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课后习题
(完整版)《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
![(完整版)《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cd721f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3.png)
(完整版)《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第⼀章艺术本质论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答:艺术是⼀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在⼀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于经济基础。
P23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P34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们根据⾃⼰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形成的关于社会⽣活的规范,能指导⼈们⼀般的⾔论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可以影响和改造⼈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反对旧道德、建⽴新道德,⽬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的关系。
它们⼀⽅⾯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定的哲学观念,⽽且给⼀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活?艺术以什么样的⽅式反映社会⽣活?答:艺术来源于社会⽣活,是社会⽣活的反映。
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
![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03053cdd88d0d232d46a95.png)
《艺术概论》课后题思考题第一章艺术本质论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P23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P33、34 P34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P38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NEW)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习题详解
![(NEW)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习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e30e10d960590c69ec376c8.png)
目 录绪 论第1章 艺术本质论第2章 艺术门类论第3章 艺术发展论第4章 艺术创作论第5章 艺术作品论第6章 艺术接受论绪 论1《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作为学科的艺术理论或作为课程的《艺术概论》的特定研究对象是:(1)概括的说,艺术理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具体的说,艺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提示各种艺术现象共有的普遍规律,主要是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
2通读全书,简述本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答:(1)基本框架《艺术概论》前三章与后三章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部分:①第一部分包括本质论、门类论和发展论三章,可以看做是全书的总论,它从哲学的高度和历史的广度探讨了艺术的本质、各门艺术的特点和它们共同的审美特征,以及艺术发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外部建立起艺术的基本理论框架。
②第二部分包括创作论、作品论和接受论三章,它深入到艺术的本体,系统研究了创作主体、创作活动、创作成果以及创作后的艺术归属问题,揭示了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普遍规律。
(2)主要内容《艺术概论》全书共有六章: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二章艺术门类论、第三章艺术发展论、第四章艺术创作论、第五章艺术作品论、第六章艺术接受论。
3为什么要学习《艺术概论》?答:之所以要学习《艺术概论》,原因在于:(1)通过学习《艺术概论》把理论学习看作是学习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理论是实践的产物,艺术理论则是人类广泛的艺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中外艺术史说明,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如音乐、舞蹈、工艺、建筑、洞窟壁画等。
但理论却晚于实践,只有当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时期,才有总结实践经验的艺术理论出现。
(2)通过学习《艺术概论》来将艺术理论作为艺术创作实践的指导性原则①艺术理论一旦产生就会对艺术创作实践起指导作用任何真正的艺术创作,都是美的创造,而创造美就要遵循美的规律、艺术的规律。
艺术概论课后题
![艺术概论课后题](https://img.taocdn.com/s3/m/762e78d390c69ec3d4bb756f.png)
《艺术概论》王宏建课后题第一章艺术本质论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 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 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 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 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 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 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 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 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 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为什么]P38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
艺术以艺术家的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创作实践来反映社会生活。
5. 如何理解“艺术生产”这一命题?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
