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ppt课件
28
本阶段出现两种新趋势:
1. 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变化,许多工业化国家的经济 结构逐渐趋同,在第四阶段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不再 拥有其霸主地位,而是与许多国家共同分享领先地位。
2. 20世纪20年代,跨国公司中出现了一种“追赶”效应, 那些曾经在国际贸易中处于相对落后地位的跨国公司 的国际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国际直接投资逐渐从产业间贸易为主转向产业内贸易。
27
特点一: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创新资产上拥有绝对的垄 断优势。
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对本国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明显 降低,更多地取决于其获得资产、有效的利用其拥有的 优势和跨国经营所得的能力。
特点二:跨国公司的国籍日益变得模糊。 原因:随着跨国公司跨过了国家间地理上和政治上的界
14
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实证(略)
15
第二节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发展
一、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进一步模型化
① 利用许多实证研究中被确认的结构变量对不同类型国 际化生产的内在变化进行解释;
② 对跨国公司作为一种组织体制或资源转移选择模式进 行严格的模型化设计;
③ 利用更为综合的方法,比如博弈论、网络分析等工具 来分析跨国公司的战略行为。
计算机、 药品、汽 车、香烟
合理
a产品分工与 a同上,从相 a汽车,电
化分
集中的经济 互联系活动中 子设备,
工 内容如上,靠近 b低劳动力成
a产品
市场
本,东道国政
b工艺
府对当地生产
激励
的收益
b垂直一体化 经济
农业机械
B消费类电 子,服装
国际生产的折衷理论介绍
③ 区位特定优势(Location Specific Advantage):投资的国家或地区对投资者 来说在投资环境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直接区位优势
间接区位优势
区位特定优势的两种类型
A.直接区位优势:
东道国的某些有利因素所 形成的区位优势,如广阔 的产品市场,政府的各种 优惠政策,低廉的生产要 素成本,当地原材料的可 供性等。文化/语言的类 同性。
邓宁体系涵盖了各种跨国公司经营活动, 即货物贸易、无形资产的转让、对外直接 投资。
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案例分析
案例: 宝洁公司的海外投资
宝洁公司的海外投资
所有权特定优势:
A资本优势 B 技术优势 C 规模经济优势 D 交易性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A 产品和价格的内部转让 B 本国建立研发中心,他国建立子公司
技术优势 企业规模 组织管理能力 金融与货币优势
② 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Specific Advantage):为避免不完全市场给企业带 来的影响将其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而保 持企业所拥有的优势
签订和执行合同需要较高费用
买者对技术出售价值的不确定
需要控制产品的使用
如果企业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 势——出口贸易则是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 较好形式;
企业同时拥有三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 是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较好形式,可以实 现利润最大化。
邓宁的OIL范式
技术授权 出口贸易 直接投资
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区位优势
(O)
(I)
(L)
(3)理论评价
兼收并蓄,归纳吸收了以往各派学说中对 他有用的观点和内容,形成了一个综合的 理论模式。成为当代西方跨国公司理论中 的主流。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主讲:张雪珂 王晓珊
背景
国际生产折衷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英国瑞丁大 学教授邓宁(John H • Dunning)于1977年在《贸易,经济活 动的区位和多国企业:折衷理论探索》论文中首先中提出了国 际生产折衷理论。并在1981年出版的《国际生产和多国企业》 中系统论述。
邓宁综合结构性市场不完全因素与自然性市场不完全因素, 系统分析了跨国公司的形成及其对外投资行为。国际生产折衷 理论被誉为具有高度概括性、广泛涵盖性与适应性的国际直接 投资通论。
总结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所有权优势、内部化 优势和区位优势是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 资的基本因素;同时,这三个基本要素的不同组合 也决定了企业参加国际经济活动的三种主要形式, 即许可证贸易、商品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
企业在发展中要适应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企 业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进行正确 的分析,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真正适合企业 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方式,最终实现企业利益的最 大化。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要素禀赋性 优势
区位优势
✓制度政策性 优势
案例
海尔集团
海尔的所有权优势:独一无二的管理模式; 创新优势 (技术、专利)。
海尔的内部化优势:在国内市场上,大规模兼并,强强 联合; 在国际市场,充分利用优势资源。
海尔的区位优势:海尔抓住不同市场有不同区位优势的
特点,在不同国家建立市场基地。
主要形式
人物介绍
约翰·哈里·邓宁 [英] 国际投资领域经济学家 约翰·邓宁教授自20世 纪5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 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 的经济学研究,被誉为跨 国公司研究第一人。
