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总蛋白定量测定的原理

合集下载

血清总蛋白常规方法

血清总蛋白常规方法

血清总蛋白常规方法
血清总蛋白是指血清中所有蛋白质的总量。

常规方法包括测定血清中总蛋白浓度的方法有比色法、电动脉波谱法、免疫测定法等。

1. 比色法: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生物杂质的氮原子吸光度的差异来进行测定。

常见的比色法有低里氏法、布拉德福德法和Biuret法。

2. 电动脉波谱法:该方法基于蛋白质在电动力场中迁移速度的差异,利用电泳仪进行测定。

通过测量蛋白质在电泳过程中的迁移距离和时间,可以计算出血清总蛋白浓度。

3. 免疫测定法:包括免疫比浊法、放免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

这些方法利用蛋白质与特定抗体结合的原理,通过测量抗体与蛋白质结合后的信号强度来计算血清总蛋白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是很重要的。

同时,在进行实验时应遵守操作规范,注意样品的保存和处理,以确保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生化总蛋白实验报告

生化总蛋白实验报告

1. 理解生化总蛋白测定的原理和意义。

2. 掌握双缩脲试剂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的操作步骤。

3. 学习如何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血清总蛋白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二、实验原理血清总蛋白的测定通常采用双缩脲试剂法。

该法基于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铜离子(Cu2+)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

紫红色络合物的颜色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通过比色法可以定量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 小牛血清- 6.0mol/L NaOH 溶液- 双缩脲试剂(包括硫酸铜、酒石酸钾钠、碘化钾)- 标准蛋白质溶液- 比色皿- 移液器- 离心机- 吸管- 酶标仪2. 实验仪器:- 恒温水浴箱- 移液器- 离心机- 酶标仪1. 样品制备:取一定量的血清样品,按照要求进行稀释。

2. 标准曲线制作:取标准蛋白质溶液,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稀释,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将标准溶液分别加入比色皿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混匀后放入恒温水浴箱中反应一定时间。

3. 样品测定:将制备好的血清样品按照步骤2进行操作。

4. 比色:将反应后的样品放入酶标仪中,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5. 数据处理:根据标准曲线和样品的吸光度,计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1. 标准曲线的制作: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吸光度与蛋白质浓度的关系。

2. 样品测定:根据标准曲线和样品的吸光度,计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六、讨论和分析1. 实验原理:双缩脲试剂法测定血清总蛋白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等优点。

2.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了解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从而评估样品的蛋白质水平。

3. 临床意义:血清总蛋白的测定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肝功能等。

七、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试剂的加入量,避免误差。

2. 样品制备过程中应避免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确保人身安全。

总蛋白定量测定-原理-方法

总蛋白定量测定-原理-方法

总蛋白定量测定/原理/方法1、原理磺基水杨酸为生物碱试剂,能沉淀蛋白质,但对白蛋白的沉淀能力比球蛋白强,加适量硫酸钠后,沉淀白、球蛋白的能力趋于一致,与标准蛋白浊度对比进行定量测定。

2、试剂磺基水杨酸-硫酸钠试剂(SS-S)磺基水杨酸3.0g无水硫酸钠7.0g蒸馏水加至100ml过滤后,储存于棕色瓶中,如显色或混浊则不能用。

3、方法(1)制备标准曲线含蛋白200、400、800、1200、1600mg/L的稀释混合人血清标准系列各0.5ml,加SS-S试剂4.5ml,搜|索整理充分混匀,7~15分钟后,用420nm波长比浊,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检测取待测脑脊液标本各0.5ml于两只试管中,其中一只试管加SS-S试剂4.5ml,另一试管加154mmol/L的NaCl溶液4.5ml作为标本空白管。

在与标准曲线相同的条件下比浊,所得得吸光度可从标准曲线上求得蛋白质浓度。

4、注意事项(1)脑脊液如有多量细胞或混浊,应先离心以除去。

如蛋白质浓度过高,应先行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重新测定。

(2)加入SS-S试剂的操作手法和速度、室温及比浊前的放置时间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故操作时应注意控制加入试剂的方式和比浊时间与标准管一致。

