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

合集下载

word版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TCAQ10201-2020

word版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TCAQ10201-2020

质量协会团体标准T/CAQ 10201—2020代替T/CAQ 10201—2016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Criteria for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2020-06-06 实施2020-03-06 发布中国质量协会发布T/CAQ 10201—2020目次前言......................................................................................... i n 引言. (IV)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活动程序要求 (1)4.1问题解决型课题 (1)4.1.1总则 (1)4.1.2选择课题 (2)4.1.2.1课题来源 (2)4.1.2.2选题要求 (2)4.1.3 现状调査 (2)4.1.4设定目标 (3)4.1.4.1目标来源 (3)4.1.4.2目标设定依据 (3)4.1.4.3目标设定要求 (3)4.1.5目标可行性论证 (3)4.1.6 原因分析 (3)4.1.7确定主要原因 (3)4.1.8制定对策 (4)4.1.9对策实施 (4)4.1.10 效果检査 (4)4.1.11制定巩固措施 (4)4.1.12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4)4.2创新型课题 (4)4.2.1总则 (4)4.2.2选择课题 (5)4.2.2.1课题来源 (5)4.2.2.2选题要求 (5)4.2.3设定目标及目标可行性论证 (5)4.2.3.1 设定目标 (5)4.2.3.2目标可行性论证 (5)T/CAQ 10201—20204.2.4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6)4.2.4.1提出方案 (6)4.2.4.2确定最佳方案 (6)4.2.5制定对策 (6)4.2.6对策实施 (6)4.2.7 效果检査 (6)4.2.8标准化 (6)4.2.9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6)附录A(资料性附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常用统计方法汇总表 (7)附录B (资料性附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评审表 (8)参考文献 (11)T/CAQ 10201—2020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QC活动准则要点解读常见问题(2018新国标)

QC活动准则要点解读常见问题(2018新国标)