理论内容
➢资产性所有权 优势
生产折衷理论知识点
一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产生:1.产生过程:邓宁(英国里丁大学教授)1976年发表其代表作《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折中理论探索》,提出在研究跨国公司国际生产活动中,应吸收区位理论,并融入俄林的要素禀赋和巴克烈,卡森的内部化理论,形成该理论。
1981年发表了《国际生产与跨国企业》,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动态化了这种理论。
2.国际生产这种理论的特点:1,吸收过去20年中各家之长(继承了海默为代表的垄断优势的观点,吸收了巴克烈,卡逊的内部化优势概念)2,适合于解释不同形式的国外直接投资3,能解释企业开展国际经济活动的三种主要形式(稍后解释)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主要内容1.所有权优势(竞争优势或者垄断优势)(1)含义:企业独占的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以及拥有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
(所有权越大,企业进行国外直接投资的能力越强)(2)所有权优势具有可转让性,经由市场转让的所有权优势,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素:1.技术与管理优势2.企业规模经济优势3.融资优势2.内部化优势(1)含义:企业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其资产或所有权内部化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
在世界市场上,企业最终选择那一条途径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取决于其内部化优势的强弱程度。
又是越大,企业越容易开展国外直接投资。
同时邓宁还认为,外部市场的不完全使得企业所拥有的各种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因此促使企业加强内部化优势。
外部市场不完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构性的市场不完全性,一方面是东道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措施,如竞争壁垒、政府干预等;另一方面是无形市场的特性影响了外部市场的完善(比如可口可乐的配方,属于专有技术,属于一种无形资产,要是不加强企业的内部化优势,可能会使得该配方被泄密导致企业失去竞争优势)。
二是知识性的市场不完全,如知识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造成高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产品缺乏竞争力。
3.区位优势指东道国固有的、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优势。
1 劳动力要素成本2市场潜在购买力3东道国外资政策如关税与非关税措施、关税与配额的方法、宽松的外汇管制和金融制度此外,生产要素成本的质量、运输成本、通讯费用、基础设施、商业习惯、文化差异三.生产折衷理论的意义:(一)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及区位优势构成的“三优势模式”邓宁认为,上述三个变量的不同组合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共15页文档
企业同时拥有三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是 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较好形式,可以实现 利润最大化。
邓宁的OIL范式
技术授权 出口贸易 直接投资
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区位优势
(O)
(I)
(L)
(3)理论评价
兼收并蓄,归纳吸收了以往各派学说中对 他有用的观点和内容,形成了一个综合的 理论模式。成为当代西方跨国公司理论中 的主流。
邓宁体系涵盖了各种跨国公司经营活动, 即货物贸易、无形资产的转让、对外直接 投资。
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案例分析
案例:丰田公司的国际化道路源自丰田公司国际化道路所有权特定优势:
A 生产线——高效率,低浪费,低成本 B 技术创新——紧跟潮流,迎合客户口味 C 促销公关——带有地方色彩 D 宣传手段——品牌宣传涉及方面广泛,多样化 E 环保路线——聚焦国际焦点,低能耗推动品牌全球化
签订和执行合同需要较高费用
买者对技术出售价值的不确定
需要控制产品的使用
③ 区位特定优势(Location Specific Advantage):投资的国家或地区对投资者 来说在投资环境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直接区位优势
间接区位优势
区位特定优势的两种类型
A.直接区位优势:
东道国的某些有利因素所 形成的区位优势,如广阔 的产品市场,政府的各种 优惠政策,低廉的生产要 素成本,当地原材料的可 供性等。文化/语言的类同 性。
理论、区位理论等多种学科
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内容框架
(1)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 所有权特定优势(或厂商优势,
Ownership Specific Advantage): 一 国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国外企业没有 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
第五组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7.20.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一、选择题1. 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A. 大气圈B. 水圈C. 岩石圈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
考点:生物圈的范围。
2. 海洋中的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主要是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A. 氧气B. 阳光C. 营养物质D. 生存空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阳光分布较多,生长了大量的浮游植物,因此适合以浮游植物为食的动物的生存,故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阳光,几乎没有植物,因此生物较少。
