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各学派及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目录[隐藏]凯恩斯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Keynes)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学派新凯恩斯学派(New Keynesians)图书《凯恩斯经济学说评论》[编辑本段]凯恩斯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Keynes)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学术背景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
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复杂而深刻的经济根源。
1、凯恩斯经济学——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大经济危机。
这次大危机震撼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了所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经历了长达4年之久的大危机后,又陷入了长期的特种萧条之中。
西方国家成这次大危机和接踵而至的特种萧条为“30年代大萧条”。
面对着空前严重的危机和失业,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不再欣赏那种否认危机和失业的可能性的传统经济学,而是希望出现一种新经济学,这种新经济学要承认危机和失业,但不要承认危机和失业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防止危机和失业,而不要只是空泛议论;要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不允许任何转向马克思、转向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存在和蔓延。
凯恩斯经济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1929——1933年大危机的直接产物。
2、凯恩斯经济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在大战其间,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带有非常时期的军事性质。
面对着迅速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希望一种新经济学,要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国家干预主义;要讲“一只看得见的手” 的作用,不要只讲“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要维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要在理论上论证在实践中已经在做的事,而不是持反对或批评立场。
凯恩斯经济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
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理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理论之一,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对于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经济周期的解释、对失业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政府干预的主张。
首先,凯恩斯理论对经济周期提出了新的解释。
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经济周期被认为是由供求关系的变化所引起的,而凯恩斯则认为,经济周期的波动主要是由总需求的变化引起的。
他提出了“有效需求”这一概念,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总需求的水平,而总需求的波动是导致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凯恩斯理论对失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凯恩斯看来,市场经济中的失业问题并非是由于工资水平过高或劳动力供给过剩所致,而是由于总需求不足所导致的。
他认为,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效率工资”和“黏性工资”现象,使得市场无法自动调节失业问题,因此需要政府采取干预措施来解决失业问题。
最后,凯恩斯理论主张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
在他的理论中,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而货币政策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凯恩斯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的水平,从而实现对经济的有效管理。
总的来说,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经济周期的解释、对失业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政府干预的主张。
这一理论对于20世纪的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经济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刘文忻[副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1]5财经科学61997/6 FINA NCE AND ECONOMICS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基本理论上强调理性预期的假说,在分析手段上大量采用数学分析方法,在政策分析中力图说明政策无效,这些都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拓了研究宏观经济学的新思路。
但是,该学派的基本理论前提缺乏现实感,所建立的模型必然也就得不到有力的经验支持。
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西方主要国家再度陷入经济衰退之中,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这一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在这种情况之下,坚持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传统,并在与对立学派的论战中受到启迪和汲取了经验教训的新凯恩斯主义,引人注目地发展起来了。
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市场出清的假定,这一点与原凯恩斯主义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的假设条件是名义工资刚性,而在新凯恩斯主义那里却是工资和价格粘性。
此外,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引入了经济当事人的行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假说。
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包括不变价格加成的经济周期模型和可变价格加成的经济周期模型。
这两种模型在解释经济周期的基本理论方面是大致相同的,只是在短期内名义价格是否可变这一点上存在分歧。
为了简化起见,在此只分析不变价格加成的经济周期模型。
在不变价格加成模型中,有两条劳动的需求曲线。
一条是观念的劳动需求曲线,它表示厂商在每一个实际工资水平#25#下愿意雇佣的工人数量。
