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
数学教研论文(5篇)
![数学教研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a94ca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9.png)
数学教研论文(5篇)数学教研论文(5篇)数学教研论文范文第1篇所谓数学活动是指把数学教学的乐观性概念作为具有肯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形式和进展来理解的。
按这种解释,数学活动教学所关怀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儿童去讨论不同水平的问题,从而进展同学的思维力量,开发智力。
那么,要想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主要应考虑哪几个问题呢?下面谈谈笔者一些想法。
一、考虑同学现有的学问结构学问和思维是相互联系的,在进行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之前,首先要考虑同学的现有学问结构。
什么是学问结构?一般人们认为:在数学中,包括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方法等,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人们从肯定角度动身,用某种观点去描述这种联系和作用,总结规律,归纳为一个系统,这就是学问结构。
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同学的学问结构,才能进一步了解思维水平,考虑教新学问基础是否够用,用什么样的教法来完成数学活动的教学。
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时,争论它的解,须用到配方法,或因式分解法等等,那么上课前老师要清晰这些方法同学是否把握,把握程度如何,这样,活动教学才能顺当进行。
二、考虑同学的思维结构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进行数学教学时自然应考虑同学现有的思维活动水平。
心理学早已证明,思维力量及智力品质都随着青少年年龄的递增而进展,同学的思维水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是不相同的。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介绍了儿童在学习几何、代数时的五种不同水平,在这五个阶段上,同学把握学问,思索方式、方法,思维水平都有明显差异。
因此,要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必需了解同学的思维水平。
下面谈谈与同学思维水平有关的两个问题。
1.中同学思维力量之特点我们知道,中同学的运算思维力量处于规律抽象思维阶段,尽管思维力量的几个方面的进展有所先后,但总的趋势是全都的。
初一同学的运算力量与学校四、五班级有类似之处,处于形象抽象思维水平;初二与初三同学的运算力量是属于阅历型的抽象规律思维;高一与高二同学的运算力量的抽象思维,处在由阅历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的急剧转化的时期。
初中数学教研论文3篇初中数学教研论文
![初中数学教研论文3篇初中数学教研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f5f34f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1.png)
初中数学教研论文3篇初中数学教研论文1兴趣(1)基础扎实才能够为学生的兴趣提供保持动力。
中学生因为有了学习了压力,对过去的初中数学知识需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回顾,因此学生可以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也是这个时候比较容易产生初中数学兴趣,激发初中数学兴趣,教师通过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能够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改善学习的难度,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初中数学兴趣应该从小就开始,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应该对其引起重视,逐步的培养建立。
通过内外动机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让学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继续的保持住初中数学兴趣。
2自主自主是一个人创新的前提,创新又是教学的目的之一,所以自主是我们实现教学目的必须要实现的一个内容。
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由以下的一些方法来建立。
(1)创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师应该创造机会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首先进行低难度的初中数学内容开始训练,衔接教学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
也可以增加一些任务的方式,以完成任务来进行训练,在不同的阶段中都增设一些学习目标,采取目标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开始自己设计学习的时间,经过方法和目标训练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性,就可以进行比较深入的内容,比如抽象的知识,这个时候教师仍然要作为学生的辅导者,在旁进行引导协助。
(2)提供自主学习时间。
学生自主学习除了需要使用课堂时间之外,还需要课后的时间,课堂时间有限,只能够起到点拨的作用,而课后的训练和巩固才是主要的。
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未来考虑,因为课堂的时间有限,使用过多,就会影响教学进度,但是太少又不能够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精髓,如何利用好就是我们需要去权衡的问题,为学生有很多的时间自己支配,在自学过程中掌握经验和方法。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自主学习不是只有自己的学习,也需要有老师的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将各种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自学,并且有很高的自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
![小学数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50422f581b6bd97f19eae4.png)
小学数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教研工作,你有什么看法和研究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研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小学数学教研论文范文篇一: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良好的情景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也能激发较为持久而稳定的兴趣[1]。
情境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用。
以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比和比例的知识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比、比例、比值的概念和知识的运用模糊不清。
在教学设计上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直观,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知识的概念。
上课伊始,我拿出准备好的糖块和一杯水,学生们看到我这些道具很好奇,这时候充分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同学们,我这里有5块糖,一共是30克,这杯水是300克的,大家帮我分析一下,糖放入水中后,糖水有多重?”问题一出,学生们立刻大笑起来:“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呀,一共330克呗。
”我在看到学生们积极性调动起来后,说:“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看起来难,我们就以这杯糖水为例,来层层剥开比和比值这节的真面目。
”随后我不断引导学生从比的定义为突破口,自己小组探讨,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情境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形象的表达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
整节课学习气氛高涨,回答问题踊跃,也带动了我的讲课积极性,整体效果非常好。
二、运用多媒体,使抽象知识形态化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是在数学学习上立体思维能力较差。
以往题海战术应对抽象知识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都不符合现代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正好迎合了孩子的这一特点。
通过制作flash,将学生难以想象理解的问题简单直观的通过设计的动画展现出来,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感知认识。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新教材中“平移”一课,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旋转门”、“推拉门”的动态过程,在课堂上演示它们的运动过程,从而揭示平移概念。
中学数学教研论文3篇
![中学数学教研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bfc1f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9.png)
中学数学教研论文3篇数学思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析其他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当引起教学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数学教研论文,欢迎阅读!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篇一: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对策一、合作学习内涵机理论述所谓的合作学习,实质上就是进行班级成员科学分组,确保组内学生能够针对对应课题进行深入交流和同步学习,最终派出代表将组内核心观点表述完整,在获得教师合理性评论建议后加以整改,以此实现对应教学规范引导指标。
二、目前我国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期间存在的冲突性问题整理研究首先,合作探究式问题设置形式过于简易单一。
