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ppt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区位优势
课程名称:跨国经营与投资
11
一、内部化理论 (一)企业与市场的相互替代 (二)几个重要的概念 1、中间产品 2、交易成本 3、市场失效 4、内部化 (三)内部化理论与垄断优势论的比较 1、对市场不完善的看法 2、影响国际企业效益的因素 (四)理论评价:无法解释区位问题。
课程名称:跨国经营与投资
课程名称:跨国经营与投资
15
第一节 国际企业的管理变革
一、企业管理变革的原因 (一)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1、创业阶段 2、规范化阶段
3、成熟阶段
4、衰退阶段 (二)企业的环境 1、内部环境 2、外部环境
课程名称:跨国经营与投资
16
二、国际企业管理变革的体现 (一)创新与企业管理 (二)权变管理 (三)分体组合公司
课程名称:跨国经营与投资
9
三、特定优势论的发展 (一)核心资产论 强调了技术和知识等企业的无形资产,即信息。 (二)风险分散论
强调了投资格局的多元化。
(三)寡占反应论 强调了寡头企业在市场上的行为特点。
课程名称:跨国经营与投资
10
第三节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科斯定理的解释
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特定优势
国际生产 折衷理论 所有权特定优势
以产业组织学说为基础的解释
特 定 优 势 论
核 心 资 产 论
风 险 分 散 论
寡 占 反 应 论
课程名称:跨国经营与投资
7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相关知识 (一)结构----行为----成效 1、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竞争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 全垄断市场。 2、行为 3、成效
经济效益、产业的增长率、平等竞争的机会等。
课程名称:跨国经营与投资
国际生产的折衷理论介绍

③ 区位特定优势(Location Specific Advantage):投资的国家或地区对投资者 来说在投资环境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直接区位优势
间接区位优势
区位特定优势的两种类型
A.直接区位优势:
东道国的某些有利因素所 形成的区位优势,如广阔 的产品市场,政府的各种 优惠政策,低廉的生产要 素成本,当地原材料的可 供性等。文化/语言的类 同性。
邓宁体系涵盖了各种跨国公司经营活动, 即货物贸易、无形资产的转让、对外直接 投资。
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案例分析
案例: 宝洁公司的海外投资
宝洁公司的海外投资
所有权特定优势:
A资本优势 B 技术优势 C 规模经济优势 D 交易性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A 产品和价格的内部转让 B 本国建立研发中心,他国建立子公司
技术优势 企业规模 组织管理能力 金融与货币优势
② 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Specific Advantage):为避免不完全市场给企业带 来的影响将其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而保 持企业所拥有的优势
签订和执行合同需要较高费用
买者对技术出售价值的不确定
需要控制产品的使用
如果企业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 势——出口贸易则是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 较好形式;
企业同时拥有三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 是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较好形式,可以实 现利润最大化。
邓宁的OIL范式
技术授权 出口贸易 直接投资
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区位优势
(O)
(I)
(L)
(3)理论评价
兼收并蓄,归纳吸收了以往各派学说中对 他有用的观点和内容,形成了一个综合的 理论模式。成为当代西方跨国公司理论中 的主流。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共15页文档

企业同时拥有三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是 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较好形式,可以实现 利润最大化。
邓宁的OIL范式
技术授权 出口贸易 直接投资
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区位优势
(O)
(I)
(L)
(3)理论评价
兼收并蓄,归纳吸收了以往各派学说中对 他有用的观点和内容,形成了一个综合的 理论模式。成为当代西方跨国公司理论中 的主流。
邓宁体系涵盖了各种跨国公司经营活动, 即货物贸易、无形资产的转让、对外直接 投资。
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案例分析
案例:丰田公司的国际化道路源自丰田公司国际化道路所有权特定优势:
A 生产线——高效率,低浪费,低成本 B 技术创新——紧跟潮流,迎合客户口味 C 促销公关——带有地方色彩 D 宣传手段——品牌宣传涉及方面广泛,多样化 E 环保路线——聚焦国际焦点,低能耗推动品牌全球化
签订和执行合同需要较高费用
买者对技术出售价值的不确定
需要控制产品的使用
③ 区位特定优势(Location Specific Advantage):投资的国家或地区对投资者 来说在投资环境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直接区位优势
间接区位优势
区位特定优势的两种类型
A.直接区位优势:
东道国的某些有利因素所 形成的区位优势,如广阔 的产品市场,政府的各种 优惠政策,低廉的生产要 素成本,当地原材料的可 供性等。文化/语言的类同 性。
理论、区位理论等多种学科
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内容框架
(1)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 所有权特定优势(或厂商优势,
Ownership Specific Advantage): 一 国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国外企业没有 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PPT课件

本阶段的开始,东道国政府往往倾向于实行对FDI的专
业化政策,即引导国外企业直接投资于本国比较区位优 势最强而比较所有权优势最弱的部门,而鼓励本国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于本国企业比较所有权优势最强而比较区 位优势最弱的部门。
a. 跨国交易活动大多通过跨国公司内部化而非通过市场 来完成;