应随气温改变,勤作标准曲线。

5、正常参考值腰穿CSF蛋白含量:0.2~0.4g/L池穿CSF蛋白含量:0.1~0.25g/L侧脑室穿刺CSF蛋白含量:0.05~0.15g/L脑脊液蛋白质含量与年龄成正比,儿童含量较低,成人稍高,老年人又比成年人高。

6、临床意义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为血脑屏障被破坏的标志。

颇受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蛋白质含量增高常见于下列情况:(1)中枢神经系统炎症。

脑部感染时,脑膜和脉络丛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蛋白质分子容易透过,首先是白蛋白增高,随后是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增高。

(2)神经根病变。

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Guillain-Barre综合征),多数病例有蛋白质增高,而细胞数正常或接近正常,即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总蛋白测定的原理

总蛋白测定的原理

总蛋白测定的原理今天来聊聊总蛋白测定的原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啊,去医院检查身体,会有一项是关于总蛋白测定的。

那这个总蛋白测定是用来干啥的呢?其实就像是给我们身体里的蛋白来一场“大点名”。

你看啊,我们身体里的蛋白就像一群勤劳的小工匠。

蛋白在身体里有太多太多的功能了,像帮忙建造我们的身体结构啦,充当某些化学物质运输的“小货车”啦等等。

这么关键的东西,数量一旦发生了变化,就可能暗示身体出现了毛病。

所以医生就需要知道这个总蛋白的量。

现在主流的总蛋白测定方法是双缩脲法。

这就要说到一个类似变魔术的化学反应。

双缩脲试剂就像一个特别的探测器。

双缩脲试剂里有硫酸铜和氢氧化钾等成分。

想象一下,蛋白分子就像是一串串珠子,因为它是由氨基酸这个小珠子以特定顺序串起来的嘛。

当双缩脲试剂加进去的时候,那双缩脲试剂里的铜离子像一把特殊的小钥匙,它会和蛋白分子结合起来,然后就像发生魔法一样,溶液会呈现出紫色。

颜色的深浅跟蛋白的浓度是成正比的。

打个比方,就好像我们在一杯水里加白糖,糖越多,水就越甜也越粘稠一样。

这里就是蛋白越多,产生的紫色就越深。

通过专门的仪器,就是比色计,我们可以测量这个颜色的深浅程度,然后就能知道总蛋白的含量啦。

有意思的是,还有其他的测定方法呢,比如凯氏定氮法。

不过这个方法稍微复杂一点。

它是基于蛋白质平均含氮量是16%这个理论。

先把蛋白中的氮元素测定出来,然后再通过氮的含量去算出蛋白的含量。

这个就像我们知道了一堆乐高积木里一种特殊小块的数量,然后根据这个特殊小块和整个乐高结构的比例关系,算出这堆乐高积木的总数一样。

老实说,我一开始也不明白,为啥这么一个化学颜色反应就能测定总蛋白呢?后来才知道这背后的原理就像一把锁对应一把钥匙一样,是有很强的特异性的。

不过在这过程中也有要注意的地方哦。

比如说样本如果受到了污染,测量结果就可能不准确。

就像我们数乐高积木的时候,如果混进了别的东西,那算出来的数量就不对喽。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那可多了去了,像一些有肾病或者肝病的患者,总蛋白的量可能会异常,通过这个测定,能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血清总蛋白测定(双缩脲试剂法)精编版

