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四节:狄更斯
04第七章 第四节 狄更斯
2、1842年-1858年 1842年 1858年
1842年访问美国 美国札记》 1842年访问美国 《美国札记》 马丁·朱述尔维特 朱述尔维特》 《马丁 朱述尔维特》 董贝父子》 《董贝父子》 大卫·科波菲尔 科波菲尔》 《大卫 科波菲尔》 荒凉山庄》 《荒凉山庄》 艰难时世》 《艰难时世》 小杜丽》 《小杜丽》
(五)语言丰富,词汇量不少于两万, 语言丰富,词汇量不少于两万, 人物形象各有其个性化的语言。 人物形象各有其个性化的语言。 对“伦敦雾”的描写成为英国文学史上 伦敦雾” 的经典描写。 的经典描写。 幽默中包含讽刺和滑稽。 幽默中包含讽刺和滑稽。
(六)运用拟人、借喻、象征手法。 运用拟人、借喻、象征手法。 浓雾象征 垃圾象征 泰晤士河象征 监狱象征 法院象征
人物: 人物:
医生梅尼特(人道主义典型、 医生梅尼特(人道主义典型、仁爱和宽 恕的化身) 恕的化身) 医生的女儿露茜 厄弗里蒙地候爵(反动贵族的典型) 厄弗里蒙地候爵(反动贵族的典型) 侯爵侄子代尔那 革命群众代表) 得伐石太太 (革命群众代表) 自我牺牲的精神) 卡尔登 (自我牺牲的精神)
(二)《双城记》从以下几方面表达出 双城记》 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泰晤士河
塔桥
白金汉宫
巨石阵(英国西南部 巨石阵 英国西南部) 英国西南部
7-4 狄更斯
狄更斯使用过的文具
狄更斯故居(伦敦)
《匹克威克外传》(成名作)
《匹克威克外传》以幽默 讽刺的手法,描绘出一幅 幅英国社会的风俗画,揭
露出种种不合理的、荒诞
可笑的现象。
小说出版后在当时英国形
成一股“匹克威克热”。
《奥列佛· 退斯特》(早期最重要的作品)
《奥列佛· 退斯特》(又译《雾都孤儿》或《贼史》,1837—1838)
狄 更 斯 童 年 生 活 的 地 方
狄更斯的生平
记者生涯:与乔治〃霍格思家
三个女儿结下不解之缘
中年婚姻破裂:爱上年轻女演 员爱伦•特南,与妻子凯瑟 琳〃霍格思分居
生命最后10年:四处奔波朗读 他的作品
1870年因病去世
凯瑟琳 · 霍格思 Catherine Hogarth
狄更斯的创作
自食其力的新生之路。他的弃恶从善象征着贵族阶级的后
继无人。狄更斯心目中理想的统治者。
《双城记》之人物形象
德伐石太太:不同凡响的下层社会妇女形象,小说中最有悲
剧意味的人。她的悲剧性不在于她极其悲惨的家史,而在于
她最终失去了读者的同情。她原是个苦大仇深的人物,革命 后变成一个嗜血成性的复仇狂,最后死在自己走火的枪口之
《大卫· 科波菲尔》(故事情节)
与此同时,辟果提多方奔波,终于找到了被斯提福兹抛弃后 沦落在伦敦的爱弥丽,决定将她带到澳大利亚,重新生活。 启程前夕,海上风狂雨骤,一艘来自西班牙的客轮在雅茅斯 遇险沉没,桅杆上攀着一个濒死的旅客。海穆不顾自身危险, 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没。当人们捞起他的尸体时,船上 那名旅客的尸体也漂到岸边,原来是诱拐爱弥丽的斯提福兹! 爱弥丽怀念海穆,去澳大利亚后在劳动中寻找安宁,终身不 嫁。 大卫成了作家。朵拉却患了重病,在辟果提去澳前夕离开人 世。大卫满怀悲痛,出国旅行,其间,安妮斯始终与他保持 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发觉安妮斯始终爱着他。他 俩终于结成良缘,与姨婆贝西和女仆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第四节狄更斯
《匹克威克外传》(1古玩店》(1841)
(二)中期(1842-1848)创作逐步走向成熟。 1842,狄更斯访美 《马丁· 朱什尔维特》(1844) 1844年后,狄更斯侨居瑞士、法国和意大利 等地。 《董贝父子》 (1848) 这一时期,狄更斯加强了对资本主义的 批判。批判对象已不是个别坏人,而是掌握 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受到上流社会尊重的人 物。但是,狄更斯重视温情感化,认为温情 感化可以改造资产者。
(3)、社会财富的高度集中和贫富分化加剧
2、意图:他是要劝告英国的统治者,以法 国大革命为鉴,在政治经济上放松一点压 迫和剥削,不要把人民逼上暴力革命的道 路。而且要统治阶级在这次大火燃烧起来 之前加以扑灭。狄更斯的意图在于“补 天”,在于更好地维护资本主义的生存, 不是“拆台”,而是“补台”。这就是他 的创作意图。
与卡尔登相对立的人物是得伐石太太,这是 被作者当作批判的反面形象来刻画的。她 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又是一个可怕的复 仇者。 3、闪光的理想人物——梅尼特 人道主义的典型。他的悲剧说明:贵族阶 级的残暴统治是毁灭人性的,革命的暴力 手段同样也是毁灭人性的,只有一切阶级 的人彼此相爱、和睦相处,才能使人性发 射光芒。
—Opening line of A Tale of Two Cities
那是最昌明的时世,那是最衰微的时世; 那是睿智开化的岁月,那是混沌蒙昧的岁 月;那是信仰笃诚的年代,那是疑云重重 的年代;那是阳光灿烂的季节,那是长夜 晦暗的季节;那是欣欣向荣的春天,那是 死气沉沉的冬天;… …
“It is a far, far better thing that I do, than I have ever done; it is a far, far better rest that I go to, than I have ever known.”