b. 随着各国区位资产结构的趋同,他们的国际直接投资 地位也趋于平衡。
国际直接投资逐渐从产业间贸易为主转向产业内贸易。
特点一: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创新资产上拥有绝对的垄 断优势。
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对本国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明显 降低,更多地取决于其获得资产、有效的利用其拥有的 优势和跨国经营所得的能力。
① 利用许多实证研究中被确认的结构变量对不同类型国 际化生产的内在变化进行解释;
② 对跨国公司作为一种组织体制或资源转移选择模式进 行严格的模型化设计;
③ 利用更为综合的方法,比如博弈论、网络分析等工具 来分析跨国公司的战略行为。
二、对国际化生产动态与发展特征的补充
邓宁认为,过去经济学家主要侧重于FDI流入和流出的 行业以及发生的区位,而往往忽略了对FDI的动态研究, 缺乏对FDI与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进行研究。
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FDI流入主要有两种类型:
随着全球化生产的真正建立,战略资产寻求型直接投资 逐渐增加,从而导致各国厂商通过跨国并购或战略联合 等方式来试图提高自身的所有权优势,最终带来国家间 的趋同化。
a. 来自处于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路径的低级阶段的国家, 它们一般属于市场寻求型和知识寻求型;
跨国企业的创新活动总是响应要素禀赋与市场需求,而 后者常常会提供跨国企业最初创新活动形成的所有权禀 赋优势。
第五组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7.20.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一、选择题1. 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A. 大气圈B. 水圈C. 岩石圈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
考点:生物圈的范围。
2. 海洋中的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主要是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A. 氧气B. 阳光C. 营养物质D. 生存空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阳光分布较多,生长了大量的浮游植物,因此适合以浮游植物为食的动物的生存,故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阳光,几乎没有植物,因此生物较少。
考点: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3. 世界人口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否则人类就不能正常地生存。
这是因为生物生存需要()A. 空气B. 阳光C. 适宜的温度D. 一定的空间【答案】D【解析】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阳光、空气、水、适应的温度、营养物质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世界人口或其它生物不能无限制增加,否则人类或其它生物就不能正常的生存,因为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
4. 下列生态系统中,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农田生态系统B. 池塘生态系统C. 草原生态系统D. 森林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热带雨林雨量充沛,终年高温多雨,土壤肥沃,丰富的热量和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热带雨林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营养结构最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类型。
5. 生物圈是指()A.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 地球上的一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C.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D. 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表面和水圈【答案】C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考点:生物圈的范围。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课件

直接投资模式
通过在目标国家设立子公 司或分支机构,进行生产 和销售活动。
合作模式
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开 发和经营国际市场,实现 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
全球生产网络构建
全球采购网络
建立全球采购体系,从世界各地采购优质原材料 和零部件,降低生产成本。
全球生产网络
优化生产布局,将生产分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 提高生产效率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理论背景与发展历程
理论背景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在对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和巴克莱、卡森的内部化理论批 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形成的。
发展历程
邓宁在1977年发表的《国际生产和跨国企业》一书中首次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 论,并在后续研究中不断完善该理论。
适用范围与限制条件
适用范围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适用于解释多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跨 国经营的现象,尤其适用于分析发达国家之间的跨国投资活动。
内容
区位优势包括地理位置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等。选择合适的 生产地点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重要性
区位优势是企业进行国际生产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能够帮助企业实 现成本效益和市场扩张。
