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习俗差异之我见
日本和中国的节日有什么不同?
日本和中国的节日有什么不同?节日文化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和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意义和庆祝方式。
今天,我们将探讨日本和中国节日的不同之处。
一、节日的种类中国的传统节日数量庞大,而在日本则比较有限。
中国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传统庆祝方式和意义;而日本则主要有元旦、成人节、春分、秋分、勤劳节、海洋节等,数量相对较少。
二、节日的氛围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浓郁的年味和家庭氛围,每个节日都会有相应的食品、花卉、饰品等。
而在日本,虽然节日的气氛也很浓郁,但更加强调个人感受。
例如,成人节就是日本青少年迈入成年的庆祝日,青年们会穿上盛装前往寺庙或公共场所,在社交活动中感受自己的变化和责任。
三、节日的意义中国传统节日多与传统文化、历史和宗教等联系在一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例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为了纪念祖先和神灵而设立的。
而在日本,节日的意义更加注重精神体验和个人成长。
例如,海洋节是为了纪念海洋,并传承海洋文化而设立的。
勤劳节则是鼓励人们努力工作,增强社会意识。
四、节日庆祝的方式中日两国的节日庆祝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春节期间亲戚团聚、吃年夜饭、贴春联、放烟花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传统习俗。
而在日本,人们更喜欢举行祭祀、游行或音乐演出等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五、节日文化的体现寒暑假期间,中国家长会带着孩子们参观各种名胜古迹,讲解历史和文化,并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
而在日本,寺庙、神社、博物馆等也是家长带孩子感受节日文化的重要场所。
例如,成人节期间,日本人会到寺庙或神社参拜,感受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
结语总的来说,中国和日本的节日文化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庆祝方式、文化底蕴和意义上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了解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不仅是对自己文化认同的体现,也是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日文化差异之我见——读《菊与刀》有感
文化多样性和全球性中日文化差异之我见——读《菊与刀》有感教育学1班高逢蔚2017.6.7中日文化差异之我见——读《菊与刀》有感摘要:都处在东亚文化圈中的中日两国,最终却走出了两条完全不同的文化道路,在此期间日本给中国抹上了深深的战争阴影。
至今为止,还有国人忐忑,中日之间会不会再有一役。
本文将以《菊与刀》为依托,分析中日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并且阐明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中日两国不会爆发大规模文化冲突的原因。
关键词:中日文化差异,菊与刀,东亚文化圈,全球化,文化多样性一、菊与刀简介由于本篇论文是基于《菊与刀》分析中日文化差异,因此首先有必要对《菊与刀》这一本书进行简单介绍。
人类文化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在1944年撰写了一份对日本的文化研究报告,1946年将其整合出版,书名即定为《菊与刀》。
1944年,正值二战盟军反攻之际,美国想通过预测日本人的行为,来决定对日本的进一步军事行动,即美国应该如何尽快结束对日作战,美国是否应该占领日本,如何处置天皇等......鲁思的报告为美国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参考,也从而奠定了当今的世界格局。
二、对比中日文化发展过程1.本源一致的中日文化要对比中日文化的发展过程,就必须先从两国的文化本源开始说起,对此我的观点是,中立两国拥有一致的本源文化。
1.1从黄帝到始皇帝中国人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华夏民族,那是因为在远古时期,华夏部落首领——轩辕黄帝统一了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初祖。
之后中国经历了尧舜禹,启建国以后,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又经历了商,西周,春秋战国,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从此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1.2徐福东渡与弥生文化1日本史中记载,日本的创世之神是神武天皇(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黄帝),公元前660年公历2月11日,神武天皇统一日本全岛,登基建国[1].然而,一个文化的开始,光建国可不行,没有经济(农业),没有文字,怎么行?为了给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药的徐福东渡到了日本,给日本带去了文字,农业技术,带去了青铜铁艺,由此日本进入弥生文化,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中日两国是中国文化圈与日本文化圈的代表,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虽然中日两国地理位置相近,但由于历史、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两国文化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礼仪、美食、观念等几个方面对中日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
中日两国的礼仪习惯存在着显著差异。
在日本,有许多独特的礼节和行为规范。
在日本社会中,弯腰、鞠躬是向他人致敬和表达敬意的常见方式,而在中国,握手和鞠躬相对较少,多以礼貌的微笑和问候来表示。
在用餐礼仪方面,日本人注重通过刀叉和筷子的用法和技巧来展现自己的修养,而中国人更偏爱使用筷子,认为筷子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象征。
中日两国的美食文化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在日本,人们非常注重食物的味道和视觉效果,追求的是精致和细节。
日本料理中的生鱼片、寿司等被赋予了很高的艺术性,讲究食材的新鲜和制作的精细。
而在中国,美食更注重口味的多样性,讲究调味和烹饪技巧。
中国的煲汤、热点菜、风味小吃等都有着丰富的味道和独特的风格。
中日两国在观念方面也有一些差异。
在价值观念上,日本人更注重集体利益和他人的面子。
他们非常讲究团队合作和社会秩序,追求和谐和稳定。
而中国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重视个人价值和自主性。
在教育观念上,日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稳定性,注重知识传授和功利性教育。
而中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注重知识与道德的结合。
中日两国文化存在着诸多差异。
这些差异既反映了两国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也体现了两国对文化的不同追求和理念。
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日文化的异同
中日文化的异同中日文化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文化交流,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从文化角度来介绍一下中日文化的异同。
一、历史文化中日两国历史文化有着非常深厚的联系。
古代时期,中国是日本的文化传承者,中国的绘画、书法、文学、建筑等文化形态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到了近代,随着中国的衰落和日本的崛起,日本也吸收了不少西方文化的东西,形成了自己的现代文化。
二、礼仪习俗中日两国的礼仪习俗也存在差异。
中日两国的吃饭方式差异比较大,中国人喜欢用筷子,而日本人则偏爱使用料理用勺。
而在拜访别人的时候,日本人在依次相互敬酒后,会提出"干杯",表达对友谊、感情的尊重。
而中国人则曾因为这个传统引起争议,因为它的存在被一些人认为是一种陋习,注重礼节却忽视了内容。
三、节日文化中日两国的节日文化差异也比较大。
在中国,春节被称为"年",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而在日本,奠基节假日被称为正月里的一项特别节日,节日里的活动包括另外的选择百句菜单、一起向神人祈求等。
在另一方面,则是新年庆典、八月节庆典、神田庆典等,以及传统农事典礼。
四、风味文化中日两国的风味文化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国菜系丰富多样,烹饪方法繁复,讲究颜色、香味、口感的统一协调;而日本菜则比较精致,多讲究清淡、自然、新鲜的口感,比如说寿司、生鱼片、和食等,不同的海鲜和蔬菜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但不管是什么菜系,饮食文化都是中日两国实现友好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五、传统文化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都非常丰富。
中国传统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包括了诗、书、画、酒、茶、瓷器、戏曲等多种美术形式;而日本的传统文化,则更注重于"和风",包括了茶道、花道、剪纸、传统戏曲、武术等艺术形态。
无论是哪种传统文化,都体现出中日两国的文化传承和创新精神。
综上,中日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交流,尽管存在一些差异,但在交流和包容的基础上,依然可以促进两国互相了解,实现更深入的文化交流。
日本和中国文化中的礼节有何异同?
