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两极格局的瓦解(苏东剧变) (一)东欧剧变
1、原因 (1)历史因素: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 影响,造成了政治经济上的严重困难。 (2)现实因素:受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造 成思想混乱,形势动荡。 2、概况(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 (1)波兰:1989年,第一个发生巨变的国家。 (2)德国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不能照搬别 模式。 (四)苏联解体的影响 1、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二、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局势 (一)多极化趋势加强 1、欧盟的成立 (1)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①时间: ②地点:
③目的: (2)欧盟正式成立 ①时间:1993年 ②意义:实力增强;地位提高 2、日本企图跻身政治大国
②危害:严重危害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 (三)总体局势的概况 1、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2、多极化只是一个趋势,多极化的格局尚未真正形 成。
(3)外部因素:西方国家长期的“和平演变”的策 略 2、概况
(1)1990年,苏共中央宣布放弃在国家中的领导地 位,实行多党制。 (2)1991年8月19日,“八一九事件”失败。 (3)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 (三) 苏东剧变的教训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尚不成熟。
2、社会主义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贫穷不是 社会主义。
(1)经济实力大增。
(2)政治上极力争取“入常”。
3、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1)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席 位,但经济陷入困境。 (2)拥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3)随着经济形势日益好转,国际地位大为改善。 4、和平崛起中的中国 (1)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2)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 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 的是( ) A.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变成了单极格局 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
• 约瑟夫· 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 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 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 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 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 ) •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 事实力并未削弱 •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 异常明显的优势 • 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 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 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 格局已接近形成
• 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 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 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 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 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 ) • A.区域统一的世界 • B.多元并存的世界 • C.欧洲协作的世界 • D.欧俄均衡的世界
势的发展。
两极格局解体后的国际形势:
⑴特点:
◆总趋势缓和;
◆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主题;
◆但地区冲突、局部战争和恐怖主义时有发生,
世界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⑵原因: ①“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失衡,导 致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一
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
教、领上等矛盾相继爆发。 ②美国施行强权政治,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 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 增加。
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二、“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 和平与动荡并存 1、和平: 2、动荡:
(1)原因: (2)表现:
①地区冲突、民族冲突不断:南斯拉夫内战等
②美国肆意发动战争:科索沃战争
③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2001年9.11事件
三、“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政治格局的含义:
是指在国际舞台上主要政治力量(大国或国家 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 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
(4)关注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6)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7)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搞好执政党的自身 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8)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 反对强权政治。
【问题探究】 如何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 义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 义遭受重大挫折。 ②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 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波兰(1989年) 东德并入西德,两德统一(1990年)
(4)原因:
(4)原因:
①内因:照搬苏联模式,阻碍了经济发 展,导致社会动荡。 ——根本原因
②外因: A、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 响; B、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
斯大林执政以来苏联形成了一整套高度集中的政治 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规定国家的 一切经济活动均由中央计划决定,经济结构单一、效益 低下、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严重束缚了劳动 人民和加盟共和国各地及各民族地区的积极性。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基本特点 : “一超多强”
西欧 俄
这几个国家为 何能成为世界 主要力量?说 明各区域之间 的关系?
