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 孙熙国老师 讲周易
第三讲周易坤卦解
三、人臣的行为原则
• • • • 6· 道法自然,返璞归真。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译文:龙在野外争斗,其血青黄交杂。 野——郊外。《说文解字》曰:“距国百里为 郊”,又说:“野,郊外也。”《尔雅· 释地》说: “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 • 玄——玄,天也。《释名· 释天》说:天,又谓之 玄。 • 黄,地也。
• 乾坤两卦是天地之始。 • 地道是何?处下为臣时如何做到如何元亨利贞? • 乾与坤是一对对立统一的范畴。乾为天,为父; 坤,为地,为母。乾为天道,坤为地道。 • 《系辞》:“乾坤,其易之蕴邪!” • “乾坤,其易之门邪!”天道和地道一起构成我 们生活其中的大世界。
• 《易纬· 乾凿度》说:乾坤是“阴阳之根本,万物 之祖宗。”“乾坤相与俱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无成”是说 无成于己,但对于君主来说是“有成”的。 • 本义:由于六三居位不正,故虽有内美, 也不敢自是,不敢自必,必须谦虚谨慎, 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 事情要自己做,功劳要归于君,这样才会 有结果(“有终”)。这就是坤道的特 性。 • 功成而不名有。
六五:黄裳,元吉。
• 这一爻讲君子处于显位时,要有三种美德, 一是“中正”,六五爻居上卦之中位,故 要“中正”。二是善、仁(“元”)。三 是“信”。黄裳,黄色衣服。黄为中色, 为信,也有居于中之意。 • 信是由“中”引申出来的。 • 或曰:“裳,下之饰也。”“率事以信为 共。”
六五:黄裳,元吉。
二、坤卦卦辞解
• 1· 守正有信:“元亨,利牝马之贞。”
• 何以曰牝马呢?乾为天,也为龙,为马。坤自乾来,可谓 牝马。 • 女性守正方吉。守正致亨。
• 2· 居下处后:“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 利。”
生生的道德之家:论《周易》的自然观
2023第11期·总第601期近代以来,生态危机席卷全球,许多学者认为在现代科技和现代工业背后的人类中心主义和机械自然观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思想原因,他们开始探索非西方尤其是印度和中国的思想传统中具有生态价值的自然观。
正如纳什(Roderick Frazier Nash )指出的,“东方的古老思想与生态学的新观念颇相契合。
在这两种思想体系中,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生物学鸿沟和道德鸿沟都荡然无存”。
〔1〕在这一背景下,《周易》作为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经典文献,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
这些研究通常认为《周易》突出表现了有机整体性的自然观和天人合一思想。
〔2〕在此之外,本文试图从自然的生成、自然的秩序和自然的意义三个维度,系统梳理《周易》自然观,发掘《周易》的生态价值。
一、生生:万物生成之道西方哲学将“究竟为什么存在者存在而无反倒不在”视为形而上学的第一问题,〔3〕因此,对自然起源的探讨走向对造物主的设想。
但是中国哲学并不重视对造物主的猜测。
牟复礼(Frederick W.Mote )认为,“中国没有创世的神话,这在所有民族中,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原始的还是开化的,中国人是唯一的。
这意味着中国人认为世界和人类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而这正是一个本然自生(spontaneously self-generating life )的宇宙的特征,这个宇宙没有造物主、上帝、终极因、绝对超越的意志、等等。
”〔4〕这一发现是非常独到的。
《周易》自然观不是神创论,而是生成论的,其核心概念是“生生”,所谓“生生之谓易”(《系辞上》)。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2019)”(13JBG003-201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瑞雄,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周易》的生态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宇宙论或自然观中。
在自然的生成上,《周易》主张天地万物自然而然地生生不息,强调生生的顺成性、反生性、交互性、开放性和时机性。
《周易》阴阳说对21世纪人类文明走向的启示
而单边主 义会 因为过度消耗合理存在 的基础 而走 向穷途 末路 。因此 , 人们 应 当用发展 的眼光 对待 各种 矛盾 , 时而变 , 因
变通 趋 时 , 断 调 适 自我 , 不 以顺 应 历 史 的 变 化 , 求 世 界 各 民族 和 睦 相 处 , 人 类 各 种 文 明 所 蕴 涵 的 生 机 合 理 地 释 放 出 谋 使
图操纵 这 种 “ 异性 ” 以攫 取 更 大 的好 处 。近 些 年 差 ,
或途径是“ 和而不 同” 即谋求各邦 国之 间的和谐相 , 处与共 同发展 。这在 中华文 明的元典 《 周易》 中表 现得极为突出 , 本文拟 围绕 《 易》 周 的阴阳学说 , 讨 论其对 2 1世 纪人类 文 明走 向的启示 。
鼓 吹某 一 种文 明存 在形 式 的至 上 性 , 有 意无 意 地 而
能超 出一 “ ” “国”的 利 益 而 谋 求 “ 邦 ” “ 邦 一 万 、 万
