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说课稿1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高中学生,年龄大约在16至18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在认知水平上,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理解、分析判断和历史知识储备。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国际政治、军事等领域的热点问题较为关注,但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可能缺乏足够的兴趣。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各异,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加强课堂讲解,注重知识点的重复和巩固;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适时调整互动方式,提高课堂氛围;
3.灵活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计划顺利进行。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学生自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
3.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意见建议。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知识,了解了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然而,他们可能对冷战时期美苏两极对峙的深层原因、具体表现及影响缺乏清晰的认识。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
1.对冷战时期意识形态斗争的理解不足;
2.对美苏两极对峙背后的经济、军事、科技竞争认识不深;
3.难以将冷战时期的历史与现实国际政治联系起来。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位于整个课程体系的冷战时期模块。这一时期是20世纪后半叶世界历史发展的关键阶段,以美苏两极对峙为核心,影响了全球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本节课主要围绕美苏两极对峙的形成、表现及其影响展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演变。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二十五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标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教材分析两极世界的形成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序章。
二战末期,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奠定战后国际关系的框架,在此大框架中,以冷战为对抗形式、两极为对抗主体,出现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并存的国际关系新特点。
同时也应明晰,两极格局的对峙亦在大范围上确保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保证了二十世纪后半期的长久和平。
本课作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第一课,承接了后期多极化趋势和区域集团等新型国际关系的出现,是学生理解本课知识体系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冷战是学生初中阶段即耳熟能详的史实,但对战后世界国际关系体系雅尔塔体系、冷战格局和两极格局三者间的关系,缺乏准确、明晰的理解,教师应能在知识讲授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三者关系,以避免知识体系的混乱。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形成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难点: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间关系;两极格局的特点及对国际关系的双重影响。
五、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科技进步带来战后美苏两极综合国力的提升,争霸世界的野心给彼此国家利益的影响导致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及发生于对峙关系中的太空竞赛、科技竞赛等一切敌对活动,引导学生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解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双重影响。
2.时空观念:从时间顺序建立冷战格局和两极格局形成经过;以美苏两极所扶持的代理人战争的空间分布,明确两极格局中,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国际关系特点。
3.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教学条件有限的前提下,课堂授课仅能以教材为教学载体,应引导学生在有限条件下,学会提取教材中“资料回放”“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有效信息,加强学生分析和解释史料的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2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初步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和华约等。
分析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冷战”相关材料的研习,初步学会归纳历史现象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分组讨论,探究两极格局形成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初步掌握史论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冷战之中,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集团和国家利益不惜以大国意志分割世界,造成了国家分裂、地区冲突和骨肉分离;感受美苏两国的对抗给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
从而认识到建立一种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是使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针对学生的普遍情况,本课又是世界史的内容,不容易掌握。
因此,在把基本线索整理清楚的前提下,突出重难点,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吃透本课。
【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这些历史事件的出现及彼此联系。
这三大措施是美国在冷战初期的核心内容,是为了实现美国的霸权政策而提出。
它们体现了美国充分利用了意识形态差异的来其实现其全球霸权的意图。
把握住这些核心内容将有助于掌握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的发展。
教学难点: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战改变国际的主要政治力量,随着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美苏两大国由合作走向分裂,逐步形成了战后的两极格局。
在此政治格局之下,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世界相对稳定,但两强相争,又使得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美苏之间的关系影响到了其他各种关系的发展,认清此格局的影响对于认识当时和今天的国际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雕塑《柏林》的象征意义有哪些?.学生:教师总结:老师认为雕塑《柏林》,表达的最核心的寓意“内联外分”,“分裂是暂时的,统一是必然的”。
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分析“冷战”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史料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冷战”的形成过程及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实力决定的,特别是经济实力;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
“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材整合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冷战”的概念
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三、美国的“冷战”政策
四、“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五、“冷战”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12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A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分析美苏两国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的主要原因;2、通过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等的主要内容,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3、通过对德国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的了解,认识冷战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战后历史背景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冷战的实质;2、通过美苏冷战的表现,认识各项措施所产生的影响;3、通过PPT和问题情景,使学生认识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及国际关系造成的深刻影响;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两极格局形成过程的分析,理解在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
B重点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C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D教具准备PPT课件E课时安排1课时F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情景一P118材料中提到的“铁幕”指的是什么?结合教材引言指出。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变成战后的敌对关系。
于是形成了二战后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
