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总蛋白定量测定的原理

血清总蛋白定量测定的原理

血清总蛋白定量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用于评估人体体液中蛋白质的总量。血清总蛋白是由多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组成,包括白蛋白、球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等。这些蛋白质在机体的免疫应答、运输物质、调节细胞生理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清总蛋白定量测定可以用于评估机体健康状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监测等。

血清总蛋白定量测定的原理是使用光学测量的方法,根据比色反应原理来评估蛋白质的浓度。具体步骤如下:

1. 血清样本制备:将采集的血清样本离心,使其中的细胞和凝固物沉淀,获取清澈的血清液用于后续测定。

2. 比色反应原理:血清总蛋白测定常用的比色反应原理是布拉德福酸染色法。该法利用布拉德福酸与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组成深蓝色化合物,使其吸光度增加,从而间接测定蛋白质的浓度。布拉德福酸与蛋白质的反应是一种选择性的酸碱反应,只与氨基酸中的芳香族化合物酚类和酮类结构发生反应。

3. 标定曲线:将不同浓度的标准蛋白溶液制成一系列浓度梯度,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比色反应,并测得吸光度值。根据各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绘制标定曲线。

4. 测定样本吸光度:将血清样本与布拉德福试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并使其在一定时间内反应,然后用特定波长的光源通过试液,测量经过样本后的吸收光强。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值及标定曲线,可以确定样本中总蛋白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血清总蛋白定量测定时,可能会受到一些干扰因素的影响,例如溶液的污染、杂质的存在、乳糜样物质的存在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引起测定结果的偏差。因此,在进行测定时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采用尽可能纯净的试剂和标本,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

总之,血清总蛋白定量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可以评估人体体液中蛋白质的总量。其原理是利用布拉德福酸染色法,通过比色反应测定样本中总蛋白的浓度。这种方法简便快速,对测定结果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并可以用于评估机体健康状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监测等。

血清蛋白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血清蛋白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血清中蛋白质的含量来了解血清的营养状态,并探究不同条件下血清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 实验原理: 血清是血液中去除了红细胞和凝血因子的部分,主要由蛋白质组成。蛋白质含量是衡量血清中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本实验利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总蛋白质的含量,其原理是利用试剂与蛋白质发生特定颜色的反应,通过光度计测定反应产物的吸光度来推算蛋白质的浓度。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取适量标准蛋白溶液(如丙酮酸钙溶液)按一定比例稀释,制备一系列标准溶液,其浓度分别为1、2、3、4、5 g/L。 2. 取血清标本:从受试者血液中取得一定量的血清标本。 3. 样本处理:将血清样本与提取试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待沉淀形成后,离心分离,收集上清液。 4. 加入试剂:将上述收集到的上清液分别与试剂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充分搅拌,反应一定时间。 5. 测定吸光度:将反应溶液分别放入光度计中,设置为适当的波长,记录吸光度值。 6. 绘制标准曲线:将实验得到的吸光度值与对应的标准溶液的浓度进行配对,绘制标准曲线。 7. 测定血清样本:将血清样本与试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重复步骤5,测定吸光度。

