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文化产业调研
满族文化调研报告 云溪区文化调研报告 精品
满族文化调研报告云溪区文化调研报告一、实行政府主导,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按照完善体系、提高效能、促进公平的工作思路,云溪区努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改善文化民生,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城乡、厂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1.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逐年增加.近年来,各级财政对于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去年7个乡镇文化站建设由财政补助12万元,省财政配套补助6万元、7个乡镇以固定资产(房屋)作为配套资金已全部到位,省文化厅以电子设备、器乐等实物形式投入近100万元.省新闻出版版权局以书籍、设备等实物形式对78家农家书屋投入近80万元.区财政对我区文化事业的投入也略有增长,将一元剧场、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村村通工程等都纳入了每年的财政预算.近年来,我区的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以各级政府为主,社会力量投资参与公益性文化服务明显不足,仅限于在举办大型文艺演出时到个别企业拉点赞助,在整个文化事业发展所需经费中无异于杯水车薪.2、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近几年来,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不断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相继兴建了云溪一中、云溪中学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和云溪休闲广场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推进了送戏下乡、送文化下乡工作.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在充分管好用好区文化馆(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二级文化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乡镇文化站建设,建立了7个乡镇文化站,配齐了文艺书籍、器乐设备和群众文化艺术骨干.78个行政村建立了农家书屋或文化娱乐室.三是定岗定人,履行职能职责.按照区委编办的三定方案,区文广新局等基层文化事业单位实行编制到人,配齐了工作人员,各乡镇成立了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文化站,明确专门人员负责文化工作.每年区乡两级政府将公共文化事业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创建工作提供财政保障.3、政府引导投入,将文化礼堂纳入新农村建设内容.区委区政府做出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的决定之后,区政府出台了《岳阳市云溪区美丽乡村、美好社区、幸福家园建设实施方案》,决定选择在群众要求强烈、文化基础好、人文环境好、人口集中的云溪镇四屋组、文桥镇汾水村和黄皋村、陆城镇泾港村、进行试点,2019年再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目前,云溪镇的四屋组文化礼堂已经投入使用,总面积304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6.1平方米,投入资金380万,其中:村民自筹290万、本村私营企业投资10万,在区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筹资30余万元,其他为村民自发投工投劳.内设阅览室、群众活动室、民俗文物展厅、书画室、文化大礼堂、道德微讲堂,成为云溪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标杆.陆城镇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区的保护修缮项目,将红色文物陆城影院进行了修缮,建设成为陆城镇文化礼堂.汾水村、黄皋村文化礼堂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4、完善文化络,建立和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区乡两级政府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两极财政加大了投入力度.一是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城区现在拥有国家二级文化馆一个、影剧院一个、文化休闲广场三个;7个乡镇共建设有7乡镇综合文化站、78家农家书屋,形成了一乡一站,一村一屋农村文化格局.目前,云溪区图书馆的改扩建工程正在实施,永济乡文化广场已建成投入使用,村级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与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正在进行资源合,现已完成58家,村村通工程覆盖率达到100%,村村响工程已经正式启动,FM101.1长江之声云溪人民广播电台重新恢复开播,覆盖城乡的文化络正在逐步形成.二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面开放,发挥积极作用.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均已实施全面开放,除区文化馆、按要求开放以外,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采取灵活的方式,以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为原则,随时为群众开放,区、乡、村60余个文化广场成为群众唱歌跳舞等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二、丰富文化产品,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1.打造文化品牌,用精品推动文化发展.一是文化惠民活动品牌深入人心.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云溪区推出了大美云溪、一元剧场、送电影下乡、送文化下乡生态乡镇魅力屋场等文化品牌,区政府将这些文化品牌经费都纳入了财政预算,群众对这些文化品牌都耳熟能详,交口称赞.二是精神文明品牌全国闻名.云溪首创成功的家规家训文化品牌是湖南省改革开放三十年公民道德十佳实践课题.道德评议被文明委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十佳典型案例,曾被中宣部、文明委指派央视记者、《光明日报》庞大记者采访团来云溪实地采访,《云溪区里找新鲜》专题在央视播放25分钟,《道德力量正民风》被《光明日报》整版重头推介.云溪区一直将精神文明品牌常抓不懈,今年,全市农村精神文明流动现场会在云溪区召开,受到市委宣传部长徐部长的高度评价.三是厂港地特色文化凝聚人心.云溪因厂设区,巴陵石化、长岭炼化、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是岳阳市经济支柱,为了服务大厂,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云溪区着力于打造厂港地特色文化,建立互通、共融的大文化格局.每两年一次的厂港情云溪梦群众文化联谊晚会成为厂地特色文化亮点,营造了厂港地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四是德孝文化品牌传承不息.云溪乡的坪田牌坊建于清光绪年间,为时任清廷户部主事刘兆梅为旌表其母乐善好施、恪守、教子成才等美德请准圣旨而建,牌坊上的乐善好施四个字为光绪皇帝亲笔御赐,乐善好施的德孝文化根植于此,生生不息.区文化馆馆长朱志华以此为背景,创作了孝德歌,云溪区正在以坪田牌坊为载体,建设湖南省德孝文化教育基地,现已正式立项.2、培植文艺团队,走共同发展繁荣之路.因各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差距,群众文化的发展也存在一定差异.永济乡每年举办的群众文化艺术节已经四届,《岳阳日报》曾以一个乡的文化梦进行专题报道,路口镇的广场舞蹈队伍曾经在全国获得荣誉,这两个乡镇的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云溪区群众文化活动的标牌,乡村群众文化也以这两个乡镇为中心不断向四周辐射.为了加快这种辐射力度,今年,区文化馆以大美云溪品牌活动为契机,开展文化一家亲活动,一是大力培植乡村文艺团队,实行文艺团体结队积极鼓励各村组成立舞蹈队、腰鼓队、花鼓戏剧团等团队,为这些文化组织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培训.目前,云溪区共有75家(个)文艺协会、团队活跃在全区各个乡镇,云溪区舞蹈协会经常下乡指导各村的排练与演出,各文艺队伍之间相互交流人员与节目.二是加强乡村文化辅导.区文化馆业务骨干经常下到各村指导当地文化活动的开展及节目排练,在今年的送文化下乡和大美云溪活动中,区文化馆对全区7个乡镇的40余支舞蹈队伍进行现场指导,出现了文化馆长下乡比政府部门领导下乡更受群众欢迎的现象.2019年,云溪区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进度,将其纳入十三五规划,区委区政府将会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化品牌,创作文化作品,培训文艺人才,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与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结合起来,建立服务于民,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我区文化建设进展显著,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整体发展水平仍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曰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基层和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1.