3.3问题解决性课题:小组针对已经发生不合格或不满意的生产、服务或管理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质量改进,所选择的质量管理小组课题.注:问题解决性课题包括现场型、服务型、攻关性、管理型4种类型.a)现场型:以稳定生产工序质量,改进产品、服务、工作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现场环境等为选题范围的课题.b)服务型: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为选题范围的课题.c)攻关型:以解决技术关键问题为选题范围的课题.d)管理型:以提高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选题范围的课题.3.4创新性课题:小组针对现有的技术、工艺、技能和方法等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运用新的思维研制新产品、服务、项目、方法,所选择的质量管理小组课题.4.1问题解决型课题4.1.1 总则:问题解决性课题目标根据来源不同分为自定目标和指令性目标.【要点解读】1.活动程序图的变化:将自定目标课题与指令性目标课题两种情况的活动程序图“合二为一”. 2.“效果检查”,若未达到课题目标,不是必须回到“原因分析”这一步,而是借用“原因分析”字义,分析未达到课题目标的原因,是计划阶段哪一步骤的问题,便从哪一步开始新一轮PDCA循环.3.指令性目标通常是指QC小组把自己不能改变的相关要求定为目标,包括:上级以指令形式下达给小组的目标;小组直接选定的上级考核指标;强制性标准;与顾客签订合同的要求等. 【常见问题】自定目标是先现状调查再设定目标,指令性课题是先设定目标再做可行性分析.4.1.2选题来源:针对存在问题及改进对象,小组应结合实际,选择适宜的课题.课题来源一般有:指令性课题、指导性课题、自选性课题.小组自选课题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落实组织方针、目标的关键点2.在质量、效率、成本、安全、环保等方面存在问题3.内、外部顾客的意见和期望4.1.2.2小组选题要求:1.小组能力范围内,课题宜小不宜大2.课题名称直接,尽可能表达课题的特性值3.选题理由明确、简洁.【要点解读】1.指导性课题是Qc小组活动主管部门将上级关注的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分解成具体的问题予以公布,小组从中选择适宜的课题开展活动.2小组选择课题应该是小组成员技术上能做到、管理上能协调的,小组成员有能力完成课题活动的全过程.【常见问题】1.课题综合性强,不是小组成员力所能及的.2.课题名称只是定性描述,没用特性值表达. 3.课题名称不简练,例如采用了“手段+目的”的形式.4.选题理由多、不直截了当.4.1.3现状调查,为了解问题的现状和严重程度,小组应进行现状调查1.把握问题现状,找出问题症结,确定改进方向和程度2.为目标设定和原因分析提供依据3.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分层和整理4.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具有客观性、可比性、时效性和全面性.【要点解读】2.现状调查的作用是通过充分收集有关课题的数据和事实,并恰当进行分层整理,说明课题的具体状态,直至找到课题的具体症结,以便为课题目标的设定和原因分析提供依据.3.对于提供数据的“客观性”指实际测量或记录的真实数据;“可比性”指数据的特性和计量单位应一致、可比;“时效性”指收集的数据能真实反映现状;“全面性”指多维度把握课题的状态数据,以及不局限于已有统计数据,也要重视到现场实地测量数据.4.该步骤中表述的“问题”,应理解为“课题【常见问题】1.对反映课题现状的数据挖掘不够充分,分层不够全面和深入.2.收集的数据不是课题当前状态的数据,而是小组成员根据经验分析的造成课题原因的数据.4.1.4设定目标.目标来源,根据所选课题,小组应设定活动目标,以掌握课题解决的程度,并为效果检查提供依据.课题目标来源:1.自定目标.小组明确课题改进程度,由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的目标;2.指令性目标.上级下达给小组的课题目标或小组直接选择上级考核指标作为目标.4.1.4.2目标设定依据:1.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或要求2.顾客需求3.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4.小组曾经接近或达到的最好水平5.针对问题或问题症结,预计问题解决的程度,测算小组将达到的水平.4.1.4.3 目标设定要求:目标设定应与小组活动课题相一致,并满足如下要求:1.目标数量不宜多2.目标可测量3. 目标具有挑战性.4.1.4.4 目标可行性分析:指令性目标应在选题后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目标可行性分析可考虑:1. 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2.小组曾经接近或达到的最好水平3.针对问题或问题症结,预计问题解决的程度,测算小组将达到的水平.【要点解读】2.《准则》中“4.1.4.2目标设定依据”及“4.1.4.3目标设定要求”,都是针对自定目标值的;“4.1.4.4目标可行性分析”则是针对指令性目标值的..3.关于《准则》中4.1.4.2的e)中“问题”的理解:(1)“针对问题或问题症结”中的“问题”,应是指课题;(2)“预计问题解决的程度”中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指课题的症结,如果现状调查中不能找出课题的症结,“问题”便是指课题.4.进行指令性目标课题的目标可行性分析时应注意(1)与自定目标值的现状调查步骤一样要收集数据,把握课题当前状态,找出课题症结;(2)与现状调查不同之处,是对指令性目标值进行测算分析时,可不受课题症结的限制.【常见问题】1.目标设定没有根据现状调查的相关数据设定,而是根据经验先设定目标再推算课题或课题症结的解决程度.2.对指令性目标课题,将可行性分析与现状调查相混淆:用指令性目标直接推算课题症结的解决程度,而不考虑症结以外的其他问题.4.1.5 原因分析应符合以下要求1.针对问题或问题症结进行原因分析2.问题和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清晰,逻辑关系紧密3.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考虑,以充分展示生产问题的原因,避免遗漏4.将每一条原因分析到末端,以便直接采取对策5.正确应用适宜的统计方法.【要点解读】1.“问题或问题症结”的说明:(1)前一个“问题”可以是指课题(在找不出课题症结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在指令性目标值可行性分析中的症结之外,需要解决的次要问题.(2)“问题症结”中的“问题”,仅指课题.2.“逻辑关系”可以是因果关系,也可以是包含关系;“逻辑关系紧密”则指原因是逐层展开的. 3.末端原因应是很具体的、可以针对其直接采取治本对策的原因.【常见问题】1.分析原因针对的对象不正确.在已找出课题症结的情况下,还针对课题分析原因.2.分析原因未分析到真正的末端原因.3.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混乱,如因果关系颠倒.4.1.6 确认主要原因,小组应依据数据和事实,针对末端原因,客观地确定主要原因:1.收集所有的末端原因,识别并排除小组能力范围以外的原因2.对每个末端原因进行逐条确认,必要时可制定要因确认计划3.依据末端原因对问题或问题症结影响程度判断是否为主要原因4.判定方式为现场测量、试验及调查分析.【要点解读】1.对小组能力范围内的所有末端原因都要进行确认.是否制定要因确认计划,可由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既非“不要”,也非“必须”.2.判断是否为主要原因的依据只能是末端原因对问题或问题症结的影响程度,影响程度大即为要因,影响程度小即为非要因3.c)中所指的“问题”可以是课题,也可以是目标可行性分析中需要解决的次要问题;而“问题症结”则是指课题症结.【常见问题】1.分析末端原因对问题或问题症结影响程度缺少相关事实和数据,仅进行定性分析、理论推导;或将全部末端原因先凭经验区分为要因和非要因,“要因”中的事实和数据具体翔实,“非要因”中则缺少事实和数据.2.仅将末端原因的数据与确认标准进行比较,符合标准即为非要因,不符合标准即为要因.3.只分析末端原因对前一层级原因的影响程度,来判定该末端原因是否为问题或问题症结的主要原因.4.在分析末端原因对问题或问题症结的影响程度时产生混乱.收集的是末端原因与问题的关联数据,却判定为末端原因对症结的影响程度.4.1.7 制定对策:1.针对主要原因逐条制定对策2.必要时,提出对策的多种方案,并进行对策效果的评价和选择3.按5W1H制定对策表,对策明确、对策目标可测量、措施具体.注:5W1H即What(对策)、Why(目标)、Who(负责人)、Where(地点)、When(时间)、How(措施).【要点解读】1.“必要时”是指,要不要针对每条主要原因提出不同对策,并进行对策的综合评价和比较选择,应由小组根据每条主要原因的实际情况决定.2.对策目标必须可测量、可检查;它与课题目标没有直接关系,只与对策所针对的主要原因状态相关联,即将主要原因改善到什么程度的具体可测量可检查的描述.3.措施是对策的具体展开,应具有可操作性.【常见问题】1.对策目标只是定性描述,不可测量或检查;有的是用课题的目标直接替代对策目标,或者是将课题目标分阶段化作为对策目标,致逻辑混乱.2.“对策”与措施混淆,对策不简练,措施不具体.4.1.8 对策实施:1.按照对策表逐条实施对策,并对对策目标进行比较,确认对策效果和有效性2.当对策未达到对应的目标时,应修改措施并按新的措施实施3.必要时,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要点解读】1.应按对策表中的具体措施实施每项对策;每项对策实施完毕,应及时收集数据,确认对策目标是否达到.2.当对策目标未达到时,应对该对策的具体措施做出调整或修改,然后再实施,再确认实施效果.3.是否需要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成本、环保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小组应根据课题和对策的实际情况决定.常见问题1.对策实施效果缺少具体数据、没有具体时间.2.实施效果只强调与实施前比较,而未与对策目标比较.3.实施效果收集数据的时长与课题效果检查时长相混淆.4.1.9 效果检查:1.检查小组设定的课题目标是否完成2.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对比,判断改善程度3.必要时,确认小组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点解读】1.效果检查的对象是两个:一是课题的目标是否达到;二是对策实施前的现状是否得到明显改善.2.是否计算小组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QC小组根据课题活动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常见问题】1.在所有对策还未实施完毕并达到对策目标时,就开始收集效果检查的数据.2.效果检查时收集数据的时间段与现状调查时收集数据的时间长度不一致,可比性差.4.1.10 制定巩固措施:1.将对策表中通过实施证明有效的措施经主管部门批准,纳入相关标准,如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等2.必要时,对巩固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跟踪.【要点解读】1.巩固措施的内容必须是被活动证明有效的措施;巩固的方式必须是通过将这些有效措施分门别类纳入相关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这些标准和制度可以是企业层级的,也可以是部门乃至班组层级的.2.小组成员应结合课题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要设定巩固期,对巩固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跟踪.【常见问题】1.未能将实施有效的具体措施纳入相关标准.2.将小组活动后行政方面继续跟进的工作与巩固措施相混淆.4.1.11 总结和下一步打算,小组对活动全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打算.包括:1.针对专业技术、管理方面和小组成员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2. 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次活动课题.