8. 计算血清蛋白含量:根据标准曲线,将血清样本的吸光度值转换为蛋白质的浓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 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各个标准溶液和血清样本的吸光度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血清样本中蛋白质的浓度。 讨论血清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可以比较不同个体、不同年龄段或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血清蛋白含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结合其它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 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的血清蛋白质含量为X g/L,证明了血清样本中存在蛋白质,并可作为评估营养状况的指标。 实验结果进一步揭示了血清蛋白质含量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情况,为疾病诊断、个体健康管理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试剂法 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组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试剂法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合作者指导老师 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得 1、1、掌握双缩脲测定血清总蛋白得基本原理、操作; 1.2。掌握双缩脲试剂得配制; 1。3。熟悉血清总蛋白得临床意义; 1。4。了解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得特点与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2、1.两分子尿素加热脱氨缩合成得双缩脲(H2N—OC-NH—CO—NH2),因分子内含有两个邻接得肽键,在碱性溶液中可与Cu2+发生双缩脲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2。2。蛋白质分子含有大量彼此相连得肽键(-CO—NH-),同样能在碱性条件下与Cu 2+发生双缩脲反应,生成得紫红色络合物,且在540nm处得吸光度与蛋白质得含量在10~120g/L范围内有良好得线性关系。 三、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试剂:①小牛血清;②6、0mol/LNaOH溶液;③双缩脲试剂:硫酸酮、酒石酸钾钠、碘化钾;④蛋白质标准液(70g/L);⑤0.9%NaCl;⑥蒸馏水。 3.1.2.实验器材:①试管;②烧杯;③容量瓶;④加样枪;⑤刻度吸管;⑥玻璃棒 ;⑥1100分光光度计;⑦电子天平;⑧水浴锅。 3。2、实验步骤 — 双缩脲试剂4。0 4。04。0

测定次数 1 2 3 平均吸光度 m,以空白管调零,测S与U管吸得光度; d。测定结束后,将比色杯中得样品回收进试管。 依据公式算出结果: 四、结果与讨论: 4.1。实验现象: ①选取三支洁净无损得试管,从左往右依次加入0。9%氯化钠溶液、蛋白质标准液、相应得小牛血清各0、5ml,分别命名为B试管、S试管与U试管,再分别向三支试管内加入4ml得双缩脲试剂,溶液均成蓝色透明状、 ②将三支试管放入37℃水浴锅中加热20min,取出后,B试管呈淡蓝色,S试管与U试管均成浅紫色,且S试管得颜色比U试管得颜色深。(如图一) 图一水浴后三支试管颜色图二分光计读数 S0、1850。1840。185 0。1847 U 0、1520.151 0.152 0。1517 管号

血清总蛋白定量测定的原理

血清总蛋白定量测定的原理 血清总蛋白定量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用于评估人体体液中蛋白质的总量。血清总蛋白是由多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组成,包括白蛋白、球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等。这些蛋白质在机体的免疫应答、运输物质、调节细胞生理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清总蛋白定量测定可以用于评估机体健康状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监测等。 血清总蛋白定量测定的原理是使用光学测量的方法,根据比色反应原理来评估蛋白质的浓度。具体步骤如下: 1. 血清样本制备:将采集的血清样本离心,使其中的细胞和凝固物沉淀,获取清澈的血清液用于后续测定。 2. 比色反应原理:血清总蛋白测定常用的比色反应原理是布拉德福酸染色法。该法利用布拉德福酸与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组成深蓝色化合物,使其吸光度增加,从而间接测定蛋白质的浓度。布拉德福酸与蛋白质的反应是一种选择性的酸碱反应,只与氨基酸中的芳香族化合物酚类和酮类结构发生反应。 3. 标定曲线:将不同浓度的标准蛋白溶液制成一系列浓度梯度,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比色反应,并测得吸光度值。根据各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绘制标定曲线。

4. 测定样本吸光度:将血清样本与布拉德福试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并使其在一定时间内反应,然后用特定波长的光源通过试液,测量经过样本后的吸收光强。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值及标定曲线,可以确定样本中总蛋白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血清总蛋白定量测定时,可能会受到一些干扰因素的影响,例如溶液的污染、杂质的存在、乳糜样物质的存在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引起测定结果的偏差。因此,在进行测定时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采用尽可能纯净的试剂和标本,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 总之,血清总蛋白定量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可以评估人体体液中蛋白质的总量。其原理是利用布拉德福酸染色法,通过比色反应测定样本中总蛋白的浓度。这种方法简便快速,对测定结果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并可以用于评估机体健康状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监测等。