缺乏政策法规刚性支撑.长期以来,文化发展缺乏政策保障、法律支撑和规划的约束,虽然十七届六中全会指明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出台了很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一系列扶持措施,省市也都提出了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口号,但真正到位的扶持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性项目和资金并不多.2.财政投入长期不足.公共文化发展起点低、基础差、欠账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各种投入长期偏少,再加上文化事业单位是以公益性为主的服务单位,没有什么收费职能,有限的财政拨款还无法满足单位的正常运转.一是政府投入不够.资金不足是云溪区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一直以来,我区财政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以人头经费为主,没有建立文化人才建设、文化扶持奖励等专项基云溪区在文化事业上的投入近年来有所增加,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社会关注不够.主要表现在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投入不多,金融政策与资本市场对文化事业支持不够,文化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文化基础设施难以适应文化事业的发展.现有的7个乡镇文化站、78家农家书屋已投入使用,但社会关注热度不高,每年大型文化活动如春节联欢晚会等主动冠名单位几乎为零.三是群众参与不够.绝大多数群众仍将文化事业的发展定位为政府的职责范畴,自身是被动的配合者,自主意识较为淡泊,制约了群众自主参与社会文化事业建设行为.3、缺乏专业人才.文化工作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特别高,文学、书法、绘画、舞蹈、音乐等各方面来不得半点虚假.在其他部门无一技之长者可以干工作,在文化部门则万万不行.一是缺乏文艺专业型人才.二是缺乏复合管理型人才.三是没有引导、辅导乡镇文化队伍的专业人才.四、建议要蓬勃发展文化事业,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必须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单位的合力支持和经费投入.1.加大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力度.紧紧抓住当前十七届六中全会重要契机,为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争取必要的资金保障.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继续做好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外,因地制宜在云溪区实施一批新的文化工程建设项目.2、加大对基层文化事业单位的资金扶持力度.只有上级财政建立长效的基层文化事业经费投入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一是争取上级政策性经费投入.要争取国家、省、市公益性文化发展事业引导资金和文化发展产业引导资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的规定,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二是加大区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保证财政投入的增幅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三是提高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文化广电艺术中心筹建、三馆免费开放工作等正在争取政府专项经费投入.3、积极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4、着力打造专业文艺人才队伍.各级政府要形成共识,采取有效措施,引进、培养一批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专业人才队伍.。
关于满族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的调查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报告题目:关于满族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的调查研究实践类型:√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与生产劳动□科技发明□学习参观√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报告人:付荣昊指导教师:军实践日期: 2015年8月1日关于满族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的调查--以省双城区乐群乡为例摘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各少数民族分享国家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发展成果,为促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以及少数民族的建设,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文化政策,以提高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
本次调查以满族较大的聚集地——省双城区乐群乡为例,对满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满族文化了解满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状况,发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引言满族,原称满洲族,之前亦称为满民、满人等,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等省区。
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
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族自治县,还有若干个满族乡。
随着现代化浪潮的加剧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断层、失传的危险日益显现。
由于人口较少、文化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在与主流文化的接触和交流过程中,少数民族的文化脆弱就显现出来。
调查分析满族文化的现状,发现传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新问题,积极出台保护与传承满族文化的政策和具体措施,促进满族文化、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查方法(一)访谈及问卷调查本次访谈及问卷调查以双城区乐群乡乐群村的村民为调查对象,对部分村民进行家庭访谈,详细了解满族文化及满族先民事迹。
向村民发放问卷,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
(二)收集满族文献资料通过对村民的走访,询问一些满族先民遗留的文物及参考资料,收集此类信息,图片等。
抚顺市满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构建研究
2 0 1 5 年l 1 月下 第3 3 期 总第6 1 5 期
抚顺市满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构建研究
刘 兆龙
( 辽 宁石 油化 工大学 ,辽宁 抚顺 1抚顺市具有优秀的满族文化资源,针对当前抚顺市满族文化创意产业的情况,引入设计战略理念,引导满族
产业 的发展提供 了广阔的空间。
行辅 助规划 ,尽快 的对满族 文化产品进行更新换代 ,以适应 现代 创意产品市场 的发展变化 。 二、抚顺 满族文化创意产业 集群 发展 ,打造文化创意产
业 链
需要 对抚顺各 区域 的满族文化进行 功能定位 ,明确文化 创意产业 发展 的方 向,分 类推进 文化和产 业区域 协调发 展 , 促进文化产业多元化 的发展道路 , 立足 区域发展 的统筹协 调 , 并着 眼整体产业 提升全局竞争力 ,从本质 上推动抚顺满族文 化创意产业 的集聚化发展道路 。 建立 企业与用户交流 的互动平 台 ,加强文化 、信息技术
因此 , 针对 当前抚顺 市满 族文化创意产业 的情况 , 分析、 研究相应 的满族文化创意产业 的发展道路 ,形成 可持续 、循 环 、创新 的文化创意产业发 展模 式 ,并希望通 过物质文化遗 产 的创 意产 业的发展带 动抚顺 地区文化经济事业 的发展 ,形 成高 附加值 的销售产 品 ,并解 决面对纷繁 复杂 的消费产 品生 产制造形 势 ,满族文化创 意产品需在高科技产 品长期 占据市 场 的情形下 ,走出适合 自身 的长久发展之路 ,避免 出现设计 的无方 向 、无 目的且孤立 于现代产品设计形 势之外 的负 面局
