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研究论文
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的不足之处,主要在教学主动性和教学效率与效果等方面存在矛盾,针对于此,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改变措施,为更好的应用问题教学法具有更加积极意义。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物理课堂;提问众所周知,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目之一,是高考考察的重点,但是高中物理相比于其他高中科目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对学生和老师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经典的教学方法,被很多高中物理教师采用,但是教学效果不甚理想,需要对其作出适当的改进。
一、现有问题教学法存在的欠缺项问题教学法是一种经典的教学方法,很多科目的教师都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大多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之所以问题教学法会在高中物理教学当中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原因主要是出在以下两个方面。
1.1教师主导性过强与物理教学特点之间的矛盾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教师主动性很强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或者提出问题自己亲自解答,向学生展示问题解答的过程,在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当中让学生掌握所教授的知识点。
这种教学方法本身是科学的,但是高中物理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考能力,而物理问题具有难度系数等级明显的特点,一个问题的提出可以很容易的检验出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好坏。
物理教师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将重要的问题整理出来并向学生提问并解答,但是问题的难度系数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理解,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整个提问解答的过程都是由物理教师所主导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状况。
1.2问题教学法在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之间存在矛盾现在的高中物理课堂所提问题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就会出现简单的问题物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感兴趣,难度较大的问题物理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跟不上思路的矛盾。
面对这一矛盾,物理教师就需要在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之间进行选择,选择教学效果就需要把每一个问题讲清楚将透彻,使得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跟得上教学思路,但是这势必会花费较多的时间,而物理课程的每一学期的课时是固定的,不允许物理教师慢慢推进课程,因此多数物理教师会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兼顾教学效率,但是并不能完全消除两者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得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问题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论文
问题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内涵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内涵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的过程包括指导预习、问题教学、设问练习、简结转新四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贯穿着问题,着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实施问题教学法时,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
因此,我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认为在化学课中实施问题教学法可遵循以下流程: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我们要趁此机会,趁热打铁实施问题教学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提出问题,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下面具体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体会:一、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景的主要作用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知识在学生中的印象,让学生记得更牢。
创设问题情景的初中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课程,对此学生充满好奇心,再加上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动有趣的实验往往方法很多。
如:在探究“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实验中,我是这样引入的:让学生做深呼吸。
然后问做呼吸时,既吸入了空气也呼出了气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区别和联系吗?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课中,送给学生一份礼物,学生很兴奋,可打开一看却没发现有“东西”,此时及时设疑“真的什么都没有吗?”这时学生会豁朗开朗,原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
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预习在第一个环节—问题情景的刺激下,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了,是引入正题的时候了。
问题教学法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论文
问题教学法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问题教学法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占据主要位置,教师所做的则是在他思考的过程中适当点拨,充分地发挥学生自己潜能,去寻找到他想要找到的答案。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意义并重点探究了问题教学法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问题教学法一、问题教学法的界定与实施意义社会上有许多对语文教学的指责,有来自文化界的,有社会其它各界主要是家长和学生的反响,也有语文专家和语文教师们自己的反思。
语文成绩的难以提高,使得语文学科成了所有主科中最遭受白眼和冷遇的学科,这必然让学生们在面对功利性的升学考试时不愿意在这一科目中花费太多的力气了。
问题教学法可谓历史悠久,但它的基本成形是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理论和实践中,也就是他曾提出著名的“教学五步”法,即“情境—问题—假设—推理—验证”,这种方法使问题教学法成为有章可循的更利于推广应用的一种方法。
问题教学法激活了学生们的思维,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他们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成为了学习的主动者,他们学会了立体地阅读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去赏析和感悟文章的精妙之处。