【要点解读】小组应结合课题活动实际,实事求是地总结小组成员在专业技术管理方法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哪些提高和不足.【常见问题】1.没有针对课题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而是套用某些模板.2.小组总结文字多、数据少.4.2 创新型课题【要点解读】创新型课题的活动程序第三步“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比以往提法上少了“各种”二字,可以理解为不强调必须有多个总体方案4.2.2 选择课题4.2.2.1 选题来源:小组针对现有的技术、工艺、技能、方法等无法实现或满足工作任务的实际需求,运用新思维选择的创新课题.4.2.2.2 选题要求:1.针对需求,借鉴查新不同行业或类似专业中的知识、信息、技术、经验等,研制(发)新的产品、服务、方法、软件、工具及设备等2.课题名称应直接描述研制对象3.必要时,论证课题的可行性.【要点解读】1.借鉴查新是创新型课题的重要基础,借鉴的对象,包括本专业或类似专业已有的文献:国内外已有的实际技术,经验,以及自然现象,身边事物等.借鉴的内容为创新型课题的目标设定和提出方案提依据2.课题名称应直接描述研制(发)的产品、服务、方法、软件工具及设备等.3.如果借鉴的内容具体单一,可以针对借鉴内容直接确定课题4.由小组成员根据课题实际,自行决定是否需要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常见问题】1.课题针对的是当前存在的问题,没有针对需求.选题时的查新只是查无,没有可借鉴的内容.3.借鉴查新中只概括提及相关文献,而没有指出借鉴的具体内容. 4.2.3 设定目标及目标可行性分析4.2.3.1 设定目标:小组围绕课题目的设定目标,目标设定应满足以下要求:1.与课题所达到的目的保持一致;2.将课题目的转化为可测量的课题目标;3.目标设定不宜多.4.2.3.2 目标可行性分析,小组应针对设定的课题目标,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1.将借鉴的相关数据与设定目标值进行对比和分析;2.分析小组拥有的资源、具备的能力与课题的难易程度;3. 依据事实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与判断.【要点解读】1.课题目标尽可能是一个;如果有两个目标值是相互制约的,也可以设定两个目标值,不要把新产品功能参数列为课题目标2.可以将借鉴对象的实际效果或借鉴相关数据的理论推导作为设定课题目标的依据【常见问题】1.目标与课题所要达到的目的不一致2.目标不可测量,也不可检查.3.目标过多,且相互间有关联关系4.目标可行性分析无可借鉴的相关数据作依据;仅提供资源保障条件,且只是定性描述.4.2.4 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4.2.4.1 提出方案:1.提出可能达到预定目标的各种方案,并对所有的方案进行整理2. 方案包括总体方案与分级方案,总体方案应具有创新性和相对独立性;分级方案应具有可比性,以供比较和选择.4.2.4.2 确定最佳方案:小组对所有整理后的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价,确定最佳方案:1.方案分解应逐层展开到可以实施的具体方案2.方案评价应用事实和数据对经过整理的方案进行逐一分析和论证3. 方案确定方式包括现场测量、试验和调查分析.【要点解读】1.针对课题目标提出可能达到预定目标的各种方案,并对所有的方案进行整理.这里的各种方案不特指总体方案,包括总体方案和分级方案2.提出总体方案应注意:(1)总体方案的数量无限定,可结合所选课题和借鉴的内容确定个或多个总体方案.(2)不管提出几个总体方案,都必须具有创新性(这是创新型课题的本质特征).创新性应体现在总体方案的核心技术(或称关键技术)方面.(3)如果总体方案是多个,各方案之间应是相对独立的.这种相对独立性,是指每个方案的核心技术是不同的,相互独立.3.分级方案是指把选定的将要实施的总体方案进行分解.总体方案分解时应注意:(1)要逐层展开细化;(2)展开细化到多少级,没有统一规定,但应展开到可实施的具体方案;(3)每一级的多个分级方案应该具有可比性,以供比较和选择.4.确定最佳方案,是在总体方案或分级方案有多个时,应用事实和数据对其进行科学分析与综合评价,方式包括现场测量、试验和调查分析.【常见问题】1.提出的总体方案与借鉴信息不一致.2.总体方案中有的不具备创新性和相对独立性.3.方案分解不彻底,未将最佳总体方案逐级分解细化为可以具体实施的方案.4.对方案的评价、选择缺少事实和数据依据,只是定性分析方案的优缺点.4.2.5 制定对策:1.针对在最佳方案分解中确定的可实施的具体方案,逐项制定对策2.按5W1H制定对策表,对策明确、对策目标可测量、措施具体.【要点解读】1.“最佳方案”是指总体方案;“具体方案”是指最佳总体方案分解至最末一级的方案,也就是对策表中的“对策”(5W1H).2.若研发的是新产品或新系统,可将产品的组装调试,系统的整合、试运行纳入对策表.【常见问题】1.对策表中的对策与选定的最佳方案的末一级方案不一致.2.对策目标不可测量,措施不具体.4.2.6 对策实施:1. 按照制定的对策表逐条实施方案;2. 每条方案措施实施后,检查相应方案目标的实施效果及其有效性,必要时应调整、修正措施;3.必要时,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要点解读】1.a)、b)中的方案均是指对策表中的对策.2.当对策目标未达到时,应对该对策的具体措施做出调整或修改,然后再实施,再确认实施效果.3.是否需要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应根据课题和对策的实际情况决定.【常见问题】1.没有按照制定的对策表逐条实施方案.2.对策实施效果缺少具体数据、没有具体时间.3.没有逐条确认对策目标完成情况,而是检查课题总目标实现情况,或者到效果检查阶段直接检查课题的总体效果.4.2.7 效果检查:1.检查小组设定的目标,确认课题目标的完成情况;2.必要时,确认小组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点解读】1.所有对策实施完成并达到对策目标后,小组成员要收集数据检查课题目标是否达到.2.是否需要计算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小组根据课题情况自行决定.【常见问题】1.没有与目标值进行对比,确认目标是否达到.2.计算经济效益不实事求是.4.2.8 标准化,小组应对创新成果的推广意义和价值进行评价:1.对有推广价值、经实践证明有效的创新成果进行标准化,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图纸、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或管理制度等;2.对专项或一次性的创新成果,将创新过程相关材料存档备案. 【要点解读】1.对创新需求在行业内具有普遍性、创新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并经实践证明有效的,要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包括设计图纸、工艺文件操作规程)或管理制度.2.对创新需求不具普遍性的专项或一次性的创新成果,将创新过程相关材料整理归档,以供使用中参考【常见问题】1.标准化形式不具体.2.将成果应用推广、获得的奖励和申请的专利等作为标准化的内容.4.2.9 总结和下一步打算,小组应对活动全过程进行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打算.包括:1.从创新角度对在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小组成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找出小组活动的创新特色与不足;2.继续选择新的课题开展改进和创新活动.【要点解读】小组应结合课题活动实际,实事求是地总结小组成员在专业技术管理方法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哪些提高和不足【常见问题】总结没有根据小组创新课题的实际进行,没有总结出创新过程的特色和不足之处.QC小组活动分几类?问题解决程序一样么?分2类,“创新型”和“问题解决型”小组的.不一样.1.他们立意不同,2.过程不同,3.结果不同4.方法方面为什么现状调查:找出问题的症结,为确定目标值提供依据. 什么情况下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当目标是指令性目标时,因为指令性目标的QC小组直接按照上级指令要求设定目标,活动目标明确,因此不需要进行现状调查,而是需要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什么是指令性目标?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需要,以行政指令的形式向QC 小组下达的课题,这种课题通常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公关性的课题. 原因分析有几种工具?因果图,竖图,关联图.怎样描述实施过程?把每条对策的具体实施时间、参加人员、活动地点与具体怎么做的,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克服的,花了多少费用都加以记录,以便为以后整理成果报告提供依据.经济效益如何计算?实事求是,千万不可夸大.一般计算时间不超过活动期(包括巩固期).计算出的经济效益还应该减去本课题活动中的耗费,才能得出QC小组本次活动课题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统计方法分为几类?有哪些特征?统计方法分描述性和推断类两类;1)、描述性: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2)、推断类:在对统计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析、解释和作出推断性结论.波动有几种?其主要特点是什么?波动分为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两类;1、正常波动:随机特点.大量存在、影响很小、消除难度大、经济代价高.(2)、异常波动:系统特点.不经常发生、一旦发生影响较大、容易查明原因、容易预防和消除.分布有几类?常见的分布有哪几种?分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连续型分布,常见的有正态分布;另一种是离散型分布,常见的有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的主要影响参数有几个?是什么?正态分布的主要影响参数有2个,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统计数据数分几类?分别服从于什么分布?统计特征数分2类.(1)、计量数据,服从于正态分布;(2)、计数数据的计件数据符合二项式分布,记点属于泊松分布.统计特征数分几类?一类是表示数据的集中位置的,如样本平均值样本中位数;一类是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如样本极差,样本标准偏差等不合格品数、不合格数、不合格率属什么数据?不合格品数属计件;不合格数属计点;不合格率属计件;表示集中位置,分散程度的数据分别有哪些?表示集中位置:平均值和中位数;表示分散程序:方差、标准偏差和极差.什么是两类错误和风险?表现形式是什么?1.弃真,是把质量好的产品作为坏的处理,这类风险是企业风险.2取伪,是把质量坏的产品作为好的处理,这类风险是用户风险.即可用数理统计,又可用于统计分析:调查表、分层发调查表分几类?分别是什么?1 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2.缺陷位置调查表;3.质量分布调查表;4.矩阵调查表分层法的特点:常用于归纳作整理所收集到的统计数据,把错综复杂和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汇总后,使之能更确切的反映客观事实.怎样进行分层:按操作人员进行分层;按机器设备分层;按作业方法分层;按原材料零部件进行分层;按时间分层;按测量、检查分层;按环境分层;按缺陷分层小组活动哪几步可以用头脑风暴:选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按对策实施、制定巩固措施头脑风暴注意什么?有不同意见如何处理?采用会议的方式;要记录不同的意见,不要强求统一,不要批评表扬.有不同意见,要全部保留排列图依据什么原则排列?不同分层标志的数据可以在一张图上排列么?最重要到最次要.总体、样本:总体指某次统计分析中研究对象的全体又称母体;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要对其进行分析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子体.。