抚顺市 具有优秀 的满族文化 资源 ,满族是 中华 民族 最古 老的 民族之一 ,位于抚顺市 的新宾满 族 自治县是清 王朝 的发 祥地 。也是惟一 在 中国历史上 曾两度建 立过 中原王 朝政权的 少 数 民族 。在抚顺 市新宾满族 自治县 的赫 图阿拉城址是 一座 拥有 4 0 0余年 的历史文化古城 ,昔 日满族 “ 八旗铁骑 ”就是 从 这里走 向全 国 ,建立 了中华 民族历 史上最后一个 王朝—— 大清王朝 。而位 于此地 的清永 陵是清王朝 的祖 陵 ,居关 外三 陵之首 ,也是 中国现存规模较 大 , 体 系完整 的古代 帝王陵寝 建 筑群 ,现 已被列入 “ 世 界文化遗产”名 录。 这 些灿烂 的文化是抚顺 市历史的见证 和抚顺 区域民族文 化的载体 ,它能够为文化工作者 提供创作灵感 和材料 ,使文 化 工作者能够创 作 出体现 民族独 特风格和优秀价值 观的文化 创意产 品 ,从 而为打造 出强 大 、特色 的文化产业提 供有力 的 支持 。丰 富而又深厚的物质文化遗 产资源为抚顺市 文化创意
满族文化调研报告 文化调研汇报材料 精品
满族文化调研报告文化调研汇报材料目前,我镇共有省级文化示范村1个(XX村),市级文化示范村2个(XX村、XX村),县级文化示范村4个,县级文明村2个,市级生态文明村6个,县级文化示范户12户.2019年,我镇成功创建为省级体育强镇.2019年,我镇被命名为县级文明乡镇.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促使文化建设政策有保障.(一)上级领导关心,对我镇农村文化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市县相关领导对我镇农村的文化建设相当重视,曾多次到我镇检查指导农村文化建设工作.2019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等领导分别来我镇检查指导农村文化工作.今年,全市农村文化工作会议在XX召开,各县市的领导也到XX进行工作指导.县委县政府对我镇的文化建设工作也十分重视,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政府分管文化工作的副县长等领导多次到我镇指导文化工作.(二)镇党委、政府重视,对我镇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先后将文化事业的发展列入到五镇联创和创建南乡名镇的目标中,每年召开的镇人大和政府工作会议,都把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作为重要的一部分向大会报告.镇综合文化站对每年的文化建设都有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并指派专人负责.投入人力、物力开展专题文化研究,积极探索与开发能引起群众热烈响应、弘扬健康上进精神的文娱活动,丰富我镇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我镇的文化底蕴.如举办了一年一次的文化节、迎接建党90周年广场舞展示活动、党在我心中-庆祝建党90周年村村一台戏活动等,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也使得我镇更为人知.二、科学预算,加大投入,确保文化建设资金有支持.为把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落到实处,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不断增加对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并列入镇财政资金预算.经初步统计,近3年来,我镇用于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经费达100多万元.(一)活动经费有保证.为促进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我镇积极鼓励和引导群众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近2年,由镇组织的活动5场次,投入资金20万余元;每年给予各村开展活动补助共计6万元.。
关于开封里城大院满族文化的调查研究
关于开封里城大院满族文化的调查研究开封里城大院是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一处传统民居建筑群,而满族文化作为中国的重要民族文化之一,在开封里城大院也有着丰富的渗透与体现。
本文将对开封里城大院满族文化进行一次调查研究,以期更加深入了解这一民族文化在这一地区的传承和发展。
一、开封里城大院与满族文化的渗透开封里城大院是源自北宋时期的民居建筑,由于当时满族已经开始在华北地区崭露头角,因此在建筑风格、格局以及装饰等方面均有着满族文化的影响。
在大门的两侧会有石狮子作为守护,这在满族文化中是非常常见的装饰方式;院内的建筑布局也更多地借鉴了满族传统的"四合院"风格,让人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满族文化在里城大院中的存在。
在开封里城大院,满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也是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在大院中设置了专门的满族文化展示区域,通过展示满族的传统服饰、工艺品、文物等,向游客们生动地展现了满族的日常生活和民俗习惯。
在大院的日常经营中,也会有满族的传统乐曲和舞蹈表演,以及满族传统美食的推广和传承,这些都是对满族文化的一种生动呈现和传承。
开封里城大院也积极参与到满族文化的保护工作中。
在文物保护方面,大院会定期对满族文化的文物、建筑进行修缮和保养,以确保这些珍贵文物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开封里城大院也会邀请专家学者对满族文化进行研究和保护,同时也会开展各种相关的传统技艺培训和推广活动,以确保满族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在开封里城大院,满族文化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游人前来参观和了解。
满族文化的独特性使得大院成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游客们可以在大院中感受到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领略到其不同于汉族传统文化的风采和魅力。
在满族文化的传承和展示中,大院也为游客们提供了更多了解满族文化的机会,使得满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传播。
开封里城大院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带来良好的影响。
满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和困境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暑期调查报告满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和困境——以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赫图阿拉城和清永陵两景区为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号:10083056姓名:关畅摘要:作为在清朝政权的发源地之一,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不仅记录了历史,更担负起了传承文明的重要历史使命。
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在各种文化的融合过程中,满族文化在这个地方,不但面临机遇,也遇到了很多挑战。
关键词:永陵镇满族传统民俗文化发展现状保护措施一.基本情况1.满族概况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
满族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上溯到距今约6000-7000年前肃慎族系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
满族旧称满洲族,之前亦称为满民、满人、旗人等,满族旧称女真,后改名满洲族。
目前满族人口超过一千万(据2000年统计满族人口为1,068万),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福州、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伊通、岫岩、新宾、青龙、丰宁、宽城、清原等满族自治县及滦平、隆化等民族县,和若干个满族乡。
2.新宾县概况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东与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搭界,南与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为邻,西与抚顺市相连,北与清原满族自治县毗壤。
新宾是长白山支脉延伸部分,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介于北纬41°14′10″至41°58′50″,东经124°15′56″至125°27′46″之间,属于长白山支脉延伸部分,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全境东西长100公里,南北宽84公里,最狭处35公里,总面积4432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
共辖15个乡镇、14个国营林场、180个行政村,73个农、林、畜场,800多个人参场。
县人民政府驻新宾镇,距抚顺110公里,距沈阳170公里。
满族文化特色文化产业开发原则与内容研究
从 经 济 发展 角度 的 研究 很 少 。对 文化 产 业发 展 战略 的研 究 更 是凤 以把 地方 特色 产 品转 化为 有市 场竞 争力 的文 化特 色产 业产 品 。 游 业 、广 告 业 、娱 乐 业 等 发 展 战略 的研 究 。对 地 区 民族 文 化 产
业的若干 意见》和 《 辽宁省人 民政府 关于进 一步繁 荣发展 少数 民族文 性 。随着 时 代 的发 展 ,社会 的进 步 以及旅 游 产业 的快 速 增 长 ,文
化事业的 实施 意见》 ,遵循 少数 民族 文化 的发展规律 ,仔细 了解保护 化 特 色产 业 越来 越 受到 市场 的欢迎 和 游 客 的青睐 。但 是 ,仅 有 旺
