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经济学说及其发展

合集下载

凯恩斯经济学各学派及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各学派及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目录[隐藏]凯恩斯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Keynes)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学派新凯恩斯学派(New Keynesians)图书《凯恩斯经济学说评论》[编辑本段]凯恩斯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Keynes)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学术背景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

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复杂而深刻的经济根源。

1、凯恩斯经济学——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大经济危机。

这次大危机震撼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了所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经历了长达4年之久的大危机后,又陷入了长期的特种萧条之中。

西方国家成这次大危机和接踵而至的特种萧条为“30年代大萧条”。

面对着空前严重的危机和失业,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不再欣赏那种否认危机和失业的可能性的传统经济学,而是希望出现一种新经济学,这种新经济学要承认危机和失业,但不要承认危机和失业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防止危机和失业,而不要只是空泛议论;要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不允许任何转向马克思、转向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存在和蔓延。

凯恩斯经济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1929——1933年大危机的直接产物。

2、凯恩斯经济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在大战其间,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带有非常时期的军事性质。

面对着迅速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希望一种新经济学,要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国家干预主义;要讲“一只看得见的手” 的作用,不要只讲“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要维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要在理论上论证在实践中已经在做的事,而不是持反对或批评立场。

凯恩斯经济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理论之一,它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创立。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与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期的大萧条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萧条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凯恩斯根据对这一时期的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建议并形成了凯恩斯主义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经济活动的总需求决定着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

凯恩斯认为,私人部门的投资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是不可靠的,因此需要政府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

他提出了“总需求保持平衡”的观点,即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或者通过减税和增加社会福利来提高人民的消费能力,从而增加总需求。

凯恩斯主义也提倡政府的积极调控,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应该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则应该减少支出以防止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的形成阶段、中期的发展阶段和后期的争议阶段。

在初期的形成阶段,凯恩斯主义主要是通过凯恩斯自己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来获得认可。

这本书于1936年出版,对当时的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凯恩斯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效用相等”的观点,说明了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研究货币供应和利率之间的关系来解释了经济衰退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的建议。

在中期的发展阶段,凯恩斯主义逐渐被各国政府采纳,并在战后的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凯恩斯主义政策的代表性应用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和英国的“福利国家机构”,这些政策都将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付诸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凯恩斯主义还在国际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然而,在后期的争议阶段,凯恩斯主义遭到了批评和挑战。

一方面,对凯恩斯主义的批评者认为,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在长期中会引发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并且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的经济政策也与凯恩斯主义背道而驰。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长期内,国民收入和货币数量之间大致上存在某种稳定
的比例关系。
五、经济周期理论
三个基本心理规律的作用必然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就 意味着必然出现非自愿的失业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从 而使资本主义经济处于循环运动之中。经济周期的主 要原因是资本边际效率的波动。 萧条阶段,降低利率有助于经济复苏,但是,仅靠纯货 币的补救办法并不能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手段还是财政 手段;补救的办法也不在提高利率,而在于采取果断措 施,实行收入再分配,以提高消费倾向. 结论:不能把决定投资总额的职责放在私人手中,而 应当由中央当局审慎地加以控制。
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凯恩斯主义一直 盛行于整个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成为各国制定
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基础,被称为“凯恩斯主义时
代”。
3、理论发展上
凯恩斯的门徒对凯恩斯经济学的补充和发展就主要表 现在把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和投资函数理论的短期分析
予以长期化和动态化。
(1)消费函数理论 相对收入假说(杜生贝利 ); 生命周期假说(莫迪利 安尼)。 (2)投资函数理论 哈——多模型; 索洛模型。
货币政策如不能借助财政政策,总是不可能终止大规模 失业。
第二节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理论
案例:凯恩斯与罗斯福幻灯片
一、就业理论
就业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他 的基本内容就是阐明失业的原因和寻求解决失业的方 法。 幻灯片 14
13
1933年,罗斯福在美国经历了四年大萧条之后出任总统。 罗斯福上任后,在他的幕僚的策划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
二、局限性
–只有宏观理论,没有微观理论;
–只有需求理论没有供给理论; –只注重短期比较静态分析,缺乏长期动态分析; – 就凯恩斯的“有效需求”而言,则求助于主观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及其对经济学的贡献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及其对经济学的贡献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及其对经济学的贡献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及其对经济学的贡献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对经济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凯恩斯的生平及其对经济学所做的贡献。