考点: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3. 世界人口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否则人类就不能正常地生存。
这是因为生物生存需要()A. 空气B. 阳光C. 适宜的温度D. 一定的空间【答案】D【解析】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阳光、空气、水、适应的温度、营养物质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世界人口或其它生物不能无限制增加,否则人类或其它生物就不能正常的生存,因为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
4. 下列生态系统中,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农田生态系统B. 池塘生态系统C. 草原生态系统D. 森林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热带雨林雨量充沛,终年高温多雨,土壤肥沃,丰富的热量和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热带雨林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营养结构最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类型。
5. 生物圈是指()A.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 地球上的一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C.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D. 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表面和水圈【答案】C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考点:生物圈的范围。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课件
直接投资模式
通过在目标国家设立子公 司或分支机构,进行生产 和销售活动。
合作模式
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开 发和经营国际市场,实现 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
全球生产网络构建
全球采购网络
建立全球采购体系,从世界各地采购优质原材料 和零部件,降低生产成本。
全球生产网络
优化生产布局,将生产分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 提高生产效率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理论背景与发展历程
理论背景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在对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和巴克莱、卡森的内部化理论批 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形成的。
发展历程
邓宁在1977年发表的《国际生产和跨国企业》一书中首次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 论,并在后续研究中不断完善该理论。
适用范围与限制条件
适用范围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适用于解释多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跨 国经营的现象,尤其适用于分析发达国家之间的跨国投资活动。
内容
区位优势包括地理位置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等。选择合适的 生产地点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重要性
区位优势是企业进行国际生产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能够帮助企业实 现成本效益和市场扩张。
内部化优势
定义
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将外部市场 内部化,通过内部交易来替代外 部交易,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风
可持续折衷理论
总结词
可持续折衷理论强调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 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企业需 要平衡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可 持续折衷理论主张,企业在国际生产活动中应注重环境 保护和社会责任,通过采取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策 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关注员工福利和社区发展。通过实现经济效益、环境保 护和社会责任的统一,企业可以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 和支持,提升其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阐释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阐释在信息全球化、资源全球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实践已经引起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关注与浓厚兴趣,将对外直接投资视为极少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特有经济行为的传统经济理论已经成为历史。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作为当代具有一般性指导意义的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对跨国公司境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具有较强的分析力和解释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家都将从中受益。