如图1所示,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另一条是有效的劳动需求曲线,它表示厂商在现行实际工资水平下不能卖掉他们想要卖掉的产量时所雇佣的工人数量。
在图1中,它是T SKN 1曲线。
假定经济开始时处于一种均衡状态:在图1中表现为劳动供给曲线和观念的劳动需求曲线相交于E 0点,均衡的就业量为N 0。
与此相对应,在图2中,总供给曲线和原总需求曲线相交于E 0点,该点同时又是一个长期均衡点,在该点上的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为Q 0。
宏观经济中的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中的经济周期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的波动。
宏观经济周期理论是一套试图解释经济周期起伏的理论体系。
这些理论提供了对经济活动的解释框架,以及对政策干预的指导。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中的经济周期理论,包括逆周期政策、供给冲击以及周期的可能原因。
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分为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和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主要是由于投资需求的波动引起的。
在经济繁荣期,投资需求增加,企业扩大产能,创造就业机会。
而在经济低迷期,投资需求下降,企业减少产能,导致失业率上升。
凯恩斯还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逆周期政策来缓解经济周期的冲击,即在经济低迷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
然而,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对凯恩斯理论进行了扩展和修正。
新凯恩斯理论认为,经济周期中的波动不仅仅是由于投资需求的波动引起的,还受制于供给冲击。
供给冲击指的是由于外部因素的变化,如技术进步、自然灾害等,导致商品和劳动力供给的变化。
供给冲击可以引起经济的价格和产量波动。
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认为,逆周期政策在应对经济周期波动时并不一定总是有效的,因为政策干预可能对经济供给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经济周期的原因有多种。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金融市场波动可能导致信贷供应的变化和金融风险的增加,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稳定。
此外,外部冲击也是经济周期的重要原因,如国际油价的波动、国际贸易关系的改变等。
这些外部冲击会直接影响国内经济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经济周期对个体和整个社会经济都有重大影响。
在经济繁荣期,人们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增加,市场活跃。
而在经济低迷期,人们可能失去工作,收入减少,企业利润下降,市场需求萎缩。
经济周期的波动还可能导致资源和财富的重新分配,加剧社会和经济不平等。
为了应对经济周期的冲击,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逆周期政策来刺激经济,在经济繁荣期提高税收、减少政府支出,以稳定经济增长;而在经济低迷期则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投资和支出,刺激需求。
经济周期理论文献简述
经济周期理论文献简述经济周期理论在1825年英国爆发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不断得到突破和发展。
经济周期主流理论在资本主义历史上不断更迭着,扮演着“一代王朝”的命运角色。
“经济大气候”,即繁荣与萧条的交替现象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仅l9世纪中叶至二战前这段时间,两方经济学家就提出了数十种经济周期理论。
每一种经济周期理论都是以前一种经济周期主流理论对实际经济周期的解释出现了功能障碍后兴起。
而2O世纪8O年代后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和世界经济周期理论的相关内容是关于实际的理论预警,在某种程度上较好地解释了97金融危机和近年备受瞩目的次贷危机。
一、主要经济周期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及理论的解释功能(一)古典经济学的市场经济无危机沦市场经济无危机论在工业革命初期,作为工业资产阶级代表的萨伊等古典经济学家虔诚地相信资本丰义足最合理的社会经济制度,在“经济人”、最大化原则、市场出清和充分竞争等隐含假定下,萨伊认为:供给会创造出自己的需求—“萨伊定律”,因此而得出结论是储蓄会全部用于投资(I=S),产出和就业仅受到生产能力的制约,即使可能出现暂时的、局部的生产过剩和失业的危机,但从长期看来绝对不会发生全面过剩的危机。
萨伊和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相信自由的市场制度可以解决自身的需求,政策主张宣扬自由放任。
市场经济无危机论对资本主义初期生产大力发展起着理论基础,使资产阶级彻底摆脱封建残势力和生产关系的束缚以及政府的经济干预。
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无危机论给市场经济以肯定的自发运行、自我调节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自由发展的早期,无危机理论赋予其活力和生命力。
但应该注意到萨伊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提出了萨伊定律时,资本主义经济中还没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古典经济学”的正统主流思想——无危机论,即市场能达到一般均衡,实现充分就业。
这种幻想在3O年代的西方经济大萧条中破灭了。
此理论无法解释大萧条现象并且在理论上提不出任何的政策见解。
经济周期理论的实证研究
经济周期理论的实证研究经济周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
它涵盖了经济的繁荣、衰退、复苏和衰退等不同的阶段。
经济周期理论是对经济周期变动的解释和预测。
实证研究是评估经济周期理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几个经济周期理论的实证研究,并讨论其实证分析的意义。
一、萨缪尔逊-瓦格纳模型的实证研究萨缪尔逊-瓦格纳模型是一种说明经济周期的理论模型,它强调投资、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的增长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实证研究表明,这个模型在预测和解释经济周期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例如,研究发现,当投资和技术进步增加时,经济通常处于繁荣期;而当劳动力增长率下降时,经济则可能陷入衰退。
然而,这种模型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它假设了一个稳定的经济增长路径,但实际上经济增长路径并不稳定。
其次,它没有考虑金融和货币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因此,对于某些经济周期现象的解释和预测可能不够准确。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继续改进和发展萨缪尔逊-瓦格纳模型,以提高其在实证研究中的适用性。
二、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波动主要由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波动引起。
实证研究表明,凯恩斯主义理论在预测和解释短期经济波动方面是相对有效的。
例如,研究发现,在经济下行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复苏。
另外,凯恩斯主义理论还强调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作用。