日本
美
日
中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2、表现: 3、特点: 4、意义:
• 有助于扼制美国搞单极世界由它来“领导”国际 社会的图谋, •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 主化。
9、理论界通常称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 期。这一“交替”主要是指( )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D、由于是形态的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10、欧盟是( )
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 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4、历史上德国两次统一原因的共 同之处
(1)经济发达是基础 (2)民族凝聚力强 启示: (1)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2)血浓于水,要大力密切两岸经济文 化交流,消灭“距离感”
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D
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 B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 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D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B )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弊 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 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7、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②总趋势是多极化不断加强; ③多极化格局已经最终形成; ④目前存在美、欧、日、俄、中五个主要力量中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8、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错误路线和政策 D B.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C.民族矛盾尖锐 D.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课件7: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1)背景: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内容: ①经济改革(未打开局面)。 ②政治改革: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取代马克思主 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 实质: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 结果:引起人们思想混乱,导致苏东局势动荡。
2.苏联解体 (1)解体过程: (P116-117) ①1990年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决定实行 多党制和总统制。 ②各种思潮泛滥,党派林立,民族分离主义不断发展。
③1991年“八一九”事件 结果:苏共被排挤出国家政权,国家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实质:苏共企图挽救苏共执政地位的一次努力) ④1991年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建立“独联体”(最后一个 加入“独联体”的国家:格鲁吉亚),苏联解体。
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
熊熊燃烧中的纽约 世界贸易中心大楼
世贸大厦倒塌时, 四散奔逃的人群
ISIS恐怖分子处决人质
3.动荡的原因: ①“冷战”结束后,新的矛盾冲突出现。一些地区和国家, 长期被抑制的民族、种族、宗教和领土矛盾很快被激化。 ②美国为了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③国际恐怖主义泛滥。
(2)剧变表现
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美国《时代》 周刊曾用几个“10”概括了东欧六国的事态:“波兰变 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 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
问题1:东欧剧变的方式有哪些?实质是什么? 和平方式为主:波兰 并入方式为主:民主德国 流血方式为主:罗马尼亚
(5)苏联解体后,西方世界认为苏联解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断 言“社会主义国家的个体生命不会超过70年”。你对此怎么看? 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只表明苏联模式的社 会主义失败,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 ②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 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利用新闻媒介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破坏 社会主义声誉,宣传资产阶级价值观; 利用经济贸易、技术援助,诱压社会主义 国家接受西方条件; 利用“人权”问题干涉东欧各国的内政, 支持和扶植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动势力; 利用宗教势力煽动群众不满情绪、削弱社 会主义力。
1989年波兰 统一工人党 下台. 1990年波兰 团结工会主 席瓦文萨当 选波兰总统
(4)加速了欧洲一体化,为欧洲统一创 造条件
二、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一)世界形势
1、特点
①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②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总体趋于缓和的原因
(1)两极格局结束后,大国军事对抗与核军备 竞赛减弱 (2)第三世界不断壮大
(3)世界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3、动荡的原因
——《冷战后国际关系》
戈尔巴乔夫:19851991年苏共总书记
政治改革
戈尔巴乔夫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趋 于接近”,接着又从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 发展到推行西方的多党制。 这实际上是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造成 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 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了局 势动荡,直至苏联解体。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 2003年12月被捕,2006 年12月30日被处以绞刑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 上空印有镰刀和斧头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俄 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起
波黑战争
1992年至1995年进行的波黑战争导致28 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直接经济 损失450亿美元。与这些显而易见的损失相 比,战争在人们情感上造成的创伤更难医 治。一位外祖母是克罗地亚人的10岁女孩 用刀给自己放血,以便使身体里流淌的1/4 克罗地亚血统的血液被放掉,成为一个纯 正的塞尔维亚人。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 令人心碎,也足以反映出狭隘的民族意识 和残酷的种族仇杀所带来的心灵的扭曲。
第27课_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问题探究】何谓东欧剧变呢?东欧为什么会发生剧变?东欧剧变的具体情况如 何?带来怎样的影响? (1)原因: ①东欧各国照搬 苏联模式 ,受制于苏联(根本原因); ② 戈尔巴乔夫改革 的影响; ③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外部原因) ☆ 钱其琛(中国前外交部部长)回答《世界知识》记者的提问: ‚这些事件(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 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 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 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 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2)实质:__________________ 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波兰剧变 (3)典型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苏联解体 【问题探究】为何如此一泱泱大国,在1991年轰然倒塌?原因是 什么?带来怎样的影响? ⑴原因: ①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根本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 ② 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原因) ③“冷战”期间,与美国展开的军备竞赛,消耗了苏联的国力, 加剧了苏联国内的社会矛盾; 和平演变 ④西方国家长期推行的 的战略。(外部原因) ⑵标志: 1991年底
二、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 【问题探究】: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呈现怎样的特征? 原因和表现有哪些?