一、生平概述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883年出生在英国剑桥市的一个学者家庭。

他在剑桥大学接受教育,并在那里开始对经济学产生兴趣。

毕业后,他成为一名经济学教授,并多次在英国政府及国际经济组织中担任重要职位。

二、凯恩斯主义理论凯恩斯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可能陷入停滞状态,并认为政府应当采取干预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

以下是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1. 总需求决定经济活动凯恩斯认为,经济活动的决定因素是总需求,而不是供给。

他指出,如果总需求不足以刺激经济活动,就会导致经济衰退和高失业率。

因此,政府应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总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 政府干预的重要性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政府应当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减税来提高总需求。

此外,凯恩斯还提倡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以确保货币供应量适应经济的需求。

3. 经济波动的调节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但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来调节经济波动。

他提倡在经济繁荣时期采取抑制性政策,以避免过度投资和通胀。

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则应采取扩张性政策来刺激需求。

三、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的提出对经济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学和经济政策的几个重要影响:1.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使宏观经济学得到了发展。

凯恩斯的理论对当时流行的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了挑战,并激发了对总需求和总供给关系的研究。

2. 政府干预的合理性凯恩斯的观点使政府干预经济的合理性得到认可。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及其现代启示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及其现代启示

面对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下滑,人们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到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其代表性著作《货币、利息与就业通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如今,面对世界各国如何走出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萧条,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必须高擎凯恩斯的旗帜,回到凯恩斯的时代。

在这个非常特殊的时刻,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有利于我们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理解我国政府推出的旨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经济政策。

一、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主张对于社会科学来说,伟大的理论来源于现实的实践。

1929--1933年的大危机造就了凯恩斯的经济学。

这次世界经济危机不仅打击了资本主义经济,还动摇了传统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地位。

人们不再相信自由经济能给整个社会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增加。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们开始丧失了对自由竞争为特点的传统市场经济的信心。

面对经济大萧条,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出路。

1933年3月,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他上台后,积极推行政府干预,实行了一系列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直接投资,注重提振人们信心,使经济萧条走出低谷,开始复苏。

此后,西方经济学家被迫对现有的经济理论进行反省和批判,并企求新的理论来解释严峻的危机现实,以得出挽救资本主义的可行办法。

于是时势造英雄,凯恩斯没有错过机会,他的理论伴随的宏观经济学说就应运而生了。

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里提出了有效需求的理论体系和通过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减少失业、治理萧条的经济政策主张。

如果没有凯恩斯在经济学上的创造,扩张性财政政策就可能只是一种偶然的应急措施,而不会成为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选择。

首先,凯恩斯针对经济危机期间出现的严重失业状况,重新解释了充分就业的概念。

传统的经济理论否定了社会存在普遍的失业现象,认为这些大量的失业也仅仅是经济中的“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而已。

凯恩斯认为,传统的失业解释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完全是自欺欺人,对于现实缺乏说服力。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及其影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及其影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及其影响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经济学思想对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并探讨其对经济政策和理论的影响。

一、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简介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凯恩斯主义,他主张政府应该积极地干预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存在周期性波动,繁荣与衰退交替出现,并且在衰退期间会存在失业问题。

凯恩斯认为,经济衰退时期,市场无法自动实现复苏,因为企业和个人会缩减支出,导致需求不足。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需求,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的概念,即总需求中货币支出部分对于产出和就业的影响。

二、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政策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管理和政府干预方面。

首先,凯恩斯主义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概念。

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并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凯恩斯主张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应该增加公共支出,以提高总需求。

而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应该通过减少公共支出和增加税收,以控制通货膨胀。

其次,凯恩斯主义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凯恩斯认为,通过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支出,从而提高总需求。

因此,中央银行应该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措施,以确保经济稳定和就业增长。

此外,凯恩斯主义也对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凯恩斯批评了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观点,认为供给决定需求,即“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

他指出,需求不足是经济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供给不足。

凯恩斯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效率增加”的概念,强调了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三、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理论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宏观经济学和经济政策制定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所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

它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首次引起广泛关注,并对政府干预经济提出了重要观点。

凯恩斯主义强调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以促进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

本文将探讨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始于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一书。

该书中凯恩斯质疑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观点,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自动调节经济波动,政府应当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需求,从而解决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是“有效需求”,即总消费和总投资需求的总和决定了经济活动水平。

在大萧条时期,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接受。

政府开始采取积极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需求和创造就业机会。

这种措施被称为“凯恩斯主义革命”,为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奠定了基础。

在二战后,凯恩斯主义得到了更多的认可,被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管理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凯恩斯主义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和演变。