拿到一篇文章,不再是只注重故事情节,而会自觉地想到,我要从中学习些什么,可以提出一些怎样的问题,哪些问题是有意义的,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我的问题是否有效,是否能引起更多的关注。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问题教学法将会有效缓解上述问题带来的不良教学效果。
笔者本文中重点分析问题教学法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方法与思考。
二、问题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学生在语文课上,更多的情况是拿着一篇课文,字面意思都懂,感觉没什么好问的,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发问。
所以,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们不断地有新的问题产生出来,就要对教师个人的学养、教学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也应有一定的训练,使他们能够适应并在这样的课堂中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提出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并将课堂导向深入的问题。
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论文
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探讨【摘要】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在传统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有意义和必要的。
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新近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概念和原理时,以问题为中心组织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所以问题教学法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是适应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需要。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问题情境教学就是利用和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具体问题,以刺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探索问题。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探讨的空间。
小学数学教学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让大部分学生有探索的空间,有解决的可能。
如在教“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整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时,小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转化,于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易拉罐饮料装在纸箱里,每箱共放3层,每层放的瓶数相同。
一个纸箱里已经放了2层,这2层放了16瓶,这种纸箱共装多少瓶?”六年级学生当然会用整数应用题的解法完成该题。
这时问:“16瓶饮料占整个一箱饮料的几分之几?”接着要求学生根据上述情节编成一道分数应用题“一箱饮料的2/3是16瓶,这箱饮料共装多少瓶?”这时学生对问题情境认识清晰,教师可放手让学生研究“16÷2/3”的计算方法,并提示学生可以摆弄物件或画图。
这时候学生的探究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经过一番探索和讨论提出了以下三个结论:16÷2/3=16÷2/3 (式a)16÷2/3=16×1/2×3 (式b)16÷2/3=16+16×1/2=16×(1+1/2)(式c)这时教师把a、b、c三式都扳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研究。
实践问题教学法,提升中等生英语学习效果论文
实践问题教学法,提升中等生英语学习效果一、问题教学法的背景及理论依据1、问题的提出中等生,就是在班级中学习处于中等水平,各方面表现平平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班中往往占多数。
但在实际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其实中等生很有潜力,极易向两极转化。
一旦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有些学生会很快的加入优生的行列;相反,有些中等生会因为受到某些冷遇而自暴自弃,滑落为学困生。
中等生犹如印度寓言中那只裂缝的水罐,常因为自己的满足现状、欲进畏难和沉默孤独等不良的心理特点而感到伤心和自卑,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但内心也渴求进步,希望被赞赏。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英语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就要做那个挑水人,在工作中善于发现中等生的长处,巧妙利用水罐的裂缝浇灌那一路美丽的野花,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
2、学情分析自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学生一直是就近入学,随班就读。
近年来择校风盛行,我校每年初一新生中多半优秀生择校到改制学校就读,致使我校在校生素质不高,几乎每个班的学生构成主体是各方面都普通的中等生。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中等生具体表现为对英语有兴趣,但不浓厚和持久。
学习习惯不稳定,时好时坏,老师和家长督促的紧就学得扎实些,一忽略就落后一截。
自信心不足,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较弱,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不强。
朗读时不敢开口或小声咕哝。
背诵畏难,背得时断时续。
口头表达能力较为贫乏,交际时放不开,显得局促。
词汇量不大,记忆不牢。
听力中能捕捉关键信息,但推理思维能力较弱,有转弯的题目极易出错。
笔头表达能力尤其弱,句型不能表达出完整的意义。
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不太善于与人合作。
处于中等位置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没有优生稳定的成功心理,也没有差生较强的抗挫能力。
但是只要老师关注得多,他们会积极进取,也会乐于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努力追求英语学习中的快乐与成功。
为此,结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际,正值我校承担市级十一五重点课题“新课程改革中问题教学的研究”之际,笔者运用问题教学法,落实到中等生英语教学实践中,创造机会,尝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光,以优化中等生的英语学习。
问题教学法论文
问题教学法初探【摘要】以问题为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问题来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提问的重要性,通过问题来加强教学的深度、强化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关键词】问题提问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从内部结构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问题性的课是这样的: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低)。
”即问题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1 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提问1.1 通过提问可以起到加强知识的作用。
比如关于“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它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禁欲、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直接为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启蒙思想家们从人文主义者手里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