发 、制 作 满 族文 化特 色 系 列产 品 ,包 括 餐具 茶具 系 列 、装饰 工 艺 人们 的思考 方 式和 生 活方 式 ,不 能离 开 市场 空谈 产 业 开发 。 设计 品系 列 、旅 游 纪念 品系 列 , 以满足 辽宁 、吉 林 、黑 龙江 以及北 京 与 开发 符合 消 费者 真 正需 求 的文 化特 色 产业 ,是文 化特 色 产业 开
开发 适销 对 路 的文 化特 色 产 品。 为 了经 营 的更好 、开发 新 的文 化 特色 产业 ,应 遵循 以下 几个 原 则 。
本 文针对 的课题 有 :大连 民族学院 自主科研 基金 民族地 区重大
专项项 目 《 满族 文 化特 色 系 列 产 品 研 发 》 ,项 目编 号 为 2 0 பைடு நூலகம் 5 0 2 1 3 。
和 开 发 满 族 文化 现 状 ,用 敏 锐 的 眼 光 透 视 市 场 经 济 的机 遇 ,探 讨 满 族 盛 的需求 是 不够 的 ,文 化特 色 产业 要 可 持续 发展 ,必须 依赖 于 产 文 化 特 色产 业现 状 、 开 发 原 则 与 开 发 内容 ,促 进 民 族 地 区经 济 建 设 、
满族文化产业调研
长哨营满族乡发展满族文化创意产业的构想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宣传部、区文委、民委等部门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乡按照“打响满族文化品牌,做足山货大集文章”,以“满族八旗”文化新村建设促人口积聚,以“集市经济”发展促产业集中和经济集约的发展思路,有力地推动了全乡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满族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我乡先后建成了七道梁正白旗满族文化新村和项栅子正蓝旗满族文化新村,完成了长哨营、老西沟、长哨营满族文化老街以及七道河“泰和人家”的一期主体或基础建设工程;以满族文化底蕴为依托,全乡共发展满族特色民俗旅游接待户40户;以“弘扬满族文化,服务八旗新村”为宗旨,我乡建立了北京首家“满族民俗文化研究会”,成立了“汤河川满族艺术团”,举办了满族歌曲、舞蹈、饮食、满语等满族文化系列知识培训。
总的来说,我乡满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乡的满族文化和八旗新村的“牌子”在全区乃至全市初具影响力,受到市区领导和媒体的关注。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三次党代会精神,推进全区“文化新都、宜居名城、和谐怀柔”的建设进程,把怀柔的满族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做出特色,把我乡打造成为一个独具民族性、区域性和文化性的“魅力满乡”,成为展示怀柔特色文化的窗口,为建设“文化新都”增添独特的文化内涵,新一届党委、政府班子认真分析研究了我乡发展满族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和基础,提出了建设“魅力满乡、绿色家园、和谐乡村”的发展目标。
紧密围绕区三次党代会精神,分析我乡发展现状,我们认为,打响“八旗新村、山货大集”品牌,推进满族乡新农村建设进程,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
我乡地处百里汤河川的中心,是通向河北丰宁坝上草原、承德避暑山庄的交通要道,有11个满族村,积淀了深厚的满族民间传统文化内涵,七道梁、长哨营、老西沟被确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的试点,七道梁村成为市级民俗旅游村,项栅了满族文化新村满族特色饮食初具影响力。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坚实基础和优势。
满清文化调研报告
满清文化调研报告满清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满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统治了近300年。
满清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通过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满清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二、调研内容1. 满清专属服饰满清的服饰以袍褂为主,男性常穿长袍、马褂,女性常穿袄褙、旗袍等。
满清的服饰装饰丰富多样,常使用绣花、龙凤图案等,富有东方特色。
此外,还有满清特有的发饰和鞋袜等。
2. 满清的饮食文化满清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有满族特色的“老四技艺”:腌制、涮煮、炒煎和糖制。
满清的传统宴席以多道菜和精美的摆盘见长,品种繁多,味道独特。
3. 满清的建筑艺术满清的建筑艺术以紫禁城为代表,其宏伟壮观的建筑风格令人叹为观止。
满清建筑注重对称和比例,同时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
除此之外,满清的建筑还融合了汉、满、蒙古等多个民族的建筑特点,独具一格。
4. 满清的音乐舞蹈满清的音乐舞蹈以清宫乐舞为代表,有华彩、华丽、华贵的特点。
满清的宫廷乐舞注重庄重肃穆,充满着古典和文化的氛围。
满族擅长舞龙舞狮、锣鼓舞等传统舞蹈。
5. 满清的绘画艺术满清的绘画艺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发展出独特的风格。
满清绘画注重写意和色彩运用,常以山水、花鸟等题材为主。
满清的绘画作品细腻精湛,充满着艺术的魅力。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通过调研发现,满清文化在服饰、饮食、建筑、音乐舞蹈和绘画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和影响力。
满清文化通过其精美的服饰、独特的饮食、宏伟的建筑、华丽的音乐舞蹈和精湛的绘画艺术,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对于后世的文化交流和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存在问题与展望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满清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些问题。
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满清文化已经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如何保护和传承满清文化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另一方面,满清文化的发展也需要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使之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满族特色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满族特色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满族特色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流,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而满族特色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其独特的饮食方式和传统的烹饪技艺也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满族特色饮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淡化和被边缘化的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对满族特色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研究满族特色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研究满族特色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满族特色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满族特色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主要特点、传承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国饮食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认识,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研究满族特色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地方文化的振兴和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传承的环境和条件,因此保护和传承满族特色饮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满族特色饮食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未来发展方向,可以为地方文化振兴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促进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研究满族特色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利于推动地方文化的振兴与传承。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满族特色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的独特饮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和总结满族特色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揭示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探讨其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内涵及历史意义。
