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要点
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理论
近似理性 见阿克洛夫和耶伦模型(1985a,1985b)。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拥有定价权的企业在定价过程中作出 的非最优选择会带来损失,然而这种损失可能很小。因此,企 业的惯性价格行为可能是一种“近似理性”行为。
无论是名义工资刚性还是名义价格刚性都表明政府 的政策能够避免需求对产量的较大冲击。
16.2 真实刚性
真实刚性:
经济行为人缺乏动机去改变实际工资或实际产品 价格,当需求发生变化时,当事人会改变产出而
不是调整价格以适应变化。
真实价格刚性 真实工资刚性
16.2 真实刚性
对于真实价格刚性的不同解释:
16.2 真实刚性
效率工资理论Efficiency Wage Theory
高工资将刺激工人提高生产率的理论: 吸引更高素质的求职者 提高工人的努力水平减少偷懒 减少辞职率,稳定人心 提高工人的健康水平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效率的提高能够补偿高工资带来的成本增加 结果: unemployment resulted from high pay
以各种现实经济的不完全性(例如,不完全竞争、不完全 市场、异质劳动、不对称信息等)来解释经济的波动现象。
在价格刚性存在的情况下,货币是非中性的。
16.1 名义刚性
名义刚性:
宏观经济中的价格水平或工资水平不能够
进行充分调整的状态。
名义价格刚性 名义工资刚性
16.1 名义刚性
名义工资刚性
市场分为固定价格市场和灵活价格市场。固定价格市场主 要包括劳动力市场和大多数商品市场;而灵活市场主要包 括金融市场和小部分商品市场。在劳动力市场上,由于不 存在拍卖者,频繁调整工资会提高交易成本,从而不是理 性行为人最优的选择。因此,长期合同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一讲序论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出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一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
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因此坚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
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
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节国内⽣产总值(GDP)⼀、GDP的含义GDP是指⼀定时期内在⼀国(或地区)境内⽣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GDP是⼀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GDP。
第三,GDP是⼀国(或地区)范围内⽣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法、⽀出法增值法:从⽣产⾓度衡量GDP的⼀种⽅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法:⽤要素收⼊即企业⽣产成本核算GDP的⼀种⽅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的收⼊。
包括:汽车零售商⽀付给销售⼈员和技⼯的⼯资、租⾦、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资、租⾦、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流中。
GDP =⼯资+利息+利润+租⾦+间接税和企业转移⽀付+折旧⽀出法:通过衡量在⼀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出来核算GDP的⼀种⽅法。
GDP =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GDP=C+I+G+NX⼀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出被称为消费⽀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部分:耐⽤品消费⽀出:购买⼩汽车、电视机等⾮耐⽤品消费⽀出:购买⾷品、服装等劳务消费⽀出:医疗、教育、旅游等⽀出企业部门的⽀出称为投资⽀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定时期(如⼀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
个人认为,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里面的大多观点都比较贴近现实生活,但是作为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理论,当然会比较符合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的某些观点,对我们并不适用,而且我国人口众多,很难单纯用简单的经济理论去推论。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第⼀章⼀关键概念1、实证分析:回答“就是什么”得问题,建⽴逻辑框架对经济⾏为与现象进⾏分析与解释,推导出得命题要能⽤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就是什么得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为应该就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得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种相对静⽌、稳定不变得状态)得条件、机制与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状态得条件与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得实际变动过程。
6、国内⽣产总值(GDP)与国民⽣产总值(GNP)⽐较:(1)GDP就是某⼀时期内(衡量期得长度通常为⼀年)在⼀国境内为市场⽣产得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得货币价值得总与。
(2)国民⽣产总值(GNP):⼀国居民拥有得⽣产要素在某⼀时期内为市场⽣产得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得货币价值得总与。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就是净要素⽀付,即本国居民拥有得⽣产要素在国外使⽤所获得得报酬(⼯资、利息、股息等)-国外⽣产要素在本国使⽤所获得得报酬。
(4)GNP⽐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国居民拥有得⽣产要素所获得得报酬)得变动,并且,⼀个国家居民得福利⽔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不就是GDP上。
7、名义价值:⽤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得产品与服务得价值量.8、实际价值:⽤基期货币价值衡量得产品与服务得价值量,它就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得价值量。
9、流量:⼀定时期内得增量,如GDP、GNP、NDP、收⼊、投资与折旧。
10、存量:某⼀时点上得累积量,如财富与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得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得价值。
⼆复习思考题1、宏观经济学得研究对象就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得运⾏,主要内容就是经济活动整体⽔平(总收⼊、失业率、物价指数与通货膨胀率等)得决定. 2、宏观经济学得研究⽅法就是什么?总量分析⽅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平(总收⼊、失业率、物价指数与通货膨胀率等)得决定、变动与相互关系。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要思想
