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十二平均律 上册上卷9 第九首 E大调 BWV854 前奏曲 含赋格 Pre fug

合集下载

巴赫钢琴平均律曲集

巴赫钢琴平均律曲集

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一共两卷,各24首,第一卷为BWV846-869,第二卷为BWV870-893。

巴赫在这部曲集的扉页上写道:“《平均律钢琴曲集》(48首前奏曲与赋格)使用一切全音和半音的调,和有关的大三度do、mi,小三度re、fa作成的前奏曲和赋格曲集。

这不仅能给热心学习音乐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机会,也能使熟悉此类技巧的人从中获得乐趣。


《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前奏曲与赋格或幻想曲与赋格,并不是古老的曲种。

这种曲体的起源可能是自由的即兴部分与赋格曲部分所交替的多段体的托卡塔。

托卡塔的创世者可能是梅鲁洛(Claudio Merulo,1533-1604),梅鲁洛的托卡塔它是把对位方式部分放在中间的三段体。

把第一、第二部分开,就产生了前奏曲与赋格。

巴赫的这部《平均律钢琴曲集》,以C大调开始,根据各音为主音的12种大调以及12种小调分别写成前奏曲与赋格,按调性发展而排列。

从《平均律钢琴曲集》浅析巴赫复调作品的特点与演奏——以“前奏曲与赋格BWV875”为例

从《平均律钢琴曲集》浅析巴赫复调作品的特点与演奏——以“前奏曲与赋格BWV875”为例

11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2/ 01从《平均律钢琴曲集》浅析巴赫复调作品的特点与演奏——以“前奏曲与赋格BWV875”为例乔晋慧 / 骞舟摘 要:巴赫,是巴洛克时期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

巴赫的复调音乐是每个钢琴学习者都必须接触的课题。

《平均律钢琴曲集》作为其中最成熟的作品集,在演奏上,对于触键、力度、速度、以及各声部之间的关系处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加强对巴赫复调作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巴赫;复调;特点;演奏技巧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乔晋慧(1997-),女,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在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骞舟,太原师范学院副教授。

一、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作为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家,在室内乐、管风琴、小提琴和键盘音乐上都有很深的造诣,被世人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巴赫从幼时起就一直在教堂担任一些重要职务,在宗教氛围的影响下,他的音乐中大部分都带有宗教音乐的韵味,作曲结构严谨、情绪起伏较小,但同时又不呆板沉闷。

在巴赫创作的众多体裁中,键盘音乐在其中所占的分量尤其重要,如《二部创意曲》、《三部创意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等,其中《平均律钢琴曲集》在键盘音乐中一直被重视,影响深远。

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平均律钢琴曲集》分为上、下两卷,每卷各有二十四首作品,每首作品又包含前奏曲和赋格。

前奏曲是最早起源于十五世纪的一种较短小的音乐体裁,带有即兴的特点和引子的作用。

赋格是起源于十六世纪的宗教音乐并且是在巴洛克时期盛行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也作为复调音乐的一种固定写作形式而流传下来。

在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中将前奏曲与赋格作为组曲形式创作,被称为复调音乐的“旧约圣经”,在复调音乐多声部的学习以及演奏上极为完整而丰富。

上卷的作品中充满着浓郁、鲜活的生活气息,感情色彩明亮,让人听起来心情舒畅;而在下卷中,有些作品略带凄婉、哀伤之感,这与巴赫晚年的生活有关。

巴赫平均律

巴赫平均律

专辑英文名: 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 II)专辑中文名: 巴赫:十二平均律曲集(上下卷)别名: The 48艺术家: András Schiff古典类型: 室内乐发行时间: 1986年05月22日地区: 英国简介:资源码率:256K专辑介绍:一、十二平均律《平均律钢琴曲集》(48首前奏曲与赋格)是巴赫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作品,这套作品是巴赫音乐创作的峰巅,彪罗(Hans Guido Von Büllow)把它比喻为音乐上的《旧约圣经》。

