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由来介绍简短
腊八节的由来与意义
腊八节的由来与意义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一般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
它是中国人民在古代社会中以祭祀祖先和祈求丰收为主要目的而庆祝的节日。
腊八节有其独特的由来和深刻的意义,以下将对其背景和重要性进行探讨。
腊八节起源于古代的农耕社会。
在古代农耕社会中,人们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农田劳作,对收获的庆祝也就是农休所在。
因此,中国人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也就是农历腊月的第八天,开始休养生息、祭祀祖先和祈求丰收。
这一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至今已经传承了数千年。
腊八节有着较为丰富的祭祀活动。
在节日当天,人们会提前准备好各种食物,如糖蒜、糖莲子、糖冬瓜等,以供祭祀祖先和神灵之用。
同时人们还会准备一锅腊八粥,由多种豆、谷物和果蔬杂煮而成,这锅粥象征着农民对来年丰收的期许。
腊八粥在享用过程中,人们往往会以家庭为单位,在一团和和美美的氛围中共同品尝,象征着家庭的团聚与和谐。
腊八节有着浓厚的民俗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腊八节是主要民间传统节日之一,被视为迎接新年的重要准备。
人们在这一天会进行除夕的大扫除,打扫房屋、清理垃圾,以去除旧年的不祥和污秽,迎接新年的来临。
同时,腊八节还是农历年前最后一次家族聚会的机会,亲朋好友会相聚在一起,共庆佳节。
除了祭祀和聚餐,人们还会举办各种传统游戏和活动,如舞狮、舞龙和放烟花等,以增加喜庆和娱乐氛围。
腊八节除了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目的,还有着重要的宗教意义。
在佛教中,腊八节被视为佛陀的诞辰日,因此也被称为佛诞节。
在这一天,佛教徒们会举行盛大的佛祖庆祝仪式,供养佛像,念经祈福,以表达对佛陀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总体而言,腊八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意义。
它不仅代表着农耕社会的丰收和家庭的团聚,也承载着对新年的期许和对佛陀的崇敬。
腊八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传统价值和信仰的象征。
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人们都会通过腊八节这个特殊的节日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庆祝丰收、祈求来年的幸福和繁荣。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希望能为你提供帮助:第一个传说---“朱元璋”说可能大家听的比较多的一个关于腊八节来历的传说是朱元璋的。
这个传说说的是,元末明初朱元璋落难蹲了监牢,当时正值寒冬腊月,朱元璋又冷又饿,情急之中朱元璋发现牢里有个老鼠洞,本想抓老鼠充饥的朱元璋开始挖老鼠洞,没成想却挖了老鼠的粮仓,从老鼠洞里挖出好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欣喜之下将这些东西熬成了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
而那天正好是腊月初八。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为纪念蹲监牢的`那段日子,就将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把自己当时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从此就有了腊月初八腊八节,吃腊八粥这个习俗。
第二个传说---“释迦摩尼”说时间相对要早的多,而且也更具传奇性。
这个传说是说:腊八粥其实源于印度。
相传佛教的创始人释迦摩尼,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令他极其不满,而且他极不忍心看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的折磨,于是释迦摩尼舍弃了王位出家修道。
最初并无收获,后又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初八那天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释迦摩尼在这六年的苦行中每天仅吃一麻一米。
于是后人为了纪念释迦摩尼所受之苦,每年腊月初八都要吃粥。
最后,“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因此,“腊八”也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在解放前,各地的佛寺都会举行佛会,诵经,效仿释迦摩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煮粥供佛,将粥称为“腊八粥”,并且发放给佛教门徒以及善男信女们。
从此以后腊八喝腊八粥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第三个传说---“教育杜撰”说此故事极具教育意味,也许是大人为了教育孩子杜撰出来的,但是不妨一听:从前,有这么一家人,老两口和小两口过着快乐的日子。
老两口非常疼爱小两口,什么活也不让小两口做,因为怕他们累坏身体。
因此,小两口整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事也不会做。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大全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大全腊八节的由来腊八节,俗称“腊八”,即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们通常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祥。
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所以很多寺庙也会在腊八节前后为老百姓派发腊八粥,祝福大家福报满满,过一个快乐新年。
腊八节是我国腊月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