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发展中国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来分析和指导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并在相关实践中使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基本原理与观点不断地得到检验和印证[1]。
第一节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核心概念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三个支柱概念为“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从多角度剖析这三个概念的基本含义,是深刻认识并掌握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精髓的重要起点。
一“所有权优势”的基本内涵美国学者海默于1960年提出垄断优势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在母国具有足够的特定优势是向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2]。
跨国公司利用母国市场不完全性,在母国市场同强劲对手进行激烈博弈中取得一定的垄断优势,当在母国市场达到向国外扩张临界状态时,即在母国的垄断优势达到足够强度时,跨国公司自然会将已有的垄断优势向开放的国际市场转移,通过参与东道国市场寡头竞争取得类似于母国的垄断地位及利润。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的“所有权优势”原理是在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垄断优势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所有权优势”是指在母国已经积累足够的特有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利用东道国市场的不完善性,通过寡头竞争与合谋,取得东道国企业经营管理上有效控股权的全部或部分,从而获得超过或压倒竞争对手的有利形势及地位。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的“所有权优势”同海默的“垄断优势”或“寡占优势”的区别在于,“垄断”或“寡占”在经济学中表示只有相互牵制的少数跨国公司独霸某种商品生产权的市场竞争形态,而“所有权”比“垄断”或“寡占”的含义更加宽泛,虽然“所有权”也具有“垄断”之意,但它更强调母国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经营中不断积累自身竞争优势,而且这种优势在东道国直接投资竞争中,由于具备难以被模仿、难以被替代、难以被创造的特质,彰显出具有独占或独享意义的实力,所以被称为“特定所有权优势”,简称“所有权优势”。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The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是指将企业的特定垄断优势与国家的区位、资源优势结合起来,解释跨国公司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时对国际直接投资、出口贸易或许可证交易的选择问题的一种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在继承垄断优势理论,吸收内部化理论,接受区位理论的基础上,从跨国公司微观和东道国宏观层面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创建了被广泛接受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成为当代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主流。
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分析中国国际投资——以宜家与吉利为例
☆At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分析中国国际投资——以宜家与吉利为例苏凯鑫樊艳翔何承雨(西北工业大学陕西西安710072)摘要:宜家的国际企业生产直接投资折衷的理论实际上可以说是几乎集西方直接投资折衷理论之大成,本文以宜家在日本和中国的企业生产本土化和吉利企业生产对外直接的投资为代表的案例,通过其所有权的优势,内部化的优势和产业区位化的优势分析了外商对宜家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以及宜家在中国的企业生产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和利弊。
关键词:生产折衷理论;国际投资;宜家;吉利一、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概述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概念是关于国际企业生产的统一而全面的经济理论。
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在《国际生产与跨国企业》一书中对概念做了详细的系统阐述,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直接对外投资的决定基本要素分别取决于其自身拥有的国际所有权区位优势、内部化的所有权优势和贸易区位优势就是他提出的国际企业生产折衷经济理论的其中一个核心概念和观点。
1.企业所有权的优势:国际企业所有权的优势是发生国际企业投资的必要前提。
指一种由中国企业已经拥有或是国外企业能够轻易得到的国外企业所没有或是无法轻易地得到的所有权优势。
其中主要包括:(1)技术优势。
⑵严格控制企业的规模。
(3)企业组织和管理创新能力。
⑷直接金融与投资性货币的优势。
2.企业的内部化管理优势:企业内部化的优势主要是通过对资产的配置以及内部化管理来有效保持和发挥企业的内部化优势,从而有效避免不完全的市场对于企业的影响。
其内部化的条件主要包括:(1)合同的签订和执行需要更高的成本⑵买方对技术销售价值的不确定性⑶产品使用需要控制。
3.直接和区位的优势:直接区位经济优势主要是指一个投资东道国或一个地区在其投资东道国的环境中对投资者的经济优势。
间接的区位经济优势,就是对其他投资国的不利因素。
其中主要包括:(1)国际劳动力生产成本。
⑵巨大的市场潜力。
⑶国际贸易壁垒。
⑷企业和政府的政策。
二、外商对中国的国际投资——宜家在中国的投资作为一个典型的国际品牌,宜家正以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一步步走向世界各地。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重新论述与拓展资料
一、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的批评
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重新 论述
三、生产折衷理论的拓展
பைடு நூலகம்
1
对生产折衷理论的批判
对生产折衷理论的批判
1第.竞一争季度或所有权优势是否能够解释国际生产?
