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过河》教案——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过河 北师大版(2课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过河 北师大版(2课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过河北师大版(2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用图形方法求解过河问题;2.熟练掌握过河问题的解题方法;3.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1.用图形方法求解过河问题;2.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1.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监控设备;2.教师准备白板、笔和彩色小球或纸片;3.学生准备好笔、本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1.老师利用学生先前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过河问题,启示学生要独立思考。

2.提醒学生,过河问题是耗时的,需要仔细思考。

2. 探究(35分钟)1.把彩色小球(或纸片)排成不同的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2.让学生从一个指定的位置开始,用图形方法求解过河问题;3.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一些规律。

3. 感性认识(10分钟)1.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过河方法,并发现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2.让学生感受这些联系是有用的,能够对解题起到帮助作用。

4. 总结(10分钟)1.总结学生在探究过河问题中所发现的规律;2.带领学生自己总结过河问题的解题方法。

第二课时1. 讲解(10分钟)1.运用黑板、彩色透明片,讲解过河问题的解题方法;2.引导学生再次理解过河问题中的关键点:问题的抵消。

2. 练习(35分钟)1.把画好的图形放在教室前面,让学生一个个依次选择,并在本子上画出解题过程;2.让学生根据自己解题的方式找出规律并应用到其他问题中。

3. 检验(5分钟)1.抽查几名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题方法,并引导全班对其进行评估;2.发现问题的地方并纠正错误。

4. 总结(10分钟)1.总结常规过河问题的解题方法;2.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思考方式,培养其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效果评价1.检查学生对过河问题的掌握程度;2.总结教学方法的有效性;3.帮助学生纠正和弥补知识中的漏洞;4.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改进教学。

参考资料1.《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北京师范大学版》2.教育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过河-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过河-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过河-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单位米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大小;2.理解概念“用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长度”,并掌握测量基本方法;3.学会通过计算求解问题,理解概念“同意数的加减不变性”;4.能够合理运用“同意数的加减不变性”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小学数学中的测量单位;2.概念“用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长度”的理解及测量基本方法;3.概念“同意数的加减不变性”的理解及其应用;4.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问题转化与解决。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1. 教学目标•知道“米”的基本用途;•能够会读、会写“米”。

2. 教学重点•能够理解、掌握什么是“米”;•掌握“米”的量词组合读法。

3. 教学难点•理解“米”的概念;•学会组合读法。

4. 教学策略游戏法、示教法5. 教学内容及步骤1.玩游戏,引入“长度单位”概念。

以引发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认识;2.示范课堂实物和图片,“米”以及“厘米”之间的比较及基本用途;3.课堂板书展示金装版教案,让学生知道“米”的汉字写法;4.根据教学板书,让学生练习“米”这个单位的读法;5.分组建立小游戏,让学生们通过使用“米”的读音来检测。

第二课时:认识比较物体长度大小的方法1. 教学目标•掌握常规比较物体长度方法;•能够利用直尺和卷尺来测量、比较物体长度。

2.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熟练掌握测量方法。

3. 教学难点•独立完成物体长度的测量和比较;4. 教学策略讲解法、示范法、实践法5. 教学内容及步骤1.展示测量工具:直尺和卷尺。

介绍这些工具的公共特征和用途;2.展示长度单位的汉字字样。

引导学生们思考和归纳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3.示例测量实物长度,用于展示基本测量步骤,以便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4.让学生们依次独立地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以便让他们熟练掌握测量方法。

第三课时:运用单位米测量长度1. 教学目标•理解“用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概念;•学会过河的基本测量方法。

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过河(2)》精品教案(word版)

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过河(2)》精品教案(word版)

1.出例如题说一说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同学学们可能会说,一共有70人,大车限乘46人,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小车限乘8人,剩下的人都做小车,需要多少辆?可以先求剩下的人数,然后再求需要小车的数量。

可列式子为:解决问题1.平均每天看多少页?余下的钱可以买多少本日记本?混合运算的顺序为: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课堂练习〔42-24〕÷6=18÷6=3〔条〕答:至少需要35条。