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腊八节的寓意腊八节是每年农历十二月八,寓意是祈福、祈求丰收、祭祀先祖等。
腊八节,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
腊八节的风俗1.喝腊八粥腊八节喝腊八粥已经成为人们庆祝腊八节的主要方式之一。
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过去人们讲究喝腊八粥。
煮好腊八粥后,他们首先要拜神拜祖。
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豆熬制的,经过演变逐渐变得丰富多彩。
目前八宝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五谷杂粮,可以随意增减,最好是八种以上,对应腊八的“八”,寓意好运。
2.煮五豆在一些地方,腊八节吃的食物叫做煮五豆。
从名字可以看出,食材中有五种豆,加上米饭,在家煮着吃,然后邻居之间互相赠送。
这些豆子表示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圆满幸福,同时也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腌制腊八蒜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腊月初八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叫做腊八蒜。
腊八节的由来简介
腊八节在南北朝时期逐渐 形成
腊八节在南北朝时期开始 受到重视
腊八节在南北朝时期开始 有固定的习俗和仪式
宋代盛行阶段
腊八节在宋代开始盛行
宋代腊八节习俗:喝腊八粥、吃腊八面、做腊八蒜等
宋代腊八节与佛教的关系:腊八节与佛教的腊八节有关,是佛教 的节日之一 宋代腊八节的社会影响:腊八节在宋代成为重要的节日,受到人 们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祈求丰收祥瑞的寓意
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腊八节是祈求丰收祥瑞的节日,寓意着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腊八节也是祭祀祖先、祈求平安的节日,寓意着家庭和睦、身体健康 腊八节还是庆祝丰收、感恩自然的节日,寓意着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家庭团聚的意义
腊八节是家人团聚、共享 美食的节日,寓意着家庭 团结、亲情深厚。
腊八节的文化内涵
祭祀祖先的传统文化
腊八节是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表达了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腊八节祭祀祖先的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孝道精神。
腊八节祭祀祖先的仪式,包括供奉食物、烧香、磕头等,表达了对祖先的感恩和祈 求保佑。
腊八节祭祀祖先的习俗,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家庭、家族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秦始皇起源说
起源地点:陕西咸阳
起源原因:秦始皇统一六 国后,为了庆祝胜利,将
十二月初八定为节日
起源时间:秦朝时期
节日习俗:吃腊八粥,祭 祀祖先,祈求平安健康
朱元璋起源说
朱元璋起源说:相传朱元璋在腊八节这天出生,因此将腊八节定为自己的生日 朱元璋在腊八节这天起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在腊八节这天颁布了《大明律》,规定了腊八节为法定节日 朱元璋在腊八节这天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以示对百姓的关爱和感激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简介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简介腊八节的由来故事1、“赤豆打鬼”的传说传说上古时期,有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
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而人们生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这些疫鬼作祟的原因。
所以,在腊八这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2、纪念修长城的民工相传,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民工们长年在工地上不能回家,吃粮全靠家里人送。
家里粮食送不到的,就有可能饿死在长城工地。
有一年腊月初八,一些少粮的民工们把各自剩下的五谷杂粮熬成稀粥,每人喝一碗抵御饥寒。
为了悼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3、怀念岳飞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
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4、牢记祖先勤俭之美德传说,西晋时有个青年人很懒,游手好闲,坐吃山空,等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没粮了。
饥饿难熬的年轻人,遍搜家里的坛坛罐罐,将残余的五谷颗粒连同可食的残碎物,一起煮了一碗粥喝下。
从此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勤劳过日。
人们借此教育子女,腊八喝粥,牢记祖先勤俭美德。
腊八节吃什么?1、腊八粥说起腊八节的食俗,最为人所知的是腊八节喝腊八粥,它是以大米、糯米、红枣、花生、红豆、小米、莲子等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佛粥”等,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最早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庆祝丰收的。
各地腊八粥做法各异,有咸有甜,品种繁多。
2、腊八面在陕西渭北一带,腊八节这天一般不喝腊八粥,家家户户都要在早上吃一顿面条,即腊八面。
腊八面,俗称臊子面,将手擀面条煮熟捞入碗里,再淋上两勺用猪肉、豆腐、黄花菜、木耳、胡萝卜、蒜苗等食材熬煮的臊子,岂是一个香字了得……3、腊八蒜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腊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泡出来的蒜就叫“腊八蒜”。
