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的方式样以及阅读相关资料,分析乐谱等辅助手段,同时充分发挥艺术联想来领略音乐真谛,感受音乐美感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现阶段音乐欣赏课教学方式只注重教师讲授,忽视学生参与体验的过程教学,在一定水准上妨碍了学生在欣赏课堂上主动性的发挥,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导致音乐欣赏课难以提升。而音乐教育,特别是音乐欣赏教学必须要遵守让学生参与的原则。音乐是人类情感撞击、抒发、交流和审美的产物,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相比它能更直接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所以,音乐欣赏教育是决不能容忍说教和灌输的,我们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所以符合学科特性与教学规律的音乐教学教学模式应该是:参与体验式。参与是指课堂上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是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以亲自体验方式参与教学。在新《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活动的基础,为学生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一、“听”的参与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所以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去,并在聆听中感知、理解、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基础。实践证明采用提问法“听”和对比法“听”是比较可行的方法。提问法听,也就是在听之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听前教师出示几个准备好的问题,如:歌曲的情绪如何?曲子的速度如何?力度怎么变化?你听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聆听。虽然问题很简单,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思维想象也所以而积极主动。通过提问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审美功能的直觉力和知觉力,获得了初步的感性理解和理解,效果很好。

对比法听是听的深入,也是音乐欣赏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对学生来说,惟有对比才能真正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感性理解。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能够在同一作品中实行对比,也能够对不同的作品实行对比。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对比。这样提升了学生的分析水平的鉴赏水平。

二、“看”的参与

“看”就是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能够通过视觉的结合来感受美。我们能够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来实现。小学一二年级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所以我们可借助多媒体的协助,通过观看动画、绘画、剪贴画及情景表演实行直观欣赏教学,营造良好教学效果和课堂美感,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例如:在欣赏歌曲《小白船》时,利用多媒体出示幽静的画面,能有效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协助学生感知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使学生更能投入到音乐所体现的情景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更好的感受到作品的美。

三、“唱”的参与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听前唱的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用权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如欣赏《翻身的日子》,在听前先引导学生一起唱书上的四条谱例,也就是每个乐段的主题,在学唱时,首先对每个主题音乐的节奏、特点、情绪等实行分析,然后再实行学唱。教师要求学生边唱、边记,并对音乐实行初步的情感体验。待学生欣赏作品时,不光对主题的出现和变化非常敏感,而且对作品的分段也不感到困难。通过听前唱主题,不但为欣赏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欣赏时能进一步的入情、入境地去体验作品,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