血清总蛋白测定(双缩脲试剂法)精编版
三、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
样品:大牛血清
试剂:双缩脲试剂、蛋白质标准液(70g/L)、生理盐水(0.9%)
器材:试管、加样枪、刻度吸管、洗耳球
设备:1100分光光度计、水浴锅
实验步骤
取3支试管,做好标记(B空白对照,S标准液,U为待测大牛血清),按下表操作:
加入物(ml)
B (空白)
S (标准)
U(待测)
二、实验原理
(一):双缩脲反应
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两分子尿素加热脱氨缩合成的双缩脲(H2N-OC-NH-CO-NH2),因分子内含有两个邻接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可与Cu2+发生双缩脲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蛋白质分子含有大量彼此相连的肽键(-CO-NH-),同样能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发生双缩脲反应,生成的紫红色络合物,且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蛋白质的含量在10~120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d.测定结束后,将比色杯中的样品回收进试管
依据公式算出结果
四、结果与讨论:
(一):实验结果
1、实验现象:
a、在实验中首先加入双缩脲试剂,再依次加入0.9%氯化钠溶液、蛋白质标准液、相应的大牛血清后溶液没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呈淡蓝色透明状;
b、水浴20分钟之后,B试管试管显淡蓝色;S试管和U试管显浅紫色且S试管的颜色比U试管的颜色稍深。
(二):结果讨论
查阅资料得知,大牛血清总蛋白含量一般为60-80g/L,可是,实验结果却是44.586g/L,即使按照实验要求及步骤操作,结果还是出现了比较大的误差,实验结果经过讨论,分析如下:
1、成功的方面:

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的测定1

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的测定1

混合后以空白管校零,立即比色,比色波长为 混合后以空白管校零,立即比色,比色波长为620nm,以光 , 密度为纵坐标,相应管中的白蛋白浓度为横坐标, 密度为纵坐标,相应管中的白蛋白浓度为横坐标,在坐标 纸上绘制标准曲线。 纸上绘制标准曲线。
2. 血清白蛋白测定
用生理盐水按1: 的比例稀释血清 取稀释后的血清0.2ml加入 的比例稀释血清, 用生理盐水按 :10的比例稀释血清,取稀释后的血清 加入 BCG应用液 应用液 5.0ml混匀后立即同上比色,读取光密度,并从标注曲线上查出相 混匀后立即同上比色,读取光密度, 混匀后立即同上比色 应的白蛋白 浓度。 浓度。 3.白蛋白 球蛋白比值(A/G比值)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比值) 白蛋白 球蛋白比值 比值 用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标本中的总蛋白浓度, 用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标本中的总蛋白浓度,用总蛋白浓度减 去白蛋白浓度 即得球蛋白浓度, 比值: 即得球蛋白浓度,并可求的A/G比值:
A/G比值 比值= 比值
白蛋白含量 —————————————
总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 总蛋白含量 白蛋白含量
参考值: 参考值:35~50g/L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 1.血清白蛋白浓度增高,常见于严生脱水所致的 .血清白蛋白浓度增高, 血浆浓缩 • 2.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 在临床上比较重要和常 . 通常与总蛋白降低的原因大致相同。 见,通常与总蛋白降低的原因大致相同。急性降低 主要见于大出血和严重的烧伤; 主要见于大出血和严重的烧伤;慢性降低见于肾病 蛋白尿,肝功能损伤, 蛋白尿,肝功能损伤,肠道肿瘤及结核病伴慢性出 营养不良和恶性肿瘤等。血清白蛋白低于20g/L。 血,营养不良和恶性肿瘤等。血清白蛋白低于 。 临床上出现水肿。 临床上出现水肿。 • 3.A/G 某些病人可同时出现白蛋白减少和球蛋白 . 升高的现象,严重者比值可< 。这种情况称为A/G 升高的现象,严重者比值可<1。这种情况称为 比值倒置。 比值倒置。 • 4.文献报道还有极少见的因白蛋白合成障碍,血 .文献报道还有极少见的因白蛋白合成障碍, 清中几乎没有白蛋白的先天性白蛋白缺乏症。 清中几乎没有白蛋白的先天性白蛋白缺乏症。

