因为根底,以国外相关经历教训为参照,适时地调整和重塑我国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逐步建立科学、多元和拥有社会公信力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并使之与诉讼机制有效衔接。
世界各国的社会开展规律说明:在人均GDP到达1000-3000美元这个阶段,既是经济开展的黄金期,又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现期〞。
[1](P12)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开展,2003年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到2008年已到达2460美元。
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利益构造的调整和变革,各种社会矛盾、纠纷也呈集中爆发的态势。
以全国法院受案量为例,1998年全国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541万件,2003年共受理569万件,到2008年已到达1055万件,前五年间增长了105%,后五年间增幅高达179%。
这种社会纠纷频发的态势,注定了诉讼机制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应当研究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和成因,探索和构建新型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这对于促进当前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新时期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调整,我国近年来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社会利益构造正发生着深刻的调整和变化,社会矛盾众多,各类纠纷频发。
我国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发生的大量的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纠纷、金融证券纠纷方面的矛盾纠纷;(2)涉及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劳务市场管理、劳动争议、工伤保险等社会救济方面的矛盾纠纷;(3)农村经济政策、经营和财务管理、土地承包等方面的矛盾纠纷;(4)有关土地的征用和划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土地有偿转让、农村宅基地的使用,以及滥占滥用耕地等方面的矛盾纠纷;(5)城乡建立规划、城镇管理、以及拆迁补偿和安置等方面的矛盾纠纷;(6)城乡环境保护方面的矛盾纠纷;(7)消费者权益、商品质量纠纷、经济合同纠纷、城乡市场监视和管理、查处经营、个体工商户的管理等方面的矛盾纠纷;(8)医疗事故等方面的矛盾纠纷;(9)涉及企业改制、平安生产等方面的矛盾纠纷;(10)涉及农民和城市职工群体性上访的矛盾纠纷等。
用矛盾的观点的分析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与对策
群体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分析定义: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事件。
面对群体性事件,堵不如疏数量增多规模扩大:2000年以来,中国频繁发生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上访、集会、请愿、游行、示威、罢工等群体性事件,数量多、人数多、规模大,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人增加到约307万人(2005年中国《社会蓝皮书》统计数据)。
涉及的部门行业多主体成分多元化参与的人员复杂,有各种职业、不同社会身份的人参加:有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职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权益受损职工,失地农民,农民工,房屋被拆迁居民,库区移民,下岗的军转干部,出租车司机,环境污染受害者,等等。
城乡群体性事件的指向对象不同维权内容不同农民以基层政府和官员为主要抗争对象;工人以企业管理者为主要抗争对象。
农民抗争以要求补偿受损利益和实现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失地或受环境污染的农民要求维护权益成了中心议题;工人抗争以维护经济权利和要求管理企业事务为主要内容,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雇佣工人要求发放足额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农民工要求发放欠发的工资,下岗工人要求工作,改制国企的工人要求保护国家财产不能流失等。
表现方式激烈内部矛盾逐渐对抗化群体性事件大多采取较为平和的表现方式,从本质上看是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但暴力性、破坏性群体性事件逐渐增长,出现激化现象,对抗程度加剧。
组织程度高经济矛盾趋向政治化有相当数量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有组织的,而且开始出现跨区域、跨行业串联声援的倾向。
尤其是那些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规模较大、反复性强的群体性事件事先都经过周密策划,目标明确,行动统一。
新形势下社会矛盾处理问题
新形势下社会矛盾处理问题一、意义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出现了一些情况较为复杂的社会矛盾。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就需要认真研究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特点和规律,科学把握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的新机制,以更好地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出现了社会矛盾多发多样的状况。
这是我国社会深刻变革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
胡主席同志指出:“关键是我们要正视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体制机制,而不能让矛盾积累和发展起来,以致影响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各类社会矛盾的特点和规律,切实建立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正视“矛盾凸显期”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这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