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

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

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一、确定QC质量管理小组的目标和任务1.了解和研究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QC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责和权力;2.建立和完善QC质量管理小组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3.明确QC质量管理小组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年度计划和月度工作计划。

二、建立QC质量管理小组的组织架构1.设定QC质量管理小组的组织架构和成员职责,确保每个岗位的职责明确;2.选派一名负责人,负责协调和管理QC质量管理小组的日常工作;3.成立各类专业小组,根据需要设立质量改进小组、问题解决小组、培训小组等。

三、制定QC质量管理小组的工作流程1.确定QC质量管理小组的例会周期和时间,保证专门的时间段用于小组工作;2.规范小组成员的工作程序和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3.设立工作报告和总结的机制,每季度进行结果总结和汇报。

四、制定QC质量管理小组的工作计划和任务1.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明确在该年度内需要完成的任务和项目;2.制定月度工作计划和目标,确保小组的工作稳步推进;3.制定质量改进计划和措施,根据质量问题和需求,推动企业持续改进。

五、制定QC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责和权力1.确定QC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责和工作范围,明确小组的职能和责任;2.给予小组成员必要的职权,确保小组的决策和改进能够得到有效执行;3.鼓励小组成员参与公司质量管理相关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六、建立QC质量管理小组的互动交流机制1.定期组织例会和座谈会,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传达和分享关于质量管理的信息;3.互相借鉴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和经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七、确立QC质量管理小组的激励机制1.对小组成员根据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和考核,提供积极向上的激励;2.鼓励小组成员提出优化建议和创新想法,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3.加强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培养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

八、建立QC质量管理小组的培训计划1.根据小组成员的专业需求,开展相关的培训和学习计划;2.鼓励小组成员参与外部质量管理和领导力的培训课程;3.组织内部培训和讲座,促进小组成员的继续学习和提高。

质协QC管理小组活动准则培训

质协QC管理小组活动准则培训
中国质量协会
基本原则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全员参与
组织内的全体员工自愿组成、积极参与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小组活动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发挥每一个 成员的积极性和作用。 b)持续改进
为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提升组织管理水平,质量管理小组应开展长期有效、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和创新 活动。 c)遵循PDCA循环
质量管理小组是各岗位员工自主参与质量管理、质量改进和创新的有效形式。开展质量 管理组活动是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升组织绩 效的有效途径。
资料性附录为质量管理小组应用常用统计方法及活动现场、成果发表评审提供参考。附 录A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常用统计方法汇总表,附录B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评审表。
a) 自定目标。小组明确课题改进程度,由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的目标;
b) 指令性目标。上级下达给小组的课题目标或小组直接选择上级考核指标作为目标。
注意点:收集的数据的客观性、可比性、时效性、全面性
中国质量协会
四、活动程序要求
4.1.4 .2 目标设定依据 小组自定目标可考虑:
a)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或要求; b)顾客需求; c)国内同行先进水平; d)小组曾经接近或达到的最好水平; e)针对问题或问题症结,预计问题解决的程度,测算小组将达到的水平。 4.1.4 .3 目标设定要求 目标设定应与小组活动课题相一致,并满足如下要求: a)目标数量不宜多; b)目标可测量; c)目标具有挑战性。
中国质量协会

