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教科版)】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6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6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

第6课时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目标】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小的生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发展研究微小的生物的兴趣。

3.认识到观察工具的进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教学重难点】1.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2.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显微镜、观察用的草履虫(或其他微小生物)的培养液、烧杯、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纤维、吸水纸、镊子、学习单。

教师演示器材:常见水中微小的生物卡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然后出示教科书中的自然水域——池塘图片,提问:“池塘里有我们看得见的水、淤泥、石头等,还有许多微小的生物,你见过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用显微镜探究水中微小生物的兴趣。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不仅看到了细胞,还发现了很多微小的生物。

在水中,就有不少微小的生物,它们是什么样的呢?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素材。

一种方法是到池塘、溪沟、鱼缸的水中直接采集,这些场所生活着大量微小的生物;一种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培养水中微小的生物。

1.制作装片。

(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

(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3)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

(4)轻轻盖上盖玻片。

(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2.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1)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

(2)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

(3)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

(4)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

水中微小的生物装片制作完成后,学生就可以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了,要养成边观察边记录的好习惯,并对照资料识别常见的微小生物名称,了解这些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我们观察到了几种微小的生物,它们是什么样的?2.我们根据什么辨认出它们是生物的?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荷兰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人。

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

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

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

教学难点:
观察和鉴定不同种类的水中微生物。

教学内容:
1. 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2. 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

教学过程:
1. 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1)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普及,介绍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中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加深对水中微生物的认识。

2. 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

1)教师讲解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

2)教师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将取到的水样制作成标本,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

3)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观察结果,鉴别不同种类的水中微生物。

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答或实验结果的分析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汇总课堂内容,加深对水中微生物的认识。

教学后记:
水中微生物这个课题比较新颖和有趣,学生们非常感兴趣。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课前准备,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了解微小生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对微小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他们对微小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观察和探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水中微小生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了解微小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微小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水中微小生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了解微小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难点: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水中微小生物,了解其特点和生活环境。

2.记录法:学生将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特点和生活环境进行记录,提高观察能力。

3.分析法:学生通过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水样、微小生物标本等。

2.学具:记录本、彩笔、放大镜等。

3.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水中微小生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演示如何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

然后,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微小生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使用显微镜和放大镜对比观察微小生物的特点。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是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课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以及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步骤,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水中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学会观察和记录水中微小生物的行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难点:观察和记录水中微小生物的行为。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水中微小生物的行为,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特点。

2.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水中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水样、显微镜观察卡片等。

2.教学资源:水中微小生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水中微小生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水中微小生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水中微小生物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观察,观察水中微小生物的行为,并记录在显微镜观察卡片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水中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提出探究内容并揭题]
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探索
活动一:培养水中微小的生物
1.想一想:为了观察效果,我们应该选择的水样是怎样的?
提示:尽量选择池塘、溪沟中的水取样。
2.培养方法:在烧杯底部铺上干草,然后倒入池塘或鱼缸里的水,静置一个星期左右。
[建议老师提前5天左右制备,课堂上直接讲解后展示。如果学生有深入探索的兴趣,可以补充提问“干草、池塘的水作用分别是什么”。]
难点:掌握采集水样、培养水中的微小的生物的方法,知道微生物也具有生物的特征。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聚焦
1.导入:[创设情境]在野外探险的科科觉得口渴了,他可以直接喝池塘里的水么?为什么?
提示:池塘中的水不建议直接引用,含有大量微小的生物。
2.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不仅看到了细胞,还发现了很多微小的生物。在水中,就有不少微小的生物,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3.注意:为避免水中活着的微小的生物游来游去不便于观察,可取少量纤维(如脱脂药棉、干净毛笔上的毛等),交织成王庄放在载玻片上
活动三: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1.肉眼观察:观察水中是否有微小的物体,思考这些微小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2.显微镜观察:把我们观察到的微小的生物画下来 , 并对照资料看看我们观察到的是哪些生物 , 查查它们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教科版(2017年)科学六年级上册
《观察水中的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
课题
1.6 观察水中的微小的生物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的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是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存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物学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观察和实验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但观察水中微小生物可能还是第一次。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教会他们观察和描述微小生物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存环境,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存环境,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

2.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并描述其特征。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相关知识。