国 ” 间的 最 大 利 益 , 实 现 这 种 最 大 利 益 的方 法 之 而
忽视 或抹 煞 人 类 各 种 文 明 形 式 中 普 遍 存 在 的 “ 共 性 ” 而一 味在 彼此 之 间 的“ 异 性 ” 做 文章 , , 差 上 并试
进入 2 世 纪 , 类 文 明 的走 向 仍 然 扑朔 迷 离 : 1 人 资源 的愈 益 匮乏 , 环境 的 日渐 恶化 等 自不 必说 , 罩 笼 在全 球化 氛 围下 的各 国家 与 地 区 、 民族 之 间 的矛 盾 、 冲 突 , 至 于 由此 导 致 的恐 怖 袭 击 、 部 的 战争 等 , 乃 局 也令 世人 惶 恐 不 安 。2 l世 纪 人 类 文 明应 向什 么 方
“
一
致” 的层 面似 乎 还 少 人 问津 , “ 途 ” “ 虑 ” 而 殊 、百
周易乾解
总结
• 人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应采取的不同的应对策略。 • 在时空条件皆不适宜时,该如何(初九,11月) • 在时机渐显、初出茅庐时,该如何(九二,12月) • 在酝酿发展时,该如何(九三,正月) • 在临近成功时时,该如何?(九四,二月) • 在事业辉煌时,该如何(九五,三月)? • 发展过头了以后,又该如何(上九,四月)?
• 由于坤卦六爻都是阴爻,都用“六”来表示,所 以,坤卦在六爻之外,加了“用六”。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 为什么“群龙无首”反而吉利呢? • 乾卦是讲天道的,天道的特点就是“无首”。 • 不居功,不自伐。上善若水。 • 《象传》说:“天德不可为首也。” 所谓“无
首”,就是天道不是依靠某一个人来成就的,应 当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依靠大家的努力,共 同完成。 • 孔颖达说:“六爻皆俱九,乃共成天德,非是一 爻之九,则为天德也。” • 永远不算计别人,才会有共赢。 • 真正树立共赢理念。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 “见群龙无首吉”,另一层含义:乾发展到 极致,应具有坤的品格和精神,宽厚和顺, 厚德载物。
• 这就如同最高明的人,如大学者、大领导、 大企业家,往往没架子一样。相反,越是 不行,越是不发达的时候,形式的东西就 越多。发展到极致,就不需要依靠形式来 证明了。
• 阴阳和谐,刚柔相济。自强+厚德。
万物之祖宗。”乾为天,为父;坤,为地, 为母。乾为天道,坤为地道。
一、乾道概说
• 乾坤为何居《易经》之首? • (1)从乾坤与宇宙的关系看。《序卦》云:“有
天地然后万物生焉。”乾为万物之父,坤为生物 之母。 • (2)与人类历史从母系到父系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据说,连山艮为首,归藏坤为首。归藏已不适男 权宗法社会的需要。 • (3)从乾坤与周易的关系看。《系辞上》曰: “乾坤其易之蕴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 息矣。”
当代易学精英 周易玄八字
周易玄八字:丙寅壬辰丁酉己酉按:《易经》,我国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中华文化之根。
儒家奉《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康有为说:“老子之学,只偷得半部《易经》”。
春秋末期《易传》对《易经》进行了注释及发挥。
《易经》《易传》合称《周易》。
历代探索《周易》者甚多,从先秦至近代注释发挥《周易》之著达3000余部,对中国哲、史、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均产生了巨大影响。
如今,易经研究者已遍及世界各地,但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
周易玄,一位出生于贵州金沙县一个名为沙土镇的80后少年,以天纵之才成为我国《易经》研究者中拥有相当成就的人。
他19岁撰述《周易唯象学》,据此阐释《周易》精髓,应重庆市国学书院邀请授课,引来一片哗然;20岁用《周易》思想汇通儒、道、佛诸家,提出知天命、识天命、改天命法则,创建《周易超级成功学》,用现代语言阐述古圣贤哲对人类终极关怀,对“成功”内涵重新定位,在全国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21岁对天干地支深入研究,发现干支五行与人类社会、世间百态有密切对应关系,从而建立起《干支哲学》体系,其内容包括“干支人类社会学”、“干支人生规律学”、“干支人类生理学”、“干支人类心理学”四大体系;22岁受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邀请,为清华大学EMBA及清华国学班开设《干支哲学》课程,重点讲授干支文化,从而成为清华大学最年轻讲师并在国内多家高校开设讲座与课程,同年受聘加入重庆大学国学班专家团队。
媒体把周易玄誉为“中国当代第一国学少年”,目前(2011年4月)他也不过24岁。
请关注本期《国学少年周易玄》。
国学少年周易玄本报记者沈仕卫一个偶然机会,与贵州星海琴行董事长王小明及其同学贵州昆仑宝藏矿业集团董事长柏祥一起用餐,席间两人向我谈及周易玄,口中满是溢美之词,说周易玄无论算命卜卦都能信手拈来,并准确惊人,且对易学理论钻研十分透彻,受很多大学邀请讲学,还为国内外很多大公司担任顾问。
《周易》的”太和“理念及和谐社会建构
公曰:“唯据( 梁丘据) 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 “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心。故《诗》曰: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嘏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 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德之? 同之不可也如是。”