日本和中国文化中的礼节有何异同?在东亚文化中,礼仪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行为。
尽管日本和中国的文化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是在表达尊重和社交礼节方面,两国还是有不同之处的。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日本和中国文化中的礼节有哪些异同。
一、日本文化中的礼节1. 谦虚在日本文化中,谦虚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人们会避免在公共场合炫耀或吹嘘自己的优点,而是注重表达自己的谦虚态度。
例如,在日本人之间,你当面夸奖别人通常会被对方视为不合适或过分恭维。
2. 礼物在日本,送礼是非常重要的社交礼仪。
人们会在特定情况下互相送礼,例如在新年、结婚或搬家时。
这些礼物往往是小的、精心包装和定价的东西,用于表示对接收者的感谢和尊重。
3. 空间在日本,人们注重维护个人和社交空间。
例如,在地铁或公共汽车上,人们通常保持安静,不会大声嬉闹或过分吵闹。
在室内环境中,人们通常会给予其他人更多的空间和隐私,尤其是在与陌生人交往时。
二、中国文化中的礼节1. 尊敬在中国文化中,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人们通常会向他人表达敬意,例如在见到长辈或在工作场所中尊重上级。
人们也会使用婉转低调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尊重和敬意。
2. 客人待遇在中国文化中,宾客文化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特别款待他们的宾客,并提供优质的食物和住宿条件。
这被视作表达主人的尊重和好客的文化方式。
3. 礼物在中国,送礼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交礼仪。
然而,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人通常会送更昂贵的礼物,例如珠宝、酒等。
另外,他们还注重以对方希望的方式向对方送礼。
4. 合理用餐在中国,人们通常会注意自己在应酬饮食时的行为。
这意味着他们通常会注意吃饮料、菜肴的适当数量以及吃速。
当然,这是为了表达对宾客的尊重,而不是为了吹嘘自己的健康饮食习惯。
结论尽管有很多共性,不同的文化可能有不同的社交习惯和礼节方式。
在日本和中国,人们注重的社交规则和礼仪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无论如何,学会尊重这些文化的差异,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和理解别人的文化,是我们每个人对这个多元化、多样性世界的应有之义。
中日文化差异的作文
中日文化差异的作文
咱们今天来聊聊中日文化的那些差异,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先来说说饮食文化吧。
咱们中国人吃饭那叫一个丰富多样,八大菜系,满
汉全席,煎炒烹炸样样都行。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菜品摆满一桌。
可日本呢,寿司、刺身比较常见,吃饭讲究精致和仪式感,餐具都摆放得整整
齐齐。
咱们是大盘大碗,他们是小碟小碗,各有各的特色。
再说说礼仪方面。
咱们中国人见面喜欢热情地打招呼,握握手,拍拍肩膀,显得亲切友好。
而日本人见面,那鞠躬的度数都有讲究,弯腰弯得低,那表示
越尊敬。
有时候看着他们不停地鞠躬,我都担心会不会把腰给累着啦!
还有住房呢,中国的传统建筑讲究对称美,大院子、四合院,宽敞又大气。
日本的房子通常比较小巧紧凑,而且很多都有榻榻米。
想象一下,咱们在大炕
上滚来滚去,多自在,他们在榻榻米上规规矩矩地坐着,是不是感觉很不一样?
在节日方面,咱们中国的春节那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家人团圆,热
闹非凡。
日本也有他们的新年,不过相对来说要安静一些,去寺庙祈福是他们
的重要活动。
就连日常的一些小习惯也有差别。
咱们中国人说话比较直接豪爽,心里想
啥就说啥。
日本人有时候表达就比较含蓄委婉,得让人琢磨琢磨背后的意思。
虽然中日文化有这么多差异,但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才让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欣赏,从彼此的文化中汲取精华,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和美好!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这些差异还挺有意思的?。
中日习俗差异之我见
二 、礼 仪 、风 俗 习惯 的 差 异 中 日两 国 都 被 誉 为 “礼 仪 之 邦 ” , 《 论 语 》 中很 早 就 有 “ 礼 莫 视 , 非 礼 莫 听 , 非 非 礼 莫 动 ” 的 古 训 。 在 中 国 是 特 别 是 男 J , 很
面部表情 ,总是给人 一种 有所保 留的感觉 。 中国人多数都 会你 不好 交 往 。互 赠 名 片时 ,要先 行 鞠 躬 那 样 关 系 。 日本 人常 常把 外 国 人 叫做 “ 外 礼 , 并 双 手 递 接 名 片 。 通 常 是 地 位 、年 龄 低 人 ” , 无 论 你 在 日本 住 多 少 年 , 无 论 你 比 的人先递名片。 日本 人 还 要 日 本 化 , 你 永 远 都 被 称 为 “ 外 到 日本人家 里作客或 到公司拜 访客人 , 人 ” 。 日本 人 很 难 接 纳 外 国 人 到 自 己 的 社 要 预先 约 定 时 间。 敲 门或 者 按 门铃 时 要说 会 中 。 因 为 担 心 外 国 人 会 破 坏 牢 固 建 成 的 “ 曲凡 < §L ” ( 人 在 家 吗 ?/ 可 以 主 我 “内 ” 部 秩 序 , 并 因 此 破 坏 整 个 “内 ” 部 社 进来 吗? )。进 门后要在 玄关的地 方脱掉 鞋 会 。 子 , 把 鞋 子 放 好 , 鞋 脚 尖 要 向 外 摆 好 ; 并 且 中 国 人 的 等 级 差 别 不 大 , 家 庭 的 分 工 说 “扫邪 魔 L 寸” 、 “失 礼 0 寸” ( 打 明显 ,中 国男人去市场 买菜、做饭是 很平 搅 您 了)。去公 司拜 访的时候 要说 “扫忙 L 常 的事 情 。 在 日本 男人 买 菜做 饭 的事 情是 L 、E: 弓啻、 打邪魔 0 |寸” ( 您百 很罕见 的。 日本 是男权社会 ,男性的地位 比 亡 在 忙 当中打搅 了)。 女性高 ,收入也 比女性高 ( 同一公司 、同一 日本 人 有 赠 送 礼 物 的 习 惯 , 拜 访 亲 朋 职位 ,女性的收入 要比男性低很 多 ),很多 (临时工 )。日本 男性很少 I 好友 、出席 宴会、旅游 带回来 的 扫 彦 ( : 土 女性只是 , 特 产 ) , 通 常 是 些 很 便 宜 的 东 西 ,礼 不 在 做 家 务 , 也 不 进 厨 房 。 日本 女 性 把 男 人 买 菜 厚 , 礼 物 的 包 装 就 很 花 心 思 , 为 的 是 给 对 方 煮 饭 , 晚 上 早回 家 看 成 是 没 有 出 息 的 。 在 日 留 卜 刻 印象 , 向对 方 表 示 自己 的心 意 。 . 深 本 的 公 共 交通 工 具 里 , 可 以 发 现 一 个 有 趣 的 一 中 国 人 送 礼 成 双 , 喜 欢 2 6、 8 9 、 、 等 现象 :夫妻两 人带着 小孩 ,如果有 人让座给 数 字 。 日 本 人 送 礼 一 般 是 奇 数 :通 常 用 1、 小 孩 坐 , 通 常 是 丈 夫 抱 着 小 孩 入 坐 , 而 妻 子 3 、 5 、 7等 ; 日本 人 很 忌 讳 “ 9” “ <” 是站在 旁边 。作为中 国人 的我看到这种 现象 ( u , “ … L” ( i , k) 4 S ) 因为 在 日语 中 觉 得 不 可 思 议 , 也 不 思 不 得 其 解 。后 来 跟 日 “u ( k ” 9) 与 “ ”同 音 ; “L” ( 苦 4) 与 本人聊 天的时候 提起这件事 的时候得到 了答 “ ”同 音 。 按 日本 习 俗 , 向 个 人 赠 礼 须 在 案 : 因 为 日本 通 常 是 男 主 外 , 女 主 内 ; 男 人 死 私 下 进 行 , 不 宜 当 众 送 出 。 