单所击编有辑副权标题优势 即保证跨国公司与东单道击编国辑副企标题业竞争所必须的优势。
所有权优势包括两种:Oa、Ot Oa :资产性所有权优势 Ot :交易性所有权优势 引发跨国企业所有权优势的市场不完全性包括: 结构性市场不完全 海默 信息不对称和高交易成本 交易性市场不完全 蒂斯、卡森 有效行政管理的优势
小岛清认为生产折衷理论过于微观。
同时,邓宁指出了小岛清理论的不足之处。 仅反映和解释了60-70年代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日本对外投资状况,但 不能解释美国的FDI活动。
1
生产折衷理论的重新阐述
生产折衷理论的重新阐述
1.新古典理论的要素禀赋,拓展了中间产品并允许一 些要素可以跨境转移。
2.市场失灵理论,解释了跨境经济活动的坐标,而且 说明了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的不同行为。
生产折衷理论的重新阐述
1
折衷理论的拓展
折衷理论的拓展
1、折衷理论是一种模式而非理论
对理论名称的修正。鉴于全球国际生产实际情况的日趋复杂和其
他学者的尖锐批评,邓宁逐渐认识到任何单独一种理论难以全面清
晰地解释各种具体的国际生产行为,所以他将其理论的名称由“国 际生产折衷理论”改为“国际生产折衷模式”,以标明其学说只是
单击编辑副题
对生产折衷理论的批判
4.折衷理论不能够解释企业特定行为的差异化? 第企一业季度特殊性质是跨国公司采取特定的OLI(所有权、区位、内部化)组合重要决定因素。 单击战编辑略副行标为题 模型:产品周期、垄断战略、风险单最击小编辑化副模标题型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Heckscher-Ohlin Theory)是国际贸易理论的经典之作,由瑞典经济学家Heckscher和美国经济学家Ohlin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
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即劳动、资本等),导致了商品的生产成本也不同。
因此,两个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生产其拥有生产要素相对丰富的商品,从而实现互相贸易。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基础是劳动成本和生产要素的相对丰富程度。
该理论称为折中理论,是因为它结合了两个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和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某个国家在某种商品或服务上具有比其他国家更大的比较优势,因此可以专门从事该商品或服务的生产并出口到其他国家。
而劳动价值论则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所需的劳动时间。
国际贸易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不同,从而导致某些商品的生产成本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与这两个早期理论不同的是,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在于生产要素的相对丰富程度。
具体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拥有相对丰富的资本,那么它在生产资本密集型商品时成本较低,因此可以将这些商品出口到其他国家。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拥有相对丰富的劳动力,那么它在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时成本较低,因此可以将这些商品出口到其他国家。
该理论认为,生产要素的相对丰富程度是由不同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制度等因素所决定的。
例如,富裕的国家通常拥有更多的资本,而人口众多的国家则拥有更多的劳动力。
因此,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提供了一种更广泛的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的方式。
总的来说,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对国际贸易的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它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之间的生产要素相对丰富程度不同,导致商品的生产成本也不同。
因此,两个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生产其拥有生产要素相对丰富的商品,从而实现互相贸易。
国际生产折衷论
国际生产折衷论(The Eclectic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什么是国际生产折衷论?国际生产折衷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由英国瑞丁大学教授邓宁(John H•Dunning)于1977年在《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和跨国企业:折衷理论方法探索》中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981年,他在《国际生产和跨国企业》一书中对折衷理论又进行进一步阐述。
在1977主要回答了企业利用国外资源和国外市场的方式,为什么在不同的国家会有所不同。
国际生产折衷论的核心折衷理论的核心是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
所有权特定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独占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另一是企业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
内部化特定优势,是指跨国公司运用所有权特定优势,以节约或消除交易成本的能力。
内部化的根源在于外部市场失效。
邓宁把市场失效分为结构性市场失效和交易性失效两类,结构性市场失效是指由于东道国贸易壁垒所引起的市场失效,交易性市场失效是指由于交易渠道不畅或有关信息不易获得而导致的市场失效。
区位特定优势是东道国拥有的优势,企业只能适应和利用这项优势。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所产生的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方便等;另一是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政策法规灵活等形成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等。
