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分类模拟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一)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第20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20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20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习题及答案)第20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一、综合选择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有A.生活改善B.物价稳定C.国际收支平衡D.协调发展2.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具有A.相对性B.绝对性C.暂时性D.永久性3. 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A.国家预算B.国家税收C.国家信用D.财政补贴4、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A.企业B.市场C银行 D.政府5.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应该A.只采用经济手段B.只采用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D. 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为辅6.计划调控中的计划A.是指导性计划B.是指令性计划C.以指导性计划为主D.以指令性计划为主7.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有A.利率手段B.法定准备金率手段C.贴现手段D.公开市场业务8.下列属于生产性补贴的是A.水电补贴B.房租补贴C.投资补贴D.交通补贴二、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调控2. 国际收支平衡3.社会主义生产目的4.社会总供给5.社会总需求6. 利率7. 贴现8. 存款准备金9. 公开市场业务10. 国家预算11.国家税收12.货币政策13.国家信用14.财政补贴15. 产业政策16. 经济法规17. 计划经济18. 行政手段三、分析判断1.加强宏观调控与建立发展市场经济背道而弛。

2.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就是制止非法竞争和犯罪活动,对违法单位和犯罪分子给以惩罚和制裁。

3.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行政手段为主。

4.计划调控应该以指导性计划为主。

5.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要保持供需的平衡。

四、问题解答1.与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强调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自由选择,为什么还要国家调控?2.联系实际谈谈搞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的必要性和途径。

3.目前,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宏观调控的目标方面有什么异同点?4.阐述我国宏观调控各种手段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习题答案(第20章)一、综合选择1.ABCD2.AC3.ABCD4.D5.C6.C7.ABCD8.C二、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运用各种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总体的调节和控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宏观调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宏观调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宏观调控可能的命题角度与例题(一)从国家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的角度入手例题12007年,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如:5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当日起将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6月24日~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可根据实际需要停征或减征利息税,会议审议并批准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9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自9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五次加息。

2007年12月20日,央行宣布将进行今年以来的第六次加息。

此外,2007年一年内,央行先后十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使存款准备金率从年初的9%提高到目前的14.5%。

请结合材料回答:(1)我国在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要进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什么?(2)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如何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3)我国应如何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的水平。

答案要点:(1)实施宏观调控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保持社会总供求均衡的需要;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又是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需要;是顺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条件。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是主要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

宏观调控要注意经济政策的运用,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以及投资政策、消费政策、汇率政策等。

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其中心是调节货币供应量。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 FAQ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 FAQ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 FAQ一、简述目前我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是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的。

1、全民所有制的生产性企业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产品价值总和,扣除生产过程中耗费的原料、燃料、辅助材料以及固定资产的折旧等生产过资料的价值以后,剩余的部分就是该企业劳动者所创造出来的国民收入,一般称为企业净产值。

2、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国有企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按承包的数额,按期上缴国家财政,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一部分以企业基金的形式,留归企业用于发展企业生产,举办集体福利和职工奖励;还有一部分以工资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作为职工的劳动收入。

3、在实行股份制的国有企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为四个部分:一部分以税金的形式,按规定上缴国家,成为国家集中的纯收入;一部分按公司章程规定提留生产经营发展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储备基金;一部分作为分红基金,由公司按股份投资比例进行分红;一部分以工资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作为职工的劳动收入。

4、城镇集体所有制生产性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这样的:一部分以税金形式上交国家,作为国家集中的纯收入;一部分以合作事业基金形式上交主管部门和集资单位,用于发展本部门和本集资单位的扩大再生产和集体福利事业;一部分以企业基金形式留给企业支配,用于企业发展生产,举办集体福利事业和奖励职工等;还有一部分以工资形式分配给职工个人,用于满足其生活需要。