须知此类学习交流模式在于激发个体思维创新和合作意识,只有经过各类角度分析整编过后,才能绽放出独到的智慧结晶。
可现实中,教师始终关注课程进度和应试结果,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关注度不够,尤其在鸭架式口语灌输讲解氛围中,学生对于既有知识感知趣味丢失,后期自主性学习动力也就不足。
如若长期放置不管,对于学生今后身心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其次,合作小组内部成员分工秩序极为紊乱。
事实上,合作学习理念主张吸纳各类学生观念,确保话题内涵讨论结果的多元特性。
可实际布置活动期间,由于教师规则指导不够规范,使得对应任务难以及时交接到个体成员之上,尤其大部分学生作为独生子女,个人主义思想极为深刻,基本上只会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自身感兴趣的单元之上,造成固定小组向心力溃败结果,关于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究学习风尚难以保持延续。
一般情况下,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会成为问题提出、结论总结代表,至于其余个体完全扮演旁观者角色,小组其间隐藏的思维两极分化效应显著。
最终学习好的个体素质得以合理提升,而成绩不高的个体将继续沉沦。
最后,教师普遍不会参与到初中数学探究式合作学习流程中。
在其思维体系中,片面地认为一切工作都将交付给学生,而应尽的实践活动设计组织、关键知识点提醒引导、课堂秩序科学规范监管职责,却顺势抛之度外。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3篇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16277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6d.png)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3篇在数学教学中,发现自身的不足,积累经验并且加以改正,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使教学方法与新理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对于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你有何研究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欢迎阅读!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篇一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解题思想在学生遇到数学应用难题的时候,教师为了能尽快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往往会将应用题中具体的量、包含的问题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等等直接告诉学生,这样就失去了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只会学到如何去套用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于套用模式越加熟练,到最后他们就会习惯于套用模式解题,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
当出现了学生不熟悉的情景模式的时候,学生就可能会出现不适应、不会做的现象,因而,注重学生自身的建模思想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是如今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点。
培养学生建模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1)认真审题,由于数学广泛的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出题形式多种多样,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在陌生的情景下分析理解所给的已知条件,分清题中重要的关系,舍弃掉无关因素的干扰,将题中具体的数量关系理清,将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
(2)在学生能够明白的题意的前提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每个量的特点,分析出哪个量是已知,哪些量是未知的,考虑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最后将文字语言转换为图形语言或者数字语言,建立出数学模型。
(3)通过建立出的模型求解并得出结论,最终将得到的结论还原验证。
2.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师都是从中学直接进入师范学校学习,在现实中实际运用数学的机会较少,导致部分教师的应用能力不强,应用意识较差。
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意识的发展不关心,仅仅是关心基础数学教学的代数运算技巧,或是虽有想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但是缺乏相关的教学素材,难以恰当的选择切入点,针对这些状况,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自身所学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3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dfa97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0.png)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3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尊重小学生的心理规律,遵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你有什么相关和研究呢?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欢迎阅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篇一一、使教材内容生活化,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创设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将教材内容改编得更贴近生活实际,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亲近感,增强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的加减法”时,我就结合书本上的内容,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如“小红跳绳跳了105下,小华跳了95下,小红和小华共跳了多少下?”“爸爸今年45岁,小丽今年9岁,爸爸比小丽大多少岁?”“爷爷给了小华50元去买钢笔,买钢笔需要23元,售货员应该找零多少元?”等问题情境。
这些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问题。
学生很容易“入境”,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中,学生在课堂上乐学、爱学,感觉生活就在课堂当中,课堂成了探索生活问题的场所。
二、创设生活游戏情境,让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求知欲望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中快乐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一节内容时,我就开展了“小小超市”这一数学活动。
让学生分别扮演服务员与顾客,在“超市”进行“购物”或“售货”的交易活动。
比如,1千克西瓜是2元,你买5千克西瓜是多少元?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服务员”与“顾客”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学生在交流中不仅能够巩固、熟练数学知识,还可以体会到数学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性,锻炼自己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有效地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活动游戏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活动交流、沟通中使数学知识自然内化为一种能力。
三、将数学课堂引入生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数学知识小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很强烈。
数学教研组活动论文(3篇)
![数学教研组活动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6ee48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9.png)
第1篇摘要:数学教研组活动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数学教研组活动的意义、内容、方法及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培养的质量。
数学教研组活动作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数学教研组活动的意义、内容、方法及实践效果,为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数学教研组活动的意义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数学教研组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2.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数学教研组活动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教师们可以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数学教研组活动有助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可以增进了解、增进友谊,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4.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数学教研组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可以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三、数学教研组活动的内容1. 教学研究(1)探讨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如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2)分析教学案例,总结经验,推广优秀教学成果。
2. 教学交流(1)分享教学心得,探讨教学经验。