血清总蛋白测定原理步骤

血清总蛋白测定原理步骤

血清总蛋白测定原理步骤一、原理:1. 用具有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样品时,光束经过样品后会发生吸收。

波长为546nm(黄色光)时,血清总蛋白对光的吸收能力较高。

2. 样品中的蛋白质会吸收部分波长为546nm的光,使光通过样品后强度减弱。

3.把强光通过样品前后的强度差值与已知总蛋白浓度的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可以确定样品中总蛋白的浓度。

二、步骤:1.样品预处理:a.取少量患者血清,放置室温静置一段时间,使其凝固。

b.使用离心机将血液离心分离,得到澄清的血清。

c.将澄清血清转移至干净的试管或离心管中,可进行测定。

2.试剂配制:a. 准备血清总蛋白浓度标准品,通常使用已知浓度的Bovine Serum Albumin(牛血清白蛋白)作为标准品。

b.配制比色试剂,比色试剂可使用五氯酚酚或伯胺蓝溶液。

3.比色测定:a.取一系列含有不同浓度的标准品,称取适量分别加入试管中。

b.每个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比色试剂,充分混合。

c.把试管放入比色计中,使用光谱分析仪读取光强度差。

d.使用标准曲线,将测量得到的光强度差值转化为总蛋白浓度。

4.计算结果:以标准曲线上所对应光强度差值和总蛋白浓度为坐标,制作图线。

将测试样品的光强度差值代入标准曲线中,并利用线性关系计算出样品中总蛋白的浓度。

总结:血清总蛋白测定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肝功能和免疫功能。

其原理是通过血清中总蛋白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使用比色法进行测定。

测定过程主要包括样品预处理、试剂配制、比色测定和计算结果。

通过标准曲线,可以根据光强度差值计算出样品中总蛋白的浓度。

这项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中,为医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生化指标。

总蛋白测定方法是

总蛋白测定方法是

总蛋白测定方法是总蛋白测定是一种用于血液、尿液、脑脊液等生物体中总蛋白含量定量的方法。

总蛋白是指各种蛋白质在生物体内所含的总量,包括血浆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和非血浆蛋白(如免疫球蛋白、结构蛋白等)。

总蛋白测定方法的应用范围很广,对于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总蛋白测定方法根据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常用的有比色法、电泳法和免疫测定法。

比色法是一种利用染色剂与蛋白质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形成比色化合物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染色剂有布拉德福德蓝(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和共脱氧胸腺嘧啶(Biuret)。

该方法测定总蛋白的原理是蛋白质与染色剂形成复合物后,呈现一定的吸光度,并与总蛋白的浓度成正比。

根据样品吸光度和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待测样品中的总蛋白浓度。

比色法测定简单、操作方便,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中。

电泳法是一种根据蛋白质在电场中的电荷和分子质量的差异进行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电泳法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简称PAGE)。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蛋白质置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通过外加电场使蛋白质迁移,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

利用特定的染色剂(如银染色法或共脱氧胸腺嘧啶染色法)对凝胶上的蛋白质进行染色,通过比较不同蛋白质带的强度和流速,可以初步确定总蛋白的含量。

免疫测定法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待测样品中的蛋白质发生免疫反应,并通过适当的信号转导体系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常用的免疫测定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放射免疫测定(RIA)和荧光免疫测定(FIA)等。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较高的特异性和较大的线性测定范围,常用于研究特定蛋白质的含量和功能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

除了上述常用的总蛋白测定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如生物传感器技术、核磁共振(NMR)和质谱等,这些方法在科研领域和特殊实验条件下有一定的应用。

总蛋白实验报告

总蛋白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双缩脲试剂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了解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双缩脲试剂法是一种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其原理基于蛋白质分子中肽键与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形成紫红色络合物的特性。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蛋白质含量与紫红色络合物的吸光度成正比。

通过测定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6.0mol/L 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硫酸铜、酒石酸钾钠、碘化钾)、蛋白质标准液、待测血清样品。