5、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基本上是实行家庭承包制。

农民承包集体土地发展农业生产所创造的产品,以承包户为单位进行初次分配。

承包户按期限按承包合同预先确定的国家税金和集体提留数额上缴给国家和集体。

剩余下的部分全部归自己所有。

在扣除当年耗费的生产资料消耗后便是承包户的净收入。

政治经济学国家调节宏观经济课件

政治经济学国家调节宏观经济课件
第九讲 国家调节宏观经济
第一节 国家的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
第二节 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方式和目标
第三节 宏观经济调节的政策和一、政府的职能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一、政府的职能
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二、 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解决不了总量问题
贷条件和货币供给量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利率、公开市场业 务、再贴现手段、存款准备金手段。
收入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和个人收入分配政策 产业政策: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调节产业结构采取的政策。
案例
1929年-1933年美国出现了大萧条。其主要表现是:一是产量 和物价大幅度下降。1929年中期,美国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建设业, 都在大幅度减少。从1929年到1934年,美国GDP是呈下降趋势的, 从1929年的3147亿美元下降到1934年的2394亿美元,5年期间下降 了24%。而消费价格指数在萧条期间也一直呈下降趋势,1933年的 GPI与1929年相比下降了24.6%。二是股市爆跌。在1929年9月到 1932年6月期间,股市爆跌85%。股市崩溃只是大萧条的一个重要 表现。随后,证券市场终于走向下跌。经过9月份逐步下跌和10月 初局部上升之后,到10月末,证券市场陷入了混乱。10月24日,即 著名的“黑色星期四”那天,证券交易额达1300万股,证券市场一 天之内蒙受的损失开创了历史最高记录。三是畸高的失业率。大萧 条带来大量失业。1929-1933年,GNP下降近于30%,失业率从3 %升至25%。从1931年-1940年的10年间,失业率平均为18.8%, 其范围从1937年底的14.3%到1933年高达24%之间。现在国际上 通常将12%的失业率作为临界线,因而大萧条时期持续10年之久接 近20%的失业率确实称得上奇高的失业率

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 影响投资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
(1)预期投资收益率。 (2)企业预算约束的性质。 (3)投资风险程度。 (4)资金的市场供求状况和利息率高低。
第一节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
• 三、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与失衡
▫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含义 ▫ (二)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及其表现 ▫ (三)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产生的原因
1.分配的名义收入总量超过产品的实际生产总量 2.经济中存在着引起消费和投资需求膨胀的因素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 性
• 一、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分野与契合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 三、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宏观调控
▫ 1.加强宏观调控是克服市场机制缺陷的需要 ▫ 2.加强宏观调控是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需要 ▫ 3.加强宏观调控是调节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需要 ▫ 4.加强宏观调控是协调宏观与微观经济运行的需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第一节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
• 一、社会总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 社会总供给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 社会总供给=国内供给+国外供给=GDP(扣除不可分配部
分)+进口总值 ▫ 影响社会总供给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
发展水平和应用程度。 第二,固定资本结构及利用率。 第三,劳动力质量。 第四,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
第三节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
• 一、宏观调控的模式 •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
▫ (一)充分就业 ▫ (二)价格稳定 ▫ (三)经济增长 ▫ (四)国际收支平衡
第三节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
•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
▫ (一)计划手段 ▫ (二)经济手段 ▫ (三)法律手段 ▫ (四)行政手段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第十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1.试对下列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析:(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应该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实行以间接调控为主要特征的宏观调控,不能采取带有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手段。

(2)宏观经济调控就是政府对企业进行调控。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为了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过上小康生活。

(4)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缓冲器”、“安全网”。

答:(1)题中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a.经济手段是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各种经济杠杆和制定经济计划引导和调节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

b.法律手段是政府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法律和法规来规范调整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

c.行政手段是通过国家行政机关,以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控经济运行。

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必须深化财政、税收、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调控模式由直接管理为主向间接管理为主的转变,由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的转变,主要是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而不是计划经济手段调节经济运行。

③但是,并不意味着应彻底放弃直接调控手段。

在面对市场失灵、环境保护等问题时,应灵活应用行政手段强制实施有利于市场良好发展的政策,以保证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由于宏观调控手段各具特色,因此政府应该按照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不同调控手段加以选择实施。

(2)题中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①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从总体上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的调节、控制和引导,以保证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

②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重要的经济职能就是运用各种调控手段,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以解决市场失灵情况下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达到宏观调控经济的目标。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控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控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
15
第四节 宏观经济调控方式、手段
(二)货币政策 和政策
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制定 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政策,它是 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 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
• 均衡性货币政策是保持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的 大体平衡,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政治经济学
2
第一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 微观经济是指经济主体(企业或居民)的个量经济活动。
• 宏观经济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总量)经济活动,如社 会总供 给与总需求,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及国内生 产总值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 系,货币供应量与需求量等有关国民经济全局的经济活 动。
综合平衡的基本任务是保持最优比例关系,以实现 最佳经济效益和快速增长。
政治经济学
13
第四节 宏观经济调控方式、手段 和政策
(四)行政手段
•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有必要采取一定的行政调控手 段。行政手段是国家依靠行政机构,采取带有强制 性的命令、指示、指标、规定和下达指令性任务等 形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来直接调节和管理 国民经济的手段。
• 直接调控就是国家用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直接 对每个微观经济单位进行的宏观调控。
• 间接调控 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借助于市场机制来实 现的宏观调控。
两种宏观调控方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国家采取的 宏观调控手段是否通过市场机制这一中间环节来发 挥作用。
政治经济学
9
第四节 宏观经济调控方式、手段和 二、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政策
• 盈余财政政策又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它是指通过增加 税收而增加财政收入,或通过压缩财政支出来减少或消 灭财政赤字,致使出现或增加财政盈余,达到抑制或减 少社会总需求,消除总需求膨胀的效应。