(2)开展教学观摩、听课、评课等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3. 教学培训(1)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
(2)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4. 教学反思(1)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开展教学反思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中学数学教学教研论文3篇
![中学数学教学教研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0dbe3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d.png)
中学数学教学教研论文3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是融入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关于中学数学教研工作你有什么研究呢?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数学教学教研论文,欢迎阅读!中学数学教学教研论文篇一一、引语新课标作为教学的指导大纲,有着先导性的作用。
初中数学作为初中课程必修的一门课程,在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思辨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课标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提出了要以学生为本代替以教材为本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新技术,提倡积极创新的精神。
这些理念的提出,改变了过去的教学理念,使之朝着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还并没有意识到新课标已经成为主流或者对其理念理解不透彻,他们并没有依照新课标的倡议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办法,依旧我行我素,导致教学质量一直上不去。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我们一定要从新课标的理念出发,找到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二、新课标的理念(一)以学生为本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强调以课本为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标则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本,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相应的知识。
过去的初中数学教学只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新课标指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分析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处理问题方式的差异以及思维能力的高低等。
教师应根据班级里学生之间的差异和特征,实事求是地为学生安排相应的练习,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
(二)培养学生猜想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初中生和小学生相比,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初中生都比较早熟,想象力和创新力也较过去的初中生更强。
而猜想正是解决数学问题所需要的一种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思考、不要怕猜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索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圆的教学中,提问:平面上共有A、B、C、D四个点,且任何三个点都不在一条直线上面,问最多能画几个圆?如果四点都在一个直线上,又能画多少个圆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进行实践,并得出最终结果。
数学教育教学论文(5篇)
![数学教育教学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11ade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6d.png)
数学教育教学论文(5篇)数学教育教学论文(5篇)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实践说明,大部分的同学对数学家的事迹是特别感爱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向同学介绍一些闻名数学家的感人事迹。
比如中国闻名科学家钱学森不但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美国的生活也享有丰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终惦念着自己的祖国,经过重重困难最终回到祖国。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二弹一星”,提高我国的国防力量,保卫我们国家的平安。
在国外的数学家中,闻名数学家欧拉从19岁就开头,他依靠坚韧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精神,使他在双目失明以后,也没有停止对数学的讨论,在失明后的17年间,他还口述了几本书和400篇左右的论文。
老师通过这些数学家感人事迹的介绍,可以培育同学努力攀登,勇于探究,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将最近几年中国中同学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的一些成果向同学介绍,激励同学们奋力拼搏的精神,树立学好数学、为国争光的思想。
二、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同学进行教育在数学中处处布满着辩证的方法和思维,中学数学的教学大纲指出:“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阐明教学的内容,这样同学既有利于学习基础学问,同学又有利于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
”在数学的教学中可用以下几点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科学是在不断进展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的熟悉水平也是在不断提高的。
数的扩充、代数与几何的结合,某些定理、推论的推广,进展的观点由此得到体现。
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在数学当中,面可以看成点线运动的轨迹,旋转体也是平面图形运动的结果,直线是向两边无限延长的,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强调这些,使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辩证法中运动的观点。
3.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正数与负数、有理数与无理数、实数与虚数等,这些不同的概念是对立的,同时又是统一的。
加与减的转化,乘与除的统一,乘方与开方的互逆,在教学中强调这些数学规律,让同学从中接受到冲突与对立统一及相互转化观点。
数学教学研究论文6篇-数学教学论文-教育论文
![数学教学研究论文6篇-数学教学论文-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71796c3c5da50e2534d7f1a.png)
数学教学研究论文6篇-数学教学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及策略一、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当前,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陈旧很多中职的数学教学,主要是讲一些很经典陈旧的内容,这些比较简单、陈旧的经典数学理论远远不能满足新技术发展对数学知识的需求,这样的教学内容与培养高技术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
2.教学方法死板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空间思维的培养,借助立体作图展示效果会更加明显,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会对数学教学有很大帮助。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设施设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很多教室都开始使用投影仪,但在中职院校中真正使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学校非常少,还是在用几十年前的古老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用笔在黑板上板书,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效率。
3.学习评价标准偏颇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标准,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在很多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中,虽然教学目标也能体现培养实践能力,但是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时,依然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这样对学生的引导方向就会发生根本性的错误,在这样的评价系统下学生很难重视对动手能力的培养,他们只注重学习书本的理论知识。
4.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特别依赖老师的讲解,在课堂上也很难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的往前走,大都思想懒惰,学习数学的思维意识不强,尽管在课堂上有很多听不懂的地方,在课后还不会主动查漏补缺。
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相当不认真,能够自己完成作业的人数是少之又少,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复习、不做作业,有些做完的同学也大都是抄袭完成。
造成学生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基础弱、学习方法不当、没有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面对自己能解决的运算问题时可能还有点积极性,在面对自己没有思路的复杂数学问题时就不再愿意动脑子。
学生应对考试也主要是靠死记硬背。