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大量情况较为复杂的社会矛盾。
其主要表现为:“四个多样化”趋势给经济社会生活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
这一方面给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带来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人们的精神风貌、思想观念、道德风尚朝着更加、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在法律法规、体制机制和管理监督等尚不健全、不完善、不到位的情况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抬头,导致一些人的价值观念发生扭曲。
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反映到经济社会生活中,就会产生各种社会矛盾。
利益关系调整引发的深层次矛盾。
社会治理中的重点领域和难点问题是什么
社会治理中的重点领域和难点问题是什么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在社会治理的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重点领域和难点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积极应对。
公共安全领域是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各类安全风险日益增多。
社会治安问题,如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行为,不仅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
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此外,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问题也备受关注。
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使用劣质原料、违规添加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了公众的健康。
教育领域在社会治理中具有关键地位。
教育公平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
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这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教育质量的提升也是一个难题。
应试教育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挑战。
环境保护是社会治理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威胁着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违规排放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此外,公众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垃圾分类、节约能源等环保行动尚未形成普遍的自觉行为。
医疗卫生领域也是社会治理的重点之一。
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稀缺,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长期存在。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医疗设施简陋,医疗技术水平低下。
医疗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部分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
同时,医患关系紧张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社会治理中,人口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的难点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纠纷的现状_特点及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纠纷的现状_特点及对策分析《中国商界》年月总第期当前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正处于经济接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
在这一特殊时期由于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冲突和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使社会矛盾纠纷日益突出。
而各种社会矛盾纠纷的客观存在必将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影响社会稳定大局。
因此认真研究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纠纷的现状深入分析我国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和根源寻求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确保我国经济高效快速发展具有高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社会矛盾纠纷的现状我国社会矛盾纠纷主要表现在公共资源的配制公共秩序管理各项政策落实劳资纠纷婚姻家庭干群关系等方面这些矛盾和纠纷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和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失衡的矛盾和纠纷社会公共资源包括教育资源、土地矿产资源、公共卫生资源等。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在社会公共资源配置上严重失衡从而引发了社会矛盾。
首先是教育资源的失衡问题教育资源分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资源。
在幼儿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我国现在城乡之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教育部最近出台措施解决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问题就是这一社会矛盾纠纷的集中反映。