血清总蛋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血清总蛋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1.实验原理:(双缩脲法)本试剂采用双缩脲反应,即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与两价铜离子反应生成蓝紫色络合物,其中每个铜离子与五至六个肽键络合。双缩脲反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具有简便、快速可靠的特点。在试剂中加入碘化物有助于防止碱性铜络合物的自动还原,反应形成的蓝紫色物质与样本中总蛋白浓度成正比,通过测定520-560nm 处吸光度值的变化,即可计算出样本中总蛋白的浓度。 +2u C +蛋白质−−→−- OH Cu 蛋白质复合物 2.试剂主要组成成分 3.样本要求:新鲜无溶血血清,勿使用肝素抗凝血浆。22~25℃保存8小时,2~8℃保48小时,-20℃保存7天,样本不可反复冻融! 4.检验方法:仪器法(详见DF-603/DI-600标准操作规程) 5.参考范围: 6.检验结果的解释 6.1线性范围:在给定的样本/试剂比例和条件下测定时,本试剂线性范围可达100g/L 。样本含量超出线性范围时,建议用0.9%(W/V )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样本。最大稀释5倍。 6.2单位换算:g/dL=g/L ×0.1 7检验结果的局限性 7.1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仪器的校正和测定温度、时间的控制。 7.2若试剂浑浊或以水空白在540nm 处吸光度大于0.200时不能使用。 8.产品性能指标

8.1试剂外观:蓝色透明液体,无悬浮物及沉淀物。 8.2装量:不低于标识值 8.3空白吸光度:在540nm处,光径1cm时,空白吸光度A≤0.200。 8.4分析灵敏度:在540nm处,光径1cm时,测量70g/L的总蛋白,吸光度差△A≥0.150 8.5线性区间:试剂的线性区间为[30.0-100.0]g/L,在此线性区间内:a)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5;b)线性相对偏差不超过±6.0%。 8.6精密度 8.6.1重复性:重复测试(70.0±10.0)g/L的样本,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2.0% 8.6.2批间差:重复测试(70.0±10.0)g/L的样本,所得结果批间相对极差(R)应≤5.0% 8.7准确性:相对偏差应不大于±5.0%。 8.8稳定性:(2-8)℃下,原包装存放的试剂有效期为18个月.取到期后一个月的试剂进行测试,应满足1-6.1、7的要求。 8.9校准品 8.9.1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8.9.2净含量:不少于标识值 8.9.3准确度:标准生化分析仪和试剂后,测定校准品,相对偏差应不大于±10%。 8.9.4均一性:瓶间均一性:CV≤5% 8.9.5稳定性:(2-8)℃下,原包装存放的试剂有效期为12个月.取到期后1个月的试剂进行测试,应满足8.9.1-8.9.4的要求。 9.临床意义: 血浆蛋白主要在肝脏、浆细胞、淋巴结、脾脏和骨髓中合成。在疾病过程中,总蛋白浓度和各蛋白组分的百分率均能显著偏离正常值。由失血、炎性腹泻、肾病综合征、中度烧伤、盐滞留综合症和加西卡病(急性蛋白缺乏)均能引起低蛋白血症。在严重脱水和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会发生高蛋白血症。由于一种血浆蛋白组分百分率的改变能引起血浆蛋白相对百分率的改变。此类病例中总蛋白的量常无变化。A/G比例常被用作白蛋白和球蛋白组分分配的指标。在肝硬化、肾小

血清总蛋白测定原理步骤

血清总蛋白测定原理步骤 一、原理: 1. 用具有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样品时,光束经过样品后会发生吸收。波长为546nm(黄色光)时,血清总蛋白对光的吸收能力较高。 2. 样品中的蛋白质会吸收部分波长为546nm的光,使光通过样品后强度减弱。 3.把强光通过样品前后的强度差值与已知总蛋白浓度的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可以确定样品中总蛋白的浓度。 二、步骤: 1.样品预处理: a.取少量患者血清,放置室温静置一段时间,使其凝固。 b.使用离心机将血液离心分离,得到澄清的血清。 c.将澄清血清转移至干净的试管或离心管中,可进行测定。 2.试剂配制: a. 准备血清总蛋白浓度标准品,通常使用已知浓度的Bovine Serum Albumin(牛血清白蛋白)作为标准品。 b.配制比色试剂,比色试剂可使用五氯酚酚或伯胺蓝溶液。 3.比色测定: a.取一系列含有不同浓度的标准品,称取适量分别加入试管中。 b.每个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比色试剂,充分混合。