2. 仪器:分光光度计、移液器、试管、烧杯、试管架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配制双缩脲试剂:称取硫酸铜结晶3g,溶于500ml新鲜制备的蒸馏水中,加入酒石酸钾钠9g和碘化钾5g,待完全溶解后,加入100ml 6.0mol/L NaOH溶液,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L。

(2)配制蛋白质标准液:用定值参考血清或标准白蛋白配制蛋白质标准液,浓度为60~70g/L。

(3)将待测血清样品进行适当稀释。

2. 实验操作(1)取试管若干,编号,分别加入0.5ml蛋白质标准液、0.5ml待测血清样品(或稀释后的血清样品)和0.5ml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

(2)向每个试管中加入1.0ml双缩脲试剂,混匀。

(3)将试管置于水浴中加热5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

(4)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处测定各管吸光度。

3. 数据处理(1)绘制标准曲线:以蛋白质标准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根据待测血清样品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对应的蛋白质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以蛋白质标准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待测血清样品蛋白质含量计算:根据待测血清样品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对应的蛋白质浓度,即为待测血清样品的蛋白质含量。

六、讨论、心得1. 双缩脲试剂法测定血清总蛋白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和生物化学研究。

血清总蛋白(TP)的测定及常规实验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学习

血清总蛋白(TP)的测定及常规实验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学习

当光线通过透明溶液介质时,其辐 射能量有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透过, 所以光线射出溶液介质之后光能被减 少。例如,可见光透过有色溶液介质 之后,或红外线通过多种气体后,均 被吸收部分光能,这种光能的吸收的 和透过可用于某些物质的定性定量分 析。一般应用范围可在测定浓度的千 万分之一至百分之一 。
• 分光分析所依据的定律是Lambert氏和Beer
⑵按下键选试样池菜单,按(ENTER)进入 试样室界面,选择试样室后按(ENTER) 确认“五连池”; ⑶按下键选择样池数:以(ENTER)至数码 “3或2”;按下键选“空白溶液校正”按 (ENTER)选“是”。 5.按(RETURN)返回至"光度测量"Abs 设定的波长nm界面。按ZERO键消除Abs 为0.000后,按START/STOP键(两次) 测定并读取各管吸光度。
五、方法学评价
1.线性范围:0.0~100.0g/L, 2.精密度:批内CV≤2.8%、批间相对极 差≤3.3% 3.准确度:准确度≥95% 4.波长546nm
六、实验注意事项
1.样品中总蛋白含量超过100.0g/L,则 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测定,结果乘以稀 释倍数。 2.试剂浑浊变色不能用。 3.试剂使用后立即盖紧瓶盖。
品管吸光度值,按公式计算测定结果。
• 计算公式: C样
A样 C标(70g/L) A标
三、参考值:
总蛋白:60~85 g/L 白蛋白:38~48 g/L 球蛋白:22~32 g/L 白蛋白/球蛋白=1.5~2.5/1
四、临床意义:
1、白蛋白/球蛋白=1.5~2.5/1,通过计算 其比值可以判定肝脏的功能蛋白降低:大量输液将机体血浆稀 释,某些水肿性疾病,长期营养不良和消 耗性疾病。 4、球蛋白大量降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血清总蛋白实验报告

血清总蛋白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清总蛋白在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2. 掌握血清总蛋白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血清总蛋白是血液中所有蛋白质的总和,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

血清总蛋白含量的测定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营养不良等。

实验原理:血清(浆)中蛋白质的肽键(-CO-NH-)在碱性溶液中能与2价铜离子作用生成稳定的紫红色络合物。

这种紫红色络合物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血清蛋白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关系。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6.0mol/L 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硫酸铜、酒石酸钾钠、碘化钾)、蛋白质标准液、血清样品等。

2. 实验器材:分光光度计、移液器、试管、试管架、吸管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绘制(1)取6个试管,分别加入0、0.2、0.4、0.6、0.8、1.0mL蛋白质标准液,然后加入2.0mL 6.0mol/L NaOH溶液。