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1.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知识结构】一、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瓦解)1、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改革 。
(1)经济改革:因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
(2)政治改革(1988年):以“ ”取代 社会主义,提倡所谓“ ”和“ ”。
2、过程:①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 ,实行 。
② 年底,俄罗斯等11个共和国宣布成立 ,苏联解体。
3、影响:标志着两级格局的瓦解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1)美国: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美国为主导的 世界。
(2)其他国家: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欧 盟: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 正式签订了《 》目的是使欧洲 向纵深发展,成立欧洲 联盟。
年欧盟成立。
日 本:极力争取联合国 席位。
俄罗斯: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 力量。
随着国内 的不断好转,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中 国:致力于推动建立 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 ,维护世界和平。
2、当今世界格局基本特点:世界格局呈现出“ ”的局面, 趋势进一步发展。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3、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巩固训练】 1.“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
”该材料表明A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B .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C .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D .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2.阅读《A C .90年代增长与世界格局多极化有关 D .世界政治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3.A.C.从政府间合作到公众参与推动 D.是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4. 2004年5月1日1日欧盟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在欧盟扩大会议上说:“在今天,我们要欢迎欧盟大家庭里又多了11个新成员国和7500万新的欧盟人民。
必修一历史人教版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两极格局的瓦解
东欧剧变 (自20世纪80年代起) 1、原因: 内因:①历史原因:沿袭苏联高度集中的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②经济、政治原因:改革 成效不大,出现经济政治危机。外因:①苏 联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②西方 因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
3、表现: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社→资) 第一个发生剧变的是______ 波兰 德国统一:1990年
欧盟 :
日本: 世界经济大国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拥有与美国匹敌的 俄罗斯: 军事力量,经济不断好转
推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中国: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三、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3、特点:
世界格局呈现出: 1、“一超多强” 局面
2、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本章线索:
2、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爆发原因: (1)“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 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2)美国试 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3)国际恐怖主义的 威胁
3、动荡表现:
①局部地区争端——科索沃战争等
②美国轰炸南联盟
③恐怖主义泛滥——“9·11”事件
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厦遭受恐怖袭击
三、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表现:
(1)美国 (2)欧盟 (3)日本 (4)俄罗斯 (5)中国
为什么这个几个国家(地区)能够成为 主要的世界力量?
为什么这个几个国家(地区)能够成为 主要的世界力量?
美国:
唯一超级大国,综合国力无人能比 1993成立,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 高。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方法技巧☞两个阶段
“两个阶段”是指以苏联解体为界,世界政治格局由美苏 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方法技巧☞三个联系②
二指:联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发展 变化,说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出界苏有中盟面日呈本位国日代 现多两力国运。三现主严的本, 。极极地的动同足出义重经的随 化格冲振的时鼎美经动济崛着世 的局击兴兴,立、济摇霸起西纪 趋,了等起不的欧领。主,欧 势世美都、结局、域资地美和年
2、表现
原 因
美苏激烈的军备竞赛结束,国际局势趋 于缓和 a.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 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b.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 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 c.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缓 和
德国统一 国际裁军 (1)南斯拉夫解体
动 (2)北约轰炸南联盟 荡
27
课标要求: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 趋势加强的史实; 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东欧剧变
自主学习: 何谓”东欧剧变”?其实质是什么?发生剧变
的有哪些东欧国家?
实质(含义):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过程:①第一个:波兰 1989年 ②两德统一 1990年
•
认识:(1)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曲折,
并不是失败;(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结合国情, 以发展生产力以目的;(3)注重民主法制的完善和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合作探究:“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有哪些突出表现?原因是什么?