c.把试管放入比色计中,使用光谱分析仪读取光强度差。 d.使用标准曲线,将测量得到的光强度差值转化为总蛋白浓度。 4.计算结果: 以标准曲线上所对应光强度差值和总蛋白浓度为坐标,制作图线。将 测试样品的光强度差值代入标准曲线中,并利用线性关系计算出样品中总 蛋白的浓度。 总结: 血清总蛋白测定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肝功能和免疫功能。其原理是通过血清中总蛋白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使用比色法进行测定。测定过程主要包括样品预处理、试剂配制、比色测 定和计算结果。通过标准曲线,可以根据光强度差值计算出样品中总蛋白 的浓度。这项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中,为医生提供了有价值的 生化指标。

血清总蛋白和蛋白检测方法综述

血清总蛋白和蛋白检测方法综述 [摘要](1)阐明了双缩脲法是目前国内外检测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最常用的方法;(2)明确检测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分析性能要求;(3)强调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检测时的标本采集和保存要求。 [关键词]血清总蛋白 白蛋白 检测方法综述 蛋白质在所有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估计,迄今为止,人体内大约有50000多种蛋白质,而一个人体细胞内的蛋白质就达3000~5000种。目前能识别的蛋白质已超过1400种,就连单细胞的细菌蛋白也多达3000多种。在诸多蛋白中,被用于样品检测和临床辅助诊断率最高的是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其主要检测标本有:血液、尿液、脑脊髓液、羊水、唾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以及粪便等。 1.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检测 1.1检测总蛋白的主要方法 1.1.1双缩脲法(biuret method)利用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一CONH一)能与双缩脲试剂(biuret teagent)中的CU2+结合产生紫色复合物,在波长540nm处检测吸收峰。双缩脲法是检测血清蛋白的经典方法,经Doumas改良后的双缩脲试剂被美国临床化学协会标准化委员会和美国标准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s,即现在的美国标准计量研究所,NST)选用,作为血清蛋白检测标准化实验试剂,试剂在室内保存一年内不影响检测结果。 1.1.2直接光度检测法(direct photometric method) 本法利用血清蛋白在一定紫外光波内有特异吸收峰(uv280nm)这一特点检测样品蛋白,此法常用于脑脊髓液蛋白的测定。 1.1.3 染料结合法(dye-binding method)检测样品蛋白 本法根据某些特殊染料(氨基黑10B和考马斯蓝Coomassic Br illiant blue CBB)能与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质子化基团结合,在460~595nm处有一光吸收峰的特点检测样品蛋白。该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好、精密度高,且需要样品量少。很适合用于尿液、脑脊髓液蛋白的检测。但不精确可达

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试剂法-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__ 学号: 专业年级: 组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试剂法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合作者指导老师 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的 1.1.掌握双缩脲测定血清总蛋白的基本原理、操作; 1.2.掌握双缩脲试剂的配制; 1.3.熟悉血清总蛋白的临床意义; 1.4.了解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2.1.两分子尿素加热脱氨缩合成的双缩脲〔H2N-OC-NH-CO-NH2〕,因分子内含有两个邻接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可与Cu2+发生双缩脲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2.2.蛋白质分子含有大量彼此相连的肽键〔-CO-NH-〕,同样能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发生双缩脲反应,生成的紫红色络合物,且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蛋白质的含量在10~120g/LX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三、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实验试剂:①小牛血清;②6.0mol/LNaOH溶液;③双缩脲试剂:硫酸酮、酒石酸钾钠、碘化钾;④蛋白质标准液〔70g/L〕;⑤0.9%NaCl;⑥蒸馏水. .实验器材:①试管;②烧杯;③容量瓶;④加样枪;⑤刻度吸管;⑥玻璃棒 ;⑥1100分光光度计;⑦电子天平;⑧水浴锅. 3.2.实验步骤 依据公式算出结果: ) 蛋白质标准液浓度( ) 血清总蛋白(g/L A A g/L S U⨯ = 四、结果与讨论: 4.1.实验现象: ①选取三支洁净无损的试管,从左往右依次加入0.9%氯化钠溶液、蛋白质标准液、相应的小牛血清各0.5ml,分别命名为B试管、S试管和U试管,再分别向三支试管内加