5.教师缺少进步的动力由于很多中职班没有升学压力,所以老师不用担心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根本就没有什么要将学生教好的强大的动力。
小学数学教育教研论文3篇
![小学数学教育教研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7fd47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4.png)
小学数学教育教研论文3篇数学思想都是在一定的数学知识中呈现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育教研论文,欢迎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教研论文篇一:小学数学教学思想渗透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意义数学要得到发展,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要以一定的数学思想作为基础,只要基础牢固,上层建筑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与提高,并找到发展的方向。
所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适当的渗透一些数学思想,使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起来更加容易。
数学思想的掌握,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对知识能够进行更加深入地分析与把握,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在解决问题时会更加得心应手。
在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的记忆数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很多学生不理解解题思路的来源,使得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题不对路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要想使这种现象得到有效的解决,在课堂中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师帮助学生构建解题的框架,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解题思路的由来,加深对数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使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能够一个很好的承接。
在实际的数学学习中,灵活运用这些数学思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数学思想的渗透,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理念,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不断地扩散自己的知识,使自己对数学知识有一个纵向的掌握,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策略1.在数学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思想都是在一定的数学知识中呈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把数学的相关定理、概念、公式等直接告诉学生,应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猜测、分析、探究、验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如何变化而来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对数学方法的认识。
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1a197ecc22bcd127ff0ce4.png)
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一、在直观教学中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如教学“图形的运动(一)的平移现象”这一数学知识时,我慢慢地走进教室,站在窗户的旁边,把玻璃窗推到另一边,然后告诉学生:“玻璃窗在移动时在移动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随即回答:“玻璃窗在移动时在移动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方向。
”于是,我马上引导:“像窗户这样的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运动,而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接着,我又一边动手操作给学生看,一边讲解平移的数学定义给学生听。
学生的视线移到窗户来,注意力集中了,便可以清楚地听到我的讲解。
当学生明白平移现象时,为了巩固他们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我又拿出一辆玩具小轿车,放在讲台桌上面,向着直线方向上运动,讲台下的所有学生又饶有兴趣地观察着,我直接问他们这是什么现象?大部分学生能回答出这是平移现象。
在这个基础上,我又举例了几个平移的例子,给学生推断,我指向旗杆,这是不是平移现象?越来越多的学生会推断平移现象。
这说明直观教学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生掌握新知识效果更好,使数学教学课堂的效率更高了,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更为牢固了。
二、在设计有针对性作业中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了一项数学知识,就需要教师设计相关的数学作业让学生训练,并从中反馈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教者作出相关的教学策略调整,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设计时,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好数学作业的难易程度;针对教材特点突出作业的训练坡度;针对教学的重难点,设计有利于突破重难点的作业题型等等。
例如,当学生学了轴对称图形之后,并了解到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会推断轴对称图形。
于是,我针对学情及教材特点,设计了如下作业:推断下面这些字母是轴对称图形的圈一圈。
、B、C、D、E、F、M、N。
有一部分学生很快地推断出、E、M是轴对称图形,并能够说出自己的理由根据。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论文3篇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c7cff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7e.png)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论文3篇有效教学是每个老师都追求的目标,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你有何研究呢?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研究论文内容,欢迎阅读!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论文篇一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场所,学生的生命活动主要是在课堂度过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学的生命。
但,课堂教学效率的不高,如关注结果性目标多,目标的整合与达成度低;课堂上缺乏适时的总结与提升,订报的基本规律、或数学思想方法无法形成或提炼;计算技能熟练程度不高,文字或符号阅读和理解能力不强;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提前出现等,这些在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给予正视,这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以上的原因,本课题组试图通过开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进行课题研究,力求能达到:以树立“学生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探索和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有效课堂教学之路,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验自2007年3月开始准备,并进行实施研究,在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工作,努力探索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下面就课题的研究情况具体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重点是对教师进行学习培训,转变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科研知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我科利用各种形式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学习:1.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
学习了课改《纲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说课》、《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等书籍和文章;2.有效教学的理论学习。
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
![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4e2e9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6.png)
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在数学教学中,有效且优秀及紧跟时代潮流的教学方式是分层教学的重要内容,还是分层教学的发展目的。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1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1.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益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情境设置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情境创设的目的要明确,同时情境的设置也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此外,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现今小学教材比较重视情境的引入,不仅仅只是文字,图片以及故事性的文字比较多,所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情境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虽然数学主要是与数字打交道,但是与我们的生活也紧密相关。