第七章狄更斯
Murdering the Innocents
Thomas Gradgrind, sir. A man of realities. A man of fact and calculations. A man who proceeds upon the principle that two and two are four, and nothing over, and who is not to be talked into allowing for anything over. Thomas Gradgrind, sir -- peremptorily Thomas -- Thomas Gradgrind. With a rule and a pair of scales, and the multiplication table always in his pocket, sir, ready to weigh and measure any parcel of human nature, and tell you exactly what it comes to. It is a mere question of figures, a case simple arithmetic. You might hope to get some other nonsensical belief into the head of George Gradgrind, or Augustus Gradgrind or John Gradgrind, or Joseph Gradgrind (all suppositions, no existent persons), but into the head of Thomas Gradgrind -- no sir!
08-7-4狄更斯
第四节:狄更斯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最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作对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英国社会做了广泛而深刻的揭露,代表了当时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在欧洲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马克思曾称赞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夏洛蒂•勃朗特等人为“现代英国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
(一)狄更斯的生平概况1.出身下层:狄更斯生于英国南部朴茨茅斯市外的海港波特西镇,他的父亲是海军军需处的一个小职员。
狄更斯10岁时,由于父亲调任,全家迁往伦敦,从此,狄更斯就与伦敦有了斩不断的关系。
2.童工经历,创伤性体验:狄更斯12岁时,父亲因无力还债而被捕,关入债务人监狱。
狄更斯不得不到一家生产鞋油的作坊去当童工,给黑鞋油瓶子盖封口,贴商标。
他每天在潮湿、污秽的地下室工作,环境十分恶劣。
由于他工作熟练,老板把他在沿街的玻璃橱窗里做活广告,为过往行人做表演。
附近的孩子们纷纷跑来,一边吃着果酱面包,一边把他们的鼻子紧贴在玻璃上,看狄更斯干活。
家庭破产,父亲入狱,他做童工,使他感到屈辱,认为是他不应遭受的有失体面的沉重打击,是他一生中的奇耻大辱。
狄更斯到晚年还对自己做童工耿耿于怀,偶尔对人谈起此事时,仍充满五内俱焚的痛苦。
他说:“我的整个身心所忍受的悲痛和屈辱是如此巨大,即使到了现在,我已经出了名,受到别人的爱抚,生活愉快,在睡梦中我还常常忘掉我自己有着爱妻和孩子,甚至忘掉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好像又孤苦伶仃地回到了那一段岁月里去了。
”3.英国绅士风度:狄更斯具有典型的英国绅士爱体面的性格,爱虚荣,讲面子,把所经历的苦难当作人生的奇耻大辱,终生耿耿于怀。
这一点和美国人的性格截然相反。
美国人乐观粗犷,开朗豪爽,对自己经历的苦难十分坦然,并以此自豪,没有耻辱感。
这是不同的民族特性的反应。
4.熟悉伦敦,描写伦敦:伦敦带给狄更斯痛苦,也使他的生活有了转机。
他的父亲从一个亲戚那里继承到一小笔遗产而获释,狄更斯没有再当童工,进了一所寄宿学校,后来到律师事务所当办事员,为事务所跑腿送信。
第四节、狄更斯
创作分期(一)
• • 第一时期(1833—1842):探索期 长 篇 小 说 : 《 匹克威 克 外传 》 ( 1836—1837 )、 《奥利佛· 退斯特》(一译《雾都孤儿》)、《尼古 拉斯· 尼 古 贝 》 ( 1838—1839 ) 、 《 老 古 玩 店 》 (1841)和《巴纳比· 拉奇》(1841) 创作小结: 1、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基调温和乐观,充满 道德说教。 2 、结构上采取流浪汉小说形式;运用讽刺、幽默 手法。
• • 三时期(1850—1870)高峰期 主要作品:《荒凉山庄》( 1852—1853 )《小杜丽》 ( 1855—1857 ) 《 我 们 共 同 的 朋 友 》 ( 1864—— 1865 )、《艰难时世》( 1854 )《双城记》( 1859 ) 《远大前程》(1861) 创作小结: 比较深刻而生动地描绘了英国寄生的资产阶级的 精神面貌以及英国社会风尚的日益腐化,表现出劳 资矛盾的激化,但又不能正确理解工人阶级的斗争, 作品呈现出深沉严肃的格调,并发出资产阶级人道 主义的呼吁。其题材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 深度 。