腊八节七个传说故事介绍
腊八节七个传说故事介绍腊八节的由来由来一,驱逐恶鬼.传说上古时代有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由来二,腊八节也叫佛成道节,相传,佛祖释迦摩尼就是在这一天成佛的.佛祖原先在深山修行,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正准备放弃,正巧碰到一个牧羊女,送了他食物,他吃完盘腿坐在菩提下,在十二月初八这天终于悟道成佛.由来三,腊八节是为了纪念岳飞,当年岳飞抗金于朱仙镇,正是寒冬腊月之际,军队缺衣少食,百姓纷纷送粥救济,岳家军饱餐一顿千家粥,结果大胜,此日正是腊月初八.人们为了纪念岳飞,每到腊月初八就以杂粮豆果煮粥,最终成为了民俗.腊八节传说一.道教传说相传腊月初八这一天是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的日子,只为校定生人受禄延益,在此日修道之人要斋戒沐浴,朝真行道,便能获得福禄无量.二.佛教传说在佛教便有释迦牟尼佛在这一天悟道成佛一说,相传在两千五百年多年前,释迦牟尼为求正法在金刚莲台之上,由于时日良久致使自己骨瘦如柴,幸得难陀与波罗二牧女提供的牛乳乳糜才得以为继,终于在苦修四十八天后了悟佛法,大彻大悟.而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从此腊八便成为了佛教的一个重大纪念之日. 三.秦始皇修长城传说相传当年秦始皇修筑长城,动用天下劳工,但是却经常无粮继日,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劳工家人也无法将粮食及时送到,所以众劳工便将仅剩的少许粮食凑在一起,熬成一锅杂粮粥用以渡过难关.而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后人便在腊月初八这天熬腊八粥来纪念此日.四.岳飞传说腊八节的由来源于对大宋忠臣的怀念.相传岳飞在率领部下抗金之时,有一日兵至朱仙镇,兵将由于缺衣少食致使挨饿受冻,但四方百姓听闻是岳飞抗金兵将到此,便家家户户煮粥相济,如此岳飞才得以大胜金军.而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后人便在每年的腊月初八煮粥以示纪念.五.朱元璋传说朱元璋当年还未成为皇帝之时,曾经落魄至极,被元军囚禁大牢之中.在牢中饥肠辘辘的他从老鼠洞中扒出许多粮豆,他便将其放在一起熬了一锅豆粮粥,而这天正是腊月初八.再后来朱元璋荣登大宝成为大明皇帝还对此事念念不忘,遍将每年的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并在这一天煮粥纪念.六.民间传说相传有老夫妇二人娶一儿媳,但此媳却终日好吃懒做,终于时至年粮食空瘪关无以为继,幸得邻里周济,家家户户送来杂粮,这家人将此杂粮熬制成粥才得以度过难关.而也正因此事令媳妇改掉恶习,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从此在此日熬制腊八粥来纪念,有谚语云〝吃顿杂粮粥,教训记心头〞七.上古传说传说五帝之一的颛顼有三子,此三子死后却变为厉鬼专吓孩童,令许多孩童惊吓致病,而百姓得知赤豆能驱鬼,遍将赤豆等豆物混在一起煮粥,吃下此粥的孩童便可百邪不侵,祛病祛灾.而此日正是腊月初八,遂将此日定为〝腊八节〞,在此日家家便会煮〝腊八粥〞来纪念.腊八节七个经典传说故事。
腊八节传统的农历十二月初八节日
腊八节传统的农历十二月初八节日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它是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
腊八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为了纪念祖先,祈求幸福和平安。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腊八粥和腊八蒜、挂蒜和祭拜祖先等。
第一节:腊八节的起源和发展腊八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
相传,腊八节是古代祭祀天神和祖先的节日。
另有一种说法,腊八节最初是为祈求五谷丰登而设定的农事节日。
不过,无论起源如何,腊八节已经成为中国非常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被很多人庆祝和纪念。
第二节:腊八节的庆祝方式腊八节的主要庆祝方式是吃腊八粥和腊八蒜,以及祭祀祖先和贴蒜。
腊八粥是由腊八豆、糯米和红枣等食材熬制而成。
腊八蒜是用新鲜的大蒜泡制而成,食用时会更加美味。
此外,有的地方还会爆竹鸣响,表演舞狮、舞龙等传统文艺表演。
第三节:腊八节的文化内涵腊八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腊八节的庆祝方式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观和生活方式。
此外,腊八节还表达着人们对和谐、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第四节:腊八节的现代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腊八节已经不再是古代的农事节日,而是成为一个感恩、祈求幸福和团圆的节庆日。
通过庆祝腊八节,人们可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同时也可以分享喜悦,感受家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
结论:腊八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人们感恩、祈祷和团圆的日子。
通过庆祝腊八节,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表达对祖先的敬意,让人们感受到家人之间的温暖和幸福,同时也是一个向往和平、幸福的时刻。
腊八节的来历简介_关于腊八节的由来传说故事
腊八节的来历简介_关于腊八节的由来传说故事“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大家有了解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腊八节的来历简介及传说故事,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
这一天,古称“腊日”,从先秦起,都是当作“年节”来过的。
我国传统的“腊八节”是怎样来的呢?原来,“腊八”起源于“措八”,这是古代的措祭。
措祭,在夏代称为“清祀”,殷商曰“嘉平”,周代称“措”,秦代改称“腊”。
古时候,每年农事完毕,人们就举行措祭,所祭祀的对象是:农神、百谷种子、田间道路与草棚、猫、虎、堤坝、水沟、昆虫。