2.学生准备:带好显微镜,准备好观察的水样和微小生物样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水中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存环境,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水中微小生物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提供的微小生物样本。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自己看到的微小生物特征。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的第6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了解微小生物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水中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水中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他们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去发现和探究水中微小生物的特点和习性。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显微镜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特点和习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水中微小生物产生兴趣,增强对生物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特点和习性。

2.难点:学生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水中微小生物的图片和实物,了解其特点和习性。

2.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中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

3.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slides、实验材料等。

2.课件: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水中微小生物的图片和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水中微小生物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中都有哪些微小的生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习性?”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新版)4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新版)4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新版)4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第一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探究活动,如观察水中的微生物、进行水质检测等,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科学探究有较高的兴趣。

但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可能对一些细微的结构和现象难以观察和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微生物的认识相对较少,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加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掌握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掌握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2.难点:对水中微小生物的细致观察和理解,以及对实验操作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教学: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显微镜、实验器材、显微镜 slides of water microorganisms、教学课件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水中微小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微小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水中微小生物的显微镜图像,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微小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经通过显微镜的学习观察到各种细胞、微小的生物,但是还没有亲眼观察微生物的生活习性,本节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观察微小生物的生物标本观察活的微生物,对于了解生命的意义是重要的。前几节课学生已经学习过玻片标本的制作,因此本节课的微小生物标本的制作易于学生操作。通过观察记录的方式,学生将不断地在观察学习中完善对微生物的认识。
课题名称
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学科
教科版小学科学
授课班级
六年级
授课时数
1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6课。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了形态各异的生物细胞,对微小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旨在认识更多的微小生物。
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聚焦,在明确“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看到了细胞、还发现了许多微小生物”之后,提出了“在水中,就有许多微小的生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充分调动学生的前认知。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水中确实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虽然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但是具有跟生物一样的基本特性。
板书设计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微生物
草履虫:像鞋子 会运动
线虫:细长会运动
实验探究、讲授、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利用什么工具观察了周边的微小生物呢?
预设:显微镜。
2.除了前几节课观察过的,其实在我们身边有鱼和水草的池塘里,也有许多微小的生物。它们又是什么样的呢?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板书课题)。
二、探索
1.老师准备了一些池塘水,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一滴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2.在用显微镜观察前,我们需要学习一下微小生物装片的制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特点,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了解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显微镜也有初步的认识。

但水中微小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特点,以及生态作用,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去观察、了解和总结。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了解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了解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2.难点: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践去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显微镜、水样、微小生物样本、教学PPT等。

2.学具:显微镜、水样、微小生物样本、观察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水中微小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微小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初步了解显微镜的使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使用显微镜观察提供的微小生物样本,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互相交流,加深对微小生物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微小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这些生物。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微小生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小学科学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水中存在的微小生物;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实验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显微镜、玻片、移液管、草屑、水样、PPT、视频素材。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将PPT中的水(微小生物)图片展示给学生;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有哪些你们熟悉的生物?"步骤二:观察微小生物(10分钟)1. 老师准备好显微镜和玻片;2.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派出一两名代表;3. 每个代表用移液管将水样滴在玻片上;4. 代表们用显微镜观察滴在玻片上的水样。

步骤三:学生交流和总结(10分钟)1. 代表们观察到了什么微小生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2. 鼓励学生描述他们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形状、动作等特征。

步骤四:观看相关视频(10分钟)1. 老师播放与水中微小生物相关的视频素材;2. 学生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种类。

步骤五:小组合作整理发现(15分钟)1. 学生继续组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2. 各小组代表集中讨论,整理并记录他们观察到的水中微小生物的种类和特点;3. 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辅助,鼓励学生合作,共同完善记录。

步骤六: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小组代表将自己整理的发现进行展示;2. 老师鼓励其他小组分享补充或独特的观察结果;3.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提问和探究。

步骤七:知识梳理与扩展(1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观察到的水中微小生物的种类和特点;2. 老师解释一些较复杂的生物名词和概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3. 老师与学生讨论微小生物的生活环境和影响,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

步骤八: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给每个小组发放透明的容器和净水;2. 学生利用移液管,将外界水源中的水样滴入容器中;3. 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容器中的水样。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教案)科学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教案)科学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教案)科学一. 教材分析《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是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课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了解水中的微小生物,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观察工具,如显微镜、放大镜等,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对一些常见的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水中的微小生物,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显微镜等观察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中的微小生物,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水中的微小生物,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2.难点:熟练使用显微镜等观察工具,观察和了解水中的微小生物。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等观察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显微镜、放大镜、水样、载玻片、盖玻片、试剂等。