日 本 人 禁 忌 绿 外 边 赚 钱 很 辛 苦 , 所 以让 男 人 坐 下 来 , 也 色 ,礼物忌送 手帕 、梳 子、荷花 等:探病 的 是理 所 当然 的 事 情 。 时 候 不 能 送 带 根 的 植 物 。 因 为 日语 的 “ ” 中 国 和 日 本 文 化 差 异 最 明 显 的 地 方 是 ( ) , 跟 “ ” 同 音 , 有 卧 床 不 起 的 寓 国 民 性 。 中 国 幅 员 广 阔 , 东 西 南 北 中 文 化 习 根 睡 意。 俗 各 异 , 人 的 思 维 差 距 很 大 。 日本 是 单 一 民 中 国 人 也 注 重 礼 仪 规 范 , 在 正 式 场 合 族 、 四 周 环 海 的 岛 国 , 造 成 了 日本 文 化 的 两 羞 也 要 装 , 要 求 并 不 太 严 格 。 而 日本 人 非 常 面 性 。 日本 人 有 强 烈 的 “ 耻 感 ” ,使 日本 注 重 礼 仪和 服 装 。 不 同 的 场 合 要 求 不 同 的 服 人 严 于 律 己 ,追 求 完 美 , 不 突 出 表 现 自己 , 装 。特别 是男性 ,必须穿 ‘ 正规 的西装。 套 喜欢 随声附和 、随波逐流 ,保持一 团和气 。 在 日本 有 一 个 很 有 趣 的 现 象 是 , 参 加 婚 礼 和 失 去 了 “ 恶 感 ”使 得 日 本 对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罪 葬 礼 的 时 候 , 男 件 都 是 穿 一 套 的 黑 西 装 。 怎 战 的 侵 略 罪 行 的 淡 化 和 掩 盖 。 日本 人 宁 可 承 样 分 辨 才 知 道 是 参 加 婚 礼 还 是 葬 礼 呢 ?要 从 受 罪 恶 感 , 也 不 愿 意 忍 受 耻 辱 , 更 不 愿 意 为 男士所 佩戴 的领带来 区分。参加 葬礼的都 必 承 认 历 史 而 去 背 负 “ 耻 感 ” 。 这 样 的 做 法 羞 须 系 黑 色 的 领 带 : 参 加 的 婚 礼 的 就 会 系 一个 让 H本 人 承 受 更 大 的 耻 辱 , 是 日本 永 远 也 不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礼节、信仰、饮食、节日习俗等。
本文将比较和分析中日文化的不同之处。
首先是礼节方面。
在中华文化中,尊敬和谦逊的态度被看作是社交交往的基础,而在日本文化中,重视他人的尊重和礼貌尤为重要。
中国人经常会主动给长辈行礼,而日本人则更注重向对方表达谢意和敬意。
在交流中,中国人认为直接表达意见是一种坦率和正直的表现,而日本人则更注重含蓄和间接的方式。
信仰方面,中国主要信仰是儒教、道教和佛教的综合,这三个传统宗教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日本主要信仰则是神道教,主张神灵的存在和个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不同于其他宗教,日本神道教更注重实践和仪式。
在饮食方面,中日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中国饮食更加注重调味和口感的丰富多样,讲究技法和烹饪艺术。
而日本饮食则更注重原料的新鲜和健康,追求自然和清淡口感。
日本人更注重用筷子来食用,而中国人则使用筷子和勺子。
节日习俗也是中日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重要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习俗和风俗传统。
而日本则有年末年初的休假,以及樱花季节的赏花活动等独特的节日活动。
文化交流心得:中日文化差异及其应对措施
文化交流心得:中日文化差异及其应对措施。
一、沟通时的礼仪差异在中日文化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在交流中,出现一些礼仪上的失误就可能导致对方的不满或者误解。
中日两国在礼仪上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说在称呼方面。
在日本,不同级别的人之间称呼有着明确的区别,像是“先生”、“女士”、“小姐”等等,同时,在正式场合中,会用“敬称”来表示尊敬。
而在中国,称呼比较灵活,常用的比如“先生”、“女士”、“大哥”、“小姐”等等。
在交流时,若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可能会出现称呼上的误解。
除了称呼方面,各种仪式也是需要注意的。
比如说在日本,可以通过鞠躬来表示尊重。
而在中国,鞠躬不是普遍的做法,一般会通过握手来表示。
在交流时,若不确定对方的偏好,可以选择不具有明显文化色彩的方式来表达尊敬。
二、言语和表达方式的差异除了礼仪外,中日两国的言语和表达方式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在口语中,中日两国的语法和用词有很大的不同,这可能会造成交流时的困惑。
另外,在交流中,很多时候需要通过暗示或者间接表达来传达信息。
这可能会因为对方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误解,导致无法正常沟通。
比如在日本,人们经常采用间接表达来传达自己的意思,他们通常会使用铺垫句和客套话。
而在中国,人们缺乏这种表达方式,更加直接。
如果我们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可能在沟通中出现不必要的误解。
三、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中日两国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也是导致交流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日本,强调个体之间的互动,强调集体意识和责任感,而在中国,更多的是关注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在交流中,需要注意这些价值观的差异,尊重对方的文化特点。
另外,在思维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在日本,人们更加注重细节,逐步递进。
在中国,则更加注重总体思路和大方向。
我们在交流时,可以尝试为对方考虑,避免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对方。
四、应对措施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提高交流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要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中日两国作为亚洲的两个重要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中日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社会习俗、传统价值观、饮食文化、礼仪风俗等方面。
本文将围绕这些方面展开比较与分析。
中日社会习俗方面的差异。
在中华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被视为传统美德;而在日本,家庭观念同样重要,但还有着更加注重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的特点。
中国人比较注重人际关系的维护,重视友情和亲情;而日本人则更注重面子和人际关系的保持,重视面子和礼貌。
中日传统价值观的差异。
传统中国价值观强调“仁义礼智信”,注重忠孝节义,主张天人合一、天命观念。
而日本传统价值观则注重忍耐和自我节制,尊重“道德优质”的人,注重个人的自我修养。
中日的饮食文化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样,讲究色、香、味俱佳,强调食物与季节的搭配,讲究饮食的谦和和生活的和谐;而日本饮食文化则更注重原料的新鲜和制作的精致,在食物的摆盘和视觉效果上有更高的追求。
中日礼仪风俗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人注重礼貌和尊重,握手、鞠躬和问候都是很常见的礼仪动作;而日本人注重礼仪仪式和面子,鞠躬是日本民族传统的示敬方式,还有一些特定的礼仪规矩,如脱鞋进入房屋、喝茶的礼仪等。