因为它们一年中对农事耕耘尽了力,如猫、虎吃了田鼠,保护了庄稼;堤坝、水沟保住田地不渍水;等等。
祭祀时,女巫化装成猫、虎、虫、农神等,居于主位享受祭祀。
因为措祭共祭八位神祗,故名“措八”。
到了秦代改“措”为“腊”,“措八”就成为“腊八”。
又因为秦代当时以十二月为“腊月”,于是确定“腊八节”为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的正式固定?则是在南北朝。
我国民间过腊八节,差不多都是将古睹日和佛祖成道日融合在一起。
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一顿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含有喜庆丰收和预祝来年五谷丰登之意。
“腊八”这天,也是佛祖成道之日。
在前面的浴佛节一章中,我们已谈到了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情况,这里,再谈谈他修炼成道的情形。
却说释迦牟尼出生后,见到众生为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八苦所煎熬逼迫,于是在他29岁那年,毅然舍弃王位而独坐菩提树下,潜心修炼,寻求人生的真谛。
他还游遍了印度的名川大山。
一天,他来到比哈乐邦的尼连河附近,因劳累饥饿过度,昏倒在地。
有一位牧女看见了,便把身边带的杂粮加些野果,用清泉水煮熬成乳糜状的粥,一口一口地喂他。
释迦牟尼吃了这粥后,顿觉精神振奋,就在尼连河里洗了个澡,然后静坐在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大家都知道,每到农历十二月初八,就是我国的腊八节,这是一个人们比较看重的传统节日。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以供大家参考!腊八节的由来腊八节其实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以前这个节日,各地的佛寺都会举行诵经,以及其他活动,并且会效仿释迦牟尼在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在这天,佛教徒会用香米、各种果实混合在一起煮粥供佛,并会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
后来民间模仿这事的人多了,就成了一种风俗,这就是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是为了纪念谁关于腊八节还有一个传说,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一位王子,他见到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而贵族们却天天依然享乐,就非常不满,于是他果断舍弃掉自己的王位,出家修道。
释迦牟尼刚修道也是没有收获,几年后的腊月八日他在提树下悟道成佛,而在这几年的苦修当中,他每一天仅食一米一麻。
后人为了感谢释迦牟尼,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再后来“腊八”就慢慢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了。
腊八节风俗习惯1、腊八粥: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2、腊八蒜: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是腊八节节日食俗。
腊八蒜通常是指用醋腌制的蒜,成品颜色翠绿,口味偏酸、微辣。
因多在腊月初八进行腌制,故称“腊八蒜”。
3、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民间传统小吃之一,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
4、腊八面等: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
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节的古诗《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作者:宋·陆游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有关于腊八节来历介绍
【导语】“腊⼋”⼀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本为佛教节⽇,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
下⾯是分享的有关于腊⼋节来历介绍。
欢迎阅读参考!1.有关于腊⼋节来历介绍 农历腊⽉初⼋⽇,是民间的传统节⽇——“腊⼋节”。
俗话说:“腊⼋粥,吃不穷;吃了腊⼋便丰收。
”到了腊⼋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锅“腊⼋粥”,不仅当天吃,还要留⼀些积余,作为引⼦,吃到⼤年除⼣。
这种腊⼋饭不仅给家⾥⼈男⼥⽼少吃,⽽且还要给牲⼝、鸡狗喂⼀些,给门上、墙上、树上抹⼀些,表⽰农业⼤丰收,希冀风调⾬顺,五⾕丰收。
“腊⼋节”的风俗由来,传说不⼀,主要有三种说法⽐较流⾏。
1、腊⼋节的起源很早,⾃从⼈类进⼊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
古时的“腊”是祭祀的意思。
远在商周时代,中国就有连天地、神灵、祖先⼀起祭祀的习惯。
把这种综合祭祀,叫做“合祭”。
这种祭礼,表达了古代⼈⼀种朴素善良的⼼理活动。
意思是说:⼀年到头了,能得到丰⾐⾜⾷,该感谢神灵啊:于是就选择腊⽉初⼋这⼀天,熬上⼀锅体现农业⼤丰收的“腊⼋粥”。
⼀则是为了祭奠神灵!⼆则是为了供全家⼤⼩⼈等,聚餐⼀顿,庆祝丰收,预祝来年更⼤丰收。
这就形成了腊⼋节⽇吃腊⼋粥的风俗。
2、佛教的创始⼈释迦牟尼,在腊⽉初⼋这⼀天,吃了放⽺姑娘⽤苹果糯⽶团⼦煮的粥,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
后世信佛的⼈,每到腊⽉初⼋这天,就念经吃粥,成为习俗。
以后由佛教徒念经吃粥,传到民间,⼴⼤⼈民也以佛教吃粥⽽吃“腊⼋粥”了。
3、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奉命⽽来,成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送。
有些民⼯,家隔千⼭万⽔,粮⾷送不到,致使不少民⼯饿死于长城⼯地。
有⼀年腊⽉初⼋,⽆粮吃的民⼯们合伙积了⼏把五⾕杂粮,放在锅⾥熬成稀粥,每⼈喝了⼀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
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地的民⼯,⼈们每年腊⽉初⼋吃“腊⼋粥”,以资纪念。