2.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水中的微小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知道水中有哪些微小的生物吗?它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水中采集的微小生物,并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介绍微小生物的名称、特点和生活习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等观察工具,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内容是《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以及了解了生物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生物的基本特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水中微小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来深入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并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生活环境。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并探索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生活环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充足的水样本,以及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实验操作的基本工具,如放大镜、试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并探索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你们知道生物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吗?生物是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充足的水样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水中微小的生物。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是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第6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微生物的知识,对于显微镜的使用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水中微小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特点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微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特点,掌握观察水中微小生物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微生物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微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特点,掌握观察水中微小生物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水中微小生物,了解其生活环境和特点。

2.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和心得,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显微镜、显微镜片、水样、记录纸等。

2.教学环境:实验室或科学教室,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水中微小生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使用显微镜观察水样中的微小生物,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观察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是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第6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了解微小生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微小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观察水中微小生物的实验中,学生需要学会使用显微镜,并能够准确观察和描述微小生物的特点。

此外,学生还需要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能够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2.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微小生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2.演示法:展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示范观察微小生物的实验操作。

3.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微小生物的特点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显微镜及其配件: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显微镜可用。

2.水样:准备不同种类的水样,包含微小生物。

3.实验记录表:准备实验记录表,方便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4.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微小生物的图片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水中微小生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关注水中微小生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微小生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微小生物的种类、生活习性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展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为学生实验操作做准备。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1.6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的生物。

2.知道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

科学探究目标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小的生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对照资料识别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名称。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研究微小的生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观察工具的进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通过观察到的特点来判断微生物是否有生命。

难点:发现微生物的生命特征,建立“微生物是生物”的科学概念。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显微镜、观察用的草履虫的培养液、烧杯、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托盘、吸水纸、脱脂棉球。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入:(教学提示:出示学生春天踏春游玩的图片。

)状状同学在踏春游玩途中,感觉非常口渴但忘记带水了,此时,他看到旁边小溪里的水清澈见底,于是想蹲下去喝个痛快!你们赞同他的做法吗?说说你们的理由。

(预设:同意,没有带水,而且看上去很干净;不同意,溪水里面有灰尘、小动物、细菌等。

)2.追问:有的同学说溪水很干净,看着什么都没有;同时也有同学说溪水里有灰尘、小动物和细菌。

到底谁的说法正确?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

大家知道应该怎么做吗?(预设:取一些溪水,制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下来。

)3.揭题:大家说得非常对,而且叙述的过程非常完整!第一步制作玻片标本,第二步观察,第三步记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水中究竟有什么秘密。

(板书: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设计意图】在生活中或电视剧中,学生会看到人们直接喝野外的水解渴。

有的学生可能不会认为这样存在什么问题,而关注社会新闻的学生可能会通过电视新闻了解到野外水源不干净。

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实验记录单+视频)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实验记录单+视频)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互动。
2. 讲授新课(10分钟)
教学内容:介绍水中微小生物的种类、特点及其生存环境。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特点。
3. 实验环节(10分钟)
实验目的:观察水中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
实验步骤:
-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显微镜和实验材料。
-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
- 所有水中微小生物都可以用肉眼看到。(答案:错误)
3. 选择题:
- 下列哪个不是水中微小生物的特点?(A. 需要阳光 B. 体积微小 C. 繁殖速度快 D. 肉眼可见)(答案:D)
- 下列哪个不是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的步骤?(A. 取镜安放 B. 对光 C. 放片 D. 调节细准焦螺旋)(答案:D)
-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生物形态结构,并进行小组讨论。
4.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互动内容:学生展示实验成果,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互动目的:巩固学生对水中微小生物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 巩固练习(5分钟)
练习题目: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练习目的: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观看更多的关于水中微小生物的视频和纪录片,增加对水中生物的认识。
- 学生可以阅读相关的科学书籍,深入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内容逻辑关系
① 引入情境:通过播放水中微小生物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② 讲授新课:介绍水中微小生物的种类、特点及其生存环境,让学生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