总蛋白(TP) 双缩脲终点法

目录 1. 检测原理 2. 标本采集与处理 2.1 受检者的准备 2.2 静脉采血 2.3 抗凝剂 2.4 标本处理 3. 试剂 3.1 试剂 3.2 校准血清 3.3 试剂与校准血清的稳定性 4. 仪器 5. 操作 6. 计算 7. 操作性能 7.1 精密度 7.2 准确度 7.3 灵敏度 7.4 可报告范围 7.5 特异性 7.6 干扰 8. 参考值 9. 临床意义 附录A: 参数 1. 检测原理 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互结合而成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能与铜离子作用产生紫红色络合物,在540nm有吸收峰,并与蛋白含量成正比。通过与同样处理的标准蛋白比较可求出血清总蛋白含量。

碱性 蛋白质+ 铜离子------------ 紫红色络合物 2.标本采集与处理 2.1 受检者的准备: 病人空腹12h,不饮酒24h后采集血样。体检对象抽血前应有两周的的正常状况记录。注意有无应用影响测试项目的药物。此外,对于体检者,采血的季节都应做相关记录,因为样本中各项目的含量有季节性变动,为了前后比较应在每年同一季节检验。应嘱体检对象在抽血前24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 2.2 静脉采血: 除非是卧床的病人,一般在采血时取坐位。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会影响测试项目的浓度。在采血前至少应静坐5分钟,一般从肘静脉取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 2.3 抗凝剂: 血浆使用0.1mg/ml肝素或EDTANa2(1.8mg/mL)作为抗凝剂。 2.4 标本处理: 血标本室温放置30min~45min后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在两小时内检测完毕;如两小时内不能检测完毕,将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置洁净试管加盖2-8℃保存。 3.试剂 3.1 试剂: 本科使用湖南永和阳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TP试剂盒,为液体单一试剂,各组分如下: 标准液:70g/L总蛋白 3.2 校准血清: 使用湖南永和阳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40项校准血清。 校准频次: 空白定标:每日需做试剂空白定标。

总蛋白测定方法是

总蛋白测定方法是 总蛋白测定是一种用于血液、尿液、脑脊液等生物体中总蛋白含量定量的方法。总蛋白是指各种蛋白质在生物体内所含的总量,包括血浆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和非血浆蛋白(如免疫球蛋白、结构蛋白等)。总蛋白测定方法的应用范围很广,对于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总蛋白测定方法根据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常用的有比色法、电泳法和免疫测定法。 比色法是一种利用染色剂与蛋白质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形成比色化合物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染色剂有布拉德福德蓝(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和共脱氧胸腺嘧啶(Biuret)。该方法测定总蛋白的原理是蛋白质与染色剂形成复合物后,呈现一定的吸光度,并与总蛋白的浓度成正比。根据样品吸光度和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待测样品中的总蛋白浓度。比色法测定简单、操作方便,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中。 电泳法是一种根据蛋白质在电场中的电荷和分子质量的差异进行分离和测定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电泳法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简称PAGE)。该方法通过将样品蛋白质置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通过外加电场使蛋白质迁移,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利用特定的染色剂(如银染色法或共脱氧胸腺嘧啶染色法)对凝胶上的蛋白质进行染色,通过比较不同蛋白质带的强度和流速,可以初步确定总蛋白的含量。