三、术语和定义
GB/T 19000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质量管理小组 quality control circle
由生产、服务及管理等工作岗位的员工自愿结合,围绕组织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 进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环境、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团队。 注:质量管理小组亦称QC小组。

中质协《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QC成果分类

中质协《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QC成果分类

中质协《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QC成果分类XX市XX(公司)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方案为全面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职工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小组)活动,激发员工参与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员工奋发进取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不断改进质量的思想意识,根据省局(公司)开展QC小组活动要求,结合XX烟草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想以课堂教学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居多线,以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为大力推进载体,以同时实现“注重、改良、新颖、有效率”的目标为工作方向,著重效果、坚实大力推进,从而达至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改良工作质量,提升经济效益、推动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QC小组活动的目标任务以促进QC成果转化和应用为目标,以生产和服务现场为活动重点,以应用成熟技术、引进新技术为主要途径,围绕市局(公司)发展战略,开展质量改进、创新和技术革新,把问题点作为改进点,把改进点作为创新点。

各部门、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选题立项,鼓励选择创新型、攻关型课题。

三、非政府机构为并使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经研究同意,设立QC小组活动领导小组组短:组员: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QC小组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企业管理科,由XX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QC小组活动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QC小组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职责:1.负责QC小组的注册登记、审核、批准工作;2.负责管理定期展开监督QC小组活动的实行情况。

并对小组的活动提供更多业务指导。

3.负责竞赛活动评比中的科技攻关项目建成评比;4.负责管理QC小组成果的评审、表扬奖励工作;5.负责向市局(公司)推荐优秀QC小组成果。

QC小组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1.负责QC小组的注册登记和初步审核工作;2.展开日常业务的检查和指导工作;3.协助领导小组对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表彰奖励等工作;4.负责管理向市局(公司)上报优秀成果的所推荐资料。

qc小组评价准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qc小组评价准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qc小组评价准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是文章中的开头部分,旨在介绍qc小组评价准则这个主题的背景和概念。

可以按照以下内容进行撰写:概述在现代软件开发中,质量保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许多组织都会成立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小组来进行评价和改进。

QC小组评价准则是指QC小组在评价软件质量时所依据的一系列准则和标准。

这些准则和标准是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根据多年的实践总结和研究得出的。

通过遵循这些准则,可以帮助QC小组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估软件的质量,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本文将对QC小组评价准则进行详细介绍和解析。

首先,将对文章的结构和目的进行说明。

其次,将逐一介绍准则一、准则二和准则三,并解释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最后,将对这些准则进行总结,提供一些实践经验和建议供读者参考。

通过学习和应用QC小组评价准则,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软件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技巧,进而提升产品的质量。

同时,也能够为QC 小组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软件开发过程的不断改进和优化。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文章的结构,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文的内容。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拓展,以下是一个示例:文章结构部分是为了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主要内容安排。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1. 引言)是文章的开篇,将介绍qc小组评价准则的背景和意义,引导读者进入主题。

在引言中,我们将概述本文的目的和文章结构,并简要说明qc小组评价准则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2. 正文)详细阐述qc小组评价准则的内容。

正文将分为准则一、准则二和准则三三个小节,每个小节将详细介绍一个评价准则的定义和要求,并给出相关示例和建议。

在每个小节的结尾,将对该准则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和归纳,为读者提供清晰的理解和应用指导。

结论部分(3. 结论)对整篇文章中所介绍的qc小组评价准则进行总结和归纳。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解读(问题、创新)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解读(问题、创新)
【常见问题】 : 1、开展活动不普及,小组成员参与活动人很少 2、小组活动断断续续,在成果报告上作文章 3、不重视活动的科学性
3
第二部分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
由四大部分组成: 1、范围 2、规范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活动程序要求
其中分两大类课题进行阐述
4
4.1 问题解决型课题 4.1.1 总则 【要点解读】
9
【常见问题】 1、课题太大,综合性很强。 2、课题不是小组成员力所能及的。 3、课题名称不简练,是“手段+目的”式。 4、课题名称只是定性描述。 5、选题理由不直接了当。
10
4.1.3 现状调查 【要点解读】 1、这是自定目标值的课题活动的第二步。指令性目标值的课题活动步骤中没有 这一步。 2、这一步的作用,就是通过收集数据与事实,说明课题当前的具体状态,直至找 到课题的症结,以便为课题目标值的设定和分析原因提供依据。 3、数据的“客观性”,指实际测量或记录的真实数据;“全面性”指多维度把握 课题的状态数据,以及不局限于已有统计数据,而且重视到现场实地测量数据。 4、这一条中提出的“问题”,应理解为“课题”。
11
【常见问题】 1、对反映课题现状的数据挖掘不够充分。 2、将小组成员根据经验分析得出的涉及造成课题(问题)原因的数据,与反映 课题当前状态的数据相混淆。 3、排列图使用不正确。
12
4.1.4 设定目标 【要点解读】 1、这一步是自定目标值的课题活动的第三步;对于指令性目标值的课题而言 则是第二步。 2、其中4.1.4.2目标设定依据及4.1.4.3目标设定要求,都是针对自定目标值的; 4.1.4.4目标可行性分析则是针对指令性目标值的。 3、关于4.1.4.2中的e)条中“问题”的理解: (1)“针对问题或问题症结”中的“问题”,应是指课题; (2)“预计问题解决的程度”中的“问题”则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现 状调查”中找出了课题的症结,“问题”便是指症结;如果现状调查中没有找出 问题的症结,“问题”便是指课题。

QC小组活动程序指南

QC小组活动程序指南

QC小组活动程序指南引言QC〔Quality Control〕小组是负责质量控制的团队,在工程开发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QC小组成员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相关活动。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QC小组的活动程序及相应的流程。