凯恩斯理论的主要思想2007-12-30 16:27凯恩斯理论是当代最流行的垄断资产阶级经济思潮之一,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后,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而形成。
创始人是凯恩斯,主要代表有英国贝弗里奇、哈罗德、罗宾逊和美国的汉森、托宾、萨缪尔森、克莱因等。
他们认为失业和经济危机不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果。
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由消费倾向、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之预期(即资本边际效率)和灵活偏好与货币量所决定。
认为只要国家采取适当措施,调节经济,增加有效需求,就可以消除危机,解决失业问题。
主张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如实施赤字财政,举办公共工程,降低利率,实行捐税优惠,以刺激私人投资,鼓励剥削阶级奢侈浪费,加紧对外经济扩张等。
对英美等国的经济政策,对现代改良主义的理论和现代庸俗经济学,都有很大影响。
1936年《就业、利息与货币的通论》的发表标志着凯恩斯理论的形成,《通论》涉及的理论范畴很多,较为重要的理论有:有效需求原则,消费倾向,流动偏好,资本边际效率或者叫投资引诱,就业与工资,总体分析,乘数原理,赤字的财政政策等等.。
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利率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和借助于工资的变化来调节劳动供求的自发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地创造出充分就业所需要的那种有效需求水平;在竞争性私人体制中,“三大心理规律”使有效需求往往低于社会的总供给水平,从而导致就业水平总是处于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因此,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抛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政府必须运用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以确保足够水平的有效需求。
由上可见,凯恩斯的经济纲领或者说政策建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千方百计增加消费以刺激生产,维持较低的失业率;⑵实行通货膨胀,降低利率,以刺激私人投资;⑶以扩大政府支出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他认为,政府即使雇佣劳力在地上挖坑再填上也会增加国民收入,因为付给劳力的钱会有一部分转为初次消费付给生产者,生产者又会将其中的一部分转为二次消费,由此循环往复不止,拉动经济增长.因此,赤字的财政政策是积极可取的。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思想 3、乘数原理 乘数原理实例分析
第一步:这100万美元将成为生产这些投资物的人们 第三步:他们又会将其4/5,即64万美元(100×4 / 的收入; 5×4 / 5)再购买消费品,于是它又成为另一些生产 第二步:这些人将其增加的收入的 4 / 5,即80万美 这些消费品的人们的收入。 元(100×4/5)用来购买消费品,这部分又成为另 第四步:这样的过程会继续进行下去 一些生产这些消费品的人们的收入;
结果是:原始投资虽然只增加了100万美元,但把所 有这些派生收入加在一起却可以得到500万美元的收 入。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思想 4、就业理论 有效需求不足影响就业
原因分析: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不管是消费品还是投资 三大心理法则影响总需求:按照消费倾向规律,随 品的生产都不能继续增加,这就造成了“非自愿失 着社会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例 业”。 越来越小,于是引起对消费需求不足。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经济方面的具体情况是: 西方世界所曾经遭受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20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增加了额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的私人企业的活力下 外的动力。 降; 人口增长率在不断下降; 整个世界的绝大部分已经被殖民化,资本主义体系已 经没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 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 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 济学的建立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 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要点
凯恩斯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经济学者,我在高二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他的观点,虽然并没有仔细的拜读过他的作品,但是通过网络的只言片语和在宏观经济学课本及高中知识,对他的宏观经济学观点还是得出了少量的要点。
凯恩斯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提出者,他打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是经济学宏观类门派的创始人,新自由派几乎没法在低位上撼动他。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在经济萧条时期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在当年的经济大萧条的危机时期,失业人口骤增,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急转直下,物价居高不下,当时胡佛总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已经对市场失去了控制,凯恩斯认为,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政策,控住经济确保足够水平有效需求,他的干预政策有一个大特点:以稳定经济为目的,强调在经济萧条时期,用扩张性政策,在经济膨胀时期,用紧缩性政策。
后来的西方经济学者把凯恩斯国家干预政策的主张成为“逆经济风向的”和“斟酌使用”的宏观经济政策。
但是在之后,凯恩斯主义缺点也逐渐暴露,西方国家出现了很严重的滞涨问题,经济增长停滞,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也遭到了质疑。
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
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
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
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
凯恩斯主义还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效果就在于使经济社会脱离自然失业的状态。
工资和价格是具有刚性的,虽然从理论上说,工资和价格应该灵活的涨落以便保持平衡。