二.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 1、特征 总体上趋于缓和,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课件6: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2)1999年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1991年 南斯拉夫联邦分裂为五个独立国家。在南联 邦解体过程中,由于领土、财产和利益分割 上的矛盾以及原本存在的民族纠纷和宗教冲 突,各共和国间和各国内部的不同民族间先后发生规模不等的战争。 科索沃位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1980年后,以独立为目 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阿 族与塞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时有发生。
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 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宣 布在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 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但历 时不到60小时即宣告失败。
八一九事件是在苏联局势恶化,特别是《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 盟条约》即将签署之时,苏联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企图控制局 势而发动的。其失败的原因在于苏共已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 持,无法抵挡事件发生后,来自反对派以及国外势力的压力。
(3)日本:极力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谋求政治大国地 位。 (4)俄罗斯: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军事力量强大,经济 好转,国际地位的改善。 (5)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 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特点 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4.认识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仍然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
2.苏联解体
(1)原因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外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和美苏“冷战”的影响
(2)过程 a.1990年,苏共放弃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决定实行多党 制。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b.1991年的“819”事件加速了解体。 c.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领导人 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d.《阿拉木图宣言》----- 12月 21日,《阿拉木图宣言》的签 署,标志着苏联的完全解体。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
改变,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
荡。它是东欧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来自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2.东欧剧变的原因: 内因:照搬苏联模式; 忽视民主法制;
放弃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内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西方的“和平演变”。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3、表现: (1)东欧剧变: 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1989年民主德国政局大动荡,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 除柏林墙,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 的统一。
(2)苏联解体(1991)
直接原因: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②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 根本原因: 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
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3、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②总趋势是多极化不断加强; ③多极化格局已经最终形成; ④目前存在美、欧、日、俄、中五个主要力量中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4、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错误路线和政策 B.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C.民族矛盾尖锐 D.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但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3、特点:
4、认识:世界格局的多级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 级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5、世界新格局尚未出现的原因? 对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力量, 自身都处在较大的变化之中,一时间难以形 成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局面。 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材料三:2003年1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发表国 情咨文讲话中指责伊拉克隐瞒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并声称要在必要的时候动用武力解除伊拉克的武装。 目前,美国已在海湾陈兵十几万,2003年3月20日, 美国宣布对伊作战。 (3)材料三中美国执意对伊动武的目的是什么? ①直接目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
②但其真正目的是控制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 借此推行美国的全球战略,推行其强权政治和霸权 主义,确保美国在全球的利益。
(3)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
宗教纠纷
印度教派冲突场景
2006年2月28日夜,伊拉克 穆斯林圣地阿里· 哈迪清真寺 遭炸弹袭击引发的教派冲突已 造成379人死亡、458人受伤。
民族矛盾
五年来的血雨腥风,在巴以冲突中已有5000多人死亡。
霸权主义
1999年5月8日 中国驻南使馆遭三枚北约导弹袭击 。这是中 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袭击后的惨状。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东欧剧变
1.什么是东欧剧变?
社会性质。社会主义国家变成资本主义国家
2.东欧剧变的原因分析?
(1)内因:国内经济困难 (2)外因:受苏联改革的影响
波兰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中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80年代初,波兰政府为摆脱经济困境,大幅度提高肉类价格, 引发了许多城市的工人罢工,产生了以瓦文萨为首的团结工会; 团结工会得到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不断挑起罢工,导致局势 动荡。波兰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宣布全国进入“战时状态”, 使局势平稳下来。“战时状态”结束后,由于经济得不到根本 好转,局势继续动荡,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威信大为降低。 1989年,波党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工会多元化的方针,与团结 工会举行圆桌会议。会议达成了关于团结工会合法化、进行议 会大选等协议。在大选中,波党失利,团结工会获胜,组织政 府。团结工会上台,标志着波兰政治经济制度的剧变。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 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 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外交部前部长钱其琛
战后45年来,人民政权取得了一些成绩,……但 也犯了许多错误:忽视民族特点,照搬斯大林模式,对 教会和党外爱国力量政策过左,伤害了许多群众的感情 。党和国家机关越来越脱离群众,官僚主义蔓延,以及 经济政策的失误,造成社会气氛恶化,经济发展缓慢, 甚至停滞倒退,人民社会水平下降,党的威信丧尽,加 上教会力量大,西方传统文化在群众中影响深,以及西 方国家的政策等因素,终于在1988年爆发全面危机,反 对派(主要是团结工会)乘机崛起,全国一片混乱……
“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1、特点:
2、原因: 两极掩盖下的地区性矛盾日渐突出; 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世界多种经济政治力量的形成壮大; 恐怖主义势力泛滥。
《揭了盖子》
山姆大叔忙“坏”了
《美国的单边情结》
是保护还是践踏?
为什么这种优良 品种在其他国家 都养不活呢?