在高等教育方面我国高招实行区域配额使“高考移民”久禁不止。
其次土地矿产资源方面的矛盾和纠纷。
在广大农村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纠纷大量涌现此类纠纷连法院也不愿意受理。
城乡拆迁补偿问题长期成为社会热点高房价经济适用房中的黑幕一度被社会热议和关注。
在矿产资源上违规甚至野蛮性开发使矿难事故不断而争夺矿产资源开采权明争暗斗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其三社会公共卫生资源的矛盾也十分突出。
由于公共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中心城域使乡镇卫生院生存困难看病难、高价药回扣、名医走穴、倒卖专家号等问题长期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另外在公共资源配置方面涉及国计民生的煤炭、电力、通讯、石油、燃气等受国家宏观政策控制和行业垄断影响不按市场规律运作对此人民群众意见很大。
探讨当前社会矛盾纠纷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探讨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途径和解决机制——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研究宜良县人民法院民三庭李靖宇近年来,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但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也使我国社会呈现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纠纷类型多样化等特点。
我国开始进入一个矛盾积累、激化期,各类社会矛盾异常突出,群众信访活动不断增加。
新形势提出新挑战,新问题产生新任务。
如何服务于改革开放、社会稳定的大局,如何提高我们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建立与完善一整套合理有效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当前社会矛盾纠纷所涉及的主要事项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
在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总量不断上升、类型多的同时,社会矛盾和社会呈现出集中化的势态,其典型表现就是各种经济利益纠纷、矛盾不断增多。
其中,以下领域和方面社会矛盾尤为突出,是社会矛盾的多发区。
第一,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与移民安置这类矛盾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强行拆迁和移民,粗暴对待拆迁户和移民;二是拆迁和移民安臵补偿不合理,政策不到位;三是部分政府部门建设规划出尔反尔,造成居民不能回迁;四是一些地方政府制订的拆迁安臵政策失之简单化,没有视居民情况分类处理,造成部分拆迁户因拆致贫,失去生存基础。
第二,企业事业机构改制改革与军转干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强调的是全局利益,分配平均,而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则差别性大,分配矛盾突出,特别近几年来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在职工分流安臵、经济补偿等方面出现了矛盾,而且矛盾规模扩大,也更尖锐。
这类矛盾主要表现为:一是转制后企业的性质和人员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事业单位转制后,职工目前的收入及今后退休的待遇都有很大的差距,集体企业职工也对工资、福利、劳动保护等方面有顾虑。
农村转型时代中的社会经济冲突分析
农村转型时代中的社会经济冲突分析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社会逐渐面临着转型的时代。
这个时代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冲突。
本文将就农村转型时代中的社会经济冲突进行分析。
首先,农村转型时代中的社会经济冲突源于土地问题。
传统上,农民的土地就是其生存与发展的根基,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土地被征收或者被转让给开发商,许多农民面临着无地可种的困境。
此外,土地流转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土地流转中的权益保护问题以及农民自我发展的问题。
这些土地问题引发了农村社会的经济冲突。
其次,农村转型时代中的社会经济冲突还源于农民工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进行非农就业的现象已经成为农村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常常遭受着不公平待遇和歧视,包括低工资、长工作时间、劳动保障缺失等问题。
这导致了农民工与雇主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拖欠工资、工资不平等等。
第三,农村转型时代中的社会经济冲突还涉及到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转型时代,许多农村青年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或者其他地方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导致农村老年人口增加和家庭结构断裂。
这种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了农村社会的经济冲突,如养老问题、家庭纠纷等。
最后,农村转型时代中的社会经济冲突还与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有关。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导致了农村青年人才的流失,同时也加剧了城乡教育差距。
这种教育发展不平衡引发了农村社会的经济冲突,如就业竞争和人才流失等问题。
总结起来,农村转型时代中的社会经济冲突主要源于土地问题、农民工问题、农村社会结构变化以及农村教育发展问题。
这些冲突不仅是经济利益的冲突,更是社会发展的冲突。
为了解决这些冲突,需要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保护农民的利益,改善农村社会发展的环境。
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以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社会矛盾与经济转型