P44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 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 的可表述性,等等; P46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及艺术概论 课后题
![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及艺术概论 课后题](https://img.taocdn.com/s3/m/a00cc29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3.png)
艺术对生活的影响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这是家喻户晓的名言。
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
如:种田、吃饭、旅游、休息等等。
艺术是什么呢?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
例如:用音乐去表现高山流水,用绘画中去表现梅兰竹菊,用书法去表现阴晴圆缺。
总之用艺术诠释自然、生活之规律。
其目的是:从宏观上说,使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溶入自然、人和自然能更好地协调发展。
从微观上说,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之目的。
生活中充满着艺术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
从视觉上,我们看到蓝蓝海洋之宽阔、小河流水之细腻、花儿盛开之美丽、春风抚柳之温心;从听觉上,我们听到惊涛拍岸、高山流水、鸟儿争鸣;从嗅觉上,我们嗅到花儿的清香、从味觉上、我们尝到酸甜苦辣;从肢体上,我们感觉到冷热温凉、粗糙光滑;我们从这些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
但生活是有限的,生活是在自然当中的,不是所有的人都登过喜马拉雅山,不是所有的人都登过太空;世界太大了,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太多了,可这不等于我们不了解喜马拉雅山、不了解太空,因为书本、电视去过哪个地方,所以我们在自然中感受不到的,可以到书本、电视那里寻找,一定能找到的,这样艺术的资源就更加丰富了,就能为创造更好的艺术做好铺垫。
生活不全是艺术现实生活不全是艺术。
怎么说呢?艺术的形成是需要选择、需要取舍的,而不是纯粹地照搬自然。
比如说沙子里面有金子,但沙子并非全是金子,要想获取金子必须经过提炼才能获得,而不是把沙子全部收藏起来。
如果把金子比做艺术的话,那么沙子就是自然,我们要想获取金子,就必须要具备获取金子的工具,还要有筛选、分离、冶炼、提纯一整套技术。
我们要掌握艺术就要具备获取艺术的工具和技术,达到技术熟练、精湛,知道怎么去选择,怎么去取舍,从而创造出更优秀的艺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体现着自然。
艺术概论课后题
![艺术概论课后题](https://img.taocdn.com/s3/m/120c43c3b84ae45c3b358ccd.png)
《艺术概论》王宏建课后题第一章艺术本质论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艺术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就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就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P23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 P34政治对于艺术就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就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就是平行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就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与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与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与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就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就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就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 :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就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就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她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就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就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就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dea0433b84ae45c3a358c5f.png)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答:艺术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就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就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P23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P33、34 P34答: 政治对于艺术就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就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就是平行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就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与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与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与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就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就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就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ﻫ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就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就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她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就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ﻫ4.为什么说艺术就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就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概论习题(含答案)