•
正当蒙克斯得意洋洋的谈到他如何和 帮布尔夫妇狼狈为奸,毁灭了能证明 奥利弗身份的唯一证据的时候,被南 希听见。南希见义勇为,同情奥利弗 的遭遇,冒生命危险,偷偷找到罗斯 小姐,向她报告了这一切。
• • •
创作分期(二)
• • 第二时期(1842—1850)过渡时期 特写集 《游美札记》 (1842 )、长篇《马丁· 朱 什尔维特》(1843—1844) 、中篇小说《圣诞之 歌》(1843)和《钟声》(1844)、《董贝父子》 (1848) 、《大卫· 科波菲尔》(1850) 创作小结: 1、加深了对社会的批判力度,仍有道德说教和人 道感化思想。 2、结构完整,流浪汉小说的痕迹逐渐消失。 3、运用辛辣的讽刺和夸张手法,更加深入地揭示 时代特色。
第七章 第四七节福楼拜 狄更斯 勃朗特姐妹 哈代
第七章第四节福楼拜(1821-1880)生平关键词:疾病—逃避医学—客观、无动于衷感情—终身未娶政治—无政府主义者(寻找最好的宗教或最好的政府是愚蠢的疯狂的行动)客观冷静的创作理念精雕细刻的文体风格创作成就⏹《包法利夫人》(1856)⏹《萨朗波》(1862)⏹《情感教育》(1869)⏹《圣安东的诱惑》(1874)⏹《三故事》(短篇小说集)(1877)《包法利夫人》的影响●“有伤风化,冒犯公共道德和宗教道德”●“污蔑法兰西”●“至于主犯福楼拜,你们必须从严惩办”(1)故事情节:•题材来源:医生德·马拉尔和妻子阿丽丝的家庭生活小说情节:查理·包法利医生: 平庸无能的丈夫爱玛:农场主之女服毒自杀郝麦:镇上的药剂师勒乐:商人兼高利贷者赖昂:法律实习生罗道尔弗:镇上的地主视频:A、爱玛的失望婚姻B、爱玛开心做情人C、外省风俗的面目(2)人物形象⏹爱玛——⏹出生于富裕的农民家庭,热情、美丽、单纯,对未来有美好的幻想。
她沉溺于繁华富贵的生活,只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个人享受,成了资产阶级腐败社会风气的俘虏,最终导致她个人的毁灭,是个悲剧性的人物。
⏹包法利(夫人)主义:平庸卑污的现实和渴望理想爱情、超越实际可能的幻想相冲突的产物。
⏹不切实际的幻想⏹想入非非的品性⏹病态狂热的情感文本阅读:⏹爱情像“一只玫瑰色羽毛的巨鸟,可望而不可即,在诗的灿烂的天空翱翔。
”⏹“爱情应当骤然来临,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仿佛九霄云外的狂飙,吹过人世,颠覆生命,席卷意志,如同席卷落叶一般,把心整个带往深远。
”“渥毕萨尔之行,在她的生活上,凿了一个洞眼,如同山上那些大裂缝,一阵狂风暴雨,只一夜功夫,就形成了这般模样。
她无可奈何,只得看开,不过她的漂亮衣着甚至于她的缎鞋,——花地板滑溜的蜡磨黄了鞋底,她都虔心虔意放入五斗柜。
她的心也像它们一样,和财富有过接触之后,添了一些磨蹭不掉的东西。
所以舞会的回忆,对爱玛是一种排遣……”⏹查理·包法利——爱玛的新婚丈夫,医术平庸的医生。
10 第七章 第四-七节福楼拜 狄更斯 勃朗特姐妹 哈代
第七章第四节福楼拜(1821-1880)生平关键词:疾病—逃避医学—客观、无动于衷感情—终身未娶政治—无政府主义者(寻找最好的宗教或最好的政府是愚蠢的疯狂的行动)客观冷静的创作理念精雕细刻的文体风格创作成就⏹《包法利夫人》(1856)⏹《萨朗波》(1862)⏹《情感教育》(1869)⏹《圣安东的诱惑》(1874)⏹《三故事》(短篇小说集)(1877)《包法利夫人》的影响●“有伤风化,冒犯公共道德和宗教道德”●“污蔑法兰西”●“至于主犯福楼拜,你们必须从严惩办”(1)故事情节:•题材来源:医生德·马拉尔和妻子阿丽丝的家庭生活小说情节:查理·包法利医生: 平庸无能的丈夫爱玛:农场主之女服毒自杀郝麦:镇上的药剂师勒乐:商人兼高利贷者赖昂:法律实习生罗道尔弗:镇上的地主视频:A、爱玛的失望婚姻B、爱玛开心做情人C、外省风俗的面目(2)人物形象⏹爱玛——⏹出生于富裕的农民家庭,热情、美丽、单纯,对未来有美好的幻想。
她沉溺于繁华富贵的生活,只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个人享受,成了资产阶级腐败社会风气的俘虏,最终导致她个人的毁灭,是个悲剧性的人物。
⏹包法利(夫人)主义:平庸卑污的现实和渴望理想爱情、超越实际可能的幻想相冲突的产物。
⏹不切实际的幻想⏹想入非非的品性⏹病态狂热的情感文本阅读:⏹爱情像“一只玫瑰色羽毛的巨鸟,可望而不可即,在诗的灿烂的天空翱翔。
”⏹“爱情应当骤然来临,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仿佛九霄云外的狂飙,吹过人世,颠覆生命,席卷意志,如同席卷落叶一般,把心整个带往深远。
”“渥毕萨尔之行,在她的生活上,凿了一个洞眼,如同山上那些大裂缝,一阵狂风暴雨,只一夜功夫,就形成了这般模样。
她无可奈何,只得看开,不过她的漂亮衣着甚至于她的缎鞋,——花地板滑溜的蜡磨黄了鞋底,她都虔心虔意放入五斗柜。
她的心也像它们一样,和财富有过接触之后,添了一些磨蹭不掉的东西。
所以舞会的回忆,对爱玛是一种排遣……”⏹查理·包法利——爱玛的新婚丈夫,医术平庸的医生。
第四节狄更斯
子女与父亲
1858年 狄更斯结婚22年后与妻子分居. 1858年,狄更斯结婚22年后与妻子分居. 22年后与妻子分居 他们共同生了10个孩子,分居后, 10个孩子 他们共同生了10个孩子,分居后,长子 随母亲同住,其余9 随母亲同住,其余9个子女与狄更斯一起 生活.他们无人管教,缺乏教养,没有 生活.他们无人管教,缺乏教养, 一个能继承他的事业. 一个能继承他的事业.他把自己童年经 历和儿女们的生活作为社会问题, 历和儿女们的生活作为社会问题,写入 小说,即青少年走入邪路,犯罪.为此, 小说,即青少年走入邪路,犯罪.为此, 他的小说有很多孤儿形象, 他的小说有很多孤儿形象,这些孤儿常 与犯罪连在一起. 与犯罪连在一起.