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
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讲《启蒙运动》时,要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可以列出“思考与讨论”的问题:17世纪的欧洲发生的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的变化来分析理性时代到来的条件?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哪些人?他们各自的主张是什么?这个问题就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就能使学生很容易地意识到重点所在。
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法”策略论文
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法”策略的研究摘要:提问法是各科教学中经常用到且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并有效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其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
尤其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等,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显得更为重要。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提问,也成了广大历史教师积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研究众所周知,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活学生的思维,切实体现了问题的有效性,从而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那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如何针对有效提问“法”进行探究而找出有效提问法的策略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法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对问题教学法的含义、意义及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提问的具体方式方法作如下阐述。
一、问题教学法的含义及意义(一)问题教学法的含义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在学生进行预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通过多种方式如师生共同探讨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认真思考后进行自由讨论后解决相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基本是以教师、以教材为中心,以掌握知识为目的,因而更多的体现为学科的应试性。
由此,使得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冠上了应试教育的帽子而让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其教学效率可想而知。
因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理解问题教学法的含义,做到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切实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在积极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问题教学法的意义在明确了问题教学法的含义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进一步明确问题教学法的意义,尤其是教师进行有效提问的意义,这样才能更为有效的运用问题教学法,使其为课堂教学服务。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论文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
新的教学观认为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国当前的数学教学,面临着改革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等课题,“问题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传统的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
一、问题教学法及其实质“问题教学法”是一种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习者探索和研究他们所关心的特定问题,并同时发展他们的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学通常围绕一个来源社会、科学和生活中需要探索的特定问题而展开,让学生参与设计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
这样,将教学活动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问题的过程,学习和运用知识,获得技能并定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整个过程。
学生要明确并分析问题制订研究计划,收集可靠、准确的信息,了解问题所在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分析和研究所有的可获取的与问题有关的资料,提出各自的方案,还要在此基础上比较几个可能的方案进行选择、决策。
这就让学生学会了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决策能力,这正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问题教学法的优势所在。
二、问题教学的程序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教师所提出问题,一方面是要巧妙的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要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紧密衔接起来,让学生有熟悉感,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从而激发他们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全神贯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
例如:讲《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一课时,我提出如下的问题引入课题:(1)我们前面已学习过的椭园是如何定义的?(2)椭园的标准方程是怎样得来的?(3)若把椭园定义中:“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的‘和’字改为‘差’字,问动点的轨迹是怎样的曲线?”(4)应该怎样求出曲线方程?这时学生积极回忆椭园定义及标准方程,有的低头思考,有的议论,有的动手画,学生信心百倍,很快的形成了双曲线的定义,教师给予肯定,点明了课题。
政治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论文
政治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论文关键词:政治;问题教学法;运用讨论;方法策略课程改革的实施目的是转变人才培育的模式,通过转变模式来提升同学的素养,让同学成为新时代进展的推动者,当下的教学不要求同学墨守成规、照本宣读,需要的是同学具有制造性思维和自主探究力量。
通过实施改革,老师可以训练同学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让同学提高自身的政治学习力量。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的政治课堂上,同学的被动学习、死记硬背以及机械操作的坏习惯仍旧存在着,为了提高政治教学的效率,老师需要采纳新奇的教学方法转变这一状况,如应用问题教学法,进而让同学能够在新课程改革之后的课堂上仔细学习、主动探究,充分提高他们自身的学习力量。
一、老师需要运用问题教学法创设政治课堂学习情境政治是一门文科,它与语文学科类似,同学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总会发觉大量的阅读材料,在这些阅读材料中蕴含了很多生活常识、道理。