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加剧,凯恩斯主义遭受了来自新古典经济学派的批评。

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政府干预容易引发通货膨胀,主张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来解决经济问题。

这种批评使得凯恩斯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逐渐失去了影响力。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兴起,市场自由化成为主导理念。

政府开始推行结构性改革,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尤其在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和美国的里根总统执政期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政策得到了广泛实施。

然而,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凯恩斯主义重新受到关注。

许多人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在解决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方面更为合适。

凯恩斯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凯恩斯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凯恩斯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凯恩斯的理论与传统的经济学说主要有哪些区别呢?凯恩斯针对经济危机期间所出现的严重失业状况,提出了“充分就业”的概念。

所谓充分就业,就是在一个具体工资水平上,人人有事做。

凯恩斯将失业的情况分为三种:一是由于某种专门劳动市场供过于求造成的,叫“磨擦失业”;二是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现有的工作不喜欢而情愿呆在家中,叫“自愿失业”;还有一种是由于在现行工资水平上,人们愿意工作而得不到工作,叫做“非自愿失业”。

磨擦失业可以通过对劳动力的技能训练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而迅速解决,自愿失业则是劳动队伍自身的选择,所以这两类失业不算真正的“失业”。

因此只要解决了“非自愿失业”的问题,就可说得上充分就业了。

要想做到充分就业,就要求一种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

凯恩斯肯定,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取决于聚集的有效需求水平。

在他看来,以前的理论之所以是错误的,就是假定供应会自行创造需求。

当有人对萨伊法则提出疑问,认为过度的储蓄或者过度的消费也许会导致萧条时,古典理论总是这样解释:储蓄的决策总会导致投资的决策,而利率的变动又会使储蓄决策和投资决策之间平衡。

凯恩斯对此则提出相反的结论。

他认为,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而不是利率的变化合影响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平衡。

这就是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

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既认为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聚集需求水平,又认为聚集的有效需求取决于对消费商品和投资商品的需求。

就个人消费来说,“量入为出”,消费水平依赖于收入水平,消费额总是占收入额的一定比例,这种比例称为“消费倾向”。

一般地说,这种比例或倾向是相对稳定的。

但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开支会增加得比比收入速度慢。

由此而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当聚集的实际国民收入增加时,据聚集的消费水平也增加,但不会象国民收入增加得那么快。

这包含的意思就是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加一元国民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金额)小于1。

消费的速度不及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多余的钱当然是用于储蓄。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课件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课件
局限性
然而,凯恩斯主义也存在局限性。长期过度依赖政府干预可 能导致资源错配、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等问题。此外,凯恩 斯主义无法克服财富积累与贫困积累的冲突,这在一定程度 上限制了其长期经济增长潜力。
凯恩斯学说的争议与批判
自由主义反对
许多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批评凯恩斯主义过于强调政府干预,认为这会限制市场 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他们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力量自行调节 经济。
04
1919年:出版《和平的经济后果》,分析 一战后的欧洲经济。
1930年:出版《货币论》两卷,探讨货 币和经济波动问题。
05
06
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主要贡献
提出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即凯恩斯定律。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解决经济危机和失业 问题。
与货币主义学派比较
政策主张
货币主义学派主张单一政策目标,即稳定物价;凯恩斯学派则认为 政策目标应该是多维度的,包括经济增长、就业和物价稳定等。
货币政策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应该以稳定物价和金融市场为核心;凯 恩斯学派则认为货币政策应该配合财政政策,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 定。
财政政策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财政政策应该具有稳健性和可持续性;凯恩斯学派 则更强调财政政策的扩张性,以刺激总需求。
求,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凯恩斯学说的货币政策实践
02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美国等国家采取了扩张性的
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复苏。
凯恩斯学说的货币政策效果
03
在一定条件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
但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第十五章凯恩斯理论的发展

第十五章凯恩斯理论的发展

第十五章凯恩斯理论的发展凯恩斯理论的发展是经济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它对经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第十五章中,我们将探讨凯恩斯理论的发展历程。

凯恩斯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萧条时期。

在这一时期,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导致了高失业率和低产出水平,传统的经济学无法解释和解决这个问题。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通论》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经济理论,被称为凯恩斯主义。

这一理论强调了需求对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的观点。

在凯恩斯理论提出后不久,它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一些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理论的观点表示赞同,认为它能够帮助理解和解决当时的经济问题。