研究表明,当货币政策采取适度宽松时,经济往往能够更快地从衰退中恢复。
然而,凯恩斯主义理论也受到一些批评。
一些学者认为,过度依赖政府干预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并造成资源分配的扭曲。
此外,凯恩斯主义理论忽视了供给侧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因此在解释长期经济波动方面是有限的。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以提高其在实证研究中的适用性。
三、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是对传统凯恩斯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修正。
它强调了价格粘性和不完全信息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实证研究表明,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在解释和预测经济周期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第12章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粘性工资和价格
12-25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 货币需求能产生实际影响(LM和AD曲线), 可以通过货币供给来抵消 • 货币需求不稳定,且难以观察到实际产出 • 利率而非货币供应量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12-18
数据和货币冲击时凯恩斯主义粘性 工资模型的预测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12-19
数据和投资冲击时凯恩斯主义粘性 工资模型的预测 货币供给波动导致经济周期
产出、投资、消费、就业顺周期,一致 价格水平和实际工资相反
12-2
凯恩斯主义粘性工资模型局限性
•未刻画寻找工 作活动的艰辛 以及工作偏好 因素 过度需求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资,实 际工资取决于价格 水平 实际产出与价格水 平关系,向上倾斜 劳动需求曲线反映 实际工资与就业关 系 产出曲线反映就业 与产出关系
12-8
增加货币供给使LM曲线向右移动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12-9
价格水平上涨使LM曲线向左移动
价格水平 上涨,名 义货币需 求增加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经济周期理论汇总
经济周期理论汇总一、经济周期的传统(理论)分类传统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明斯基经济周期理论等等。
(一)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1、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年)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主要源于消费的边际倾向递减、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流动性偏好规律等三大规律,这三大规律均会导致经济运行过程中呈现“繁荣、恐慌、萧条、复苏”的周期特征。
2、具体来看,当经济处于繁荣过程中时,由于市场对未来预期较为乐观而大幅增加投资,造成资本的边际产出趋于下降、利润逐渐走低,生产过剩的特征便会越发明显,并可能引发产能过剩危机和经济危机,进而造成市场信心不足、投资开始萎缩、失业上升、存货积压明显,此时政府部门需要通过逆周期需求管理政策来平滑这一波动。
(二)弗里德曼的经济周期理论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23年,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美国货币史》中批评凯恩斯主义者忽略货币供应、金融政策对经济周期的重要性,其认为货币和信贷的扩张与收缩是是影响总需求的最基本因素,并认为是经济周期的决定力量。
(三)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1、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1915-2023年,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将凯恩斯的“乘数效应”和经济学的“加速原理”结合起来,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即其认为外部冲击会通过乘数效应和加速原理导致总需求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波动。
2、具体来看萨缪尔森将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和资本-产出比例作为决定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决定变量,来研究经济运行过程的波动特征。
也即萨缪尔森认为经济运行本身和投资、消费之间的交互作用会导致经济运行本身出现周期性波动,因此其主张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对这种波动进行调控。
经济危机论文:通过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想到的经济衰退应对方案
通过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想到的经济衰退应对方案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著作,提出了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归纳来说就是通过国家、政府的投资,以拉动经济复苏的引擎,避免经济衰退。
这里,我们暂且不做结论这个措施是否有效,至少它已经成为当前各经济体在经济危机时期的一个指导方向。
在《通论》中,凯恩斯还对经济周期进行了论述,(商务印书馆,重译本,第六篇第二十二章,《略论经济周期》)。
这里,我想依据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结合美国、欧盟和中国当前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原因分析,给出对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和一些应对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方案。
首先,我们来看凯恩斯关于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略论经济周期》篇章中,凯恩斯给出了他认为的经济周期变动的原因:资本边际效率,并指出其“不仅取决于现有的资本品数量的多寡和生产它现在所需要的成本,而且也取决于对资本品将来收益的现行预期”。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经济危机、衰退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对危机的更加典型的、而且往往是决定性的解释在基本上并不是利息率的上升,而是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
繁荣阶段的后期,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收益极大的膨胀,从而忽视了作为资本收益的主要因素,必要成本和利息率的上升。
在新进入市场的资本在认识到由于成本上升,利息率上升导致的收益完全低于预期,甚至会导致亏损时,其行为及举措将引发雪崩式的连锁反应,投资将大幅下降。
同时作为流动性源头的大银行,考虑风险将会惜贷,中小银行的银根紧缩,从而衰退会迅速波及虚拟和实体经济的各个层面。
简单说来这个循环就是:收益丰厚—〉大规模投资—〉成本、利率上升—〉预期收益下降—〉投资急剧减少、中断—〉经济萧条。
此外,凯恩斯也简单论述了在经济崩溃到复苏之间,大致需要一段比较固定的时期,这个周期大致在5年左右。
他给出了两个原因:“第一,既定时代的经济正常发展所决定的耐久性资产的寿命;第二,多余的存货的保管费”。