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与生活紧密相关。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纸质的正方体和长方体沿边展开,将展开图放在桌子上供学生观察。
然后让学生自己数一下一共有多少个面,然后观察一下各个面的大小,最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整个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情境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一定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二,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提问无疑是一种比较方便而且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提问,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的学习,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比如说在讲解“平均数的应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在超市购物的情境给学生出几个求平均数的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回答。
将问题与生活结合起来,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
小学生具有爱玩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上组织学生做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获得一定的知识。
关于中学数学的教研论文(3篇)
![关于中学数学的教研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806e2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8.png)
第1篇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中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具体措施,旨在为提高中学数学教育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一、引言中学数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然而,当前中学数学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推动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二、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与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与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
3.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与创新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 促进教育公平: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与创新有助于缩小城乡、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三、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措施1. 优化教学内容(1)精选教材:教材是教学的核心,要精选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2)增加实践环节:在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数学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注重跨学科融合: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改革教学方法(1)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运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完善评价体系(1)多元化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关于数学教研活动的论文(3篇)
![关于数学教研活动的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57774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c.png)
第1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研活动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数学教研活动的意义、现状、作用及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引言数学教研活动是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重要平台。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数学教研活动对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教研活动进行论述。
二、数学教研活动的意义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数学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数学教育理论,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数学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有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
通过参与教研活动,教师可以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 加强教师团队协作数学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团队氛围。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提高团队整体实力。
三、数学教研活动的现状1. 教研活动形式单一目前,部分学校的数学教研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听评课、讲座、经验交流为主,缺乏创新和实效性。
2. 教研内容针对性不强部分数学教研活动内容与教师实际教学需求脱节,导致教研效果不佳。
3. 教研活动参与度不高部分教师对数学教研活动缺乏积极性,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整体效果。
四、数学教研活动的作用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数学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策略。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数学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拓展知识领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 提升教学质量数学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研论文8篇
![小学数学教研论文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2076280912a2161479295f.png)
第一篇一、用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单纯的强制地灌输知识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造成学生大面积厌学,这样的话,小学数学的高效教学就成为一句空话。
要想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就要学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周围。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明和小刚比赛跑步看谁跑的快,小明跑正方形跑道,小刚跑圆形跑道,结果谁先赢呢?教师可以将两条跑道画在黑板上,这时就提问:这两条跑道一样长吗?学生充满疑惑的同时,教师给出正方形的边长是10米,同学们很快就能计算出小明跑40米,那圆形跑道多长呢?同学们充满好奇心,很想知道圆形跑道周长计算法。
这时,教师是时候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圆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那么,同学们都想早点知道到底谁先赢了,积极融入到课堂,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生动的情境导入,将枯燥无味的圆周长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要想学好小学数学必须加大习题练习,但是课堂40分钟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学生课后加强复习,课后复习不仅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且能够使学生系统性相互联系所学知识,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开发学生潜在智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还处在发育阶段,同时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是有限的,鉴于这个事实,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是分几节课来完成,这就要求学生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便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这个例题:有50米布,剪下11米做床单,剩下的布做衣服,每件衣服用3米布,可以做几件?这类题目要求先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根据一个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求答,要重视相关知识的相互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游戏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还处在贪玩的阶段,一听到游戏他们会立即提起兴趣。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论文3篇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ae089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b.png)