内部化优势
定义
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将外部市场 内部化,通过内部交易来替代外 部交易,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风
可持续折衷理论
总结词
可持续折衷理论强调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 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企业需 要平衡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可 持续折衷理论主张,企业在国际生产活动中应注重环境 保护和社会责任,通过采取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策 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关注员工福利和社区发展。通过实现经济效益、环境保 护和社会责任的统一,企业可以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 和支持,提升其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
(完整版)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折中理论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企业在供应某一特定市场时要拥有对其他国家企业的净所有权优势。
这些所有权优势主要表现为独占某些无形资产的优势和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
2、如果企业拥有对其他国家企业的净所有权优势,那么,对拥有这些优势的企业来说,他自己使用这些优势时,必须要比将其转让给外国企业去使用更加有利。
即企业通过扩大自己的经营活动,将优势的使用内部化要比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市场交易将优势的使用外部化更为有利。
3、如果企业在所有权上与内部化上均有优势,那么,对该企业而言,把这些优势与东道国的区位因素的结合必须使企业有利可图。
区位因素包括东道国不可转移的要素禀赋优势以及对外国企业的鼓励或限制政策,要素禀赋一般指东道国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市场容量等。
折中理论的分析过程和主要结论:(1)国际直接投资是遍布全球的产品和要素市场不完全性的产物,市场不完全导致跨国公司拥有特定的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是保证跨国公司补偿国外生产经营的附加成本并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2)所有权优势还不足以说明企业为什么一定要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而不是通过发放许可证或其他方式来利用它的特定优势,必须引入内部化优势才能说明为什么直接投资优于许可证贸易。
(3)仅仅考虑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并不足以说明企业为什么把生产地点设在国外而不是在国内生产并出口产品,必须引入区位优势,才能说明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之间的选择。
(4)产品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决定了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条件。
核心观点:(1)内部化、所有权优势,再结合区位优势,将产生最大的投资优势。
(2)O是FDI的前提和抵消跨国经营成本的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I决定是内享,还是出售的决策。
L是决定国内利用那个还是国外利用,一激动到过选择的决策。
(3)这三种优势是产生FDI缺一不可的条件。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贡献: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克服了以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片面性。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阐释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阐释在信息全球化、资源全球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实践已经引起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关注与浓厚兴趣,将对外直接投资视为极少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特有经济行为的传统经济理论已经成为历史。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作为当代具有一般性指导意义的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对跨国公司境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具有较强的分析力和解释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家都将从中受益。
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发展中国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来分析和指导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并在相关实践中使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基本原理与观点不断地得到检验和印证[1]。
第一节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核心概念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三个支柱概念为“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从多角度剖析这三个概念的基本含义,是深刻认识并掌握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精髓的重要起点。
一“所有权优势”的基本内涵美国学者海默于1960年提出垄断优势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在母国具有足够的特定优势是向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2]。