〔1〕〔100-64〕÷6=36÷6=6〔袋〕答:剩下的钱可以买6袋面条。

〔2〕19-4×4=19-16=3〔元〕答:果汁每瓶3元。

〔3〕20元买2袋面条,还剩多少钱?20-6×2=20-12=8〔元〕答:还剩8元。

3.加上小括号,使下面的算式成立。

15 - 6 ÷ 3 =32 × 5 +3 =1615 ÷ 6 - 3 =54.笑笑买了一种糖,付了20元,找回2元。

她买的可能是哪种糖?买了几袋?(20-2)÷2=9〔袋〕(20-2)÷6=3〔袋〕(20-2)÷9=2〔袋〕3.2 观察的范围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前调研发现,大局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视线,什么是观察的范围,观察的范围会受到观察的高度、角度等因素的影响等,说明了这个年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但是,他们还不知道怎样用数学的方法也就是画视线的方法来确定观察的范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猜一猜、画一画、议一议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过河》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过河》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过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中的《过河》这一内容的说课稿。

这一课是一节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课程,它主要涉及到简单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让学生们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过河》这一课是在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的第二课时。

本课主要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情境,让学生们初步体验简单的乘除法运算,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通过三个问题串:如何过河、如何分配、如何返回,让学生们充分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

在这个年龄段,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如加减法运算等。

同时,学生们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他们还缺乏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应用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o初步掌握简单的乘除法运算,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o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路程等;o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性目标:o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o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们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o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o增强学生们学好数学的信心;o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数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初步掌握简单的乘除法运算,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o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路程等;o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o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们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o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河》第二课时(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过河》第二课时(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第6课时过河(2)·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针对上一节课学习的带有小括号的运算,进而进行巩固训练,使学生牢牢掌握带有小括号的运算并能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巩固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熟练且正确计算。

2.运用小括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巩固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小括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温故知新思维训练】1.计算。

(25+5)÷6 6×(45-36)72÷(21-13)(37-28)×4师:说一说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生(齐声回答):在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根据情景图想一想,用(70-28)÷6 能解决什么问题?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画“√”。

(1)还剩下多少块糖?()(2)把剩下的糖平均分给 6 人,每人分到几块?()(3)一副乒乓球拍比一筒乒乓球贵多少元?()(4)买一副乒乓球拍后,还能买几筒乒乓球?()3.一个旅行团共100人,现有一辆大车可载客52人,剩下的人坐小车去目的地,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答案】1.5;54;9;362.(2)√;(4)√3.(100-52)÷8=48÷8=6(辆)第二板块【常纠错正查漏补缺】1.小法官。

(判断对错,并把错的改正过来)36÷(4+5)9-1×5=9+5 =8×5=14 ()=40 ()2.看图列算式。

3.三(1)班有男生24人,女生18人,老师要求6个人组成1个学习小组。

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学习小组?设计意图:针对易错知识点进行反复练习,及时改正错误。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过河(2课时)》精品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过河(2课时)》精品教案

3过河一、设计说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学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了解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并能在独立解决问题时学以致用,本节教学设计有如下特点:1.在引入小括号之前,注重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在教学中,当学生列出错误的综合算式时,抓住契机,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结合问题情境明确运算顺序,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及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在学习新知之后,注重安排学生的实践应用。

在教学中,当学生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并掌握了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之后,及时安排学生独立解决需要小括号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小括号。

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目标:结合“过河”的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运算顺序的奇妙作用。

3.情感目标;逐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读图、仔细审题的好习惯三、教学重点:认识小括号,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运算顺序的奇妙作用。

五、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关于小括号由来的资料2.学生准备关于小括号由来的资料六、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出示问题,请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并口答。

(1)一辆出租车能坐4名乘客,一个旅游团有36人,需要多少辆这样的出租车?(2)三(2)班有24人去南湖公园划船,每条小船可乘坐6人,这些人一共需要多少条这样的小船?2.观察教材8页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1)独立观察情境图,获取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2)组织学生交流各自获取的数学信息。

【同步备课】第6课时过河(二)(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同步备课】第6课时过河(二)(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同步备课】第6课时过河(二)(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教案:过河(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课时,主要涉及“过河(二)”这一部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理解过河问题的实质,掌握过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学会运用画图和列举法解决过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过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画图和列举法解决过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过河问题的实质,掌握过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和列举法解决过河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讲述一个过河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过河问题的实质。

2. 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安全过河?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讲解过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画图和列举法解决过河问题。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让学生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过河(二)1. 过河问题的实质2. 过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画图法解决过河问题4. 列举法解决过河问题作业设计:题目:小明要过一条河,河宽10米,水流速度为每秒2米,小明的游泳速度为每秒5米。