⼩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论⽂3篇 ⼩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既考虑教师教的有效⾏为,⼜考虑学⽣学的有效⾏为。
本⽂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论⽂,欢迎阅读! ⼩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论⽂篇⼀ 摘要:⼩学数学教学是学⽣成长的⼀个基础阶段,只有把⼩学数学基础打好,学⽣才能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得更远。
在⼩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的逻辑思维能⼒⼗分关键,就⼈教版⼩学数学教材为基础,结合⼩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研究,希望能把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更加⾼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学数学;教学;思维导图;有效应⽤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不断⾛向道路转变的前沿,然⽽引导学⽣进⾏数学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培养和锻炼成为数学教学的关键。
在⼩学⽣学习期间,⼤多数数学教学⽅式采取对⼩学⽣数学思维能⼒的培养。
⼀开始让⼩学⽣学习数学是具体形象的代表及其假设,让学⽣学习数学的⽅式,随着学⽣年龄的增长和课程改⾰的推进,慢慢地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
我们可以得出,教程改⾰不断深⼊,具体形象的思维能⼒的培养和抽象思维逻辑能⼒的加强成了教程改⾰进程中有待解决和实现的问题,,我们从以下三个⽅⾯探讨⼩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研究。
⼀、思维导图的概论 思维导图⼜叫⼼智图,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来的:“它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具,虽然简单却⼜极其有效,是⼀种⾰命性的思维⼯具。
思维导图运⽤图⽂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相互⾪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等建⽴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左右脑的机能,利⽤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开启⼈类⼤脑的⽆限潜能。
思维导图因此具有⼈类思维的强⼤功能。
” 通过上⾯的定义,我们可以充分地掌握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及⽆法替代性,不单是在⼩学数学学科中,现在思维导图已经成为各个学段运⽤最⼴泛的教学⼯具。
初中数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
![初中数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e67b3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7.png)
初中数学教研论⽂范⽂3篇 初中数学的教育对提⾼学⽣的综合成绩是⾮常重要的,要想提⾼学⽣的数学成绩,要让学⽣对学习数学产⽣兴趣,就要从培养教师的综合能⼒、教学内容贴近⽣活,教学⽅法灵活等⽅⾯做起。
本⽂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研论⽂范⽂,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研论⽂范⽂篇⼀:初中数学教学中⼩组合作学习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中⼩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组合作学习是指以⼩组学习的形式进⾏集体的合作交流学习,激发学⽣对学习的兴趣,提⾼学⽣的学习能⼒、创新能⼒和独⽴分析问题的能⼒. 1.合作性.⼩组合作顾名思义要通过学⽣之间的合作来完成,在合作过程中扮演好各⾃的⾓⾊,从⽽使⼩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最⼤化. 2.参与性.⼩组合作会根据不同的内容进⾏任务的分配,⼩组成员都会拿到⾃⼰应该完成的任务,通过主动参与使学⽣积极融⼊到⼩组教学活动中,激发对⼩组学习的兴趣. 3.亲历性.数学概念是固定、枯燥的,但是如果利⽤⼩组合作学习重演概念的推导过程,则能够让学⽣亲⾝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增强数学学习的亲历性,从⽽拉近数学与⽣活的距离. ⼆、初中数学教学中⼩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式灵活多变,能够符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的特点,因此在很多学校陆续推⼴⼩组合作学习作为教育改⾰的着⼿点,⼩组合作学习也被⼴泛地运⽤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突破了单纯的师⽣交流模式,给予学⽣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机会,使学⽣在⼩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得到应有的锻炼,从⽽提⾼学⽣分析问题的能⼒、创新能⼒和合作能⼒.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组合作学习的落实情况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了⼩组合作学习优势的发挥情况. 1.⼩组组合较为随意.在教学中,教师对于⼩组合作学习的分组较为随意,没有根据学⽣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进⾏综合考虑,多数情况是按照座位或者学⽣意愿⾃⾏组合,如让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为⼀组讨论⼏分钟就认为是⼩组合作学习,这样就导致个别⼩组中以某⼀个或者某⼏个学⽣为主,其他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机会,导致表现机会的不均等,或者⼩组长时间以同样的组合形式进⾏合作学习,没有达到⼩组合作学习的⽬的和要求,最终影响了⼩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2.教学内容选择不够恰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为了落实教学形式,⽽是希望通过具有实效性的学习⽅式增强学⽣学习数学的能⼒和意识,实现数学教学效果的最⼤化.但是⽬前很多教师随便拿出⼀个问题就让学⽣进⾏分组讨论,如关于正负数的绝对值,只需要让学⽣记住正数和零的绝对值是它们本⾝,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就能够达到教学⽬的,⽽⾄于深层次的数学原理并不在初中数学的讨论范围内,如果这样简单明了的问题还要让学⽣进⾏讨论,久⽽久之,就会让学⽣失去对⼩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3.对⼩组成员之间关注度的偏差问题.在每个⼩组中都会有善于表述⾃⼰观点和不善于表述的学⽣,⽽通过观察课堂上较为活跃的学⽣,多数都能够准确表述⾃⼰的观点,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这样就会使教师忽略班级沉默的那部分学⽣,也就⽆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整体提⾼. 三、改善初中数学教学中⼩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对策 1.科学组建合作学习的⼩组.为了实现⼩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最⼤化,⾸先要解决的就是分组问题.通过考虑学⽣的个性差异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打破简单按照座位分组的形式,科学地分配⼩组成员,在整体上把握⼩组之间的综合实⼒,实现⼩组之间的公平竞争,积极引导学⽣通过互相学习、帮助,从⽽完成合作学习的内容. 2.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师通过仔细研读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能够进⾏⼩组学习的内容,让学⽣能够通过讨论、研究掌握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些简单的知识只需要让学⽣通过理解进⾏记忆,并不断练习就能够实现教学的⽬的. 3.关⼼⼩组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学⽣.这⾥所说的弱势地位指的是在讨论中⽆法充分表达⾃⼰意见的学⽣,因此教师在分配合作任务的时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励他们积极思考,通过⼩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实现⼩组的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根据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作为⼩组组长,保证每⼀个组员都能够有⾃⼰锻炼的机会.总之,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背景下主要倡导的学习⽅式之⼀,受到了师⽣的⼴泛关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推⼴⼩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的和谐、全⾯发展,使学⽣都能够获得学习上的情感体验,满⾜学⽣的⼼理需要,使学⽣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培养学⽣的创新能⼒、沟通能⼒、合作意识等. 作者:朱桂康单位:江苏⼤丰市⽩驹镇洋⼼洼初级中学 初中数学教研论⽂范⽂篇⼆: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模式分析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与基本原则 要想让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准确把握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和基本原则.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教师通过各种⽅式,让学⽣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1)以学⽣为主体的原则.