中日文化在社会习俗、传统价值观、饮食文化、礼仪风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这些差异既是两国历史文化的产物,也受到地理环境、民族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更反映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上。
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有助于增进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有趣的中日文化差异总结
有趣的中日文化差异总结中日两国是亚洲两个重要的文化大国,两国文化有着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许多差异。
本文将通过有趣的中日文化差异总结来探究这些差异。
一、交际礼仪差异中日两国在交际礼仪上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
在日本,人们习惯于鞠躬表示敬意。
鞠躬的深浅和角度也有所不同,表示不同的含义。
而在中国,人们则更多地使用握手、拥抱等方式表示敬意。
此外,日本人还有“名刺”文化,即在交际时向对方递交名片。
而在中国,人们更多地使用微信、QQ等方式进行交流。
二、饮食文化差异中日两国的饮食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日本,人们喜欢吃海鲜、寿司等轻食,而在中国,人们则更喜欢吃热食,如火锅、热干面等。
此外,日本人还有“饭团”文化,即将米饭和其他食材捏成球状。
而在中国,人们则更多地吃米饭和面食。
三、礼仪差异在礼仪方面,中日两国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日本,人们非常注重礼仪,如在开会时要先鞠躬致意,吃饭时要用筷子,喝汤时不能发出声音等。
而在中国,人们则更注重亲热和自由,如见面时要互相拥抱,开会时可以随意发言。
四、节日文化差异中日两国的节日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日本,人们非常注重春节和新年,会在这两个节日里进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
而在中国,人们则更喜欢庆祝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
此外,日本还有一些特别的节日,如“樱花节”、“盂兰盆节”等,而中国则更多地庆祝春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五、娱乐文化差异中日两国的娱乐文化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日本,人们非常喜欢动漫、游戏等,而在中国,则更喜欢看电影、听音乐会等。
此外,日本人还有“秋叶原”文化,即喜欢去电器城购买电子产品和动漫周边产品。
而在中国,人们则更多地去商场购物、逛街等。
六、工作文化差异中日两国的工作文化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日本,人们非常注重劳动纪律和效率,一般会在公司里加班完成工作。
而在中国,人们则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一般不会在公司里加班。
此外,在日本,人们还有“一生一世”的工作观念,即要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而在中国,人们则更多地追求个人发展,不断跳槽来提高自己的薪资和职位。
日本与中国习俗的异同
日本与中国习俗的异同日本人的生活习俗虽与中国的习俗有许多相近之处,但也有不少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到日本后,千万不要按中国的某些习俗去想当然办事,而要事先搞搞清楚,再入乡随俗。
否则,将会因不合习俗而造成一些别扭和误会。
日本人爱喝酒,常常也同中国一样"无酒不成席"。
但日本人的敬酒方式却同中国人不一样。
中国人是相互碰杯,而且敬酒的一方要先干为敬。
日本人则不同,敬酒的一方手持酒瓶,不断地为对方斟满酒,他却不喝。
而且为了表示诚意,往往要跪在被敬者面前,低头鞠躬表示敬意,直到对方被他灌醉。
日本人也同中国人一样爱喝茶。
但他们饮茶从不直接将茶叶放入茶杯中冲,而是放在一个带过滤网的小茶壶里。
斟茶时不像中国那样一次斟满,而是以半杯为敬,并且一般不再续茶。
这常使喝惯大碗茶的中国人感到难以解渴。
日文中的"梳子"的发音与"苦死"同音,因此日本人对赠"梳子"有忌讳,在较为豪华的饭店客房里,也很少有摆梳子供客人使用的。
如果不是日本人主动要,你千万不要随便将梳子借给他用。
日本人睡觉的朝向是很有讲究的,最忌头朝北睡,因为死人停尸时都是头朝北的。
所以,当你住在日本人家中,早晨整理床铺时,一定不要将枕头放在北面,"北枕"即意味死亡。
日本人吸烟,从来都是各吸各的,不像中国的烟民,喜欢互相敬烟。
因为日本人认为每个人喜欢的香烟品牌、品味都不尽相同,不必强迫别人吸自己喜欢的烟。
日本人喜欢中国的书法篆刻,因而中国人常常将一些古朴的篆刻印章作为礼品赠送日本朋友。
但要切记,在他们的习俗观念中,不完整的印篆是不吉利的。
日本人也讲"黄道吉日",日本的日历上在日期旁常印有"大安"、"友引"、"先胜"、"赤口"、"先负"、"佛灭"的字样,表示吉凶日,称其为六曜。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在日常生活、社会习俗还是商业活动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就中日文化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发现相似和不同之处。
一、礼仪和尊重在接待客人和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中日两国有很大的差异。
在日本,周到的服务和尊重客人是文化的一部分,而在中国,重视自己的尊严会比尊重客人更加重要。
例如,在日本欢迎客人的方式通常是鞠躬,并提供茶水、小点心等,表示出客人的重要性。
而在中国,人们通常在吃饭时让客人慢慢品尝菜肴,而不是提供许多细节。
因此,尊重的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与长辈的交往中,日本人通常会对长辈表达敬意,称呼姓氏加“先生”或“女士”等礼貌用语,而中国人则通常直呼其名或加上“阿姨”、“叔叔”等亲密用语。
二、竞争和合作中日两国在价格、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同。
在日本,企业通常会重视协作和团队合作,而在中国,企业可能更倾向于独立竞争。
例如,日本的企业经营理念通常是“共存共荣”,着重于成为顾客的伙伴,并与同行协调。
而在中国,企业通常会寻找市场份额和竞争对手,即使这意味着打价格战。
三、时间观念时间观念在中日两国的文化中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日本,时间观念非常重要,人们通常会精确地安排和遵守时间表。
而在中国,人们更加强调感情和人际关系,时间通常是弹性的,朋友和家人可能会优先考虑。
例如,在日本,如果你约会迟到了,会被认为非常不礼貌。
而在中国,人们通常会给对方留有一些弹性,约定时间时通常会稍微晚一点。
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日两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很大的差距。
在日本,环境保护已成为了国家政策,人们重视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能源资源方面。
而在中国,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仍面临很大的困难,不少企业和个人缺乏环保意识。
例如,日本在工业和制造业污染控制等领域的投入非常大,努力在减少碳排放和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取得进展,而在中国,尽管政府正在加强环保措施,但由于制约因素,如经济发展、资源配置等等,环保问题依然严重。
中日习俗差异之我见