然而,其他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理论提出了批评,他们认为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可能会导致政府支出过度,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随着时间的推移,凯恩斯理论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学术研究和实践的验证。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国家的正统经济学理论,并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的经济政策制定中。

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凯恩斯主义政策,如扩大财政支出和降低利率,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果,帮助缓解了失业和经济衰退问题。

然而,凯恩斯理论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批评。

在20世纪70年代,全球范围内爆发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并引发了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崛起。

新古典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理论提出了质疑,指出它忽视了供给方面的因素对经济运行的重要性。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凯恩斯理论经历了一系列的修正和发展。

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新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主张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市场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来解释经济波动。

他们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改善市场机制的运作和提供公共产品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

此外,凯恩斯理论的发展还得益于计量经济学的进步。

随着经济统计方法和数据的改善,经济学家能够更准确地测量和分析宏观经济变量,从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凯恩斯理论。

上经济学说发展史第讲凯恩斯经济学

上经济学说发展史第讲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的兴起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出版则回答了以上 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危机爆发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原理) 有效需求的大小取决于消费倾向、对资产未来收益的预
期、对货币的流动偏好以及货币数量。 解决危机的对策是扩大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力,采取财政
金融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息率,刺激消费,增 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经济的充分就业均衡。
自由放任态度,而不要加以干预。
第一讲:导论
Slide 15
凯恩斯经济学的兴起
凯恩斯批评传统经济学的标准:
面临着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 现实,解释不了它爆发的原因;
面临着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 现实,未能提出可供采用的反危机对策 或着手实施反危机的理论。
第一讲:导论
Slide 16
第一讲:导论
Slide 10
凯恩斯经济学的兴起
传统经济学对大萧条的无法解释
新古典经济学倡导: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由放任, 政府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他们对政府提出五个“更少”要求: 更少的政府支出 更少的征税 更少的财政赤字 更少的货币扩张 更少的政府干预
第一讲:导论
边际/新古典主义
马克思主 义/社会主

不完全竞争 制度主义
德国历史主义
1700年
1800年
1900年
2000年
第一讲:导论
Slide 2
讲义大纲
简要回顾:经济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凯恩斯经济学的兴起 凯恩斯经济学的历史背景和学术渊源 凯恩斯“革命”的内容 凯恩斯经济学理论体系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 简要评述
第一讲:导论

浅析凯恩斯主义及其新的发展

浅析凯恩斯主义及其新的发展

浅析凯恩斯主义及其新的发展摘要:凯恩斯主义是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个主要流派,产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19 世纪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为应付频繁的经济危机,一种以政府干预经济生活为主要特征的理论—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经济理论之一。

但自7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陷入困境,走向衰落。

本文试图论述凯恩斯主义对传统经济学的重大突破及其贡献,并指出了凯恩斯主义自身的理论缺陷,阐述了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前提及其特征,最后分析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理论缺陷,经济危机,新的发展一、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及其贡献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之后, 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日益遭到严峻的挑战,此时凯恩斯主义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凯恩斯主义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有了新的观点和新的见解:一是承认经济危机确实存在。

而传统经济学根据萨伊定律:供给恒等于需求,从根本上否认普遍意义上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

二是确认经济危机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而恢复均衡, 因而主张采取强有力的政府干预, 对危机进行紧急救治。

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只会出现局部失衡, 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具有很高的完善性和协调性, 可以自动调节使经济运行重新恢复正常, 因此主张自由放任, 反对政府干预。

三是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是有效需求不足。

这一观点改变了资产阶段经济学家从经济外部寻找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原因的一贯传统。

他从考察生产、就业和收入的决定因素入手, 分析了有效需求原理以及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 进而分析了消费与投资两方面有效需求不足的内在结构。

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核心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就业理论,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西方资本主义未实现充分就业的主要原因。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主张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有什么现实意义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主张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有什么现实意义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主张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有什么现实意义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摘要:约翰·凯恩斯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他的理论和政策立足于对社会经济总量的分析,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运用财政、金融和货币手段对经济进行全方位的干预;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以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是经济理论界和政府管理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因此,研究和借鉴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特别是凯恩斯主义,对于指导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凯恩斯就业投资宏观调控在任何市场经济社会,市场机制都是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性调节手段。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又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化的取向,市场机制必将完全取代传统的计划机制作为经济运行的基本调节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市场和政府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我们当然需要市场,但我们也需要政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百年历史验证了单靠发挥市场机制,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繁荣,西方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弱点,凯恩斯主义无疑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源泉。