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关心同学理解这些阅读材料,从这些阅读材料中挖掘政治道理。
为了做到这一点,老师需要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课堂提问,通过材料关心同学构建学习情境,让同学把握政治学问。
即是说,老师需要结合同学学习的特点以及教材中赐予的信息进行问题教学,通过提问胜利构建情境,从而促使同学更主动地学习政治,激发同学内心深处的探知欲。
比方,在教学货币这一章内容时,我就引导同学阅读文章中供应的材料:中秋节快到了,小李同学在华堂商场买了一盒月饼送给爷爷。
这盒月饼是不是商品?阅读完之后,我就提问同学:“从这篇材料中可以看到,月饼已经在商场被小李买走送给爷爷,我们知道当小李没买的时候这个月饼属于商品,如今被买来送给爷爷,那么月饼是否还是商品呢?”通过提问,同学开头依据商品的定义进行思索,他们很快得出月饼不再是商品的结论。
可见,用提问的方式关心同学构建情境,让同学依据情境进行分析,同学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老师组织同学合作解决政治问题老师创设的政治情境可以提高同学的思索力量,让同学主动参加政治课堂。
素质教育中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研究论文
素质教育中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新,可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问题”。
因此,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感悟规律,不断开拓学生创新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基本模式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教学情境的创设创设教学情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在建立新概念或新规律之前,教师要千方百计设计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语文学科和语文知识的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其主动思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知识,进而达到理解和认识的升华。
二、巧思妙设,引入问题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认知活动的最主要的动力。
问题的情境创设要孕育着新问题,问题要生动有趣,要与新知识密切相关,要设疑布阵,造成悬念,要扣人心弦,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巧妙导入新课,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新知识的积极探索状态,同时也显得新课导入新颖自然。
三、启发诱导,解决问题1.要善于运用科学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启发诱导方法和形式。
概括地讲,启发诱导的方法一般是:指导学生自学、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分析与综合、联想与猜想等。
具体形式表现为语言启发、直观启发、对比类比启发、设问启发、比喻启发等。
2.要善于围绕教学目标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小问题。
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学生答非所问的现象。
寻其根源,往往是所提问题太笼统,指向不明确,问题难度太大等,要克服类似现象发生,教师就要善于把较为笼统,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子问题,使问题相关,层层递进,这样学生就有能力沿着这些问题台阶而上,最后攻克总问题。
3.要善于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探索精神,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考时空,允许课堂上有笑声,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因为疑问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
关于大学英语课堂问题教学法论文
关于大学英语课堂问题教学法的探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如何把问题教学法有效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教学法有效应用一、引言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很多教师都把提问当作他们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部分,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是大量的,其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师提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
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及存在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教学现状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的。
首先,很多学校的英语课都是大班课,学生人数过多不利于师生间课堂操练及互动;其次,不少教师不善于提问,不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再次,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感到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最后,很多学生以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学习英语的目的,老师也侧重于给学生讲授应是技巧,忽视了课堂提问对学生能力发展的意义。
下面从教师的主观原因上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几个问题:1. 在提问内容上,难易程度把握不准确。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往往带有明确的目的,或为了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或为了导入某一篇章的教学材料,或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等,这就导致教师的提问内容很多样化。
学生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提问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内容上涉及全面。
对英语水平低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不愿意回答教师提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限的英语知识和词汇量无法理解提问,从而形成缺乏自信甚至消极抵触的状态。
2. 提问的方法、顺序和节奏都会影响教师的提问效果。
一般情况下,考试成绩较好和较差的学生比较容易引起教师的重视,而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也往往更加侧重这两部分学生,这就导致很多成绩处于班级中等水平的学生被忽视。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论文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当前的数学教学,面临着改革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课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学生只有参与教学实践,参与问题探究,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问题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传统的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
一、问题教学法及其实质“问题教学法”是一种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习者探索和研究他们所关心的特定问题,并同时发展他们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学通常围绕一个来源于社会、科学和生活中需要探索的特定问题而展开,让学生参与设计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