【讲述新课】问题情景二盟友为何成为敌人?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框架雅尔塔体系确立:◆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基础:美苏均势◆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影响: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8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德国、朝鲜的分裂,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基本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的阅读与分析,提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重点难点】一、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二、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创设情境:简单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从结果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导入新课。
二.从盟友到对手运用课本材料,并适当补充战后美、苏实力增强的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①教师简单介绍美、英、苏等国为处理战争遗留问题而召开的一系列国际会议,注意区分雅尔塔会议与雅尔塔体系,强调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补充战后美、苏实力增强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的必要条件。
材料一:“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二:从一切能得到的指数来看,……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许多美国人,包括政府中的主要人物,都认为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力量命令全世界朝着美国式的民主资本主义方向走去。
──斯蒂芬•安布罗斯《全球主义的兴起》材料三: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战争中实际增长了50%以上,而整个欧洲(不包括苏联)却下降了25%。
到1953年绝大部分制造业从破坏中恢复过来后,整个欧洲所占比重也只有26%,而美国达44.7%。
——数据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③利用教材上的两段材料(富尔敦演说、斯大林的反应),引导学生分析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两极世界形成的背景、过程、影响及其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
2.难点: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实质、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两极世界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a.通过多媒体课件、历史纪录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两极世界形成的背景、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相关史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二战后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
2.提问:“二战结束后,世界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二战结束后,世界分为了两大阵营,即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两极世界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为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5.通过对两极世界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两极世界的形成,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历史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能力,以及合作探究、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提高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
4.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组选择题和简答题,涉及两极世界形成的相关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公布答案,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讲解,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1
(3)课后实践:鼓励学生关注现实国际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事件,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过程和能力提升。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思考题、考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两极世界形成知识的掌握程度。
2.强调雅尔塔体系在两极世界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冷战政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引导学生认识到两极世界格局下,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4.提醒学生关注现实国际政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际事件,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整理两极世界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形成知识结构图,以便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5.推荐阅读:《冷战:一部世界史》(作者:奥德·阿诺·韦斯特阿德),要求学生阅读后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查阅相关资料,确保文章内容的准确性和论证的合理性。
2.作业要注重原创性,避免抄袭,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分析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重点掌握两极世界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理解雅尔塔体系的概念,掌握其在两极世界形成中的作用。
3.掌握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分析冷战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如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_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_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背景,初步掌握基本历史概念,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和华约等。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漫画探讨战后美苏两国关系的转变,分析从盟友到对手的历史背景。
材料展示,学生分组讨论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冷战”是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集团利益而分割世界从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国际关系格局,“冷战”格局有整体的稳定性和局部的不稳定性,在学习中感受美苏两国的对抗给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从而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可贵性,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难点(1)特殊含义: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特别方式: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如拼凑军事集团、进行军备竞赛、干涉他国内政等实践。
(3)特定时期:世界史上常用“冷战”时期这个概念来称述战后一段时期的历史。
2、两极世界的形成过程(1)史论结合。
通过补充的三则材料(其一、乔治·凯南的“遏制政策”,其二、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上的演说,其三、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于194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说)初步感知冷战开始的过程。
(2)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119,分组完成两极世界的形成过程,并选派代表在黑板上展示合作的成果。
学生点评,老师总结。
★步骤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两极世界的形成影响)1、夯实基础,激发兴趣。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基本的史实——“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欧洲:德国的分裂,亚洲:朝鲜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洲:古巴导弹危机。
通过漫画《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讲述古巴导弹危机的相关话题,如苏联是主动进驻古巴还是受邀进驻古巴?美国对古巴的封锁是全面封锁还是局部封锁?美苏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双方保持了多大程度的克制?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教学设计6: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程标准: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冷战”、杜鲁门主义、“北约”、“华约”、古巴导弹危机等重要历史概念。
(识记)2、识记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和苏联的反击措施(识记),认识到美苏如何形成两极格局(理解)。