那么,凯恩斯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是否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凯恩斯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凯恩斯主义”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1883—1964年)提出的以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为核心,包括赤字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政策和扩大对外贸易政策在内的一整套稳定经济的政策主张。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是通过“凯恩斯革命”对他所谓的“古典经济学”的变革而建立的。

早期的凯恩斯曾经是“古典经济学”的信奉者,他崇拜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自由放任”的政策能够确保“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发展。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尖锐矛盾,特别是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长期的大萧条,将“古典经济学”宣扬的“自由放任”和市场机制的乐观论调一扫而光。

第21章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第21章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第二节 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
六、利息率
凯恩斯认为,利息率的决定取决于两个因素:
1.流动性偏好
• 流动性是指财富从一种形式转移到另一种形式的难 易程度。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财富形式。人们愿意 持有现款称为人们具有流动性偏好。这根源于三个 心理上的原因或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 动机。
• 把社会上一切人和企事业单位所存放的货币加在一 起便构成社会的货币需求。
第21章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第二节 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
2.货币数量
• 货币数量就是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在西方被认 为是大体由国家决定和控制的。货币供给量(或货 币数量)包含三个组成部分:硬币、纸币和银行存 款。在西方,占决定性比重的是银行存款。
• 西方国家要求银行具备一定量现款,这笔现款被称 为准备金。准备金与存款之间的比例称为准备率。
• 凯恩斯认为资本家是否进行投资取决于资本边际效 率和利息率的差额。既然利息率的高低被认为可以 由国家通过对货币数量的增减而加以控制,那么, 他声称,在一定的流动性偏好之下,国家可以通过 对货币数量的控制来最终决定投资数量的多寡。
第21章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第二节 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
七、凯恩斯的理论体系
第二十一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本章重点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几乎全部包含在他的最主 要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之中。该书 使他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家,直到目 前仍然具有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本章第一节说明凯恩斯经济学说产生的时代 和学术背景。第二、第三和第四节依次论述凯恩 斯的基本经济理论、经济政策观点和他的经济理 论的源与流。在第五节中,对凯恩斯理论作出分 析和评论,并对该理论在我国的借鉴意义予以探 讨。

第06章凯恩斯主义及其影响与演变

第06章凯恩斯主义及其影响与演变

然他们仍然没有跳出新古典经济学的立场和角
度,但已经有了把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理论综
合的倾向。
1948年萨缪尔森发表《经济学》,首次将凯恩斯理 论与马歇尔理论放置于同一个理论体系中。
萨缪尔森首创了新古典综合(Neo-Classical Synthesis)一词,在其《经济学》第3版(1955) 中,他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 “新古典综合”的实质就是将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 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 1970年的《经济学》第8版中,萨缪尔森又使用了 “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这一新提法。
由于挑战者一方,琼·罗宾逊等一批经济学 家均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而应战者一方,萨 缪尔森等经济学家均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 附近的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所以这场论战被西 方经济史学界称之为“两个剑桥之争”。
2、新剑桥学派的兴起
1956年琼·罗宾逊出版了《资本积累》一书, 她的剑桥大学同仁卡尔多发表了《可选择的收 入分配理论》一文。这两个文献既是对自己理 论观点的概述,也是一个学派——新剑桥学派 或新李嘉图主义或凯恩斯左派的诞生。
一举成名。此后,凯恩斯在著述、政务、教学、
经营等众多活动中穿梭、奔忙。他还经常在 BBC等媒体上露面。1946年4月21日,凯恩斯 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二、凯恩斯的主要著作
凯恩斯著有十余本书和大量文章。 1、 《印度的货币和财政》(1913) 2、《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 3、《概率论》(1921) 4、《货币改革论》(1923) 5、《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1926) 6、《货币论》(1930) 7、《通向经济繁荣之路》(1933) 8、《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
六、本轮金融危机下各国的救市行动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20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经济理论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以及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一部分: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要的经济理论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思想是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以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

凯恩斯认为经济活动受到总需求的影响,当总需求不足时,就会导致经济衰退。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反之亦然。

凯恩斯还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理论,这是指随着消费增加,每单位的满足程度递减。

他认为,当个人收入较高时,他们往往会增加储蓄而不是消费,从而形成“消费不足”的问题。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弥补个人储蓄不足的问题,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第二部分:凯恩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期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他的理论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合理性的基础,许多国家纷纷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在美国,罗斯福总统推出了“新政”来应对大萧条,其中包括大规模的公共工程项目和社会福利计划。

