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探究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1. 引言1.1 定义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科学探究能力是高中生物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素养之一。
通过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从而加深对生物学科的理解和兴趣,为将来科研和实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高中生物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品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重要性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科学探究能力是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的核心素养之一,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科学探究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合作、如何分析和解释数据,以及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和设计。
这些能力不仅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非常重要,也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高中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一种重要支持和保障。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物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多变的社会和职场环境。
2. 正文2.1 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培养科学探究意识是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激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科学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培养科学探究意识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和策略。
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6步

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6步生物科学探究是指通过科学方法,对生物现象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以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世界。
一、观察现象生物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观察现象。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起点,通过仔细观察和记录生物现象,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并为后续的实验和研究提供基础。
二、提出问题观察后,我们需要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问题应该具体明确,能够引导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例如,观察到植物在阳光下生长得更好,我们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来生长?三、制定假设在提出问题后,我们需要制定假设。
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假定或猜测,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
例如,我们可以假设植物需要阳光是因为阳光可以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
四、进行实验在制定假设后,我们需要进行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实验应该设计合理,包括实验对象、实验步骤和实验条件等。
例如,我们可以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放置植物在有阳光和无阳光的环境中观察其生长情况。
五、数据分析在进行实验后,我们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得出结论,并判断实验结果是否支持我们的假设。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情况来分析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六、得出结论我们需要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结论应该简明扼要地回答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合理推断。
例如,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阳光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能量,促进其生长。
总结: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得出结论。
这些步骤相互衔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现象的本质和解决生物问题的方法。
通过科学探究,我们可以进一步发展生物科学,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研究豆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探究水、阳光、温度等因素对豆
芽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
1. 豆芽种子
2. 盆
3. 土壤
4. 水
实验步骤:
1. 将豆芽种子放入水中浸泡12小时,使其充分吸水。
2. 在盆中放入一层适量的土壤。
3. 将浸泡好的豆芽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上,并轻轻压实。
4. 将盆放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有光照的地方、无光照的地方、高温环境等,并保持适
当的湿度。
5. 每天观察豆芽生长的情况,记录生长高度、叶片颜色等数据。
6. 每隔一段时间给豆芽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实验拓展:
1. 在不同温度下观察豆芽生长的情况。
2. 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豆芽生长的差异。
3. 添加不同浓度的肥料,比较不同肥料对豆芽生长的影响。
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实验,我了解到水、阳光、温度等因素对豆芽生长的影响很大。
在适宜的条件下,豆芽可以迅速生长,而在不适宜的条件下生长受到限制。
这个实验不仅增加了我的实验操
作技能,还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原理。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引起同学们对生
物科学的兴趣,多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对科学的理解。
生物实验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生物实验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当今的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生物实验作为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绝佳机会。
通过参与生物实验,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知识,还能够逐渐培养起科学探究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以及交流与反思等多个方面。
在生物实验中,学生需要运用这些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未知的生物学现象。
首先,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或者展示一些有趣的生物学实验,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实验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植物细胞会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这样的问题。
作出假设是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的可能答案进行推测。