3、分析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和苏联的反击措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资料,逐步掌握从教材中提炼信息的方法,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2、通过分析“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掌握辨证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认识美苏“冷战”造成了二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
理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及多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学生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重点与难点1、本课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2、本课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五、课型综合课六、教学过程[导入]课件演示:时政图片。
联系现实导入教师列举当今国际上一些重大问题,如:恐怖主义、伊拉克问题、朝鲜问题等,设问造成以上问题有怎样的历史背景?今天的世界格局走向正是二战后世界格局的一个发展,那么二战后的世界又是一个怎么的格局呢?(引起学生思考,教师导入本课内容)[讲授新课]教师简要讲述两极格局及其主要特征,从而指出两极格局是以美苏“冷战”的发展而形成的。
课件演示:“铁幕”演说的资料及图片(可以适当补充丘吉尔的生平)——拉开“冷战”的序幕。
一、什么是“冷战”?(教师有必要将本课的主线“冷战”解释清楚)大家在文中找出对“冷战”的定义是什么。
(学生归纳)“冷战”具体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武力为后盾,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力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和对抗形式,以“遏制”共产主义。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人教版必修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从盟友到对手、美苏“冷战”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三部分内容。
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
作为开篇一课,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即两极格局形成。
此外又是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期间的历史走向主要是美苏两极全球性的对峙和争夺,其主要形式体现为“冷战”,当然也有局部地区的“热战”。
伴随着两大主角——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最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两极走向多极。
二、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
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的民主改革,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通过探讨美苏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再现,探究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经过。
(2).通过对比分析、史料探究,让学生对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与学生共同探讨“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
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1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探讨两极世界形成的过程中,能够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
4.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等,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通过提问、解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组织课堂辩论,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如冷战、柏林墙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2.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分析问题等方式,共同完成小组研究报告,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3.讨论交流: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两极世界的形成原因、过程及影响,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
2.总结两极世界的特点,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发展。
3.强调两极世界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现实关注度和历史责任感。
3.两极世界的特点:分析两极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特点,如意识形态对立、军备竞赛、冷战政策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如冷战、柏林墙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2.小组合作: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分析问题等方式,共同完成小组研究报告,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3.历史情境:播放历史纪录片、音频资料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当时的历史情境,加深他们对两极世界形成过程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8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4.优秀作业将进行展示,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提问方式: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那么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期,世界是如何从混乱走向两极分化的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2.图片展示:教师展示二战后的世界地图,以及冷战时期的典型历史图片,如美苏领导人会晤、柏林墙等,让学生对两极世界形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c.我国在两极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两极世界形成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按照以下要求,制作一份关于两极世界形成的思维导图:
a.明确两极世界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b.突出关键历史事件、人物、政策等;
c.注重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
5.拓展阅读:推荐阅读《冷战:一部世界史》等与两极世界形成相关的书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后。
注意事项:
1.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认真检查,确保内容完整、准确无误;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两极世界形成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雅尔塔体系、冷战政策、华约和北约的成立等历史事件;我国在两极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理解两极世界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之间的关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两极世界形成的历史事件。
(二)教学设想
人教版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3.实例阐述:通过具体案例,如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生动展示美苏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问题设置:教师提出问题:“美苏两极格局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如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特点、影响等,激发其思维活力和探究欲望。
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使其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现代人。
3.鼓励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和表现给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定和鼓励,增强其学习信心和动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和文献,生动地创设了历史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和紧张氛围。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实证意识。
2.利用历史图片、视频、文献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增强其历史学科的实证意识。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如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两国竞争的焦点、冷战对世界的影响等,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其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4.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现代人。
人教版必修一 第八单元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
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宁夏中考采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合卷,实行开卷考试,考生从历史、地理、生物三科试题中选答一科试题,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