2.腊⼋节的习俗 相信不少⼈只知道腊⼋粥,其实除了喝粥外,还有吃冰、吃腊⼋⾯、吃麦仁饭等习俗。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及传说是什么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及传说是什么腊八节的由来故事及传说是什么你知道吗?腊八节成为一个“节俭日”,这是一种很好的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路。
有文化研究者曾提出建议,将腊八设为节俭日。
一起来看看腊八节的由来故事及传说,欢迎查阅!腊八节的由来故事及传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节(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历史记载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
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
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
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
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成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
”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
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的来历简短30字内容
02
腊八节的起源:源于古代祭祀活动 汉代腊八节的习俗:祭祀祖先、祈求丰收 汉代腊八节的食物:以粥为主,加入各种谷物和干果 汉代腊八节的意义: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腊八节的起源:佛教传入中国,腊八节逐渐成为佛教节日 南北朝时期:腊八节开始兴盛,成为民间重要的节日之一 腊八节的习俗:喝腊八粥、吃腊八面、祭祀祖先等 南北朝时期的腊八节:寺庙举办腊八粥会,民间举行庆祝活动,形成了独特的节日氛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腊八节在现代社会中,通过举办 各种活动,如腊八粥品尝、腊八 节庙会等,促进了不同地区、不 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腊八节在现代社会中,还具有促 进家庭和睦、增进邻里关系的作 用,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汇报人:XXX
汇报人:XXX
01
腊八节的起 源
02
腊八节的历 史发展
03
腊八节的文 化内涵
04
腊八节在现 代社会的意
义
01
腊八节起源于佛教,是佛教的盛 大节日之一
腊八节在佛教中象征着佛祖的慈 悲和智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腊八节与佛祖成道日有关,相传 佛祖在腊月初八成道
腊八节在佛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是佛教徒修行的重要日子
制作方法:腊八蒜的制作方法是将大蒜去皮、洗净、晾干,然后放入醋中浸泡,经过一 段时间的腌制,大蒜会变成绿色。
寓意:腊八蒜的绿色寓意着生机和希望,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的开始。
营养价值:腊八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传承传统文化:腊八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弘扬孝道:腊八节是祭祀祖先、表达孝心的重要节日,有助于弘扬孝道文化。 促进家庭和谐:腊八节是家人团聚、共享美食的节日,有助于促进家庭和谐。 传递爱心:腊八节期间,人们会向亲朋好友赠送腊八粥,传递爱心和祝福。
【民间故事】民间故事 腊八
【民间故事】民间故事腊八
腊八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节日,通常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日。
腊八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在这一天一般会吃腊八粥,磕腊八糖,饮腊八酒。
这些习俗源于民间传说中的故事,如下:
1. 窦娥冤
相传南朝梁武帝李衍的一位妃子窦娥冤枉受害,被指控罪名,被迫喝下腊八粥而死。
从此之后,人们在腊八节吃腊八粥,以纪念窦娥的冤屈。
2. 切腊为吉
相传,在古代,蚕宝宝在冬季会死亡,为了保护蚕宝宝,人们就将蚕宝宝腊掉,然后在腊八节熬成腊八粥给蚕宝宝食用,以保佑蚕宝宝健康。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腊八是切腊的谐音,切腊为吉,便会吉祥如意。
3. 避免灾难
相传,古时有一位官员,他在腊八节前夕,梦见上帝下令受灾,于是他就将自己的家具和家中的香炉、灯笼等物品全部都燃烧,以示祈求平安。
至此,人们便有了在腊八节烧香灯、燃烛烧纸、拜神消灾的习俗,以此来避免灾难。
4. 辞旧迎新
相传,腊八节是辞旧迎新的节日。
古人认为,农历年最后一个月的末日,是一年的尽头。
而腊八则是这一月的倒数第二个日子,也就是除夕的前一个日子。
因此,人们在腊八节要做好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5. 元宝糖
元宝糖是腊八节的一道传统小吃,形状似元宝而得名。
相传古代蒙古族人、满族人在腊八节时都会摆设元宝,寓意着“有钱有福”,而元宝糖的形状也寓意着收到“元宝”的好运。
以上这些故事和传说,都为腊八节的习俗提供了来源和意义。
腊八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虽然历经千年,但仍然被人们珍视和保留着。
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_关于腊八节的来历故事
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_关于腊八节的来历故事腊八节是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那么腊八节是怎么来的呢?腊八节有哪些习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腊八节吧!腊八节的由来按照中国农历,每年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而腊月初八日又被称为“腊八节”。
