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废除、新闻报纸和书馆出现的史实;知道鲁迅、齐白石、聂耳、洗星海等文学艺术家的主要成就。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民国时期的教育文学事业的发展,创制表格,使学生对知识点条理清晰,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点,进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科举制度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废除等史实,了解新式报刊及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
(4)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四、合作学习
1.想一想报刊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1)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
(2)冲击了传统经典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3)促进并产生了新思想新文化运动;
(4)开创了近代文明的先河,帮助国人了解世界。
小组讨论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育、新闻出版业
新式报刊的创办
商务印书馆
文学艺术的成就:文学、绘画、音乐、电影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1)新式学堂表格罗列不同时期新式学堂的名称。

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新式学堂迢迢不断如春水,但它的发展却受到了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的阻碍,这种制度是什么?(2)科举制的废除回忆科举制的确立和发展的线索:诞生、完善、僵化。

追问:什么时候被废除?版块二:担当文化、激动潮流1919年5月,在营救完五四被捕学生后,当时的校长蔡元培毅然辞职北大,引起教育文化界的震动,当时各大报纸都进行了连续报道。

这反映出中国近代的新闻出版业在文化担当的路上发展着。

1.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申报》其中《申报》报道尤为系统详尽,分析透彻。

学生根据教材介绍《申报》,教师适当提炼。

除了《申报》,还有哪些报刊?出示图片:民国时期著名报纸、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向北大学生推荐了应读书目30种,选读书目30种,这些书大部分都是由同一个出版社出版的,你们知道是哪个吗?我们大家常用的一些工具书也是这个出版社出版的。

能想起来你用过的哪些工具书是这个出版社出版的?(2)商务印书馆学生介绍商务印书馆,教师适当提炼。

当时还有哪些较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以及一个出版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板块三:挥别传统、时代号角你们知道北大的校徽是谁设计的吗?(鲁迅)结合你们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大家来给鲁迅设计一张名片(口述)。

鲁迅有一个身份是文学家,近代文坛上涌现了一批像鲁迅一样的优秀的文学家。

这些文学家的作品脱离了传统的桎梏,吹响了时代的号角。

三、文学成就表格罗列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板块四:人才荟萃、民族强音文学赋予了历史进程以永生的活力,保留了历史的潜流。

而人才荟萃的艺术更是奏响了民族的最强音。

1.艺术成就(1)绘画这位画家曾是北大艺术学院的院长,猜猜他是谁?出示徐悲鸿的代表作品徐悲鸿的画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被誉为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而且他更是一位爱国的楷模,作品透露出爱国的情怀。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讲述了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教育、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在教育改革、科技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局限于表面,不能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此外,学生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了解相对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改革、科技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成就。

2.难点:分析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获取知识。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事迹,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4.情感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资料:相关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数据、事迹等。

3.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便于学生直观了解。

4.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科技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主要成就,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教育文化事业上的发展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6)教案-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6)教案-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及科举制废除等史实;了解新式报刊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文艺成就,创制表格,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条理清晰,以便在宏观上把握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

2.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鲁迅《狂人日记》的批判性。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

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它前后总计经营了77年,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期其它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 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3.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八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八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变革、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等基本史实,提高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文学艺术内容的教学,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利用剧照、绘画等资料,激发历史想象力。

3.认识到文字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教学重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

教学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途径极其丰富,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时事。

在中国近代社会,报纸作为主要大众传媒手段,发挥了信息传播的重要作用。

近代以来新闻出版业有何发展?同时期教育文化事业又有何发展?探究新知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一)新式教育的发展【教师活动】出示兴办新式学堂相关知识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了解洋务运动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后、百日维新期间兴办的新式学校。

【教师活动】讲述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1903年,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 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学生活动】知道科举制度废除的过程和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教师活动】提问:新式教育的学习内容到底“新”在何处?出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从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面思考。

【学生活动】教学内容不同:从儒家四书五经,到逐步开设自然科学课程;人才培养方向不同:从考取官职转变为培养外交、科技人才。

(二)新闻出版社的发展【教师活动】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

近代中国的报刊业也发展起来。

提问: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哪个?【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 教材分析本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是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内容包括教育改革的推进、科技成就的取得、文化事业的繁荣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领域的发展情况。

但是,对于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具体成就,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领域的发展,激发学生对这些领域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搜集、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具体成就。

2.教学难点: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科技成就的意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搜集相关史料,概括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原因和意义。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教育、科技、文化事业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