3,1858——1870 1858——1870
A Tale of Two Cities 《 双城记 》 远大前程》 Great Expectations 《远大前程》 我们共同的朋友》 《我们共同的朋友》 Our Mutual Friend 艾德温德鲁德之谜 德鲁德之谜》 《艾德温 德鲁德之谜》 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特点
对社会黑暗面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对社会黑暗面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乐观的 基调减弱了,善虽能战胜恶, 基调减弱了,善虽能战胜恶,但必经过曲折的过 甚至采取" 的形式, 程,甚至采取"恶"的形式,主人公付出相当代 价才能换来好的结局.小说中经常出现" 价才能换来好的结局.小说中经常出现"死 ""衰败 等意象.增加了小说的冷峻色彩, 衰败" 亡""衰败"等意象.增加了小说的冷峻色彩, 幽默则削弱了. 幽默则削弱了.
代尔那与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是两种截 然对立的形象,其用意何在呢?显然, 然对立的形象,其用意何在呢?显然, 作者是要树立两种不同的典型, 作者是要树立两种不同的典型,展示两 种相反的前景.他希望, 种相反的前景.他希望,贵族阶级的人 物都像代尔那一样,反躬自省, 物都像代尔那一样,反躬自省,仁慈善 主动放弃贵族阶级特权, 良,主动放弃贵族阶级特权,废除不人 道的暴政, 道的暴政,这样将会缓和已经尖锐的社 会矛盾,避免一场浩劫; 会矛盾,避免一场浩劫;而不要像厄弗 里蒙地侯爵兄弟一样,滥用特权, 里蒙地侯爵兄弟一样,滥用特权,暴虐 无道,激化矛盾,导致人民革命的爆发. 无道,激化矛盾,导致人民革命的爆发.
第四节 狄更斯
• 匹普对于爱情的“伟大的期望”也因此幻 灭了。经过了生活与爱情的失败之后,匹 普认识到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卑鄙龌龊, 认识了资产阶级上层人物的可耻与私心, 他觉得还是做一个下等人比上等人要好得 多。
•
1865年狄更斯最后完成的小说《我们共同的 朋友》,就是一部更深刻揭露英国资本主义制度 罪恶的作品。小说主要描写哈尔蒙从国外回家来 继承他父亲的遗产和试探未婚妻蓓拉的性格。通 过这方面的描写狄更斯表现了金钱、优厚的生活 对于人性的危害。在这部作品中狄更斯还有力地 反映了工业垄断时期英国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贫富的尖锐对立以及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人的道德 的堕落。
第四节
狄更斯
• 狄更斯(1813—1870年)是英国著名的进 步资产阶级作家,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 学杰出的代表。马克思说:狄更斯是英国 小说家中“光辉的一派”,“他们在自己 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 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 政治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说,作者早期的创作,在揭露社会 矛盾上不断深入,但作品的基调是乐观的, 反面人物都是阴险滑稽的,而矛盾的解决 总是依靠资产者的善良。
二)第2个时期的生活与创作 (1842—1847)
• 这一时期,作者大部分时间在国外旅行,先后到 过美国、意大利、瑞士和法国。1842年的美国之 行,使他向往美国民主的幻想破灭,他回国后写 的《美国杂记》,对美国国家机关的贪污腐化, 人民的贫困,监狱的惨无人道进行了揭露。在40 年代英国工人运动和欧洲民主革命的影响下,这 一时期的作品加强了对资产阶级的谴责和批判, 着力表现小人物的温情和道德感化力量,并把改 造社会的希望由“善良”的资产阶级转移到小人 物上。
• 狄更斯含意深长地说:英国法律的一个伟 大原则是为自己做生意,这是一种吃人的 制度。对于那些寄生在法律上面的律师, 狄更斯也给予无情的鞭挞。作品的另一条 线索是关于戴德洛克夫人的悲剧,通过这 方面的描写,作者抨击了宗教对人的祸害。 作品对慈善家,高利贷者的罪恶活动以及 英国的政治也给予有力的揭发。
第四节 狄更斯分析
• 第二个时期:4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马丁•朱述 尔维特》(1844)、《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 (1850)。这时期的作品描写令人失望的金钱社会,揭露资产阶级的 残酷自私,但仍寄希望于道德感化。在艺术上,这时作家抛弃了流浪 汉小说形式,以浓郁的象征手法、复杂清晰的情节结构来反映普遍性 的社会问题。作家艺术上的成熟期。 • 《董贝父子》揭露“商品观念”和“利润事业”对人性的异化。董贝 是作家笔下最成功的资产者典型之一。他认为自己拥有大商行,当然 就是世界主宰,天地日月、包括他的妻子儿女都是为了他的公司而存 在,否则,没有任何价值与意义。妻子的全部功能就是为公司生个继 承人,她的死不过是等于公司失掉了一件日用品。儿子惟一的存在价 值和目的就是做公司的继承人。儿子之死,他认为这是对公司计划的 打击,因此为了挽回经济损失,他有必要再结婚,再生继承人。在作 家笔下,董贝竟成了一个遍体结霜的人,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温度下 降。冷酷的商业主义使他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直到破产惨败之后, 他才知道仁爱高于一切。在董贝身上,作者已写出了人为外物所奴役 的异化主题。 • 《大卫•科波菲尔》是自传体小说。是作家的代表作之一。