满族文创产业发展趋势
满族文创产业发展趋势满族文创产业发展趋势摘要:满族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满族文创产业得到了高度重视,取得了快速发展。
本文通过对满族文创产业的概念、历史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出满族文创产业发展的趋势,包括文创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区域合作与产业链协同等。
同时,提出了促进满族文创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满族文创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满族文化、文创产业、发展趋势、政策建议一、满族文创产业的概念和历史发展满族文创产业是指以满族文化为核心内容,以文化创意、创新设计和创业创新为主要形式的产业。
满族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语言、文字、艺术、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
满族文化具有自身特色,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商业价值。
满族文创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清代,清朝是满族的统治者,满族文化在清朝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变迁,满族文化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推广。
直到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满族文化得到了重新关注和发展。
满族文创产业也从此开始蓬勃发展。
二、满族文创产业的现状和问题目前,满族文创产业在中国的发展较为活跃,但相对于其他少数民族文创产业仍存在一定差距。
满族文创产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品和品牌建设不够成熟。
满族文创产品虽然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大部分产品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竞争力有限。
满族文创品牌的建设也存在薄弱环节,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较低。
2. 文创产业链不完整。
满族文创产业链中的设计、制作、销售环节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产业链协同机制。
这导致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存在问题,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 文创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满族文创产业缺乏创新能力,产品创新和设计创新不足。
这使得满族文创产品难以与其他文创产品相竞争,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关于满族文化的调查活动详细计划
关于满族文化的调查活动详细计划活动背景:满族的先民很早就生存繁衍在我国东北地区,是东北地区最早见于历史文献的少数民族,在多年的发展中,几经发展演变,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族习俗活动也发生了很多变异。
结合暑期实践活动,充分掌握满族文化的发展与继承。
活动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积极体系的逐渐确立,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一些小的民族,正在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转型的困难。
在社会发展的道路上,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与继承同样是社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更加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
由此,组织学生到少数民族乡村进行民族文化调查。
同时,锻炼学生步入社会的适应能力,深入体验社会实践生活。
一、活动时间地点黑龙江省双城市乐群满族乡二、实践活动时间安排8月1日-10日:准备调查材料8月11日-12日:准备出行事宜,联系当地村委会,强调安全问题8月12日:到达调查村落,准备开展活动8月13-15日:对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走访调查,详细记录调查内容。
若遇到特殊天气,日程顺延;若有特殊情况,或临时更换活动地点三、调查实践内容1、调查当地的文化与民俗2、民俗传承情况分析3、日常习俗的改变4、民俗传承的城乡差异四、实践方法1、问卷调查2、问卷分析3、走访调查五、实践结束的后期工作及总结整理1、整理调查问卷,统计调查结果、整理图片及文字信息。
2、根据具体分工,完成实践报告、实践心得、分析调查结果、书写实践日记。
3、在老师的指导下具体分析实践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可行性方案。
六、安全问题1、自然天气问题。
了解当地天气状况、地理位置。
加强安全保卫知识,学会一些应急措施。
2、人身安全问题。
遵守交规,出行时注意安全,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将人身安全放到首位。
3、财产安全问题。
熟悉当地的情况,对交通有所掌握。
路途中小心保管好自己的随身财物4、调查期间尽量不要将贵重物品带在身上。
满族剪纸文化市场调研报告
满族剪纸文化市场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满族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满族民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满族剪纸文化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喜爱。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满族剪纸文化的发展现状、市场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获取更准确全面的数据和信息。
我们随机选择了30位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在满族剪纸文化传承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了实地访谈。
3. 调研结果分析3.1 满族剪纸市场需求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满族剪纸市场的需求态势。
结果显示,80%的受访者认为满族剪纸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4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购买满族剪纸作品或相关产品。
其中,60%的购买者希望能够在线上购买,30%的购买者倾向于线下购买。
这显示了满族剪纸的市场需求较大,且线上销售潜力较大。
3.2 满族剪纸市场竞争分析通过实地访谈,我们了解到满族剪纸市场存在一些较为知名的品牌和工坊。
这些品牌产品质量有保证,且在销售渠道和市场知名度方面占据一定的优势。
除此之外,一些创新型的剪纸设计师针对市场需求推出了新颖有趣的作品,获得了一定的市场关注。
然而,在传统剪纸行业中,有一些中小工坊由于生产工艺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限制,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3.3 满族剪纸市场发展潜力分析尽管满族剪纸市场的竞争激烈,但由于它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依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方面,随着国内外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不断增加,满族剪纸有望成为他们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一种方式。
另一方面,满族剪纸也可以通过创新设计和新材料的应用,提升产品的艺术性和实用性,拓宽市场的应用范围。
4. 市场推广建议4.1 增加宣传力度建议对满族剪纸文化进行更广泛的宣传,向社会公众介绍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提高满族剪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2 引进创新元素结合时下流行的设计元素和材料,尝试对满族剪纸进行创新设计,推出新颖有趣的产品,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吉林省满族饮食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分析--基于三种发展模式的调研