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学失业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它对经济学失业提出了新的解释。
在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中,失业并非仅仅是由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失衡所致,而是受到更广泛的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对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学失业的解释进行详细分析:一、经济周期理论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于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所引起的。
其中,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预期等因素对整体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经济周期中,失业率的变化往往与宏观经济政策、产出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新凯恩斯主义强调了宏观经济政策对失业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通过调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来缓解失业问题的观点。
二、工资粘性理论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工资并不会立即根据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调整。
相反,工资通常会出现“粘性”,即工资往往并不会迅速下降以适应就业水平的变化。
即使劳动力市场出现供需失衡,也不会立即转化为工资的调整,从而导致了失业率的变化。
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工资粘性理论,强调了在短期内工资的“粘性”对失业率的影响。
三、需求不足理论新凯恩斯主义还强调了需求不足对失业的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失业不仅仅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所致,更重要的是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了经济活动的减缓,从而导致了失业率的上升。
在新凯恩斯主义的视角下,失业问题的根源在于整体经济活动的不足,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市场需求,从而缓解失业问题。
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学失业的解释不仅强调了宏观经济政策对失业问题的重要性,还提出了工资粘性理论和需求不足理论等观点,丰富了对失业问题的理解。
通过深入研究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失业问题的复杂性,从而为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四、结构性失业理论除了经济周期、工资粘性和需求不足等因素外,新凯恩斯主义还强调了结构性失业对失业问题的影响。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失业现象。
经济周期理论:预测市场周期
经济周期理论:预测市场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的波动和循环。
它由繁荣、衰退、复苏和萧条四个阶段组成。
预测市场周期对于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他们制定正确的决策,迎接即将到来的经济变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如何预测市场周期。
一、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原理经济周期理论主要由凯恩斯经济学和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构成。
凯恩斯经济学认为,经济波动是由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波动引起的。
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倾向于增加投资和消费。
但是,这种过度乐观使得经济处于过热状态,随之而来的是衰退。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则认为,经济波动是由市场上未调整的错误引起的。
他们强调市场的自由和适应性,认为政府干预只会扰乱市场机制,并导致不稳定。
二、预测市场周期的方法1. 技术分析法技术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市场的历史价格和交易量数据来预测市场趋势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图表和指标,识别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和趋势线。
例如,移动平均线和相对强弱指标可以帮助判断市场是否处于上升阶段、下降阶段或盘整阶段。
技术分析法的优势是可以迅速反应市场变化,但是它并不能提供对经济环境的深入分析。
2. 基本面分析法基本面分析法是通过研究经济和金融指标来预测市场趋势的方法。
它包括对宏观经济数据、政府政策、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等因素的研究。
例如,通过研究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和就业数据,可以预测经济繁荣或衰退的可能性。
基本面分析法的优势是可以提供经济环境的全面认识,但是它需要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模型。
3. 历史周期分析法历史周期分析法是通过研究历史上的经济周期来预测未来市场周期的方法。
它基于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重复性的观点。
通过研究过去经济周期的时长和波动幅度,可以预测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
历史周期分析法的优势是可以提供对市场趋势的长期预测,但是它没有考虑到新的经济和金融因素。
三、经济周期预测的局限性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来预测经济周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经济周期理论——“乘数-加速数原理”
经济周期理论——“乘数-加速数原理”“乘数-加速数原理”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的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它的特点在于将凯恩斯的“乘数论”和西方经济学中的“加速数原理”结合起来,通过对政府支出、个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等重要经济变量相互关系的分析,来说明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和幅度。
先分别介绍乘数论和加速数原理。
1.乘数理论原是英国经济学家卡恩于1931年6月在《经济学杂志》发表的“国内投资与失业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主要是阐述国家用于公共工程的支出和总就业量之间的关系(“就业乘数”)。
凯恩斯在《通论》一书中沿袭了卡恩的这一观点,并通过引进边际消费倾向这一概念系统地阐述了乘数理论(也称“乘数论”或“投资乘数论”)。
根据凯恩斯关于收入、投资与消费的定义,三者之间有下述恒等关系:Y=I+C (1.17) 因而 ∆Y=∆I+∆C (1.18) 将上式两边同除以∆Y ,(1.18)可改写成1=(∆I/∆Y)十(∆C /∆Y) (1.19) 移项整理后得:∆Y=∆I ×(1/(1-(∆C /∆Y))) (1.19’) 式中的∆C /∆Y 即边际消费倾向,1-(∆C /∆Y)即为边际储蓄倾向,其倒数1/(1-(∆C /∆Y))就是“乘数”。