• 《艰难时世》还塑造了两个与资产者对立的人物形象。一个人是美好天 性象征的西丝,她是马戏团小丑的女儿。为了改变她流浪卖艺的命运, 父亲送她到葛擂硬的学校读书。她的顽强的生命力和纯洁的天性,战胜 了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人生哲学的驯化。她不仅无微不至地关心着露易莎, 而且还感化了心肠僵死的葛擂硬,使他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希望和 仁爱”的精神。另一个是仁爱象征的斯蒂芬。他是一个敦厚诚实的熟练 织工,长年累月地辛苦劳作,仍然改变不了一贫如洗的处境。他痛恨庞 得贝的欺凌压榨,但又不同意工人们的“强硬手段”。对于社会悲剧、 家庭悲剧,他始终以基督教“宽恕、忍让、博爱”的思想来对待,直至 最后死去。 • 《艰难时世》大胆地描写了劳资之间激烈紧张的阶级对抗,反映了广大 工人阶级贫穷悲苦、毫无权力的生活地位,揭露、批判了资产阶级的压 迫剥削和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作家希望借助人的温情和慈爱精神,来陶 冶干枯的心灵,解除阶级间的仇恨与冲突,从而建立一个人生幸福、社 会和谐、文化健康的新生活。 • 狄更斯的全部创作,展现了一个既充满罪恶、痛苦又富有柔情、幻想的 艺术世界。狄更斯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一种思想,那就是仁爱战胜邪恶。 他把爱看作改良社会惟一可行的伟大力量加以颂扬。因此,狄更斯被高 尔基誉为“出奇地精通最难的艺术——热爱人类的艺术”的大师。
第七章第四节:狄更斯
1. 表现在对英国社会的广泛而深刻地 揭露与批判。
2. 鲜明的爱憎态度。 3. 贯穿全部创作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乐
观主义精神。
4. 典型人物形象地塑造。 5. 善于运用诙谐、幽默的艺术手法。 6. 创作风格多样性与同一性的结合。
附录:狄更斯主要文学成就简表
————————————————
时间
作
品
体裁
《匹克威克外传》插图
————————————————
1836-1838 年 , 狄 更 斯 创 作 了 他 第 一 部 社 会 小 说 ——《 奥 列佛·退斯特》。
初版序言中,狄更斯宣布, 《奥列佛·退斯特》是一本真实 的“描写盗贼的小说”。
《奥列佛·退斯特》 中译本封面
又名《雾都孤儿》 中译本封面
要
经
1833年起以“博慈”为笔名在《纪事晨报》
历 上陆续发表作品。
1836-1837年间,因发表长篇小说《匹克威 克外传》而一举成名。此后以写作为生。
三、狄更斯的 创作道路
三个时期: ————————— ———————
初期:30-40年代初; 中期:40年代; 后期:50-60年代。
初期(30-40年 代初)创作
耐尔是个孤儿。他的外祖父屈 兰特在伦敦开了一个古玩店,营业 不佳,幻想通过赌博来恢复家业, 结果被高利贷者奎尔普夺去了店铺。 祖孙二人为逃避奎尔谱的迫害,一 直在外地流浪。最后,耐儿不幸病 死。
————————————————
狄更斯的作品一般都有完满 的结局,但这部小说的结局却 是悲惨的。
————————————————
经
历
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学会了速
记,走遍了伦敦的大街小巷,出入于法院和监
四节狄更斯
早期创作总结
涉及重要的社会问题; 相信善恶有报,恶有恶报; 好心的资产者;
大团圆结局;
未摆脱流浪汉小说的模式;
幽默与讽刺。
2、中期(1842——1848):
狄更斯中期的创作,较为广阔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批判性有所增强,作品基调忧伤而愤怒,形成自己的创作 风格,结构趋向严谨,成功的人物形象。 他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马丁· 朱述尔维特》、 《圣诞欢歌》、《董贝父子》等。
狄更斯童年生活的地方
狄更斯童年生活的地方
创伤性体验
狄更斯到晚年还对自己做童工耿耿于怀, 偶尔对人谈起此事时,仍充满五内俱焚的 痛苦。他说:“我的整个身心所忍受的悲 痛和屈辱是如此巨大,即使到了现在,我 已经出了名,受到别人的爱抚,生活愉快, 在睡梦中我还常常忘掉我自己有着爱妻和 孩子,甚至忘掉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好像 又孤苦伶仃地回到了那一段岁月里去了。”
狄更斯故居(伦敦)
狄更斯使用过的文具
《狄更斯的梦》 巴斯作
一、生平与创作 (一)童年与少年时代
茅狄 斯更 故斯 居朴 茨 狄 更 斯 少 年 像 狄 更 斯 童 年 像