跨国公司利用母国市场不完全性,在母国市场同强劲对手进行激烈博弈中取得一定的垄断优势,当在母国市场达到向国外扩张临界状态时,即在母国的垄断优势达到足够强度时,跨国公司自然会将已有的垄断优势向开放的国际市场转移,通过参与东道国市场寡头竞争取得类似于母国的垄断地位及利润。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的“所有权优势”原理是在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垄断优势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所有权优势”是指在母国已经积累足够的特有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利用东道国市场的不完善性,通过寡头竞争与合谋,取得东道国企业经营管理上有效控股权的全部或部分,从而获得超过或压倒竞争对手的有利形势及地位。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的“所有权优势”同海默的“垄断优势”或“寡占优势”的区别在于,“垄断”或“寡占”在经济学中表示只有相互牵制的少数跨国公司独霸某种商品生产权的市场竞争形态,而“所有权”比“垄断”或“寡占”的含义更加宽泛,虽然“所有权”也具有“垄断”之意,但它更强调母国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经营中不断积累自身竞争优势,而且这种优势在东道国直接投资竞争中,由于具备难以被模仿、难以被替代、难以被创造的特质,彰显出具有独占或独享意义的实力,所以被称为“特定所有权优势”,简称“所有权优势”。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资源
基础 资本、技术,靠
性
近市场
拥有资源
确保以正确的 石油、铜、 价格供应产品, 锌、锡、
控制市场 香蕉、可 可、茶
进口 替代 制造
资本、技术,管 理与组织技能, 过剩的R&D与其 他能力,规模经 济,贸易商标
希望利用技术 原料与劳动力 优势,高交易 成本,市场, 成本或信息成
政府政策 本,买方的不 确定性等因素
计算机、 药品、汽 车、香烟
合理
a产品分工与 a同上,从相 a汽车,电
化分
集中的经济 互联系活动中 子设备,
工 内容如上,靠近 b低劳动力成
a产品
市场
本,东道国政
b工艺
府对当地生产
激励B
的收益
b垂直一体化 经济
农业机械
B消费类电 子,服装
等 13
类型 所有权优势 区位优势 内部化优势
例子
贸易 与分 销
❖ 如果没有将外部不完全市场内部化的激励,各种垂直与 水平一体化活动就会大大减少,交易就会更多地在独立 公司之间展开。
❖ 基于内部化的所有权禀赋优势是邓宁折衷理论最为鲜明 的特点。
B
9
(二)区位优势
❖ 在研究不同国家企业所有权优势的差异时,所有权优势 往往并不完全独立于所在产业结构或当地经济与制度环 境。
B
28
本阶段出现两种新趋势:
1. 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变化,许多工业化国家的经济 结构逐渐趋同,在第四阶段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不再 拥有其霸主地位,而是与许多国家共同分享领先地位。
2. 20世纪20年代,跨国公司中出现了一种“追赶”效应, 那些曾经在国际贸易中处于相对落后地位的跨国公司 的国际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国际生产的折衷理论介绍资料

③ 区位特定优势(Location Specific Advantage):投资的国家或地区对投资者 来说在投资环境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直接区位优势
间接区位优势
区位特定优势的两种类型
A.直接区位优势:
东道国的某些有利因素所 形成的区位优势,如广阔 的产品市场,政府的各种 优惠政策,低廉的生产要 素成本,当地原材料的可 供性等。文化/语言的类 同性。
区位优势:
A 利用发达国家广大市场和先进技术优势 B 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丰富资源, 市场广阔的优势
技术优势 企业规模 组织管理能力 金融与货币优势
② 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Specific Advantage):为避免不完全市场给企业带 来的影响将其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而保 持企业所拥有的优势
签订和执行合同需要较高费用
买者对技术出售价值的不确定
需要控制产品的使用
直接区位优势重要性的变 化:从原料——人力资 源——知识资源——创新 能力
B.间接区位优势:
由于投资国某些不利 因素而形成的区位优 势,如商品出口运输 费用过高,商品出口 受到贸易保护主义限 制,生产要素成本过 高等。
(2)三种优势的组合与企业的选择
企业只拥有所有权优势——只能选择技术 转让的形式参与国际经营活动;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一、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简介 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内容框架 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与案例分析
一、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简介
(1)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1977年,英国瑞丁大学教授邓宁在《贸易,
经济活动的区位和跨国企业:折衷理论方 法探索》中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981年,他又在《国际生产和跨国企业》 一书中对折衷理论又进行进一步阐述
FDI理论 PPT课件

原因
一是在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环境下,发展中国家将引进 的技术知识结合本国的要素价格及其质量进行当地化, 使其产品在当地或邻国市场产生竞争优势;
二是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来自其生产过程和 产品与当地的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紧密结合,而且来 自创新活动中所产生的技术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 更高的经济效益;
Hale Waihona Puke 、跨国公司是跨越国界的市场内部化过程的 产物。
内部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由于市场的不完全,若将企业所拥有的科技和营销 知识等中间产品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则难以保 证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若企业建立内部市场, 可利用企业管理手段协调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避免 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质是基于所有权之上的企业管 理与控制权的扩张,而不在于资本的转移。其结果是 用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代替外部市场机制,以便降低 交易成本,拥有跨国经营的内部化优势。★