平均律的标题乃巴赫所起。

平均律是一种律制,它对自然律进行修正,将八度音程分为十二半音的调律法,以便于转调。

这种调律法虽在18世纪已被提倡,但一直未予以重视、首先采用这种方法运用于全部二十四调的音乐家,就是巴赫。

在巴赫之前,菲舍尔(Johaun Kaspar Fisher,1665—1746)曾作过二十调的《前奏曲与赋格》(作于1702年)。

《平均律钢琴曲集》一共两卷,各24首。

第一卷BWV846—869;第二卷BWV870—893。

在第一卷的扉页,巴赫作有这样的说明:“《平均律钢琴曲集》(48首前奏曲与赋格)使用一切全音和半音的调,和有关的三大度do、re、mi,小三度re、mi、fa作成的前奏曲和赋格曲集。

这不仅能给热心学习音乐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机会,也能使熟悉此类技巧的人从中获得乐趣。

”前奏曲与赋格或幻想曲与赋格,井不是古老的曲种。

这种曲体起源,可能是自由的即兴部分与赋格曲部分所交替的多段体的托卡它。

托卡它的创世者可能是梅鲁洛(Claudio Merulo,1533-1604),梅鲁洛的托卡它是把对位方式部分放在中间的三段体。

后来,弗洛贝尔格(Johann Jakbb Froberger,1616—1667)等,把即兴性的第三部极端缩小,把第二部赋格曲扩大,最后把第三部删去。

把第一、第二部分开,就产生了前奏曲与赋格。

浅析巴赫平均律BWV 854的演奏特点

浅析巴赫平均律BWV 854的演奏特点

浅析巴赫平均律BWV 854的演奏特点作者:陈宇兰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18期摘要:J ▪S巴赫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创作的《十二平均律曲集》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在体裁、音色、创作手法上都十分严谨且具有特点。

关键词:J ▪S巴赫;平均律;BWV854一、BWV 854的创作时期巴赫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魏玛时代(1708—1717)、科腾时代(1717—1723)和莱比锡时代(1723—1750)。

平均律No.9 ,BWV854创作于1722年,即科腾时代。

这一时期巴赫在科腾宫廷中任职,期间生活比较顺遂,作品的总体风格较为轻快,充满活力,每一首作品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兼具平衡感和美感。

二、前奏曲该乐曲共三声部,E大调,大调的调性决定了全曲的基调是明快抒情为主,旋律连贯清澈且具有歌唱性,巴赫也曾把本曲作为《第六法国组曲》的序曲。

全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形成A—B—A’的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由E大调开始,首先阐明了主题,旋律始终落在右手的高声部上,左手则是为高声部进行伴奏和补充,其中低声部的数字低音也使作品纵向结构更加丰富,音响上更加稳定和饱满。

从第三小节开始,调性转到了属调上,6至8小节在连续的变化音中结束了主题,并为展开部做好了铺垫。

第二部分(9—14)是对主题的展开与变形,调性从属调进行到了下属调,节奏和音型上大致与主题相同。

展开部的旋律由左手开始,但随即又回到了高声部,左手的伴奏相比主题部分更加丰富,变化音的增多和节奏的组合变化使旋律的进行逐渐加快,最终在一连串的16分音符上结束该部分。

第三部分则是对主题的再现,在主题的反复中旋律进行逐渐放慢,最后以E大调的全音符主和弦结束全曲。

全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模进手法的使用。

展开部和再现部都是在对主题旋律进行模进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在每一个部分内部,模进手法的使用也同样随处可见。

如第5小节的开始是对第1小节开始的裁截和模进,而第6小节也是对第5小节的模进。

浅析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BWV854

浅析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BWV854

浅析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BWV854段雪【摘要】巴赫以《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为平均律的创作竖立典范,影响极为深远本文通过对BWV854前奏曲和赋格进行比较分析,寻找二者的共通之处,从而更加熟悉了解这首平均律作品的创作规律.【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4(000)019【总页数】1页(P78)【关键词】巴赫;平均律;BWV854【作者】段雪【作者单位】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正文语种】中文本曲是巴赫《平均律第一卷》第9首前奏曲与赋格套曲。