①关于文化产业的概念学术界有很多,这里采用国家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里的概念,即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产业与制度经济吉林省满族饮食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分析———基于三种发展模式的调研摘要:白山黑水中孕育的吉林满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
吉林省满族饮食文化开发目前有三种模式,即餐馆式、企业式、农家院式。
对其进行发展战略(SWOT )分析后认为:吉林省满族饮食文化开发有地域优势和文化优势,但也存在着产业链不健全、营销观念落后、专业人才缺乏、产品单一、前期调研不足等问题。
在文化产业开发浪潮和“互联网+”时代的引领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民族饮食文化的政策,这些都有利于满族饮食文化产业的开发。
要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基础上,加强对满族饮食文化的整理和挖掘,并结合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民族企业,创建品牌,采用多种营销模式。
同时注意人才培养,将民众、企业、政府、学者、市场有机结合,发展满族饮食文化产业,推动民族地区和吉林省总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吉林满族;饮食文化;开发;SWOT 分析作者简介:王兰(1986-),女,吉林临江人,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民族学博士,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经济。
中图分类号:F427.8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2-3309(s ).2019.06.06文章编号:1672-3309(2019)06-43-07王兰(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四平136000)经济视角2019年第6期总第279期(双月刊)No.6,2019Total No.279一尧引言食物在人类社会中不仅仅满足生理的需要,还能巩固忠诚度;食物能强健身体,好让人做该做的事;食物也是个沟通的桥梁,让人们能联系自己与自己信仰(西敏司,2015)。
因此,研究和开发饮食文化产业对发展当地经济和保护传统文化也有重要意义。
满族文化调研报告
满族文化调研报告满族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使其在多元文化的中国拥有独特的地位。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满族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传承情况。
二、满族的历史和起源满族源自中国东北的满洲地区,起源于辽代。
在清代,满族成为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统治者。
清朝时期,满族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承,对满族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三、满族的语言和文字满语是满洲语族中的主要语言,属于通古斯语系。
满语产生于元朝至明朝时期,清朝时期成为满族的正式文字,但随着清朝的瓦解,满语的使用逐渐减少,如今只有少数满族人能够流利地讲满语。
满汉文是满族人使用的另一种文字,是以汉字为基础创制的书面文字。
四、满族的宗教和信仰满族人信仰的主要宗教是萨满教和满族族教。
萨满教起源于古代满族人的宗教信仰,崇拜自然力量和祖先灵魂。
满族族教是满龙拜祖灵的一种宗教形式,崇奉先祖和天地神明。
除了这两个主要的宗教信仰,满族人还存在佛教和道教的信仰。
五、满族的传统文化和节日满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节日。
满族的传统音乐、舞蹈和戏剧具有独特的特点,如满族大胡琴演奏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阿古达舞的独特舞姿和华丽的服饰,锡伯剧的形式和表演风格等。
此外,满族还有自己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等,这些节日凝聚了满族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六、满族的服饰和食物满族人的服饰多为鲜艳的颜色和华丽的样式,尤其是女性的传统服饰,如锦缎、绣花和配饰等。
满族的传统食物以肉类、米饭和面食为主,如大米饭、肉饼和千层饼等,这些食物代表着满族人丰富的农业文化和独特的饮食习惯。
七、满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满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满族文化面临着衰败和流失的危险。
为了保护满族文化,我们应该注重满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研究,加强对满族语言和文字的学习和传承,同时对满族的宗教信仰和节日进行保护和宣传。
八、结语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满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辽宁满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 0 1 4年 第 2期
边疆 经济与 文化
THE BORDER E CON0MY AND CUⅢ RE
No . 2 . 2 01 4 Ge n e r a 1 . No . 1 2 2
( 总第 1 2 2期 )
【 边疆经济 】
辽宁满族文化产业发 展现 状、 问 题与对 策研究
辽宁省政府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一直高度重视 ,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 支持 。2 0 0 4年经第 2 8 届世 界遗产 大会通 过 ,沈 阳故宫 、昭陵 、福 陵和清永 陵列入 《 世界遗 产名 勇 ,本溪 永 隆泉满 族传统酒 工艺 和风城 满族荷包 作为满族 非物质 文化遗产 已被列 人 国家级 和省级 非 物质文 化遗 产名 录。这就标志着满族文化产业发展上升到国际和国家层面的高度 ,广受各界关注和重视。为推动这些项 目 的有效保护和传承,省内各级文化部门、民族行政部门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 ,用以开展宣传和展示满族 文化 活动 ,有的项 目参加 了 2 0 1 0年 的上海世 博会 ,有 的还到 台湾参 加 “ 关 东风 情宝 岛行 ”等海 内外 活动 , 这些政府层面的努力 ,充分展示了满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 也为满族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的机遇。 辽 宁满族 文 化产 业蓬 勃 发展 、方 兴 未艾 。其发 展 方式 有公 益性 和盈 利 性 之分 。迄 今 为止 ,辽 宁 省有 “ 清初三陵” ( 福陵、昭陵、清永陵) 、 “ 七寺四塔” ( 七寺 :广慈寺、法论寺 、长宁寺 、永光寺、实胜寺、 玛 哈 噶啦喇楼 、延 寿寺 ;四塔 :东塔 、西塔 、南塔 、北塔) 、辽 阳博物馆 、本溪市 博物馆 、沈 阳故宫 、满族 博物馆和辽宁省博物馆等公益性满族文化产业项 目,都设有关于满族传统文化专题的陈列展览 ,开展有关 满族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 。同时,也形成了许多商业性满族文化产业 ,其发展形式主要以产业 园区为主 , 如,满族本溪县满族民俗文化产业园区 ( 天龙洞) 、辽宁宽甸满族 自治县产业园区、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 园、辽宁省岫岩满族文化风情园等 , 发展满族文化创意产业 ,其具体的发展理念和水平各不相同。另外 , 还 有 中华 满族风情 园 、满族 老街等产业 发展模式 。 满族 文化 的特色 产业 ,有 岫岩 、新 宾 、锦 州 医巫 闾 山、西 丰等 的满族 剪纸 ;岫岩 、锦州 满族 刺绣 ;抚 顺市凤城满族荷包等满族传统特色产业。而满族饮食特色产业发展方面更是丰富多彩 ,有傲龙酒业 ( 抚顺 市) 、辽宁道光廿五集 团满族酿酒有限责任公 司, 而最有名的要数满族酒文化产业的典型代表老龙 口酒厂。 当然 ,辽 宁满族文化产业在影视、艺术等领域也涌现出诸多创意佳作 , 有 《 满汉全席》 、 《 红楼梦》 、 瓯 娠f 等电影和电视剧作品;满族神话舞剧 珠溉》 ;满族京剧和歌剧 觫 熙 出政》 、 《 酒魂》等民族文 化艺 术佳 品 。也有满族 秧歌 、八角鼓 、子弟 书等文化 艺术产 品 ,这些文 化产业 形式 的不 断发 展丰 富和完 善 了满 族文化 产业结 构 ,为满族 文化产业 结构 的合理 而充分 的发展 注入 了新 的活力 。
满族调研报告
满族调研报告满族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满族作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满族现状,探究满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状况,以及满族群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我们制定了一份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满族文化传承情况、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的问卷,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满族聚居地进行调查。
其次,我们还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深入了解满族人民的生活状况、信仰观念和社会参与情况。
三、调研结果分析1. 满族人口统计学信息根据统计数据,满族人口数量逐年增长,但相对于其他少数民族来说,满族人口仍处于相对较少的地位。
满族群体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其中以辽宁省和吉林省人口最多。