如以K 表示乘数,则(1.19’)变为∆Y=K ·∆I (1.20) 以上分析表明,边际消费倾向愈高(即边际储蓄倾向愈低),乘数就愈大,反之亦然。
设边际消费倾向为8/10(表示居民增加10元收入,会将其中8元用于消费支出),则乘数K =1/(1-(8/10))-5。
这表明,若政府增加1亿美元的投资(∆I =1亿),由于乘数的作用,社会总收入将会增加5亿美元。
乘数的作用过程可以由下表反映出来(表1.1):表1.1 生产时期 新增支出 以前时期增加的收入所诱发的消费支出收入总增量 1 100100 2 100 80180 3 100 80 64 244 4 100 8064 51.2295.25 100806451.240.96336.166 100806451.240.9632.777 100806451.240.9632.7726.21368.93 :…………………:…………………395.14 ∞100 864 51.2 40.96 32.77 26.21……500第一时期中,投资增加100(百万元)即1亿,使提供投资所需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增加l00(百万元单位),引起第二时期的消费支出增加80,故第二时期总收入共增加到180;第二时期80消费支出,引起消费品供给者收入增加80,他们将其中8/10=(∆C/∆Y)用于消费支出,即消费64,第三时期总收入共增加到244;……经过许多时期后,总收入增加量将为原投资量的5倍,即500。
新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经济周期的基本问题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所谓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展和收缩。关于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s,又译为商业循环)的含义,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要数凯恩斯和密切尔。凯恩斯说: “循环运动是指当经济体系向上前进时,促使其上升的各种 力量初则逐渐扩大,相互加强,继而逐渐不支,到某一点时, 向下力乃代之而起,向下之力最初也是逐渐扩大,互相加强, 发展到极致,又会逐渐衰退,最后也让位于相反的力量。” 美国经济学家密切尔(W. C. Mitchell)说:经济周期是以 商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波动,一个周期是 有很多经济活动的几乎同时扩张,机制已普遍的衰退、收缩 与复苏所组成的,而且是重复的出现。
第一节、经济周期的基本问题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 一般认为,经济周期是指经济 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 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图 中是一个典型的表示经济周期的 曲线图。 图中,正斜率的直线是经济 增长的长期趋势线。由于经济在 总体上保持着或多或少的增长, 所以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是正斜 率的。实际产出不可能沿着一条 直线(即趋势线)增长,而是围 绕趋势线上下波动式前进。
第一节、经济周期的基本问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可以看出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即衰退阶段和扩张阶段。 衰退阶段的特征为: (1)通常消费者购买急剧下降,同时,汽车和其他耐用品的存货会 出人意料地增加。由于厂商会对此做出压缩生产的反应,所以实际GDP 会下降。紧随其后,对工厂和设备的企业投资也急剧下降。 (2)对劳动的需求下降。首先是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减少,其后是被解 雇员工的数量和失业率上升。 (3)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步伐放慢。对原材料的需求下降,导致 其价格跌落。工资和服务的价格下降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在经济衰退期 它们的增长趋势会放慢。 (4)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由于预期到这种情况,普通股票的 价格一般都会下跌,同时,由于对贷款的需求减少,利率在衰退时期一 般也会下降。 经济周期扩张阶段的情景是衰退阶段的镜像,上述所有特征正好呈 现相反方向的变动。
马克思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比较分析
马克思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比较分析摘要本文拟对马克思和凯恩斯关于经济周期不同的理论进行论述及对比分析,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藉此希望给研究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提供一些新的着手点,把两种经济周期理论同中国实际情况相联系,更好的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周期的理论。
本文先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大体内容,然后着重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比较这两种经济周期理论的异同。
最后,简单分析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凯恩斯经济周期The Comparison of Marx and KeynesEconomic Cycle TheoryInternational Economics&Business MajorStudent: Wu Yu director: He YuHongAbstract: This paper is prepared to discuss the contents and differences of economic cycle theory, which were raised by Marx and Keynes. I hope that it will give us some new ideas about the macroeconomic situations, and combine this two economic cycle theory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 Then, I hope that we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socialist economy cycle. First, the paper will discuss the main content of economy cycle theory. Then, the paper will stress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same points of those theory. Finally, the paper will analysis the influences of the Marxist economics cycle theory and the Keynes economic cycle theory.Keyword: Marx Keynes Economic cycl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目次1 引言 (1)2 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1)2.1资本主义危机的必然性 (2)2.2 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的周期性 (3)2.3 经济周期波动的物质基础 (4)3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5)4 马克思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的相同之处 (5)5 马克思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的相异之处 (6)5.1 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性质的认定有所不同 (6)5.2 关于经济危机及经济周期的成因的分析不同 (7)5.3关于经济周期的趋势的看法不同 (8)6 凯恩斯和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分析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启示 (8)参考文献 (10)1 引言自资本主义诞生以来,经济周期性波动总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分析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分析林玉珑20世纪80年代以后,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所开创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经济周期理论,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主要在经济周期的性质、经济周期的原因及如何减少经济周期稳定经济这些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此外对经济学的未来,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4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卡基梅隆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芬尼・基德兰德教授和亚利桑那大学的爱德华・普雷斯科特教授。
两人获奖的重要原因是他们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方面作出的开创性的贡献。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经济周期理论,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本文在对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其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异同。
一、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ealBusinessCycleTheory)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属于自由放任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多年来在经济学中一直风头很健。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等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
他们的理论之所以称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主要源于他们认为经济周期主要根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真实因素的冲击。
近二十多年来,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对经济周期根源和性质的看法,还极大地影响了当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向,为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许多重要而且持久的贡献。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导致经济周期的根源主要是以技术冲击为代表的真实因素,经济波动是理性预期经济主体对技术冲击所引起的变动做出最佳反应来调整劳动供给和消费的帕累托最优调整结果,经济周期的任何时期都处于均衡经济状态,政府没有必要干预经济,而且干预反而会造成人们福利水平的降低。
具体来说,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以技术冲击为代表的真实因素冲击是经济周期的根源。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简介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简介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指20世纪初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于经济周期和政府干预在经济中的作用有着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简要介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原理以及其在现代经济政策中的应用。
一、总需求和总供给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经济活动中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
凯恩斯认为,经济衰退和失业的主要原因在于总需求不足,即消费和投资需求下降。
他主张,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税等方式来刺激总需求,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目标。
二、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
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应增加公共支出,扩大政府投资,以刺激总需求的增长,促进经济复苏。
而在经济过热时期,政府则应减少支出,收紧财政政策,以避免通货膨胀等问题的发生。
三、货币政策除了财政政策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凯恩斯认为,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可以影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行为,进而对总需求产生影响。
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期,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利率,以鼓励投资和消费。
反之,在经济过热时期,则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过度投资和通胀。
四、失业问题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于失业问题也有一定的见解。
他认为,市场机制无法自动调整失业问题。
因此,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刺激投资来扩大就业机会。
凯恩斯主张政府在经济衰退时期实施公共工程项目,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五、国际贸易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于国际贸易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在经济衰退时期,国际贸易往往受到限制,因为各国对商品的需求下降。
为了刺激国际贸易,凯恩斯主张通过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如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等方式,来促进贸易的发展。
六、争议与现实应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有人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过于依赖政府干预,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和通货膨胀等问题。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