政治经济学-第9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

政治经济学-第9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的特征与基本原则 建立符合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作用
必要性: 1、企业无力承担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保障的职能。 2、社会成员个人和家庭无力承担基本生活的保障。 作用: 1、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安全网”的作用 2、能够更好地推动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3、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政策
社会主义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
一、社会主义经济宏观调控的依据主要有: 1、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2、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经济调节缺陷的需求。 3、宏观调控是充分发挥国家经济职能的需求。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政策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 定物价、加快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
谢谢!
国民收入是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当年活劳动创 造的新价值。 社会总产品扣除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 后,剩下的就是社会净产品v+m,即国民收入。 决定和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通过增加投入的生产要素数量来实现国民收入的增 长。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国民要素的增长 通过节约生产资料实现国民收入增长。
国民收入分配的途径: 主体是国家 1、国家预算 2、银行信贷 3、劳务费用 4、价格变动
二、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 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 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消费需求: 个人 社会 投资需求:固定资产 流动资产 国外需求其运行
A
第7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 制度和经济体制 第8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 发展
B

第七章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 (1)

第七章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 (1)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宏观调控
第一节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理论 发展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从1776年到20世纪20年代,以亚当· 斯 密的《国富论》为代表的古典学派信奉的是自由企 业制度、自由市场机制的经济自由主义。 他们认为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可以达到资源的优化 配置,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活动。 政府作用则被置于辅助地位,只限于完成斯密所界 定的三项经典政府职能:一是政府负有维护国家安 全之责。二是尽可能保护社会上每个人,使其不受 社会上任何他人的侵犯或压迫。三是建设并维护某 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三)加强宏观调控是调节居民贫富差距、 地区发展差异、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往往会出现各个经济主体、各个地 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为此,政府必须通过实 施宏观调控来进行宏观调节,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 和个人收入分配合理,体现共同富裕。

(四)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情况
国家预算实施要通过财政工具----税收、国家信用、财政补贴、 财政投资
税收:减税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增税可以抑制 通货膨胀。 国家信用:增加发行国债和国家向银行等金融 机构财政性借款,减少货币流通量,抑制通货 膨胀;反之,则相反。
国家预算实施要通过财政工具----财政补贴、财政投资


财政补贴---生产性补贴和生活补贴。扶持重 点产业的发展和调节收入分配,如对低收入 群体的生活补贴。 财政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等公共产业 的建设。在社会总需求不足时,特别是投资 需求不足时,政府投资的增加有利于扩张需 求,促进经济增长;相反,在社会总需求膨 胀时,特别是投资需求膨胀时,政府紧缩支 出有利于抑制需求膨胀。

第8讲 宏观调控体系——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四.

第8讲  宏观调控体系——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四.

第八讲宏观调控体系——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四内容:◆宏观调控及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体系一、宏观调控及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宏观调控:国家对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的调节与控制,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

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设置的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种调控手段组成的有机整体。

一般包括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手段。

经济手段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中起主要作用。

各国具体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因社会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各个时期主客观条件的差别而有所不同。

二、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所谓外部经济,是指有些经济主体不付任何代价便可得到来自外部的经济好处。

这些都是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难以解决的。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必要性是由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失灵)所决定的。

市场失灵:是指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

单靠市场自发的作用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的经济现象被经济学家称为市场失灵。

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效应、信息不完全、收入分配的均等化要求等。

总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正是由于市场自发调节的不足而产生的社会生产中的矛盾多决定的。

注意: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并不排除市场调节,而只是弥补市场调节之不足。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基础。

凯恩斯认为,单纯由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不能达到充分就业,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而必须有国家的经济干预和调节。

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未能达到充分就业,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包括投资需求不足和消费需求不足。

投资需求不足:一是因为资本边际效率即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有递减的趋势;二是因为利息率的变化又有个最低限度。