企业必须同时兼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才能从事有利的海外直接投资活动。
如果企业仅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而不具备区位优势,这就意味着缺乏有利的海外投资场所,因此企业只能将有关优势在国内加以利用,而后依靠产品出口来供应当地市场。
如果企业只有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则说明企业拥有的所有权优势难以在内部利用,只能将其转让给外国企业。
如果企业具备了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而无所有权优势,则意味着企业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前提,海外扩张无法成功。
折衷理论的分析过程与主要结论折衷理论的分析过程与主要结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是市场不完全性的产物,市场不完全导致跨国公司拥有所有权特定优势,该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发展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发展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关注的是不同国家如何通过国际贸易合作来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
该理论的主要发展历程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中代表人物主要有李嘉图、霍布斯、费雪和海克斯等。
李嘉图在其名为《原理》的著作中提出了流行的比较优势理论,即各国之间应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生产领域,并利用贸易来实现最优资源配置。
随着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这种简单的专业化原则不再适用于日益复杂的国际生产环境。
霍布斯和费雪等经济学家开始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理论,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霍布斯于1930年代提出“产品生产要素识别法”,即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组合在某些领域中具有优势,如某些国家的劳动力较廉价,因此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费雪也提出了他的“生产和成本分析理论”,他认为国际上的生产成本差异最终是决定贸易的主要因素。
海克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产品生产系数条件”的概念,他认为在一个国家可以生产特定产品时,需要的其他产品所需的资源(或生产要素)数量的比率称为该国家的产品生产系数。
如果另一个国家的产品生产系数更高,那么它将在生产该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海克斯进一步提出了“最小化成本折衷理论”,试图解释不同国家如何通过生产要素的调整来实现最优生产效率和成本。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加速发展,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以及跨国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战略,使得国际生产要素的组合和配对更加复杂。
另一方面,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普及,也为国际生产合作提供了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手段,这些都将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发展,是伴随着全球经济变迁和技术进步的不断演进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
它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规划国际生产活动,并促进了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有序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Cross-border Mergers & Acquisition):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 的简称,指一国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 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 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 的股份收买下来。
⑵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有三个优点:
①节省投资时间,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 ②有利于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扩大经营范围, 减轻竞争压力。 ③能有效利用被收购企业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管 理人员。
1、按照投资主体对海外子公司拥有股权份额的程 度,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1)
投资主体依据东道国的有关法律,与东道 国的企业共同签订合作经营合同,而在东 道国境内设立的合作经营组织。 ❂合作开发:资源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共 同开发本国资源的一种经营合作形式。通 常由资源国政府与国外投资主体共同勘探、 开发本国自然资源,共同承担风险,分享 利润。
❂合作经营:又称契约式经营,是指外国
2、按照进入海外市场的方式,国际直接投资可 分为
⑴ 新建投资 ⑵ 跨国并购
⑴新建投资
• 新建投资(又称绿地投资):是指在东 道国建立新的企业或工厂,形成新的生 产能力或经营单位。 • 如果是第一次进入东道国投资设厂,则 称为草根式进入(Grass-root entry) 或绿地策略(Green field strategy ).