社会矛盾与经济转型一、引言社会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而经济转型则是为了解决这些社会矛盾而进行的一种自我改革和调整的过程。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社会矛盾如同长江大河一般汹涌澎湃,经济转型则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社会矛盾与经济转型的内在关系,并以中国为例说明相关问题。
二、社会矛盾与经济转型的内在联系社会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既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社会动荡的源头。
当社会的各种矛盾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发阶级、民族、区域、利益等各种矛盾的激化。
而经济转型,则是为了解决这些社会矛盾而进行的自我改革和调整的过程。
经济转型有赖于社会矛盾的引导。
在社会矛盾的推动下,各种社会矛盾的积累和激化逼迫着经济体制进行转型,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例如,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随着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城乡差异、贫富差距等问题愈发严重,中国政府不得不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经济转型来解决社会矛盾。
三、中国的社会矛盾与经济转型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社会矛盾十分突出。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乡差距、收入分配不公、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社会矛盾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因。
中国的经济转型旨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为了解决城乡差距,中国启动了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通过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等方式来缩小城乡差距。
同时,中国还加大了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领域的投入,以改善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并推行环境保护政策,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
但是,中国的经济转型也面临许多挑战。
例如,由于历史原因和制度问题,中国的贫富差距仍然较大,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仍然严重。
同时,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需要通过更加彻底的经济转型来解决。
这些问题需要中国政府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深化经济转型。
四、经济转型面临的困境和解决途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境。
首先,经济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这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社会转型和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矛盾纠纷频发
社会转型和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矛盾纠纷频发,传统的部门调解模式有时显得力不从心,探索一种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新型调解格局迫在眉睫——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立足本地治安实际,探索出了一种多部门联合、不同结构人员共同参与的新型调解模式,即在新公中派出所建起治安联合调解中心,让老百姓的邻里琐事有人管,矛盾纠纷有人调,思想疙瘩有人解,政策道理有人讲。
调解中心成立近11个月来,共接处警129起,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9起,调解率92%,调解成功率100%。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的产生治安联合调解中心从建立之初,就努力推进调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人性化,通过深入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的产生。
2010年4月15日,联合调解中心接到新公中永联二社社员白宏兵报案称,本村的闫巧巧与他发生土地承包纠纷,因不满村委会调解,多次到村支书高文龙家中闹事。
接到报案,新公中派出所、司法所联合出警,通过调查取证,发现该案发生在永联村土地流转期间,涉及土地赔偿问题。
“处理不好,我就上访。
”闫巧巧多次扬言。
在案件调处过程中,联合调解工作人员邀请村委会及相关群众到场,兼故三方利益,最终达成一个调解协议。
由于案情分析准确,几名当事人对调解结果非常满意,这起即将引发的上访案件也被消除在了萌芽状态。
从根本上解决一些“三不管”案件长期无人问津的问题除了治安纠纷,老百姓还乐于向调解中心求助一些赡养、婚姻、土地、医患、债务等非公安管辖的纠纷。
不管哪一类纠纷,调解中心都不推不避,积极邀请镇村社干部和民政、妇联、土地管理、卫生等部门人员配合解决。
2010年1月4日,新公中镇光胜五社74岁的王四娥来到调解中心诉苦:“老伴去世后,我一直随大儿子一起生活,当时商量的是二儿子每年给我1000元赡养费和100公斤小麦,女儿每年给我300元钱,可两年来,他们没给我一分钱。
我找过队里、村里的干部,都没解决问题。
2020公需课《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习题及答案
2020公需课《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习题及答案单选题1。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的?(1。
0分)A.2012年B.2013年C。
2014年D.2015年我的答案:C√答对2。
截至2017年,中国大陆共有多少个民族自治县(旗)?(1.0分)A.90个B。
100个C.110个D.120个我的答案:D√答对3.《陕甘宁边区纲领》是在哪一年颁布的?(1.0分)A。
1940年B.1941年C.1942年D。
1943年我的答案:B√答对4。
截至2017年,云南省共有()民族自治县(旗)。
(1.0分)A.4个B。
7个C.11个D。
29个我的答案:D√答对5。
初保村是()传统民居村落。
(1。
0分)A.傣族B。
黎族C。