(2)风险分散论(A.M.Rugman,20世纪70 年代): 跨国公司可以采用多元化投资布局, 降低风险,取得较为稳定的利润。
(3)寡占反应论(尼克博克,20世纪70年代): 垄断程度较高的少数寡头公司具有成批地在同 一时期对外直接投资现象。
内部化理论
1976年由巴克莱(Peter J.Buckley)和卡逊 (Maik C,Casson) 《跨国公司的未来》提出 的内部化优势理论以科斯的产权理论为基础, 将FDI理论的视角转移到微观经济领域。
跨国公司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 内部化优势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
背景 海默(Stephen H.Hymer)1960年的博士论文 《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学生姓名
范嘉怡
学号
091042057
专业年级
09国贸
课程名称
经济全球化的主角-跨国公司
讲座名称
企业为什么要跨国经营——理论的解释
主讲人
杨清教授
讲座时间
5月29日
本次作业中心论点:结合中国的情况谈谈你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认识
在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核心是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所有权特定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独占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另一是企业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是指跨国公司运用所有权特定优势,以节约或消除交易成本的能力。内部化的根源在于外部市场失效。区位特定优势是东道国拥有的优势,企业只能适应和利用这项优势。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所产生的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方便等;另一是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政策法规灵活等形成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等。
第二章 跨国公司理论(5国际生产折中理论)PPT教学课件

新生产函数 Q=f(L、K、T、M)
该生产函数体现了小岛清对FDI的认识:FDI“应该解释为向东道国传 播资本、经营能力、技术知识、管理手段等经营资源的综合体”。
由于转移先进的经营资源,与东道国的比较优势相结合,使潜在 的比较优势变为现实的比较优势,从而促进对外贸易。
• 直接区位优势重要性的 变化:从原料——人力 资源——知识资源—— 创新能力
2020/12/11
B.间接区位优势: • 由于投资国某些不
利因素而形成的区位 优势,如商品出口运 输费用过高,商品出 口受到贸易保护主义 限制,生产要素成本 过高等。
5
(四)三种优势的组合与企业的选择
• 企业只拥有所有权优势——只能选择技 术转让的形式参与国际经营活动;
五、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一)理论创始人 •·
发表于1976“”《》
2020/12/11
1
(二)理论特色
邓宁理论的特色在于从部分向综合发展。 其理论基础来自企业理论、组织理论、 贸易理论、区位理论等多种学科。
2020/12/11
2
(三)企业进行国际生产必备的三个条件
• 所有权特定优势(或厂商优势,Ownership Specific Advantage): 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 获得的、国外企业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 有权。
2020/12/11
7
(五)理论评价
• 兼收并蓄,归纳吸收了以往各派学说中 对他有用的观点和内容,形成了一个综 合的理论模式。成为当代西方跨国公司 理论中的主流。
• 邓宁体系涵盖了各种跨国公司经营活动, 即货物贸易、无形资产的转让、对外直 接投资。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资,本国集中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
第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第二节 主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四、比较优势理论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三个基本命题:
生产要素的差异导致比较成本的差异; 比较利润率的差异与比较成本的差异有关; 美国和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不同——竞争型 与互补型的
理论缺陷
将跨国公司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渠道和市场竞争手段三项
相互依存的决策程序分开,与实际不符
对非制造业企业、对发展中国家、对非出口替代领域和高科
技与研发领域的对外投资行为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
无法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发达国家企业直接在
发展中国家从事新产品研发的行为
第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般意
义上的金融资产投资
垄断优势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独立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开始形成
垄断优势理论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也被称为产业组织理论
发展:约翰逊、凯夫斯、尼克博克
第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第二节 主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一、垄断优势论
基本观点:
一个企业之所以要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它有比东道国同类企业有 利的垄断优势,从而在国外进行生产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垄断优势都有哪些呢?
第二节 主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四、比较优势理论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产生的背景 小岛清(Kiyoshi
Kojima)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