《难以嫁接》
《滑步共舞》
2001.9.11事件
塔利班炸毁1999年,科索沃战争,美国狂轰滥炸南联盟; 2001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
2001年,“9·11”事件发生; 2003年,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
美国为建立单极世界,在世 界上为所欲为,给世界和平构成 了严重的威胁。
南斯拉夫解体后,黑山和塞尔维亚组成 的南联盟共和国,反对科索沃省独立。而以 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实施军事打击,支 持科索沃独立。结果以南联盟战败而告终。
科索沃战争是美国为了独霸全球、利用 “北约”组织绕过联合国对主权国家南联盟 进行的一场非正义、反人道的战争。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知识结构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实质——社会制度的变化世苏联解体东欧现象——波兰剧变、德国统一纪剧变内因—放弃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原则之原因交外因—苏联的影响: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的原因世和平与动荡并存北约轰炸南联盟界“9.11”恐怖袭击格美国单极世界的主张局欧盟的建立与发展多极化趋势多极化日本跻身政治大国的行动的加强表现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当今世界格局基本特点:“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二.重难点解析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要明确东欧剧变的实质:“变”是指东欧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89年柏林墙拆除,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统一。
苏联解体重在理清线索: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八一九事件(1991年)──独联体成立(1991年12月),苏联完全解体。
2.多极化趋势(1)当今世界格局:一超多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多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欧盟”的成立、欧元的启用);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逐渐走出低谷;中国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等。
(2)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①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
世界公认的五大力量中心,即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和中国,这种“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标志着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②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取得重大进展,在全球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并全力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
俄罗斯开展全方位外交,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的地位。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含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执政党相继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东欧各国和苏联由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3、东欧剧变的典型代表波兰——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89年)民主德国——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完成两德统一的方式(1990年)注意:德国统一的方式——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和平方式完成国家统一4、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内部原因——东欧各国经济发展缓慢外部原因:受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5、苏联解体的过程(1)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1985——1988)(2)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偏离正确方向(1988——)①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的民主化、公开性。
使苏联改革走进误区、人们思想严重混乱。
②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民族矛盾激化,民族分离活动剧烈,苏联局势动荡(3)“八一九事件”加速苏联解体(1991年8月)(4)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完全解体(1991年底)6、苏联解体的原因直接原因(也即最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外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使各种矛盾激化;(有时可抽象地表达为: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7、苏联解体的影响①标志着美苏冷战局面结束、两极格局瓦解、雅尔塔体系崩溃;②使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剧;③使国际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损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重大挫折二、“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发展态势1、“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剧“一超”:指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多强”:指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努力推进多极化进程。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 杜勒斯曾针对美国 和平演变战略自信地宣称:“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 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 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 题。”
戈尔巴乔夫把“改革”成功的希望寄托于西方的 施舍。西方则趁此“良机”,提出各种苛刻的附加 条件,按西方当时的说法,就是“大改革多援助, 小改革少援助,不改革不援助”。 然而,西方的 援助只是一个“诱饵”。加紧对苏联实施“和平演 变”战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当时说:“美国的关 键战略利益不在于从经济上挽救莫斯科,而是要摧 毁苏联的共产主义制度。
第27课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剧变: 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 戈尔巴乔夫改革走进误区
(1) 原因 根本: 斯大林模式积累的矛盾和危机
外部: 西方的“和平演变” (2)时间、标志: 1991年 阿拉木图宣言 (3)主要影响:
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不管什么情况,法国将 对授权对伊拉克动武的决 议草案投反对票,如果绕开 联合国对伊动武,法国不 会参战。”
无辜的孩子
悲伤的老人
破碎的家庭
留恋的脚步
亲人的企盼
反战的呼声
知识整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世 界 格 局
世 界 形 势
两极格局瓦解, 总趋势:走向缓和 暂时“一超多强” 和平与动荡并存 多极化趋势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2001年,美国在我国近海频繁 进行空中侦察;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些事件充分说明( )
A、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坚持门户开放政策
C、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美国奉行政治经济全球化政策
——江泽民
世界新格局尚未出现的原因 对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力量, 自身都处在较大的变化之中,一时间难以形 成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局面。 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知识整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世 界 格 局 两极格局瓦解,暂时“一超多 强” 多极化趋势加强,
世 界 形 势
总趋势:走向缓和
和平与动荡并存
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 B、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 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D、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弊 )
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
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3.东欧剧变的过程:
经济困难 政局动荡 执政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政治多元化 反对派得势取得政权 制度质变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4、表现:
(1)东欧剧变: 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1989年民主德国政局大动荡,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 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 引发的。1991年南斯拉夫联邦分 裂为五个独立国家。在南联邦解 体过程中,由于领土、财产和利 益分割上的矛盾以及原本存在的民族纠纷和宗教冲 突,各共和国间和各国内部的不同民族间先后发生 规模不等的战争。 科索沃位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1980 年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 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阿族与塞族的矛盾日 益尖锐,冲突时有发生。
知识回顾:想一想,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导致
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的因素有哪些?