《易传》正是在继承和阐发上述思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保合太和”的最高价值理想。《周易彖传》开篇就说: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这是对乾卦卦辞所作的解释。这种解释包括两套语言: 一是讲筮法,即解乾卦之象和卦辞; 一是表达作者的世界观。就其哲学意义说,意谓: 伟大呀,乾元,使万物赖之以创始化生,并且统贯于天道变化的整个过程。这是对“元”的解释。下文“云行雨施,品物流行”,是说,如同云行雨降,滋育万物,流动而成形,故其德为“亨通”。“大明”指日,“六位”,一说谓上下四方。是说,如同太阳有出有入,六位由此而成,并且因时而乘六龙驾御于天空。这也是对乾卦“元亨”之德的进一步解释。下文“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则是对“利贞”的解释。“乾道”即天道,指天时气候变化的法则。“保合”即保全。“大和”即太和,指最高的和谐状态。意思是说,天道的变化使万物各得其性命之正,万物因而具有各自的禀赋,成就各自的品性; 能够保全天时节气的变化极其和谐,风调雨顺,则万物皆受其利而归于正,这也就是乾卦所谓的“利贞”。如果具备以上所说的“元亨利贞”四种德行,就可以促使万物繁庶,政通人和,天下太平,所以说“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可以看出,这是以“保合太和”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理想。这与《中庸》所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也是一致的。
北大-孙熙国老师-讲周易
北⼤-孙熙国⽼师-讲周易孙熙国北京⼤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导师,北京⼤学中国⽂化发展研究中⼼主任。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程⾸席专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才。
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市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会副会长。
著有《中国哲学史》《先秦哲学的意蕴》《⼤道之源—易经》等10余部著作。
主编全国普通⾼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活与哲学》(必修)。
周易精读孙熙国sunxiguopku@163.com第⼀讲周易概论周易概论●周易离我们有多远?●学习周易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周易究竟是⼀本什么样的书?●《周易》⼀书的作者●《周易》⼀书的现代使命⼀、周易离我们有多远?1.周易和我们⽣活的关系《周易》是⼀本极难读的书,是⼀本“天书”。
为什么有那么多⼈关注周易?它为什么能够引古今中外⽆数圣贤竞相折腰呢?中国⼈离不开周易:阴阳⼀、周易离我们有多远?因为周易就在我们的⽣活中。
“易”以道阴阳。
阴阳是中国⼈最基本的观念。
不知道阴阳就不了解中国⼈的⽣活。
“⽕”——“炎”。
阳盛阴虚,阴盛阳衰,阴阳平衡,阴阳失序。
男⼥失位。
出门看黄历·原始思维。
懂得了周易,才能知性、知天,游刃有余。
⼀、周易离我们有多远?郭沫若说,周易是⼀座神秘的殿堂。
这座神秘的殿堂⼜是由神秘的砖块砌成的,同时⼜加上了三圣、四圣的塑造,所以,直到现在还散发着神秘的幽光。
⼀、周易离我们有多远?2.周易能帮助我们做什么认识⾃⼰,把握⼈⽣。
认识他⼈,驾驭社会。
认识宇宙,洞悉事理。
认识历史,推往知来。
“⼈⽆远虑,必有近忧。
”(《卫灵公》)读易见天⼼。
读书通神。
⼀、周易离我们有多远?3.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周易?《周易》是⼀本极难读的书,是⼀本“天书”。
它为什么能够引古今中外⽆数圣贤竞相折腰呢?马迁说孔⼦“读易,韦编三绝”,可见孔⼦于易⽤⼒之深。
(注:韦是指熟⽜⽪。
编是指穿织⽵简的⽪条和绳索)《史记·孔⼦世家》说孔⼦“晚⽽喜易,序《彖》《象》、《系》、《说卦》、《⽂⾔》。
周易入门:善为易者不占
• 专家学者提出:核心之核心说
– 中华文明的核心在国学经典 – 经典的核心在易经
爱暖蓝调·国学公益讲座
中外专家学者如此说
• 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 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 • 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
爱暖蓝调·国学公益讲座
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 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言:
–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 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 可援以为说,而好异者又可援以入《易》,故 《易》说愈繁。” – 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 – 周密玄奥的数学理论 – 神奇科学的归纳方法 – 探赜索隐的思维模式
《周易》用什么方法筮占?