假设的提出需要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例如,对于上述关于植物细胞细胞壁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假设“细胞壁的存在是为了保护植物细胞,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
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关键环节。
一个合理的实验设计能够有效地验证假设,得出可靠的结论。
在设计实验时,学生需要考虑实验的变量、对照组的设置、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步骤的安排等多个因素。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提示,帮助他们完善实验设计。
比如,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学生需要确定自变量(温度)、因变量(酶活性),选择合适的酶和底物,设计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并规划好实验的操作步骤。
进行实验是将实验设计付诸实践的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规范,如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掌握实验材料的处理方法等。
与生物相关的科学探究经历高中生2000字

与生物相关的科学探究经历高中生2000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中时期,我对生物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生物学课堂上,我学到了许多关于生物体内生命活动的知识,但我更加渴望去探索和发现更多关于生物的奥秘。
于是,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加入了学校的科学探究团队,开始了我的生物科学探究之旅。
在团队的指导下,我首先选择了一个关于昆虫行为的研究课题。
我深入研究了不同昆虫种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征,观察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状况和相互关系。
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我发现不同昆虫种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一些昆虫能够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从而提高生存的机会。
这让我对昆虫的生存策略和行为适应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接着,我选择了一个关于植物生长的研究课题。
通过植物生长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植物生长的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我通过调节不同的养分浓度和光照条件来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发现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形态受到养分和光照条件的影响,不同植物种类对环境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这让我对植物的生长机理和生态适应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接下来的探究中,我选择了一个有关基因与遗传的研究课题。
我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果蝇的遗传特征进行了改造,观察了果蝇后代的表型变化和基因传递规律。
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遗传现象,比如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表达规律,杂交后代的遗传特征等。
通过这些研究,我对基因的功能和遗传规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我不断面对挑战和困难,但我也不断学习和成长。
我学会了如何设计科学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等科研技能。
我还学会了如何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和批判性思考,这些都是我在未来科学研究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通过这些生物科学探究的经历,我不仅深化了对生物学的理解和热爱,也提升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
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会继续保持对生物科学的热情,不断探索和发现生物的奥秘,为推动生物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福祉做出自己的贡献。
【初中生物精品复习课件】专题一科学探究

探究实验基本步骤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订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中考考点
考点一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 观察法 有明确的目的,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要全面,及时做好观察记 录 2. 调查法
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法,对调查过程 如实记录,对结果整理分析,收集和分析资料,从中寻找答案。 3. 实验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是现代 生物学的重要方法
2. 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可能的假设,陈述回答。
陈述句,加句号 3. 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又可以称为设计实验,是整个实验成功的关键。(考点 三) 4. 实施计划 根据制定的计划,准备好相应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按步骤实施计 划(做实验),需要注意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如显微镜的使用 等。
5. 得出结论 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若结论与假设不一致,应重新假设,重新设计 探究方案,再次探究。
不能修改实验数据!!!
【例2】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等量的 棉花,再将相同数量(各100粒)的绿豆种子放在上面, 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如 下表。试回答:
(4)实验结论:韭菜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
4.下表为某校兴趣小组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外界
条件”的实验设计,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 D)
瓶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①
不放水,置于25℃橱柜中
不萌发
②
放适量水,置于25℃橱柜中
萌发
③
浸泡水中,置于25℃橱柜中
不萌发
④
放适量水,置于4℃橱柜中
不萌发
A. ①号不萌发是因为缺少水分 B. ③号不萌发 是因为缺乏空气 C. ④号不萌发是因为温度偏低 D. 对照实验②和③的变量实质上是水的多少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专题学习PPT课件

例题:2008宁波卷
中国女排北仑主场的吉祥物“圆圆”,其原型是宁波市独有的国家二 级保护动物——镇海棘螈。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 稀少,已濒临灭绝。 (1)镇海棘螈在陆上产卵,卵孵化后,幼体再进入水中继续进行个体发 两栖 育,成体则在陆上生活。它和大鲵同属于_______ 类动物。 (2)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是否与其产卵习性有关?中科院的科 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将收集到的60颗镇海棘螈受精卵平均分成6组, 在适宜温度下,分别将它们放在陆地上、池水下深1cm、5cm、10cm、 15cm、20cm处,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孵化率。科学家设计的实 验可以研究两个问题: ①受精卵在陆上与水中的孵化率是否有差异? ②受精卵在水中的孵化率与受精卵在水中的深度 _____ __是否有关? (3)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原因除了可能与陆上产卵习性有关 外,还可能与其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关,如:气候异常、_______等。
①农药污染 ②水池减少 ③天敌 捕食 ④人为因素等
