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经济学说及其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流动偏好:指人们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 和财富的愿望强度(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 动机) 人们的流动偏好决定对货币的需求量。
• 规律1
消费需求不足:需提高消费、
增加投资(储蓄转投资和社会消费),
后者重点。
• 规律2、3
投资需求不足;
• 规律1、2、3
“有效需求”不足、
“非自愿失业”的存在。
• 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有效 需求不足,总需求<总供给
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更有效、更重要。
一、“赤字”财政政策:用举债的方法扩大 政府支出
1、传统经济学: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货币金融政策,防止通货膨胀,稳定物价
2、凯恩斯:消费+投资=扩大需求
传统
凯恩斯
预算平衡政策
赤字财政政策
物价平衡政策 通货膨胀政策
第二十三、四、五章 凯恩斯经 济学说及其发展
打破“市场神话”的革命 -- 凯恩斯的背叛
凯恩斯,J.M.
• John Maynard Keynes • (1883~1946) •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现代西方经济学凯恩斯 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 论体系的奠基者。
代表作:
• 1913年,《印度的通货与金融》, 第一本著作。
(消费重于生产) 产生大规模失业、生产过剩的 经济危机。
2、在方法上:开创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即
总量分析,用宏观分析代替传统的微观分 析。
3、在政策上:否定传统经济学的“自由放 任”,用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代替传统的 经济自由主义政策。
就业理论(凯恩斯理论研究的中心)
• “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力市场上出 现暂时的或偶然的供需失调而造成的失 业。
• “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接受现行工资 水平而造成的失业。
• “非自愿失业”: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 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
有效需求原理(就业理论的基础)
1、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2、有效需求: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
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 *总供给价格=生产要素总成本+预期的最低 总利润;(客观价值论) *总需求价格=雇主预期的购买全部商品的价 格总和。(主观价值论)
二、“扩张性”货币政策 1、加强货币管理,增加货币供给量,以扩 大投资。 2、废除金本位,国家控制中央银行系统, 进而控制货币发行量。 3、利率
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
三、“贸易顺差”的对外经济政策
作用:
1、可以促进对外投资,增加有效需求,有利于就 业和克服经济危机;
2、货币、金银流入,增加国内货币数量,可降低 国内利率,有利于刺激国内投资。
*总需求价格>总供给价格,扩大生产,增 雇工人
*总需求价格<总供给价格,缩小生产,减 雇工人
*总需求价格=总供给价格,雇主利润最大, 生产和就业达到均衡状态,总需求为“有 效需求”。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原理的核心
1、有效需求由消费需求(对消费资料的需 求)和投资需求(对生产资料的需求) 共同构成。
限制:wk.baidu.com
1、国内利率下降 总需求扩大 工资上涨 国内成本上涨 影响国际贸易差额:失败
2、国内利率下降至低于别国利率水平 刺激对 外贷款,超过顺差 金银货币外流:失败
凯恩斯经济学说的发展
• 汉森,A. (1887~1975)
• Alvin Harvey Hansen
• 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哈佛大学教授、保罗·萨缪 尔森、托宾、索罗等获诺 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们的导 师,“美国的凯恩斯”。
• 1919年,“凡尔塞和约”,辞职后 《和约的经济后果》,名利双收。
• 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革命
1、在理论上,否定萨伊定律,用有效需求不足 理论代替了传统的供给理论。
“萨伊定律”:供给会自己创造自己的需求。
(生产重于消费)
市场经济机制可自发调节
“凯恩斯定律”:需求会自己创造自己的供给。
2、国民收入和就业量决定于这两个需求。 3、有效需求不足:即消费需求不足+投资
需求不足
三种心理规律的影响两个需求不足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C/△Y:消费/收入): 收入增加时,消费的增加没有收入增加的快,消 费以递减的幅度增加,于是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 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指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得 的利润率,它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递减。
财政盈亏相互补偿,熨平经济波动,实现充 分就业,稳定经济。
2、以不平衡预算的论点克服了 传统的预算必须平衡的观点, 成为西方财政理论的正统思想。
• 评价:缓和了美国的经济周期波 动和经济危机
混合经济论:
• 凯恩斯在《通论》中最早提出。 • 汉森在《财政政策与经济周期》中系统
解释。
• 观点:在19世纪末期以后,大多数国家 已经不再是纯粹单一的私有经济制度, 还存在“社会化”的公共经济,出现公 私“混合经济”或称“双重经济”制度。
对凯恩斯理论的补充与发展:
1、以《凯恩斯学说指南》一书解释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 论》。
2、和萨缪尔森用一条45°线和 y (收入)=C(需求)+I(投资)线 来说明凯恩斯理论的商品市场均衡 的模型。
3、改进、传播(英)希克斯的模型 IS—LM模型(希克斯—汉森模型), 将凯恩斯的商品市场均衡发展为商品 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的统一。
4、与萨缪尔森建立乘数与加速原理模 型(汉森—萨缪尔森模型),补充凯 恩斯理论(投资影响收入,收入反作 用投资)
• 评价:成为西方经济周期理论的重要基础。
对凯恩斯财政政策的补充:
1、以“补偿性财政政策”代替凯恩斯的 “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的政
策思想。
萧条时:扩大政府开支,减低税率,提高社会总 需求,造成财政亏空;(凯恩斯) 繁荣时:缩减政府开支,提高税率,降低社会总 需求,造成财政赢余。
• “混合经济”(双重经济):由”公营”和” 私营”两个部分所组成。“公营”即国家 干预经济生活的部分,包括国有化企业和 种种福利措施,如社会保险等等。“私营” 部分即指私人所有的企业和事业。
• 结论:是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 混合体制,既可稳定又能提高经营效率, 优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 评价:成为新古典综合派主张的“混合经济”的 思
想渊源。
长期停滞论:
认为,美国经济在长期中具有停滞的 倾向,其原因在于: ①人口增长迟缓; ②新土地的开垦已经完毕; ③公司储蓄的增长; ④资本品的大量存在; ⑤新发明的节约资本的偏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