• 《易传· 系传》记载是用蓍草起卦法,“大衍之数五十”, “十而八遍而成一卦”,因方法严谨而繁琐,非一般江湖 术士说能掌握和应用,本人也将在以后资料里介绍蓍草起 卦法。 • 后来被汉代京房简化为用三枚金钱起卦,但其结果二者的 概率是完全不同,以乾卦九五爻为例,用蓍草起卦法概率 为万分之一,而金钱起卦法为千分之五。 • 金钱起卦法唯一的好处是省时,对于我们玩易研理可以节 省时间,但对于占卜决策于事无补。就让它继续当做坊间 的一种游戏娱乐来流传普及《周易》吧。
–
• • • • •
–
–
“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文明仿佛今天汇集在我们大陆的 两端,即汇集在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东方的欧洲——中国。” “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相比,面积相当,但人口数量则已超 过”。 “在日常生活以及经验地应付自然的技能方面,我们是不分伯仲的。 我们双方各自都具备通过相互交流使对方受益的技能。在思考的缜 密和理性的思辨方面,显然我们要略胜一筹”,但“在时间哲学, 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 形见绌了”。
如何理解《易传》阴阳的生命理论
摘要:《易传》阴阳具有阴阳对立、循环、渗透、转化的属性。本文从生命活动的感应与协调层面上重新构成这些阴阳属 性,进而主张人类必须懂得阴阳的感应和造化是事物的产生变化的道理,必须实践生命价值和其活动的重要性。这就是《易 传》阴阳的生命哲学。
关键词: 易传、阴阳属性、感应、协调、生命哲学 中图分类号: B22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580( 2012) 02—0150—03
此处的对立是指阴阳性质上互为相反的,例如 东阳西阴、南阳北阴等。此类区分属于同一事项中 分离出来的正反两面的对立现象,并不是本质上无 法统一的、带有两极性( 绝对的善恶,自然和超自然 等) 的区分,而是以相互一寸不可分离为基础的区 分。因此《序卦传》中“一阴一阳之谓道”并不是把 表现已区分的阴阳成为“道”,而是把表现阴阳在不
《周易》64 卦体系以对立协调的方式解释万物 有机的变化。乾坤构 成 整 个 过 程 的 框 架,贯 通 62 卦。剩余 62 卦从屯卦到未济卦形成一个轮回。但 未济卦又是另一轮回的开始,一个轮回的结束又开 始另一个轮回,表现出没有终止。它象征着卦象中 从初爻到上爻六个爻的对立协调关系的变化周期。 乾卦六个爻意味着万物元亨利贞,即创始、成长、形 成、变化的阶段。上爻属于形成变化、回归原点的阶 段,并不是 指 变 化 的 终 止。 这 就 是 周 易 谈 到 的“终 则有始”的变化论。6 卦每卦有六个爻,从下到上称 为初、二、三、四、五、上爻。初爻在底,上爻在顶。从 对应关系来看,初爻应与末爻、上爻与下爻相对应, 但却初 与 上 相 对 应。 其 中 蕴 含 着 深 刻 的 意 味。 “初”为始生,表示时间。“上”为最高位,表示空间。 六个爻的变化象征着万物的变化,既表示时间又表 示空间。各爻表示时间上的空间和空间上的时间, 即时空关联上的位置。然后通过卦象强调周易的原 理存在于时间和空间变化中。阴阳二气的神秘互动 无始末,空间上也无定位。周易的变化原理便是始 即是终,上 即 是 下。 乾 卦 六 爻 相 对 应 的 便 是 坤 卦。 坤卦的六爻都呈现出柔和温顺让步的过程。即与乾 为显相反,坤卦则为隐。画乾坤六爻时,我们会发现 它们是一个起点与终点相连的圆形。
北大哲学系孙熙国解析
北大哲学系孙熙国解析《生活与哲学》一、编写《生活与哲学》的宏观背景1.存在的问题。
哲学是一座充满着神奇和智慧的殿堂。
千百年来人们崇尚哲学,热爱哲学,孜孜以求地追寻着智慧和真理。
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哲学似乎成了神秘、抽象、思辨和空谈的代名词。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哲学教学、哲学课程自身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无疑是造成哲学的窘境和尴尬的重要因素。
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课程一样,哲学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难、繁、旧的状况,存在着简单化、成人化的倾向,存在着与高中生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的特点、思想和生活相脱节的现象;在方法上,未能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存在教与学、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
因此,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时代感,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建设的重要任务。
2.时代的要求。