乐曲是三声部,E大调。

该曲开始的两小节都有一个带延音线的数字低音(主音)。

在第二小节的后半部分转到属调上,直到第8小节。

这一部分呈了示前奏曲的主题。

从第9-14小节又转回主调,是乐曲的插段,从第10小节开始转入下属调,直到最后一小节的全音符和弦落加主和弦,调性回归至E大调。

这个前奏曲的旋律是分解和弦构成,八分音符的织体稳定感很强。

其5-11小节,多了变化音,使旋律变为急进状发展。

在这段前奏曲中没有大跳间和。

全曲以模仿、模进的形式发展,如第4-6小节、9-12小节。

其次是固定低音的使用,还有15-16小节、21-24小节这些音都通过延音线连接起来,构成不间音断的音乐旋律。

这个前奏曲的曲式是A-B-A’,第三部分是变化再现主题。

A段式是1-8小节,第9-14是A段的变形,第15-24小节是乐曲的再现部分。

该曲的调性变化是主—属—下属—主的典型样式。

赋格部分是三声部音乐,全曲共有29小节。

该曲的调性与前奏曲统一。

乐曲中间有多次转调、离调,但最终结束在主调上。

旋律线条由上、下行的急进音符构成,音符节奏与空拍结合组成稳中求进的织体形式。

从1-12小节是全曲的呈示段落,第7-12小节高声部、第8-10小节的中声部、13-15小节的高声部、22-26小节第二声部,这些段落由模进构成,是插段。

全曲的发展动机是急进的旋律音簇,乐曲开始由第1—小节的第二声部呈示主题。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作品分析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作品分析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作品分析(东川清一)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概述:在《平均律钢琴曲集》手稿第一面巴赫写到:“平均律钢琴曲集(四十八首前奏曲与赋格),使用一切全音和半音的调式及大小调作成的前奏曲和赋格。

这是为渴望学习音乐的年轻人提供帮助,也希望对已完成学习的人们有所慰籍与裨益,由现任安哈尔特-柯滕公爵宫廷乐长及室内乐团指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作曲出版。

1722年。

”根据葛尔伯(Ernst Ludwig Gerber,1746-1819)的《音乐家传记辞典》描述,巴赫因为在没有乐器的地方而闲得无聊,因此在短时间内谱成了《平均律》的。

可是实际上曲集的完成,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

在巴赫于1720年开始谱写的《符里曼小曲集》里已经出现了《平均律》中十一首前奏曲的原形。

根据《平均律》手稿上巴赫所附加的修改和订正,两者相比可看出随着岁月的流逝,巴赫的作曲技巧又有了显著的成长。

另外,虽无确证,但从风格上看,各赋格之间也可以窥出年代的差距。

标题“平均律”是指把八度音程等分为十二个半音的律制。

此法在今天已是常识,但在巴赫时代的律制是近乎现代的“纯律”的。

当时的律制,除C大调可应用之外,其他带升降记号的各调,在乐器(尤其是键盘乐器)上很难演奏,任意的转调也是困难的。

为消除这种缺点而发明的方法即为“平均律”。

平均律虽早在十八世纪已被提倡,但从事音乐实践的音乐家们却一直未予重视。

首先采用平均律运用于全部二十四个大小调的音乐家,就是巴赫,这就是《平均律钢琴曲集》名称的由来。

巴赫之前,菲舍尔(Johann Kaspar Fischer,1665-1746)曾作过二十个调的前奏曲与赋格曲集“Ariadne Musica”(1702年)。