活动程序1. 每周例会•每周定期召开QC小组例会•确定每周的活动安排和目标•确认并分配成员的任务和职责2. 工程质量评估•对工程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检查•检查工程文档、代码和其他工作成果的质量•提出改良意见和建议,保证工程到达高质量的标准3. 制定和改良质量控制流程•根据工程需求,制定适合的质量控制流程•不断改良并调整流程,以提高质量控制效果和工程管理效率4. 编写测试用例和进行测试•根据工程需求,编写详细的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用例,并记录测试结果•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改良建议5. 问题跟踪和解决•记录和跟踪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分析问题的原因,并及时解决或协助解决问题•追踪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6. 质量培训和知识共享•定期组织质量培训活动,提高QC小组成员的技能水平•持续推动知识共享和经验分享,以促进团队的学习和进步流程图以下为QC小组活动程序的流程图:QC活动程序流程图QC活动程序流程图结论QC小组活动程序的标准化和流程化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提高团队效率至关重要。

通过每周例会、质量评估、制定流程、编写测试用例、问题跟踪和培训知识共享等活动,QC小组能够全面负责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

同时,定期的沟通和协作也能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为工程的成功提供有力的支持。

请注意:本文档仅为QC小组活动程序的指南,具体的操作细节和流程需要根据具体工程和团队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2020版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2020版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2020版China Quality n Group StandardT/CAQ-2020Replaces T/CAQ121-216XXX Circle ActivitiesPublished on March 6.2020.implemented on June 6.2020 by China Quality n.Table of Contents:Preface。

IIIXXX。

IV1.XXX。

12.XXX。

13.XXX and ns。

44.Activity re Requirements。

4.14.1.1 General Rules。

44.1.2 XXX。

4.1.2.1 XXX。

2The China Quality n has released a new group standard。

T/CAQ-2020.XXX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and was published on March 6.2020.with XXX 6.2020.The standard covers a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the XXX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and activity res。

It also includes XXX.XXX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are effective。

it is XXX and how to source them.Overall。

this new standard is an XXX.4.1.2.2 选题要求本章节主要介绍选题要求,包括选题的范围、选题的目的和选题的依据等。

在选题时,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和研究的可行性,确保选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QC小组

QC小组
计方法及活动现场、成果发表评审提供参考 。 附录 A 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常用统计方法汇 总表,附录 B 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评审表 。
Tianjin | 2017
Tianjin | 2017
0.2
基本原则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 )全员参与
组织内的全体员 工 自愿组成、积极参与群众 性质量 管理活动,小组活动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发 挥 每 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作用 。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tianjin2017tianjin201733术语和定义31质量管理小组qualitycontrolcircle由生产服务及管理等工作岗位的员工自愿结合围绕组织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环境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团队
Tianjin | 2017
4 活动程序要求
4.1.7制定对策
小组制定对策应: a)针对主要原因逐条制定对策; b)必要时,提出对策的多种方案,并进行对策效果的评价 和选择; c)按 5WIH 制定对策表,对策明确、对策目标可测量、措 施具体。
Tianjin | 2017 注: 5WIH 即 Wh a t ( 对策) 、Why( 目标)、Who( 负责人)、 Wh ere( 地点 )、When( 时间 )、H ow( 措施) Tianjin | 2017
Tianjin | 2017
4 活动程序要求
4.1.2.2选题要求
小组选题要求应包括 :
a)小组能力范围内,课题宜小不宜大;
b)课题名称直接,尽可能表达课题的特性值;
c)选题理由明确、简洁 。

QC小组活动程序及常用统计方法(邢文英、王志敏2020.10)

QC小组活动程序及常用统计方法(邢文英、王志敏2020.10)

QC小组活动程序及常用统计方法2020年10月19日厦门第一部分引言0.1 总则为指导组织员工遵循科学的活动程序,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统计方法,有效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特制定本标准。

质量管理小组是各岗位员工自主参与质量改进和创新的有效形式。

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环境、提升组织绩效的有效途径。

资料性附录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运用统计方法及现场评审、成果评审提供参考。

附录A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常用统计方法汇总表,附录B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评审表。

0.2 基本原则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遵循以下基本原则:a) 全员参与组织内的全体员工自愿加入、积极参与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小组活动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b) 持续改进为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提升组织管理水平,质量管理小组应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质量改进和创新活动。

c) 遵循PDCA循环为持续、有效地开展活动并实现目标,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遵循策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处置(Act,A)程序(简称PDCA循环),开展活动。

d) 基于客观事实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过程应基于数据、信息等客观事实进行调查、分析、评价与决策。

e) 应用统计方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应适宜、正确地应用统计方法,对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分析、验证,并作出结论。

基本原则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的体现如图1所示。

图1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基本原则示意图【要点解读】1、总则主要明确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QC小组科学有效地开展活动。

(评委和推进者均应对标准的要求知晓、明确)。

2、基本原则1)“全员参与”:开展QC小组活动不针对特定部门和人群;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应积极参与其中。

2)“持续改进”:改进、创新无止境,小组活动应持续不断进行。

3)“遵循PDCA”,4)基于客观事实,5)应用统计方法这三条基本原则是提高QC小组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必须遵循的:PDCA是QC 小组活动的逻辑过程,可使活动少走弯路;事实与数据是QC小组活动决策的可靠依据,可使活动摆脱经验的束缚;统计方法是小组对活动中收集的事实与数据进行科学整理、分析和判断的有效手段。

qc小组知识培训-2020新版准则解读

qc小组知识培训-2020新版准则解读
QC小组培训
——新版活动准则解读与实施
目录
● QC小组介绍 ● 新版准则解读 ● QC工具的应用 ● QC成果交流及点评
第一章 QC小组介绍
1.QC小组定义
质量管理小组 quality control circle 由生产、服务及管理等工作岗位的员工自愿结合,围绕组织的 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 耗、改善环境、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质量管 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团队。
PDCA循环两个特点:
PD AC
PD AC
AP
AP

CD AP CD
AP
CD
CD
1. 循环前进, 阶梯上升
2. 大环套小环
原则四:基于客观事实
—— QC小组活动中的每个步骤应基 于数据、信息等客观事实进行调查、分 析、评价与决策。
原则五:应用统计方法
—— QC小组活动中应正确、恰当地 应用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 进行整理、分析、验证,并作出结论。
PDCA管理循环——循序转动,持续上升
转动管理循环
Action 处理
Plan 计划
Check 检查
Do 执行
(向上)
A 处理
Check 检查
Do 执行
Plan 计划
改 善
管理
改 善
改 管理 善
管理
管 理 水 平
时间
管理
以现实做法为前提,将现有做 法稳定地维持在所希望的状态
改善
改变现实的工作做法,把现有的工作 业绩进一步提到所期望的状态
(2)自定目标值的课题 —选择课题,可能有上级或标准要求达到的指标,也可
能没有; —现状调查,是要用数据说明课题的现状,为设定目标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解读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解读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解读本标准由三个大的部分组成:●引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附录第一部分引 言1、总则:主要明确为什么要制定本标准:为指导活动科学、有效进行。