正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前言所说,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3.中央的决定。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并提出了“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努力建构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要求。
《易经》作者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易经》作者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孙熙国
【期刊名称】《理论学刊》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易经>作者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从总体上看是哲学的而非宗教和迷信的.<易经>产生于古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其卦爻辞都是古人对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实践经验的记录和总结.<易经>中的"易"范畴是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本体范畴,阴阳观念则是中国哲学把握世界的基本观念,"类化意象"是<易经>作者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由阴阳、八卦和六十四卦所构成的系统是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思想模式.
【总页数】5页(P47-51)
【作者】孙熙国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21
【相关文献】
1.孟子德性论的思维理路与儒家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J], 肖雁
2.把握世界四种基本方式的整合与人的全面发展 [J],
3.体育活动:人们认识和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J], 刘一民;刘翔
4.认识当今世界把握深层内涵──评《世界当代史问题纵横》 [J], 李建国
5.把握事实便是认识世界——从“世界是由事实构成的”哲学观念看语文教学改革[J], 李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一讲 周易的基本概念上
5十翼简介
文王所作的卦爻辞成为《经》,《彖传》 (上、下)《象传》(上、下)《系辞》 (上、下)《说卦》《杂卦》《序卦》 《文言》合称为《易传》,共有七种十篇, 称为十翼。《经》和《传》构成了通行本 《周易》的基本内容。
五、历史影响
1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2国际评价
1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周易》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视为中华文化的开端,。 儒家将其列为群经之首。道家、阴阳家、兵家都视其为至上宝典。秦始皇统 一中国,开始“焚书坑儒”,儒家典籍被焚烧,但是《易经》被认为是卜筮 之书,得以保留。 秦以後,《周易》历经汉唐宋元明清各代发展,形成了庞大的文化体系,各 代思想家、政治家都注重研究《周易》,以诠释《周易》开展示自己的文化 思想、政治理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易类》说:“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 人事者也。《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 一变而为京焦,入于礻几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 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度而李光、杨 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又易道广大, 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 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这段话大致意思是 说,《周易》的内容是指演天地自然之道来说明人的活动规律,也就是说以 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规律,从而指导人们的行动。后来,越说越繁,产生了 两派六宗。两派是象数、义理两大派,六宗是象数,礻几祥、图书、义理、 儒理、考史六个宗系,互相攻击驳斥。另外《周易》无所不包,可以旁及天 文、地理、乐律、兵法、音韵学、算术,以至于道家用炉火炼丹,都可引 《周易》下来根据建立自己的学说。几千年来,关于《周易》的注疏达3000 多种,形成了庞大的易学体系。
