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意境赏析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合集下载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象和意境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象和意境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唐代文人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词中描绘的是赤壁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追思。

这首词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更以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而引人深思。

一、意象分析词中的主要意象包括大江、浪花、乱石、惊涛、雪、故垒等。

这些意象构建了赤壁的壮丽景色和历史的波澜壮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诗人以大江的东流和浪花的淘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无情。

千古风流人物,即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英雄人物,都被这浪花淘尽,暗示了英雄的命运和功绩最终都会被历史遗忘。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诗人用赤壁的陡峭、惊险和浪花比喻历史的波折和风云变幻。

这种描绘使人感受到赤壁的壮丽景色,同时体会到历史的惊涛骇浪。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诗人描绘了赤壁的历史背景,他特别缅怀的是三国时期的周瑜。

周瑜是古代英雄的代表,他的才情和胆略使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此处,诗人通过对周瑜的追思,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追思。

这些意象在词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例如,“大江东去”象征着历史的长河永不停息,“浪花淘尽”则象征着英雄人物的命运和功绩终将被历史遗忘。

而“乱石穿空”和“惊涛拍岸”则象征着历史的波折和风云变幻。

二、意境分析壮丽与雄浑:这首词以赤壁为背景,描绘出了一幅壮丽而雄浑的画面。

大江的东流、浪花的淘尽、乱石的穿空、惊涛的拍岸等景象,都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和历史的波澜壮阔。

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对历史的敬仰。

豪放与悲凉:词中的语言豪放而激昂,诗人以赤壁为舞台,缅怀古代英雄,思考历史和现实。

这种豪放与悲凉的交织,使这首词充满了激情和深度。

诗人的豪放体现在他对赤壁的生动描绘和对古代英雄的崇敬上;而悲凉则体现在他对历史的无情反思和对英雄命运的感慨上。

对历史的敬仰与对现实的反思:这首词中,诗人通过对赤壁的历史背景和三国时期周瑜的追思,表达出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追思。

高中语文文言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注释:1.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

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译文和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译文和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译文和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译文和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北宋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释】:①又名《百字令》。

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

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词语注释】(1)大江:长江(古时“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5)雪:比喻浪花。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高中语文 文言文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 文言文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注释:1.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

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朝代】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句注释⑴念奴娇:词牌名。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

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⑼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乔,本作“桥”。

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⑽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

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⑾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

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

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⑿樯(qiáng)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祐刻本,作“强虏”。

延祐本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述其源流甚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及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势非凡,眼界及格调雄浑,豪放中又有些超旷,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及赏析,更多鉴赏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版本一念奴娇·赤壁怀古⑴大江东去⑵,浪淘尽⑶,千古风流人物⑷。

故垒西边⑸,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⑹。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⑻,小乔初嫁了⑼,雄姿英发⑽。

羽扇纶巾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⑿。

故国神游⒀,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⒁。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⒃。

版本二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⒃。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版本三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版本四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版本五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译文和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译文和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译文和赏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译文和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译文和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北宋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释】:①又名《百字令》。

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

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词语注释】(1)大江:长江(古时“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5)雪:比喻浪花。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与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与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与赏析宋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注释⑴念奴娇:词牌名。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

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⑼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乔,本作“桥”。

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⑽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

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⑾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

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

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⑿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意境赏析 (人教版
高二必修四)
--张俊珍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2.指导学生理解词的大意
3.指导学生领悟词的意境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大意
教学难点:
领悟词的意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讲读
教学手段:
电脑多媒体技术
教学过程:
导语:赤壁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役,也正是由于这场战争,三足鼎立的局面才得以形成。

因而后人描写同赤壁有关的诗、词、文很多,仅苏轼就写下了名篇《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念奴娇赤壁
怀古》这首词。

一、作者简介(内容见课件)
二、问题思考(见课件)
三、作品朗读(要求:边听朗读边思考上述问题)
四、意境分析:
1、首先要理解“意境”这个概念。

要清楚什么是“意”,什么是“境”,“意境”又指的是什么。

(内容见课件)
2、结合词的内容分析领悟词的意境。

(师生问答、讨论)
问: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

这样解释对不对?
[这样解释不对]
问:“浪”在这里指的是浪花吗?
[不是指浪花,比喻时光]
问:同学们还知道用水比喻时光的句子吗?比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

江,直接用一个“大”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

问:如此的磅礴气势,让我又想到了李白的一句,写黄
河的,-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问: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有这样两句歌词:“滚滚长江东
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两句,跟苏轼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

“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那么,我们就用这两
句来改写苏轼这两句,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
大家觉得可不可以?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
[如果可以换用的话,那么苏轼为何不干脆用“英雄人物”呢?虽然“英雄人物”跟“风流人物”都指的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但苏轼心中其实是不等同的。

究竟怎样不同,接着往下看。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里已经把前三
个小句子具体化了,怎么具体化的?分别看看。

问:“大江”具体化为“故垒”,“千古”具体化为
“三国”,“风流人物”具体化为“周郎”,如果说,前面
是大场景,远景,而这里就是--
[小场景、近景]
问: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不能,“周郎”给人一种年青的感觉。