![艺术概论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93e98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9.png)
艺术概论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以个体劳动方式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主要是指___________()A、编导、导演、舞蹈演员B、画家、美工、音响师C、歌唱演员、导演、编剧D、文学家、雕塑家、画家正确答案:D2.《步辇图》是我国__________朝的绘画作品。
()A、唐B、元C、宋D、明正确答案:A3.阿拉伯园林发源于__________。
()A、印度和西班牙B、波斯和印度C、古巴比伦和波斯D、西班牙和古巴比伦正确答案:C4.话剧《龙须沟》的作者是()A、夏衍B、老舍C、洪深D、曹禺正确答案:B5.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的雕刻形式称为()A、圆雕B、浮雕C、浑雕D、透雕正确答案:B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__________的词作。
()A、柳宗元B、苏轼C、李清照D、辛弃疾正确答案:B7.《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哈利·波特》是__________的影片。
()A、意大利B、英国C、美国D、法国正确答案:C8.米开朗琪罗是________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艺术大师。
()A、德国B、法国C、意大利D、英国正确答案:C9.“三吏”、“三别”是唐代大诗人___________的作品。
()A、杜甫B、白居易C、王维D、李白正确答案:A10.提出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的古罗马建筑师是__________。
()A、米开朗基罗B、汉密尔顿C、维特鲁威D、密斯正确答案:C11.艺术家产生的重要条件是指___________。
()A、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B、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进化C、勤奋努力和刻苦钻研D、前人的栽培和个人的奋斗正确答案:A12.雕塑选用的材料直接决定着作品的质感,米洛斯岛的《维纳斯像》所用的材质是()A、大理石B、青铜C、木D、陶正确答案:A13.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最高成就者、被后世称为“悲剧之父”的是__________。
艺术概论问答题(王宏建}
![艺术概论问答题(王宏建}](https://img.taocdn.com/s3/m/58b8f7a50029bd64783e2c74.png)
艺术概论课后问答题(王宏建}第一章: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应?艺术反应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5.如何理解“艺术生产”这一命题?6.谈艺术的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及其关系。
7.如何认识艺术的审美本质?8.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谈艺术的什么特征。
9.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作用和地位?10.从社会学、认识论和审美三个层面归纳,谈你理解的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第二章:1.整个艺术系统包括众多艺术门类,但是如何分类,有不同的方法。
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各自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各自又分为怎样的几种类型?2.有一种艺术分类方法,是根据创造艺术形态的材料与技法的不同,分成了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视、电影、摄影、建筑与袁琳娜、曲艺、木偶等门类,试找出每个门类最为根本的、即足以和其他门类区别开来的特征。
3.在美术中,绘画与雕塑除了存在在方式方面有二维空间(平面)与三维空间(立体)的区别之外,还有哪些重要区别?4.说明工艺美术品的物质与精神、实用与观赏的双重属性。
5.为什么说工业设计适应了现代社会日益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6.音乐不能再现现实世界的物质形式,而长于抒情,那么音乐表达感情的方式有什么特点?7.舞蹈动作十分重视规范性和技巧性,那么舞台上的舞蹈是否就是规范化的技巧动作表演?为什么?8.怎样理解戏剧行动?为什么说戏剧行动是戏剧艺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9.戏剧与电影、电视剧有许多共同点,例如都是具备剧本、导演、表演和美术这样四个要素,都要依靠演员的表演来体现内容,但是它们又有什么不同点?10.电影和电视相比较,各有什么优势?11.联系实例,说明园林艺术的特点、功能以及与建筑的关系。
12.纪实性是摄影艺术的重要特征,这个特征是否束缚了摄影家的主体性?13.建筑和雕塑都是占有三维空间的造型艺术,但是建筑在哪些方面有别于雕塑?14.联系实例,说明园林艺术的特点、功能以及与建筑的关系.。
(NEW)李胜利《艺术概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NEW)李胜利《艺术概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caed2d05acfa1c7ab00cc95.png)
目 录第0章 绪 论0.1 复习笔记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艺术的本质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艺术的功能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艺术的构成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 艺术的创作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艺术的消费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艺术的源流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0章 绪 论0.1 复习笔记一、艺术的诸种含义“艺术”一词有多种不同的用法:有时指艺术活动本身;有时指艺术活动的结果,即艺术作品。
在指艺术作品的时候,有时指狭义的审美艺术作品(不包括文学);有时指广义的审美艺术作品(包括文学);有时指泛化的实用艺术作品(包括园林等实用艺术)。
(一)艺术(作品)1.艺术的当代含义:从狭义到广义(1)狭义①在西方,艺术的狭义含义有时仅指视觉艺术,相当于汉语中的“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及工艺美术四大门类。
其中,绘画、雕塑、建筑又被总称为“大艺术”(Major arts),而工艺美术则被称为“小艺术”(Minor arts)。