这样教学活动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调查和研究问题的过程,学习和运用知识,获得技能并定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学生要明确并分析问题,制订研究计划,收集可靠、准确的信息,了解问题所在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分析和研究所有的可获取的与问题有关的资料,提出各自的方案,还要在此基础上比较几个可能的方案进行选择、决策。
这就让学生学会了调配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决策能力,这正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问题教学法的优势所在。
二、问题教学法的特定问题的选择和提出学生在生活环境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现象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来教学,老师要谨慎地选择那些既源于课程内容,又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够引起他们的研究兴趣的问题。
三、问题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问题教学法对数学的应用论文共
问题教学法对数学的应用论文共5篇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教学法一、层次性新课改提出学生既是教学对象,同时又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学生受先天与后天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数学基础、认知规律、学习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既是教学面临的问题,同时又是实现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资源。
素质教育更加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提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导的教学理念。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兼顾学生间的差异,提出富有层次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好中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全程参与、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大众教育。
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全面了解,包括智力与非智力情况,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真实地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各个层次的学生来提问。
如对差生提出一个简单的是非判断型问题,侧重于学生对基本概念与定理的识记;对中等生提出理解型问题,侧重于学生对基本概念与定理的理解;对优生提出综合型题目,侧重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整合与创造性运用。
这样富有层次性的问题才能激起全体学生学习的激情,学生才能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展开主动探究,顺利地解决问题,满足学生的求胜心理,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探究者与发现者,促进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
当然,学生的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习成长记录袋是动态的,要随时记录下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层次进行合理调整,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探索性提问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是达成预定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正所谓有的放矢,提问并不是没有目的的,而是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理解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探索性,难易适中,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只是简单地运用公式与定理,并不能将学生的思维与探究引向深处;相反如果问题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那么探究也会流于形式,甚至还会打击学生探究的信心与勇气,让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而使得学生离数学学习越来越远。
初解语文问题教学法论文
初解语文问题教学法一、认识当前的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服从地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评价问题,学生毫无评价的权利;当学生产生问题时,教师的任务就是解答。
从而,很多教师把解决学生的问题作为课堂的终极目标,学生缺少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现象很普遍,甚至于校园外的家长们都常常忍不住问孩子:“你今天被老师提问了吗?答对了没有?”在全国呼唤素质教育的同时,语文的课改旧病未愈又添新症。
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交流流于形式。
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多,学生回答也很热闹,一堂课下来,恰恰没有静静思考的时间。
而且事实性问题太多,理解性的问题太少,应用与综合性问题几乎没有。
教师重视了“答”的训练却忽略了“问”的养成教育和引导。
二、重构语文课堂在笔者看来,先贤孔子的“两小儿辨日”不啻为一种伟大的教学模式。
孔子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同样,爱因思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而哈佛大学把“对独立思想的鼓励和培养”作为学校的教育之本,学校鼓励一切向任何类型权威提出质疑的思想行为。
因此,当代的中国语文教育必须重构,必须真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
而这一切,应该给学生一种问题意识的迸发。
三、改革课堂的探索问题意识,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语文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产生怀疑、困惑、不解、焦虑,然后去探究问题的心理状态。
抽象地说,这是一个“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过程。
1.教读课自读文本发现问题——问题归类,探讨评价——学生尝试,教师点拨——回顾思路。
总结方法——实践演习,强化训练。
解说:第一步是教学的初始,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自我感悟,在阅读中探索、发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教学法研究论文
一、教师利用多种方式方法,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引导学生自发地提出各种各样问题
1.主要方法
预习提问法。
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教师也可根据对学生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的预测提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加以整理,形成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作为教师备课和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卡片提问法。
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差异性。