长期友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世界经济只会越来越繁荣,一路向前而不会倒退,人们生活水平总体趋势向上,物价指数亦会 越来越高。按照凯恩斯的经济不断繁荣理论,经济形式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股市趋势保持向上,股价指数总体 趋势不断走高。因此,坚持“长期投资,长期持股,随便买,随时买,不要卖”原则,靠时间积累财富,从长线 而言能稳定获利。
2、资本(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相类似,投资初期、中期收益与投资比例 成正比,投资收益较高,投资热情高涨,中后期,投资比例不与收益成正比,投资收益率下降,投资热情减少。
3、流动性偏好规律。所谓流动性偏好,就是人们在心理上,对持有现金存在偏好。人们心理上偏好现金是 因为三个动机:
相关内容
在凯恩斯的逻辑里,资本主义发生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从而生产过剩,爆发危机。为什么 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呢?因为有三大心理规律影响人们的消费与投资: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人们的收入增加可以刺激消费的增加,在收入增加的初期、中期,收入增加与 消费增加成正比,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消费热情较高,但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在中后期,收入增加的幅度 大过消费增加的幅度,收入与消费不成正比,消费热情减少。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学术语
01 基本介绍
03 人物著作
目录
02 发现人简介 04 基本特征
05 生平经历
07 比较分析
目录
06 投资理论 08 周期理论
基本信息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 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 斯的和其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是就业通论在经济周期方面的应用,他认为经济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产生的投资波动。
在经济繁荣的后期,由于人们乐观的预期,资本品不断增多,成本利率也有所提高,但易被忽略。
当市场幻想破灭时,资本边际效率下降,流动偏好急剧增强,从而利使率上升,最终使投资的下降更为严重。
他主张用资本边际效率的崩溃来解释危机,并以此作为从扩张进入紧缩的转折点。
经济周期的第一个时间因素,即决定萧条的持久期的第一个因素:由于使用,消耗和废弃,出现资本膨胀短缺,使资本边际效率提高;经济周期的第二个时间因素,即决定萧条的持久期的第二个因素:在于剩余存货的存储成本,须降价处理剩余存货,压缩产量,直至剩余存货被完全吸收,这相当于负投资。
在衰退期间,存货和流动资本两者的变化趋势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衰退初期阶段,存货投资可能增加,并抵消负投资;下一阶段,两者短期内都可能出现负投资;通过最低点,存货可能仍是负投资,部分抵消再投资;最后,复苏时,两者对投资同时起促进作用。
一段时间后,资本,剩余存货和流动资本的减少,导致它们的稀缺性明显恢复,因而资本边际效率提高。
萧条期间,出于交易动机使货币数量减少,利率下降,从而导致成本下降,促进投资增加。
由于收入下降的边际消费倾向高,就业乘数大,产量,就业和收入增长快。
此后,又进入繁荣阶段,到繁荣后期,当资本边际效率的崩溃,危机又突然发生,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
二战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阶段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战后的恢复阶段(二战结束—20世纪50年代初)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最严重的是日本和欧洲各国,战后,首要任务是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生活;美国本土不但没有遭受战争的破坏,且生产力极大增长,战后,将经济转向和平时期的轨道。
战后世界经济虽困难重重,但迅速得到恢复,至1950年,全部恢复战前水平。
其原因:1这些国家劳动力素质较高;2美国的扶植政策,实施“马歇尔计划”;3西欧各国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普遍开始国家干预经济。
2高速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1973年)世界经济经过短暂的恢复阶段后,进入长达20多年的高速发展期。
世界主要资本国家的经济增长飞速,产业结构也进行深刻调整,农业明显下降,工业保持不变,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生产力极大提高。
3“滞胀”阶段(1973年——20世纪80年代初)以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生产下降,失业增加”与“物价上涨”同时并存的局面。
出现该局面的原因:一是战后国家普遍实施凯恩斯主义,增加政府支出,扩大货币供给量,导致政府赤字扩大,物价上涨;二是中东战争,油价提高,大大提高发达国家生产成本,带动其他商品涨价。
4低通胀,低增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这一阶段,西方国家的高通货膨胀得到控制,膨胀率逐步下降,但经济增长率仍然保持较低速度,因为发达国家普遍采取压缩政府财政支出,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降低所得税等政策。
5“新经济”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美国经济从开始持续,稳定,较快地复苏和增长,长达十年之久,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增长周期。
政府财政赤字减少,美国GDP增长非常强劲。
并被专家认为进入“新经济”时代。
但同时期欧洲和日本并没那么好,长期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
非周期性因素的种类对于非周期性因素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但一般我们按非周期性因素影响时间的长短,把其分为长期因素,季节性因素和偶发性因素。
1长期因素长期因素通常指对市场行情的影响超过1年的因素,长期因素对行情的影响比较大,且影响时间长,有的因素造成的影响可能长达数年,甚至几十年。
但有一定先兆,影响通常是逐步体现出来的,有较长时间研究把握。
2季节性因素季节性因素是指导致市场行情发生季节性(以四季为周期)波动的各种因素,导致生产消费的淡旺季。
包括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季节交替引起的变化,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影响着市场行情;另一类是固定时间的民俗,节日等。
该影响可被识别并加以控制,这使得初级产品期货交易得到长足的发展。
3偶发性因素偶发性因素也称随机因素,指那些对经济会有较大影响,但又难以预料的因素。
时间一般少于1年,有两个特征:一是难以事先预料,有突发性;二是不可控制性。
它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完全改变市场供求的基本姿态,使行情完全背离周期性方向,创造巨大的盈利及风险。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理论科学地阐述了经济周期的本质。
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始终,以此,资本主义社会若干年就爆发一次的经济危机,为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1经济危机周期爆发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存在对抗性质的矛盾。