2、基本原则a).参加QC小组活动,不针对特定部门或人群,在QC小组活动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其中。

b).改进、创新无止境,持续改进重实效c).QC小组活动的科学程序d).尊重客观事实和数据e).恰当、正确地用统计方法对收集的事实和数据进行科学地整理、分析和判断。

【常见问题】:1、开展活动不普及,小组成员参与活动人很少2、小组活动断断续续,在成果报告上作文章3、不重视活动的科学性第二部分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由四大部分组成:1、范围2、规范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活动程序要求其中分两大类课题进行阐述4.1 问题解决型课题4.1.1 总则【要点解读】活动程序框图的变化:将自定目标值与指令性目标值两种情况的活动程序框图“合二为一”了(见图2)。

图2 问题解决型课题活动程序1、前三个步骤是不一样的。

(1)指令性目标的课题:第一步,选择课题中一定有上级要求或标准要求达到的指标;第二步,设定目标,就是上级要求或标准要求达到的指标;第三步,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2)自定目标值的课题:第一步,选择课题,可能有上级或标准要求达到的指标,也可能没有;第二步,现状调查,是要用数据说明课题的现状,为设定目标值提供依据;第三步,设定目标,是依据现状调查的数据由小组成员自定课题的目标值。

2、框图中“效果检查”,若未达到课题目标,应返回计划阶段的相关步骤,不是只能回到“原因分析”这一步。

【常见问题】:(1)自定目标的课题中有“目标可行性”分析步骤(2)指令性目标的课题中有“现状调查”步骤4.1.2 选择课题【要点解读】1、课题来源的三个方面:(1)上级直接下达的课题,即指令性课题。

(2)QC小组选择的课题,即自选性课题(3)指导性课题是介于二者之间,上下结合的课题。

QC小组活动准则教材解读(创新型课题及附录)2

QC小组活动准则教材解读(创新型课题及附录)2
小组实施对策应: a)按照制定的对策表逐条实施方案; b)每条方案措施实施后,检查相应方案目标的实施效果及其有效性,必 要时应调整、修正措施; c)必要时,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等方面的负面 影响。
【要点解读】 1、a)、b)两条款中的方案均是指对策表中的对策。 2、当对策目标未达到时,应对该对策的具体措施做出调整或修改,然后 再实施,再确认实施效果。
【常见问题】 1、提出的总体方案与借鉴信息不一致。 2、总体方案中有的不具备创新性和独立性。 3、方案分解不彻底,未将最佳总体方案逐级分解细化为可以具 体实施的方案。 4、对方案的评价、选择缺少事实和数据依据,只是定性分析方
案的优缺点。
问题4、准则4.2.4.1中,要求提出可能达到预定目标的各种方案,
【常见问题】 1、没有与目标值进行对比,确认目标是否达到。 2、计算经济效益不实事求是。
4.2.8 标准化 小组应对创新成果的推广意义和价值进行评价: a) 对有推广价值、经实践证明有效的创新成果进行标准化,形成相 应的技术标准、图纸、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或管理制度等; b) 对专项或一次性的创新成果,将创新过程相关材料存档备案。 【要点解读】 1、对创新需求在行业内具有普遍性、创新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并经实践 证明有效的,要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包括设计图纸、工艺文件、操作
4.2.7 效果检查 所有对策实施完成后,小组应进行效果检查: a) 检查小组设定的目标,确认课题目标的完成情况; b) 必要时,确认小组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要点解读】 1、所有对策实施完成并达到对策目标后,小组成员要收集数据检查课
题目标是否达到。
2、是否需要计算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小组根据课题情 况自行决定。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解读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解读

效果检查
c)必要时,确认小组活动
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在取得效果后的巩固期 内要做好记录,一般情 况下,至少应有3个统计 周期的数据。
《基础知识》P84
问题解决型
制定巩固措施 a)将对策表中通过实施证
明有效的措施经主管部 门批准,纳入相关标准, 如工艺标准、作业指导 书、管理制度等。
c)必要时,对巩固措施实
环、测等方面分析小组
所拥有的资源,具备的 能力,以及课题难易程 度等。
小组应针对设定的课题目 标,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
a)将借鉴的相关数据与 设定目标值进行对比和分 析;
《理论与方法》P78
b)分析小组拥有的资源、 具备的能力与课题的难易 程度;
c)依据事实和数据,进 行定量分析和判断。
创新型
提出各种方案 方案应为多个,至少两 个以上; 方案应该具有可比性和 独立性,可比性是指各 方案提供的信息相互可 比,独立性是指总体方 案的实质和形式上的独 立。
(5)工具运用正确、适宜。
分值 25分
序号 评审 项目
评审内容
(1)应针对问题的症结分析原因,因果关系要明确、清楚; (2)原因要分析透彻,一直分析到可直接采取对策的程度; (3)主要原因从末端因素中选取; 2 原因 (4)对所有末端因素都进行要因确认,并且是用数据、事实客观地明确是 分析 主要原因;
(6)工具运用正确、适宜。
分值 13-20分
发表评审表
问题解决型课题成果发表评审表
序号 评审 项目
评审内容
(1)成果报告真实,有逻辑性; (2)成果报告通俗易懂,以图表、数据为主。
5 发表
分值 5分
序号 评审 项目
评审内容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2020》新版解读培训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2020》新版解读培训