2、国际直接投资的特征(1)
(1)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投资者对所投资的企 业既拥有部分或全部所有权,又拥有有效控制权, 可对其实行有效的经营管理。
♣按IMF的解释,所谓有效控制权是指投资者持有所
投资企业的一定数量的股份,因而能行使表决权并 在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中享有发言权。
♣IMF主张, 外国投资占25%可以算作国际直接投资。
第一节
一、国际直接 投资的概念 及特征 二、国际直接 投资的类型
国际直接投资概述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及特征
1、国际直接投 资的概念 2、国际投资的 特征
1、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
国际直接投资,又称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 外商直接投资或海外直接投资。 (overseas direct investment) 是指外国投资者以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为核心, 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在国外创建一个永久性企业 的投资行为。 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反应了两个基本的核心因素: ①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 ②投资主体拥有足够的经营管理权
4、跨国公司投资战略展望
• 从投资方式看,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将在 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中占据同等重要地位。 • 在发达国家,虽然近年来跨国并购活动势 头放缓, 但仍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并购 额也可能出现增长。 • 全球跨国公司巨头对其他一些股权或非股 权的投资方式也很感兴趣, 并以此作为其 开拓海外市场的导入方式。
1、按照投资主体对海外子公司拥有股权份额的程度, 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1)
❂独资经营:由外国投资主体根据东道国 的法律,经批准在东道国建立全部资本 为外国投资主体所有的企业经营形式。 ❂合资经营:又称股权式经营,是指由外 国投资主体与东道国投资者依照东道国 法律,在东道国境内共同投资设立一家 新的企业,投资各方依照各自出资额的 多少共同行使经营管理权,共负盈亏、 共担风险的经营形式。
2、国际直接投资的特征(3)
一旦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打破了国家界 限,把整个世界作为一个大市场看待, 就产生了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往往是一种中长期投资, 是一揽子生产要素的国际转移。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
1、按照投资主体对海外子公司拥有股 权份额的程度,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 2、按照进入海外市场的方式,国际直 接投资可分为:
三、国际直接投资展望
1、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流向服务业和制造 业 2、国际直接投资吸收国主要格局不变 3、中国有望成为国际直接投资输出大国 4、跨国公司投资战略展望
1、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流向服务和制造业
• 服务业方面:商务服务、计算机相关服务、 贸易、建筑、水电气供应、银行保险和交 通运输将成为吸收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领 域。 • 制造业方面:电器和电子产品、汽车、机 械装备等行业将吸收大量的国家直接投资。 半导体、计算机、建筑机械等行业也有国 际直接投资流入。 • 农业、采矿和石油也将吸收国际直接投资。
但一般国际案例认为,超过企业10%的股权的外国 投资即认定为国际直接投资。
2、国际直接投资的特征(2)
(2)国际直接投资在国际间转移的是生产要素
的组合,而不是相互独立的单一要素,这种 组合要素比单一要素能够获取更大的经济利 益。 ✿就资本流动的形态看,国际直接投资不是单 纯采取货币资本形态,而是涉及货币资本、 技术设备、经营管理知识等经营资源要素在 国际间的一揽子流动。换句话说,企业生产 和经营活动向国外扩张的同时, 还涉及劳动 力的跨国流动。
3、中国有望成为国际直接投资输出大国
•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可能进入全球国际直接 投资输出大国的行列,而且很多国家都将中 国作为列美国之后的国际直接投资第二来源 国。 • 如2005年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 司的排序中,来自中国的跨国公司占一半, 为50家。截止2006年6月底,中国对外直 接投资636.4亿美元,累计成立境外投资企 业9900多家。
第六章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 教学重点与难 点问题 • 1.国际直接投 资和跨国公司 的关系。 • 2.跨国公司在 世界经济发展 过程中的决定 作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了解国际直接 投资的特征和类型的基础,熟练掌握各 国直接特征理论的主要观点, 了解当代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2.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着重掌握国际 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关系, 正确理解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决定 性作用。
2、国际直接投资吸收国主要格局不变
• 这个格局是:
❁在亚洲,吸收国际直接投资的排序是:
中国、印度、泰国。
❁在非洲,排序是:南非、尼日利亚、
埃及、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2、国际直接投资吸收国主要格局不变
❁在拉丁美洲: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
及委内瑞拉。 ❁在中东欧,俄罗斯、波兰、匈牙利和捷克。 在发达国家,加拿大和日本可能成为吸收国 际直接投资的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