问小明过河需要多少时间?答案:小明过河需要20秒。

题目:小华要过一条河,河宽15米,水流速度为每秒3米,小华的游泳速度为每秒6米。

如果小华不能直线过河,那么他有多少种过河方法?答案:小华有3种过河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2过河(2)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2过河(2)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2 过河(2)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2 过河(2)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基于课本第27页例2以及第28页的“做一做”和练习题。

例2描述了甲、乙两个小队过河的情景,其中甲队有12人,乙队有18人,木船每次可以载6人,但需要1人舵手。

课本还提供了12道练习题,旨在巩固学生对过河问题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过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过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过河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类似问题。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每次过河需要1人舵手”这一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活动,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PPT课件,包含例题和练习题。

2. 纸质小船模型,用于模拟过河过程。

3. 学生分组合作的道具,如小卡片、小木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过河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同学们,你们见过小队过河的情景吗?过河时需要注意什么呢?”2. 讲解:通过PPT展示例2,引导学生关注甲、乙两队过河的问题。

讲解解题思路,即先让甲队全部过河,再让乙队过河。

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每次过河需要1人舵手,让学生明白这一条件的重要性。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28页的“做一做”以及练习题,我在旁边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过河问题,其他组成员思考并解答。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过河问题的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如下:1. 过河问题解题步骤:a. 确定过河人数和船的承载能力。

b. 安排舵手。

c. 制定过河计划。

d. 执行计划并完成过河。

2. 注意事项:a. 每次过河需要1人舵手。

b. 确保过河过程安全顺利。

七、作业设计1. 课本第28页的“做一做”。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过河北师大版(2课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过河北师大版(2课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过河北师大版(2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过河北师大版(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7页,例1和“做一做”,以及第38页的“练习一”。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笔算。

难点:理解乘法中数位的对齐和进位的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本笔算本,一盒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过河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小熊要过河,河上有5块石头,每块石头可以承载10个小动物,问小熊一共需要多少次才能全部过河?2.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第37页的例1,通过图示和实物模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例如,3乘以45,先将3乘以5得到15,写在个位上,然后再将3乘以4得到12,写在十位上,将两个结果相加得到135。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7页的“做一做”,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笔算乘法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笔算乘法的练习,例如,2乘以36,4乘以78等。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9页,例2和“做一做”,以及第40页的“练习二”。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的是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时的进位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时的进位规则,能够正确进行笔算。

难点:理解乘法中数位的对齐和进位的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本笔算本,一盒笔。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通过一些简单的笔算乘法题目,让学生回顾并巩固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2.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第39页的例2,通过图示和实物模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时的进位规则。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

《过河》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购物活动,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结合具体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有乘法和加法的两步计算。

【教学重点】1、进一步的理解在混合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的步骤和准确性。

2、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课件老师:同学们,你们平时渡过河没?学生:渡过。

老师:你们渡河的时候怕不怕啊?学生:不怕。

老师:那你们知不知道,每条船都是有载重的,不能超载,不然的话,可是很容易翻船的哦,下次你们坐船的时候一点要注意这点哦。

学生:知道了,好危险啊!老师:嗯,很好,那我们今天来帮助小明的班级来解决一下渡河的问题。

小明的班级男生29人,女生25人过河,但是每条船只能限坐5人,你们帮小明算一下,一共需要多少船,他们班级的学生才能都过河?学生(分组讨论):至少需要几条船?必须先算出什么,再算出什么?学生:那就是29+25=54(人),然后54÷9=6(条)就是需要6条。

老师:嗯,回答正确,那还有其他的办法嘛?学生:也可以这样算(29+25)÷9借用()来计算。

老师:嗯,回答正确。

二、自主探索。

1、根据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试着计算。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

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算法的机会。

学生写出连减算式或加减混合算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实际意义。

3、在把分步计算的算式列成综合算式的过程中,认识小括号,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1)鼓励学生把第一组、第二组分步计算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2)提出试着把第三组算式写成一个算式的要求,鼓励学生尝试。