消费需求不足,是因为消费增量一般低于收入增量,即人们收入增长后消费不按同比例增长,使一部分社会产品不能实现。

政治经济学(2)5 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

政治经济学(2)5 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
双“松”政策,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扩 张性货币政策相配合使用。
双“紧”搭配,即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 性货币政策相配合使用。
“松”“紧”搭配,即扩张性财政政策和 紧缩性货币政策或者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 张性货币政策相配合使用。
一、建立健全科学的经济决策体系。
二、建立健全宏观调控管理体制,建立分级管理 和分级调控的良机宏观调控体系。
经济调节 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
一、宏观调控的目标 二、宏观调控的手段
促进经济增长 稳定物价
增加就业
保持国际收支 平衡
计划手段 政府通过制定长期、中期和短期经济计划,对 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宏观调控。
客观性、战略性、预先性、指导性
经济手段 国家根据宏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按照物质利益的 原则,来影响微观经济活动,并使之符合宏观经济 发展目标的一切政策措施的总和。
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约束性、相 对的稳定性、明确的规定性
行政手段 政府凭借政权力量,通过制定与发布命令、指 示、规定等形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行政 区划直接指挥、控制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权威性、无偿性、相对稳定性、简 单速效性
一、财政政策及运用 二、货币政策及运用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1、货币政策的含义
货币政策 也叫金融政策,是政府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 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是中央 银行通过货币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的政策。
2、货币政策的类型
中央银行增加货币量降低利 率可以刺激经济,这称为扩 张性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减少货币量提高利 率可以抑制经济,这称为紧 缩性货币政策。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 即货币供应量小于货币实际 需要量时运用。
1、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配合使用的必要性

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第十章:宏观经济调控(精)

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第十章:宏观经济调控(精)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政府干预经济的模式

发达型市场经济的政府干预模式 典型的自由市场制度的美国模式 社会市场经济的德国模式 政府主导型的日本模式
发展市场经济的政府干预模式 转轨型市场经济的政府干预模式
共同之处 不同之处 启示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二、我国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必然性
1.必然性: 共性:弥补市场缺陷,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市 场失灵的原因 特性: 2.中国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和主要问题 第一阶段:1978.12——1984.10 第二阶段:1984.10——1992 第三阶段:1992年以来

涵义:理想的状态下,国际收支的差额等于 国内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差额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三种情况: 第一种:等式两边都等于0,则 X-IM=0 KI-KX=0 (X-IM)+(KI-KX)=(X+KI)-(IM+KX)=0 总供给-总需求=0 涵义:国际收支平衡与国内社会总供给与总 需求平衡相适应,国民经济就可以顺利发展。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政策和手段 一、宏观财政政策
1.概念 2.内容 国家预算 税收 国债 财政补贴 财政投资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3.财政政策的运用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二、宏观货币政策
1.概念 2.三大法宝 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涵义:在开放条件下,出口影响总需求,进 口影响总供给,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应等于国 内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差额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B.资金流入有四种情况 社会总需求=C+I+Gt+St+X+KI 资金流出有四种情况 社会总供给=C+S+G+SQ+IM+KX 平衡: C+I+Gt+St+X+KI= C+S+G+SQ+IM+KX (X-IM)+(KI-KX)=(C+S+G+SQ)-(C+I+Gt+S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宏观调控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宏观调控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宏观调控理论丁娅楠关键词: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资本论》;宏观调控一、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巨著《资本论》的核心理论之一,这一理论深入地阐释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总资本是单个资本的总和。

“各个单个资本的循环是互相交错的,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而且正是在这种交错中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不仅包含着保障生产消费的资本的流通,还包含着保障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为核心,即如何实现价值补偿(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和实物补偿(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货币形式转化为物质产品和服务)的问题。

社会总资本在一定时期内执行的结果即为社会总产品。

马克思将社会总产品按用途分为生产资料部类Ⅰ和生活资料部类Ⅱ两大部类,按价值构成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三大部分。

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要想实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就要保证全社会生产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发展,可用公式表述为:I(c+v+m)=Ic+IIcII(c+v+m)=I(v+m)+II(v+m)实现条件I(v+m)=IIc简单再生产是积累的一个现实因素,是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扩大再生产的巨大潜力。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显而易见的推导出I(c+v+m)+II(c+v+m)=Ic+IIc+I(v+m)+II(v+m),由此可见,全社会生产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之间的总供给、总需求只有保持数值和比例上的平衡,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开展。

马克思认为,同样的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要想实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就要保证全社会生产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发展,可用公式表述为:I(c+v+m)=Ic+I(Δc)+IIc+II(Δc)II(c+v+m)=I(v+Δv+m/x)+II(v+Δv+m/x)实现条件I(v+m)>IIc扩大再生产是对简单再生产的发展与扩充,I(v+m)>IIc表明不能完全实现对生产资料部类和生活资料部类的等价交换,即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要存在多余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