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更要充分发挥学⽣的主体作⽤,让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2)以问题为核⼼的原则.以问题为核⼼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的问题意识,学⽣具有良好的问题意识是实施问题探索教学模式的源头,教师要让学⽣知道如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是决定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原则.(3)以情感为依托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与学⽣之间的情感交流.构建和谐的课堂师⽣情感关系,对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具有⼗分重要的促进作⽤,也是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综合能⼒的发展和提⾼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1.准确把握学⽣实际的认知⽔平 任何教学⽅式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都必须要遵循课堂教学中学⽣实际的认识结构才⾏.不然的话,就算再好的教学模式,也是不可能获得良好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学⽣实际的数学认知结构是整个问题探究模式的出发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时,教师⼀定要对学⽣现有的认知结构有准确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开展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2.注重培养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是整个问题探索教学模式的核⼼内容,也是该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时,教师⼀定要认真研究,并运⽤多种⽅式,将要教授的学习内容转化为数学问题思维情境,让学⽣在问题思维模式下⾃主学习,真正遵循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建构数学—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例如,在讲“相似形”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个问题情境:⽤多媒体播放埃及的⾦字塔,让学⽣观察⼤⼩⾦字塔的外形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之间有什么联系.根据这个问题情境,教师可以设置如下两个问题:(1)根据相似形能否测出⼤⾦字塔的⾼度?(2)相似形各边⽐例是否相等?各个对应的⾓是否相等?为什么?让学⽣⾃⼰去寻求解答.通过教师创设的这种问题情境,再由学⽣⾃主去探索,这种让学⽣亲⾝去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反思的过程,就能使学⽣切实感受到在探索中学习的快乐,⽽且这种模式也能使教师课堂教学的知识⽬标、能⼒⽬标都得到较好的落实. 3.探索课堂师⽣之间的情感体验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不仅要关注学⽣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也要关注学⽣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因为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让学⽣在课堂中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进⾏探索、讨论和交流,这就使学⽣只有在态度上真正接受、喜欢和参与,才能使相关的讨论或探索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学⽣的情感态度对开展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有重要影响的,也是教师需要认真去关注的⼀个问题.教师在运⽤问题探究式教学向学⽣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采取各种⽅式在课堂上构建⼀个和谐、民主的师⽣情感关系,这对培养学⽣的学习兴趣是⾮常重要的.总之,本⽂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问题探究式教学进⾏了⼀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初中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如何开展的问题,⽆论采⽤探究什么形式和⽅法,最重要的是要适合学⽣的发展,扬长避短,最终使数学教学优点发挥到最⼤化,让这种探究模式成为教学的主流,让数学教学发展得更好,这对今后初中数学教学改⾰有⾮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权单位:江苏沭阳县马⼚中学 初中数学教研论⽂范⽂篇三: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数学教师的⽔平得不到提⾼。
初中数学教研活动论文(3篇)
![初中数学教研活动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5a154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8.png)
第1篇摘要:本文以某初中数学教研活动为例,探讨了教研活动的开展过程、实施策略及取得的成果,并对教研活动进行了反思与总结。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我国初中数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初中数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各地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本文以某初中数学教研活动为例,探讨教研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二、教研活动开展过程1. 确定教研主题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商讨,确定了这一主题,旨在通过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制定教研计划教研组制定了详细的教研计划,包括教研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
计划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推广阶段。
3. 开展教研活动(1)准备阶段: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教学现状,提出教学策略;(2)实施阶段:教师分组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记录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3)总结阶段:教师针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教学策略;(4)推广阶段:将优秀的教学策略在教研组内进行推广,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4. 评价与反馈教研组对教研活动进行评价与反馈,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给予肯定,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三、教研活动实施策略1. 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教研活动应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开展教学研讨、开展教学比赛等活动,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2. 强调实践与反思教研活动应注重实践与反思,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教学实践,教师可以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3. 促进教师合作交流教研活动应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难题。
通过合作交流,教师可以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4. 创新教研形式教研活动应不断创新形式,提高教研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说,在讲解“几何图形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展示教学法,通过展示各种几何图形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几何图形。
在讲解“分数的加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竞赛,从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研究兴趣。
在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避免出现过分依赖某种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方法不得当的情况,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1.3注重学生思维训练,提高课堂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可以提高课堂质量。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说,在讲解“分数的乘除”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计算。
比如说“XXX有3个苹果,小红有2个苹果,他们共有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既考察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考察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注重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问题的设置和引导,避免出现难度过大或者过于简单的问题,从而影响学生的研究效果。
1.4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提高课堂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向上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引导学生进入研究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研究效果。
比如说,在讲解“小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小数的实物和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小数,并通过互动问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语言和行为的规范,避免出现不当的言行举止,从而影响学生的研究效果。