这些政策帮助了美国经济的复苏,证明了凯恩斯主义的有效性。

在英国,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措施来刺激经济,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税收。

这些政策促使了英国经济的恢复,并为国家的战争努力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

除了美国和英国,许多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

他的理论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各国经济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

然而,也有人对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批评。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债务问题。

此外,他们还指出,凯恩斯主义忽视了市场机制和供求关系的作用,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当。

第三部分:总结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提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经济学说史》第8讲 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说史》第8讲  凯恩斯主义
• 政策上:战后许多国家纷纷把充分就业和 经济增长作为政策目标,推行上述凯恩斯 主义的财政金融政策。
• 这些政策在战后50-60年代对刺激经济增长 、缓和经济危机、减少失业起了一定的作 用。因而被称为“战后繁荣之父”。
• 问题:
• 由于财政赤字、通货膨胀有增无减,危机 和失业并未消除,到70年代初出现了物价 高涨和大量失业并存的“滞胀”,即停滞 膨胀。
• (1)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系统理论依据, 突出国家干预的必要性。提出国家干预的 主要手段是财政手段,而不是货币手段。
• (2)提出经济萧条时期,要采取膨胀性财 政政策,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预算和 发行公债。
• (3)认为国家干预的方向是指导投资,消 除私人投资造成的波动性,推进收入均等 化以前增加消费需求。
• 1930年出版《货币论》两卷;1932年出版 《劝说集》;
• 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 恩斯一反过去的立场,转而强调贸易差额 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信保护政策如能带 来贸易顺差,必将有利于提高投资水平和 扩大就业,最终导致经济繁荣。
• 凯恩斯自己与伦敦的布卢姆茨伯里区有着 紧密的联系,而且陶醉于改变人们思想的 氛围。正是这一经历和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使他最终决定与传统理论决裂。1920 年他 写出了《和平的经济後果》这篇文章,文 中他不光阐述了他认为的凡尔赛条约的整 体经济後果,而且确立了他作为一个有可 以影响国家决策的实际从政经验的经济学 家的地位。
• 有的学者把凯恩斯的理论比做“与哥白尼在天文 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 一样的革命。
• 大危机出现的现象:
(1)产品大量积压;
(2)企业纷纷破产; (3)生产大幅度下降; (4)失业人数剧增; (5)信用关系严重破坏,银行倒闭;

第十二章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第十二章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19
三、《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 ment, Interest and Money 1936年出版,对当代经济理论 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具有重大影 响。
20
1.《通论》的影响和历史地位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部名震一时 的划时代著作把西方经济学推上了一个新 的台阶。
《通论》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完成了从 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向自己创立的新经 济理论体系的过渡,标志着凯恩斯学说已 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这在西方 经济学界和政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一些经济学家把《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 理论上的“凯恩斯革命”,并把它与斯密 的《国富论》并列为经济学说史上同样伟 大的著作。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大英帝国经济发展 的转折点:受战争的沉重打击,英国由 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许多传统 市场被美、日等国夺走,航运和国际 贸易受到极大削弱。大战前累积的各 种矛盾在大战结束后纷纷暴露出来, 并且日益尖锐。
13
从其学术背景来看,凯恩斯的学生时期,也 正是马歇尔的经济理论垄断英国经济学界的 时代,凯恩斯也完全接受了马歇尔的原理, 并决定钻研货币理论。
虽然《通论》是凯恩斯的最重要、影响最 大的著作,但他在《货币改革论》和《货 币论》这两部著作中,偶尔也能看到《通 论》的影子。
18
从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发展过程来看,《货币论》 是深入研究其从后期剑桥学派转变为《通论》 “新经济学”发展过程的一部重要著作。
在该书中,凯恩斯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如书中 有关人们保有货币的动机的分析,后来在《通 论》中发展成著名的保有货币的三类动机(即 交换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公众以某 种流动形式保存资产的相对偏好,即后来的所 谓灵活偏好;新资本的预期收益即后来的所谓 资本边际收益率。