1979,《对外直接投资论》
根据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符合日本国情的对外直
接投资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折衷理论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生会基于以下三方 面优势因素的组合:
第一种资产
❖ 是指不分企业规模与国籍,对所有企业都适用的资产, 但是这一资产产生于某一特定区位,因而必须在这些 区位当中利用。
❖ 包括: ① 自然资源和各种劳动力及靠近市场的便利; ② 这些要素禀赋使用的社会、法律与商业环境、市场结
❖ 可能存在因地理空间摩擦而导致的特殊内部化经济的原 因;
❖ 可供内部化优势发挥最大潜力的区位特有禀赋在不同国 家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 当存在市场不完全或国别政府政策差异的情况下,跨国 公司会受到自身通过内部化运营利用这些外部不完全性 不同程度水平的影响。
类型 所有权优势
区位优势 内部化优势 例子
其折衷思想的 最早萌芽
❖ 1976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一次题为“经济活动的国际 分配”的诺贝尔研讨会上正式提出折衷理论这一概念。
❖ 由于这一研究理论与企业协调自身活动的具体方式有关, 因而也被称为所有权优势的综合理论。
❖ 由于概论涉及三个主要概念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和区位优势(Location), 所以有时也被称为OIL理论。
构、政府法规与政策。
第二种资产
❖ 是指企业自身所创造的(某种知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 理技巧等)或是从其他机构中购买所得。
❖ 这些特定的所有权资产可以是法律保护的某种权利,或 是一种商业垄断权利,或是来源于企业规模多样化及技 术特征(联合生产的经济、营销能力、过剩的企业家能 力)等方面。
① 跨国公司拥有东道国不具备的所有权优势。 有形优势(更好的技术、产品、营销渠道、规模经济
① 企业所积累的特有优势;
② 企业自身作为替代市场的一种组织制度优势,海默称 之为一体化优势;
③ 投资母国为其提供的区位禀实赋质优上势具。备了邓宁后来 提出的折衷理论的基本 雏形,但有缺陷。
❖ 缺陷:虽然将企业替代市场这一组织制度优势作为一 项基本条件提及,但并未展开论述这一优势在不同国 际化方式选择中所起的突出作用,没有具体阐述一体 化优势在不完全市场中的普遍效用。
售后服务等 护公司名号 接触的物品
配套 靠近市场(存 服务 在其他外国投
资者)
市场
如第二与第 保险、银行与 四类描述 咨询服务
多样化——但
其他 是包括地理多
杂项
样化
市场
多样化
a财产的证券 投资
b必要的空间 联系
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实证(略)
第二节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发展
一、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进一步模型化
❖ 折衷理论:抓住了传统理论在解释FDI活动时那些必 要且普遍的特征,而且在阐述所有权特有优势时突出 了这一理论运用中与众不同的观点:
并非拥有技术本身赋予到国外投资的企业以优势超过 其竞争对手,而是企业将技术内部化使用相比将技术 直接出售更为有利的这一优势所决定。
❖ 如果不存在将产品或销售技术进行内部化的动机,那么 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FDI就会让位于许可证交易或双边 有关技术销售的合同安排。
❖ 如果没有将外部不完全市场内部化的激励,各种垂直与 水平一体化活动就会大大减少,交易就会更多地在独立 公司之间展开。
❖ 基于内部化的所有权禀赋优势是邓宁折衷理论最为鲜明 的特点。
(二)区位优势
❖ 在研究不同国家企业所有权优势的差异时,所有权优势 往往并不完全独立于所在产业结构或当地经济与制度环 境。
第五章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第一节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分析框架 第二节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评价
第一节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 分析框架
一、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简介
❖ 1973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在《国际生产的决定 因素》中提出,只有将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这两种相互 替代的国际化形式基于所有权禀赋与区位禀赋两个方面 进行探讨,才能正确评价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经 济涵义。
❖ 跨国企业的创新活动总是响应要素禀赋与市场需求,而 后者常常会提供跨国企业最初创新活动形成的所有权禀 赋优势。
❖ 邓宁认为区位优势包括三方面内涵:
a. 只供所处区位企业使用的资源; b. 诸如税收、政府对分红汇出限制等不可避免或是无法
转移的成本;
c. 从生产国到销售国产品运输成本。
折衷理论对区位优势的研究重心:
① 利用许多实证研究中被确认的结构变量对不同类型国 际化生产的内在变化进行解释;
② 对跨国公司作为一种组织体制或资源转移选择模式进 行严格的模型化设计;
③ 利用更为综合的方法,比如博弈论、网络分析等工具 来分析跨国公司的战略行为。
二、对国际化生产动态与发展特征的补充
❖ 邓宁认为,过去经济学家主要侧重于FDI流入和流出的 行业以及发生的区位,而往往忽略了对FDI的动态研究, 缺乏对FDI与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进行研究。
资源
基础 资本、技术,靠
性
近市场
拥有资源
确保以正确的 石油、铜、 价格供应产品, 锌、锡、
控制市场 香蕉、可 可、茶
进口 替代 制造
资本、技术,管 理与组织技能, 过剩的R&D与其 他能力,规模经 济,贸易商标
希望利用技术 原料与劳动力 优势,高交易 成本,市场, 成本或信息成
政府政策 本,买方的不 确定性等因素
计算机、 药品、汽 车、香烟
合理
a产品分工与 a同上,从相 a汽车,电
化分
集中的经济 互联系活动中 子设备,
工 内容如上,靠近
a产品
市场
b工艺
b低劳动力成 本,东道国政 府对当地生产
激励
的收益
b垂直一体化 经济
农业机械
B消费类电 子,服装
等
类型 所有权优势 区位优势销
当地市场,需 需要确保销 多种,尤其需 分销的产品 要接近消费者, 售渠道及保 消费者近距离
等) 无形优势(品牌、商标等) ② 内部化优势 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化相比直接出口、或许可证转让等
其他方式可以达到更好利用自身的所有权优势。 ③ 区位优势 跨国公司在某国进行投资时所享有的当地禀赋条件与
自身结合而产生的更大便利。
(一)综合所有权优势
❖ 吸收了海默关于所有权禀赋优势的内涵,即一国企业 所具有或能够获得的而其他国家企业无法获得的资产 及其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