Corrected and rewritten:XXX。
XXX methods in China include lecture。
n。
n and answer。
n。
XXX teaching methods。
selecting the right one hasXXX method as it allows students to acquire a lot of knowledge ina short amount of time and XXX。
its drawback is that it isdifficult to XXX involves cramming and rote learning。
but this is not true。
XXX method。
but the teacher must have a XXX。
XXX asking ns。
teachers XXX of the course。
The key to XXX in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For example。
when teaching geometry。
it is best for XXX methods to enable students to have an accurateand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hapes。
On the other hand。
algebra learning requires the use of XXX method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a large amount of knowledge in a short d of time。
For instance。
when teaching "n and n of decimals," teachers XXX method in the classroom。
Since this part of the content is abstract。
the teacher should use a XXX to explain it。
thus promoting students' learning.The XXX of students' learning ns is also crucial。
If a student is XXX to study every day。
then learning XXX。
if students enjoy learning。
the n is different。
The n of students' XXX。
and the key to cultivating these XXX and students。
If a student likes a teacher。
he or she will perform well in that class。
How can a good nship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e established。
The following points should be XXX: Firstly。
teachers XXX is mutual。
and only when teachers XXX for the teacher and。
in turn。
for a particular subject。
Secondly。
let students e the main body of the class。
Teachers must give students XXX。
teachers XXX。
If a teacher is too biased。
students will develop negative XXX students establish effective learning ns。
they will not regard learning as a XXX.In n。
XXX necessary。
not only to save time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XXX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the course and XXX' XXX.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体系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把握教材整体内容和概念层次特征,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概念教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例如,在初中数学的三角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实际问题,如船只在海上航行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角度和距离,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应用。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注重概念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教师应该注重概念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例如,在初中数学的平面几何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实际问题,如建筑物的设计和测量等,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解和掌握平面几何的概念和应用。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总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创新需要教师注重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对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适学情境、注重概念教学的实质和形式关系、把握教材整体内容和概念层次特征以及注重概念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内容属于螺旋式上升特点,需要教师整体把握并注重层层推进。
以绝对值概念为例,在教学中需引入其主要为原点与此时数的点的距离,以及与二次根式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概念。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保证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适当取舍,使学生能够边学边用。
同时,教师需改变以往“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引入问题情境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
在问题情境的引入过程中,需考虑素材的选择问题,避免数学概念内容失去自身的层次性特征与连续性特征。
通过对事物本质的揭示,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增强。
数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具有明显的抽象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使概念中的内容特征与表现规律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对信息内容进行概括,从而更清晰地理解数学概念。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引入摩天轮旋转实例,让学生通过描述摩天轮旋转特征,找出与时间相对应的高度,从而完整地概括出函数的概念。
因此,教师应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避免脱离学生生活,使学生能够自然掌握数学概念。
在信息化时代,传统数学教学手段受到一定的冲击。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初中数学教学应引入更具形、色、声等特征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例如在平面几何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的绘制,向学生展示整个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与图形。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演示与实践过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对学生的研究情况给出适时的评价。
例如,在教学圆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在屏幕中画出圆,让学生描述圆的画法并进行实际操作验证,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并促进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高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需要着重培养的思维能力。
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和解决数学研究中遇到的难题。
然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通常是枯燥乏味的,难以保证学生的兴趣和专注度。
如果学生无法专注于数学教学,就无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更无法将教师所传授的数学知识熟练地应用。
为了保证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专注性,帮助他们熟练运用高中数学知识,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大量的背诵公式和做训练题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言语思维能力都得到充分锻炼。
然而,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更多地使用已经形成文字化的公式和定义,忽视了对视觉意向的敏锐反映,即视觉思维能力薄弱。
因此,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通过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数学视觉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图像,从而提高他们的视觉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知道学生进行大量的视觉思维能力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视觉思维能力。
无论是当今时代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都需要大量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在萌芽阶段,而高中则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因此,加大对高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