经济学说史——8第六章 凯恩斯经济学

经济学说史——8第六章 凯恩斯经济学


“扩张性”货币政策 *加强货币管理,增加货币供给量,以扩大 投资。 *废除金本位,国家控制中央银行系统,进 而控制货币发行量。 *通过利率,间接作用,力度小。 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
“贸易顺差”的对外经济政策 作用: 1、可以促进对外投资,增加有效需求,有利于就 业和克服经济危机; 2、货币、金银流入,增加国内货币数量,可降低 国内利率,有利于刺激国内投资。 限制: 1、国内利率下降 总需求扩大 工资上涨 国内成本上涨 影响国际贸易差额:失败 2、国内利率下降至低于别国利率水平 刺激对 外贷款,超过顺差 金银货币外流:失败 结论:不可过分依赖:他国损,国际竞争,贸易 限制:共同损失。
代表作:






《繁荣与萧条的周期》,1921) 《经济周期理论》(1927) 《充分复苏还是停滞?》(1938) 《财政政策与经济周期》(1941) 《经济政策与充分就业》(1947) 《货币理论与财政政策》(1949) 《经济周期与国民收入》(1951) 《凯恩斯学说指南》(1953) 《美国经济》(1957) 《60年代的经济问题》(1960)等。
小插曲:

波兰经济学家M.卡莱茨基(1899~1970) 在30年代初期就独立地提出了与凯恩斯 《通论》主要论点基本相同的有效需求理 论。他的理论体系用英文在西方发表后, 得到罗宾逊夫人的推崇,认为他的有效需 求理论在有些方面比凯恩斯的更为坚实。
学术上:
“二战”后,特别是在50~60年代,

*都是从生产者(即雇主)的角度确定,继承了马 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
*总需求价格>总供给价格,扩大生产,增 雇工人 *总需求价格<总供给价格,缩小生产,减 雇工人 *总需求价格=总供给价格,雇主利润最大, 生产和就业达到均衡状态,总需求为“有 效需求”。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一个经济学派别,以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国家干预和政府政策来调控经济,以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稳定。

一、凯恩斯主义的起源和背景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时期迅速崛起。

当时,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大规模的失业和经济衰退,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地恢复经济。

在这种背景下,凯恩斯提出了一种介入经济的方式,即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需求,以提振经济增长。

二、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1. 总需求不足论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着总需求不足的问题。

当个人在面对不确定的经济前景时,会减少消费和投资,导致了经济的衰退。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减税或其他方式来增加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2. 政府干预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经济,而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

政府干预的目的是调整经济活动,以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

3. 就业理论凯恩斯主义对就业的关注也是其重要的理论之一。

凯恩斯认为,失业会导致总需求不足,进而影响整个经济。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工程项目和提供就业机会来解决就业问题,并实现全民就业的目标。

三、凯恩斯主义的实践与争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对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二战期间和战后的重建时期。

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和采取其他措施,成功地刺激了经济增长,并减轻了失业问题。