欧共体的建立;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美苏争霸削弱了彼此实力
1.东欧剧变的概念: 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
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
改变,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来越 广泛地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各国的动机也许 不尽一致,但是反对由某个国家主宰世界的意 愿则是相同的。 多强: 欧盟的建立和发展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原因:“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1)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
荡。它是东欧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使世界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2.东欧剧变的原因:
内因:放弃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困难
忽视民主法制
外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西方的“和平演变”
西方的和平演变
• 把意识形态的渗透放在首位,他们利用新闻媒介造 谣惑众,破坏社会主义声誉,宣传资产阶级价值观。 • 利用经济贸易、技术援助,诱压社会主义国家接受 西方条件。 • 利用所谓“人权”问题干涉东欧各国的内政,支持 和扶植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动势力。 • 利用宗教势力削弱社会主义力量和煽动群众不满情 绪。这些手段致使东欧国家共产党下台,政权变色。
5、理论界通常称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替” 主要是指( )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D、由于是形态的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6、欧盟是( )
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 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1999年3月24日晚,战争爆发,图为贝尔格莱德市中心 遭到轰炸。
1999年5月8日, 中国驻南大使馆被袭击。
在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妻子朱颖
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持续了78天
中国人民的反战游行
“9.11事件”指的是2001年9月11日恐怖 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 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2001年9月11日, 四架民航客机在美国的上空飞翔,然而这四 架飞机却被劫机犯无声无息地劫持。当美国 人刚刚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之时,纽约世贸 中心,连续发生撞机事件,世贸中心的摩天 大楼,轰然倒塌,化为一片废墟,造成了 3000多人丧生。
3、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②总趋势是多极化不断加强; ③多极化格局已经最终形成; ④目前存在美、欧、日、俄、中五个主要力量中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4、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错误路线和政策 B.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C.民族矛盾尖锐 D.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D、世界最大的国家政治组织
7、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处于“一超多强”向多极化发展的过渡阶段,对其正确的 表述是
①“一超”指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②“多强”指世界上还有其他几个力量中 心 ③多极化格局形成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 ④“一超多强”的局面标志着美 国单独主宰世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苏联解体的过程:
“八一九事件” ——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正式解体
影响:标志两极格局结束; 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严重挫折。
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只是表明苏联 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②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 帆风顺。
③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冷战”后国际形势特征: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总的趋势是缓和。
1、原因:
(1)“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 突.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2、表现:
(1)南斯拉夫解体 (2)北约轰炸南联盟 (3)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9·11事件
1990年庆祝德国统一嘉年华
苏联解体(1991)
大致历程及原因
苏联解体
根 本 原 因
直接原因
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经济改革 激化各种矛盾 政治改革
②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
到纠正.
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1)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 谓“民主化”和“公开性” (2)这样,戈尔巴乔夫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趋于接近”,接着又从 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发展到推行西方的多党制。 (3)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 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了局势动 荡,直至苏联解体。
(1)欧盟的建立及发展:
①背景:“冷战”的结束,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②过程: 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
了 《欧洲联盟条约》 ,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 1993年 展。 ,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③影响:随着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现在,旧的世界 格局已经打破,新 的格局尚未形成, 世界处于新旧格局 交替的动荡时期。
2、特点: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但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3、表现:(1)欧盟的建立及发展: (2)日本: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3)俄罗斯:政治上,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 军事上,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经济上,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 (4)中国 :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 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