巴赫受到此曲集的影响是可能的。

巴赫自序里的“全音和半音”是指本位音与变化音,即白键与黑键所表示的调性。

关于前奏曲与赋格“前奏曲与赋格”,有时也称为“幻想曲与赋格”,并非是古老的曲种,也非巴赫首创,菲舍尔的曲集“Ariadne musica”可能是这种体裁的开山之作。

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
很久以来就想给大家介绍巴赫的《十二平均律曲集》(Well Tempered Clavier,WTC)了,毕竟这是巴赫无可争议的代表作之一,但是介绍它就不得不涉及比较艰深、枯燥的乐理知识,而且网上似乎也没有好的版本可供在线欣赏和下载,所以这个想法就一直搁置了起来。
前几天终于在网上发现了可以下载《十二平均律曲集》的地方,版本也很好,长久以来的夙愿终于得以满足,所以就有了以下的文字。
虽然“纯律”的7声音阶比“五度相生律”的7声音阶要好听,数学上也简单,但它本身也有很大的问题。虽然各个音和主音的比例变简单了,但各音之间的关系变复杂了。原来“五度相生律”7声音阶之间只有“全音”和“半音”2种比例关系,现在则出现了3种:9:8(被叫做“大全音”,major tone,就是原来的“全音”)、10:9(被叫做“小全音”,minor tone)、16:15(新的“半音”)。各位把自然音阶的频率互相除一下就能得到这个结果。更进一步说,如果比较自然音阶中的re和fa,其频率比是27/32,这也不怎么简单,也不怎么好听呢!所以说“纯律”对“五度相生律”的修正是不彻底的。事实上,“纯律”远没有“五度相生律”流行。
自然音阶也有7个音,但和“五度相生律”的7声音阶有不小差别。7个自然音阶的频率分别是:F、9/8F、5/4F、4/3F、3/2F、5/3F、15/8F。确实简单多了吧?也确实好听多了。这么简单的比例,就是“纯律”。
可以看出“纯律”不光用到了3/2的比例,还用到了5/4的比例。新的7个频率中和原来不同的就是5/4F、5/3(=5/4×4/3)F、15/8(=5/4×3/2)F。
律学当然不考虑声音有多“响”,所以律学研究的重点就是声波的频率。一般来说,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HZ(每秒振动20次)到20000HZ(每秒振动20000次)之间。声波的频率越大(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听起来就越“高”。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HN作曲家作品曲目类别版本(仅供阅读与学习使用-G.HenleVerlag

HN作曲家作品曲目类别版本(仅供阅读与学习使用-G.HenleVerlag

9992 贝多芬
HN 作曲家 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
作品 a小调弦乐四重奏 op. 132 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 op. 130与大赋格 op. 133 升c小调弦乐四重奏 op. 131 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 op. 127 F大调弦乐四重奏 op. 135 弦乐四重奏 op. 18,1-6 / 根据F大调钢琴奏鸣曲(op. 14,1)改编的弦乐四重奏
意大利协奏曲、法国风格序曲、四首二重奏、哥德堡变奏曲
钢琴
学习版/平装
HN 作曲家
作品
曲目 降B大调第一帕蒂塔 BWV 825 c小调第二帕蒂塔 BWV 826 a小调第三帕蒂塔 BWV 827 D大调第四帕蒂塔 BWV 828 G大调第五帕蒂塔 BWV 829 e小调第六帕蒂塔 BWV 830 G大调组曲 BWV 1007 d小调组曲 BWV 1008 C大调组曲 BWV 1009 降E大调组曲 BWV 1010 c小调组曲(变格定弦) BWV 1011 D大调组曲 BWV 1012 补录: c小调第五组曲(Klangnotation) BWV 1011 g小调奏鸣曲I BWV 1001 b小调帕蒂塔I BWV 1002 a小调奏鸣曲II BWV 1003 d小调帕蒂塔II BWV 1004 C大调奏鸣曲III BWV 1005 E大调帕蒂塔III BWV 1006 合唱幻想曲及其他作品 (op. 112, 118, 121b, 122, WoO 95) op. 80 “平静的海洋和幸福的航行” op. 112 悲歌 op. 118 “他们幸福列国的建造者” WoO 95 祭歌(早期版本) op. 121b 同盟歌(早期版本) op. 122 同盟歌 op. 122 祭歌 op. 121b 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op. 15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op. 19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op. 37 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 op. 58 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 op. 73 F大调弦乐四重奏 op. 18,1 G大调弦乐四重奏 op. 18,2 D大调弦乐四重奏 op. 18,3 c小调弦乐四重奏 op. 18,4 A大调弦乐四重奏 op. 18,5 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 op. 18,6 补录: 弦乐四重奏,根据E大调钢琴奏鸣曲(op. 14,1)改编 F大调弦乐四重奏“拉兹莫夫斯基” op. 59,1 e小调弦乐四重奏“拉兹莫夫斯基” op. 59,2 C大调弦乐四重奏“拉兹莫夫斯基” op. 59,3 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竖琴” op. 74 f小调弦乐四重奏 op. 95 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 op. 127 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 op. 130 与大赋格op. 133 升c小调弦乐四重奏 op. 131 F大调弦乐四重奏 op. 135 D大调钢琴协奏曲 op.61a (根据小提琴协奏曲op. 61改编)