然而,凯恩斯主义也面临着一些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市场失灵。

此外,凯恩斯主义对于通货膨胀问题的处理也备受争议。

有人认为,过多的货币供应和政府的支出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而凯恩斯主义对此问题的处理并不完全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扩张性”货币政策 1、加强货币管理,增加货币供给量,以扩 大投资。 2、废除金本位,国家控制中央银行系统, 进而控制货币发行量。 3、利率
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
三、“贸易顺差”的对外经济政策
作用:
1、可以促进对外投资,增加有效需求,有利于就 业和克服经济危机;
2、货币、金银流入,增加国内货币数量,可降低 国内利率,有利于刺激国内投资。
3、流动偏好:指人们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 和财富的愿望强度(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 动机) 人们的流动偏好决定对货币的需求量。
• 规律1
消费需求不足:需提高消费、
增加投资(储蓄转投资和社会消费),
后者重点。
• 规律2、3
投资需求不足;
• 规律1、2、3
“有效需求”不足、
“非自愿失业”的存在。
4、与萨缪尔森建立乘数与加速原理模 型(汉森—萨缪尔森模型),补充凯 恩斯理论(投资影响收入,收入反作 用投资)
• 评价:成为西方经济周期理论的重要基础。
对凯恩斯财政政策的补充:
1、以“补偿性财政政策”代替凯恩斯的 “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的政
策思想。
萧条时:扩大政府开支,减低税率,提高社会总 需求,造成财政亏空;(凯恩斯) 繁荣时:缩减政府开支,提高税率,降低社会总 需求,造成财政赢余。
• “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接受现行工资 水平而造成的失业。
• “非自愿失业”: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 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
有效需求原理(就业理论的基础)
1、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2、有效需求: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
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 *总供给价格=生产要素总成本+预期的最低 总利润;(客观价值论) *总需求价格=雇主预期的购买全部商品的价 格总和。(主观价值论)
2、国民收入和就业量决定于这两个需求。 3、有效需求不足:即消费需求不足+投资
需求不足
三种心理规律的影响两个需求不足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C/△Y:消费/收入): 收入增加时,消费的增加没有收入增加的快,消 费以递减的幅度增加,于是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 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指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得 的利润率,它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递减。
限制:
1、国内利率下降 总需求扩大 工资上涨 国内成本上涨 影响国际贸易差额:失败
2、国内利率下降至低于别国利率水平 刺激对 外贷款,超过顺差 金银货币外流:失败
凯恩斯经济学说的发展
• 汉森,A. (1887~1975)
• Alvin Harvey Hansen
• 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哈佛大学教授、保罗·萨缪 尔森、托宾、索罗等获诺 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们的导 师,“美国的凯恩斯”。
• 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有效 需求不足,总需求<总供给
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更有效、更重要。
一、“赤字”财政政策:用举债的方法扩大 政府支出
1、传统经济学: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货币金融政策,防止通货膨胀,稳定物价
2、凯恩斯:消费+投资=扩大需求
传统
凯恩斯
预算平衡政策
赤字财政政策
物价平衡政策 通货膨胀政策
*总需求价格>总供给价格,扩大生产,增 雇工人
*总需求价格<总供给价格,缩小生产,减 雇工人
*总需求价格=总供给价格,雇主利润最大, 生产和就业达到均衡状态,总需求为“有 效需求”。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原理的核心
1、有效需求由消费需求(对消费资料的需 求)和投资需求(对生产资料的需求) 共同构成。
财政盈亏相互补偿,熨平经济波动,实现充 分就业,稳定经济。
2、以不平衡预算的论点克服了 传统的预算必须平衡的观点, 成为西方财政理论的正统思想。
• 评价:缓和了美国的经济周期波 动和经济危机
混合经济论:
• 凯恩斯在《通论》中最早提出。 • 汉森在《财政政策与经济周期》中系统
解释。
• 观点:在19世纪末期以后,大多数国家 已经不再是纯粹单一的私有经济制度, 还存在“社会化”的公共经济,出现公 私“混合经济”或称“双重经济”制度。
想渊源。
长期停滞论:
认为,美国经济在长期中具有停滞的 倾向,其原因在于: ①人口增长迟缓; ②新土地的开垦已经完毕; ③公司储蓄的增长; ④资本品的大量存在; ⑤新发明的节约资本的偏向。
பைடு நூலகம்
对凯恩斯理论的补充与发展:
1、以《凯恩斯学说指南》一书解释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 论》。
2、和萨缪尔森用一条45°线和 y (收入)=C(需求)+I(投资)线 来说明凯恩斯理论的商品市场均衡 的模型。
3、改进、传播(英)希克斯的模型 IS—LM模型(希克斯—汉森模型), 将凯恩斯的商品市场均衡发展为商品 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的统一。
第二十三、四、五章 凯恩斯经 济学说及其发展
打破“市场神话”的革命 -- 凯恩斯的背叛
凯恩斯,J.M.
• John Maynard Keynes • (1883~1946) •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现代西方经济学凯恩斯 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 论体系的奠基者。
代表作:
• 1913年,《印度的通货与金融》, 第一本著作。
• 1919年,“凡尔塞和约”,辞职后 《和约的经济后果》,名利双收。
• 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革命
1、在理论上,否定萨伊定律,用有效需求不足 理论代替了传统的供给理论。
“萨伊定律”:供给会自己创造自己的需求。
(生产重于消费)
市场经济机制可自发调节
“凯恩斯定律”:需求会自己创造自己的供给。
• “混合经济”(双重经济):由”公营”和” 私营”两个部分所组成。“公营”即国家 干预经济生活的部分,包括国有化企业和 种种福利措施,如社会保险等等。“私营” 部分即指私人所有的企业和事业。
• 结论:是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 混合体制,既可稳定又能提高经营效率, 优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 评价:成为新古典综合派主张的“混合经济”的 思
(消费重于生产) 产生大规模失业、生产过剩的 经济危机。
2、在方法上:开创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即
总量分析,用宏观分析代替传统的微观分 析。
3、在政策上:否定传统经济学的“自由放 任”,用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代替传统的 经济自由主义政策。
就业理论(凯恩斯理论研究的中心)
• “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力市场上出 现暂时的或偶然的供需失调而造成的失 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