(2)在每支试管中加入0.4mL双缩脲试剂,摇匀。

(3)室温放置10分钟。

(4)在540nm波长下,以空白管调零,测定各管吸光度。

(5)以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测定(1)取3个试管,分别加入0.2mL血清样品、0.2mL蒸馏水和0.2mL 6.0mol/L NaOH溶液。

(2)按照标准曲线绘制步骤进行操作。

(3)在540nm波长下,以空白管调零,测定各管吸光度。

3. 结果计算(1)根据样品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蛋白质浓度。

(2)计算血清总蛋白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方程:y = 0.062x + 0.015,R² = 0.99。

2. 样品测定血清样品1、2、3的吸光度分别为0.60、0.55、0.50,查得蛋白质浓度分别为60.0mg/L、55.0mg/L、50.0mg/L。

血清总蛋白测定 原理 步骤

血清总蛋白测定  原理  步骤
最后,营养不良广义的营养不良(malnutrition)应包括营养不足或缺乏以及营养过剩两方面,现只对前者进行论述。营养不良常继发于一些医学和外科的原因,如慢性腹泻、短肠综合征和吸收不良性疾病。营养不良的非医学原因是贫穷食物短缺。缺乏营养知识,家长忽视科学喂养方法。在发达国家营养不良的病人通常可以通过治疗原发病、提供适当的膳食,对家长进行教育和仔细的随访而治疗。但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营养不良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营养不良、社会习惯、环境和急、慢性感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影响,以至治疗是非常困难,并不是单单提供适当的食物即可解决。或消耗增加,如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或慢性肠道疾患所致吸收不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恶性肿瘤、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临床上早期由于肝脏功能代偿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严重并发症。等。
3.60~70g/L蛋白质标准液可用定值参考血清或标准白蛋白作标准。
操作
取试管3支,混匀,置25℃30min或37℃10min,在波长540mm处比色,用空白管调零,测各管吸光度。
参考范围
正常成人参考范围为60~80g/L。长久卧床者约低3~5g/L,60岁以上约低2g/L,新生儿总蛋白浓度较低,随后逐月缓慢上升,大约1年后达成人水平。
3.唯一的缺点是灵敏度较低,比酚试剂法低约100倍。但本法的检出限为0.2~1.7g/L,这相当于70g/L的血清3~24μl,已能满足临床生化检验的需要。
4.本法是临床测定血清总蛋白质首选最方便、最实用的常规方法。
5.临床上常见的血清蛋白定量法主要有双缩脲法、临床折射计法、染料结合法、BCA法和免疫比浊法。

血清蛋白的分离与定量原理

血清蛋白的分离与定量原理

血清蛋白的分离与定量原理
血清蛋白的分离与定量是通过电泳技术实现的。

1. 分离原理:
血清蛋白可以通过电泳技术在电场中按照其电荷或大小进行分离。

常用的电泳方法包括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凝胶电泳中,血清蛋白会在凝胶中形成带状,不同蛋白质会出现在不同位置,从而实现分离。

2. 定量原理:
定量血清蛋白通常使用染色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考马斯亮蓝染色法。

该方法中,血清蛋白会与考马斯亮蓝染料结合,形成具有特定光学特性的复合物。

通过测量复合物的光吸收度,可以推算出血清蛋白的浓度。

另外,还可以使用免疫测定法来定量血清蛋白。

免疫测定法基于血清蛋白与特异性抗体的结合反应,通过测量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特定信号(如光信号或荧光信号)来推算出血清蛋白的浓度。

常用的免疫测定法包括ELISA和免疫层析等。

总蛋白归一化定量

总蛋白归一化定量

总蛋白归一化定量
总蛋白归一化定量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浓度定量方法。

在研究蛋白质相关问题时,往往需要准确地测量样品中蛋白质浓度,才能进行后续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总蛋白归一化定量的原理是利用一种已知浓度的标准蛋白样本,与待测样品中的总蛋白比较,来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浓度。