“腊”,《说文解字》称“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腊”本是古代的一种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举行的祭祀活动。
《礼记·月令》载:“(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神,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
”孔颖达在注疏中解释说:“腊,猎也。
谓猎取禽兽以祭先祖五祀也。
”由此可知这个节日的创立,是远古时代每年年终祭祀先祖的一种习俗。
对于这一祭祀习俗,《风俗通》记载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腊,汉改曰腊。
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
各种禽兽经过一年的生长,膘肥毛美,歇冬的农人猎之用干祭祀,可谓取之有道,用之当时。
但当时腊祭的日期并不固定,规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举行,并将这个日子称为“腊日”。
将“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时代。
南朝梁代的宗凛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
”干是,腊八这天便成为腊月里重要的一个节日了。
“腊八”这个节日得以盛行,除了古老的腊祭原因以外,与后世的佛教传说也有很大关系。
据史书记载,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因传说释迎牟尼出家后,苦于修行,在饥饿困境中得一牧羊女用“奶粥”搭救,这个日子换算成中国农历,也正好是腊月初八。
佛门为了弘扬此事,宣称腊月初八是佛祖释逝牟尼的“成道日”,佛教徒便在这一天施粥扬义,弘扬佛法,举行各种浴佛活动。
因而腊八又成为了佛教的“成道节”。
由此,我国固有的传统节日“腊八节”的和风俗活动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得以丰富和发展。
腊八节,时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中国人简称“腊八”。
中国远古时代的一种祭礼称腊,也就是人们常在冬月用猎获的禽兽祭祀先人以祈福避灾,称之为“腊月”。
腊八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
腊八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腊八节的由来(一)腊八节起源于“腊祭”关于腊八节的起源,源于“腊祭”的说法比较流行。
据百度百科“腊祭”条目:腊八节起源于古代的“腊祭”,到南北朝时期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腊”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腊祭”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那时的人们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去野外猎取各种野兽,用于祭祀百神。
据《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
因猎取兽祭先祖或者腊接也,新故交接,脚猎大祭以报功也。
”由此可以看出,“腊”与“猎”相通,“腊祭”就是用打来的野兽进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
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把腊月腌制的猪肉称为“腊肉”。
从以上文字可知,腊八节起源于“腊祭”,与猎取野兽密切相关。
这种看法有失偏颇。
有学者以为,这是把“腊月”的起源误当成了“腊八节”的起源,产生了时间上的错位。
因为从时间上看“腊祭”的年代更为久远。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技术社会形态来看,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渔猎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序列。
也就是说渔猎社会早于农业社会。
“腊祭”应该存在于渔猎社会,《周易·系辞下》中有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署,以佃以渔”的说法,说明从伏羲氏时代开始,早期原始人类的经济活动以渔猎经济为主。
后来到了农业社会形态,还要祭祀神灵,但不再使用猎取的野兽,而使用富有农业特色的“七宝五味粥”。
再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讲,“腊”字的“月”字旁是形旁,表示“肉”,“腊祭”实际上是用打猎得来的野兽的“肉”来祭祀神灵。
可见,“腊月”是渔猎社会的产物,而“腊八节”绝对应该是农业社会的产物。
(二)腊八节起源于“佛成道日”栗治国先生在《“腊八”新解》中这样描述腊八节的由来:“佛祖释迎牟尼在修道时因饥饿、困顿而昏厥在了哈比尔邦尼连任附近的菩堤树下,巧逢一位牧羊女打此往过,遂以粮、豆、干果熬粥救活了佛祖,终使其得道成佛,而这一天正好是汉历的腊月初八,佛教界称之为‘成道日’。
佛祖‘成道日’煮粥祭祀的活动传入我国后,逐渐形成腊八节吃腊八粥的节俗。
历史起源腊八节的由来
历史起源腊八节的由来腊八节,又称为腊祭、腊儿节,起源于我国古代农耕社会。
腊八节的时间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正值冬季,人们在这一天祭祀祖先、祈求丰收和平安。
腊八节的由来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腊八节的起源。
一、古代农耕文明的祭祀活动腊八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文明时期。
在古代,农民信仰神灵,他们相信通过祭祀神灵能够得到丰收的祝福。
农历十二月初八正值农历年底,在这一天祭祀祖先、神灵并祈求来年的顺利。
人们会在家中摆上丰盛的腊八膏、糖藕、米糠、糖瓜、腊肉等供品,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心。
二、佛教传入与寺庙祈福的习俗腊八节的由来也与佛教的传入有关。
据传佛教传入我国后,为了纪念佛陀的出生,佛教徒开始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举办祭祀活动。
腊八节成为佛教徒们祈福的重要日子,他们会前往寺庙参拜,焚香烧纸,祈求福运和平安。