中国女排主场吉祥物圆 圆 (第
五、检验与评价
检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或记录的数据, 找出数据所反映出的共同规律(求同), 或者发现事物间存在的差别(求异),分 析数据时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算或画 出图象来分析,使结论更加直观地显现出 来。 评价:1、探究的过程是否恰当; 2、探究得到的结论是否合理; 3、探究过程中是否出现新问题。
科学探究专题学习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具有六个要素:
1、提出问题 2、建立猜想与假设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4、获取事实与证据 5、检验与评价 6、合作与交流
一、提出问题例题:
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 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 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 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 拔了几棵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 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 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这里属 于提出问题的是: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生物现象或生物体的特征,推断其特点和规律。
观察可以是肉眼观察,也可以是借助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细胞或微生物。
学生可以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花果的结构、动物的行为、生态环境等,从而加深对生物多样性、适应性和生态系统等的理解。
二、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进行生物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学生可以设计并进行一系列实验以验证生物学理论或解决生物学问题。
比如,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来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观察沉水植物的气孔分布等。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合理安排实验条件和处理变量、观察记录结果,并通过比较和分析数据来得出科学结论。
三、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采访、问卷调查、野外考察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出规律性结论的方法。
学生可以选择一项生物学主题,如动植物的垂直分布规律、环境因素对生物分布的影响等,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而得出科学结论。
四、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样本进行比较,寻找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推测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比如,学生可以比较不同植物的叶片结构、观察不同动物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性,在对比中发现相同或不同之处,并从中总结归纳出规律。
五、推论法推论法是通过进行逻辑推理,从已知的事实推导出未知的结论的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已有知识和观察结果,进一步推测未知的生物现象或提出新的科学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观察蜗牛与阳光的关系,推测蜗牛的活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等。
六、模型法模型法是运用模型来模拟生物现象或生态系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复杂的生物学问题。
学生可以自行制作或使用相关教学模型,如制作植物细胞模型、动物生活习性模型等来展示和解释生物学概念。
总之,初中生物科学探究需要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推论法和模型法,积极参与实践探索。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证思维能力、科学问题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加深对生物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生物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科学探究

生物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科学探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结构的科学,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生物学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本文旨在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探讨科学探究在生物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本文将首先阐述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接着,分析科学探究在培养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作用,包括提升学生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包括设计科学探究活动、优化科学探究环境、加强科学探究评价与反馈等方面。
还将分析当前生物学教育中科学探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将总结科学探究在生物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意义,强调在生物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点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生物学课程学习内化的带有生物学学科特性的品质,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思想或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相关事件和现象的品格和能力。
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了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并以此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生物科学探究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探究,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一、提出问题生物科学探究首先需要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
问题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成果的可观测性,并且是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进行解答的。
二、设计实验在进行生物科学探究时,学生需要设计相应的实验。
实验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实验变量:即独立变量和因变量。
独立变量是实验中研究的对象,因变量是受独立变量变化影响的结果。
2.控制变量:除了研究对象和结果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都要尽量保持一致,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3.重复实验: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可以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三、数据收集和记录在进行实验时,学生需要准确地收集和记录实验数据。
数据采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数据的准确性:尽量减少实验误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2.数据的全面性:尽量收集所有与实验有关的数据,包括不同变量的值和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数据。
3.数据的可读性:为了方便后续分析和展示,数据记录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