周易讲座心得体会
周易讲座心得体会8月20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熙国先生作了《周易与人生智慧》专题报告。
听了孙教授的讲解,我对《周易》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周易》号称“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民族之魂,它深刻地揭示了宇宙的奥秘和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千百年来在中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同时它又是一部哲学著作,《周易》的思想已经深深地扎根于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处世方式之中。
我个人同意孙教授的观点:《周易》全书之理集中体现在乾卦和坤卦上,即一阴一阳,一正一反。
但是,整个世界是没有绝对的,也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人、事、物都不可能呈现真正的全阴或全阳,都是阴与阳相互结合而成的。
也就是说,整部书里的道理都是建立在这两卦相互合作又相互对抗的基础上的。
乾卦代表天道的规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刚强的代表;坤卦代表地道的规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柔弱的代表。
简单的说,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有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结合而成的,也就是常说的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但这两面不会是绝对的,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存在的,是无法分清的,人也是如此。
《周易》这本书的`性质,很多人将其看作是一本占卜之书,持这一观点的学者非常多,北大已故国学大师张岱年老先生就是这样认为的。
对于算卦这一说法,也不能完全说《周易》没有这个功能,但在我看来,《周易》只是一种推理加预测的学问,更多的是一种推理,而推理的依据就是书里所展示的各种卦的表现形式。
在个人看来,应该是在知道了人的前因之后,通过分析,看符合哪一卦所揭示的道理,再对照此卦来进行推理分析,得出事物以后的走向,进行预测;而算卦则是先拿一个卦来往事物身上套,也不问前因后果,随便就用各种方法得出来的卦进行解释,这明显是不负责任的;当然,易有多种解法,对于高手来说,不管你是得的是哪一卦,他都可以通过对细微的观察来知道大致,然后根据对易的理解来预测,而非局限于卦辞的说法。
《易经》的思维模式与心态追求
《易经》的思维模式与心态追求
孙希国;张德春
【期刊名称】《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2(000)001
【摘要】<正> 《易经》是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热点之一。
可是,我们的祖先究竟为什么要建构这样一个繁密的体系呢?如果我们能从《易经》的思维模式和心态追求方面予以考虑,就不但可以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而且还能够发现《易经》在中国哲坛和思维发展史中的地位。
【总页数】6页(P66-71)
【作者】孙希国;张德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塑造阳光心态追求职业幸福——教师阳光心态培养方法探析 [J], 洪利;
2.《易经》中的原始思维模式浅析 [J], 王晶
3.东方管理的应变思维模式研究——基于《易经》"不易"思想的探索 [J], 彭淞;谢东升
4.《易经》原始系统思维模式与藏象学说方法论 [J], 许昭森
5.从八卦符号系统看《易经》的思维模式 [J], 王霆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周易、老庄、墨家科技思想比较
周易、老庄、墨家科技思想比较
刘晓华
【期刊名称】《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卷),期】2006(22)1
【摘要】周易、老庄、墨家之科学技术思想各有异同。
在科技知识的来源上,周易与墨家都重视感性经验,而老庄则排斥感性;在科技知识的获得上,周易与老庄都看重直观,其区别在于周易之直观包括感性直观与理性直观两个方面,而老庄则倚重于理性直观;墨家则在不排斥直观的同时,注重逻辑与科学知识的形式化,是中国古代较为全面而没有片面性的科学技术思想。
三者之间相互弥补,共同组成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中国科学技术思想基础。
【总页数】5页(P92-96)
【关键词】周易;老庄;墨家;科学技术思想