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社会的具体体现,它贯穿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始终,在资本主义各种矛盾中起主导的,决定的作用,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冲突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其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即生产与消费或市场的矛盾,这是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由于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劳动群众的购买力相对于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呈现出相对缩小的趋势,当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由若干阶段组成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各种描述,把经济危机分成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危机时周期的决定性阶段,它是上个周期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
3更新固定资本是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经济危机由可能性发展为现实,必须有一系列的关系,其中具有物质性和本源性的关系是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及其所特有的物质技术关系。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爆发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更新。
固定资本指厂房,机器设备等物质形态存在的资本,包括物质的替换和价值的补偿。
固定资产投资是一个社会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直接关系到经济的伸缩。
固定资本的更新使资本主义经济逐步摆脱危机,为复苏和高涨阶段的到来提供了条件。
同时,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又为新的经济危机创造了物质条件。
工业生产的分类发达国家关于工业的分类,一般有两种方法,即按部门分类和按市场分类。
按部门分类是将全部工业生产区分为制造业,采矿业和公共事业,这种分类基本是按行业分类;按市场分类是将全部工业产品按性质区分为最终产品、中间产品和原材料;或分为投资品、中间产品、消费品和能为原材料;亦可分为全部产品和原材料两部分。
美国按部门分类的三个大类中,制造业最为重要,其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绝大部分。
在周期变化过程中,制造业的生产动态基本上可以代表全部工业生产的动态。
美国商业现状中工业生产按市场分类与OECD的分类基本相同,是将全部工业生产分为全部产品和原材料两大类;产品类又分为最终产品(包括消费品和设备两组)和中间产品,中间产品和原材料又称生产用产品,最终产品属于直接消费品,生产用产品则属于间接消费品。
由于工业部门繁多,各国对于工业组类的划分不尽一致,而且可以层层细分。
二战后影响行情的主要非周期性因素1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市场行情长期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通过产业结构因素,即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来影响市场行情的变化;第二,通过资源供给因素,即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高科技含量等,提高资源供给能力,缓解资源瓶颈,使生产潜力线上移,延长周期扩张阶段。
第三,通过经济组织制定因素,即通过提高市场组织制度、金融组织制度、企业组织制度等包括管理方面的成熟度和现代化水平,来影响市场行情。
一方面,科技进步加剧经济不稳定性,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使危机较缓和、短暂,萧条不明显和高涨阶段较长。
2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市场行情的影响非常深刻,一方面它使集团内部生产要素、商品、服务的只有流通得到加强,促进了集团内部贸易的增长,扩大了区域内部市场,增强了区域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会产生替代效应。
3主要国家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政府经济政策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经常性因素,政府经济政策最直接目的是保证经济均衡、稳定发展等,主要手段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其中财政收入主体是税收,财政支出主要由国家投资、政府采购和转移支付等部分构成;货币政策是指一国的中央银行利用一定得金融工具来调节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
包括: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
一般来讲,因经济过热而是通货膨胀加剧时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经济衰退时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但政府经济决策难免出现偏差和错误。
4政治局势变化一般来说,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各国经济的发展,但一定条件下国民经济军事化同样也能促进一定程度上的经济繁荣。
二战后美国一直保持着庞大的军备开支,国民经济的军事化对刺激经济发展、缓和经济危机起到一定作用。
战争会形成一种特殊的经济行情,战争爆发会带来战时的经济景气,战后带来经济萧条,战争规模决定影响的程度和深度。
5自然条件的变化主要通过影响初级产品的产量和供给状况来实现的,但初级产品必须具备:初级产品及其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从产品的需求方面看,该产品有不可替代性,需求弹性小这两个条件。
6恐怖主义的影响恐怖袭击的破坏性会给遭受恐怖袭击的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恐怖袭击会造成当地居民恐慌,影响居民正常的购物行为,从而影响国际贸易;恐怖袭击的突发性和任意性,加大了货物贸易的风险,保险费和国际运费也随之上涨,使外贸生产运输成本同时增大,从而使进出口贸易量下降。
7重大恶性传染病的影响重大恶性传染病从来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之大敌,从经济学上看,具有典型的负外部性,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影响世界市场行情的非周期性因素都会是经济周期变形:第一,能使经济周期波动的幅度发生变化。
第二,非周期性因素能使经济扩张或收缩的持续时间发生变化。
行情的国际传导的途径1国际贸易对国际行情的传导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使它在行情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1国际贸易对经济状态的传导。
如果世界主要的经济大国宏观经济状况发生了变化,会通过国际贸易把这种经济状况的改变传导给其他国家。
2国际贸易对商品价格的传导。
商品价格是由供给关系决定的。
由于不同国家之间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等存在差异,导致各国间各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不同,从而形成国际贸易,而国际贸易改变了一国商品的供给,使国内价格改变,趋于与世界市场的价格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