四、数据分析和解释在数据收集和记录之后,学生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1.统计学方法:通过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2.图表分析:使用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图表形式,对数据进行可视化显示,更直观地分析数据。
3.趋势分析:对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和关联。
五、结论和总结在数据分析和解释之后,学生需要得出科学结论并进行总结。
结论要与问题紧密相关,并且基于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提出,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初中生物教学科学探究方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教学科学探究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教学科学探究方法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初中生物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学探究方法作为生物教学的核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本文将从初中生物教学的角度,探讨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和实践。
二、科学探究方法的内涵科学探究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原理和逻辑思维,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手段,对生物现象进行探究和解释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提出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课堂上发现生物现象,并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假设与预测: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假设,并预测可能的结果。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或观察方案,明确实验材料、方法和步骤。
4.实施与记录:按照计划进行实验或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5.分析与论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推理,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6.交流与评估: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反思探究过程。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教授植物的生长过程时,让学生观察种子发芽、植株生长等现象,并记录下来。
2.实验法: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设计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生物知识。
例如,通过“绿叶变黄”实验,让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
3.调查法:调查是了解生物现象和问题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例如,调查校园内的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
4.比较法:比较是认识生物特征的有效方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生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例如,比较不同种类的植物种子结构。
5.推理法:推理是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推理法,探讨生物现象背后的原因。
2023年初中复习指导生物学专题1科学探究

返回目录
9.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人们向大气中排放的二 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逐年增多。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可在局部地区富集并 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随着雨水降落下来,这就是“酸 雨”(pH<5.6)。酸雨的酸性程度可用pH来表示,一般说来,pH越小,其酸 度就越大。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没有影响?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以小麦 种子为材料,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参与进来,和小组的同学 一起探究。
专题一 科学探究
返回目录
基础训练
7.科学家为检验新研制的新冠肺炎疫苗效能进行了下面的动物实验,请补充完整实验步 骤,并回答问题。
(3)回答问题:
①上述实验中,选择40只小白鼠分成两组,而不是选择2只小白鼠分成两组的原因
是 避免偶然性
,为了测定该疫苗的最有效浓度,对实验的改进可采用增
加 实验组 (选填“实验组”或“对照组”)的方法,再观察接种不同浓度疫苗小
专题一
概念构建
3
基础训练
4
能力训练
2023年初中复习指导-生物学
专题一 科学探究
学习要求
内容
知识点
科学探究的含义 科学探究及其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返回目录
目标要求
了解 理解、应用
2023年初中复习指导-生物学
专题一 科学探究
概念构建
提出问题:
返回目录 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科学研究或学习中提出有关问题
白鼠的患病情况。
②下列关于新冠肺炎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
A.疫苗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B.从免疫学上分析,疫苗应属于抗体
C.疫苗引起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D.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中考生物考点解读 科学探究

物
科
第22讲
学 探
究
0 1 / 知识梳理 整合提升 0 2 / 真题目测 明确方向 0 3 / 知识点对点
PART 01
知识梳理 整合提升
知识点导学 知识点1 科学探究的方法
回首页
1.观察法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
可以直接用
肉眼
,也可以借助放大镜、
显微镜
、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
肾小
管 的重吸收作用。
考查点
回首页
3.(2018·江西)抗生素在现代畜牧业中被广泛应用 ,不可避免地造成牛奶中抗生素残留。若长期饮用 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会影响人体健康。为了寻找合 适的奶源制作酸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 将编号甲、乙、丙的三张灭菌滤纸圆片,分别浸润 下表各检测样品后,放置在涂布了细菌的培养基上 ,在37℃环境下培养24小时,结果如图:
A.讨论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典题3为探究牵牛花颜色改变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需将牵牛花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恒温箱内进行处理,
此研究方法是( D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测量法 D.实验法
知识点1 科学探究的方法
回首页
典题4实验是研究生物学的一项重要方法。下列四 项实验,科研工作者运用模拟实验方法进行模拟探
知识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原则
回首页
实验步骤如下: A.将纸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分别标上甲和乙,其中甲部分 的土壤为干燥的,乙部分的土壤应为潮湿的。 B.把3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然后用不透光纸将整个纸盒 盖住。
C.将两装置置于 相同 且适宜鼠妇生活的环境中。
D.过1小时后清点甲、乙两处鼠妇个数,并记录。 E.重复此实验5次。
初中生物 科学探究专题

专题生物科学与探究知识点一: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一、探究的基本过程1.科学探究六大环节(1)提出问题:在观察、调查、阅读中发现问题,尝试提出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问题。
(2)作出假设: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等,经过思考做出尝试性的假设。