2. 满族文化传承情况满族具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包括歌舞、服饰、戏曲等。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认同度的下降,满族文化正面临着被忽视和丢失的危险。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满族人民对于满族文化的了解并不深入,需要加强对满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3. 社会经济状况满族人民的社会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就业机会相对有限,收入水平较低。
同时,由于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不完善,满族人民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面临一些困难。
4. 满族群体的社会参与情况调研结果显示,满族群体在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的社会参与度较低。
相对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满族人民参与社会事务和决策的机会较少,缺乏代表性。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 加强满族文化的传承和宣传。
通过加强满族文化的教育和宣传,提高满族人民对于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同时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满族文化。
2. 改善满族群体的社会经济状况。
加大对满族地区的公共服务投入,提升满族人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3. 提高满族人民的社会参与度。
鼓励和支持满族人民参与社会事务和决策,提高满族群体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代表性。
体验视角下辽宁省满族旅游资源产品开发
体验视角下辽宁省满族旅游资源产品开发一、满族文化资源概述满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文化历史悠久,传统习俗丰富多彩。
在辽宁省,满族文化资源尤为丰富,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鞍山等地。
这些地方都有着悠久的满族历史和文化传承,加之地理环境的优越,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满族文化景点和活动。
沈阳市作为辽宁省的省会城市,拥有丰富的满族文化资源。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座古代宫殿之一,曾是清朝初期清帝的宫殿。
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满族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沈阳还有满族传统民居和传统手工艺等丰富的满族文化资源。
大连市作为辽宁省的海滨城市,也有着独特的满族文化资源。
大连的满族文化主要体现在满族传统民居、满族服饰和美食等方面。
游客可以在大连感受到地道的满族文化风情,享受满族特色小吃和民间乐器表演等活动。
辽宁省拥有丰富的满族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满族传统建筑、传统手工艺、满族美食等多个方面,为满族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
二、满族旅游产品开发与体验视角在满族旅游产品的开发中,体验视角起着重要的作用。
体验视角,即从游客的感受和需求出发,设计和开发旅游产品,让游客在体验中获得愉悦和满足。
针对满族传统建筑和民居,可以开发体验式的民宿项目。
通过改造传统民居,打造具有满族特色的民宿,让游客可以在其中体验传统的满族生活方式,参与到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中,享受传统的满族美食,感受满族文化的魅力。
针对满族传统手工艺品,可以开发手工艺品制作体验项目。
游客可以在制作传统满族手工艺品,如满族服饰、面塑等活动中,深入了解满族文化的内涵,感受传统手工艺品的魅力,从而加深对满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针对满族传统节日和宗教活动,可以开发体验式的传统文化节日活动项目。
游客可以在传统的满族节日和宗教活动中,参与到庙会游园、宗教巡游、传统舞蹈等活动中,亲身感受满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针对满族传统饮食文化,可以开发体验式的美食节目。
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开发研究
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开发研究【摘要】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开发的相关问题。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然后分析了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以及衍生产品的定义和分类。
接着对衍生产品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开发的方法和路径,提出了相关策略和建议。
结论部分强调了衍生产品开发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对于推动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开发研究,特点,分类,现状分析,方法,路径,策略,建议,重要性,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满族说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满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现代社会, 随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日益受到关注, 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也日益凸显。
然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起, 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 推动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不断创新, 而衍生产品的开发正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通过挖掘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特点, 开发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衍生产品, 不仅可以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还可以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兴起。
因此, 对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的开发进行研究和探讨,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深入探讨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对于推动相关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开发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其现有的分类和定义,研究衍生产品的开发方法和路径,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通过对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开发的研究,可以帮助传承和保护满族的文化遗产,激发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开发研究
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开发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满族说部文化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传统的口头传统方式受到了现代技术的冲击,年轻一代对于说部的了解和传承程度逐渐降低。
面对市场经济的影响,说部文化的传播渠道和形式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对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说部的特点和现状,制定相应的开发策略和推广方式,可以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促进满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的开发可以提升满族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一文化传统。
通过将满族说部融入到各种衍生产品中,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关注和参与,推动满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的开发还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活力。