2.资料: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相关史料,案例。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具体成就,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领域的发展情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材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本节课内容涵盖了教育、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上述领域取得的成就,认识教育文化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教育文化事业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视野,加深对国家发展历程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的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

2.难点:教育文化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各项事业的具体发展情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解法:教师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生活动材料:相关的历史资料、讨论题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包括教育、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教育文化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学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教学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

提示: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和影响。

提示:公元605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1905年正式停止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教师讲述:报刊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历史发展的晴雨表。

中国近代的报刊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出现的。

4.图片展示:5.教师强调: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6.教师提问:这些新式报刊有何重要作用?提示:这些新式报刊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7.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出版企业?有何作用?提示:主要有商务印书馆;还有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

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标导学二:文学艺术的成就1.教师引导:列表说明20世纪以后,中国的文学艺术成就。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1.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3.知道鲁迅、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和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4.通过分析文艺作品的背景和内容,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能力重点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和民国时期进步的文艺家;《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对近代生活的影响难点如何结合历史背景正确理解作品的主题教师:同学们,每当升旗仪式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总是伴随着那嘹亮的国歌声(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虽说只有短短的46秒,但是60多年来它却一直鼓舞着广大的中华儿女大家知道国歌的曲作者是谁吗学生:聂耳教师: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著名的音乐家聂耳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以其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将其定为国歌那么,与聂耳同时代的文学家、艺术家还有哪些他们在近代中国为了国家的独立富强曾作过哪些努力我们应如何理解他们的作品的内涵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近代教育的发展学生:(阅读教材第125页新式学堂的兴办)教师:(归纳,出示表格)时间学校洋务运动期间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甲午战争后天津北洋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多媒体呈现: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英国大百科全书》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教师:“最早的考试制度”源于我国哪个朝代它是什么制度学生抢答:隋朝;科举制教师:你怎样理解废科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学生:它的废除,结束了我国持续一千多年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废科举、兴学堂,有利于各方面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教育管理有了本质的不同教师:1903年,清政府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 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与此同时,还通令兴办学堂,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2.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教师:对中国近代文化生活影响较大的还有报纸和出版业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前面学习的知识,戊戌变法时、辛亥革命时、新文化运动时主要宣传手段是什么学生:主要是通过创办报纸和印刷发行书籍进行宣传的教师:当时的主要报纸有哪些学生:A.维新变法时期:《时务报》和《国闻报》B.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C.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每周评论》教师:这些报纸的特点大都是政治性非常强,时事性也很强,主要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或革命而创办的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主要是给外国人看的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什么呢学生: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教师:《申报》刊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学生: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教师:也就是说,它所面对的读者是人民大众、普通百姓,内容比较丰富那么报纸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人们可以通过报纸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从报纸上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教师:的确是这样,人们可以通过报纸得到社会、生活、国际和国内的许多信息今天,报纸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媒工具我国发行的报纸已达千余种,有日报、周报、晨报、晚报等,有全国性的大报,有地区性的报纸,也有专业性较强的报纸等教师:报纸的出现,促进了出版业在中国的发展同学们看书思考有关近代出版机构的发展学生: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都是由它出版的二、文学艺术的成就教师:请同学们看书,把这一时期文学艺术方面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列表归纳出示民国时期进步文学艺术家成就简表学生:(看书,归纳) 教师:(出示表格)(续表)1.看小说教师:鲁迅在1918年5月发表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是《新青年》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它以特有的深刻性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发出了革命人道主义的“救救孩子”的呼声《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未庄为背景,塑造了阿Q这个不朽的流浪雇农的典型形象,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2.观画展材料一蒋介石50岁生日时,国民党政府内政部次长请其为蒋画像他毅然回绝道:“我对给蒋介石画像不感兴趣!……至于我的兴趣,则在抗日救国,假如抗日民众要我为之画像,我将不胜荣幸!”材料二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教师:《愚公移山》是徐悲鸿巨幅国画作于1940年左右抗战时期取材于《列子·汤问》愚公移山的故事画面为开山凿石场面:愚公白发长须,拄锄而立;开山者,体魄健壮,挥锄掘石,坚韧卓绝精神跃然纸上时当抗战艰苦年代,用以激励中国人民艰苦奋战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3.听音乐(播放视频《黄河大合唱》片段)思考:(1)说出这首歌的曲作者,创作背景(2)这首歌曲在当时的社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周恩来学生:冼星海代表作《黄河大合唱》展示:郭沫若称赞《义勇军进行曲》:“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也”教师:《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根据徐悲鸿的提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2004年人民代表大会上写入宪法思考:《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抗战时期,为什么把它作为今天的国歌教师:(总结)歌曲产生于民族危机的抗战时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到今天国歌仍然鼓舞着中国人民为国家强盛而奋勇拼搏 4.看电影(让学生了解照相和电影的相关知识,尤其是中国电影的知识)电影出现在中国是在什么时候呢标志是什么——1905年的《定军山》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什么——1931年《歌女红牡丹》 近代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是谁——赵丹、周璇本课我们了解了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以及中国近代文学家、艺术家在各自领域的贡献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五四以来,宣传科学进步、反对愚昧迷信,追求人民民主、抨击独裁专制,讴歌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成了中国近代文艺的主旋律近代杰出人物的爱国精神仍然值得今天的青年学生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新式教育的发展⎩⎪⎨⎪⎧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式学堂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报刊出版机构文学艺术的成就⎩⎪⎨⎪⎧文学绘画音乐电影。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6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内容包括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的发展、科技进步与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其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领域的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过程,掌握我国高等教育、科技进步、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过程,高等教育、科技进步、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原因及影响;高等教育、科技进步、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背景、图片资料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总结,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钻研教材,了解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图片、案例等。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观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领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改革、科学和教育、大众传媒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了解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难点: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以及科学和教育、大众传媒的发展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教育改革、科学和教育、大众传媒的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深入分析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教育改革、科学和教育、大众传媒的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教育改革、科学和教育、大众传媒的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本课内容涉及教育改革的推进、科技成就的取得、文化事业的发展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在教育、科技、文化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学生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在教育、科技、文化领域取得的成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