中日习俗差异之我见摘要: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在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
反映中日文化差异最突出之处,就是见面问候的差异:在中国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而日本人之间问候,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
关键词:文化差异;风俗习惯;价值观中国和日本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渊源,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
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日本在中国的文明文化影响下,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一、语言行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的语言和行为比较外向、开放型。
日本人的语言和行为则比较封闭、内向型。
在日常交往中中国人说话或者回答否定问题是相对直截了当。
日本人多采用含蓄的方式委婉的表达意思,很少当面拒绝别人。
常常用:“ちょっと考えてみます”(让我考虑一下)。
如果不了解日本文化的人通常对于这样的回答以为日本人真的是要考虑一下,其实这样的回答已经是拒绝别人。
日本人在平常说话的时候会尽量避免说“あなた”(你)因为这样跟别人说话时非常没有礼貌、没有教养;但是中国人在说话中是一直把“你”字说出来。
日本人特别喜欢说“はい”(是)“いいえ”(不)为的是不给对方造成冒犯、冲突的感觉。
日本人由于性别、年龄、地区、职业、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所使用的场合等的不同,所使用的具体语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别。
日本人的面部表情,总是给人一种有所保留的感觉。
中国人多数都会将自己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礼仪、风俗习惯的差异中日两国都被誉为“礼仪之邦”,《论语》中很早就有“非礼莫视,非礼莫听,非礼莫动”的古训。
在中国是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
与人初次见面,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均以握手表示自己的善意,因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见面礼、告别礼。
有时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也以握手为礼。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感悟体会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感悟体会中日文化源远流长,两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已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
在世界的大舞台上,中日两国都以独特的文化风貌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爱好者。
其中,饮食文化也不例外,中日饮食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两个国家民众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承的不同之处。
第一次吃日本料理时,我深感惊异。
盛在小碟子里的寿司,天妇罗,鱼生和烤章鱼,摆放的美轮美奂且备选齐全。
每份菜品都有专门的调料,千岛酱和芥末酱等酱料摆在被纸巾包好的小盒子里。
旁边还有生姜切成的小条,它还被用来中和口味和调整味道以及增加口感。
与此同时,饮料区里也有喜茶等各种饮料。
餐巾纸也被折成了一只天鹅的形状。
这些细节中显露出日本餐厅对用餐氛围和细节的重视程度。
相比之下,中餐的餐桌布置相对简单,菜品也没有那么花哨。
中餐通常是以家庭为主,菜品简单易于做。
大多数情况下,一到餐桌上,就有一道热腾腾的汤作为开胃菜。
不同的主食有米饭或面条,肉类或蔬菜的搭配也很经典。
而在酱料方面,大部分是咸味的,例如豆瓣酱和辣椒酱等。
此外,中餐还普遍会有一个爆米花机,供客人们自取。
总的来说,中餐的氛围和细节比日本餐厅场合更为轻松和随和。
从中日饮食文化的比较中,我感受到了两个国家的人们对于生活、美食的不同态度。
中餐在做菜的时候倾向于注重食物的味道和营养,而不太关注美食的外表和布置。
而日本料理在制作过程中,不仅关注菜品美观和布置,还注重调味和酱料的搭配。
而中餐的氛围则更为开放和轻松,与家人或朋友共聚用餐,而日本餐厅则注重用餐的氛围、细节桌布的摆放,酱料和调料的搭配,提供一个更为高雅和正式的用餐体验。
两种文化中的饮食文化还体现了人们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对于食物根深蒂固的态度。
总之,中日饮食文化虽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欣赏、品味和了解它们。
尝试着去领略不同的文化优势和精髓所在,这一定会让我们的眼界和视野更加开阔,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与文化、文化与生活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中日两国文化具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涉及到思维方式、礼仪、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思维方式中日两国的思维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日本文化中,重视空间感和时间感,注重效率和准时性。
人们有较强的整体意识和集体意识,强调团体共性和协作精神,对于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往往会尽力理解和尊重。
而在中国文化中,重视情感和关系,注重人情味和亲情感。
人们有较强的个体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追求个性和自由,对于他人的想法和意见有时候会表现出不太理解和接受。
二、礼仪中日两国的礼仪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日本文化尤其讲究礼仪,注重细节和形式,礼节性的谦逊和尊重也是日本社会的一大特点,常常体现在日本人的言谈举止中。
而中国文化相对来说比较注重情感和热情,礼仪的重要性也不如日本文化。
但在某些特别场合,中国人也会十分注重礼仪,比如婚礼、葬礼等。
三、风俗习惯中日两国的风俗习惯有着明显的区别。
日本文化重视精细和细节,体现在文化习俗上,比如传统的茶道、花道、武道等,这些传统文化其中都有着精细和细节的表现。
而中国文化则追求大气、豁达和包容,比如在应酬热闹的氛围中,中国人喜欢合唱、跳舞等活动,这些活动往往有着温暖的人情味,所以能更好的通融各种人际关系。
四、价值观念中日两国的价值观念也存在不同。
在日本文化中,注重团队精神、合作和奋斗,追求目标和意志的一致性。
而在中国文化中,则更注重和谐、平等和自由,强调个体的独立和权利。
此外,在对待人生价值方面也有区别:日本文化强调忍耐、自我克制、统筹规划;而中国文化强调“知足常乐”、“天道酬勤”等价值观。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文化差异存在于很多方面,不同之处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只有加以理性对待、包容和交流,才能进一步促进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中日文化差异2篇