②在中国,艺术的狭义含义是对除文学之外的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曲艺、杂技、戏剧等艺术形式的一种总称。
在这种用法中,文学与艺术两个词是并列关系。
(2)广义艺术的广义用法,是包括所有的实用艺术(如建筑、园林、工艺美术、设计艺术)和非实用艺术(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电影等狭义艺术及以及文学艺术在内)。
①被贡布里奇称为“艺术史之父”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其《美学》的第三卷《各门艺术的体系》中,先后论及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诗(包括史诗、抒情诗和戏剧体诗)。
②当代美国的《艺术和人文:艺术导论》把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电影、摄影等九类艺术作为重点分析的对象。
③彭吉象《艺术学概论》涉及五大艺术类别: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艺术、电视艺术)和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等。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精编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e1324177cfc789eb172dc895.png)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精编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第一章艺术本质论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P23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 P34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课后题二、问题与讨论2、对当下中国的设计实践,你有何评价?一、平面设计:是发展最快、最好的一个重要领域。
20世纪上半叶,书籍装帧、商品包装、广告等设计已取得相当好的业绩,美术家同时也是设计家,绘制照相背景、舞台背景、月份牌和商业广告画,代表人物有鲁迅、闻一多、张光宇、孙福熙、陶元庆、杭稚英、张仃等。
80年代,模仿学习日本、港台、欧美,为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90年代民族、传统与现代结合,国际地位提高,出现了陈绍华、王序、陈汉民、余秉楠、王国伦等设计师。
二、产品设计:50年代轻工业日用产品装潢设计、外在装饰和造型设计;80年代建立工业设计专业,大型设备、精密机械依赖进口;90年代,上海调查 80%以上企业领导不清楚工业设计,一些大公司,如海尔、春兰、科龙,设立了设计部,聘请设计师参与设计。
这一时期代表企业有,1988年广州南方工业设计事务所,1991年广州美院雷鸟产品设计公司,1990年深圳蜻蜓工业设计公司,1995年北京市工业设计促进会。
三、环境艺术设计: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建筑师设计了一批优秀的民族传统建筑,吕彦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堂。
建国后的50年代,以建国十周年的北京十大建筑为契机,中国的室内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80年代,各地相继成立了一批大型宾馆,如香山饭店、长城饭店、国贸中心、曲阜阙里宾舍,80年代以后室内设计需求量激增,但大部分模仿欧美、日本、港台设计。
照搬照抄,鱼龙混杂。
四、染织、服装设计:50-70年代,主要为花布设计,近十年来,改组变革之中,发展困难教学从花布设计转向装饰织物设计、电脑设计教学。
服装设计,8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各学校教师、学生在国际大赛中获奖,95年十佳设计师评选开始,但问题较多以参赛表演服装为主,求新求异,大众设计、日常设计弱化,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生产和实际生活需要。
3、有关当代中国艺术设计状态的思考?答:一、中国当代的艺术设计主要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艺术设计实践。
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进入大规模的发展时期,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国家方针指导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艺术设计以满足人民衣食住行用的需要,以轻工业产品的装饰设计为重点而展开,从花布等染织品的设计、服装设计到日用品设计,开始具有了新时代的面貌。
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艺术设计对于人民生活和生产发展的作用,1956年11月在毛泽东主席亲自关心下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培养艺术设计人才。
庆祝建国十周年,在京的艺术设计专家、学者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的装饰设计,成为50年代艺术设计的杰作。
二、80年代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艺术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艺术设计的需求不断上升,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产品和文化思潮也随着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而深刻的影响着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
80年代以来的20年,是20世纪艺术设计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时期,这一时期中,不同的设计门类虽然发展不平衡,但是其成就无疑是巨大的,发展是主题,在发展中必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必然随着发展而得到解决。
第三章艺术与设计二、问题与讨论4、怎样理解装饰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装饰艺术:1在根本意义上,装饰是人改变旧有事物和旧有面貌,使其变化、增益、更新、美化的活动。
它意味着事宜、形式化。
2作为一种艺术方式,装饰以秩序化、规律化、程式化、理想化为要求,创造合乎人的需要、与人的审美理想相统一和谐的美的状态。
3装饰具有结构的特征,装饰的结构性是除纹饰,装饰的结构性是除纹饰、绘饰之外的那种与结构统在一起的构成要素或者说是装饰的结构化。
1从艺术的角度而言,装饰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形态,也是最普遍、最大众化的艺术形态。
艺术的起源可以说是艺装饰的出现为标志的。
人类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形式感、美感的最早表达也是通过装饰的形式得以实现的。
著名美术史家沃尔夫林认为,美术史主要是一部装饰史。
装饰艺术的历史构成了人类艺术是发展的主线2整个现代艺术的发展表明,装饰艺术是其发展的动力,是艺术变革的主要力量,现代艺术设计的行程和发展也是这样。
3装饰作为艺术是感性的,而结构常常具有理性的特征,在结构与形式因装饰而统和时,装饰实际上已兼具了理性和感性的双重特征。