【作者】刘晓华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STS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031
【相关文献】
1.《周易》古经与墨家思想 [J], 孙熙国
2.文学意境之文化渊源——老庄思想及《周易》对意境的影响 [J], 朱光宝
3.墨家思想与《周易》经传 [J], 张涛
4.试论《周易》与老庄思想的几点渊源 [J], 颜文强
5.试论《周易》与老庄思想的几点渊源 [J], 颜文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离为火 火山旅 火风鼎 火水未济 山水蒙 风水涣 天水讼 天火同人 • 坤为地 地雷复 地泽临 地天泰 雷天大壮 泽天夬 水天需 水地比 • 兑为泽 泽水困 泽地萃 泽山咸 水山蹇 地山谦 雷山小过 雷泽归妹
4、周易:易经 ●易传
• 《彖传》(上下)、
哲学之书的偏颇
• 早在30年代就有人指出,《易经》中的这些短歌 “是中国诗坛的先声,也是吾国文学的鼻祖。” • (《中国诗坛之原始》,《朔风》1937年11月第 15期)。
• 仅仅把周易归到哲学一家的名下是不公道的。
3、历史之书
• 最早透露出这一信息的是宋代的杨万里《诚斋易 传》,他讲易,多参证史事,但没明确讲是史书。 • 最早提出这一主张的是20年代的沈竹礽——《周 易余说》 • 后来章太炎在1933年的演讲中明确说:“至于周 易,人皆谓之研究哲理之书,似与历史无关,不 知周易实是历史之结晶。” • 1942年胡朴安自己出资印刷200本《周易古史 观》,把64卦作为史书加以全面系统的解释,并 形成完整的周易古史体系。
• • • • • 1、卜筮之书 2、哲学之书(性命之书) 3、历史之书 4、管理之书 5、综合性文化著作
1、卜筮之书
• 北大三先生早有定论。
• 这似乎是一个铁案,翻不了了。
• 冯友兰先生:“从来源上说,周易完全是一部算 卦的书。” • 张岱年先生:“周易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 算卦的书,其中也有一些哲学思想。”
阴(――)阳 (一)是什么
• 在此意义上,高亨先生说的另一句话应值得我们
关注: • “阴阳两爻的创造反映了古人认识到宇宙事物的 阴阳两性矛盾对立的现象,这是古人对宇宙事物 的初步分析,也是他们的辩证法观点的初步体
现。”
• (同上)
2、何谓八卦
• • • • 乾三连☰(天),坤六断☷(地)。 震仰盂☳(雷),艮覆碗☶(山)。 离中虚☲(火),坎中满☵(水)。 兑上缺☱(泽),巽下断☴(风)。
• 朱伯崑先生:“周易最初是占筮用的一部迷信的 书,可是后来随着对它的理解,演变为一部讲哲 理的书”。
1、卜筮之书
• 在古代《管子· 山权》:“易者,所以字吉凶成败 也。” • 《左传》《国语》有占筮的大量例证。 • 《汉书》明确指称周易为卜筮之书。 • 《儒林传》:“及秦禁学,而易为卜筮之书独不 禁。” • 《艺文志》:“及秦燔书,而易为卜筮之事,传 者不绝。” • 朱熹说:“易所以难读者,盖易本是卜筮之书, 今却要就卜筮中推出讲学之道,故成两节功夫。”
阴(――)阳 (一)是什么
• 第三种观点: • 高亨先生认为,阴阳符号是古人占筮时的 竹棍的象形,他在《周易杂论》中说: “竹棍有两种:一种是一节,用来象征阳 性,‘—’象一节竹之形;一种是两节,用 来象征阴性,‘— —’象两节竹之形,这和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概念是分不开的。”
• (《周易杂论》4-5页,齐鲁书社,1979年版)
周易精读
孙熙国 sunxiguopku@
第一讲
周 易 概 论
周 易 概 论
●周易离我们有多远? ●学习周易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周易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周易》一书的作者 ●《周易》一书的现代使命
一、周易离我们有多远?
• 1.周易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 《周易》是一本极难读的书,是一本“天 书”。 •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关注周易?它为什么能 够引古今中外无数圣贤竞相折腰呢? • 中国人离不开周易:阴阳
• 孙熙国 •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 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 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市马克思主义原理 研究会副会长。 • 著有《中国哲学史》《先秦哲学的意蕴》《大道 之源—易经》等10余部著作。主编全国普通高中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活与哲学》(必修)。
一、周易离我们有多远?
• 因为周易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 “易”以道阴阳。阴阳是中国人最基本的观念。 不知道阴阳就不了解中国人的生活。“火”—— “炎”。阳盛阴虚,阴盛阳衰,阴阳平衡,阴阳失 序。男女失位。 • 出门看黄历· 原始思维。 • 懂得了周易,才能知性、知天,游刃有余。
一、周易离我们有多远?