用手风琴解读巴赫的复调音乐——以巴赫《十二平均律》BWV848赋格演奏为例

用手风琴解读巴赫的复调音乐——以巴赫《十二平均律》BWV848赋格演奏为例
称“ 遁 走曲” , 意为追逐、 遁 走 。 赋 格 是 复 调 音 乐 中最 为 复 杂 而 严
谨 的 曲体 形 式 . 其基本 特点是运用模 仿对位法 。 使 一 个简 单 的 而 富有特性 的主题 在乐 曲的各声部 轮流 出现一次 ( 呈示部 ) ; 然 后
进 入 以主 题 中部 分 动 机 发 展 而 成 的插 段 。 此后 主题 及 插 段 又 在 各个不 同的新调上 一再 出现 ( 展开部 ) : 直 至 最 后 主 题 再 度 回 到 原调 ( 再现部 ) , 并 常 以尾 声 结 束 。 二、 手 风 琴 缘 何 要 演 奏 复 调 音 乐 作 品
组曲。

e T 连句 T 连旬
调性: C G ~# a ~d # G ℃ g ~ Cd ~ C
2 . 主题 分析 :
f 二) 巴赫 复 调 音 乐 的 灵 魂— — 赋 格 曲

赋格 ( F u g a ) 是 盛 行 于 巴 洛 克 时 期 的一 种 复 调 音 乐体 裁 , 又
A T C T 连句T T C T
约翰 ・ 塞 巴斯 蒂 安 ・ 巴赫 ( J o h a n n S e b a s t i a n B a c h , 1 6 8 5年 生 于爱森纳赫 . 1 7 5 0年 卒 于 莱 比锡 ) , 德 国作 曲 家 , 管风琴 家, 创 作
了一 系列 优 秀 的 管 风琴 曲 、 教 堂康 塔 塔 、 小提琴 协奏曲、 奏 鸣曲、
明晰 。 例 1 .
因此 . 对于手风 琴这件乐器 而言. 演 奏 巴洛 克 时 期 的 作 品 能
声 部 进 行 有 效 地 分 配 才 能进 行 下 一 步 练 习 B WV 8 4 8赋 格 是 首 三 声 部 的 赋 格 曲 .就 笔 者 演 奏 这 首 赋 格 曲 的感 受来 说 . 该 作 品 三 个 声 部 出现 的先 后 顺 序 是 高声 部 、 中 声

巴赫12平均律难易顺序

巴赫12平均律难易顺序

巴赫12平均律难易顺序巴赫的12平均律是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为什么它的难易顺序这么让人头疼呢?原因在于巴赫在这个作品中设计了多重难度,不仅仅是音乐技巧上的,还包括情感表达和表现方式等方面。