(3)交流学生改写的算式和计算的结果。

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问题?在学生都真切体验到“算不对了”的时候,教师介绍可使用用小括号,并使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二)(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二)(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学
准备
课件、小括号纸板、计算评比星。
教与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
一、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限乘”是什么意思?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一共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结合情境讨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所表达的含义及其运算顺序。
5.看一看,说一说,用(70-46)÷8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书后练习
练习时引导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进行计算。
“限乘”即大客车最多能坐46位乘客,面包车 最多能坐8位乘客。
学生独立画图列式解决问题。
结合情境解释自己的算法
总结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学生先观察情境图。结合实例说说算式的意思。
先理解题意
交流思考
独立计算
交流检验




过河(二)
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对于一些问题在计算时没有小括号行不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知 识 点
巩固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
内容
过河(二)(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
目标
1.结合“过河”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过河(2)-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过河(2)-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过河(2)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过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过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过河”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团队合作解决“过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过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解决“过河”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白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过河”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讲解“过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过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过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板书设计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过河(2)北师大版2. 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

作业设计1. 让学生独立解决“过河”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2. 让学生思考“过河”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引入阶段在引入阶段,我会通过PPT展示“过河”问题的情境,例如,一个农夫需要带着一只狼、一只羊和一颗白菜过河,但船太小,一次只能带一样东西。

这样的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他们对“过河”问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讲解阶段在讲解阶段,我会详细讲解“过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过河(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过河(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教案:过河(二)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过河问题解决策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过河问题的基本类型和解决方法。

2. 过河问题的变式训练。

3. 过河问题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过河问题的基本类型和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过河问题的变式训练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草稿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过河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过河。

2. 新课:讲解过河问题的基本类型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策略。

3. 活动一: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解决过河问题。

4. 活动二:进行过河问题的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 活动三:将过河问题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过河问题的基本类型和解决方法。

2. 过河问题的变式训练。

3. 过河问题的实际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思考如何将过河问题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 学生对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否掌握到位?3. 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PPT展示过河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过河。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使用生动的图片或动画来展示过河问题的情境,例如一个人需要带着一只狼、一只羊和一颗白菜过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安排才能确保所有人都安全过河。

这样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新课:讲解过河问题的基本类型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策略。

在新课环节,教师需要详细讲解过河问题的基本类型,例如一次过河问题、两次过河问题等,并介绍相应的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策略,例如如何利用排除法、试错法等。

过河 第2课时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过河 第2课时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过河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简单的过河问题,把人、狼、羊、白菜分别运过河。

2.按要求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1.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问题求解的思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情感目标:1.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意识,互帮互助,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示范一个过河问题,询问学生如何处理才能顺利完成过河。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的内容:如何使人、狼、羊、白菜顺利过河。

2、学习新课(1) 模拟问题设计一组简单过河问题,让学生自己尝试,分析问题,并看能否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美术制作要求学生分组,每组拿出一张画纸和颜色油笔,组内互相合作,根据课文的要求,画出过河问题的模型。

(3) 团体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分1名“人”、“狼”、“羊”、“白菜”,模拟一次过河问题。

让学生自主百度或者通过书本学习给出解决方案。

3、巩固练习课堂团体合作结束后,可以布置这样一种作业:请做4个卡通头像,头像的形象是一只狼、一只山羊、一颗白菜和一个农夫。

在这些头像的周围留下8个圆点,代表河的两岸各4个。

请每个学生通过演示图构思完这个过河游戏的规则,比如:农夫每次只能带一样东西过河;如果狼和羊在一起河边,则狼会吃羊;如果羊和白菜在一起,羊会吃白菜。

四、教学反思学生跟随教师设计的步骤做游戏,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也让他们了解到了团队合作的意义。

虽然中途会遇到问题,但是通过这个课程,让学生们了解到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作是必要的,而独自思考与合作的比较是不可取的。

同时,学生们也对课本内容做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巩固,也让他们愉快地度过了整堂课。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2)教学设计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2)教学设计

第6课时过河(二)教材分析:这节课呈现了租车等需要带上小括号运算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情分析: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还带有小括号,对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尤其是它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就更加抽象,难以理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引用小括号的必要性(能改变运算顺序),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租车”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会解决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租车”问题的过程,能够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1.结合解决“租车”问题的过程,能够探索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经历探索解决“租车”问题的过程,体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2.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结合租车的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复习题。

说一说运算顺序,并计算。

4×(32-27) (56+25)÷9 64÷(15-7)指名说说运算顺序,然后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

2.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将利用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出示题目,收集并理解数学信息。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过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过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三课《过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结合“坐车”的情境,再次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情境,从不同角度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存在,能找到其它生活实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再次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从不同角度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存在,能找到生活中的例子。