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
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
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
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
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
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
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
⑵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
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
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⑶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8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两极格局形成及其影响的短文,培养其写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如阅读相关历史书籍、观看历史纪录片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8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8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旨在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掌握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表现及其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深入理解冷战政策、华约和北约的成立等关键史实,认识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3.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竞争意识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2.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评价历史事件,提高其历史分析和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其学习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分析冷战政策、华约和北约的成立等关键史实,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两极格局的特点和影响。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案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两极世界的形成》属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本单元的主题是从多极化趋势这一特定角度出发,探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问题。
本课所讲述的“两极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的重要历史背景。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九年级下学期已学习和了解冷战的基本史实,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但是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扎实,遗忘较多,而且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
高一学生对国际热点问题有较强的兴趣,同时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对问题往往会有独特的见解。
在初高中转变过程中,历史学习方法有很大的改变,高一学生在初中习惯于对历史知识的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缺乏探究与合作意识和自学的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具体表现。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阅读与分析,加强对“雅尔塔体系”和“冷战”等概念的理解,提高获取历史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概括冷战兴起的综合因素和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过程中,学习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
在合作探究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影响的过程中,学习从多维视角、辩证、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方法。
3.从现实走进历史,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培养学生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意识;通过对“冷战”的反思,增强和平意识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认同“存异”和宽容的态度与价值观,和平与合作才能实现国家间的共赢。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教学紧扣专题主线,整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首尾呼应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冷战”的深层次的认识和对当代国际关系的思考,升华本课的教学立意。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人教版)教案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人教版)一、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了解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及美苏由盟友到对峙的过程2.美苏对峙过程的中两大主要表现:华约vs北约马歇尔计划vs华约3.通过美苏“冷战”过程中的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实例,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及启发性认识(重难点)第三子目:“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概念及具体利史事件:德国分裂、越南战争、朝鲜战争及古巴导弹危机,分析概括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读地图、图片资料、文字材料等,进行情景演示,学会分析材料,加强对具体历史事件的了解。
2)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够思考、分析和总结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运用唯物辩证史观,能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具体的情景演示,了解历史事件,体会生动的历史过程。
2)通过对美苏“冷战”过程中的国家地区分裂、核战威胁等影响的认识,深化认识对人类追求和平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苏“冷战”期间的具体历史事件:德国分裂、越南战争、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2.难点: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四、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从盟友到对手、美苏“冷战”、“冷战”阴影下的国家关系三个子目,结合课程标准,主讲人所选第三子目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主要包括德国分裂、越南战争、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具体历史事件,然后分析概括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历史发展的过程以及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的铺垫,把握各个事件的典型性和共同点,然后分析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是针对宁夏六盘山高中一年级学生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早在初中九年级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背景,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本校学生通过中考选拔进入该学校,有相对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已经完成提前预习的任务,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组织课堂小讨论等方式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并且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1.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才干
了解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式的构成背景,初步掌握基本历史概念,如雅尔塔体系、杜鲁
门主义、马歇尔方案、北约、经互会和华约等。
用辩证唯心主义的观念去看待美苏〝热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开展的影响。
2.进程与方法
经过历史漫画讨论争后美苏两国关系的转变,剖析从盟友到对手的历史背景。
资料展现,先生分组讨论两极格式构成的进程。
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战〞是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国度利益和集团利益而联系世界从而构成的一种特
殊的国际关系格式,〝热战〞格式有全体的动摇性和局部的不动摇性,在学习中感受美苏两
国的对立给世界战争形成的要挟,从而看法到战争与开展的可贵性,树立公正、合理的国际
关系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热战〞的含义;两极世界的构成进程。
教学难点:〝热战〞形状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形势的双重影响。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进程
★导入:物理中有正负两极,化学中有阴阳两极,天文中有南北两极,我们历史中
也有两极世界,明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二战后的两极世界。
★步骤一:〝从盟友到对手〞(两极世界的构成背景)
用数学分类讨论的思想,辅之历史图片,讨论争后的世界为什么是两极而不是一
极(单极),为什么是两极而不是多极。
1、为什么是两极而不是一极(单极)?