三、古代腊祭习俗的演变古代腊祭习俗逐渐演变为现代腊八节。
在古代,人们通过祭祀神灵、祖先来祈求丰收和安宁,同时也以此来祈求灾难的消散。
随着时代的演变和文化的交流,腊八节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庆祝方式。
现代人们在腊八节前会制作腊八粥,将糯米、红豆、莲子、枣子等食材煮熟,人们认为吃腊八粥能驱邪、祈福、延寿。
同时,人们还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舞龙舞狮、民间戏曲表演等,以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腊八节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既有着农耕社会的民俗祭祀,又承载了佛教文化的影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腊八节的起源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更是人们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在当代社会,腊八节也成为了一种亲情、友情和家庭团聚的象征,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回那份淳朴和温暖。
无论腊八节的过去还是将来,其历史起源和传承的意义都应被重视和弘扬。
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我们要尊重和珍惜腊八节,传承和弘扬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腊八节的历史起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节日的意义,并以此为契机,传承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和文化。
腊八节的起源及由来是什么
腊八节的起源及由来是什么腊八节是属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俗称“腊八”,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腊八节的起源及由来,供大家阅读参考。
腊八节的起源及由来1、源于腊祭一说腊八节源于古代的腊祭。
汉字为象形文字,腊字的由来正是源于“腊祭”,“腊祭”指的是古人用猎取的来祭祀天地神灵以祈求平安吉祥这一行为;由于腊祭活动常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
起初在腊月哪一天并不固定,但自南北朝开始,流行腊祭神有八种,于是便慢慢演变成了腊月初八这个固定祭日。
2、源于佛祖据说腊八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
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伽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着生老病死的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每日仅吃一麻一米,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3、源于始皇帝有传说腊八节源于始皇帝,始皇帝召天下民夫修建长城,长年不能回家,吃粮却靠家里人送。
但是很多民夫家隔万水千山,粮食送不到,不少民夫皆是饿死工地。
话说有一年十二月初八,无粮可食的民夫们就把积了几把的五谷杂粮一锅熬成了稀粥分而食之,虽然最终还是饿死长城下,后人为了悼念这些长眠于长城脚下的民夫,人们每年喝腊八粥,以作纪念。
腊八粥的由来由于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
腊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祷祝。
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献,表示庆丰收之意。
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
在时间上,腊祭又是在农历每年的腊月初八日进行的。
腊月初八日亦称腊八。
祷祝是腊祭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确保农业丰收。
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进行祷祝,称为腊八祝或称蜡八祝,祝与粥同音,于是就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将蔬果干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农神,以表示庆丰收之意,并进行祷祝。
用腊八粥来谐音腊八祝的意思,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节由来介绍
腊尤泡 八其腊 节是八 节华蒜 日北是 食地一 俗区道 。的主 在传要 阴统流 历小行 腊吃于 月,北
是方 ,
腊尤泡 八其腊 节是八 节华蒜 日北是 食地一 俗区道 。的主 在传要 阴统流 历小行 腊吃于 月,北
是方 ,
腊大
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蜡报勤。 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禋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穆穆我后,务兹蒸黎。宣力葘亩,沾体暴饥。饮飨清祀,四方来绥。 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
飨腊收灶和自
之祭和神神先 也是吉、灵上 。“祥井(古 ”岁。神包起
十据)括, 二《的门腊 月祀祭神八 ,记祀、是
腊八节的来历 腊八节的传说
腊八节的美食 腊八节的诗歌
第
一腊 八 节
章的 来 历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
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
腊
八
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节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
料月,北 非初是方
,
常八腊尤泡 简的八其腊 单这节是八 ,天节华蒜 就来日北是 是泡食地一 醋制俗区道 和蒜。的主 大。在传要 蒜其阴统流 瓣实历小行 儿材腊吃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腊八节由来介绍简短