哲学之书的偏颇
• 周易中有丰富的哲学思想是毫无问题的(朱先生中国哲学 四资料说),但仅仅用哲学概括是偏颇的。 • 文学、史学、民俗、文化各方面的内容都有。 • 周易中有许多精美的诗歌: • “明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共)之。” (《中孚· 九二》) • “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 • (《明夷〃初九》) •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 (《诗经》) • 与易相比,诗多了些浪漫,少了些悲凉。
阴(――)阳 (一)是什么
• 高说的困难在于他无法说明这样一个事实: 当我们的祖先开始用竹棍进行占筮活动时, 阳阳观念就已经产生了。 • 就是说,阴阳、八经卦、六十四别卦的生 成在先,据此进行的占筮活动在后。
阴(――)阳 (一)是什么
• 三先生的说法,都有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 • 我们认为: • 《易经》的基本符号:阴(――)与阳(-),应源于对 天地万物的抽象和模拟. • 《易传· 系辞下》:“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 阴(――)与阳(-)不一定如郭先生所言是男女性器的 象征,但却是对宇宙间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两种不同事物 和属性的反映,如日与月,昼与夜,雄与雌,男与女,刚 与柔,强与弱,上与下,左与右,黑与白,寒与暑,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阴阳是中国哲学最早用来解释世界的基本概念
• 阴(――)与阳 (一)是中国人最早用来 解释世界的两个基本概念。 • 阴(――)与阳(-)是《易经》的基本 符号,称为爻。 •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用――代表阴,用-代 表阳,近人有诸多不同的解释。
阴(――)阳 (一)是什么
• 有三种观点:
• 第一种观点: • 冯友兰先生认为,――、—符号实际上是 对龟兆(锻烧龟壳时出现的裂纹)的模仿, 他说:“周人为八卦,又重之为六十四卦, 以仿龟兆。”又说:“卦及卦爻等于龟卜 之兆,卦辞爻辞等于龟卜之繇辞。”
阴(――)阳 (一)是什么 • 第一种观点: • 但是,阴阳爻为什么要模仿龟兆,阴阳爻 与龟兆所以能够出现的最根本和现实的社 会历史原因,冯先生并未明示。
阴(――)阳 (一)是什么 • 第二种观点: •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阴阳符号 是男女生殖器的象征,他说:“八卦的根 柢我们很鲜明地可以看出是古代生殖器崇 拜的孑遗。画一以象男根,分而为二以象 女阴,所以由此而演出男女、父母、阴阳、 刚柔、天地的观念。”
一、周易离我们有多远?
• 朱伯崑先生说:中国哲学就其所依据的思 想资料来说,有四种类型:周易、四书、 老庄、佛学。 • 在这一意义上说:不懂周易,就很难懂中 国哲学;不懂周易,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 文化。
一、周易离我们有多远?
• 我们为什么关注周易,至此就清楚了! • 是因为周易神秘,我们才去关注吗?这话对不对 呢?也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神秘吸引着人 们去追寻,去探索。 但是,从根本上说是不对的。 神秘是一个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历史上有许 多神秘的东西,算命术,相面术,人们为什么不 去关注呢? • 人们关注周易的根本的原因是:周易和我们的生 活、实践、文化有密切关系。所以,它离我们很 近很近。
郭沫若说,周易是一座神秘的殿堂。
这座神秘的殿堂又是由神秘的砖块砌 成的,同时又加上了三圣、四圣的塑 造,所以,直到现在还散发着神秘的 幽光。
一、周易离我们有多远?
• 2.周易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 认识自己,把握人生。
• 认识他人,驾驭社会。 • 认识宇宙,洞悉事理。 • 认识历史,推往知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 《述而》载:“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 《史记· 本记》载:“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 (此语不见于论语)
一、周易离我们有多远?
• 自汉至于清,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大多都是 借易来建构阐衍自己的思想。 • 故《易》有“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之说。 • 魏晋玄学(三玄),宋明理学(理、数、气、心、 功利五大学派,都和易有密切的关系),清代朴 学,皆援易成己说。 • 据《中国古籍书目提要》载,古今治易仅成书者, 截至1911年就达2000多部,吕绍刚《易学大辞典》 收入的著作从1911年开始截止1991年,计有140 余部。近20年来,就更多了。
阴(――)阳 (一)是什么 • 第二种观点: • 男女之别的意义固然重大,但再大也大不 过天,大不过地。周易认为,天地间最大 的象是“日月”,人只是天地间的一个组 成部分。所以老子说:“天大地大,人亦 大。” • 周易立象以尽意,把周易所立之象归结为 男女,似乎窄了些。和周易的基本思想不 相协调。
读易见天心。读书通神。
一、周易离我们有多远?
• 3.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周易?
• 《周易》是一本极难读的书,是一本“天书”。它为什么能够引古今 中外无数圣贤竞相折腰呢?
• 马迁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可见孔子于易用力之深。(注:韦 是指熟牛皮。编是指穿织竹简的皮条和绳索)
• 《史记· 孔子世家》说孔子 “晚而喜易,序《彖》《象》、 《系》、 《说卦》、《文言》。
3、六十四卦卦名次序歌:
• • • • • • •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遯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 乾为天 天风姤 天山遯 天地否 风地观 山地剥 火地晋 火天大有 • 坎为水 水泽节 水雷屯 水火既济 泽火革 雷火丰 地火明夷 地水师 • 艮为山 山火贲 山天大畜 山泽损 火泽睽 天泽履 风泽中孚 风山渐 • 震为雷 雷地豫 雷水解 雷风恒 地风升 水风井 泽风大过 泽雷随 • 巽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