2.教学难点:教育改革、科技成就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及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科技、文化事例,进行分析讨论。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教学素材:收集教育、科技、文化领域的相关资料,如报道、论文等。

3.课堂活动:设计符合本课内容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2.呈现(10分钟)分别介绍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优质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优质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教学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

提示: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和影响。

提示:公元605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1905年正式停止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教师讲述:报刊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历史发展的晴雨表。

中国近代的报刊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出现的。

4.图片展示:5.教师强调: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6.教师提问:这些新式报刊有何重要作用?提示:这些新式报刊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7.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出版企业?有何作用?提示:主要有商务印书馆;还有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

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交流 【问题 1】教育的发展
育方面的知识,如古代史
阅读教材第一、二段,回答: 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展示 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间 科举制的创立等内容。近
提高 出现的?当时,还有哪些新 代史时期洋务派在培养
式学堂?中国近代新式教育 人才方面作了哪些努
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力?百日维新中,关于教
育方面的内容有哪些?
有哪些?对社会产生了什么 概括知识点:
影响?
报刊在中国最早出现:鸦
片战争后出现外文报刊。
中文报刊的创办:报纸
类:最早中文报纸上海
《申报》、民国时期:天 津的《大公报》、上海的 《新闻报》、延安的《解 放日报》。 报刊类:上海的《东方杂 志》、陈独秀创办的《新 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 活》 影响:深刻影响人们的日 常生活。
教材“文学艺术的成就”一
目,回答下列问题: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
1.列表归纳代表人物及其成 指导列表。
就。
2.课堂活动:历史人物介绍 生:列表,归纳内容。
我所知道的国民党统治区、 解放区的著名文学家、艺术 家分别有哪些?简单讲述他 们的艺术成就。
人物 作 类别

鲁迅
郭沫若
文学
茅盾 曹禺
巴金
老舍
美 徐悲鸿
况是怎样的?对社会造成了 影。
哪些影响?
电影明星及代表作:赵
丹、周璇;《十字街头》
《马路天使》《渔光曲》
影响:丰富了人民的精神
生活,留下了许多珍贵的
历史镜头。
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创 师:启发学生从歌曲创作
作于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 的背景,以及现今国际
候,激励中国人民争取自由 (钓鱼岛问题、南海形

人教部编版2020年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人教部编版2020年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废除、新闻报纸和书馆出现的史实;知道鲁迅、齐白石、聂耳、洗星海等文学艺术家的主要成就。

2.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民国时期的教育文学事业的发展,创制表格,使学生对知识点条理清晰,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点,进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