但是实际情况表明,情况并不是这样,因为二者的刚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由于价格和工资的刚性,所以市场上的未必经常相等。
凯恩斯消费理论可以概括为总需求理论。
宏观经济理论分析的主要对象是国民收入决定。
宏观经济学知识拓展---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革命一、凯恩斯对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革命”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古典宏观经济理论陷入困境。
在1929年,美国的失业率是3.2%,而到了1933年,美国的失业率上升到近25%。
同时美国的总产出也下降了30%左右。
这使经济学家认识到失业率和总产出并不是常量,而是变量。
于是他们开始研究总产出与就业量的决定因素。
1936年凯恩斯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从理论上说明了失业长期存在的原因,标志着宏观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经济学界经常把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及其随后的传播称作“凯恩斯革命”,凯恩斯本人也被誉为“宏观经济学之父”。
凯恩斯对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革命”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否定萨伊定律萨伊定律认为,“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需求总是等于供给,因而经济体系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能自动地实现均衡。
凯恩斯则认为,供给和需求并不必然相等。
如果收入不全用于支出,供给就不会与需求相一致。
2.否定古典的利率、投资与储蓄理论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储蓄总能通过银行的作用,使其自身转化为投资。
货币市场通过利率机制会使投资与储蓄达到均衡。
而凯恩斯认为,储蓄与投资来源于不同的经济主体,储蓄的动机与投资的动机并不相同,影响储蓄的主要因素是收入而不是利率,影响投资的因素主要是货币需求的变化。
因此,仅凭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整很难实现投资与储蓄的均衡。
3.否定古典宏观经济就业理论古典宏观经济的就业理论认为,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架可自行调节的“机器”,因此,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不存在失业。
如果有失业,也只有磨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凯恩斯则认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社会会存在非自愿失业,充分就业并不是能经常达到的。
4.否定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思想核心是强调经济体系的自动调整机制的作用,主张政府实施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对国家干预。
而凯恩斯积极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生活,将国家的需求管理政策看作是挽救资本主义经济失衡的有效措施。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中叶以来经济学界的一种主流思想体系,它以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为代表。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当代宏观经济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需求决定经济活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经济活动的决定因素是总需求。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中的有效需求不足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和经济衰退。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二、政府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应该积极干预经济活动,以解决市场失灵和经济波动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总需求,通过减税来提高消费者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通过货币政策调整利率来影响投资借贷条件等。
这些政策措施旨在通过增加总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
三、失业问题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了失业问题的重要性。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中常常存在着自发性的失业,这是由于需求不足导致企业减少生产和雇佣。
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凯恩斯主张通过扩大总需求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于实现充分就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四、利率和投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利率是影响投资的关键因素。
凯恩斯认为,降低利率可以提高投资水平,因为较低的利率可以减少企业借款成本,从而鼓励更多的投资。
因此,货币政策应该通过调整利率来刺激投资活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五、经济周期和波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于经济周期和波动的解释也是其关注的重点之一。
凯恩斯认为,经济波动是由总需求的波动引起的,而非自我调节的市场力量。
因此,政府应该在经济低迷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来刺激需求,以平衡经济波动。
六、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
凯恩斯认为,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政府可以实现更加平等和公正的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总结起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需求决定经济活动为核心原理,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关注失业问题,通过调节利率和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解决经济波动和促进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个人整理)
萨伊定律核心思想:供给决定需求
1.3 流量与存量分析
流量:指一定时期测算的量值 存量:指一个时间点测算的量值
关系:流量来自于存量,流量又归于存量之间
e.g:资本是存量
2 政府的经济作用与宏观收入再分配
2.1 公共产品
概念:与私有物品相对,一个人的消费不减少其他人的消费,由政府提供,又称公共财产。
GDP价格矫正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反映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反映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情况。=(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值/该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100%