(3)制定计划:选择取得证据的途径和方法,决定收集证据的范围和要求,制定相应计划。
(4)实施计划:使用有关设备和材料进行调查、观察实验;安全地操作,观察和记录结果。
(5)得出结论:分析并处理观察、测量等所得的实验结果,与猜想和假设进行比较,作出解释;收集更多的证据和材料,必要时提出改进措施。
(6)表达交流:书写探究报告,并以适当的形式进行交流。
2.探究实验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做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
3.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时,首先检查实验过程是否准确无误,如果实验过程完好,则说明做出的假设有误,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做出假设,重新实验。
4对照实验(1)变量:科学探究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
实验过程中通常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探究。
实验应保持实验变量单一的原则,即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2)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全部相同。
例2(河南宜阳)“这滴水中的动物可能是草履虫”,这句话属于()A.假设B.问题C.结论D.幻想解析:假设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经过分析、归纳,对事物提出的各种尝试性解释。
而题干中的话就是观察水滴中的动物后经过分析得出的解释答案:A例2(河南宜阳)“这滴水中的动物可能是草履虫”,这句话属于()A.假设B.问题C.结论D.幻想解析:假设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经过分析、归纳,对事物提出的各种尝试性解释。
而题干中的话就是观察水滴中的动物后经过分析得出的解释答案:A例3 (2015 新疆)下列有关对照实验的做法,正确的是()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不相同B.所有的条件都不相同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D.所有的条件都相同解析: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全部相同。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专题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专题摘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是生物教学的目标,具体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全程探究的步骤,循序渐进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科学探究方法,还有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关键词:科学探究基本技能科学探究方法自信心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因此,在实施素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科学探究。
一、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步骤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科学探究的步骤简化为:1、发现问题;2、作出假设(或猜想);3、设计方案、收集资料、进行验证;4、获取结论。
通过具体的例子,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不会感到抽象、空洞。
同时,也为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理解,提供了完整的感性材料,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能力水平。
二、循序渐进,有意识、有重点地教会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各项基本技能。
作为一名初中生,无论生活经验、知识贮备还是能力水平都不是很高。
因此,要使学生在理解了科学探究的步骤后就设计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就象叫刚处于认字水平的学生写一篇作文没两样。
原因何在,无非就是学生对科学探究各步骤中所需的各项基本技能还不掌握。
例如,我在讲完光对鼠的影响这个探究活动后,布置:观察兔和猫的双眼,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吗?要求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设计方案来解决所提的问题。
结果发现很多学生都无法完成。
这事引起了我极大的反思,是我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存在问题,还是学生知识迁移及能力迁移不够?后来我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无法完成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章《观察和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章《观察和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知识点一、观察法: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对于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2、科学的观察有两种方式。
一是直接用肉眼观察;二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间接观察。
有时还需要进行测量。
二、调查法: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2)当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时,可以进行抽样调查。
(3)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不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调查也有两种方式,一是为了最接近真实情况,对调查对象进行全面调查(普查) ;二是在调查范围大、调查对象多,难以进行全面调查时,对调查对象进行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时,要注意选取样本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2、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有三种方法:(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细菌、蘑菇、金针菇、灵芝等属于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
(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3、区分观察法和调查法:要认知生物的形态结构、行为等主要采用观察法,要认知生物的种类和生存环境等采用调查法。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游戏风靡。
为了解某校学生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通常采用的方法应是调查法。
三、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六大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1)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要探究的“这个条件” 就是变量。
(2)对照实验一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科学探究

【拓展迁移】(1)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人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丝的插入顺序为。
(2)金属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也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请写出铁、铝、铜三种金属材料被人类利用的先后顺序。
例3、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假设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乙组同学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
不合理的猜想是。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 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
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