用卡片提问法,让处于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不同的问题,使教师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情境提问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是新颖、越具有强烈对比度,学生的注意力越容易被吸引,感觉就会越敏锐、强烈,越容易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产生探索的强烈愿望。
2.提出问题的两大关键点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问题。
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人们能看到的仅仅是部分现象,既看不到它的形成历史,又看不
到它引发的未来,更难以看到的是事物内在变化的必然规律。
因此,可以说问题就是依据已知,寻求未知,寻求事物内在变化的必然规律。
怎样才能恰当的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要引导学生恰当的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前提是认识事物的基本结构,了解问题的基本分类,认识过程中相关的基本系统。
问题的分类,根据认识的状况可以化分为两类:探究性问题和评论性问题。
探究性问题是在寻找未知和未见的;评论性问题是对已知的真伪的审查。
探究性问题又可以分为常规性问题和非常规性问题;显然的问题和非显然的问题。
所谓常规性问题是条件充分、结论确定的问题;而非常规性问题是条件不充分、结论不确定的问题。
所谓显然的问题是根据已知可以推断出的问题,而非显然的问题是根据已知极难甚至无法推断出的问题。
国际上关于问题分类的这些研究成果对帮助学生全面的、高质量的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创造思维能力,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意义。
二、教师以问题为依据,开展集体备课,设计教学过程
我校的集体备课独具特色,“问题备课法”是集体备课的一大亮点。
通过集体备课,一方面形成共同的教学思路,解决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全体教师在集体智慧的启迪下,结合自身的优势,就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充分的讨论和准备,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校集体备课的
另一特点是教师从备“教案”转到教学设计,使备课簿不仅成为教师教学计划、实施、反省的记载,而且成为对师生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的预测与设计。
以往对教师备课的评价,是把教师备课薄收上来,盖章验收,检查更多的是教师是否按照备课要求把教学步骤周密的程序化,以字数与笔迹整洁作为教师是否工作认真的标准。
现在从备教案转到教学设计,对教师备课评价的重点是评价教师合作水平,评价师生提出问题的质量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以及教师解决生成问题的应变能力,展现出教师观念转变的过程,记录了教师自己成长足迹。
三、课堂以问题为依据安排教学过程
1.以问题为重点,整合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确立课堂教学的目标体系
以问题为基点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基于问题的学习和课本知识的系统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基于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所有学习活动都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当然,基于问题教学,并不是为了问题而设置问题,设置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课程目标,如培养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各种能力等。
概括地说问题是纲,知识是目,纲举目张。
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手段,因具体问题不同而产生变异,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将藉学生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得到发展。
但是,我们要
注意,如果完全打破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全为解决问题而组织知识,又可能导致另外一个极端,即所获知识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零散性。
因此,在设计和实施问题教学法时,我们需要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解决问题中所获知识的随机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平衡,基于整体课程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来设计问题,要使各问题之间所包含的学习议题多次的相互邻接和交叉重叠。
2.以问题展开课堂教学,安排教学程序
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
课堂上,凡是学生或通过学生群体交流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教,学生的自主学习占据了课堂上的绝对优势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并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同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或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难点。
体现学生探究性学习。
问题解决教学法,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由于学生各自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各不相同,通过各自的体验和探究,学习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体现学生合作性学习。
“兵教兵”是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探索出来的一条有效的教法,是典型的合作学习。
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
不仅在课堂上,在课后还开展了“一帮一”、“兵教兵”活动,让优秀生和后进生搭配坐在一起,结成“帮扶”对子。
3.以问题解决的效度来检测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集中或分散检测问题解决的效度,并以此确定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整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新问题,作为后续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在课堂上,课前预设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标志着一堂课的圆满结束,但并不意味着问题解决的终结。
因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还会生成新的问题,也会遗留有些学生已经解决、而有些学生尚未解决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加以整理,作为后序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问题,通过集体备课,结合新课中提出的新问题,重新设计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形成了一个一个相互关联的、问题解决的链节。
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解决了问题走出教室,这还不够,教师还要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新生成的问题走出教室,使问题成为
知识的纽带,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摘要】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我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在开齐、开足、上好各门课程的前提下,积极建构以“问题教学法”为核心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新课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