中日文化差异中日文化差异第一篇:中日文化差异中日两国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邻国,两国文化在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渊源,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重点讨论中日文化差异。
一、礼节与尊重中日两国在礼节和尊重方面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非常注重尊重长辈和权威,尤其在社交场合。
人们通常会遵循一定的礼仪,如行鞠躬、称呼长辈为“叔叔”、“阿姨”等。
而在日本文化中,尊重的表现更加注重礼仪和谦虚。
人们经常会行躬或鞠躬来表达尊重和谦虚,对于长辈和上级更是如此。
二、沟通方式中日两国在沟通方式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加直接和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在商务场合中,人们可能会大声谈论或争论某个问题,而不会觉得不合适。
然而,在日本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言辞的谦和和含蓄。
在商务谈判中,日本人可能会使用模糊的措辞来回避直接拒绝或表达意见。
这也反映了日本文化中对和谐和面子的重视。
三、时间观念中日两国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普遍对时间有一定的弹性,会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因此,在商务会议或社交聚会中,可能经常会拖延一些时间。
而在日本文化中,人们通常会更加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守时。
他们很重视时间的效率,在商务场合以及私人约会中通常会严格遵守约定的时间。
四、饮食习惯中日两国的饮食习惯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会采用刀叉来吃饭,会有一些规定的礼仪和规矩。
而在日本文化中,人们通常使用筷子来吃饭,有着特定的用法和礼仪。
此外,中国菜以米饭、面条和大量蔬菜为主食,口味较重;而日本菜则注重原汁原味,偏爱海鲜以及独特的调味品。
五、宗教信仰中日两国的宗教信仰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对于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日本文化中,佛教和神道教是两个主要的宗教信仰,对于日本人的生活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宗教在两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综上所述,中日文化之间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中日饮食礼俗观念的差异
中日饮食礼俗观念的差异中日两国在饮食礼俗观念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仅体现在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上,还涉及到对食物的选择、烹饪方式、饮食文化以及对待餐饮的态度等方面。
本文将通过比较中日两国的饮食礼俗观念,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异。
首先,在饮食习惯方面,中日两国有着不同的饮食传统。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讲究“色、香、味、形”四相俱全。
中国菜以其丰富多样的口味和烹饪技巧而闻名。
中国人喜欢吃米饭和面食,以及豆类、蔬菜等植物性食品。
相比之下,日本人更加偏爱海鲜和海产品,而且更加注重餐桌上的精致摆盘和简单清淡的口味。
其次,在餐桌礼仪方面,中日两国也有着不同的习惯。
中国人餐桌礼仪讲究尊重长辈、尊敬客人,吃饭时不会发出太多声音,更加讲究的是品味食物的味道。
与之相比,日本餐桌礼仪更加注重礼节和细致的动作,例如,日本人会用筷子夹住食物,喝汤时会发出“啊呜”声以表示尊重,或者在饭后会说“美味しい”(意为美味)等。
此外,中日两国在对待饮食的态度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人普遍认为“吃是为了活着”,对食物的选择并不太过挑剔,只要吃饱就好。
而日本人则更加注重品质和食物的新鲜度,他们认为食物是一种享受,对待食物的态度更加细致和敬重。
最后,中日两国在饮食文化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认为饮食是生活的一部分,更加强调吃和生活的联系,讲究家庭聚餐和团圆的氛围。
日本人则更加注重餐桌文化和传统,他们有许多专门的传统节日和餐饮文化,例如,日本的樱花季节会举行樱花赏酒活动,秋天会举办赏月宴等。
总的来说,中日两国在饮食礼俗观念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仅体现在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上,还涉及到对食物的选择、烹饪方式、饮食文化以及对待餐饮的态度等方面。
这些差异既反映出中日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也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因此,了解和尊重对方的饮食文化和礼俗观念,有助于增进不同国家间的互相理解和友好交往。
论中日送礼文化的差异
参考内容二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上相互影响深远。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 中日礼仪文化中的送礼文化,通过对比分析,深入了解两者的异同点,并探讨送 礼文化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将结合实际应用,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中日两国 人民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送礼是中日两国文化中一种常见的表达敬意和友好的行为。在春节、中秋节 等重要节日,或者进行商务活动时,送礼都被视为重要的社交礼仪。然而,在实 际操作中,中日两国在送礼文化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除了重视个人之间的送礼,还非常重视单位或团体之间的送礼,而日本 则更注重家人和亲密朋友之间的送礼。
分析这些异同点,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反映了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 渊源。中国的送礼文化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礼仪和面子,礼品的选择和赠 送方式都非常讲究。而日本的送礼文化则受到武士文化的影响,注重实用和简约, 更礼品是否符合受礼人的需要。
总的来说,中日礼仪文化送礼文化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在于两个 国家都把送礼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注重礼品的寓意和选择。不同点则反映 了两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以及不同的送礼观念和方式。这些异同 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交往方式。通过了解这些异同 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增进友谊和合作。
3、送礼时机