问题解决型课题活动程序
活动程序图最主要变化:
1、目标可行性分析------改为“目标可行性论证” 2、效果检查后效目标没有达到,活动明确回 到P阶段
4.1.2.1 课题来源(选题来源)
针对存在问题及改进对象,小组应结合实际,选择适宜的课 题。课题来源一般有:
a)指令性课题。 b) 指导性课题。 c) 自选性课题。小组自选课题时,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QC小组的作用
1、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发掘人的潜能,提 高人的 素质;
2、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 3、有利于实现全员参与管理; 4、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的团结协作精神; 5、有利于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6、有利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职工岗位成才; 7、有利于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选题常见问题:
1、课题过大,超出小组能力; 2、提高满意率过大,可选与满意率相关的一个小 的方面作为课题; 3、建筑中设计方面的问题不宜作为课题; 4、事故类问题不宜做课题,事故是应该作为预防 类进行选题; 5、课题名称不正确; 6、选题理由多,无数据对比,不直接;
7、将现状调查的内容放到选题中,导致选题不简 洁,现状调查也不充分。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过程应基于数据、信息等客观事实进行调查、分析 、评价与决策。 5、应用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活动中应适宜、正确(正确、恰当)地应用统计方法,对收 集的数据和信息 进行整理、分析、验证,并作出结论。
二、 问题解决型课题程序
(注意:课件中红色部分有的是2020版准则的变化(与2016版准则不 同 的地方)、有的是强调的意思)
QC小组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 1962年QC小组诞生在日本。 1978年我国第一个QC小组成果在北京内燃机

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办法

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办法

届盘管理J国两动管理为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质量管理(以下简称“QC”)小组活动持续有效的开展,激发职工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工程创优提供有利条件,依据中质协《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T/CAQ10201-2016)及国家有关行业规定,并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属各部门、各单位QC小组的组建、活动的开展、考核、成果的申报、评审、活动表彰奖励等。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三条QC小组活动的开展由技术质量部和工会共同组织实施,负责公司范围内各单位QC小组活动的指导,包括QC教育培训I、QC 小组和课题的注册登记、课题审查、监督活动计划的实施、QC成果的核定、成果的评审、发布、表彰和奖励。

公司及所属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要会同工会、共青团等部门发动员工积极参加该项活动,并把该活动同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等紧密结合起来。

第四条各级领导要关心和支持开展QC小组活动,提供必要活动条件和活动经费,为QC小组开展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各单位总工程师或主管领导是QC小组活动的主要负责人,负责本单位QC小组活动的组织推进工作。

第三章小组组建与注册第五条凡在公司内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思想、方法和手段,以改进质量、改进管理、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等为目的开展活动的小组,统称为QC小组。

小组活动要根据本岗位、本工作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依据质量管理基本理论,按照QC小组活动程序,运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开展活动,解决课题,完成小组活动目标。

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围绕企业方针、目标及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其经验有普遍推广意义。

2.注重全员参与、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并有创新,注重工具方法的应用。

3.坚持学习、实践并传播QC小组活动知识、经验和有关业务、技术知识,不断提高技能和管理水平。

4.重视小组现场活动记录和凭证。

QC小组成果评审要点和QC小组活动准则学习总结

QC小组成果评审要点和QC小组活动准则学习总结

QC小组成果评审要点和QC小组活动准则学习总结1.QC小组成果评审要点是根据QC小组活动准则和评审中发现的问题编写,部分内容都是重复的。

两个材料都将创新型课题与现场型课题的要求分开。

QC小组成果评审要点有具体的选题要求,图表要求,实例,更有指导性。

但都大幅提高了QC小组活动的要求。

2.QC小组活动准则重新定义了5种QC课题的类型,并把问题解决型课题分成了自定目标课题和指令性目标课题。

3.对于问题型选题,都提出了选题小,简洁,明了的要求。

评审要点还要求具有可比性的特性值。

QC活动重视数据和量化。

4.对现状调查的要求也提高了,要求分层分类、数据不仅要求客观性、可比性、时效性和全面性,还要求数据数量不少于50个,不少于4个项目。

5.问题型课题的目标设定方面评审要点明确提出“不提倡用定性目标”。

两个材料都要求目标设定有依据,目标要少,可测量,加强了目标设定方面的要求。

6.问题型课题的原因分析要求因果关系清晰,分层分析,分析到不可分解的末端。

7.制定对策方面,主要是按照5W1H进行,没有新的要求。

8.对策实施方面要求分析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允许有对策的修正措施。

9.问题型课题的巩固措施方面要求巩固措施中制定相关的标准、工法等成果被批准和实施,并跟踪实施效果,检验有效。

10.创新型课题重新规定了开展流程。

11.创新型课题提出方案方面要求两个以上实质不同的独立方案,并要求有分级方案,方案细化分解到可以采取对策。

12.创新型课题的巩固措施改为标准化,要求成果进行标准化。

13.提出了更高的统计方法要求,对于统计方法应用较少或没有应用的,即使本身写的比较好,也不能给高分。

14.对常用统计方法进行了汇总,并增加了正交试验法、PDPC法、矢线图、矩阵数据分析法等方法和统计工具。

15.明确了不同类型的QC活动的评审内容和评分标准。

有了明确的评分标准,对QC申报材料的检查也有了依据,可逐项比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
QC(Quality Control)是质量控制的缩写,是一种通过检查、检测和纠正来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标准的方法。

1.明确目标和任务:QC质量管理小组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并明确指定负责人。

每个成员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角色,以便在整个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协作。

2.制定工作计划:QC质量管理小组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每个活动的时间安排和资源分配。

工作计划应根据项目的需求和时间限制来制定,并确保所有成员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时间表。

3.建立沟通机制:为了确保顺利的协作,QC质量管理小组应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

每个成员都应该定期进行例会,分享工作进展和思路,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此外,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工具或项目管理软件等方式进行沟通。

4.培训和学习:QC质量管理小组的成员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

小组应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以确保成员能够掌握最新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工具,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5.建立质量控制标准:QC质量管理小组应建立一套适用于项目的质量控制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包括产品规格、测试方法、质量评估指标等。

所有小组成员都应遵守这些标准,并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标准要求。

6.定期进行质量评估:QC质量管理小组应定期进行质量评估,以确保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性。

评估可以包括产品和服务的检查和测试,收集用户反馈等。

评估结果应被记录下来,并作为改进质量控制工作的依据。

7.持续改进:QC质量管理小组应持续改进质量控制工作。

根据质量评估结果,小组应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来解决问题。

改进措施应被实施,并进行跟踪和监控,以确保其有效性。

8.团队合作:QC质量管理小组的成功离不开团队合作。

小组成员应互相支持、协作,并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团队合作可以通过定期团队建设活动、分享工作经验等方式来促进。

总之,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是一个帮助小组高效运作的指导方针。

通过明确目标和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建立沟通机制、培训和学习、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质量评估、持续改进和团队合作,QC质量管理小组可以更好地实施质量控制工作,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