P.S:一般CPI上涨大于3%时,称为通货膨胀,而当上涨大于5%称为严重通货膨胀。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
进出口
⑵收入法(要素报酬法)
含义
3.3 GDP的矫正(理解GDP价格矫正指数和消费品价格指数)
GDP价格矫正指数的定义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概念
4 国民收入的决定
4.1消费与储蓄
消费函数的定义和表达式
掌握消费函数曲线
四个倾向(储蓄倾向和重点掌握消费倾向其的概念、取值范围和公式)
4.2 国民收入决定论
3 国民收入的统计
3.1 经济总流程(理解两、三、四部门经济循环及流程图的含义,注意论述部分)
两部门经济
假设:①只有厂商和居民户两个经济部门的经济;②所有收入花光,企业所得收入用于购买生产要素。
对总产出核算即可用上半部分(总收入)也可用下半部分(总支出)
经济均衡: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投资储蓄恒等式:从总支出角度看,总产出=C+ I;从总收入去向看,总产出=C+S.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
简述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并对其评价食品科学学院 3115818020 马建彬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凯恩斯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
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
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
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社会的消费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1)所得数量。
(2)客观环境因素。
1、工资单位之改变; 2、所得与净所得之差别; 3、资产的货币价值的变动; 4、时间贴现率; 5 、财政政策之改变;6、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以上除工资单位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在短期内都不会有太大变动,所以对消费也不会有重大影响。
因此,消费是真实所得的较稳定的函数。
它还有三大假设: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3.平均消费倾向(APC)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凯恩斯主义的推演逻辑是从充分就业开始的:1.以往假设的充分就业均衡建立在萨伊定律基础之上,其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的分析结果显示,通常情况下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2.之所以存在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其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为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量就取决于总需求;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的对资本未来收益之预期”;4.政府不加干预就等于听任有效需求不足继续存在,听任失业与危机继续存在;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非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弥补私人市场之有效需求不足。
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圣才出品】
第12章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理论12.1 复习笔记考点一:工资★★1.失业(1)定义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
(2)原因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理论中对失业的经济学解释不同,对比见表12-1。
表12-1 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理论中失业的经济学解释对比2.实际工资刚性(1)定义实际工资刚性指工资率具有向下刚性或粘性的特征,并不会随劳动需求的变动作出充分调整。
由于实际工资刚性存在,当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时,企业无法降低工资,只能减少雇佣人数,从而导致失业。
(2)凯恩斯主义者关于实际工资刚性的四种解释(见表12-2)表12-2 凯恩斯主义者关于实际工资刚性的四种解释3.效率工资模型(1)模型假定及理论解释假定工人在生产中的效率是与其工资相关的,工资水平的提高会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和工作效率。
关于工资影响工人生产率的四种解释可以归纳为表12-3。
表12-3 工资影响工人生产率的四种解释(2)努力曲线努力曲线EC可以表示实际工资与工人努力程度之间的关系。
如图12-1所示,斜率不同表示工人的努力并不是与实际工资水平的高低严格成正比。
较低工资水平时较小幅度的工资增加只能使努力程度有较小的增长;较高工资水平时工资增加可以带来努力程度较大幅度的增加;实际工资达到一定水平后,工人的努力程度达到其极限,工资的进一步增加只能使努力程度轻微地增加。
在B点,单位工资有效劳动最大,B点对应工资为效率工资。
图12-1 努力曲线(3)结论假定工人工作的努力程度函数是外生的,企业存在收益最大的效率工资,该工资水平不受劳动市场供给改变影响。
(4)模型比较内部人-外部人模型:企业与工会谈判时,因为工会的议价优势被动支付较高工资。
效率工资模型: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和生产效率,主动提高工资。
4.效率工资与FE曲线(1)效率工资模型中就业和失业决定如图12-2所示,劳动需求曲线D上的点A表示当实际工资为w时,企业愿意雇佣工人的数量为L1。
宏观经济学重点
1、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L=m)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图形为LM曲线,线上任一点都表示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2、凯恩斯区域: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LM曲线呈水平状的区域。
按凯恩斯的说法,当经济位于凯恩斯区域时,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不大有效。
3、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4、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5、菲力普斯曲线:最初是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曲线。
后被凯恩斯主义者说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
6、古典区域: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LM曲线呈垂直状的区域。
宏观经济学认为,当经济位于古典区域时,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不大有效。