首先,巴赫的12平均律在技术上较为复杂。

笔者认为,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声部的处理和反复旋律的呈现。

作品中每一个声部都需要独立运转,自成体系。

这要求演奏者耐心细致地学习和演奏每一个声部,避免出现疏漏或者不协调的情况。

此外,平均律Ⅱ中的第五首《前奏曲与赋格》的复杂度最高,全曲具有极高的难度,需要有十分扎实的技巧和音乐素养才能演奏出最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巴赫在这个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表现方式也为演奏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从整个曲集来看,巴赫在不同的曲目中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感和发现,如《前奏曲与赋格》中的感人激动和充满激情的爆发,和《前奏曲与新的赋格》中的平静和沉思。

演奏者需要在不同的曲目中体会并表达出这些情感,以达到曲目的真正意义与美感。

同时,巴赫在这个作品中还加入了一些技巧性的难度设计。

例如,平均律Ⅰ中的第四首《前奏曲与新的赋格》中,赋格主题在不同的声部之间变幻过渡,需要演奏者在快速的音乐呈现中对于音符和节奏的处理非常准确,才能让听众感觉到流畅自然的音乐氛围。

总体来说,巴赫的12平均律的难易顺序极其复杂。

不仅包括基础的技术难度,还存在着情感和表现方式等方面的诸多挑战,使得演奏者不仅要有高超的技巧,同时需要深入了解曲目的文化背景与演奏意图。

只有通过持续的学习和深入的思考、体悟,才能够真正地钻研出这个音乐杰作的内涵和精髓,呈现出大师所期待的理解与风范。

巴赫平均律剖析

巴赫平均律剖析

专辑英文名: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 II)专辑中文名:巴赫:十二平均律曲集(上下卷)别名:The 48艺术家:Andr a s Schiff古典类型:室内乐发行时间:1986年05月22日地区:英国简介:资源码率:256K 专辑介绍:一、十二平均律《平均律钢琴曲集》(48首前奏曲与赋格)是巴赫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作品,这套作品是巴赫音乐创作的峰巅,彪罗(Hans Guido Von B u llow)把它比喻为音乐上的《旧约圣经》。

平均律的标题乃巴赫所起。

平均律是一种律制,它对自然律进行修正,将八度音程分为十二半音的调律法,以便于转调。

这种调律法虽在18 世纪已被提倡,但一直未予以重视、首先采用这种方法运用于全部二十四调的音乐家,就是巴赫。

在巴赫之前,菲舍尔(Johaun Kaspar Fisher ,1665—1746)曾作过二十调的《前奏曲与赋格》(作于1702年)。

《平均律钢琴曲集》一共两卷,各24首。

第一卷BWV84—869;第二卷BWV87—893。

在第一卷的扉页,巴赫作有这样的说明:“《平均律钢琴曲集》(48首前奏曲与赋格)使用一切全音和半音的调,和有关的三大度do、re、mi,小三度re、mi、fa作成的前奏曲和赋格曲集。

这不仅能给热心学习音乐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机会,也能使熟悉此类技巧的人从中获得乐趣。