(二)创作生涯 1、早期(1833——1841):
狄更斯早期的作品,将批判的矛头
指向个别的阴暗现象,寄希望于善良的资 产者,作品基调温和乐观,风格幽默夸张, 多采用流浪汉小说框架,结构较为松散随 意。 他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匹克威克 外传》(成名作)、《奥列弗· 特维斯特》 (作者的第一部社会批判小说 )、《老古 玩店》、《尼古拉斯· 尼克尔贝》、 狄 更 斯 青 年 像
Catherin狄更斯结婚22年后与妻子分居。他们共 同生了10个孩子,分居后,长子随母亲同住,其 余9个子女与狄更斯一起生活。他们无人管教,缺 乏教养,没有一个能继承他的事业。他把自己童 年经历和儿女们的生活作为社会问题,写入小说, 即青少年走入邪路、犯罪。为此,他的小说有很 多孤儿形象,这些孤儿常与犯罪连在一起。 同时,他把自己的父亲也写入小说,作为被嘲弄 的人物。如《大卫· 科波菲尔》的密考伯,《老古 玩店》和《董贝父子》都有他既可怜又痛恨的父 亲身影。据说他的父亲在他成名后仍旧习难改, 负债挥霍,加重了狄更斯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
第四节狄更斯
三、《双城记》
(一)创作动机
“我认为国内没有爆发火焰而暗
中燃起的不满情绪越发显得可怕, 我们所发生的情况使我记起法国 第一次革命前夜的那种情绪,并 可能从任何最不关重要的故事中 引起突然的爆发。” ——狄更斯1855年给朋友的信
狄 更 斯
(二)情节结构 • 三个组成部分: 1.复活——露西的爱使父亲马奈特医生神志恢 复正常 2.金线——露西源源不断地施爱于亲人与友人 3.暴风雨的踪迹—— 法国大革命爆发
狄更斯晚年像
二、狄更斯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1 从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出发对英国维多利
亚时代的社会进行广泛批判,反对暴力革命, 期望以情感教育和人道主义调和社会矛盾; 2、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与赋予平凡生活奇 异色彩相结合; 3、出色运用幽默讽刺艺术; 4、善于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夸张化的描写,塑造性 格单一、确定、明晰的人物形象; 5、小说结构严谨精巧,情节曲折引人,悬念丛生, 高潮迭起,具有强烈的戏剧性艺术张力。
一、生平与创作 (一)童年与少年时代
茅狄 斯更 故斯 居朴 茨 狄 更 斯 少 年 像 狄 更 斯 童 年 像
(二)创作生涯
1、早期(1833——1841):
狄更斯早期的作品,将批判的矛头 指向个别的阴暗现象,寄希望于善良的资 产者,作品基调温和乐观,风格幽默夸张, 多采用流浪汉小命群众 的代表 • 马奈特——人道主义宽恕精神的化身 • 路茜——爱的化身 • 代尔那——进行道德改善的理想贵族 • 卡尔登——自我牺牲的人道主义者
《 双 城 记 》 剧 照
(四)艺术特色 1.采用多元整一的网状结构; 2.悬念设置使小说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3.大量运用对比、象征、夸张、讽刺 的手法; 4、大量引入资料文件信函,增强了作品 狄更斯 的真实性。
10 第七章 第四-七节福楼拜 狄更斯 勃朗特姐妹 哈代
第七章第四节福楼拜(1821-1880)生平关键词:疾病—逃避医学—客观、无动于衷感情—终身未娶政治—无政府主义者(寻找最好的宗教或最好的政府是愚蠢的疯狂的行动)客观冷静的创作理念精雕细刻的文体风格创作成就⏹《包法利夫人》(1856)⏹《萨朗波》(1862)⏹《情感教育》(1869)⏹《圣安东的诱惑》(1874)⏹《三故事》(短篇小说集)(1877)《包法利夫人》的影响●“有伤风化,冒犯公共道德和宗教道德”●“污蔑法兰西”●“至于主犯福楼拜,你们必须从严惩办”(1)故事情节:•题材来源:医生德·马拉尔和妻子阿丽丝的家庭生活小说情节:查理·包法利医生: 平庸无能的丈夫爱玛:农场主之女服毒自杀郝麦:镇上的药剂师勒乐:商人兼高利贷者赖昂:法律实习生罗道尔弗:镇上的地主视频:A、爱玛的失望婚姻B、爱玛开心做情人C、外省风俗的面目(2)人物形象⏹爱玛——⏹出生于富裕的农民家庭,热情、美丽、单纯,对未来有美好的幻想。
她沉溺于繁华富贵的生活,只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个人享受,成了资产阶级腐败社会风气的俘虏,最终导致她个人的毁灭,是个悲剧性的人物。
⏹包法利(夫人)主义:平庸卑污的现实和渴望理想爱情、超越实际可能的幻想相冲突的产物。
⏹不切实际的幻想⏹想入非非的品性⏹病态狂热的情感文本阅读:⏹爱情像“一只玫瑰色羽毛的巨鸟,可望而不可即,在诗的灿烂的天空翱翔。
”⏹“爱情应当骤然来临,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仿佛九霄云外的狂飙,吹过人世,颠覆生命,席卷意志,如同席卷落叶一般,把心整个带往深远。
”“渥毕萨尔之行,在她的生活上,凿了一个洞眼,如同山上那些大裂缝,一阵狂风暴雨,只一夜功夫,就形成了这般模样。
她无可奈何,只得看开,不过她的漂亮衣着甚至于她的缎鞋,——花地板滑溜的蜡磨黄了鞋底,她都虔心虔意放入五斗柜。
她的心也像它们一样,和财富有过接触之后,添了一些磨蹭不掉的东西。