4.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时代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鲁迅《狂人日记》的批判性。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20年,北京大学就122岁了。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注定要在中国的教育史、救亡史、奋斗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去过北大的同学吗?北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北大的脚步一起来了解我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 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3.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二)文学艺术的成就1.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中的最后一课。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近代教育的发展、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以及文学艺术的成就三个方面。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在艰难的环境中不断发展的历程,感受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所做出的努力。

在近代中国,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的传统教育逐渐向近代教育转变。

新式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以及近代学制的建立,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批新型人才。

同时,新闻出版业的兴起,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文学艺术领域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心声。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包括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等。

知道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如《申报》、商务印书馆等的重要地位。

掌握近代文学艺术成就,如鲁迅、茅盾等文学家的作品,齐白石、徐悲鸿等画家的艺术风格,聂耳、冼星海等音乐家的代表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近代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近代教育的发展,包括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等。

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如《申报》、商务印书馆等的重要地位。

近代文学艺术成就,如鲁迅、茅盾等文学家的作品,齐白石、徐悲鸿等画家的艺术风格,聂耳、冼星海等音乐家的代表作品。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 26 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一课时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取销、新闻报纸和书馆出现的史实;知道鲁迅、齐白石、聂耳、洗星海等文学艺术家的主要成就。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民国期间的教育文学事业的发展,创制表格,使学生对知识点条理清楚,以便从宏观上掌握知识点,从而培育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感情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教育必定程度上反响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一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经过对民国期间文艺作品时代性的解析,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科举制度的取销和《狂人日志》的思想性。

【教课难点】如何让学生感觉到近代优异思想家的爱国精神及优异的道德质量。

教课过程一. 导入新课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能否有益于人材的培育?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哪所?今日有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立的?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26 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解说目标导学一:教育、新闻第一版业的发展1.教师指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学生回答:期间新式学校洋务运动期间甲午战争以后百日维新期间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北洋西学堂京师大学堂学生回答:流传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育了一些近代人材,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2.教师发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取销科举制度的时间和影响?学生回答:公元605 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1905 年正式停止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取销以及新式学堂的创立,各级学堂章程的宣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教师表达:报刊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公布平台,是历史发展的晴雨表。

中国近代的报刊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出现的。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教育、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上述领域的发展状况,认识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数据,展现了我国在教育、科技、文化事业方面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建立后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教育、科技、文化领域的专业知识方面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此外,学生对于国家在这些领域的发展成就,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2.难点:分析我国在教育、科技、文化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以及这些领域发展对国家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在教育、科技、文化领域的发展成就。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教材内容,熟悉教学目标和要求;收集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教学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

提示: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和影响。

提示:公元605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1905年正式停止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教师讲述:报刊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历史发展的晴雨表。

中国近代的报刊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出现的。

4.图片展示:5.教师强调: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6.教师提问:这些新式报刊有何重要作用?提示:这些新式报刊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7.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出版企业?有何作用?提示:主要有商务印书馆;还有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

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❶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

提示:
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和影响。

提示:公元605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1905年正式停止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教师讲述:报刊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历史发展的晴雨表。

中国近代的报刊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出现的。

4.图片展示:
5.教师强调: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6.教师提问:这些新式报刊有何重要作用?
提示:这些新式报刊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7.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出版企业?有何作用?
提示:主要有商务印书馆;还有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

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标导学二:文学艺术的成就
1.教师引导:列表说明20世纪以后,中国的文学艺术成就。

提示:
2.教师提问:请说出鲁迅《阿Q正传》的特征。

提示:《阿Q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3.教师讲述: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

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4.图片展示:展示《聂耳》《冼星海》图片,并提问:他们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提示: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其中《义勇军进行曲》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5.教师提问:你知道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分别是什么?
提示:1905年拍摄的《定军山》和1931年《歌女红牡丹》。

6.教师讲述:赵丹、周璇等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三、课堂总结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旧的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19世纪
后半期,一批新式学堂先后在中国诞生。

1905年,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在中国近代如火如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诞生的近代报刊、文学艺术,激励了人民的革命斗争,也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❸板书设计➷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育事业——新式学堂的创办(京师大学堂)、科举制废除
↓新闻事业——《申报》《新青年》《解放日报》、商务印书馆

文学事业——《狂人日记》《阿Q 正传》《子夜》《雷雨》《家》《骆驼祥子》

艺术事业——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赵丹、周璇等艺术家和影视明星
❹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的了解和体会,讲述近代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同时引用了多种材料,并根据材料,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以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进而让学生养成“论从史出”的良好思维习惯。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注重对材料的数量、长短、深浅的把握,以便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