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

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简答题 4. 论述题 5. 填空题简答题1.简述决定和影响国民收入的增长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国民收入的增长情况基本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决定和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有:(1)通过增加投入的生产要素数量来实现国民收入增长。

(2)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国民收入增长。

(3)通过节约生产资料实现国民收入增长。

涉及知识点: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2.简述社会主义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正确答案:宏观调控目标是宏观调控任务的具体化,主要目标有:(1)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它既体现经济总量的增加,也体现人均收入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2)增加就业扩大就业不但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劳动力要素,而且能够促使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

(3)稳定物价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大体稳定是经济健康、平衡发展的保证。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涉及知识点: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3.简述法律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的种类。

正确答案:法律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有两大类:(1)对经济活动必须要达到的各种标准所作出的法律规范例如,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必须达到的各种技术标准,以及新建企业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各项标准才能进行生产。

(2)直接影响人们经济利益的各种法律规范例如,对税法的调整等这能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切身利益,从而影响到宏观经济的运行。

涉及知识点: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4.简述我国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特征。

正确答案:我国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特征主要有:(1)社会保障体系纳入法制化轨道社会保障是一项社会事业,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它既要求做到公平,又要求做到合理;既要求在保障基本生活需要方面体现平等的原则,又要求有利于渊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提高效率。

第35课时第十九章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宏观调控01

第35课时第十九章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宏观调控01

第十九章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宏观调控[学习目的和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学习本章要从国民经济总体的角度来考察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问题,了解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的目标、方式、手段和政策,以及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问题。

第一节社会主义宏观调控及调控体系一、宏观调控的必然性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从总体上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的运行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种管理行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和国家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在逐步扩大市场范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通过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从宏观上优化资源配置和协调整个国民经济的有序运行。

这是因为:第一,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协调发展的需要。

第二,宏观调控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需要。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随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它的正常运行,需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各个经济部门经济地区、经济单位有机地联系起来,将劳动者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利益统一和结合起来,为劳动者的共同利益服务。

也就是通过宏观调控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而且,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各个部门、地区、企业之间的根本利益是相一致的,这就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使社会主义国家完全有可能比较好地实现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调控和计划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分类模拟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一)
单项选择题
1.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的基础是______
A.物质资料的生产
B.精神资料的创造
C.农业的发展
D.科技的进步
答案:A
[解答]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的。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是宏观经济运行保持稳定状态的基本条件。

答案为A。

2.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式是一年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价值总和,也称为______
A.社会总产出
B.社会总产值
C.社会总产量
D.社会总价值
答案:B
[解答]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式是一年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价值总和,也称为社会总产值。

答案为B。

3.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扣除生产成本以后剩余的价值,也称为______
A.剩余价值
B.社会总需求
C.生产资料
D.生产净产品
答案:A
[解答]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扣除生产成本以后剩余的价值,也称为剩余价值或利润。

答案为A。

4. 在公式c+v+m中,m表示______
A.生产资料价值
B.生产过程中补偿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C.利润
D.社会总产品
答案:C
[解答] 在公式c+v+m中,c表示生产过程中已经消耗掉并转移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价值,v表示生产过程中补偿劳动力商品的价值,m表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扣除生产成本以后剩余的价值,也称为剩余价值或利润。

答案为C。

5. 社会总产品扣除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以后,剩下的就是______
A.社会总需求
B.社会总价值
C.剩余价值
D.社会净产品
答案:D
[解答] 社会总产品扣除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以后,剩下的就是社会净产品,其价值形态就是社会净产值。

答案为D。

6. 标志着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快慢和经济效益的好坏的是______
A.企业职工工资的涨幅
B.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C.国家科技的发展情况
D.社会净产品的剩余情况
答案:B
[解答] 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标志着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快慢和经济效益的好坏。

一个国家按人
均水平计算的国民收入,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的富裕程度。

答案为B。

7.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和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基础是______
A.国民收入
B.国家财富
C.国家税收
D.社会总收入
答案:A
[解答] 国民收入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基础。

国民收入的增长情况基本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答案为A。

8. 实现国民收入增长的主要途径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是______
A.提高职工收入
B.提高税收
C.增加农民收入
D.提高劳动生产率
答案:D
[解答]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国民收入增长,不仅从内涵上扩大了生产规模,而且提高了整个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实现国民收入增长的主要途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

答案为D。

9. 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主体是______
A.国务院
B.国家
C.全国人大
D.社会团体
答案:B
[解答] 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答案为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