常用的标准蛋白样本有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和γ-球蛋白等。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首先将标准蛋白样本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并进行定量测量;然后将待测样品加入等量的蛋白质电泳样品缓冲液中,进行电泳分离;最后将电泳分离后的蛋白条带转移到膜上,进行Western Blot实验,通过比较待测样品中的蛋白条带与标准蛋白样本的蛋白条带,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总蛋白归一化定量时,选择标准蛋白样本的浓度应该与待测样品中蛋白质的浓度相近,避免因浓度差异引起的误差。

总蛋白归一化定量是一种简便、准确的定量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领域的研究中。

总蛋白归一化定量

总蛋白归一化定量

总蛋白归一化定量总蛋白归一化定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比较不同样本中总蛋白的含量。

在生物学研究中,总蛋白通常被认为是细胞内各种蛋白的总和,其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细胞或组织的状态。

本文将介绍总蛋白归一化定量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总蛋白归一化定量的原理是基于总蛋白在不同样本中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假设总蛋白的含量在不同样本中是相对稳定的,那么通过将其他蛋白的含量与总蛋白的含量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它们在不同样本中的相对差异。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消除不同样本中总蛋白含量的差异,使比较更加准确和可靠。

总蛋白归一化定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Western blot、ELISA和质谱等。

其中,Western blot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可以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再通过荧光或酶标记的二抗进行检测和定量。

ELISA是一种基于酶标记的免疫测定法,可以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来检测和定量目标蛋白。

质谱则是一种通过蛋白质的质量和电荷来检测和定量蛋白的方法,包括质谱图谱分析和定量比较等。

总蛋白归一化定量在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比较不同生物样本中总蛋白的含量,从而了解它们的差异和相似性。

例如,在疾病研究中,可以通过比较患者与健康人群中总蛋白的差异,来找出与疾病相关的蛋白标志物。

其次,总蛋白归一化定量还可以用于研究蛋白的表达动态和调控机制。

例如,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总蛋白含量,来了解蛋白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总蛋白归一化定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消除不同样本中总蛋白含量的差异,从而实现对其他蛋白的准确定量。

它在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比较不同样本中总蛋白的含量、研究蛋白的表达动态和调控机制等。

通过总蛋白归一化定量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和可靠地了解细胞和组织的状态,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紫外法测定血清总蛋白

紫外法测定血清总蛋白
一、实验目的
• 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蛋白质的原理。 • 学习754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 大多数蛋白质中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 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所以蛋白质 溶液在280nm具有一个紫外吸收高峰。在 一定浓度范围内,蛋白质溶液在最大吸收 波长处的吸光度与其浓度成正比,因此可 作蛋白质定量分析。
若样品种含有嘌呤嘧啶等会出现比较大的干扰,此时必须 同时测定260和280nm吸光度,通过公式校正测定,以 消除核酸的影响,而推算出蛋白质浓度。
临床意义见双缩脲法
六、注意事项
• 需用石英比色杯,光径=1cm,拿法同722 型比色杯,价值昂贵,用时小心
• 双用10ml的吸量管取生理盐水时,先查看 吸量管刻度是否到尖端,若到尖端,应先放 掉0.1ml,再将剩下的9.9ml液体放入试管 中。
二、实验原理
由于生物样品中常混有核酸,核酸中的碱 基对紫外也有吸收,但其峰值在260nm附近, 因此可用下列公式计算蛋白质浓度: Lowry-Kalckar公式:
蛋白质浓度(g/L)=(1.45A280-0.74A260) (A280和A260分别代表光径为1cm时蛋白质溶液在
280nm和260nm处测得的吸光度值。)
四、结果计算
• 计算公式:
蛋白质浓度(g/L)=(1.45A280-0.74A260) ×100
• 参考范围: 正常人:60~80g/L
五、方法学评价
紫外法优缺点: • 优点
操作简便,可保留蛋白生物活性; 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标本可重复利用。
五、方法学评价
紫外法优缺点: • 缺点
各种蛋白质中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和比例不同,因此测定 有一定误差; 在280nm测定易受尿酸和胆红素的干扰,导致准确性和 特异性受影响;