4绘画的模仿是从装饰发展来的,这种关系的后效应已影响到整个美术史,而且绘画艺术“模仿自然的整个过程都固定在对装饰的感觉上”,现代艺术的变革从根本上说亦是离不开对装饰的理解、认识和借鉴的。
因此,装饰艺术形式的变化往往会导致人视觉经验的反应和变化,视觉经验的变化又会要求其他视觉形式如绘画艺术形式发生相应的变化。
装饰既是人视觉方式的产物,它又不断地以自身的存在和改变导致人视觉方式的变化,从而导致其他艺术的变革,这也许是装饰在与其他艺术交流整合中所具备的另一层意义。
5、装饰在现代艺术中的地位如何?装饰:装饰具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含义,广义的泛指装饰现象的活动,狭义的则指具体的装饰品类、图案、纹饰等。
在根本意义上,装饰是人改变旧有事物和旧有面貌,使其变化、增益、更新、美化的活动。
a在现代艺术中无论是“新手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还是“装饰艺术运动”,它们都是以装饰出发去发展新的、合理的、完善的设计风格,也从而扩展了“装饰”的艺术价值。
这其中对装饰的肯定与发展直接形成现代设计改革的动力因素.b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设计品格和风格的形成,标志着19世纪下半叶开始而现代艺术设计运动真正结束了旧有装饰形态存在的历史。
现代建筑、设计等实用艺术对装饰的背离,实质上是这一艺术内部的一种变革与调整,是自身整体的一种自我适应、更新与发展,自我的调整与变革,最终不是排除装饰,而是通过否定的方式找到更合理、更具时代性、更具结构意义的装饰方式与形式。
c现代主义设计原则便不声不响的被现代主义的代表国际主义、减少主意给突破了。
事物走向了自己的反面,这一现象的发生,是否也表明了形式包括装饰的形式仍是人们挥之不去、舍之不得的东西。
d后现代设计中出现的装饰主义是与其追求的历史文脉和情趣联系在一起的。
它所采用的历史装饰样式从古希腊罗马样式开始到19世纪的各种历史样式都有,这些传统装饰样式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和符号性,而且还蕴藉着特定时代的历史温情与人文情怀。
后现代主义设计对装饰的运用,实际上赋予了装饰以新的时代意义,拓宽了装饰的层面,更新了装饰的表现手法。
后现代主义无疑给人们重新认识装饰的存在价值和历史意义提供了机会。
第四章设计与科学技术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科学:科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文明的萌芽时期,在打制石器、制造弓箭和陶器的一系列原始技术的进步中产生了科学抽象,因此奠定了科学的最初的基础。
英国科学家贝尔纳曾认为科学具有双重的起源,它既起源于巫师、僧侣或者哲学家的有条理的思辨,也起源于工匠的实际操作和传统知识。
从巫术到宗教再到科学知识的发生,科学似乎经历着这样一个渐进的历程,但最主要的还是来源于技术传统中科学知识的形成。
18世纪后一系列的技术革命的发生,终于使科学成为一种社会的建制而得到确立。
虚拟设计:以计算机模拟现实达到真实,通过模拟对象达到与设计对象的操作与交流。
了解产品的真实需要以不断改进模型。
构象强调三位图像的立体现实使设计对象环境与人更加客观真实。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拉厄尔提出广泛运用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信息空间中,艺术设计成为一种具体化的虚拟方式。
或者说,艺术设计以数字化的虚拟为中介。
创造和构思艺术形象、设计作品。
艺术设计总是一种形象的创造或表现,艺术家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通过程序来创造形象。
二、问题及讨论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与艺术三者的相互关系?科学与技术:科学是在技术的基础上发生和成长起来的,没有手工技术就没有科学,技术的需要成为科学发张的强大动力,而科学的发展又为技术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的科学化是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技术的主体,科学同样得益于技术的发展也想着科学技术化的方向发展。
技术与艺术:技术是艺术不可分离的属性或者说是技术存在的最高形态。
千百年来艺术与技术总是携手并进。
技术是艺术存在的真正基础,艺术也在技术中生长起来的。
在艺术设计或者说在工艺美术中,技术与艺术具有统一性。
工艺技术与工艺艺术之间的统一或同一性。
首先只有在精熟的技术与艺术的理想取得和谐和高度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出现或趋于完美。
技术发展到一阶段时总是需要更高层次的艺术观念。
来导引和互助。
这样才能使技术融入艺术之中。
工艺技术的最高境界应当是与艺术的完美交融不留痕迹。
艺术与科学:工艺艺术和设计艺术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产物。
工艺的发展、工艺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但工艺美术不仅仅是科学和技术的载体,而更重要的事通过整合的方式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即通过艺术的方式将科学技术展示出来。
而科学往往是通过技术或工艺技术的方式走向与艺术结合之路的。
第五章设计方法、程序与管理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设计方法论:设计方法论是设计学科的科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和改造广义设计的根本学说,是设计领域最一般的科学,它涉及工程学、管理学、经验学、社会学、生理学、思维科学、美学和哲学诸多领域。
设计方法上国外主要有三大学派,一是德国与北欧的机械设计方法学派,二是英、美、日等国的创造设计学派,三是俄罗斯、东欧的新设计方法学派功能论方法:设计的第一要义是功能,各种功能价值是设计追求的第一目标。
功能论方法将造物的功能、或设计所追求的功能价值进行具体分析、综合整理,以系统工程的方式制作功能系统图,形成更为细致、完整、高效的结构构思设计,完成设计任务。
功能论方法的内容包括功能定义、功能整理、功能定量分析等方面。
系统论方法:系统论方法是现代设计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系统思想和方法,为现代设计和创造过程提供了一个理性的有力工具,从技术、美学等方面通过系统化而是涉及具体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将理性的系统方法和直觉的、感性的设计思维融合起来,使设计得以完善。
系统论方法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一个从整体、全局的、互为的角度来分析研究设计对象和相互问题的思想工具和方法。
设计管理:设计管理可以理解为对设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是设计借鉴和利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设计本身进行的管理,即设计管理是在设计范畴中所实施的管理。
设计师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对象的限定。
设计管理是在设计中运用管理学知识和方法对设计组织、活动、过程等进行的全过程管理。
二、问题与讨论2、功能论方法在设计中的优势在哪里?1它一直以产品的功能作为设计的核心,设计构思以功能系统为主2克服单一思维模式的桎梏,是一种推陈出新的创新设计方法3在功能分析中能有效地排除不必要的功能,从而降低功能成本,高效的实现产品价值4以功能为中心的设计方法,最大限度的保障产品的实用性和可靠性5功能论方法融合了系统的思想,将功能分析与造型要素的构造结合,为产品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