通过创新设计和市场推广,可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产品,吸引游客和消费者,促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的开发研究,有助于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通过挖掘和利用满族说部的文化资源,可以为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开展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研究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环节。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深入探讨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的开发情况。
我们通过文献研究的方式收集整理了大量相关资料,包括历史文献、专家观点和前人研究成果,帮助我们建立对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理解。
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满族说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际生活中的传承和发展现状。
通过与相关人士进行访谈和观察,我们收集到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和实践经验,为后续的分析和探讨提供了充分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哨营满族乡发展满族文化
创意产业的构想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宣传部、区文委、民委等部门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乡按照“打响满族文化品牌,做足山货大集文章”,以“满族八旗”文化新村建设促人口积聚,以“集市经济”发展促产业集中和经济集约的发展思路,有力地推动了全乡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满族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我乡先后建成了七道梁正白旗满族文化新村和项栅子正蓝旗满族文化新村,完成了长哨营、老西沟、长哨营满族文化老街以及七道河“泰和人家”的一期主体或基础建设工程;以满族文化底蕴为依托,全乡共发展满族特色民俗旅游接待户40户;以“弘扬满族文化,服务八旗新村”为宗旨,我乡建立了北京首家“满族民俗文化研究会”,成立了“汤河川满族艺术团”,举办了满族歌曲、舞蹈、饮食、满语等满族文化系列知识培训。
总的来说,我乡满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乡的满族文化和八旗新村的“牌子”在全区乃至全市初具影响力,受到市区领导和媒体的关注。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三次党代会精神,推进全区“文化新都、宜居名城、和谐怀柔”的建设进程,把怀柔的满族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做出特色,把我乡打造成为一个独具民族性、区域性和文化性的“魅力满乡”,成为展示怀柔特色文
化的窗口,为建设“文化新都”增添独特的文化内涵,新一届党委、政府班子认真分析研究了我乡发展满族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和基础,提出了建设“魅力满乡、绿色家园、和谐乡村”的发展目标。
紧密围绕区三次党代会精神,分析我乡发展现状,我们认为,打响“八旗新村、山货大集”品牌,推进满族乡新农村建设进程,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
我乡地处百里汤河川的中心,是通向河北丰宁坝上草原、承德避暑山庄的交通要道,有11个满族村,积淀了深厚的满族民间传统文化内涵,七道梁、长哨营、老西沟被确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的试点,七道梁村成为市级民俗旅游村,项栅了满族文化新村满族特色饮食初具影响力。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坚实基础和优势。
我乡将以“满族八旗特色的民俗文化引领新农村建设”,以“一心、二景、四节、八村”为载体,认真做好研、购、游、赏、验、品、婚、住等八篇满族文化创意产业的文章,构筑“京北满族八旗文化保护区”长远发展框架。
“一心”是指满族文化艺术中心,“二景”是指满族文化老街和民族文化公园,“四节”是满族美食文化节、满族体育文化节、满族婚俗文化节和满族“颁金节”,“八村”即满族八旗文化新村。
八篇文章是:
一、研:计划建总建筑面积1.3万平米的“满族八旗文化传播中心”,重点完成整体规划设计和立项工作,力争实现年内开工建设。
建筑风格以满清民族建筑风格为主,融合
满蒙建筑和八旗建筑元素,主要建设内容将包括:满族文化陈列馆、满族民间收藏陈列馆、满族百工坊、满族文化研究中心、民族艺术展示厅、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心、“满族八旗文化保护区”项目筹备处、广场雕塑、满族民间文体活动室、文化活动厅、满学研究图书室、数字影院等。
为满族“颁金节”入住、北京满学文化研究交流、满族特色旅游提供活动场所,在乡域形成满族民俗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和拓展的核心。
以“交流中心”为基地,充分发挥乡满族民俗文化研究会的作用,经常组织知名的满学专家来乡就满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以及满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交流和研讨,使我乡成为北京地区满学研究交流基地。
二、购:围绕山货大集,以“安全、绿色、健康”为品牌,鼓励农户发展红薯栽植、葫芦种植、野菜生产、猪肉供应、饰品制作等绿色产业,全面培育和发展特色专业村,满足现代游客的消费理念;同时,全面加大批发商、供货商和经销商引进力度,借助满族文化打山货包装项目,以规模求高效、以信誉打品牌实现市场化运营模式,全力打造京北第一山货大集。
加快“满族文化老街”的建设进度,以青砖青瓦、雕梁画栋等方式,全力打造满族古代商业中心的建筑格局,年内实现开街迎客。
以做好招商引进、规范管理和高效运营为手段,大力发展以“老街”为中心的满族特色饮食制作、传统手工饰品制作展卖等商品经济,在展示独特的满族文化风情和商业中心的生活场景同时,满足游客的购物欲望。
三、游:以乡政府所在地为核心,在现有基础上,以我们“奋斗、创新、进取、包容和团结”的满族精神为主题,努力将长哨营满族文化老街-山货大集市场之间,建成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千米“满族文化走廊”,以浓郁的山乡特色和民族特色,打造形成一道靓丽的民族文化景观带,成为游客旅游观光休闲的最佳去处。
四、赏:以满族文艺为突破口,通过进一步融入满族文化内涵、加强演员排练、引进满族文艺人才、提高节目质量等方式,创造更多的满族文艺精品节目,逐渐实现汤河川艺术团由业余向半专业再向专业化的转变,形成北京满族文艺的特色品牌,全年完成巡演达到50场以上,全面增强和扩大世人对满族文化的认同感与社会影响力。
以满族文化艺术团为载体,力争举办满族的传统节日“颁金节”,让市民欣赏到满族特色的节日文化。
五、验:以发展满族体育娱乐产业,丰富游客娱乐内容为目标,倡导七星满族度假村以及各行政村开展满族传统的体育民间活动,计划在今年秋季,组织北京地区的满族乡、村以及北京地区的满族各界人士,在我乡举办“北京满族乡村体育文化节”,开展满族民间特有的骑射、摔跤、珍珠球、押加、赛威呼等北京满族民间竞技体育、娱乐表演性健身项目,让市民体验到满族特色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
六、品,为推动满族特色民俗旅游业和集市经济产业的发展,打造具有满族特色的美食产业,加大煎饼、年糕、团子等满族美食的加工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包装档次,逐渐
打入北京的大市场;以“二八席”、“全羊宴”等满族餐饮为主要特色,对民俗户开展技能培训,提高水平;举办“满族美食文化节”,组织全乡民俗户开展煎饼、年糕、二八席、全羊席等特色满族美食展示活动,让市民真正能够品尝到“满族美食”。
同时,对制作出色香味俱佳且创意独特、别具风格的民俗户制作者给予表彰奖励,全乡评选10名“满族名厨”。
七、婚:以融入满族文化内涵,增添满族民俗旅游的卖点为目标,今年我们在七道梁村成立了40多人的满族婚庆队伍,投资两万多元购置了八抬大轿、喜牌、乐器、服装等装备,聘请区文化馆的老师对婚庆队伍进行乐器、礼仪等方面的培训,按照满族传统民间婚俗的特点,建成北京地区独具满族文化特色的婚俗婚庆队伍,举办满族婚俗文化节,以满族传统的婚俗文化吸引北京和怀柔市民前来正白旗满族文化新村,体验满族婚俗文化,以满族古老的方式举办结婚盛典。
八、住:在现有8个“满族八旗”文化新村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每个村的地理环境、区位特征、资源状况、人文特点,确立相对独立的新村建设发展模式,完成长哨营、老西沟、七道河泰合人家新村建设与开村任务,完成遥岭、二道河两个村新村规划任务。
结合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和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在八旗新村的建筑风格上,坚持以青砖青瓦、雕梁画栋的满族特色为主,尽力将旗营标志和满族文字等文化符号融入到墙壁、牌楼、门牌之中,彰显满族文化魅力。
在此基础上,加大八旗新村的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环境美化和食品安全监管等工作的力度,为游客住宿提供良好的条件。
总之,我们要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协调统筹各村发展,实现满族文化特色的产业链;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以“寻梦八旗”为核心,统领满乡建设发展;突出原始特色、彰显满族个性,建设独具文化魅力之乡。