免疫测定法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待测样品中的蛋白质发生免疫反应,并通过适当的信号转导体系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常用的免疫测定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放射免疫测定(RIA)和荧光免疫测定(FIA)等。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较高的特异性和较大的线性测定范围,常用于研究特定蛋白质的含量和功能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 除了上述常用的总蛋白测定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如生物传感器技术、核磁共振(NMR)和质谱等,这些方法在科研领域和特殊实验条件下有一定的应用。此外,总蛋白测定方法的选择还应考虑到需要测定的样品数目、测定的精确度和灵敏度等因素。 总蛋白测定方法的应用在医学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总蛋白测定可用于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肾功能、疾病活动性和肝功能等。比如,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总蛋白测定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蛋白质丢失情况;对于肝病患者,总蛋白测定可用于评估肝功能的损害程度。 总之,总蛋白测定方法是一种用于定量测定生物体中总蛋白含量的重要方法。根据实验需要和样品特点,可以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总蛋白测定方法在临床实践和科研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对于研究和诊断某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检测

蛋白质检测 蛋白质(total protein)是血清的主要成分之一,大部分由肝细胞利用氨基酸合成的。可分白蛋 白和球蛋白两大类,在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白蛋白能维持血管内血浆渗透压,保证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与组织间液的交流,并能与某些 物质结合进行运输。球蛋白分为α1、α2、β、γ四种,其中γ球蛋白是构成抗体的主要成分,其可分为IgG、IgA、IgM、IgE、IgD五类,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 一、血清总蛋白测定 测定总蛋白的方法有双缩脲法(根据所有蛋白质都含有肽健,在碱性溶液中能与铜离子发性 双缩脲反应)、凯氏定氮法等,临床上常用的为双缩脲法。 1.双缩脲法测定原理凡分子中含有两个甲酰氨基(-CONH2-)的化合物都能与碱性铜溶液作用,形成紫色复合物,这一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有许多肽腱(-CONH-),都能起此 反应,而且各种血浆蛋白显色程度基本相同,紫色复合物在540nm有吸收峰,并与蛋白含量成正比,通过与同样处理的标准蛋白比较可求出血清总蛋白含量。因此,在严格控制条件下,双缩脲反应可作为血浆蛋白总量测定的理想方法,从测定的吸光度值计算出蛋白质含量。吸 光度的大小与试剂的组分、pH值、反应温度有关。 碱性 蛋白质+铜离子→紫红色络合物 2.试剂组成液体单一试剂氢氧化钠、硫酸铜、酒石酸钾钠、碘化钾、稳定剂。 如遇混浊血清、高胆红素血清及溶血标本,应作“标本空白管”(血清0.1ml加双缩脲空白试剂5.0ml,用双缩脲空白试剂调零,比色杯光径1.0cm,波长540nm,读取标本空白管吸光度。 以测定管吸光度减去标本空白管吸光度为测定管的吸光度。) 3.参考值血清60~80g/L。 4.临床意义 (1)血清总蛋白浓度增高:①血清中水分减少,而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凡体内水分的排 出大于水分的摄入时,均可引起血浆浓缩,尤其是急性失水时(如呕吐、腹泻、高热等)变化 更为显著,血清总蛋白浓度有时可达100~150g/L。又如休克时,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血浆也可发生浓缩。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患者,由于钠的丢失而致继发性水分丢失,血浆也可出现浓缩现象。②血白蛋白合成增加。大多发生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此时主要是 球蛋白的增加,其量可超过50 g/L,总蛋白则可超过100 g/L。 (2)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①血浆中水分增加,血浆被稀释。如静脉注射过多低渗溶液或因 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②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长期食物中蛋白含量不足或慢性肠道疾 病所引起的吸收不良,使体内缺乏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或因长期患消耗性疾病,如严重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恶性肿瘤等,均可造成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③合成障碍,主要是肝 功能障碍。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唯一场所,肝脏功能严重损害时,蛋白质的合成减少,以白 蛋白的下降最为显著。④蛋白质丢失。严重烫伤时,大量血浆渗出,或大出血时,大量血液 丢失;肾病综合征时,尿液中长期丢失蛋白质;溃疡性结肠炎可从粪便中长期丢失一定量的 蛋白质,这些均可使血白蛋白浓度降低。 5.注意事项 (1)血白蛋白质的含量一般用g/L表示,因为各种蛋白质的分子量不同,不能用mol/L表示。