所以舞会的回忆,对爱玛是一种排遣……”⏹查理·包法利——爱玛的新婚丈夫,医术平庸的医生。
第七章4节狄更斯
雨果与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之比较 (续2)评 价
雨果是一面战旗,他从一个保皇党发展到 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斗士的思想路程,正是那 个时代法兰西民族的精神史。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是一种调味料,想通过 理想的方式来调和这个矛盾。
三、心理原型与小说的童话模式
童年生活体验: 创作心理原型. 人道主义精神内核: 与儿童观念密切相关. 人道主义有三个层次: 人道主义的仁爱感化. 三位一体 基督教博爱精神 儿童的纯真善良
狄更斯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凯瑟琳 妻子 10个孩子母亲
玛丽 妻妹 18岁早夭
乔吉娜 妻妹 27年
年轻时期的狄更斯
玛丽的房间 (心中的缪斯女神)
创作: 30年 / 14部长篇小说
地域性作家 / 伦敦孕育了狄更斯 狄更斯也塑造了伦敦 “生命如此短促,我的想象中有这 么多人物要求我把他们写下来”。 -----狄更斯 英国诗人莱· 亨特惊呼:“狄更斯的 身上集中了50个人的活力与热情。”
《双城记》小说片段分析
1.从社会批判的角度: 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2.从道德的角度: 褒梅尼特医生 / 贬得伐石太太 3.从人性的角度: 人性中爱与恨的深度 4.从家庭观念的角度: 露茜以“家庭”的名义
雨果与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之比较
雨果笔下的人物有更强 的干预性、现实性和批判 性。 例如《笑面人》: 格 兰古瓦在贵族院参加讨论 是否增加女皇丈夫的封地 时,勇敢地站出来发表长 篇大论。
如<老古玩店>,<我们共同的朋友> ② 解体的家庭,自然终止. 如<远大前程><大卫><艰难时世>. ③ 妇女是家庭幸福的关键. 温柔,善于持家的女子. 如露丝、艾格妮斯、 埃斯特、小杜丽等. (如埃斯特热心家务,善于操持家务,具有献身 精神)
第四节狄更斯
下去呀,干干脆脆地说出来吧!你恨这个家伙!
所有,只留下做梦人还在原地躺着。不过,我希望你知道,
这梦是因你引起的。”
“太阳悲悲切切、切切悲悲地冉冉升起,它所照见的景物,再
也没有比这个人更悲惨的了,他富有才华,情感高尚,却没有
施展才华、流露感情的机会,不能有所作为,也无力谋取自己 的幸福,他深知自己的症结所在,却听天由命,任凭自己年复 一年地虚度光阴,消耗殆尽。”
“很多很多长夜,在酒已不能给他带来昙花一现的欢乐时,他
漫无目连在那儿的孤独身影;等到最初射出的阳光,把远 处教堂的尖顶和高耸的大厦那种种建筑美景照得轮廓鲜明时, 那个身影依然在那儿流连,仿佛那寂静的时刻,把一些早已忘
却,并难以忆及的对美好事情的感觉,带到了他的意识之中。”
“你特别喜欢那个人吗?”他喃喃地问镜子中的自己,
“你干吗要特别喜欢一个跟你相像的人呢?你身上并没什 么可喜欢的,这你自己知道,啊,你这个混蛋!看你把自 己糟蹋成什么样子!你喜欢上那个人自有你的道理,从他 身上,你可以看到你堕落前的模样,你本来可以成为什么 样子!跟他对换一下,你是否也会像他那样受到那对蓝眼 睛的青睐,像他那样得到那张激动的小脸蛋的怜悯呢?说
“我原以为悔恨之情决不会再来责备我,可是自从认识了 你,它却又在咬噬着我的心,我又听到了我以为再也听不 到的催我奋发向上的耳语声。我有了一些模模糊糊的想法, 要重新振作,重新开始,克服懒散和放浪形骸的恶习,重 整旗鼓。然而,这是一场梦,完全是一场梦,到头来一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狄更斯的作品一般都有完满 的结局,但这部小说的结局却 是悲惨的。
————————————————
————————————————
回国后,他发表了特写集 《游美杂记》(1842)和长篇小 说《马丁·朱什尔维特》 (1843-1844),对美国社会的 拜金主义、假民主、奴隶制度、 投机事业,以及监狱、新闻界的 丑陋状况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马丁·瞿述伟》 中译本封面
————————————————
狄更斯早期创作接触了社会 问题。他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 描写了“小人物”的悲惨生存境 遇,暴露了社会黑暗现象。
这使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
但同时也表现出狄更斯创作的思想 局限性,即:用抽象的善恶观点去认识 社会问题,把罪责归于个别坏人或某些 法律条文;对社会的讽刺是温和的,充 满道德说教,以道德感化和惩恶劝善来 解决社会矛盾,寄希望于理想化的资产 阶级,感情色彩很浓;人物的变化和情 节的发展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小人物” 往往得到完满的结局。
第 七 章 第 四 节 : 狄 更 斯
狄更斯的龙飞凤舞的签名
本讲主要内容 ————————————————
一、狄更斯的文学史地位; 二、狄更斯的生平概况; 三、狄更斯的创作道路; 四、《双城记》简析