总蛋白归一化定量

总蛋白归一化定量

总蛋白归一化定量总蛋白归一化定量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测量生物体中的总蛋白含量。

在生物学研究中,总蛋白归一化定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提供关于细胞或组织中蛋白质丰度的定量信息。

本文将介绍总蛋白归一化定量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总蛋白归一化定量的原理是基于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普遍存在的事实。

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许多生物过程,如信号传导、代谢调节和结构支撑等。

因此,测量细胞或组织中的总蛋白含量可以反映出其功能和状态。

总蛋白归一化定量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BCA法、Lowry法和Bradford法等。

BCA法是一种基于铜离子与蛋白质结合产生紫色化合物的方法,通过比色测定紫色产物的吸光度来测量蛋白质的含量。

Lowry法和Bradford法也是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它们利用蛋白质与染料结合产生颜色的原理来定量蛋白质。

总蛋白归一化定量在许多生物学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常常需要将不同样本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比较。

通过将样本中的蛋白质含量归一化到相同的总蛋白含量,可以消除由于样本差异引起的误差,从而更准确地比较蛋白质的丰度。

此外,总蛋白归一化定量还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等生物过程的调控机制。

总蛋白归一化定量的结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呈现,例如直接给出总蛋白含量的数值,或者将总蛋白含量与其他指标进行比较。

在研究报告或科学论文中,通常会使用图表或统计数据来展示总蛋白归一化定量的结果,以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和比较实验结果。

总蛋白归一化定量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用于测量生物体中的总蛋白含量。

它的原理简单,方法多样,应用广泛。

通过总蛋白归一化定量,可以更准确地比较和分析蛋白质的丰度,从而揭示生物过程的调控机制。

在生物学研究中,总蛋白归一化定量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推动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总蛋白定量测定的原理
血清总蛋白定量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用于评估人体体液中蛋白质的总量。

血清总蛋白是由多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组成,包括白蛋白、球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等。

这些蛋白质在机体的免疫应答、运输物质、调节细胞生理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血清总蛋白定量测定可以用于评估机体健康状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监测等。

血清总蛋白定量测定的原理是使用光学测量的方法,根据比色反应原理来评估蛋白质的浓度。

具体步骤如下:
1. 血清样本制备:将采集的血清样本离心,使其中的细胞和凝固物沉淀,获取清澈的血清液用于后续测定。

2. 比色反应原理:血清总蛋白测定常用的比色反应原理是布拉德福酸染色法。

该法利用布拉德福酸与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组成深蓝色化合物,使其吸光度增加,从而间接测定蛋白质的浓度。

布拉德福酸与蛋白质的反应是一种选择性的酸碱反应,只与氨基酸中的芳香族化合物酚类和酮类结构发生反应。

3. 标定曲线:将不同浓度的标准蛋白溶液制成一系列浓度梯度,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比色反应,并测得吸光度值。

根据各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绘制标定曲线。

4. 测定样本吸光度:将血清样本与布拉德福试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并使其在一定时间内反应,然后用特定波长的光源通过试液,测量经过样本后的吸收光强。

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值及标定曲线,可以确定样本中总蛋白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血清总蛋白定量测定时,可能会受到一些干扰因素的影响,例如溶液的污染、杂质的存在、乳糜样物质的存在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引起测定结果的偏差。

因此,在进行测定时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采用尽可能纯净的试剂和标本,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

总之,血清总蛋白定量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可以评估人体体液中蛋白质的总量。

其原理是利用布拉德福酸染色法,通过比色反应测定样本中总蛋白的浓度。

这种方法简便快速,对测定结果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并可以用于评估机体健康状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监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