腊八节由来
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未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美美的享受了一顿。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
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
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
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
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
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腊八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提起“腊八节”,大概多数人头脑中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喝腊八粥”,真正的老北京习俗更多的还是从清朝开始。
肖复兴表示,就腊八节来说,几乎所有习俗都是围绕喝腊八粥进行,但最早腊八粥是供穷人食用,“到了年底穷人没有吃的东西,将锅盖、缸沿打扫出的剩米煮成粥喝,慢慢形成习俗,最终传到官府、宫廷和寺庙。
”
在漫长的民俗演变过程中,许多俗语也随之出现,即“送信的腊八粥”,“过了腊八就是年”等。
肖复兴解释,作为节俗来讲,如果说过年是一首交响乐,那麽腊八节就是第一章“前奏曲”,“过年”由此拉开序幕。
而腊八粥又称八宝粥,内里“五味俱全”,“八宝”含有吉利之意,而在“五味”中,“苦味”含有一席之地,与“八宝”对照,这是与腊八节中与穷人相关的地方,慢慢演绎成今天所讲的民俗。
“如果失去了这层含义,那就是被剥离了核心。
过去旧社会存在对立分离的现象,腊八粥在那一天的意义才非比寻常。
”肖复兴称。
腊八节的意义与价值
(一)表达祈求丰收吉祥的美好愿望
腊八节借“腊祭”之名,表达的却是农事劳作一年的人们对来年的一种美好祝愿。
从表面来看,人们是用收获的各种农作物礼敬百神,祭祀祖先,感谢神灵赐给他们的农业果实,感谢祖先对他们生产生活的保佑,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事业发达。
(二)展示庆祝农业丰收的喜悦心情
腊八节的标志性习俗腊八粥,其实是农业丰收成果的一次大展示。
正如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所说:“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
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仔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这种集中反映农家粮食丰盛、应有尽有的腊八粥,确实能体现出农业大丰收的喜人景象,能体现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满怀喜悦,能表现出人们享受幸福生活的特殊情趣。
(三)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
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内敛而含蓄的,圈子一般局限在家人之间的其乐融融,但是,腊八节似乎走出了家人的小圈子,人们通过腊八粥的馈赠与接受,建立了更广泛的情感联系。
宋代时,每到腊八这一天,无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庶民百姓家都要熬制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加盛行。
在宫廷,天子、皇后、皇子
等都要向宫女侍从、文武大臣赏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粮、干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用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并且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节借助土地出产的农业成果有力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四)蕴含追求身体健康的养生之道
农事劳作需要健硕的身体,而腊八粥正具有保健的诸多作用。
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
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其实,腊八喝粥,只是一种象征,起的是提倡作用,平素喝粥同样有益健康。
正如春天适宜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
腊八节时举国钟情腊八粥,喝粥有益健康可以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五)开启新一年农忙的时间窗口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立冬”过后,农村就转入了“冬闲”时期。
从立冬到大寒之间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是农民养精蓄锐的好时段。
因为寒一过,家家户户就要开始为“过年”做准备,同时也开始为新的一年做准备。
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
把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密封的罐子里,往里面倒入适量的米醋,腊八这天封上,放到一个温度较低的地方。
慢慢地,蒜瓣就会变绿,最后变得像翡翠一样通体碧绿,新年除夕夜,吃饺子的时候拿出来享用,碧玉般的蒜瓣配上深红的米醋,不仅十分的好看,而且爽口味美。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的风味特产。
每年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花都要晒制豆腐。
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盐水,置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渐晒干,这种自然晒制而成的豆腐就被称作“腊八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