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紧扣提出的猜想,设计方要简单易行、安全环保。
结论一定是对猜想的判定,反思评价一般是对实验方案、实验结论、等方面的反思,是探究题中最难的地方小结: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环节科学探究时的解题思路和注意问题作业中考说明说49、50、51题。
生物实验中的科学探究

生物实验中的科学探究在生物实验中,科学探究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探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物现象,并且推动科学知识的发展。
本文将从科学探究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实验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科学探究的定义科学探究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等科学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
它强调理性思考、严谨的实验设计和准确的数据分析,以推动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科学探究的目的是揭示客观规律,提高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二、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科学探究在生物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科学探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物现象和规律。
通过设计实验和收集数据,科学家们可以推断出生物过程的机制和原理,进而深入探究生物学的各个领域。
其次,科学探究有助于验证和修正科学理论。
通过不断地实验和观察,科学家们可以检验已有的理论是否准确,并对错误的理论进行修正。
最后,科学探究还可以激发科学兴趣和培养科学思维。
通过参与科学实验,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科学探究的实验设计科学探究的实验设计需要遵循科学方法和严谨的逻辑思维。
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假设。
明确实验的目的可以帮助科学家们集中精力,而假设则是对实验结果的预期。
其次,要设计适当的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应该明确、可重复,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
同时,要注意控制变量,即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这样,当实验结果出现变化时,可以较为确定地将其归因于所研究的变量。
然后,要收集和记录数据。
数据的收集和记录应该准确可靠,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
最后,要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数据分析可以通过统计方法和图表展示等方式来进行。
科学家们需要根据实验结果来解释现象,并验证他们的假设是否成立。
总结起来,科学探究在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生物现象和规律,验证和修正科学理论,并培养科学思维和兴趣。
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我们应该遵循科学方法,进行严谨的实验设计和准确的数据分析,以推动科学知识的发展。
初中生物教案:《探索生命奥秘,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初中生物教案:《探索生命奥秘,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一、引言生命是一个充满奥秘的领域,初中生物课程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引导他们深入了解生命的奇妙之处。
本教案将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
二、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促进学生对自然界和人体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生物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不同类群的特征和代表性物种介绍2. 细胞——组成万物的基本单位•细胞结构与功能•全球活动最小单元——微生物介绍•细胞分裂与遗传基因传递3. 生命起源与进化•生命起源理论及其证据•进化论与自然选择机制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环保意识的培养和行动5. 人体生命活动与健康•人体器官及其功能介绍•饮食与营养•常见疾病预防与健康生活方式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和观察,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索得到答案。
2.案例分析:引入真实案例或情境,让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项目,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参与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科学方法编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等。
3.考试方式:可采取笔试、口试以及展示海报等形式进行。
六、教学资源•教材: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
•多媒体资料:使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料来辅助讲解和学生理解。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进行相关实验。
七、教学扩展与拓展1.科普活动:组织参观科技馆、植物园等地,增加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实际感受。
2.学术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生物知识竞赛,提高其科学素养和竞争力。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希望能够在初中生物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扩大他们对生命奥秘的认知,并促进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本题通过对照实验考查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条件。 (1)步骤三和四的惟一区别是B瓶直接放置,C瓶煮沸后放置,煮沸能够杀灭猪 肉汁中的微生物,因此二者对照的变量是是否有活的微生物。(2)A、B两瓶的 惟一区别是放置环境的温度,根据观察结果,可以推测出低温环境下,微生 物繁殖速度较慢。(3)本实验共有两组对照,根据结果分析,低温保存或者将 食品加热后保存都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室温是25 ℃。
步骤五:几天后,用放大镜对三只锥形瓶内的猪肉汁进行观
察,结果记录在下表;”表示,微生物较多用
“++”表示,微生物很多用“+++”表示)。
锥形瓶 A B
C
观察结果 +
+++ -
(1)比较步骤三、四,你认为实验中的变量是
___________(填字母)。
【典例3】(·金华学业考)为了探究食品上滋生微生物的 某些条件,将新鲜猪肉和水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冷却,取澄清 的猪肉汁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等量的猪肉汁分别加入标有A、B、C的三只锥形瓶
中,静置1小时,然后用脱脂棉花塞住瓶口。 步骤二:把A锥形瓶放入电冰箱的冷藏室内,冷藏室的温度为
6 ℃。 步骤三:把B锥形瓶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是25 ℃。 步骤四:把C锥形瓶加热煮沸后,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
________种___子__的__萌___发__需__要___适__宜__的___温__度________________。
C (3)设计实验: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三
种实验方案,请判断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 A.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C.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 件下
三 巧妙地提出问题,适当地做出假设,正确地得出结论 例题1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做出假设: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结论: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例题2(1)提出问题:水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吗?