壮族D.回族我的答案:B√答对6.()是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要求。
(1。
0分)A。
坚持党的文化路线B。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C。
坚持党的政治路线D。
坚持党的制度路线我的答案:B√答对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在哪一年通过的?(1.0分)A.1982年B.1983年C。
1984年D。
1985年我的答案:C√答对8。
千年瑶寨位于下列哪个省份?(1。
0分)A。
浙江省B.贵州省C。
广东省D.陕西省我的答案:C√答对9.论文《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是在哪一年发表的?(1.0分)A.2010年B。
2011年C。
2012年D。
2013年我的答案:B√答对10。
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是在哪一年建立的?(1。
0分)A.1944年B。
1945年C.1946年D.1947年我的答案:D√答对11.截至2017年,中国大陆共有多少自治州(盟)?(1.0分)A。
10个B。
20个C。
30个D.40个我的答案:C√答对12.青岛市朝鲜族移民形成的是下列哪种经济文化类型?(1。
0分)A.“依附-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B。
“创新—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C.“半自创半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D.“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我的答案:A√答对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转型和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矛盾纠纷频发,传统的部门调解模式有时显得力不从心,探索一种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新型调解格局迫在眉睫——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立足本地治安实际,探索出了一种多部门联合、不同结构人员共同参与的新型调解模式,即在新公中派出所建起治安联合调解中心,让老百姓的邻里琐事有人管,矛盾纠纷有人调,思想疙瘩有人解,政策道理有人讲。
调解中心成立近11个月来,共接处警129起,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9起,调解率92%,调解成功率100%。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的产生
治安联合调解中心从建立之初,就努力推进调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人性化,通过深入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的产生。
2010年4月15日,联合调解中心接到新公中永联二社社员白宏兵报案称,本村的闫巧巧与他发生土地承包纠纷,因不满村委会调解,多次到村支书高文龙家中闹事。
接到报案,新公中派出所、司法所联合出警,通过调查取证,发现该案发生在永联村土地流转期间,涉及土地赔偿问题。
“处理不好,我就上访。
”闫巧巧多次扬言。
在案件调处过程中,联合调解工作人员邀请村委会及相关群众到场,兼故三方利益,最终达成一个调解协议。
由于案情分析准确,几名当事人对调解结果非常满意,这起即将引发的上访案件也被消除在了萌芽状态。
从根本上解决一些“三不管”案件长期无人问津的问题除了治安纠纷,老百姓还乐于向调解中心求助一些赡养、婚姻、土地、医患、债务等非公安管辖的纠纷。
不管哪一类纠纷,调解中心都不推不避,积极邀请镇村社干部和民政、妇联、土地管理、卫生等部门人员配合解决。
2010年1月4日,新公中镇光胜五社74岁的王四娥来到调解中心诉苦:“老伴去世后,我一直随大儿子一起生活,当时商量的是二儿子每年给我1000元赡养费和100公斤小麦,女儿每年给我300元钱,可两年来,他们没给我一分钱。
我找过队里、村里的干部,都没解决问题。
”
“这类涉及家庭矛盾的案件在农村比较常见,没人调解处理,慢慢就会变成三不管案件。
”接到报案,调解中心民警立即与村干部及老人的子女取得联系,经过耐心细致地工作,一家人达成协议:老人继续与大儿子生活,二儿子和女
儿每年分别给老人提供1000元、300元生活费,在每年12月底前付给老人。
这种社会管理模式可增强公安民警和司法干警的责任
心
治安联合调解是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的一种创新机制,对于公安机关而言,可大大舒缓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状况。
对于司法机关而言,可充分发挥其人民调解的职能。
通过调解,变“以案说案”为说理执法,可减少信访投诉、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的发生。
2010年3月13日,新公中民利四社村民乌海为来派出所报案:“我在永利信用社取了300元钱,拿钱时漏了100元,我怀疑在场的团结一社村民邢耀军拿了钱,可他怎么也不承认。
”
派出所民警立即与邢耀军取得联系,同时前往信用社调取监控录像。
经过确认:将钱捡走的就是邢耀军。
在调解中心,邢耀军惭愧地低下了头,将100元退还给了乌海为。
“你们通过调解没把事情弄大,要不我真惹上大麻烦了。
”邢耀军感谢民警给自己上了一堂法制课。
“丈夫贾三娃嗜酒如命,一喝醉就狠命打我。
”2010年12月18日,民利二社的王巧娥向派出所民警道出了自己的
苦衷。
民警将贾三娃叫到调解中心。
经调解,夫妻二人达成协议:“由贾三娃向王巧娥赔礼道歉,并保证以后再也不打老婆,如再有此类事情发生,任由公安机关处理。
”调解结束后,王巧娥哽咽地说:“半辈子都没听到他给我道过歉,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整合各方力量形成人民调解主体网络
村委与相关部门参与联合调解,既能起到监督作用,也能进一步了解民情、社情。
司法所法律工作者参与联合调解,可为纠纷化解提供专业法律保障,使当事人能合理表达诉求、维护权益。
2010年7月25日,暂住永生二社的张万忠报案:“我被同村的孟林成打伤了。
”派出所民警通过走访了解到,张万忠在村里包了一些土地,将流经所承包田地的水渠挖断,影响了孟全成等几个处于下游田地的村民的正常灌溉,孟林成一气之下将张万忠打伤。
经过民警不间断地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由孟林成承担张万忠200元医疗费,张万忠将水渠恢复原样,保证水渠正常使用。
为确保调解效果,调解中心又明确此事由永生二社社长监督完成。
治安联合调解中心的地点设在了派出所,同时在司法所也设立了接待点,公安、司法都可接案、受理。
分管镇领导
及派出所、司法所的负责人分别兼任调解中心的主任与副主任,派出所民警和司法所干警为调解主力军。
此外,还有偿聘用当地有威望的退休老干部等为专职联调员,参与出警、调解。
为了彻底消除积怨,他们还定期回访当事人,巩固调解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