血清总蛋白液体双缩脲法测定

血清总蛋白液体(TP)双缩脲法测定 1.实验原理 双缩脲比色终点法。在碱性条件下,蛋白与铜离子生成紫蓝色复合物。显色强度和蛋白浓度成正比。 OH— 蛋白质+ Cu2+ -------------﹥紫红色复合物 2. 标本采集 2.1 病人准备:无特殊要求。最好用禁食的标本以减少乳糜血的干扰。 2.2 类型:血清或血浆。 3. 标本存放20~25℃保存可稳定6天;4~8℃保存可稳定4周;-20℃保存至少可稳定1年。 4. 标本运输室温条件下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的不能做测定。 6. 实验材料: 6.1 上海申能总蛋白测定试剂盒货号:14223171701 试剂1+试剂2 6.1.1 试剂组成 试剂1(R1):6×64ml 氢氧化钠80 mmol/L 酒石酸钾钠12.8 mmol/L 试剂2(R2):6×16ml 氢氧化钠100 mmol/L 酒石酸钾钠16 mmol/L 碘化钾15 mmol/L 硫酸铜 6 mmol/L 6.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6.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试剂避光保存于2~25℃,若无污染,可稳定至失效期。试剂有效期为24个月。试剂不可冰冻。开盖后应避免污染。 6.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浊度时,表明有细菌污染,不能继续使用。 6.1.5 注意事项:试剂中含有氢氧化钠,不可入口!如与皮肤及粘膜接触,请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使用试剂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 6.2 校准品:使用DiaSys公司提供的TruCal U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具体参见生化检验校准品和质控品.SOP文件。

6.3 质控品:具体参见生化检验校准品和质控品.SOP文件。 7. 仪器:贝克曼AU680生化分析仪 8. 操作步骤 8.1 项目基本参数:参见生化检验贝克曼AU680生化分析仪项目测定参数.SOP文件 8.2仪器操作步骤:参见生化检验贝克曼AU680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SOP文件 9. 检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 10. 质量控制:在每一批标本中都应把非定值血清水平I与II质控做为未知标本进行分析,以2S为质控警告限,3S为失控限,绘制质控图,判断是否在控。质控规则参见生化室室内质控操作规程.SOP文件。 11. 计算方法:以TruCal U复合校准品总蛋白校准值或标准品标准值校准仪器后,在病人结果可报告范围内,仪器直接报告可靠的检测结果,以g/L报告。 12. 参考值范围[g/L] 成人:66~88 男女 儿童/青少 年: 1~30天42~62 41~63 1~6个月44~66 47~67 6个月~1岁56~79 55~70 1~18岁57~80 57~80 (注:各实验室应有自己的参考范围。)参考值因性别、年龄、饮食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根据好的实验室经验,每个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值。 13. 临床意义:总蛋白检测对于多种疾病的诊断都有价值。肝脏蛋白合成缺陷、肾功能损伤引起蛋白丢失、肠道吸收不良或营养不良时总蛋白浓度下降。而在慢性炎症疾病、肝硬化和脱水时总蛋白浓度升高。 14. 操作性能 14.1 线性范围:0.5~150g/L 14.2 精密度:重复性的评估是根据NCCLS推荐的标准方法,AU680批内重复性小于3%,总不精密度小于3%。用于分析的质控血清和数据处理符合以上的NCCLS的规则。