问:“郎”字,显得特别年青潇洒,我们再想想,人名
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赤壁
在赤壁之战前闻名吗?不闻名。

那么--
[赤壁是因为赤壁之战而闻名,赤壁之战是周瑜指挥的,因而,赤壁是因为周瑜而闻名的]
问:反过来说呢?
[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是赤
壁让周瑜留名的]
“赤壁”是怎样的一种景观呢?我们接着看。

问:“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分别是
从什么角度来写的?比如,“乱石穿空”是从形的角度写的,写出了石头那种奇形怪状、参差交错,只有这样来写石头,
才能写出战场的景观特点。

[“惊涛拍岸”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
问:“惊”的繁体字是“驚”,这里是“惊马”的意思,如惊马一样的波涛,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非常暴烈,翻
江倒海,这是一江怒涛。

想想这两句分别是从什么视角来写的。

[“乱石穿空”仰视,“惊涛拍岸”是俯视]
一个往高处写,一个往低处写,而“卷起千堆雪”是往
深处写,写颜色,浪花如雪一样。

这样,由岸边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处。

壮丽雄伟、
气势磅礴的赤壁江山图就形成了。

所以,“江山如画”是对
前三句的概括。

“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写人的开启。

“一时”,指的当然是三国这段时期,而下片就集中笔墨,描绘周瑜。

问:赤壁之战中那么多的英雄好汉,为什么单写周瑜? [周瑜是统帅,而且他年轻有为]
问:我们再试着修改一下,“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我们能不能把“公瑾”换成“周郎”,把“初嫁”换成“出嫁”?
[不能]
公瑾是字,这里带着尊敬的态度去写,而且再用与前面重复了;“初嫁”是刚刚出嫁,而“出嫁”则没有这种刚出嫁的意思。

有句话,新婚燕尔!如按上面的解释,这里就突出强调小乔的年轻,刚刚嫁给周瑜,周瑜还在度蜜月呢!如果用“出嫁”,那就体现不出小乔,而是老乔了。

可是,我要告诉大家,这里,苏轼是真的“错”了,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小乔并不是刚刚出嫁,而是已经嫁了十年了,真的不是小乔,该是老乔了。

问:那么,我们考虑一下,苏轼恐怕不是真的不知道小乔已经嫁出十年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呢?难道是强调周瑜还沉浸在热恋当中吗?
[其实,这里词人是故意为错。

大家是否记了开头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用“风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这里是美女衬英雄,在苏轼心中,只会冲冲杀杀的,不能算作
“风流人物”,“风流人物”须得有儿女情长,不仅仅是勇
武有力,还要有柔肠,所以,词人有意将建安十三年的赤壁
之战跟十年前周瑜的新婚放在一起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所
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

]“英雄人物”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勇顽强、刚毅果决、坚忍不拔的那种豪气、气概,就如同词中四字写英雄气概
--“雄姿英发”。

问:那么,“羽扇纶巾“说的又是哪一面呢?“羽扇纶巾”的形象很容易让人想到诸葛亮,因为这实际不是武将的
装扮,而是文臣的装扮。

[这表面写周瑜的外在装扮,其实以此来写周瑜智慧与
聪明的一面,也写出了他的儒雅风度。


问:如果说,“雄姿英发”与“小乔初嫁了”,写周瑜
既有刚又有柔的话,那么,后面两句,“雄姿英发”与“羽
扇纶巾”,又写周瑜什么呢?
[能文,又能武。


问:接下来,词人仍围绕着周瑜进行细致描写,“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如果说前面几句属于正面描写的话,
那么,这一句应当属于--
[侧面描写,用“樯橹灰飞烟灭”来反衬他的指挥艺术]到这时,一幅赤壁豪杰图就画成了。

那么,我们再考虑开始的那两道思考题,自然景物就是
赤壁江山图,社会场景就是赤壁豪杰图。

最后几句:
问:“故国神游”,“神游者”是谁?周瑜还是苏轼?
[苏轼,苏轼来到大江边,观看长江的景观,又怀想英雄豪杰,想做周瑜那样的风流人物,这些都应是苏轼在“神游”。


问:“多情应笑我”怎样理解?
[“应笑我多情”,即苏轼在人生失意、年华老大的时候,还怀想“风流人物”,多愁善感]
问: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有人认为苏轼借酒浇愁,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但纵观全词,格调昂扬向上,且在作者简介时我强调了好几个地方,苏轼在写这首词时已经有了达观的人生态度,虽然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有一种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再看看人家周瑜,在三十几岁时,就已名垂青史,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同周瑜一样吗?有些消沉之情,但他又能真正看开,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消失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梦一般,何必过于执著,所以他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这就是苏轼的壮志难酬情。


到这里,我们的意和境就应该出来了吧。

五、课后总结(内容见课件)
六、板书设计:
赤壁江山图
小乔初嫁柔
赤壁豪杰图雄姿英发刚境

羽扇纶巾文
壮志难酬情意
七、作业布置(见课件)
张俊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