(2)做出假设: 水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 (3)结论: 水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
【典例1】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 施计划、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几个环节。请回答科学探究上述环节 的有关问题。
A (1)提出问题: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以下
据此情景提出的几个问题,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 ) A.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 B.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对它产生刺激了吗?
(2)作出假设: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气候转暖后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合播种。由 此可以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出的假设是
(4)实施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量筒先量取2毫升唾
液倒入试管中,马上再用同一个量筒量取2毫升清水倒入另一支试管中,以形成对照。
这种操作方式不够严谨,请加以改正:__量___取___清___水___要___另_。取一个量筒
(5)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
(5)考查得出结论的能力。在此实验中通过分析表格可以看出,试管 离灯的距离越近,光照越强,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就越强,产生的 氧气就越多,产生的气泡就越多。 答案:(1)A (2)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3)C (4)量取清水要另取一个量筒(或者把量筒洗净后再量取清水) (5)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专题六 科学探究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图示专题】
【归纳整合】 一、变量控制
1.变量惟一原则 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观察该变量对实验 结果的影响。 2.变量为名词
不能 如温度、光照、水分等,
表述为温度的高低、光照的有无、
水分的多少等。
二、设置对照
1.通过设置对照实验,可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减少实验误差。
【典例2】(2017·岳阳学业考)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所做的“绿叶 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在摘取叶片之前,应将盆栽天竺葵做怎样的处理: 第一步:__把__盆__栽__天_竺__葵__放__到_黑__暗__处__一_昼__夜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用_黑__纸_片_把__叶_片_的__一_部__分_从_上__下_两_面__遮_盖__起_来_,__然_后_移__到_阳__光_下_照__射__; 其中第一步的用意是__将_叶__片_中__原_有__的_有__机_物__(_淀_粉_)_消__耗_并__运_走______。 (2)此实验设计的对照是__叶__片_的_遮__光_部_分__与_未__遮_光_部__分___________。 (3)此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是_____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微生物的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或低温不适宜微 生物的繁殖) (3)低温保存(或将食物加热后密封保存)
2.减少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实验时选取生物的数量要尽可能的 多;选取生物的大小、形态、年龄等尽可能一致。 3.实验结果或现象是人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东西,如实验数据、 颜色等,而实验结论则是通过实验现象或结果推导得出的一个普遍 事实或规律。若结论与假设不一致,应重新假设,重新设计探究方 案,再次探究。
A.温度
B.水分
C.是否有活的微生物
(2)通过A、B两只瓶的实验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实验,请你写出一条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
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究实验中题干是“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故 针对此题干应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
(2)考查作出假设的能力。气候转暖和天寒地冻都与温度有关,所以
探究的问题应该是温度与种子萌发的关系,故作出的假设应该是种子的 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3)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A、B项中乙组都没有说明是否是在 无菌条件下进行的,而且A项中也没有说明是否是将甲组进行灭菌 后放在无菌条件下,只有C项表述更全面,更能说明问题。 (4)考查探究实验中对单一变量的理解。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最主要 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注意操作方式的严谨性,此操作过程中,在取清 水的时候一定要用另外一支试管,否则会导致变量不惟一,所以在 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白炽灯不同距离处,
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收集到了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0
25
10
5
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光__照___越___强___,___光___合___作__。用越强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实验设计。
(1)考查提出问题的设计。A选项中,鼠妇爬走的原因很多,在此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