(1)二战后美苏两国国度利益、看法形状、社会制度的矛盾日益加剧,而此时以
德国为首的法西斯主义曾经投诚,美苏双方失掉了协作的基础。
(2)战后的美苏两国在政治、军理想力上势均力敌。
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奠定了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奠定了两极世界的基本框架。
2、为什么是两极而不是多极?
(1)二战极大地改动了世界主要国度政治力气的对比。
战后的美国独占鳌头,苏
联绝后弱小。
传统的大国英国、法国遭受重创,新兴的德国、日本一时难以崛起。
无法构成与美苏相抗衡的第三极或多极。
由此得出两极世界构成的背景:(1)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奠定战后世界
两极世界的基本框架。
(2)战后美苏美国在社会制度、看法形状和国度利益上的抵触日益加剧。
(3)二战极大地改动了世界主要国度政治力气的对比。
★步骤二:美苏〝热战〞(两极世界的构成进程)
1、关于〝热战〞
(1)特殊含义: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度,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度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友好举动。
(2)特别方式: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友好举动。
如拼凑军事集团、停止军备竞赛、干预他国外交等实际。
(3)特定时期:世界史上常用〝热战〞时期这个概念来称述战后一段时期的历史。
2、两极世界的构成进程
(1)史论结合。
经过补充的三那么资料(其一、乔治·凯南的〝遏制政策〞,其二、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上的演说,其三、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于1947年在哈佛大
学的演说)初步感知热战末尾的进程。
(2)协作探求。
阅读教材P119,分组完成两极世界的构成进程,并选派代表在黑
板上展现协作的效果。
先生点评,教员总结。
★步骤三:〝热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两极世界的构成影响)
1、夯实基础,激起兴味。
指点先生阅读课文,了解基本的史实——〝热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欧洲:德国的分裂,亚洲:朝鲜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洲:古巴导弹危机。
经过漫画«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竞赛»讲述古巴导弹危机的相关话题,如苏联是自动进驻古巴还是受邀进驻古巴?美国对古巴的封锁是片面封锁还是局部封锁?美
苏战争的能够性有多大?双方坚持了多大水平的抑制?激起先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味。
2、由表及里,掌握规律。
(1)笼统〝热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的特点
A、从对峙抵触的区域上看,触及到欧洲、亚洲、美洲等主要战略区域。
B、从对峙的水平上看,主要表现为政治抵触和军事抵触两种方式。
C、从总体上构成了片面〝热战〞和局部热战共存在局面。
(2)辩证地看待两极世界的构成影响
【积极影响】:两大集团势均力敌,防止新的世界大战迸发。
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了世界科技的开展。
【消极影响】:西欧依托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世界分为两局部。
局部的〝热战〞,破坏了世界的战争。
★步骤四:高屋建瓴,学致运用
【本课规律】1、一个国度在国际关系中的位置,归根究竟是由一个国度的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议的。
2、国度之间的关系实践上是国度利益的关系,包括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等。
【学致运用】将国度〝一带一路〞开展战略与马歇尔方案比拟,看法两者的不同,提高先生的历史素养和剖析、处置效果的才干。
课堂小结
★结语:经过中国政法大学俞飞的话〝热战虽成历史遗迹,热战思想却从未在地球上真正消逝。
独不见,掩盖在世人头上的战争阴云,能否又以反恐战争旗帜,重出江湖。
〞引发先生对历史与理想、记忆与感情的思索,珍惜以后的战争。
板书
第25课两极世界的构成
一、两极世界的构成背景
1、奠定框架
2、客观缘由
3、基本缘由
二、两极世界的构成进程
1、关于〝热战〞(特殊含义、特别方式、特定时期)
2、构成进程
(1)1946.3 丘吉尔宣布〝铁幕演说〞
(2)1947.3 〝杜鲁门主义〞出台(政治)
(3)1947.6 马歇尔方案(经济)
(4)1949.12 〝北约〞(军事)
(5)1955 〝华约〞组织树立
三、两极世界的构成影响
1、表现
2、特点
3、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