当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时,货币的投机需求为零(此时只有交易需求),货币投机需求曲线表现为该利率水平以上与纵轴相重叠的一条垂线(不管利率上升到多高,货币投机需求都是零,人们手持的货币量都是交易需求量),相应地,LM曲线也是一段垂直线。
7、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8、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即净现值为零。
9、IS曲线:是指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之一关系的几何图形就是IS曲线。
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 i= 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10、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是指经济活动的繁荣与萧条交替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凯恩斯经济思想知识点总结
凯恩斯经济思想知识点总结凯恩斯是20世纪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经济思想对当代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市场,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以解决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问题。
本文将对凯恩斯经济思想进行全面的阐述和总结。
一、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基本理论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凯恩斯对宏观经济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宏观经济学概念。
其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有效需求,即经济总需求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了经济的总产出和总就业水平。
另外,凯恩斯还引入了“边际效用递减”、“边际倾向消费倾向”等概念,以解释个体消费和储蓄行为。
2. 消费与储蓄在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中,消费与储蓄是非常核心的概念。
凯恩斯认为,个体的消费取决于收入水平,但并非完全取决于收入水平。
当收入增加时,个体的消费会随之增加,但并非以相同的比例增加,而是以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趋势增加。
凯恩斯认为,这种递减的趋势导致了储蓄的增加,因此,收入的一部分被个体用于储蓄,而非全部用于消费。
3. 投资在凯恩斯的理论中,投资是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凯恩斯认为,投资是由于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预期而进行的。
而未来收益的预期受到不确定性和预期收益率的影响。
因此,凯恩斯主张,政府应通过以调控政策来鼓励投资,从而稳定经济。
4. 政府干预凯恩斯主张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积极的角色,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
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加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而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则应采取紧缩性政策,以避免通货膨胀。
5. 失业凯恩斯对失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他认为,失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而不是劳动力供给过剩,因此,政府应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增加有效需求,从而解决失业问题。
二、凯恩斯主要著作1.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的这部著作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理论,被称为凯恩斯主义(Keynesianism),对于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对于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上。
他认为,经济中的总需求不足是导致经济衰退和失业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凯恩斯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和经济调控手段。
首先,凯恩斯主张通过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他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减税来提高经济的总需求水平。
当私人部门的投资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自身的支出,来填补这个需求缺口,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其次,凯恩斯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可以对经济总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当经济不景气时,凯恩斯主张降低利率,通过刺激投资和消费来提高经济总需求。
相反,当经济过热时,他主张提高利率,以抑制过度投资和通货膨胀。
此外,凯恩斯还关注就业问题。
他认为,稳定的就业是维持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在他的理论中,政府在经济衰退时应该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增加公共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来减少失业率。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
许多国家开始采取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措施,以应对经济危机。
这些政策往往包括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实施就业计划等。
然而,凯恩斯主义理论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凯恩斯主义夸大了政府干预的作用,过分依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
此外,凯恩斯主义并未提出有效的长期经济增长理论,对于经济结构的变革和技术创新等因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尽管如此,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对于现代经济学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国家的经济政策仍然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上。
凯恩斯主义与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与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而凯恩斯主义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体系。