中日在送礼时机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中国主要在传统节日、庆祝场合以及亲 人朋友的生日等重要日子赠送礼物。而在日本,除了在这些特殊场合送礼外,日 常交往中也有送礼的习惯,例如探访亲友、商务会议等。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日两国对人际关系和社交交往的认知不同。中国更注重在 特殊场合通过送礼来表达情感和祝福。而日本则更倾向于在日常交往中通过送礼 来加强人际关系。
论中日送礼文化的差异目录源自01 一、中日送礼文化简 介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中日两国是地理上相邻且文化底蕴深厚的两个国家。
虽然中日两国在历史上有过矛盾和摩擦,但在一些方面却又存在着相似之处。
以下将结合一些典型的例子,对中日文化差异进行比较与分析。
一、礼节与礼仪中日两国都注重礼节与礼仪,但表现形式略有不同。
在中国,尊重长辈是一种传统的社会习俗,人们通常会向长辈鞠躬,称呼带有敬意的称谓,比如“爷爷”、“奶奶”等。
而在日本,扭头低下身子是一种尊敬的姿势,人们称呼长辈时会有“先生”、“小姐”等敬称。
二、婚礼仪式中日两国的婚礼仪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婚礼往往是一种家庭团聚的场合,除了新娘和新郎,还有很多亲戚朋友一同参加。
而在日本,婚礼往往是一种简约而庄重的仪式,只有亲近的家人和好友会受邀出席。
三、餐桌礼仪中日两国在餐桌礼仪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人们通常使用筷子进食,用勺子吃汤。
大家都会用公共筷夹菜,表示团结和尊重。
而在日本,人们使用筷子吃饭的方式和中国类似,但是同一道菜通常只有一个筷子夹取,表示个人的尊重。
在日本进餐时会用手扶住碗而不是直接端起来。
四、沟通方式中日两国在沟通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人们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喜欢展示个人的才华和能力。
而在日本,人们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保持和谐。
他们通常会用间接的方式提出问题或意见,并习惯以团队的名义行事。
五、节日庆典中日两国的节日庆典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的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烟花表演和舞狮等庆祝活动。
而在日本的新年期间,人们会进行“年糕”捏制和“铃”敲击等传统活动。
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体现在礼节与礼仪、婚礼仪式、餐桌礼仪、沟通方式以及节日庆典等多个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国历史、地理和社会背景的不同。
尽管存在文化的差异,中日两国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交流与合作中可以加深互相的了解和友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习俗差异之我见摘要: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在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
反映中日文化差异最突出之处,就是见面问候的差异:在中国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而日本人之间问候,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
关键词:文化差异;风俗习惯;价值观中国和日本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渊源,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
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日本在中国的文明文化影响下,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一、语言行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的语言和行为比较外向、开放型。
日本人的语言和行为则比较封闭、内向型。
在日常交往中中国人说话或者回答否定问题是相对直截了当。
日本人多采用含蓄的方式委婉的表达意思,很少当面拒绝别人。
常常用:“ちょっと考えてみます”(让我考虑一下)。
如果不了解日本文化的人通常对于这样的回答以为日本人真的是要考虑一下,其实这样的回答已经是拒绝别人。
日本人在平常说话的时候会尽量避免说“あなた”(你)因为这样跟别人说话时非常没有礼貌、没有教养;但是中国人在说话中是一直把“你”字说出来。
日本人特别喜欢说“はい”(是)“いいえ”(不)为的是不给对方造成冒犯、冲突的感觉。
日本人由于性别、年龄、地区、职业、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所使用的场合等的不同,所使用的具体语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别。
日本人的面部表情,总是给人一种有所保留的感觉。
中国人多数都会将自己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礼仪、风俗习惯的差异中日两国都被誉为“礼仪之邦”,《论语》中很早就有“非礼莫视,非礼莫听,非礼莫动”的古训。
在中国是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
与人初次见面,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均以握手表示自己的善意,因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见面礼、告别礼。
有时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也以握手为礼。
而日本人之间问候是,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
鞠躬也有很深的学问,地位低的人首先鞠躬,而且鞠得最深。
鞠躬鞠得愈深,鞠得愈久,所表示的尊敬、感谢、诚恳、敬意、谦恭、悔悟等等的程度就愈强烈。
日常使用的鞠躬(约15度,两手垂在身旁),用于一切不拘礼节的场合和各阶层的人之间。
社交活动时鞠躬(30度),两手放于膝上,并且频频弯腰。
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
初次见面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
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双手递接名片。
通常是地位、年龄低的人先递名片。
到日本人家里作客或到公司拜访客人,要预先约定时间。
敲门或者按门铃时要说“ごめんください”(主人在家吗?/我可以进来吗?)。
进门后要在玄关的地方脱掉鞋子,把鞋子放好,鞋脚尖要向外摆好;并且说“お邪魔します”、“失礼します”(打搅您了)。
去公司拜访的时候要说“お忙しいところを、お邪魔いたします”(在您百忙当中打搅了)。
日本人有赠送礼物的习惯,拜访亲朋好友、出席宴会、旅游带回来的お土産(土特产),通常是一些很便宜的东西,礼不在厚,礼物的包装就很花心思,为的是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向对方表示自己的心意。
中国人送礼成双,喜欢2、6、8、9等数字。
日本人送礼一般是奇数;通常用1、3、5、7等;日本人很忌讳“9”“く”(ku),“4”“し”(si),因为在日语中“ku”(9)与“苦”同音;“し”(4)与“死”同音。
按日本习俗,向个人赠礼须在私下进行,不宜当众送出。
日本人禁忌绿色,礼物忌送手帕、梳子、荷花等;探病的时候不能送带根的植物。
因为日语的“ね”(根),跟“睡”同音,有卧床不起的寓意。
中国人也注重礼仪规范,在正式场合也要正装,要求并不太严格。
而日本人非常注重礼仪和服装。
不同的场合要求不同的服装。
特别是男性,必须穿一套正规的西装。