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水中微小生物充满了好奇。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体验,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显微镜的使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在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微小生物的种类和特征理解起来有些吃力。于是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图鉴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一点在后续的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得到了明显改善,学生们能够准确地描述出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特征。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微小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中微小生物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微小生物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微小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在观察草履虫时,学生可能会忽略其口沟的位置和功能,需要教师通过模型或动画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草履虫的摄食机制。
为了确保学生理解透彻,教师应采取以下策略:
-利用实物演示和操作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提供详细的观察指南和图鉴,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和描述微小生物的特征。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科学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科学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科学一. 教材分析《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是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水中微小生物,了解微小生物的特点和生存环境,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探究兴趣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微小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观察和探究微小生物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特点和生存环境。

2.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探究兴趣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中微小生物的特点和生存环境。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微小生物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水中微小生物,了解其特点和生存环境。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操作显微镜等工具,提高观察和探究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2.准备水中微小生物的样本。

3.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水中微小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水中微小生物的样本,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其特点和生存环境。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微小生物的特点和生存环境。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水中的微小生物?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微小生物的特点和生存环境。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观察其他水域的微小生物,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水中微小生物生存环境:……在完成《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这一课时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种类、特点和生存环境。

教材通过详细的实验步骤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水中微小生物的世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水中微小生物因其体积小、难以肉眼观察,对学生来说仍具有一定的神秘感和难以理解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实验和观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水中微小生物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种类、特点和生存环境。

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中微小生物的种类、特点和生存环境。

2.难点: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并对其进行分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水中微小生物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

2.讨论法: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心得。

3.讲授法:教师对水中微小生物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显微镜、水样、放大镜、采集工具、观察容器等。

2.教学课件:关于水中微小生物的图片、视频等。

3.教学参考书:提供相关知识点的参考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水中微小生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水中微小生物的种类、特点和生存环境,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并对其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分享心得。

教师点评并进行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7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通过观察水中的微小的生物,了解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它们具有生物的特征——能运动;通过视频了解微小生物能进食,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7.提示:在学生进行 的观察过程中出现观察不到的情况,从不同处多次取水观察。
8.填写自己的观察记录单。
4、研讨
(一)汇报
1.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二)根据资料进行辨认
1.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查阅不知名的微小生物的名称。
查阅书籍、上网搜索:水中常见微小的生物
2.学生自己观察自己画好的微小生物的样子,观察清楚结构。
教学重点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的生物。
教学难点
能够借助显微镜追踪观察水中活的微小生物,并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1、回顾
师:前两节课我们借助显微镜观察了形态各异的生物细胞。
显微镜下看到的只有这些么?
2、聚焦
(一)出示池塘图片
师:仔细观察池塘中有什么?除了你们说的这些还会有其他什么吗?
4.盖上盖玻片。
5.用吸水纸吸走多余水分,起到限制微小生物活动的作用。
(三)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
1.5×10倍进行观察,没有发现微小生物。
2.换一滴水制作装片,5×10倍再观察。
3.10×10倍再观察。
4.16×10倍放大后观察,提醒学生做好记录。
5.移动位置再找一找,边观察边记录。
6.教师分享多次制作过程中发现的其他微小生物,提醒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3、探索
(一)采集水样
1.从池塘或鱼缸取水。
2.还可以提前一个星期用干草加池塘或鱼缸水,一星期后水面会出现霉点,实验取水时从水面处取水。
(二)制作装片
1.用纱布擦净载玻片、盖玻片
2.用滴管吸取一滴烧杯中的水样,水量尽量少些,滴在载玻片上;
3.为了避免水中活着的微小的生物跑来跑去不便于观察,用手捏几根脱脂棉纤维,散开交叉放置在载玻片水滴上,一定不要太多。
3.教师提供水中常见微小的生物图片及名称:钟形虫、水蚤、草履虫、线虫、衣藻等。
学生对照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辨认。
4.教师提示:好像还有的没辨认出来,在我们的观察过程中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微生物种类很多,至少有十万种以上,有些时候观察的还不清楚,所以很难辨认,那就需要我们更深入的学习。
(三)讨论:这些微小生物的共同特征:会运动、个体微小、需要一定的生察范围。
2.介绍微生物。
3.课后任务。
(1) 在细菌、真菌、病毒中,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调查。
思考:它们的家族还有哪些成员,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能找到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收集文字、视频资料,整理并绘制成手抄报、思维导图等。
2.通过阅读资料,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了微生物。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水中活着的微小的生物,能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能对照资料识别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名称。
科学态度
通过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发展学生研究微小生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环境与社会
通过观察,认识到观察工具的进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