一、狄更斯的 文学史地位
————————————————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最重要 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 作对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英国 社会做了广泛而深刻的揭露, 代表了当时英国批判现实主义 文学的最高成就,在欧洲文学 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
全
查理·狄更斯
称
生卒年月日 1812.2.7—1870.6.9 出 生 地 朴茨茅斯的波特西地区家Biblioteka 职员家庭庭教
只上过几年学校,主要靠自学和深入生活
育
而获得素材和写作经验。
———————————————— 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 起就承担了繁重的家务,在一家皮鞋油作坊当 学徒,饱尝了下层人民生活的痛苦和屈辱。从 主 而产生了对不幸的儿童深厚的同情和坚决摆脱 要 贫困的决心。
————————————————
在艺术方面,狄更斯早期创作受流浪 汉小说和情节剧的影响较大,一般采用 流浪汉小说的结构形式,通过主人公的 经历或流浪生活来展现广阔的社会画面。 多以夸张手法来描写人物性格,并重复 性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习惯用语,使人 物形象突出。语言表现出明显的幽默风 格。
中期(40年代) 创作
在此基础上, 1838-1839年, 狄更斯创作了《尼古拉斯·尼 古贝》,把笔锋泼辣地指向了 英国教育制度的缺陷。
————————————————
1840-1841 年 , 狄 更 斯 创 作 了长篇小说《老古玩店》。
作品充满温情地描写了小女 孩耐儿道德上的高尚和纯洁。
————————————————
————————————————
1835年,狄更斯开始写作小 说。
1836年出版了《博慈杂记》。
————————————————
1836-1837 年 , 因 发 表 长 篇 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而一举 成名。
总体上看,《匹克威克外传》 是一部《堂吉诃德》式的小说。
《匹克威克外传》 中译本封面
————————————————
1841年,狄更斯发表了描写 英国历史上戈登暴动的历史小说 《巴纳比·拉奇》,表现出对 “暴民”运动的反感,强调了这 样一种思想:“群众之所以可怕, 因为他们的天性具有破坏一切的 自发势力的愚蠢行为。”
————————————————
1842 年 , 狄 更 斯 应 邀 访 美 。 他对这个标榜自由、民主、平等 的国家感到“大失所望”。
《匹克威克外传》插图
————————————————
1836-1838 年 , 狄 更 斯 创 作 了 他 第 一 部 社 会 小 说 ——《 奥 列佛·退斯特》。
初版序言中,狄更斯宣布, 《奥列佛·退斯特》是一本真实 的“描写盗贼的小说”。
《奥列佛·退斯特》 中译本封面
又名《雾都孤儿》 中译本封面
申请入住临时收容所的人们(菲尔兹爵士作)
《奥列佛·退斯特》 插图
《奥列佛学做小偷》 克鲁克香克作
附:《奥列佛·退斯特》插图
————————————————
1838 年 2 月 , 狄 更 斯 专 程 去 约克郡了解学校情况,三天的 调查给他提供了具有强大批判 力量的情节素。
————————————————
1843-1848 年 间 , 狄 更 斯 创 作了《圣诞故事集》,包括《圣 诞之歌》、《教堂钟声》、《炉 边蟋蟀》、《人生的战斗》和 《着魔的人》等中篇小说。
————————————————
马克思曾称赞狄更斯、萨克雷、 盖斯凯尔夫人、夏洛蒂·勃朗特等人 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认为: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 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 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 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
二、狄更斯的 生平概况
要
经
1833年起以“博慈”为笔名在《纪事晨报》
历 上陆续发表作品。
1836-1837年间,因发表长篇小说《匹克威 克外传》而一举成名。此后以写作为生。
三、狄更斯的 创作道路
三个时期: ————————— ———————
初期:30-40年代初; 中期:40年代; 后期:50-60年代。
初期(30-40年 代初)创作
经
历
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学会了速
记,走遍了伦敦的大街小巷,出入于法院和监
狱,了解了很多诉讼案件。
———————————————— 19岁进入新闻界,不久当上了记者,主要工
作是到法院和议会去采访记录,了解了法律界, 了解了资产阶级政治斗争和议会制度的黑暗内幕, 主 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