本文将讨论凯恩斯主义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以及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对经济政策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应。
它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关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这些指标反映了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和社会福利水平。
二、凯恩斯主义的概述凯恩斯主义是经济学家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体系。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着失业和经济波动的问题,而政府应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
凯恩斯主义强调需求决定供给,认为有效需求的不足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三、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1. 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活动的主导是需求而不是供给,有效需求的不足会导致失业和经济衰退。
因此,政府应通过刺激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
2. 财政政策的作用: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
在经济低迷时,政府应增加公共支出,促进投资和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而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适度减少支出,以避免通货膨胀。
3. 货币政策的作用: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
当经济低迷时,中央银行应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措施来扩大信贷,刺激投资和消费。
而在经济过热时,应适当提高利率,控制通货膨胀。
四、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政策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许多国家在经济危机时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刺激政策,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国家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和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以稳定金融市场和提振经济。
然而,凯恩斯主义也存在争议和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1: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要点
姓名:高蓓蓓学号: 201223155 班级:财管121 凯恩斯是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者,他的理论对后世的经济学发展以及对经济的实际指导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他开创了宏观经济的先河。
最早听到凯恩斯这个名字的时候,是在高中学到西方经济大萧条的时候,那时候失业人口骤增,凯恩斯认为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抛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政府必须运用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以确保足够水平的有效需求。
也就是国家干预政策取代自由放任政策。
凯恩斯关于国家干预的政策主张有两大特点:其一是以稳定经济为目标;强调在经济萧条时,采用扩张性的宏观政策,而经济过度膨胀时,采用紧缩性的宏观政策。
因此,后来的西方经济学者把凯思斯国家干预政策主张称为是“逆经济风向的”和“斟酌使用”的宏观经济政策。
其二是强调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为此,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应实行赤字预算;通货膨胀时,政府财政预算应有结余.因此,这种不平衡的职能财政在目标和政策手段方面都具有最大的灵活性。
但是来到大学以后,我解除了凯恩斯理论更深层次的东西,根据以往学过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凯恩斯革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从稀缺资源最优配置转移到怎样克服资源闲置问题上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常运行在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中;政府应采取积极干预经济政策,促使充分就业的实现。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有效需求理论。
首先我认为,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唯一的目的,唯一的对象,就业需求必是总需求的限制。
这是凯恩斯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到一起,打破了新古典主义学派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币值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其中,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者对于某一或某一类产品,消费额的变
化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比值。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它的数值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正数,这表明,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或折扣率,这种贴现率或折扣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的成本或供给价格。
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指的是预期增加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到的利润率。
他认为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
货币需求是一定时期内,社会各经济主体在既定的社会条件和技术条件下,对货币需求量的总和。
货币供给是经济主体(如居民,企业和事业单位等在特定利率下能够并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
其中凯恩斯的货币经济函数主要的思想是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两者与利率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我相信通过对经济学概论的学习,以后可以了解到更多,不仅仅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更可以学到其他经济学的著名理论,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的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