【学习流程】一、导入星期六,三(1)班和三(2)班的同学准备一起去秋游,笑笑和淘气负责在本次活动中租车,这可把他们俩难住了。

快开动你们的小脑筋,帮帮他们吧!设计意图:设计“笑笑和淘气遇到困难”的情境,引爆学生的感情之火,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学程第一学程主要任务:解决“坐车”中的数学问题。

1.自学仔细观察图,说说自己获得的数学信息,理解“限乘”、“至少”的意思。

2.展学班内交流“限乘”、“至少”的意思。

3.自学(1)思考: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式计算。

4.展学(1)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展示自己的算式及计算结果,如果是综合算式,要结合情境说一说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义以及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突出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一要理解题意;二要分析数量关系,知道“先求什么,后求什么”;三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式计算;四要对答案进行检查。

让学生逐步学会从头思考,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学程主要任务:(70-46)÷8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师:(70-46)÷8这个算式不仅能解决上面同学们坐车的问题,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能用到它,请按要求认真学习下面的两个例子。

1.自学出示自学要求:仔细观察两幅图,说一说:(70-46)÷8在这两幅图中分别表示什么意思?“70-46”为什么要加小括号?2.互学(1)说一说:(70-46)÷8在两幅图中分别表示什么意思?“70-46”为什么要加小括号?(2)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实际问题也可以用这个算式来解决。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过河》教案——第二课时.docx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过河》教案——第二课时.docx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过河(二)》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乘车”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会解决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过河问题的过程,能够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解决乘车问题的过程,能够探索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经历探索解决乘车问题的过程,体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正确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2.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乘车的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一步体会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方法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手段,采用问题探究、发现、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去探寻问题、发现问题、类比迁移、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快乐的在其中探求新知。

课前准备课件、练习本、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比比谁是口算小能手16+ 4× 58× 2+ 640- 32+ 82× 8- 1142-6× 718÷( 7- 5 )( 62- 32)÷ 614÷( 9- 2)( 16+ 5)× 1师:说说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顺序是什么?2.请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 1) 2× 4= 819- 8= 11( 2) 16+ 2=1818÷ 3= 63.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国家为了确保每一名小学生的安全,颁布哪些有关乘车的规定吗?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信息。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
四、课堂小结
1.知道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
2.完整把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3.数学符号要正确书写。
教师札记
板 书 设 计
过河
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教 学 反 思
难点
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数
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口算
6×9= 30+15= 42÷6=
2、脱式计算
7×2+30 46-6×4 63÷9+7
二、解决新知
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题。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例如: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
每条小船比大船少坐学生3人,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你会做吗?
三、体验知识,形成模块
1、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并计算结果。
5×(36-29) (46+17)÷7 81÷(16-7)
完成之后,再次体验: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注意:做完括号里的运算之后,不再要括号。
你有怎样的办法呢?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
引入:“()”----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
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
(29+25)÷9
=54÷9
=6(条)
答:至少需要6条大船。
一句话:有小括号真好!
理论,记忆理解: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分段理解,记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教学设计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8-P9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提高计算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在解决乘船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探索添加小括号的过程,体验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教学难点能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游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秋游!导游阿姨听说你们非常聪明,想考考大家数学学得怎么样,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幻灯片出示)1.口答题:(1)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计算32-8÷8 20+16÷4 30-4×5二、探索新知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河边准备坐船过河去秋游(幻灯片出示P8主题图)。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

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29+25)÷9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5.提问: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过河(2)-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过河(2)-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过河(2)北师大版教案:过河(2)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章《过河(2)》。

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小船过河的问题,通过实际情境引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船过河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小船过河的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小船过河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船模型、河岸模型、河流模型。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具,创设一个实际的过河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让小船顺利过河。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讲解小船过河的方法和技巧。

2. 通过示例,讲解小船过河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3.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加深对小船过河方法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出一些小船过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2. 给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船过河在其他情境下的应用。

板书设计:小船过河的方法和技巧1. 确定目标点:选择一个合适的点作为目标点,使得小船能够顺利过河。

2. 调整航向:根据目标点和河流的方向,调整小船的航向。

3. 控制速度:根据河流的流速和小船的速度,控制小船的速度,使其能够顺利过河。

作业设计:1. 小明想要过河,河宽10米,他站在岸边,看到河对岸的树在视线范围内。

请问,小明应该选择哪个点作为目标点,才能顺利过河?答案:小明应该选择树的位置作为目标点,这样他才能顺利过河。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小船过河的方法和技巧。