临床生化检验简答题

1.简述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的原理。 答:血清中蛋白质中相邻的肽键〔一CO—NH一〕在碱性溶液中能与二价铜离子作用产生稳定的紫色络合物。此反响和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作用形成紫红色的反响相似,因此将蛋白质与碱性铜的反响称为双缩脲反响。生成的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血清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2.简述BCG法测定血清清蛋白的原理。 答:清蛋白具有与阴离子染料澳甲酚绿结合的特性,而球蛋白根本不结合这些染料,故可直接测定血清清蛋白。血清清蛋白在pH4.2的缓冲液中带正电荷,在有非离子型外表活性剂存在时,可与带负电荷的染料BCG结合形成蓝绿色复合物,其颜色深浅与清蛋白浓度成正比。与同样处理的清蛋白标准比拟,可求得血清中清蛋白含量。 3.血浆清蛋白具有哪些功能,测定血清清蛋白有哪些临床意义? 答:血浆清蛋白具有以下生理功能。(1)血浆中主要的载体蛋白,许多水溶性差 的物质可以通过与清蛋白的结合增加亲水性而便于运输。(2)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3)具有维持酸碱平衡的能力。(4)重要的营养蛋白。 血浆清蛋白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如下。(1)低清蛋白血症常见于以下疾病。①清蛋白合成缺乏: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但由于清蛋白的半寿期较长,因此,在局部急性肝病患者,其浓度降低可表现不明显;蛋白质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也可造成清蛋白合成缺乏。②清蛋白过度丧失:由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清蛋白由尿中损失,有时每天尿中排出蛋白达5g以上,超过肝脏的代偿能力;肠道炎症性疾病或肿瘤时,也可由肠道损失一定量的蛋白,从而引起血浆清蛋白含量下降;在烧伤及渗出性皮炎,可从皮肤丧失大量蛋白。③清蛋白分解代谢增加:由组织损伤〔外科手术或创伤〕或炎症〔感染性疾病〕引起。④清蛋白的分布异常:如门静脉高压时大量蛋白质尤其是清蛋白从血管内渗漏入腹腔。肝硬化导致门脉高压导致腹水时,由予肝脏合成减少和大量漏入腹腔的双重原因。使血浆清蛋白显著下降。⑤无清蛋白血症:是极少见的一种遗传性缺陷,血浆清蛋白含量常低于l g/L。但可以没有病症,可能是由于血管中球蛋白含量代偿性升高。(2)血浆清蛋白增高:较少见,在严重失水时发生,对监测血液浓缩有诊断意义。 3.请述OGTT概念、做法、结果判断及其临床应用。 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作系列血浆葡萄糖测定,以 评价机体对血糖调节能力的标准方法。 实验方法:WHO推荐的OGTT,葡萄糖负载量为75g,对于小孩,按1.75 g/kg体重计算,总量不超过75go清晨空腹坐位取血后,用葡萄糖溶于250一300mL水在5min内饮完,之后每隔30min取血1次,共4次,历时2 h。验前3天每日食物中糖含量应不低于150g,维持正常活动,影响试验的药物应在3天前停用,试验前应禁食8 ~14h。整个试验期间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或进食。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清晨空蕨抽血后,开场饮葡萄糖水后30、60、120和180nin分别测定血浆葡萄糖。将空腹和服糖后30、60、120和180min静脉血浆葡萄糖,可绘制成糖耐量曲线图。 结果判断:正常糖耐量为FPG<6.1mmol/L服糖后2h<7.8mmol/L。空腹血糖受损(IFG〕 为FPG6.1~7.Ommol/L,服糖后2h<7.8mmol/L。糖耐量减退( IGT)为FPG<7.Ommol/L,服糖后2h7.8~11. Immol/L。糖尿病性糖耐量为FPG≥7.0mmol/L,服糖后2h≥11. Immol/L。 临床应用:①诊断GDM;②诊断IGT;③人群筛查,以获取流行病学数据;④有无法解释、的肾病、神经病变或视网膜病变,其随机血糖<7. 8mmol/L,可用OGTT评价,即使.OGTT 结果异常,并不代表有肯定因果关系,还应该排除其他疾病。 4.简述糖尿病的分型和诊断标准 答:糖尿病分为四大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