在日本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参加婚礼和葬礼的时候,男性都是穿一套的黑西装。
怎样分辨才知道是参加婚礼还是葬礼呢?要从男士所佩戴的领带来区分。
参加葬礼的都必须系黑色的领带;参加的婚礼的就会系一个蝴蝶结领带,或其他颜色的领带。
三、中日价值观的差异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相对较为多元化,既强调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又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
在日本人的思维里,工作永远的第一位的;组织永远的至高无上的;工作在日本人的社会价值取向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
日本的公司或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日本人对公司公司或企业具有强烈的归属意识和命运共同体意识。
日本人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在日本的公司里面,依然严格的遵守着上下级秩序,下级绝对服从上级。
如果年轻人想要成为经理,就必须按照等级秩序一步一步的努力,在日本基本没有一步登天的美事。
日本人的升职也是要排资论辈的,并不是按照个人的能力。
很多日本人只在乎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而对公司以外的人却漠不关心。
这种态度可以从“うち”(内)和“そと”(外)的角度来解释。
自己所属的公司为“内”,对“内”部的人做到有规矩地遵守内部秩序。
而对“外”部的人却不如“内”部的人那样关系。
日本人常常把外国人叫做“外人”,无论你在日本住多少年,无论你比日本人还要日本化,你永远都被称为“外人”。
日本人很难接纳外国人到自己的社会中。
因为担心外国人会破坏牢固建成的“内”部秩序,并因此破坏整个“内”部社会。
中国人的等级差别不大,家庭的分工不明显,中国男人去市场买菜、做饭是很平常的事情。
在日本男人买菜做饭的事情是很罕见的。
日本是男权社会,男性的地位比女性高,收入也比女性高(同一公司、同一职位,女性的收入要比男性低很多),很多女性只是バイト(临时工)。
日本男性很少做家务,也不进厨房。
日本女性把男人买菜煮饭,晚上早回家看成是没有出息的。
在日本的公共交通工具里,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夫妻两人带着小孩,如果有人让座给小孩坐,通常是丈夫抱着小孩入坐,而妻子是站在旁边。
作为中国人的我看到这种现象觉得不可思议,也不思不得其解。
后来跟日本人聊天的时候提起这件事的时候得到了答案:因为日本通常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边赚钱很辛苦,所以让男人坐下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中国和日本文化差异最明显的地方是国民性。
中国幅员广阔,东西南北中文化习俗各异,人的思维差距很大。
日本是单一民族、四周环海的岛国,造成了日本文化的两面性。
日本人有强烈的“羞耻感”,使日本人严于律己,追求完美,不突出表现自己,喜欢随声附和、随波逐流,保持一团和气。
失去了“罪恶感”使得日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侵略罪行的淡化和掩盖。
日本人宁可承受罪恶感,也不愿意忍受耻辱,更不愿意为承认历史而去背负“羞耻感”。
这样的做法让日本人承受更大的耻辱,是日本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
作为中国人不但要了解本国的文化,也要深入地了解外国的文化。
才可以跟外国人有更深的交流,才能更好的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1] 秦明吾:中日习俗文化比较[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08~01[2]刘芳:调节文化差异,实现跨文化谈判[J].商场现代化,2008年1月(中旬刊)[3]林泽清:小议中日思维习惯的差异[J].日语知识,2002(8)[4]李学梅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5]钱日红日本概况南开大学出版社[6] 板坂元日本人生活全接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7]大森和夫日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8]/wenhuayanjiu/100623/10354113.html浅谈日本礼俗1.文化特点由于历史上鉴真和尚多次东渡扶桑,交流中日文化,所以日本受我们中国的影响很深,至今还保留着浓厚的我国唐代礼仪、风俗。
2.日本人的特点日本人总的特点是勤劳、守信、遵守时间、工作和生活节奏快,他们重礼貌,妇女对男子特别尊重,集体荣誉感强。
3.宗教信仰日本人大多信奉神道教和佛教。
佛教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少数日本人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
有的日本人一人信奉多种宗教,在日本宗教人口要比日本实际人口多。
日本的和尚都是职业的,他们可以不忌口,可以娶妻生子。
4.节日4.1 日本的重要节日有新年(1月1日),庆祝的方式和中国差不多。
日本人非常看重这个节日,这个节日要放长假。
1月1日的早晨要到各家去拜年,说一些吉利话。
小孩子趁此要讨红包的。
4.2 成人节(1月15日),是满20岁青年的节日,标志着已经告别了孩童时代。
4.3 儿童节,日本的儿童节有男孩子节和女孩子节之分。
男孩子节也叫端午节,和中国端午节时间及过法基本类似。
所不同的是,节日里凡是有儿子的家庭,家门外要挂上各色大小不一的鲤鱼旗,大的鲤鱼旗代表大男孩,小的则代表小男孩,家里有几个男孩就挂上几面鲤鱼旗。
女孩节是每年的3月3日,又称雏祭。
4.4 樱花节,日本的国花是樱花,故有樱花节。
这个节日是从每年3月15日到4月15日。
届时人们会去赏花饮酒。
4.5 敬老节(9月15日)4.6 文化节(11月3日)5.饮食习惯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别具一格,他们的日常饮食主要有三种料理:5.1 第一种是传统的日本料理,又称“和食”。
这是日本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独特饮食方式。
这种料理中最典型的食物要算是“撒西米”(生鱼片)、“司盖阿盖” (类似我国的火锅)、“寿司”(日本式饭团,一种冷盘菜)和日本面条等。
日本人的早餐喜喝稀饭,由于受外来影响也喝牛奶、吃面包。
午餐、晚餐一般吃米饭,副食以鱼类和蔬菜为主。
日本是岛国,海产品多,所以日本人爱吃鱼并且吃法也很多,如蒸、烤、煎、炸等,鱼汤丸也是他们喜欢吃的。
日本人吃生鱼片时要配辣根以解腥杀菌。
吃凉菜时,他们喜欢在凉菜上撒上少许芝麻、紫菜末、生姜丝等起调味点缀作用。
日本人还爱吃面酱、酱菜、紫菜、酸菜等。
5.2 第二种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中华料理”,即中餐。
他们偏爱我国的广东菜、北京菜、淮扬菜以及带辣味的四川菜。
5.3 第三种就是从欧洲传过去的“西洋料理”,即西餐。
日本人究竟喜食何种料理,则要看具体对象而定。
不过,最为普遍的还是这三种料理的混合选用。
日本人吃菜喜欢清淡,忌油腻,爱吃鲜中带甜的菜。
还爱吃牛肉、鸡蛋、清水大蟹、海带、精猪肉和豆腐等。
但不喜欢吃羊肉和猪内脏。
日本人喜欢喝酒,日本清酒、英国威士忌、法国白兰地和中国“茅台”等名酒都爱喝。
日本人吃水果偏食瓜类,如西瓜、哈密瓜,白兰瓜等。
6.礼貌礼节日本人在待人接物以及日常生活中十分讲究礼貌、注重礼节,还形成了某种礼仪规范。
如:在待人接物上谦恭有礼,说话常用自谦语,特别是妇女,在与人交谈时总是语气柔和、面带微笑、躬身相待。
日本人善用礼貌用语,为此,在语言上还分敬体和简体两种。
由于日本人等级观念很重,上、下级之间,长辈、晚辈之间界限分得很清。
因此,凡是对长者、上司、客人都用敬语说话,以示尊敬;而对平辈、平级、小辈、下级一般用简语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