”前奏曲与赋格或幻想曲与赋格,井不是古老的曲种。

这种曲体起源,可能是自由的即兴部分与赋格曲部分所交替的多段体的托卡它。

托卡它的创世者可能是梅鲁洛(Claudio Merulo,1533- 1604),梅鲁洛的托卡它是把对位方式部分放在中间的三段体。

后来,弗洛贝尔格(Johann Jakbb Froberger,1616—1667)等,把即兴性的第三部极端缩小,把第二部赋格曲扩大,最后把第三部删去。

把第一、第二部分开,就产生了前奏曲与赋格。

巴赫十二平均律曲集

巴赫十二平均律曲集

巴赫12平均律曲集(上、下卷)专辑曲目:Book IDisc: 11.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I Through XII:I. C Major2.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I Through XII: II. C. Minor3.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I Through XII: III. C. Sharp Major4.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I Through XII: IV. C. Sharp Minor5.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I Through XII: V. D Major6.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I Through XII: VI. D Minor7.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I Through XII: VII. E Flat Major8.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I Through XII: VIII. E Flat Minor9.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I Through XII: IX. E Major10.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I Through XII: X. E Minor11.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I Through XII: XI. F Major12.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I Through XII: X.II. F MinorDisc: 21.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XIII - XXIV: XIII. F Sharp Major2.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XIII - XXIV:F Sharp Minor3.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XIII - XXIV:G Major4.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XIII - XXIV:G Minor5.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XIII - XXIV:A Flat Major6.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XIII - XXIV:G Sharp Minor7.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XIII - XXIV:A Major8.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XIII - XXIV:A Minor9.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XIII - XXIV:B Flat Major10.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XIII - XXIV:B Flat Minor11.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XIII - XXIV:B Major12.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Preludes and Fugues XIII - XXIV:B MinorBook IIDisc: 11.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I. C Major2.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II. C Minor3.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III. C Sharp Major4.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Preludes And Fugues I-XIII: IV.C Sharp Minor5.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V. D Major6.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VI. D Minor7.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VII. E Flat Major8.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VIII. D Sharp Minor9.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IX. E Major10.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X. E Minor11.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XI. F Major12.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XII. F Minor13.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XIII. F Sharp MajorDisc: 21.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XIV. F Sharp Minor2.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XV. G Major3.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XVI. G Minor4.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XVII. A Flat Major5.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XVIII. G Sharp Minor6.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XIX. A Major7.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XX. A Minor8.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XXI. B Flat Major9.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XXII. B Flat Minor10.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XXIII. B Major11.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I: XXIV. B Minor。

巴赫平均律

巴赫平均律

专辑英文名: 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 II)专辑中文名: 巴赫:十二平均律曲集(上下卷)别名: The 48艺术家: András Schiff古典类型: 室内乐发行时间: 1986年05月22日地区: 英国简介:资源码率:256K专辑介绍:一、十二平均律《平均律钢琴曲集》(48首前奏曲与赋格)是巴赫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作品,这套作品是巴赫音乐创作的峰巅,彪罗(Hans Guido Von Büllow)把它比喻为音乐上的《旧约圣经》。

平均律的标题乃巴赫所起。

平均律是一种律制,它对自然律进行修正,将八度音程分为十二半音的调律法,以便于转调。

这种调律法虽在18世纪已被提倡,但一直未予以重视、首先采用这种方法运用于全部二十四调的音乐家,就是巴赫。

在巴赫之前,菲舍尔(Johaun Kaspar Fisher,1665—1746)曾作过二十调的《前奏曲与赋格》(作于1702年)。

《平均律钢琴曲集》一共两卷,各24首。

第一卷BWV846—869;第二卷BWV870—893。

在第一卷的扉页,巴赫作有这样的说明:“《平均律钢琴曲集》(48首前奏曲与赋格)使用一切全音和半音的调,和有关的三大度do、re、mi,小三度re、mi、fa作成的前奏曲和赋格曲集。

这不仅能给热心学习音乐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机会,也能使熟悉此类技巧的人从中获得乐趣。

”前奏曲与赋格或幻想曲与赋格,井不是古老的曲种。

这种曲体起源,可能是自由的即兴部分与赋格曲部分所交替的多段体的托卡它。

托卡它的创世者可能是梅鲁洛(Claudio Merulo,1533-1604),梅鲁洛的托卡它是把对位方式部分放在中间的三段体。

后来,弗洛贝尔格(Johann Jakbb Froberger,1616—1667)等,把即兴性的第三部极端缩小,把第二部赋格曲扩大,最后把第三部删去。

把第一、第二部分开,就产生了前奏曲与赋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