在课后,学生可以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小船过河问题,例如在河流中有障碍物或者河流的方向发生变化等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
《过河(二)》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乘车”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会解决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过河问题的过程,能够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解决乘车问题的过程,能够探索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经历探索解决乘车问题的过程,体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正确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2.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乘车的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一步体会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方法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手段,采用问题探究、发现、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去探寻问题、发现问题、类比迁移、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快乐的在其中探求新知。

课前准备
课件、练习本、直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比比谁是口算小能手
16+4×5 8×2+6 40-32+8 2×8-11 42-6×7
18÷(7-5 )(62-32)÷6 14÷(9-2)(16+5)×1 师:说说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顺序是什么?
2.请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1)2×4=8 19-8=11
(2)16+2=18 18÷3=6
3.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国家为了确保每一名小学生的安全,颁布哪些有关乘车的规定吗?
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信息。

师:按照新国标,幼儿专用校车的最大乘员数应不超过45人;小学生专用校车和中小学生专用校车的最大乘员数应不超过56人。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关于乘车、乘船中的学问,看谁发现并解决的数学问题多。

(板书课题:过河(二))
二、新课学习
1.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师: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读懂图意,理解图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的实际意义,以及信息之间的关系,养成认真读图、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生:同学们都坐大车,需要几辆大车?(教师板书: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生:同学们都坐小车,需要几辆小车?
生:一共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教师板书:一共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
2.解决问题,交流想法
师:要想求“一共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必须知道哪些信息?
师:请你先来帮忙算一算一共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温馨提示:先独立分析解决,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

学生尝试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再与伙伴合作探究。

教室巡视找出不同的算法,指名板演。

板书不同的算式,可能有:
A.70-46=24(人) 24÷8=3(辆)
B.70-46÷8
C.(70-46)÷8
师:请你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路。

师:比较几种做法,你认为哪种做法有道理?为什么?议一议70-46÷8这样列式对吗?
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想法。

师:这里为什么必须使用小括号呢?
学生说出其中的道理
师: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它是荷兰人吉拉特最先使用的。

3.看一看,说一说,类比迁移,解决问题
师:请你用学过的思考方法想一想,(70-46)÷8 还能解决什么问题?除了书中呈现的情境,你还能联想哪些问题,请你先跟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结合情境理解综合算式表示的意思。

生:小华有一本70页的课外书,已经看了46页,余下的想用8天看完。

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生:妈妈用70元钱给笑笑买了1个单价46元的书包,剩下的钱买了8袋糖果。

每袋糖果多少钱。

三、结论总结
1.沟通联系
师: 刚才我们解决乘车问题以及联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想想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几个问题中都是先求和或差,所以需要使用小括号。

2. 总结运算顺序
师:说一说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师:今天在解决问题时,再一次遇到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我们发现只有先求出小括号里面的总人数,才能帮助我们求出关键问题。

小括号的作用可神奇了,千万要记住它最优先算。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板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四、课堂练习
1.看一看,说一说。

先坐满大船,剩下的坐小船,至少需要几条船?
师:请大家读懂图意,再列式算一算,有困难的可以画图分析。

学生独立思考,读懂图意,列出算式。

指名板书:
(42-24)÷6=4(条)
看一看,说一说,用(4+2)×5能解决什么问题?
师:请大家读懂图意,把算式的含义想清楚,再互相说一说。

学生独立审题,弄清综合算式的意思再集体交流。

3.逛超市
(1)李叔叔带了100元,买了1袋大米,剩下的钱可以买几袋面条?
(2)淘气买了4桶方便面和1瓶果汁,共花去19元。

果汁每瓶多少元?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请大家读懂题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审题,恰当使用小括号,分析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反馈。

五、作业布置
必做题:
1.计算下面各题
(5-3)×9 (2+5)×5
48÷(3+5) 54÷(9-3)
2.妈妈给小亮买一本科技书48页,约定两人比赛同看这本书,妈妈每天看4页,小亮每天比妈妈多看2页,小亮几天能看完这本书?
选做题:
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也可以先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
过河(二)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一共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
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
(70-46)÷8
=24 ÷8
=3(辆)
答:至少需要3辆小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